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类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类电力电子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应用场合。
2. 掌握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基本电路拓扑,了解其功能、性能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3. 学会分析电力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特性,能够对简单电路进行设计和计算。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力电子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正确搭建和调试基本的电力电子实验电路。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就电力电子技术问题进行有效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力电子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力电子基础知识,对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动手实践能力较强。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电子器件:包括二极管、晶体管、晶闸管、场效应晶体管等基本器件的原理、特性及应用。
2. 电力电子变换器:介绍升压、降压、逆变、斩波等基本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电路拓扑及控制方法。
3.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学习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对简单电力电子电路进行设计和计算。
4.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新能源、电力传动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电力电子器件原理与特性第二周: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及选型第三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电路拓扑第四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第五周:电力电子电路的静态分析第六周:电力电子电路的动态分析第七周:电力电子电路设计与计算第八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参照教材《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2. 使学生了解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常见电力电子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及控制方法;3. 引导学生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能源转换、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设计和搭建简单的电力电子电路;2. 提高学生运用电力电子器件和变换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电力电子技术进行能源转换和电力系统优化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3. 使学生认识到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电力电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列举并解释常见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和特点;2. 能够绘制并分析常见电力电子变换器的电路图;3. 能够运用电力电子技术进行实际案例分析,提出优化方案;4. 能够关注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到其在节能环保领域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内容:1. 电力电子器件:-PN结、晶体管、晶闸管等基本原理和特性;-电力MOSFET、IGBT等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结构和特点。
2. 电力电子变换器:-AC-DC、DC-AC、DC-DC等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常见电力电子变换器电路拓扑及其控制方法。
3.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案例;-电力电子器件和变换器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第二周: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结构和特点;第三周:AC-DC、DC-AC变换器工作原理及电路拓扑;第四周:DC-DC变换器及控制方法;第五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及案例分析;第六周: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环保领域的贡献及发展趋势。
电力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二极管、晶体管、晶闸管等;2. 了解电力电子电路的基本类型,如整流电路、斩波电路、逆变电路等;3. 学会分析简单电力电子电路的性能、特点及应用场合;4. 掌握电力电子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参数计算和选型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搭建简单的电力电子电路;2. 学会运用电路分析方法,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性能分析和故障排查;3.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电力电子系统,并进行参数计算和选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工程伦理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电路及其应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电力电子技术尚处于入门阶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电子器件:介绍二极管、晶体管、晶闸管等基本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重点讲解其在电力电子电路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三章内容安排:2学时2. 电力电子电路:讲解整流电路、斩波电路、逆变电路等基本电路的类型、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教材章节:第四章至第六章内容安排:4学时3.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教授电路分析方法,如平均值法、等效电路法等,分析典型电力电子电路的性能和应用。
教材章节:第七章内容安排:3学时4. 电力电子设备设计:介绍参数计算和选型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设备设计。
教材章节:第八章内容安排:3学时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电力电子电路搭建、性能测试和故障排查,提高动手能力。
电力电子的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掌握其工作特性和应用范围。
2. 学习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基本电路拓扑,理解其工作原理和转换过程。
3. 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与保护方法,了解其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电力电子器件设计简单的电力变换电路,并进行仿真分析。
