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
后现代主义视角的现代理性主义观照
![后现代主义视角的现代理性主义观照](https://img.taocdn.com/s3/m/7bfebf5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d.png)
后现代主义视角的现代理性主义观照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和文化运动,在二十世纪后期开始兴起,并在二十一世纪变得更加明显。
它的哲学根源追溯到弗里德里希·尼采,马丁·海德格以及许多其他著名哲学家。
它主张反对现代主义的合理性,客观性和系统性思维方式。
后现代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真理”都是根据社会文化背景和个人经验的不同而不同的,他们质疑任何不可挑战的权威,并且进行不断的思考和反思。
现代理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现代理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对真理和知识的看法。
现代理性主义认为,知识来自经验和实证证据,而真理是可知的和普遍的。
他们相信人类通过科学和理性思考的方式可以了解世界。
他们也相信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和思考来获取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后现代主义则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人口和领域而改变真理和知识的定义。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真理是多元和相对性的,并且无法普遍适用。
他们指出任何观点和理解都是社会和语言规则的产物,并且对于不同的人和群体有不同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在许多领域有影响。
在文化界,后现代主义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反对文化主义,并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创意。
在艺术界,后现代主义倡导的是自由和创造性的表现,推动了跨学科和混合媒体的发展。
在教育领域,后现代主义推动了新的教育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的教育。
在政治领域,后现代主义强调了民主和平等权利,并反对权威主义和集权。
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现代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也覆盖到了现代理性主义。
尤其是在新兴领域中,例如在新技术和新媒体领域。
现代理性主义在面临不确定性和分化的时候,开始变得灰色和混乱。
因此,许多现代理性主义者也开始反思和重新评估他们对真理和知识的看法。
在这种情况下,现代理性主义者借鉴了后现代主义的某些思想,扩展了他们的研究领域并强调了个体和文化差异。
在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下,现代理性主义者开始探索新的理论模型,以更好地解释和应对这些新兴趋势。
后现代主义的再认识:概念,理论,文化艺术
![后现代主义的再认识:概念,理论,文化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09555ccc8d376eeaeaa31d4.png)
后现代主义的再认识:概念,理论,文化艺术[摘要]1968年法国巴黎的大规模学生运动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产生――后现代。
而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性”而言的,她推翻了现代性的理性、逻辑、中心、宏大叙事的特点和对真理的信仰,而以无意识、非理性、复杂无序、多变、不完整等作为其理论根本。
20世纪,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极大地影响了美国、欧美及周边国家的哲学、文化和艺术。
在21世纪,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受到它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现代主义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性新美学艺术批评的现状与发展绪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一个被称为“后”的新时代。
英语中的前缀词“post”表示“某件事情的结束”,意味着“事后”。
它也有“后面,随后,紧接,然后”等的意思:意指一种历史的顺序。
在这一顺序中先前的事件被后来的事件所替代。
因此,“后”(post)表示出一种具有鲜明色彩和推陈出新的先后关系。
有趣的是西方学者们使用了大量的带有“后”的词汇来描绘当今时代:例如后工业主义时代,后福特时代,后马克思主义时代,后殖民主义时代,后人道主义时代,后历史时代等。
目前,我们通常把这些“后”理论统统归入在“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之列。
什么是“后时代”呢?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解释。
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和英国学者弗朗克尔提出了十九世纪工业革命至今以来的工业时代已经终结。
而一个全新的后工业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个新的时代中知识与信息则成为社会的新的组织原则。
(1)另一位美国学者布卢斯通?哈里逊和哈维博士则认为美国式的大规模生产与消费模式即福特主义生产方式已经被一种新型的全球化的和更为灵活的生产所代替。
传统的大规模的,垄断式的工业公司和组织开始崩溃:代之而来的是跨国公司的建立和第三世界的廉价劳动力地区的兴起,以及原有的联合工会的解体和大规模的区域性的失业。
(2)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某些西方的理论家例如利奥塔等人。
开始宣告马克思主义的终结而提出了新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27ace56f58fafab069dc02b6.png)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涉及文学、艺术(包括建筑的风格等)、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
虽然这一思潮至今仍处于一种纷繁复杂、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根基、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
因此,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可以说为观照现代性提供了一面新的镜子,既折射出现代性与传统的矛盾,又折射出现代性自身矛盾的方方面面。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评价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以反传统哲学为特征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deconstruct)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
这一反现代性思潮虽然孕育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母胎,但主要是后现代社会(又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适应科学技术革命发展需要的产物,也是美国社会危机和精神异化的反映。
在欧洲,以德里达、福柯、马尔特等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者企图由批判早期结构主义的一些基本观念出发来消解和否定整个传统西方体系哲学的基本观念;在美国,奎因、罗蒂等哲学家企图通过重新构建实用主义来批判、超越近现代西方哲学。
