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年9月发布)

合集下载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摘要:一、背景介绍1.2016 年9 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二、核心素养的六大方面1.人文底蕴2.科学精神3.学会学习4.健康生活5.责任担当6.实践创新三、针对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1.培养学生全面发展2.提高教师教育水平3.融入课程设置与评价体系四、家庭、学校、社会在培养核心素养中的责任1.家庭教育的引导与支持2.学校教育的实施与创新3.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五、结论1.核心素养对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2.全社会共同努力,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正文:在2016 年9 月,我国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旨在引导和规范学生发展,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

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涵盖了学生应具备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包括六大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

人文底蕴强调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精神要求学生具备科学思维,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学会学习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健康生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责任担当要求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实践创新强调学生学以致用,勇于实践,善于创新。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国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首先,教育改革着重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资源。

其次,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具备引导和激发学生潜能的能力。

此外,核心素养还融入了课程设置与评价体系,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承担着重要责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成长,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要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2016年9月13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这项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2016.9.1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6.9.1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为方便实践应用,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二、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 1 -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 2 -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XXX于9月13日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这项历时三年的研究成果详细阐释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和落实途径。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总体框架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研究、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了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第一,文化基础。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第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研究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第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具体来说,学生在研究、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人文底蕴;在研究、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是科学精神;在研究意识形成、研究方式方法选择、研究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学会研究;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健康生活;在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社会参与;在实践创新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实践创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解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解读

自主发展
学会学习 健康生活
乐学善学:重点是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 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 注重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等。
勤于反思:重点是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楚的 了解;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合 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信息意识:重点是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 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班徽
和班旗展示、班级人文和科技园地版块的布置,以 及班训制定等形式进行思想教育。同时,打造不同 特点的年级文化,以达到大一统和小不同相结合, 使校园文化、年级管理、班级特色交相呼应。
建设特色集体,引领学生追求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建立宏志班、雷锋班、国
旗班和学生业余党校,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洗礼,增强对党的热爱,坚定报效祖 国的决心。通过打造新集体、树立新标杆的活动,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 想和为中华腾飞、民族复兴而勤奋学习、刻苦磨练、锐意进取的精神。
这份新发布的核心素养教育培养框架,将带领我们更多地去思考,教育到底要培养什 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能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我觉得将未来一个人的核心素养定位在“会玩”两个字上。当2040年,活的很好的人 应该是这样:有品位,会讲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儿,会玩儿,而且有点自己的小追求。
理性思维:重点是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 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清 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 问题、规范行为等。
批判质疑: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敢 于质疑;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 并进行理性分析,做出独立判断等。
勇于探究:重点是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能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 检验求证、得出结论等。
问题解决: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 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 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解决方案;具有创 客意识,能将创新理念生活化、实践化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为方便实践应用,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等作者:来源:《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6年第06期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

此次公布的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减少了三大素养,基本要点也减了7个。

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介绍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研究基本情况。

他表示,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党的教育方针可以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用于指导人才培养具体实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这一问题,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这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现代教育报》2016年9月14日第1版)教育部公布中考改革方案教育部2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我国将在试点地区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学业水平考试作为检测学生完成初中教育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主要依据,实现“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多次备考负担。

据新华社电《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在试点地区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办法,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和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素养:包括扎实的学科知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意识。

2. 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推崇道德伦理,培养个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 实践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新素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学校和社会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创新。

5. 沟通素养: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6. 生活素养:强调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品德修养的培养,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这些核心素养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为方便实践应用,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 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 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 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总体框架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2016-09-14新校长传媒要说这两年教育的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一定榜上有名。

