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美学发展史
中国音乐美学史
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国音乐深受古代文化的影响,在历代不同时期也表现出不同文化特点。
中国音乐美学可以从古代追溯到近代,展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文化发展过程。
古代中国音乐美学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这个时期,音乐是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娱乐活动,它不仅仅带来愉悦而且使人心旷神怡。
在古代,民间音乐也得到了普遍的发展,比如弦乐音乐、管乐音乐等等。
此外,古代中国还有众多优秀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们创作出一系列经典的音乐作品,为古典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隋朝开始,中国音乐出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即国乐。
国乐以唱腔为主,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
比如,江南国乐注重声部的抒情表现;而湘乐则以技巧表现为主,强调音程、音色和弯音之类的技巧。
宋朝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宋朝以来,乐曲发展到了精致典雅的地步,抒情性和歌唱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宋代音乐家创造了一系列优秀的乐曲,如“芙蓉雨”、“清明上河图”和“西江月”等,为后代音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明朝是中国音乐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明朝以来,乐曲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
同时,乐曲也更加注重抒情性和节奏性。
明代乐曲以“柳毅传”、“无忧调”、“酒令”等优秀作品为最著名,展示出明朝音乐美学的独特魅力。
清朝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清朝以来,国乐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乐曲也更加具有自主特色,例如“梁祝”、“渔舟唱晚”等作品,展示出清代音乐独有的音乐特色。
近代中国音乐美学的发展也丰富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内涵。
民间音乐在近代继续发展,不仅展现出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而且也拓展了地方文化的边界。
此外,近代还有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舒伯特、贝多芬和莫扎特等,他们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乐曲,对中国近代音乐美学发展产生了卓越的影响。
综上所述,从古代到近代,中国音乐美学发展历史悠久,各个时代以其独特的音乐特色向我们展示了具有鲜明个性的音乐文化。
简述西方音乐美学史的发展脉络
简述西方音乐美学史的发展脉络一、古希腊时期:决定音乐美学的基础在古希腊时期,音乐被广泛运用于宗教、娱乐和教育等领域,因此产生了对音乐的审美思考。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音乐与数学之间存在一种奇妙的关联,并提出了“音乐数论”的理论。
他认为音乐既是可感知的声音,也是一种可计算的数学结构。
另一位哲学家柏拉图回应了毕达哥拉斯的理论,进一步强调了音乐对于灵魂的影响力。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有力的教育工具,能够培养人们的品格和道德。
二、中世纪:宗教音乐的主导地位在中世纪,宗教音乐占据了主导地位。
教會希望通过音乐来引导人们进入宗教仪式的氛围。
这一时期的音乐被认为具有神圣性和崇高性,注重舍弃个体情感,追求音乐的普适性和纯粹性。
所以,音乐被视为一种被神所创造的纯粹的声音艺术。
三、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类的重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对人类的自我意识和个体情感的重视。
作曲家开始将音乐与诗歌和戏剧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情感表达的音乐作品。
音乐美学逐渐从宗教转向人文。
该时期的音乐理论家们开始探讨音乐的表现力、情感表达和审美标准等问题。
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卡米洛·辛多(Giovanni Camillo Maffei)提出了“音乐化的形象”的概念。