他们既否定笛卡耳以来的西方哲学,又否定尼采以来的现代哲学。
正是60年代兴起的后结构主义和新实用主义标志着后现代主义的建构。
后现代主义者反对把历史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进步的过程。
哈桑在《后现代转折》中对后现代主义的总体特征进行了一些概述,认为零乱性或片断性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后现代主义者只是割断联系,他们自称要持存的全部就是断片”。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主张就是反理性主义。
反理性主义思潮的产生有其思想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
从思想文化背景上看,当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
尤其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等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使传统理性主义对理性的绝对性、先验性的信念受到巨大冲击。
浅析后现代主义
![浅析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4912bb1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77.png)
浅析后现代主义[论文摘要]后现代主义是与现代性问题相伴生的文化观念、哲学思想,甚至还是一个“普遍敏感性的历史时期”。
但其纠结与离散,从来就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上的问题,而是一个与人类生活实践伴生始终的问题,只不过是随着资本逻辑的强化而从关于世界本源和道德伦理的幕后窜到了资本运动的前台,并伴随全球资本主义的进程而打斗愈烈。
本文意欲揭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意义含混和审美颠覆,通过再现其展开方式揭示后现代主义的影响途径和它内在的无法避免的矛盾。
[论文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矛盾与困窘;启示;青少年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后现代主义是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与现代主义比较得来的一个名称,或者可以称为一种理念。
《后现代的生存》的私以为:后现代是“一种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1。
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领域,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传统和经典的消解、颠覆。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兴起,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
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
通常认为,现代化只是一种自然的社会变迁过程。
这种观点在现代社会遇到了挑战。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表明,现代化既是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一种自然变迁的发展过程,也是一种可以选择并力图追求的目的和目标。
因此,现代化是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体。
正是这种目的和过程的矛盾导致了人们对现代化的反思。
尽管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之相伴的却是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给社会带来了在物质利益方面的巨大进步,以至于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产生了片面、夸张的看法,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社会的所有问题。
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副作用的认识的加深,对科技理性的怀疑渐成思想界的思考主题。
以怀疑和否定为思维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也来自于社会的变化。
20世纪下半叶,美国率先进入“后工业社会”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以制造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转向以服务经济占主导地位,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代表的中产阶级取代企业主成为支柱。
后现代主义简介
![后现代主义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28c84d4240c844769eaeef4.png)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後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
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後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
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後现代”两个概念,但由于二战之後文学发展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所能涵盖的范围,因此将後现代主义文学看作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并举。
和通常意义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学既不是指称一个具体的作家或批评家的群体,也不存在被广泛认同的纲领和宣言。
不仅如此,后现代文化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多元文化,宽容各种不同的标准,主张“持续开发各种差异并为维护差异性的声誉而努力”。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后现代主义文学内部分支流派众多,各种思潮杂芜,很多后现代作家和批评家的自我理论体系本身就存在矛盾之处。
尽管如此,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还是可以做出一些概括:(1)彻底的反传统。
后现代主义文学不仅仅反“旧的”传统,对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建立的“新的”传统也彻底否定。
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文学和艺术应该是建立在对现有秩序的解构基础之上的。
后现代文学不依托任何死去的或活着的理论。
在体裁上,对传统的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形式乃至“叙述”本身进行解构。
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破坏性”的文学,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
(2)摈弃所谓的“终极价值”。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一切传统意义上的崇高的事物和信念都是从话语中派生出来的短暂的产物,不值得“真诚”、“严肃”的对待。
客观世界和人自身都被异化了,历史失去了方向和意义,社会体系不可改变。
后现代主义作家不愿意对重大的社会、政治、道德、美学等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他们不仅无视对这些问题的关切,甚至无视这些问题本身。
他们不再试图给世界以意义。