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工具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性能评估和故障诊断。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能搭建简单的电力电子实验装置,并进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积极沟通、协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电力电子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教师可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电力电子器件:- 基本原理与分类:讲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如晶闸管、IGBT等,并介绍各类器件的应用范围。
- 工作特性:分析电力电子器件的主要参数,如静态特性、动态特性等。
2. 电力电子变换器:- 基本电路拓扑:介绍常用的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结构,如AC-DC、DC-AC、DC-DC等,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 转换过程:讲解不同变换器的工作过程,包括能量转换、电压电流波形等。
3. 器件驱动与保护:- 驱动方法:介绍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技术,如光耦隔离驱动、磁隔离驱动等。
- 保护方法:分析器件保护措施,如过压保护、过流保护等。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一周:电力电子器件基本原理与分类,工作特性分析。
2. 第二周:电力电子变换器基本电路拓扑,工作原理讲解。
3. 第三周:器件驱动与保护方法,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电力电子方向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方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特性参数及应用场合;2. 掌握基本的电力电子变换电路,如整流、逆变、斩波和调压电路;3. 了解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原则和调试方法;4. 掌握电力电子装置在能源转换、电力系统和电力调节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电力电子电路;2. 能够利用仿真软件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仿真测试,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3.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和变换电路,进行系统集成;4.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对电力电子装置进行调试和故障排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会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注重实践操作的安全性和环保意识;4. 引导学生关注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节能减排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力电子方向的实践性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以实际项目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电子器件原理与特性:包括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及特性参数,重点介绍晶闸管、IGBT等常用器件。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电力电子器件》2. 电力电子变换电路:讲解整流、逆变、斩波和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拓扑及控制策略。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电力电子变换技术》3. 电力电子装置设计:介绍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原则、电路设计方法、器件选型和系统调试。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电力电子装置设计》4.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和电力调节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范例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范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重点课程,该课程设计主要涉及到电力电子变流器的设计、控制和应用。
此外,该课程还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选型、电路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以及电磁兼容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范例,以期为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课程设计目标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电气设计能力、模拟仿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变流器的设计和控制技术。
2. 课程设计主题设计具有稳定输出电压的电力电子变流器。
具体包括:(1)设计一个交流输入、直流输出的电力电子变流器。
(2)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并计算所需的功率半导体装置。
(3)设计适当的电路保护和故障检测系统。
(4)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变流器的开关控制。
(5)进行电路仿真和实验验证。
其中,电力电子变流器可以采用全桥式、半桥式、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等常用拓扑结构。
3. 课程设计步骤(1)确定项目的范围和目标。
明确所需完成的技术任务和各个环节的时间计划,提前预估和解决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
(2)收集相关的技术资料。
包括相关电路设计资料和器件规格书等。
(3)根据设计需求进行选型计算,选择满足要求的元器件。
(4)进行电路仿真验证。
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电路模型,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进一步验证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5)设计控制系统。
采用单片机或FPGA等控制芯片,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变流器的开关控制,并对控制程序进行仿真和验证。
(6)进行实验验证。
制作样品电路,进行实际测试和验证。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电路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短路等电路故障。
(7)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包括设计思路、设计过程、实验结果等方面内容。
4. 课程设计评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评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方案设计(20分)。
设计方案的完备性、实现难度、适用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考虑。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力电子技术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选用方法;–熟悉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简单的电力电子电路;–能够选用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进行电路设计;–能够进行电力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电力电子电路的特性与分类。