他认为音乐不仅可以模仿自然界的声音,还可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四、巴洛克时期:音乐和理性的辩论巴洛克时期是音乐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以德国音乐理论家约翰·马提亚斯·罗特(Johann Mattheson)和约翰·亨利克·布脱纳(Johann Heinrich Buttstett)最具代表性。
罗特强调音乐的理性和审美价值,认为音乐美是可以通过逻辑和数学方法来测定的。
而布脱纳则认为音乐是一种可以表达人类内心情感的语言,主张音乐应该具有情感表达和感染力。
五、古典时期:形式与风格的完美统一古典时期的音乐美学以奥古斯特·埃贡(August Wilhelm Ambros)和荷塞茨基(Adolf Bernhard Marx)为代表,他们关注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和风格。
音乐美学
一、学科的建立:1美学学科的建立:1750年德国出版了该国学者鲍姆嘉通的著作《美学用“aesthetics”命名。
“美”是“感性”中的一种。
2。
1806年德国出版了是诗人、音乐家舒巴尔特的《音乐美学的思想》。
3。
19世纪中叶开始,从汉斯力克《论音乐的美》(1854)至里曼《音乐美学要义》(1900)等专著相继问世,标志着音乐美学学科的成熟。
4。
1920年蔡元培在刊物上发表介绍西方音乐各个学科的文章时列举了“美学”。
二、学科的性质:1。
音乐美学史音乐学的分支,也是美学的分支;是音乐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
2.音乐美学是基础理论学科。
三、研究对象:1。
听觉感性需要极其满足的规律。
2。
实践中的没学问题。
3。
相关历史:音乐美学思想与实践的历史;音乐美学学科的历史。
四、研究方法:1。
哲学的方法2。
社会学的方法3。
心理学的方法4。
音乐学分析的方法五、音乐美学概要:“自律论“认为,音乐的内容就在形式之中,音乐美否由音乐自身决定,“他律论”认为,音乐的内容在形式之外,音乐美否有音乐自身决定。
“他律”、“自律”主要是理论概括上的划分,实际情形存在着明显可以划分的类型,也存在着综合的类型或难以明确归类的情况,需要具体分析,特别是对中国或其他非西方地区的音乐现象,避免生搬硬套。
六、艺术功能:表现功能和呈现功能。
在艺术功能中,任何音乐构成非功利的关系,音乐史直接被需要的东西,是“目的物”。
1。
表现功能:音乐是被用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时,具有表现功能。
它包括难以言传的感悟或自由思想的表达、情绪的渲染、情感的表达或寄托等等。
因此,音乐是人的精神家园之一。
2。
呈现功能:指向的是音乐自身包含的内容。
呈现性音乐只有音乐形式中所包含的内容,而没有音乐之外的内容。
Y艺术的精神并不在于模仿外界事物,音乐尤其如此。
七、实用功能:音乐被用于狡猾、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等目的时,人与音乐发生的就是功用关系,音乐自身不是作为目的被需要,而是作为工具被需要的。
汉斯利克_论音乐的美
关于音乐中“内容”和“形式”的
概念问题
逻辑的角度:音乐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的。 音乐本身便是音乐的内容,而且不是用语 言文字能表达的内容,因此作曲家必须用 乐音来表达音乐思维。此时,乐音不仅是 内容,还是音乐的形式。
应用的角度: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都产生于 音乐作品的各种主题。主体的发展进而产 生了音乐的内容,曲式结构,形成了应用 意义的音乐的形式。
他又不得不承认“一切艺术毫无例外地有 影响情感的能力,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事 实……音乐比任何其他艺术美更快更强烈 地影响我们的心情……谁在痛苦激动的情 绪下听到或演奏音乐,那音乐会像创伤里 加上醋一样地影响他,没有其他艺术能那 的关联,而是将他们忽略 不计。他不仅故意不讨论这些填了歌词的音乐作 品,而且故意把标题音乐和那些具有特定标题的 音乐作品排斥在讨论范围之外,仅仅认为器乐曲 才是纯粹的,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这就是他的理 论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还局限于纯粹的器乐曲。
他支持狭隘的“德奥音乐中心论”,其最高的优 越感,使他对其他民族音乐价值予以否定。
一本小册子引发的风暴
具有强烈的论战性,引起了来自对立方的 猛烈攻击
《论音乐的美》西方音乐美学方面的巨著。 它的问世形成了西方音乐美学领域自律论
与他律论二院并存的思想局面,树立了西 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一座丰碑。 激励了美学的发展
序者引言 原序 第一章 情感美学 第二章 “情感的表现”不是音乐的内容 第三章 音乐的美 第四章 音乐的主观印象的分析 第五章 审美的接受音乐与病理地接受音乐之对比 第六章 音乐与自然界的关系 第七章 音乐中的“内容”和“形式”的概念
主要观点
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中的基本观点 概括起来就是:
关于音乐审美与情感之间的 关系问题
简述西方音乐美学史的发展脉络