(3)后现代主义文学崇尚所谓“零度写作”,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平面化。
浅析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浅析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0aa84e358fb770bf68a55ae.png)
浅析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摘要: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
后现代主义诞生后便很快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并影响到了世界各方面的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当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背景;特征;影响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70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
一、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后现代主义既是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诸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
其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科技和理性的极端发展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西方资产阶级依靠科技建立了庞大的工业生产体系,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从而将科技作用推向极端。
资产阶级还把科技和理性变成了获得私利和殖民掠夺的工具,人沦落为理性和机器的奴隶。
从而使国内危机和矛盾不断激化,也加深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市场的不平衡状况,最终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矛盾加剧,人们的生存状态更加恶化。
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和管理变成了更为庞大的机器体系,人成了这个庞大机器的一个部件。
人们的生活、消费、思想观念完全商业化,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政治矛盾不断激化。
第三,资本主义对自然的破坏越演越烈,威胁着人们生存的自然家园。
人们受利益驱动大量开采自然,使很多非再生资源几近枯竭。
大工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和气体,进一步恶化了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环境,这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和反思。
二、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西方后现代主义派别林立,最典型的是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其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否定性,侧重于对旧事物的摧毁,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第一,解构理性、颠覆传统。
后现代主义风格试题
![后现代主义风格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55ae45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c.png)
后现代主义风格试题后现代主义风格试题写出相关参考内容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和艺术思潮,强调对传统价值观和真理的怀疑,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
下面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涵盖了后现代主义的定义、特点、影响以及与其他艺术风格的对比。
1. 后现代主义的定义:- 对后现代主义的解释存在多种观点,但一般认为它是一种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质疑了现代主义思想的普适性和可行性,认为真理是多元而不可捉摸的。
-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法国哲学家,如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和米歇尔·福柯。
他们提出了对现代主义理性主义和大敘事的批判,并主张将知识解构为多个视角。
2.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高度怀疑主义:后现代主义质疑一切固有的真理和价值观,主张多元性和相对主义。
它否定了现实世界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真理,并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和理解。
- 反对大敘事:后现代主义拒绝了单一的敘事和历史解释,主张故事和历史是多样并存在多个版本。
- 反传统和反结构:后现代主义艺术尝试打破传统的形式和结构,寻找新的表达方式。
它反对一切规则和束缚,追求自由和创新。
- 多样性和混杂性:后现代主义关注多样性和混杂性,并拒绝任何形式的二元对立。
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跨文化和跨时空的元素,以突出这种多元的特点。
3. 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对艺术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在各种艺术领域都有重要影响,如绘画、文学、电影和音乐等。
它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规范和格局,呈现出更加多样、复杂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 对文化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身份、性别、权力等传统观念,并鼓励包容、多元和相对主义的价值观。
- 对社会的影响: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挑战了传统的权威和规则,并表达了对社会现象和权力结构的批判。
它鼓励个体主义、民主和平等的价值观,以及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关注。
4. 后现代主义与其他艺术风格的对比:-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追求普遍真理和对称的美学,强调个体的表达和形式的简约。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732f6484bceb19e8b8f6baf9.png)
后现代主义:一元论
新实用主义者罗蒂以宣扬后哲学文化的方式否 定传统哲学。他认为启蒙运动的先知们否定了 中世纪的神学文化,使神学文化变成了后神学 文化,即哲学文化。现在呢?人们已经不再相 信那种主张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的大写哲学了, 在大写哲学消失以后,接替哲学文化的就是后 哲学文化。在后哲学文化中,不讲本质、不讲 基础、不讲主客二分、不讲结构。后哲学文化 是没有核心、没有标准的多元文化。
后现代时期是现代之后的时期,超越现代 的时期,是总体化走向差异化多样化时期。
后现代主义:方法论思考
二元论对一元论; 理性主义对非理性主义; 逻辑中心主义对问题中心主义; 元(宏)叙述对多样化具体化叙述; 高位文化对多位文化; 同质性对异质性; 整体性对差异性等
后现代主义:解构的方法
