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王安石与曾巩不同的散文风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王安石与曾巩不同的散文艺术风格

宋代是江西古典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诗、词、文等方面,都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作家和文学流派。王安石与曾巩就是这群英中有着独树一帜艺术风格的两位作家。他们同为唐宋八大家,同是宋代诗文革新的中间力量,同出自人文荟萃的江西,同蒙欧阳修教诲提携,同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都熟读经史,涉猎百家,有深厚的儒学与文学修养。但他们却有着不同的写作风格,本文就他们的散文艺术风格进行粗略比较。

一、王安石散文特点

王安石(1021-1086)抚州临川人,后世称王临川。是北宋著名政治改革家。少亦就致力于学习,怀有“欲与稷契遐相希”(《忆昨诗示诸外弟》)的抱负。登第后做三司度支判官,向仁宗上万言书,力主变法。后来官至宰相,大刀阔斧地革除弊政,推行新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的散文雄健劲峭,峻洁奇倔,直接为变法服务。尤其是政论文紧贴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了有关政治改革的初步想法,规模宏大,议论风发,谋篇布局紧密。再如《答司马谏议书》中,反驳司马光对变法的攻击,紧紧扣住对方所谓“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点,寸步不让,斩钉截铁,典型的体现了王氏政论遒劲犀利的风格。《读孟尝君传》分析历史事实,驳斥了孟尝君养士的传统观念,畅谈如何才算“得士”的问题。即使象《伤仲永》这样的小品文,作者的用心也不在表现文思上,其实际的用意是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

在游记这一最具辞采和情趣的文体里,王安石也常将极富哲理的主题引入,如《游褒禅山记》中用了近一半篇幅来议论这样一个理性的问题:做任何事情,如果想要达到超越常规的境界,就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具有超强的意志,此外,别无捷径可寻。

王安石的散文以议论性居多。他较少注意文章气氛的酝酿,从感情上打动人,而是多针砭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主张。因此,他的散文一般具有较强的概括力与逻辑性,语言简炼、朴素,立意非凡。

王安石的散文特色(1)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笔力雄健,文风峭刻。(2)以议论说理见长,有些文章给人以一种形象性、艺术感染力较弱的感觉。(3)语言简炼明快。

王安石的散文成就是当时公认的,连其政敌也不得不佩服。当然也有所不足,主要是有时过于简拗、瘦硬、缺乏平易和顺之感,而有咄咄逼人之势,一味刻意求新,立论难免偏激。在政治上当时曾有人戏称之为“拗相公”。

二、曾巩散文特点

曾巩 (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於议论和记。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曾巩的散文受欧阳修的影响极大,他的散文大多本原《六经》,以阐扬儒家思想为主旨,雍容平和,温醇典重,曾巩有浓厚的儒学道统思想,强调“学之有统,道之有归”,一切要“折衷于圣人”(《新序目录序》)。因此,他感叹“由汉以来”,“是非取舍不当于圣人之意者”甚多,“圣人之道未尝明”(《王子直文集序》)。《答李沿书》写道: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而予之所受且畏者也。末曰“其发愤而为词章,则自谓浅俗而不明,不若其始思之锐也”。他还讲究谋篇布局和文字详略的法度,结构严谨,调理清晰,语言简朴,节奏舒缓,便利初学,所以后世学古文多从曾巩的文章入手。如《越州赵公救灾记》把赵抃救灾事迹写的周密详尽,具体细致,井井有条,是中国救荒史上重要文件。再如《墨池记》中曾巩着重指出,王氏书法成就并非“天成”,而是勤学苦练的结果,此文因小见大,借古迹立新论,写得婉柔跌宕,章法细密,中心突出,不蔓不枝。

曾巩散文特点:(1)在宋代古文作家中,曾巩的理论和创作最接近欧阳修。(2)更强调儒学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与作用。(3)后代古文家看来,曾贡与欧阳修一道,是开文章“义法”的人物,但曾巩一般多引经据古,明

白详尽之作。素以“古雅”、平正见称。(4)他的书序、杂记和书札写得较有特色。开书序将记述重心由书转移到人的风气。(5)在写作上,曾巩借圣人之学加强文章底蕴,追求典雅风格,无论叙事、议论、都冲和平淡,布局完整,节奏舒缓不迫,语言干净,思致明晰,文章平易理醇,规矩严密,所以在唐宋“八大家”中是最便于学习的。

曾巩的散文风格与欧阳修相近,但欧阳修的文章更见宕逸流丽,曾巩的文章则偏于雍容安和。曾巩在北宋文坛是足以自成一家的,但其思想虽然受到正统儒家的欢迎,却难免平庸之嫌;其文章固然有规矩可循,却显得变化不足,文采不够。总的看来,曾巩论文持文道结合的观点,但有重学术轻辞章的倾向,每每多谈理、道、少提或不提文采。因此,他的文章,虽与欧阳修一样,都具有婉转纡徐的特点,但一般地说,学术性较强,而情韵辞采较欧远为逊色。

三、曾巩和王安石散文比较

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他的议论性散文,剖析微言,阐明疑义,卓然自立,分析辨难,不露锋芒。他的记叙性散文,记事翔实而有情致,论理切题而又生动。王安石曾赞叹说:“曾子文章世稀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赠曾子固》)。苏轼也说:“醉翁门下士,杂从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王安石的散文,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谨严,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具有措词大胆切直而又很有分寸,语气诚敬干脆而又富于鼓动性等特点。王安石为文兼取韩非的峭厉、荀子的富丽和杨雄的简古,融会贯通,形成峭刻幽远、雄健刚直、简丽自然的独特风格。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但是,也应该看到,他的文学主张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不少诗文,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晦涩干枯,但也不失大家风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