简述西方音乐美学史的发展脉络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研究西方音乐美学应站在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体系上,与西方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政治及各种人文科学的思想体系结合起来研究。
同时,西方大量存留的艺术家、艺术流派作品更有助于我们对同时期音乐思想史的研究。
因为西方自古希腊以后,其音乐美学思想体系基本上是建立在音乐实践基础上的。
公元前6世纪的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用数来测量琴弦的长度,发现弦长的比例越简单,发出来的声音就越和谐。
通过音的和谐来自于数的比例这一主张,来探讨音乐美的本质。
和谐是来自于宇宙规律,音乐作为天体中的规律,对人的内心具有“净化”的所用。
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代表柏拉图也将“和谐”理论推广发挥,在他的美学思想中,音乐的美都源于道德和心灵,这也进一步延续了毕达哥拉斯的“净化”观,提出“音乐美育”。
音乐对青少年性格形成起着积极作用。
亚里士多德也在音乐美学的研究领域肯定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认为音乐作用于情感,所以可以达到“音乐美育”的作用。
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音乐具有重要的调节功用。
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
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艺术产生于数及其和谐,而这和谐就关涉形式的问题。
柏拉图把形式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这里的内形式指艺术观念形态的形式,它规定艺术的本源和本质;而外形式则指摹仿自然万物的外形,它是艺术的存在状态的规定。
在古希腊,关于美与艺术的观念背后,诸神与理论理性成为思想的规定性。
到了古罗马时期,实用、功利之风盛行,总体而言,在美学思想上缺乏独到的成就,虽然在某些方面也有一些进步。
中世纪教会教父用音乐来宣扬教义,影响人的情感,同时又禁止世俗人民自由表现情感的音乐,因此,这时期对音乐美的认识是建立在神权基础之上的。
在音乐的实践方面,经常可以发现宗教神权与世俗音乐的对立。
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音乐的历史和发展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自古至今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充当着文化传承、表达情感、放松身心的重要工具。
然而,音乐的历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才得以形成现今的多元化风格。
本文将从古代的音乐起源,探索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1. 音乐起源人类最早的音乐形式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那时候,人类还处于落后的时代,生活在仅有野兽、石器的环境下,但是他们却已具备了某些创造贡献的本质。
在狩猎、祭祀、战争等场合,人们通过发声或者敲击物体等方式,创造出一些唱歌、舞蹈、击鼓的节奏。
这些节奏发挥着人类社会交流和早期文化形成的作用,成为音乐起源的重要建立。
2. 古代的音乐尽管古代音乐形式十分朴素,但是它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断时期,古埃及、古希腊等国家都拥有自己的音乐文化。
在那个时代,教堂成为音乐发展的最主要场所,根据宗教工作的需要,许多重要的宗教音乐都逐渐形成。
例如,谜样的庆祝音乐和经文音乐都是从其中发展出来的。
在中国,长笛、箫和琵琶等琴舶器乐逐渐出现,随着当时的戏曲文化的兴起,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曲调例如《青玉案》、《霸王别姬》等等。
3.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文艺复兴时期是音乐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古典音乐的重要人物和阵容。
这一时期的音乐,注重个人表达和形式美学,启发着很多今天流行和古典音乐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曲家比如巴赫、莫扎特在音乐领域创造了许多世界经典音乐,这些音乐至今仍然在古典音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激发了许多作曲家、钢琴家和歌唱家的灵感。
4. 近现代音乐的发展19世纪的欧洲,是古典音乐的黄金时代。
然而该时期亦有大量的音乐家试图推翻传统观念,试图改革古典音乐的形式和文化特性。