德里达用解构的方法(拆解结构的方法), 即从内部突破的策略,通过揭露近现代哲 学文本(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对象)自身的 矛盾,拆解其原有的结构,消除结构中一 切确定的和固定的东西,颠倒中心与边缘 的关系,消解中心和主体,从而颠覆文本 原有结构。
后现代主义:方法论小结前现代:山是山,水是岁;Fra bibliotek古朴、自然、原始
现代: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现代、技术、人造
后现代: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多样的、超越原始的自然、情境化的科学 技术
二、后现代主义与教育
(一)主体观的变革 原子论与机械论的“ 主体观”:实体构成
世界,实体之间由某种力来维持,较高等 级的实体的属性都能从组成它的较低级等 级的实体的属性与相互作用中得到解释, 它们都受某些决定论规律支配、沿着单一 轨线进化。 康德:自主的理性的力量。
二、后现代主义与教育
(三)文化课程观的变革: 2.大众文化知识是课程的主要资源 (1)(学术)理论知识文化; (2)技术知识文化; (3)实践知识文化。 课程知识的具体化,课程编制:问题(主题)
后现代主义概述
![后现代主义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473a018daef5ef7bb0d3c09.png)
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念关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划分有争议,以前常常不分,“后什么现代还主义”。
区别特征和实质都不同,但是现在逐渐认可。
王岳川、张颐武都已“后”学闻名。
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社会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是20世纪上半期现代主义的继续和延伸。
后现代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现代主义的反传统、反理性精神,并把它推向极端,体现了超越现代主义的一系列企图。
后现代主义不仅反对19世纪以前的传统,而且反对现代主义的传统,这种情况实质是当代西方社会危机、精神危机的形象反映,同时也体现了西方文学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的艰难历程。
两者的关系。
一种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延伸,继续反传统。
另一种认为,是决裂和反叛,表现了后现代作家抛弃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内容和企图,因为在他们看来,不仅现代主义以前的文学传统不合时宜,连现代主义也变得日益陈旧。
现在普遍认为,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又判然有别,表现出新的文化倾向和文学思潮,无中心,平面化,零散化。
二、词源学解说(曾15)后现代(postmodern)一词首先出现在1870年,由美国画家查普曼提出。
后现代主义的提出如下:⏹1934年,奥尼斯《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诗选》首次使用Postmodernism一词。
⏹1957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用于《历史研究》⏹50年代,美国黑山诗派理论家奥尔森经常运用。
⏹之后逐渐被广泛运用于哲学、文化、文学、文论等。
⏹(曾16)后现代主义的时间范围多有争论,通常认为它是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正式出现是二战后50年代末,鼎盛时期是70-80年代,90年代声势大减,余波到20世纪末。
却在中国并存。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二战及战后的社会环境;科技与信息的迅速发展;当代哲学和心理学;表征危机的再认识1、二战及二战后劫后余生的社会环境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直接诱导因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
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认识
![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64a4f91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e.png)
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认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后现代主义文学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文学界的新宠。
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吸引了众多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那么,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有什么特点和意义呢?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对现代主义文学的批判和超越。
它突破了传统文学的界限,摒弃了线性叙事和逻辑结构,追求非线性、多元和混杂的叙述方式。
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对语言和符号的重构,以及对权力、真理和历史的怀疑。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常常出现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以及模糊的边界和混乱的时间线。
这些特点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实验性和反传统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对现实的解构和重构。
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描绘一个复杂、多元和混乱的现实世界,通过叙述的碎片化和错综复杂的结构来展现现实的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常常使用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将时间和空间进行错位和交叉,以此来突显现实的多维和多面性。
除了对现实的解构和重构,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强调对语言和符号的重构。
后现代主义作家通过对语言的玩弄和符号的重新组合,试图打破传统的符号系统和语义结构,以此来反映现实的复杂性和多义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常常出现语言游戏、谐音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以及符号的滥用和滑稽的象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对权力、真理和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文学认为权力是构建现实的关键要素,而权力的运作常常伴随着压迫和剥削。
后现代主义文学通过对权力关系和权力机构的揭示,试图唤醒人们对权力的警觉和批判。
真理是另一个后现代主义文学关注的焦点。
后现代主义文学认为真理是相对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真理。
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打破传统的真理观念,追求个体的真理和多元的真理。
历史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关注的另一个话题。
后现代主义文学认为历史是主观和不完全的,不同的历史叙述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打破传统的历史观念,追求多元的历史和历史的重构。
后现代主义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哲学思想知识:后现代主义——哲学思考的理性反思