2.电力电子器件:–晶闸管及其驱动电路;–整流器、逆变器及其控制电路。
3.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电力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原则与步骤。
4.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力电子设备的功能与结构;–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要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熟悉电力电子器件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选用《电力电子技术》一书,参考书包括《电力电子器件》和《电力电子电路设计》。
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动画等。
实验设备包括晶闸管、整流器、逆变器等实验装置。
这些资源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电力电子毕业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毕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 学生能掌握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方法,包括器件选型、参数计算和电路搭建。
3. 学生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和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电力电子工程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路设计与调试。
2. 学生能运用相关软件(如PSPICE、MATLAB等)进行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分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具备查阅相关技术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能够关注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到其在国家能源战略和节能减排中的重要性。
3. 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培养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电力电子专业毕业生,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兴趣和责任感,为我国电力电子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电子器件原理及特性:包括二极管、晶体管、晶闸管、场效应晶体管等常见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和应用领域。
教材章节:第1章 电力电子器件2. 电力电子变换电路:介绍AC-DC、DC-AC、DC-DC等基本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原理、拓扑结构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2章 电力电子变换电路3. 电力电子装置设计:讲解装置设计方法、步骤,包括器件选型、参数计算、电路搭建等。
教材章节:第3章 电力电子装置设计4. 电力电子电路仿真:运用PSPICE、MATLAB等软件进行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分析,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4章 电力电子电路仿真5. 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和工业控制中的应用:分析各类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
大学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大学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电力转换中的应用;2. 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拓扑结构及其转换控制方法;3. 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选择、电力电路的设计及系统性能分析;4. 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力电子器件的选型和电力电路的设计;2. 能够分析并解决电力电子电路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3. 能够运用仿真软件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仿真分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4.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力电子课程设计项目,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严谨治学的态度,增强其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兴趣;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大学生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了具体、可衡量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电子器件原理及其特性- 硅控整流器件、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等基本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教材第1章、第2章内容。
2. 电力电子电路拓扑结构- 单相、三相可控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直流-直流转换电路等拓扑结构;- 教材第3章内容。
3. 电力电子电路的控制技术- 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 教材第4章内容。
4. 电力电子器件的选型和电路设计- 依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 教材第5章内容。
5. 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风能、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电力电子技术;- 教材第6章内容。
6. 电力电子电路仿真分析- 使用相关仿真软件进行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分析;- 教材第7章内容。
电力电子设计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2. 了解不同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3. 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分析及实验操作技能。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电力电子器件设计简单的电力转换电路;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如PSPICE、MATLAB等)进行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分析;3.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和电路拓扑,完成电力电子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能效和节能。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特点,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电力电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电路设计、仿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为今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的电力电子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电子器件原理:讲解电力二极管、晶闸管、MOSFET、IGBT等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对应教材第1章。