在工业革命和媒体技术的带动下,音乐带着戏剧性的进步发展,诞生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如摇滚乐、爵士乐、流行音乐等等。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合成器和录音技术迅速发展,音乐的制作和传播途径也得到了革新。
汉斯利克_论音乐的美
关于音乐中“内容”和“形式”的 概念问题
逻辑的角度:音乐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的。 音乐本身便是音乐的内容,而且不是用语 言文字能表达的内容,因此作曲家必须用 乐音来表达音乐思维。此时,乐音不仅是 内容,还是音乐的形式。 应用的角度: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都产生于 音乐作品的各种主题。主体的发展进而产 生了音乐的内容,曲式结构,形成了应用 意义的音乐的形式。
一本小册子引发的风暴
具有强烈的论战性,引起了来自对立方的 猛烈攻击 《论音乐的美》西方音乐美学方面的巨著。 它的问世形成了西方音乐美学领域自律论 与他律论二院并存的思想局面,树立了西 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一座丰碑。 激励了美学的发展
人们对汉斯立克感兴趣:“不在于他是一 位音乐美学的历史人物,而是他的专题论 文仍然出于所有教学和思考音乐哲学的核 心地位,在那里令人烦恼的音乐与情感的 问题正在被考虑。”
指出了他律论音乐情感美学的通病,即情 感美学往往只专注于研究音乐中的情感问 题,并宣称音乐的美便是音乐能够引起听 众心灵上的情感共鸣。 “音乐不描写任何情感,既不描写确定的 情感,也不描写不确定的情感。我们更坚 决的反对下列意见,即认为情感的表现能 提供音乐的美学原则。” 不应该是必须把情感作为表现对象,也不 应该是必须把情感的表现作为音乐的内容。
他又不得不承认“一切艺术毫无例外地有 影响情感的能力,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事 实……音乐比任何其他艺术美更快更强烈 地影响我们的心情……谁在痛苦激动的情 绪下听到或演奏音乐,那音乐会像创伤里 加上醋一样地影响他,没有其他艺术能那 样深刻尖锐地刺痛我们的心灵”
局限性
并没有考虑与文学因素的关联,而是将他们忽略 不计。他不仅故意不讨论这些填了歌词的音乐作 品,而且故意把标题音乐和那些具有特定标题的 音乐作品排斥在讨论范围之外,仅仅认为器乐曲 才是纯粹的,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这就是他的理 论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还局限于纯粹的器乐曲。 他支持狭隘的“德奥音乐中心论”,其最高的优 越感,使他对其他民族音乐价值予以否定。
古筝音乐美学发展研究与探讨论文(共3篇)
古筝音乐美学发展研究与探讨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深析古筝音乐美学的发展古筝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传统民族乐器,随着时代的变迁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古筝是一门以演奏为主的音乐艺术,在感觉主导的基础上拥有其自身的特点,古筝音乐美学源自于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经过了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进程,社会性较强。
从古至今,古筝音乐美学始终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
一、古筝音乐美学的起源古筝兴起于“二女争瑟”,到战国时期,受当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经济等因素影响,古筝得以广泛流传,并在向不同区域渗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美学特征。
古筝音乐美学滋生于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并有一段漫长而有序的发展历程。
最初古筝音乐美学是以中国封建社会为土壤开始滋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表现出来的美学特征带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凡古筝使用者或受众皆属于特定的社会阶层,身上具有这一阶层独特的历史印记,然后这种印记又被植入古筝音乐美学发展的过程,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展到现代,虽然其中的阶级性已经大大减弱,但是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自身独有的文化特征,古筝音乐美学受新时期的影响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但不论怎样发展,古筝音乐始终都是以具体的音乐内容、演奏手法等为基本载体,通过曲谱和技法等共同构成古筝音乐的审美特征。