![哲学思想知识:后现代主义——哲学思考的理性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428d1c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e.png)
哲学思想知识:后现代主义——哲学思考的理性反思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其核心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认为,现代性是一种基于理性和科学的理念,过分强调理性和科学的作用,忽视人类意识和身体的主观感受,导致了许多问题和矛盾。
因此,后现代主义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方式和方法,试图提高人类认识的维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探究这个世界的本质。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理性反思,这种反思的出发点是人类现代化进程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在现代化进程中,理性和科学被视为绝对真理的标准。
但后现代主义反思认为,理性和科学并不是绝对的真理,而仅仅是一种视角和方法。
后现代主义讨论了许多与理性和科学有关的问题,如独断性、福利主义、制度主义等。
这些问题都是现代理性所带来的矛盾和后果。
其中最为典型的问题是难以决断的问题。
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理性虽然可以提供我们一些信息和知识,但它无法回答我们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如人类生命的意义、二元对立与一元同一性之间的关系等。
这些问题都是难以用纯粹的理性思考来解决。
为了回应这些问题,后现代主义提出了一些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例如,透过语言和话语进行反思。
后现代主义认为,语言不是一种客观的描述工具,而是由社会和文化所塑造的,其中包含着种族、性别、权力等因素的因素。
因此,只有通过对语言的反思,才能了解到更深层次的意义。
此外,后现代主义还强调身体意识的重要性,认为人的身体感受也应是我们的思考对象。
在后现代主义哲学中,感性和身体感受被视为一种智慧的来源,通过它们可以了解到我们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的真相。
总之,在后现代主义哲学中,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理性和科学,重新审视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过去的错误和现代理性的批判,我们可以获得更深刻和更全面的认识。
也许,我们可以发掘更多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后现代主义读后感
![后现代主义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a89258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a.png)
后现代主义读后感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领域中,它由一群文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共同创建。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现代主义的影响逐渐扩展到各个领域,并成为一个独特而复杂的时代意识。
在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想后,我对于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对线性进步的怀疑,对知识的多元性和建构性的承认,以及对任何一种话语权力的质疑。
它反对现代主义的理性性格和对大故事的坚持,强调个体的体验和相对性。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多元性,它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形式展现。
例如,在文学中,后现代主义的作品通常呈现非线性的叙事结构,打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观念。
在建筑和艺术中,后现代主义体现为拼贴和碎片化的形式。
后现代主义的到来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它让我开始思考真理和现实的本质。
传统上,我们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来揭示。
然而,后现代主义挑战了这种观点,指出真理是主观的、受社会语境和个人经验的影响的。
这让我意识到真理是相对的,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真理观。
其次,后现代主义的相对性观念也引发了我对话语权力的思考。
在社会中,话语权力被一些特定的群体所掌握,而其他群体的声音被忽视或抑制。
后现代主义鼓励我们反思这种不平等,并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权力。
它敦促我们审视主流文化背后的权力结构,并尝试打破这种结构以实现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此外,后现代主义的拼贴和碎片化的艺术形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传统的艺术、文学和音乐作品往往以有序的方式呈现,给人以稳定和舒适的感觉。
然而,后现代主义通过将碎片化的元素组合在一起,打破了这种秩序感,呈现出一种新颖而混乱的美学形式。
这让我认识到艺术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它可以通过混乱和反叛来表达更多的信息和情感。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的出现给我带来了思考和反思的机会。
它让我对现有的知识秩序和权力结构产生了怀疑,并鼓励我去寻找更多元、更包容的观点。
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
![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60e6f0d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1a.png)
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
后现代主义是以后现代艺术形式为基础的普遍性哲学观念,它质疑一种统治思想,即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重视新技术、科学与现代思想,认为以现代思维的创新思维、单一的文化哲学能够统治世界。
而后现代主义强调拒绝现代思维的单一文化,推崇文化多元化,强调创新和挑战认识论。
它质疑传统的文化、政治制度,反对一种单一和主观的观点,提倡以一种多元的、整体性的观点来看待存在社会上的不公正。
后现代主义主要特性是它强调与当今社会有关的各种影响、思想混杂,把全球化与本地情况结合起来,使本地社会得以突破框架并产生新的变化;它强调考虑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各种价值观;它不断反思和重塑现有的概念和理念,多元置入史观,以及不断自我审视社会,以及模糊和削弱物化之间的界限。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挑战了实用主义、视觉主义和质疑文化的思想,也尝试探索和发掘人类的精神、文化和交流,以及当今社会能够达到的新高度。
它不仅关注非传统的艺术,而且也关注异色感受,揭露其表现的真性,以及一种可持续的文化发展和社会政治价值观以此达到新的精神水平。
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e31a73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6f.png)
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后期出现和发展的一种思想理论,主要是对现代主义思潮的一种批判和反抗。