2. 电力电子电路设计:介绍降压、升压、斩波、逆变等基本电力转换电路的设计方法,对应教材第2章。
3. 仿真分析软件应用:教授PSPICE、MATLAB等软件在电力电子电路仿真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3章。
4. 电力电子电路实验:开展实际电路搭建、调试与测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应教材第4章。
5. 电力电子系统设计与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应用,进行系统级设计及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对应教材第5章。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电力电子器件原理;第2周:电力转换电路设计方法;第3周:仿真分析软件应用;第4周:电力电子电路实验;第5周:电力电子系统设计与案例分析。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功能,理解不同器件在电力转换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电力电子电路的基本拓扑结构,掌握常见电力电子电路的原理及分析方法。
3. 帮助学生掌握电力电子装置的控制策略,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设计简单电力电子电路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正确搭建、调试和优化电力电子实验装置。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力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电力电子技术在未来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新技术和新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电子器件原理及分类:包括半导体器件、二极管、晶体管、晶闸管等基本原理、特性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电力电子器件》2. 电力电子电路拓扑结构:分析常见电力电子电路如整流电路、斩波电路、逆变电路的原理及性能。
教材章节:第二章《电力电子电路拓扑》3. 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策略:学习PID控制、PWM控制等在电力电子装置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电力电子装置的控制》4.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在工业、家电、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教材章节:第四章《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5.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电力电子电路搭建、调试和优化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电力电子实训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实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特性和应用范围。
2. 学生能掌握常见电力电子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电路分析方法。
3. 学生能了解电力电子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如散热、电磁兼容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正确使用电力电子器件,进行简单电路的搭建与调试。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力电子电路中存在的问题。
3. 学生能通过实训课程,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实际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兴趣,提高科技创新意识。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培养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课程设计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电力电子技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我国电力电子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有助于教学设计和评估的实施,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力电子器件原理及其特性:介绍常见的电力电子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晶闸管等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及应用场合。
2. 常见电力电子电路:分析整流电路、斩波电路、逆变电路、变频电路等典型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电路分析方法。
3. 电力电子装置的散热与电磁兼容设计:讲解散热技术、电磁兼容原理,分析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与实验: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分析,开展实际电路的搭建、调试与性能测试。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电力电子器件原理及其特性第二周:整流电路第三周:斩波电路第四周:逆变电路第五周:变频电路第六周:电力电子装置的散热与电磁兼容设计第七周:电力电子电路仿真与实验(上)第八周:电力电子电路仿真与实验(下)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按照教学大纲逐步展开,旨在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电力电子的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的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分类及特性,了解其在电力转换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电力电子电路的基本拓扑结构,能分析简单电力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理解电力电子装置的控制策略,了解不同控制方法对电力转换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力电子器件和电路知识,解决实际电力转换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设计和调试简单电力电子电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力电子控制策略,优化电力转换系统性能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电力电子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在掌握电力电子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电力电子器件原理与特性- 基本电力电子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晶闸管等)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及应用。
- 教材章节:第1章《电力电子器件》。
2. 电力电子电路拓扑结构与分析- 常见电力电子电路拓扑(如:整流电路、逆变电路、斩波电路等)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 教材章节:第2章《电力电子电路》。
3. 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策略与应用- 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策略(如:相控、PWM控制等)的原理、实现方法及其对电力转换性能的影响。