二、古筝音乐美学的发展历程(一)古筝音乐悲情美学发展悲情美学是古筝音乐美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古筝艺术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其音乐母题也不断丰富而呈现出多样化,悲情艺术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宣泄出口,逐渐发展成为古筝音乐的主要分支,悲情美学也成为古筝音乐美学发展历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阶段。
古筝音乐悲情美学所带给人的感受应该用热耳酸心来形容,一切体现悲凉、悲壮、悲伤、悲愤等悲剧美学元素的作品,在古筝曲中所占有的分量是不容小觑的。
中国音乐美学的历史发展概述
献载 明 ,先 民们不 仅早 已具有 关 一 。 此 外 , “和 ”还 有 适 中 、发 生 分 的涵 义 。这一 切在 当时 的思想
了关 于音乐 的起源及 其 功能 的种 家 、政治家如季札 、子产 、晏婴 ,
种想象 性思 维 ,认 为音乐 起源 于 音乐 家如 州鸠等 人 的言论 中 ,普
它 已 经 成 为 一 般 美 学 和 音 乐 学 中 之和 ”, “和 五 味 以调 口”, “和 六
的一个重要分支 。
律 以聪耳 ”,以及 “声一无 听 ,物
中 国古 代音 乐美 学思 想 的发 一 无 文 ,味一 无 果 ”等 等 主 张 。
源 ,可 以追 溯 到史前 时期 。古 文 这 里 “和 ” 的涵 义 正 是 多 样 的 统
对 自然 、风 、气 的模 仿 ,音乐 的 遍有 所反 映 。它 们 已经 开 了儒家
功能可 以帮 助人类 征服 自然 、战 音乐 思想 的先声 。此后 ,便 进入
胜 敌 人 等 等 。 大 约 在 西 周 时 代 了 中 国古 代 思 想 史 上 的 灿 烂 时
(公元前 11世纪),统治 阶级 已经 期——先秦诸子百家 争鸣的时期 。
合 天地之化 ,百 物之产 ,以事鬼 一 的高度 。3.强调音乐作为教育手
神 ,以谐万 民,以致百物 ” (《周 段 的作用 ,在他 的教 育思 想体 系
57/音 乐 教 育 与  ̄ ̄z/2oo9.5
中,将音乐置于突出的地位 (“兴 略 早 于 孑L子 ) 和 庄 子 (约 公 元 前 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4.第一 355~前 275)。墨子 著有 《非 乐》 次 对音乐艺 术的逻 辑给予 形象 的 篇 ,他 从小 生产 者 的狭 隘立 场 出 描述 : “乐其 可知 也 ,始 作 ,翕 发 ,认为搞音乐浪 费人力 、财力 , 如 也 (热烈 状 );从 之 ,纯 如 也 妨碍生产 ,极力加 以反对 见 《墨 (和谐状 ),嗷如也 (清 晰状),绎 子 ·非乐》)。老子 、庄 子的理想是 如也 (不绝状),以成 。”5.打破了 回到人类的最初状态 ,他们认为 : 以往音乐 观所通 常具有 的宗 教束 音乐的规律与宇宙 自然的规 律之间 缚 ,在他的美学思想 中,已不再予 是 相 通 的 、一致 的。 自然 界本 身 含 宗教 以任何地盘 (“子不语怪力乱 有音乐中所具有 的许多 因子 ,如节 神”)。继孔子之后 ,为儒家音乐思 奏 、韵律 、合规律 、和谐等等,所 想真正建立起一个模式 的人是战国 以音乐也是 以大 自然为蓝本而被创 末期 的荀子 (/公元前 313一前 238), 造 出来 的,而蓝本必定胜 于模本 , 他所写的 《乐论》,是 中国历史上第 自然 美必 定胜 过人 为美 ,因此无 一 篇关于音乐美学 的专论 。他认为 声之乐必定高于有声之乐。 音乐 的本质是人 的心理活动 、思想 从 魏晋 开 始 ,中 国的音 乐美 感情 的表现 ,但 人 的情感 如不 以 学思 想 明显 地 出现 了一 个 转折 。 “礼”约束 ,必然导致混乱。他还提 人 们 已不 满 足 于就 音 乐 的起 源 、 出了一 些关 于音乐 的 “享乐 ”说 。 本质 、特征 、功 能等 问题进 行一 《乐记》中的最著名论点 : “感 于物 般性 考察 ,而是 转入 了对音乐 自 而动 ,故形 于声”对后来 中国的整 身的规律和各个具体部 门 (古琴 、 个艺术和美学 (包括文 、诗论)都 声乐 、戏 曲等) 的特殊 规律进 行 有 巨大影响。《乐记》阐述 了音乐的 深 入 的研究 。这个 转变 的最初 代 内容与形式 ,以及美与善 的关系问 表 , 便 是 嵇 康 和 他 的 两 篇 名 题。对孔子 “尽善尽美”论予以进 作——《声无哀乐论 》及 《琴 赋》。 一 步发展。此外 比较充分地体现儒 《声 无哀乐 论 》的主要 观 点是 :否 家音乐美学思想 的著作还有 《吕氏 认音 乐具 有人 的情感 内容 ,认 为 春秋》 (战国末年 吕不韦 门客所撰) 音乐 的本质仅在 于声音 的单 、复 、 与《礼记 ·乐记》 (成书于汉代)。从 高 、埤 、舒 、疾 等所 构成 的形式 儒家音乐思想的历史演变看 ,苟子 方 面 ,音 乐 的 美 即 由 乐 音 组 成 的 《乐论 》如果是其 奠基性作品 ,《乐 形式 美 。 “声无 哀乐 ”论 总的倾 记》是集前人之大成的著作 ,《吕氏 向是 强调 音乐 艺术 的独立性 ,否 春秋》便是这二者之间的一环。 定音 乐与社 会政 治 的关 系 ,这 是
简述西方音乐美学史的发展脉络
简述西方音乐美学史的发展脉络【摘要】西方音乐美学史是音乐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以及20世纪以后的音乐美学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西方音乐美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与演进。