从本质上来说,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反叛精神,试图摆脱固有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束缚,寻求一种全新的文化和艺术创作的方式。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1.思想解放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反思自己关于真理、价值和存在的看法,为人们的思想解放开辟了新的空间。
后现代主义倡导者认为,任何社会和文化形式都有其历史和文化包袱,有自己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因此拒绝以任何形式的绝对化的标准来作为衡量价值的尺度。
2.文化多元化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之一是促进了文化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在文化领域中主要推崇以“混合”和“融合”为主的创作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打破文化的原有藩篱,将不同文化融合、交汇、共生,从而形成全新的文化形式。
3.知识普及后现代主义的思潮推动了知识普及的进程。
后现代主义关注人性,提出“民主万岁”,鼓励人们去自由地表达和思考,这在人们的思想文化领域具有普及和民主化的倾向。
4.视觉文化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思潮强调视觉文化,追求感性和激情化的表达,独具视觉冲击力,这使得无论是广告界还是影视界,都带来了视觉文化的革命。
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在创作视觉媒介方面推崇多元化和自由化,呈现出更为独立和多样的视觉文化体系。
5.深刻反思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推广,对社会和每个人都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后现代主义既是对“伟大叙事”的反叛,也是对现代主义对于规则、秩序的建立的反省,以及对人性、文化、历史本身的反思。
后现代主义追求一种更为深刻的反思和对自我意识的探索。
在这样的意义下,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对社会和文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体现了一种反复探讨的心理和生命的价值感受。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1.文化多元化后现代主义推崇文化多元化的观点,视文化多元化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新思路,从而使社会开始接受不同文化的思维和理念。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aa0223f29e31433239689372.png)
定义: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
目的方面是否有舒服的感觉)。
后现代主义的反“元解释”和“文本意义”也为其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力量。
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从而使人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从而使人的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也使人对于自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后现代主义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否定,导致了价值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的产生,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价值的相对性和多元性,从而价值判断只有一种存在意义了。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随着80后、90后的成长,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开放,后现代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以及文化自由主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认同,而且也必将成为未来时代潮流的主流!堂皇语境的终结与多元化:由于前文中所述“知识的异化”问题不断激化,自启蒙主义以来,原本并列而生的两大科学体系之间的不平等关系逐渐拉大,呈现出人文科学容忍退让,自然科学步步扩张的态势。
这在Lyotard那里被看作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全部历史”。
(1984,ThePostmodernCondition:AReportonKnowledge)他指出自然科学在排斥了人文叙事之后,其单一的逻辑话语仅仅具有指涉性与实证性,却难以完成对文化意识的替代,更不具备人文科学的多种价值关怀。
因此那种以科技理性为基础的,以单一的标准去裁定所以差异进而统一所有话语的“元叙事”在后现代语境下势必被瓦解,而电影在这个瓦解过程中大致表现出两个倾向。
一个是元叙事的合法性由于其基础---堂皇话语环境---的终结而遭质疑。
传统的元叙事电影遵循的是以英雄为中心的堂而皇之的叙述模式,而后现代电影倾向于将堂皇叙事的社会的语境(如圣贤英雄、解放拯救、光辉的胜利、壮丽的远景等)散如叙事语言的迷雾中,使观众对堂而皇之的历史言论,或历史上的伟大“推动者”和伟大的“主题”产生怀疑,并以平凡的小人物、平凡的主题、平凡而琐碎的故事取而代之或利用堂皇叙事与平凡话语间的杂揉、拼贴和交替衍生来反衬、嘲弄元叙事的理性偏激。
后现代主义通俗理解
![后现代主义通俗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dcb9692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d.png)
后现代主义通俗理解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和文化潮流,它在20世纪后半叶崛起并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思想复杂而多样,因此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
尽管如此,我们可以尝试用通俗的语言来理解后现代主义的核心观点和特征。
一种通俗的理解是,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思和回应。
现代主义强调理性、科学、合理和普遍真理,而后现代主义对这些观点提出了质疑。
后现代主义认为,世界是多样的、相对的和模糊的,没有单一的真理或权威。
它强调了语言、权力、身份和文化等因素对我们的认识和理解的塑造作用。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多样性和差异性。
它主张我们应该尊重和接纳不同的观点、文化和身份,并反对对差异性的压制和同化。
后现代主义还关注了权力和影响的分布。
它认为权力是流动和多元的,而不是中心化的。
后现代主义批评了现代社会中的统治结构和权威,主张实现更加平等和民主的社会秩序。
后现代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对现实和真实性的怀疑。
它认为现实是主观构建的,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质疑了我们对现实的认识和描述的可靠性,并提出了对真实性的怀疑态度。
它强调了多重和相对的真理,认为真理是由社会和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总体而言,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复杂而多元的哲学和文化潮流,试图挑战现代主义
的理性主义、普遍主义和关于现实的稳定性的观点。
它强调了多样性、差异性和权力的流动,并对现实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