- 教材章节:第3章《电力电子装置的控制》。
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分配:共12课时,每个部分各4课时。
2. 教学内容逐步深入,从基本器件原理到电路拓扑分析,最后探讨控制策略及其应用。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完整版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电力电子领域提供一个全面的学习框架,通过深入理解电力电子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实践,使学生能够:1.知识目标:–描述电力电子的基本概念、发展和分类。
–解释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包括二极管、晶闸管、GTO、IGBT等。
–阐述电力电子电路的控制策略和设计方法。
–分析电力电子系统的效率、损耗和稳定性问题。
2.技能目标:–能够识别和分析不同类型的电力电子器件和电路。
–设计简单的电力电子转换电路,如AC-DC、DC-DC和DC-AC 转换器。
–运用仿真软件对电力电子系统进行模拟和优化。
–进行电力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电力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应用重要性的认识。
–强化节能减排和绿色技术的意识,在设计中考虑可持续性。
–激发对电力电子领域创新的兴趣,以促进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电力电子的基本理论、器件结构、电路设计及其应用展开,具体包括:1.电力电子导论:电力电子的历史、发展趋势和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电力电子器件:各类电力电子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分析。
3.电力电子电路:常用电力电子电路的拓扑结构、控制策略及其性能分析。
4.功率因数校正:功率因数的概念、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与应用。
5.变频技术: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变频技术的应用领域。
6.电力电子仿真:使用仿真工具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模拟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基础理论知识和关键概念的传授。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电力电子应用案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确保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力电子学》及相关辅助教材。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及选型方法。
3. 帮助学生掌握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主电路拓扑、控制策略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力电子器件和变换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设计和调试电力电子电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如PSPICE、MATLAB等)进行电力电子电路仿真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电力电子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尚未系统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1. 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2. 熟悉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和选型方法。
3. 学会分析、设计和调试电力电子电路。
4. 提高运用软件进行电力电子电路仿真分析的能力。
5.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电子技术基本概念:介绍电力电子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力电子技术概述内容: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装置、电力电子变换器等。
2. 电力电子器件:讲解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及选型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电子器件内容:二极管、晶闸管、MOSFET、IGBT等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及应用。
3. 电力电子变换器:分析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主电路拓扑、控制策略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电子毕业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毕业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分析、解决电力电子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电力电子技术进行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电子的基本原理: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其应用。
2.电力电子电路:电力电子电路的种类、特点及其应用,包括整流电路、逆变电路、变频电路等。
3.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4.电力电子设备的设计与维护:电力电子设备的设计方法、维护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力电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力电子实验,加深对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章节的教学质量,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电力电子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进行实验。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电力电子相关作业的质量,包括习题、实验报告等,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的模板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的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分类及特性;2. 学会分析典型电力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3. 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与实验方法,能对简单电路进行设计与测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电力电子电路进行初步设计与分析;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正确使用实验设备进行电力电子电路的搭建与调试;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内有效沟通,共同完成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精神;2.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践性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电子器件原理及特性- 硅控整流电路(SCR)- 晶闸管(Thyristors)- 电力晶体管(Power Transistors)-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二极管、三极管在电力电子中的应用2. 典型电力电子电路分析- 整流电路- 晶闸管斩波电路- 逆变电路- 调压电路- 谐振电路3. 电力电子电路仿真与实验- 仿真软件介绍与操作- 搭建整流、斩波、逆变等基本电路模型- 实验设备使用与电路搭建- 电路调试与性能分析4.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案例- 家用电器中的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电子设备- 新能源发电与电力电子技术- 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进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电力电子器件原理及特性第二周:典型电力电子电路分析第三周:电力电子电路仿真与实验第四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案例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电力电子基础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及选型方法。