古希腊时期注重音乐与哲学的结合,中世纪强调音乐的宗教性质,文艺复兴时期注重音乐与文学艺术的融合,巴洛克时期强调情感表达,古典主义时期强调理性与规则,浪漫主义时期则追求个性与情感的表现。
而20世纪以后的音乐美学更加注重实验与创新。
通过对西方音乐美学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发展脉络,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对音乐艺术的新思考。
【关键词】西方音乐美学史、发展脉络、引言、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20世纪以后、影响、启示。
1. 引言1.1 西方音乐美学史的重要性西方音乐美学史是对西方音乐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美学思想和价值观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的历史。
西方音乐美学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西方音乐美学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音乐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西方音乐美学史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是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角色的,从古希腊的音乐与哲学结合,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为宗教和政治工具,再到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成为情感表达和个人创作的重要手段,每个时期的音乐美学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取向。
西方音乐美学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对古希腊时期的音乐美学、中世纪的音乐美学、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美学等不同时期的美学思想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音乐美学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和演进的,同时也可以发现不同音乐美学思想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西方音乐美学史可以启发我们对音乐的审美和创作。
通过对西方音乐美学史中各种不同的美学观念和理论进行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汲取其中的营养和灵感,从而丰富和深化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论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繁荣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论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繁荣发展阶段及其特征音乐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运用美学的原理与方法来研究音乐艺术中的美学问题。
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与音乐的审美关系问题:1.研究人与音乐的本质关系,从音乐艺术独特的存在方式中,进一步分析和揭示与音乐艺术的美学本质相关的问题;2.关于音乐的价值和功能;3.关于音乐音响关系结构及其表现对象;4.关于音乐实践及其表现对象:对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中的美学问题进行研究,音乐欣赏是基本规律,它的性质、特点和不同方式、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等都是音乐美学要研究的问题。
本学科的意义在于可以帮我们认识音乐艺术的规律,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最终指导实践。
大体上讲,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可分为萌芽阶段、繁荣发展和系统深化这样的三个大的历史阶段。
本文主要分析第二大阶段。
标签:音乐美学;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启蒙运动1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音乐美学观念的转变发轫于14世纪的文艺复兴,是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立场的人文主义者以复兴古代文化为名掀起的一场人性解放运动。