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据透露,这份核心素养可是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哦。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ID:irenminjiaoyu)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_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_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一、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 展 核 心 素 养 , 以 “全 面 发 展 的 人 ” 为核 心 , 分 为 文 化 基 础 、 自 主 发 展 、 社 会 参与三个 方 面 , 综 合 表 现 为 人 文 底 蕴 、 科 学 精 神 、 学会 学 习 、 健 康 生 活 、 责 任 担 当 、 实 践 创 新六大素 养 。 根 据 这 一 总 体 框 架 , 可 针 对 学 生 年龄特 点 进 一 步 提 出 各 学 段 学 生 的 具 体 表 现 要求 。
的 , 能够适应终 身 发 展 和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的 必 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 。 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根本出 发 点 是 将 党 的 教 育 方 针 具 体 化 、 细 化 , 落实立 德 树 人 根 本 任 务 , 培 养 全 面 发 展 的 人 , 提升 21 世纪国家人才核心竞争力 。
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殬
[ 摘
人 ” 为核心 , 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 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与发展 , 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 、 自主发展 、 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 综 合表现为人文底蕴 、 科学精神 、 学会学习 、 健康生活 、 责任担当 、 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 具体细化为国 家认同等十 八 个 基 本 要 点 。 各 素 养 之 间 相 互 联 系 、 互 相 补 充 、 相 互 促 进 , 在 不 同 情 境 中 整 体 发 挥 作用 。 [ 关键词]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 社会参与 [ 中图分类号] G52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 4808 ( 2016 ) 10- 0001- 03
特稿
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殬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的 , 能够适应终 身 发 展 和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的 必 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 。 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根本出 发 点 是 将 党 的 教 育 方 针 具 体 化 、 细 化 , 落实立 德 树 人 根 本 任 务 , 培 养 全 面 发 展 的 人 , 提升 21 世纪国家人才核心竞争力 。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 重在强 调能习得人文、 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掌 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
- 1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真善美的统一, 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 有更 高精神追求的人。 人文底蕴 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 理解、 运用人 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 、 情 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 人文情 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 理解、 运用科 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 、 思维方 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 括 理 性 思 维、 批 判 质 疑、 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特稿
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殬
中国教育学刊 2016. 10
官方微信号: zgjyxk
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殬 编者按: 2016 年 9 月 13 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 会
上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
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殬
[ 摘
人 ” 为核心 , 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 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与发展 , 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 、 自主发展 、 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 综 合表现为人文底蕴 、 科学精神 、 学会学习 、 健康生活 、 责任担当 、 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 具体细化为国 家认同等十 八 个 基 本 要 点 。 各 素 养 之 间 相 互 联 系 、 互 相 补 充 、 相 互 促 进 , 在 不 同 情 境 中 整 体 发 挥 作用 。 [ 关键词]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 社会参与 [ 中图分类号] G52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 4808 ( 2016 ) 10- 0001- 03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

意见指 出, 将教师考核评价作 为高等教 育综 合改革的重要 内容 。坚 持问题导向推进改革 , 针对教师
从 事教 育教学工作重视不够 、 重数量轻质量 的情况 , 必须通过深化 改革 , 有针对性地加 以解决。 坚持考核
评价改革 的正确方 向 , 克服唯学历 、 唯职称 、 唯论文等倾 向, 切实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 能力 。
意见要求 , 严格教育教学工作 量考核 。 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 , 把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作 为基本制度 , 明确教授 、 副教授等各类教师承担本专科生课程 、 研究生公共基础课程 的教学课时要求 。意 见 同时要求 , 健全教学激励约束机制 , 除访 学 、 进修 、 培训 、 组织派遣 、 产假等原因外 , 教学工作量不能达到 学校规定要求或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不合格 的教师 , 其年度或聘期考核应为不合格 。在课堂教学纪律考核 方 面, 加强督导力度 , 对在课堂传播违法 、 有害观点和言论的, 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 意见提 出, 要完善科研评价导向。扭转将科研项 目与经 费数量过分指标化 、 目标 化的倾 向 , 改变在教 师职称 ( 职务) 评聘 、 收入分配中过度依赖和不合理使用论文 、 专利 、 项 目和经费 等方 面的量化评价指标 的


l 盎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发布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研究成果 9月 1 3 E l 在京发布。 核心素养以培养 “ 全面发展的人” 为核心 , 分 为文化基础 、 自主发展 、 社会 参与 3 个方面 ,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 、 科学精神 、 学会学习 、 健康生活 、 责任 担 当、 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 具体细化 为国家认 同等 1 8 个基本要点。 该成果是教 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 , 联 合 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 , 历时 3 年完成 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 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 和社会发展需要 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 , 是 关于学生知识 、 技能 、 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等多方面要 求的综合表现 。 明确核心素养 , 一方面可通过引领 和促进 教师 的专业 发展 , 改变 当前存 在的 “ 学科本位 ” 和“ 知识本 位” 现象 , 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明确 未来 的发展方 向, 激励学生朝着这一 目标不断努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2016-09-14 新校长传媒要说这两年教育的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一定榜上有名。

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据透露,这份核心素养可是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哦。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ID:irenminjiaoyu)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