尽管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在不同领域和学科中有着各种解读和应用,但它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dc79d1e69b89680203d825e4.png)
在后哲学文化中,哲学仅仅是后哲学文化中的一员, 哲学的文化至尊地位被破除,柏拉图的“哲学之王”死 去了,不仅哲学不再处于知识的基础和核心地位,而且 知识根本就不再有任何基础和核心。哲学不再享有特权, 任何一门知识也不再拥有特权。在后哲学文化中,既无 实在,也没有真理。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怎么都行”。后哲学文化是一种没有权 威的文化,权威不仅是不需要的,而且是不合适宜的。
(4)反对符合真理论
符合真理论——认识与事物的本质相符合即是真理。
罗蒂认为,真之为真不在于是否与实在相符合,因为事 物并不存在一个先天的本质,等待人们去客观地如实地反映 和把握。事物的本质、意义只存在于人们对事物的阅读和解 释行为中。真理也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它只用来表示人 们对事物的态度,而不表示对事物的说明,因此,真是我们 最好加以相信的东西。
没有文化至尊,各种文化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彼此之间 没有中心与边缘、主要与次要之分。所以,后哲学文化 是一种没有权威的文化,权威不仅是不需要的,而且是 不合适宜的。
(3)反基础主义——是罗蒂理论的重要特征,也
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基础主义——指坚信人类的知识存在着某 种永恒不变的基础,知识的合法化即渊源于它。这种 基础无需辩护、不容质疑,非经推论、牢不可破。它 超越一切时代、一切历史基础和一切社会基础,是知 识的终极或第一因。传统哲学认为,确立知识的基础, 是认识论的最高目标,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发现这种基 础。对“基础”的渴望与探求一直主宰着西方两千年 来的哲学。
2、福柯:反人本主义
(1)否定人本中心论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理性的动物,也是政治 的动物”, “以人为本的世界”、“人生而平等”、“我思故 我在”、 “天赋人权”、“人为自然立法”,“生命意志”、 “超人“ “人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 等等,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考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c6e3b4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5.png)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考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哲学界的一个重要思潮,它对传统哲学观念进行了颠覆和批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与思考方式。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对后现代主义进行思考,探讨其对于知识、真理、个体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首先,后现代主义对于知识的观念进行了重新解构。
传统观念中,知识被看作是一种客观存在,可以被确证和证明。
然而,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是一种主观构建,与个体和语言密切相关。
知识是由社会、历史和权力关系塑造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如福柯和达尔库等人认为,知识并非客观存在,而是由各种权力关系和语言游戏所构建的。
因此,在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考中,我们需要反思和批判现有的知识体系,意识到知识的相对性和建构性。
其次,后现代主义对于真理的概念提出了挑战。
传统观念中,真理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推理和证明得出。
然而,后现代主义认为真理是多元和多样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如尼采和德里达等人强调了语言的力量和主观性,认为任何语言系统都包含着自身的局限和偏见。
因此,后现代主义哲学呼吁我们去解构和批判现存的真理观念,接受多元的真理存在。
在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考中,个体和社会的关系也得到了关注。
传统哲学思想中,个体被认为是一个独立和理性的存在,与社会相对独立。
然而,后现代主义认为个体与社会是相互关联和相互构成的。
个体的经验和认识受到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塑造。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如福柯和布迪厄等人强调了权力、身份和文化的影响,认为个体是社会语境的产物。
因此,在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考中,我们需要思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意识到个体的主体性和社会的制约。
最后,后现代主义对于艺术、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后现代主义推崇多元和混乱的文化,反对现代主义的规范和集中。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和文化表达方式多样且丰富,强调个体经验和身份的多样性。
社会也因为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而变得更加多元、流动和复杂。
社会学的后现代理论
![社会学的后现代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bd452f3fab069dc502201c6.png)
"普遍主义"是"西方中心主义"
启蒙以来,西方文明一直处于统治
地位,而“普遍主义”则是西方推 行其霸权的工具,是一种用来压制 非西方文明的意识形态,是“文化 帝国主义”的另一种说法。启蒙把 西方文明推举为高级文明,将其他 文明都视为“原始的”或“野蛮 的”。因而都必须接受西方的"启蒙 "。
后现代主义的积极意义
三是历史的断裂
后现代主义者反对把历史看成 是一个连续的、进步的过程。认 为历史是零乱性或片断性。
历史的断裂
在现代主义中,要探讨的是历史传
统与个人记忆两方面,而在后现代 主义中,关于过去的这种深度感消 失了,我们只存在于现时,没有历 史;历史只是一堆文本、档案,记 录的是个确已不存在的事件或时代, 留下来只是一些纸、文件袋。
一是真理的放逐
后现代主义者把启蒙故事指斥为"大叙事 ",所谓"大叙事"就是以真理的名义讲话。 真理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获得永恒真理 是启蒙的基本理想之一。在启蒙的理想 中,真理是全部科学围绕的中心,是知 识金字塔的最高点。真理在各种话语中 占有一种优先和特权的地位,关于真理 的话语变成了"元话语"。
虽然反对人们可以通过理性的方
式去把握事物的一般本质和普遍 规律,但由于设定了某种“实在” 的存在,至少肯定了人们可以通 过一定的认知方式,如体验、直 觉、情绪等去把握这种“实在”。
后现代主义中的反理性主义
根本否定了事物之后的“实在”
的存在,因而认识就没有必要也 没有可能去把握什么东西,一切 都是在差异、流变之中,人们对 待现实与世界的态度就只能采取 游戏的态度,而且就连游戏的规 则也是不必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作:《建筑中的复杂 性和矛盾性》
口号:少就是讨厌Less is Bore 罗伯特·温图利
Robert Venturi 原则:少则烦