以现世的、世俗的价值标准看待世界,以人的意志、人的情感来决定人的行动,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所大力倡导的信念。
这种信念在音乐美学理论中的反映首先体现为:中世纪神学家长期鼓吹的“宇宙音乐”或“天体和谐”等神秘主义观念遭到彻底的否定。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家和理论家们,开始以人文主义的态度看待现实的音乐现象,把音乐艺术存在的理由归于人的需要。
音乐与文学、诗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单旋律音乐风格”开始兴起,复调音乐在结构上严密精致,极大的机器了作曲家智力上的需要,但却超出了接受者感性体验上的自然选择。
“单旋律音乐风格”,复调音乐在节奏上的繁缛和声部层次上的过度庞杂,在听觉上产生一种明晰,质朴的效果,同时也弥补了纯种单音音乐单调平板的不足之处。
廷克托里斯是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具有标志意义的音乐理论家。
他认为只有人么听得到的声乐和契约才是音乐,他反对鲍埃修的天体音乐,认为天空中就没有实际上的,潜在的声音;他的主要著作包括:论文《音乐的比例》、西方第一部音乐辞典《音乐术语辞典》。
论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音乐美学这一概念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
音乐美学这一概念已经被各国音乐家们不断地思索和探讨,本文通过对西方音乐美学进程展开剖析和探讨,并将其借鉴至中国音乐的研究探索中。
张前先生在《音乐美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文中曾提出,音乐评论工作最应该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极高的音乐美学素养,要把美学当作音乐评论的理论根底。
音乐评论和音乐美学本身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替代的关系。
音乐美学和其余各音乐学科,像音乐史学等也具有类似的关系。
在张前先生眼中,美学是一种内涵,是一名音乐学者应具备的内在表现,是该有的文化底蕴,也是在音乐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审美认识。
音乐美学究竟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呢?自18世纪以来,人们就不断地对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欲将这一抽象的概念以实质的形式表达出来。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就研究对象而言,只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研究。
第一个是这个对象是否存在?第二个是这个对象的本体是什么研究。
那么将这句话带入西方音乐美学的研究中,就应该思考西方当时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宗教思想以及其他可能的思想。
将这些思想联合起来与西方各时代涌现的艺术家、艺术派系及艺术作品等结合,协助我们对这一期间的音乐思想观进行探讨。
所谓“美学”在希腊语中的含义为“感性学”,也可以理解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对感性的认识。
我们对音乐美学本体的理解,就是要深化对音乐创作、表演实践及作品的品位中体现出的美学思想进行钻研。
回顾历史,人们对音乐创作的分析,仅仅体现在已经完成的音乐作品。
很少对音乐作品的诞生做研究。
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不追其本源,恐怕我们很难真正理解这部音乐作品的内涵。
19世纪的音乐家舒曼、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等音乐思想都能被称为“情感论”者。
1850年李斯特就音乐的情感体现问题,为了体现他的情感观,在他所写的论文《柏辽兹和他的“哈洛尔德”交响曲》中加重了语气。
然而,奥地利音乐学家汉斯立克在1854年发表的《论音乐的美》一文中,观点却与之截然相反,他说情感的体现不应该是音乐的体现,而体现出的情感与热情也有可能不是音乐艺术的本身机能。
中国音乐美学史概要
前言
• 中国音乐历史与整个中国文化一样历史悠 久,源远流长。
•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音乐就已灿烂辉煌,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社会生活的音乐实践必然促使人们思考一 系列关于音乐的重大问题,形成理论形态, 便出现了音乐美学思想。
• 据可靠文献记载,中国音乐美学思想最早出 现于西周末年。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大 致经历了五个历史时期,即:
1、“和”与“同”
• “和”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最重要的概念。 • 《国语·周语下》明确提出“乐从和”的命