2. 学会分析简单的电力电子电路,了解各种电力电子变流装置的原理和应用。
3. 掌握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基本控制策略,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力电子实验设备,进行基本的电力电子电路搭建和调试。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力电子技术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学会撰写实验报告和科技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为后续相关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电子器件:讲解电力二极管、晶闸管、MOSFET、IGBT等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及选型方法。
关联课本第二章内容。
2.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单相和三相可控整流电路、逆变电路、斩波电路等基本电力电子电路。
关联课本第三章内容。
3. 电力电子装置:介绍变频器、直流调速器、UPS等电力电子装置的原理及应用。
关联课本第四章内容。
4. 电力电子变换器控制策略:讲解PWM控制技术、闭环控制策略以及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仿真和实验方法。
关联课本第五章内容。
5. 实践教学:安排学生进行电力电子电路搭建、调试和实验报告撰写,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内容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内容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力电子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电力电子领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电力电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性,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选用方法,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电力电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电力电子系统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电力电子系统设计和调试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力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对电力电子技术的敬畏之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的基本原理、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电路和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四个部分。
具体安排如下:1.电力电子的基本原理:介绍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阐述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2.电力电子器件:讲解常用的电力电子器件,如晶闸管、GTO、IGBT等,及其选用方法和应用场合。
3.电力电子电路:分析电力电子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整流电路、逆变电路、变频电路等。
4.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如电力系统、交通运输、工业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使学生理解整流、逆变、斩波、变频等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了解电力电子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运行特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力电子器件设计简单电力电子装置的能力。
2. 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电力电子电路中常见问题,具备一定的故障排查能力。
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调试电力电子设备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对电力电子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电子器件原理及其特性:包括二极管、晶闸管、MOSFET、IGBT等器件的工作原理、参数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1章 电力电子器件2. 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整流技术、逆变技术、斩波技术、变频技术等,分析各种变换电路的原理和性能。
- 教材章节:第2章 电力电子变换技术3. 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系统设计:介绍PID控制、PWM控制等电力电子装置控制技术,分析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运行特性。
- 教材章节:第3章 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系统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电路,进行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搭建和调试,分析并解决常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有环流可逆直流电力拖动系统院系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何琳琳二О一二年六月八日第一章设计方案要求及分析1.1设计题目: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有环流可逆直流电力拖动系统1.2设计条件:1电网:220V,50Hz2直流电动机额定功率5.5Kw、额定电压220V、额定电流29.4A、额定转速3600r/min。
3变压器漏感:0.3mH设计任务:(1)电源变压器参数的计算。
(2)晶闸管的选型。
(3)平波电抗器的计算。
(4)控制角移相范围的计算。
(5)最小逆变角的计算。
(6)主电路图的设计设计要求:(1)根据设计条件计算晶闸管可能流过的最大有效电流,选择晶闸管额定电流。
(2)分析晶闸管可能承受到的最大正向、反向电压,选择晶闸管的额定电压。
(3)电源变压器变比,容量的计算。
(4)计算平波电抗器的电感值,保证电流连续。
(5)根据设计条件,计算换相重叠角,最小逆变角以及最小控制角,取得控制角移相范围。
画出完整的主电路图1.3设计分析设计要求中提供的电动机为直流电动机,因此需要用到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是电力电子电路中经常用的一种电路,它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
这里要求设计的主电路为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电路,接电动机负载。
由于电动机是阻感负载,且工作时相当于反电动势负载,因此要分别予以分析考虑。
晶闸管触发电路的作用是产生符合要求的门极触发脉冲,保证晶闸管在需要的时刻由阻断转为α≥β要求有环流可逆直流。
导通。