在这本著作中,温图利一方面高度评价 了现代主义,认为现代主义是对人类文明的 一个重要的提高;另外一方面,他却公开提 出:现代主义已经死亡了。他攻击当时设计 界的保守主义,攻击垄断的现代主义、国际 主义,认为这些风格都是丑陋的、平庸的。 他高度赞扬了被设计的权势集团不屑一顾的 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的设计风貌,认为这两 个城市将会对未来的设计带来很大的启发。 他认为在美国,建筑设计不是被一些大师, 比如弗兰克·赖特或者路易·汉(Louis Kahn)所左右的,真正左右美国建筑和设计 的力量是商业力量,是市场力量,是代表了 对于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不满的整整一讨厌Less is Bore
查尔斯·穆尔 Charles Moore
建筑就如同表演艺术一 样,是艺术,充满了表 演的精美和浪漫。
他对于建筑设计一向持有非常浪漫的 艺术态度。他曾经说过:建筑就如同表演 艺术一样,是艺术,充满了表演的精美和 浪漫。他的不少设计都具有鲜美的舞台表 演设计的特点;比如他著名的路易士安娜 州新奥尔良市的“意大利广场”,就具有 舞台设计的味道。并且他非常频繁地改变 自己的设计风格,正因为如此,他一直躲 避归类。因为他认为一旦被归类,就失去 了开创的弹性。他是一个杰出的建筑家, 也是一个杰出的学者。他长期在美国的高 等院校教书。除了对于建筑与历史的结合 感兴趣之外,还对于自然环境、社区环境 与建筑的吻合、协调特点非常重视。
第一 是它的历史主义与装饰主义立场。
特征
第二 是对于历史动机的折中主义立场。
第三 典型的特征的是它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代表人物及观点
口号:少就是讨厌 Less is 温图利 罗伯特 · Bore
Robert Venturi 原则:少则烦
美国建筑设计家罗伯特·温图利是奠 定建筑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基础的第一人。 温图利生干1925年,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 大师之一早在1969年,他就在自己的论文 中提出“少则烦”的原则,从形式基础上 对现代主义挑战,并且他身体力行,在宾 夕法尼亚州核桃山设计了给瓦娜· 温图 利(Vanna Venturi)住宅,称为“温图 利住宅”,提出了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形式 宣言。温图利并不反对现代主义的核心内 容,他的设计包含了大量清晰的古典主义 单调的形式特征,比如拱门、三角门相等 等,但是,从总体处理来看,他的设计依 然是功能性的,实用主义的,简单而明确 的。
总结(Conclusion)
现代设计100多年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物质世界,从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到平面设计。都受到它的影响。现代设计在这100年 中的变迁,其发展规律,对于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将提供很重要的借鉴; 对于现代设计发展的研究,它也有重大的意义,将促进设计事业的发展。
口号:少就是讨厌Less is Bore
查尔斯·穆尔 Charles Moore
美国路易士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意大利广场” Pizza d'Italia,New Orleans, Louisiana (1977一1978年)
查尔斯·穆尔 “双树”旅馆
洛杉矶都会区帕萨迪纳 市设计的“双树”旅馆 (Doubletree Hotel Pasadena,California) (1977一1978年)
查尔斯 · 穆尔 “意大利广场”
查尔斯·穆尔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的意 大利广场(Piazzad ' Italia , New Orleans , Louisiana , 1977-1978 ) , 大量采用古典拱门作为广场装饰,完全 没有把拱门作为功能结构,而仅仅是装 饰而已,而重复、交叉的拱门,风格冲 突、形式交迭,充满了玩世不恭的调侃、 冷嘲热讽的色彩,是这种风格设计的最 口号:少就是讨厌Less is Bore 典型代表之一。
口号:少就是讨厌Less is Bore
迈克·格里夫斯 是奠定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很早就开始针对国际主义设计沉闷、 口号:少就是讨厌 Less is 单调的风格进行改变的探索,他的设计讲究装饰的丰富,色彩的丰富,也讲究历史风 Bore 格的折中表现,综合画家和建筑师双重技术,完整的融合为一体,创造出杰出的作品。 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设计是奥勒冈州波特兰市的公共服务中心,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产品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从建筑设计中开始的。建筑上的后现代主义从70年代初期发展 以来,从建筑上影响到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各个方面。 工业设计的发展基本是遵循两条不同的道路的,一条是比较商业化、大众化、应付市场 需求的设计,也就是常规设计方式,这类设计是大量的,充斥市场的,为日常生活服务 的,虽然大部分设计著作不介绍他们,但是,这却是市场上的主流设计。另外一条是较 为具有探索性的、具有强烈的设计家个人意愿的,受到总体设计运动影响的前卫设计。 但是,大部分都没有被大批量生产,因此也是些价格昂贵的设计,是与大众脱离的设计。 在产品设计上,或者说在工业设计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没有在建筑设计上的广泛,但 由于对现代主义的改良和改革运动,也产生了相当一批设计家,他们不遵循现代主义、 国际主义的设计原则,而自己开拓新的设计风格方向。从形式上看,可以把现代主义以 口号:少就是讨厌 Less is 后在产品设计,或者工业设计上的流派分为几个流派:如高科技风格、过度高科技风格、 Bore 蔓菲斯设计集团等。
后现代主义设计
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 添加文本
背景
标题
后现代时期的设计 和后现代主义设计
标题
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 添加文本
特征
代表人物 及观点
背景
现代主义设计,是充满了反叛、挑战、革命,充满了民主和造反色彩 的,代表了工业革命对于传统的、温情脉脉的手工业的宣战。现代主义 代表了新的时代精神,无论从它的意识形态,还是形式特征,它的早期 的反商业主义特征,更加使它具有强烈的生命力。但是,现代主义进入 美国,在战后成为独霸一方的设计风格,它的排他性,风格上的单调性, 逐渐取消了原来的民主特点,意识形态上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从形式上 来看,自从现代主义长达40年对设计风格的垄断以来,也没有发展的 余地,人们开始对现代主义单调、无人情味的风格感到厌倦,开始有人 追求更加富于人情的、装饰的、变化的、个人的、传统的、表现的形式, 这也就是所谓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Thank you!
飞利浦·约翰逊 是美国最重要的当代建筑设计师之一。与大部分设计家不同,他是从理论开始发展起来的 设计家。早在20年代末期,他已经在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担任设计部的负责人。 查尔斯·詹克斯 是研究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最重要评论家,同时他也是一个建筑家,它的设计充满了冷嘲热 讽的意味,因为他是理论家,对于整个运动了如指掌,因而他能够得心应手的把各种不同 的历史风格玩弄于股掌之间。 詹姆斯·斯特林 从建筑学院毕业之后,长期从事设计工作,早期对于米斯非常入迷,但是很快就感到现代 主义从形式上的困乏,因而决定探索一条新路。他的探索方向是后现代主义式的,采用现 代主义与古典风格结合,并且加以嘲讽式的处理,严肃之中充满了戏谑和调侃的味道,最 口号:少就是讨厌Less is 典型的例子是德国斯图加特的新国家艺术博物馆。 Bore
背景
现代主义的沉闷风格,它的意识形态的独裁特征,到了60年代已 经非常成问题了。这样一来,造成了各种各样对它进行改造、重 新诠注、修正的探索。从整体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努力是非常醒 目和特别的,一个是所谓的晚期现代主义,把现代主义的特征发 展到极端,从而力图打破沉闷;另一个是后现代主义,从装饰下 手,企图改变现代主义的沉闷和单一化垄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