且m i n m i在电力电子电路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比如电压过大、电流过大、电压电流变化速率过快等等,这些都会使晶闸管烧坏,导致整个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需要额外的设计保护电路对晶闸管进行过电压过电流保护,从而保证电力电子电路正常工作。
从整个系统来看,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将交流电网中的交流电转变成直流电,直流电驱动直流电动机工作,但为了保护晶闸管正常工作,需要围绕晶闸管设计触发电路、过电压和过电流保护电路。
第二章 电动机系统晶闸管可控整流装置带电动机负载组成的系统,习惯上称为晶闸管直流电动机系统,是电力拖动系统中主要的一种,也是可控整流装置的主要用途之一。
这里用到的控制电路为单相桥式全控。
整流电路直流电压的平衡方程为:U I R E U d M d ∆++=∑式中,∑R 为电路总的阻抗,它包括变压器等效电阻、电枢电阻以及重叠角引起的阻抗。
第三章 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分析3.1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在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中,晶闸管VT1和VT6组成一对桥臂,VT3和VT4组成另一对桥臂。
在U 2正半周(即a 点电位高于b 点电位),若4个晶闸管均不导通,负载电流i d 为零,U d 也为零,VTI 、VT6串联承受电压U 2,设VT1和VT6的漏电阻相等,则各承受U 2的一半。
若在触发角α处给VT1和VT6加触发脉冲,VT1和VT6即导通,电流从电源a 端经VT1、R 、VT6流回电源b 端。
当U 2过零时,流经晶闸管的电流也降到零,VT1和VT6关断。
在u 2负半周,仍在触发角α处触发VT3和VT4(VT3和VT4的α=0位于ωt=π处),VT3和VT4导通,电流从电源b 端流出,经VT4、R 、VT3流回电源a 端。
到u 2过零时,电流又降为零,VT3和VT4关断。
此后又是VT1和VT6导通,如此循环地工作下去,整流电压ud 和晶闸管VT1、VT6两端电压波形分别如图3.1所示。
晶闸管承受的最大正向电压和反向电压分别为√2/2 U 2和√2U 2。
图3.1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由于在交流电源的正负半周都有整流输出电流流过负载,故该电路为全波整流。
在U2一个周期内,整流电压波形脉动2次,脉动次数多于半波整流电路,该电路属于双脉波整流电路。
变压器二次绕组中,正负两个半周电流方向相反且波形对称,平均值为零,即直流分量为零,由于电动机是阻感负载,并且带反电动势,因此需要对这两种情况分别予以考虑分析。
3.1.1 带阻感负载时的工作情况所谓阻感负载就是负载中既有电阻,又有电感。
其电路图如图3所示。
图3 单相全控桥带阻感负载为了便于讨论,假设电路已工作与稳态。
在2u 正半周,触发角α处给晶闸管1VT 和4VT 加触发脉冲使其开通,2u d u =。
负载中有电感存在使负载电流不能突变,电感对负载电流起平波作用,假设负载电感很大,负载电流d i 连续且波形近似为一水平线,其波形如图4所示。
2u 过零变负时,由于电感的作用晶闸管1VT 和4VT 中仍流过电流d i ,并不关断。
至=t ωπ+α时刻,给2VT 和3VT 加触发脉冲,因2VT 和3VT 本已承受正电压,故两管导通。
2VT 和3VT 导通后,2u 通过2VT 和3VT 分别向1VT 和4VT 施加反压使1VT 和4VT 关断,流过1VT 和4VT 的电流迅速转移到2VT 和3VT 上,此过程称为换相,亦称换流。
至下一周重复上述过程,如此循环下去。
d u 波形如图4所示。
其平均值为:ααπcos 29.0cos 222U U ==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带阻感负载时,晶闸管承受的最大正反向电压均为22U 。
图4 单相全控桥式整流带阻感负载时的工作波形3.1.2 带反电动势负载时的工作情况所谓反电动势负载就是当负载为蓄电池、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忽略其中的电感)等时,负载可看成一个直流电压源,对于整流电路,它们就是反电动势负载。
直流电动机工作时会产生反电动势,因此可以看作是反电动势负载。
其电路图如图5所示。
21sin ()d U td t πααωωπ+=⎰图5 单相全控桥带电动机反电动势负载忽略主电路各部分的电感时,只有在2u 瞬时值的绝对值大于反电动势即E u >2时,才有晶闸管承受正电压,有导通的可能。
晶闸管导通之后,2u d u =,R E d u d i /)(-=,直至E u =2,d i 即降至0使得晶闸管关断,此后E d u =。
与电阻负载相比,晶闸管提前了电角度δ停止导电。
第四章 电路参数计算分析①负载电流连续时.输出电压平均值的计算公式:∂=c o s 9.02U U d通常取晶闸管的DRM U (断态重复峰值电压)和RRM U (反复重复峰值电压)中较小的标值作为该器件的额定电压。
选用时,额定电压要留有一定裕量,一般额定电压)(TN U 为正常工作时晶闸管所承受峰值电压)(TM U 的2~3倍,即:TM TN U U )3~2(=②.负载电流平均值的计算公式:20.9cos /d I U R =∂4.1 计算换相压降2B d d mX U I π∆=m=4 当最大负载平均电流应当在电动机额定电流的2倍时 229.458.8d I A =⨯=。
B X =100 π 30.310=0.03π-⨯⨯=1.7642B d d mX U I π∆= 又因为 220d d U U -∆≥得 2221.764U ≥⑴ .最小逆向角的确定依据:'min βδγθ=++取 2=240U2c o s 1s i n d BI X mγπ=-可得到cos γ= 0.976921 得12.33γ= 取4δ≈ ,'10θ≈ 所以 m i n =26.33β 由于需满足0min =30∂⇒min ∂≥ 26.33°。
取min ∂=30 则 ∂=c o s 9.02U U dd U =187.06 所以不符合题意现在验证是否满足负载要求取2=270U可得到cos γ= 0.979485333 得11.63γ= 取4δ≈ ,'10θ≈ 所以 m i n =25.63β 由于需满足0min =30∂⇒min ∂≥ 26.63°。
210.44d U =不符合提议 调整裕量,获得新的2U 值,进行重新计算。
取2=280U ︒221.764d U ≥得 11.42γ= 取4δ≈ ,'10θ≈ 所以 m i n =25.42β︒ 由于需满足0min =30∂⇒min ∂≥ 25.42°。
218.23d U =不符合提议 调整裕量,获得新的2U 值,进行重新计算。
取2=290U可得到cos γ= 0.980900 得11.21γ= 取4δ≈ ,'10θ≈ 所以 m i n =25.21β 由于需满足0min =30∂⇒min ∂≥ 25.21°。
226.03d U ︒= =224.266d d U U ︒-∆满足负载要求!4.2晶闸管的选型①.流过每只晶闸管的电流的有效值的计算公式:0.70741.05716T d I I ===② .因而晶闸管最大通态平均电流考虑裕量,晶闸管电流定额(一般取其平均电流的1.5~2倍), 故晶闸管的额定电流N I 取为45A晶闸管承受的最大正反压为N U=2=410v4.3平波电抗器负载为直流电动机时,如果出现电流断续则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将很软。
导通角θ越小,则电流波形的底部就越窄。
电流平均值是与电流波形的面积成比例的,因而为了增大电流平均值,必须增大电流峰值,这要求较多的降低反电动势。
因()=0.4526.461.57T d T AV I I I ==此,当电流断续时,随着d I 的增大,转速n (与反电动势成比例)降落较大,机械特性较软,相当于整流电源的内阻增大。
一般在主电路中直流输出侧串联一个平波电抗器,用来减少电流的脉动和延长晶闸管导通的时间。
有了电感,当2u 小于E 时甚至2u 值为负时,晶闸管仍可导通。
因此,带反电动机电动势负载时,要在直流输出侧串联一个大电感,平稳负载电流的脉动,保证整流电流连续, min d I 取额定值的5%4.4 控制角移相范围根据逆变工作时 πβ∂=-,且需满足 m i n m i β∂≥;min β=25.21°所以控制角移相范围为:26154≤∂≤ 4.5 主电路图:2min2.87*0.001=0.28d U L I =第五章设计体会与小结本次课程设计主要考察对单相桥式全控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的了解,并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晶闸管—电动机主电路,当然还需要设计出一些辅助电路,比如晶闸管触发电路,晶闸管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电路等等。
整个系统可以先分成几个模块,然后再根据总体设计要求将各个单元模块电路组合,就可以设计出完整的单相桥式全控晶闸管—电动机系统。
设计过程可以看作一个信息梳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的过程。
首先,需要认真思考设计要求,并认真查阅资料、收集资料;其次,需要对收集好的资料进行认真审核,确定整体设计思路,进而将整体思路分成几个小的模块,分别予以分析讨论,最终确定最佳设计方案;最后,将设计思路以书面形式描述出来,并完成设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