题。认为音乐的特征是和,音乐之美在于 和谐。
• 西周末年的史伯认为“和”是“以他平 他”,即异物相杂不同的事物相辅相成。 所以“声一无听”,而要“和六律以聪 耳”;以高低不同的众多乐音组成悦耳的 乐曲。(《国语。郑语》)。
3、音与心
• 认为音乐与人心密切相关。平和的音乐能 使人心平和,从而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通融和谐。所谓“君子听之,以平其心, 心平德和”。(《左传》晏婴语)“上作 器,民备乐之,则为和”。《国语·周语下》
4、乐与礼
• 中国早期礼和乐是不可分的社会规范活动。 礼乐一体,政治与音乐密切相关。一方面 乐受制于礼,必须“为礼以奉之” , “修礼以节之”。另一方面礼受到乐的辅 佐,使人心和顺,上下和德。这一点后来 的儒家特别推崇。
• 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时期 • 春秋末年至战国末年时期 • 两汉时期 • 魏晋—隋唐时期 • 宋元明清时期。
一、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时期
• 大约自公元前8世纪上半叶至公元前6世纪 下半叶,是中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 会大变动时期。尽管记载的文字只有零星 语录,其中却提出了重要的音乐美学范畴, 蕴涵深刻的音乐美学思想。它们是中国古 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光辉起点,涉及的音乐 美学基本范畴有以下几对:
简述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20简述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田佳颖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摘要:中国作为有着源远流长历史的文化大国,其传统音乐史抑是渊远,据可考历史在约9000年前就有音乐的出现。
而音乐美学作为研究人类音乐审美实践普遍规律的郁闷特殊的艺术哲学,把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特殊种类,研究其特殊本质和特殊规律[1],其思想更是对于不同时代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本质的体现。
因此,通过研究一个时代或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即可窥见这个时代或时期的音乐本质。
本文将按照黄翔鹏先生提出的根据音乐发展特点和成熟程度将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划分三个阶段——上古(约9000年前至春秋战国)、中古(秦朝至五代)、近古(宋朝至清朝)来简述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按时间线原则简述近代至当今的音乐美学思想。
关键词:古代音乐史;近现代音乐史;美学思想一、古代部分(一)上古时期(约9000年前至春秋战国)纵观中国古代音乐史的长河,音乐思想与音乐在约9000年前就已萌芽,在此时期相关的文献记载等多为传说,因此此时的音乐美学还无法上升到思想的高度,严格意义上应该称之为观念。
远古时期的先民将音乐作为与神沟通的的媒介,正如《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群生。
”[2]于此,音乐存在的意义是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再另,有文献记载显示远古时期音乐直接起源于劳动生产过程和情感表达及娱乐。
远古时期质朴的先民们眼中,音乐的意义即音乐本身,并未在音乐上增添和赋予更多的因素。
而在进入奴隶制的西周东周时因其执行严格的“礼乐制度”,这时的音乐成为为礼服务的工具,把音乐当做附属于礼的用来规范人的工具,直到春秋时期,礼乐制逐步崩溃,“”乐脱离了“礼”,乐的本质才又一次被人们重视。
这时期的“乐”主要有四种主流的存在思想:(1)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这一学说用阴阳五行来解释音乐,即天有六气,地有五行,那么音乐则有六律五声。
论中国音乐美学的渊源
用, 是一种巫术。当然并非一切原始音乐艺术活动都是为 了宗 统音乐美学的基础 。
教祭祀 , 比方原始人在 闲暇的时候 。 狂呼乱舞来宣泄他们 的情
( ) 三 两汉时期
绪, 或男女在求偶的时候发出的吆喝与吟唱, 都属于萌芽状态
即公元前2 纪到公元2 纪。汉代音 乐美学思想既有 以 世 世
的音乐形式。 原始人对歌舞中的节奏怀有一种敬畏感, 他们感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为基础融合儒家、 阴阳家思想, 又有以儒家 觉节奏似乎是一种生命的形式, 他们在有节奏的歌舞、 动作和 音乐美学思想为基础 融合各家音乐思想 。而且 五行化很 明显 ,
一
( 原始歌舞 一)
《 周礼》《 、仪礼》道家的《 , 老子》《 、庄子》杂家的《 , 管子》 《 、吕氏
音乐产生 的最 初阶段 , 与舞蹈 、 歌密切结合 , 诗 形成 一种 春秋》 等经典著作。各 家内部既有继 承又有发展 , 各家之 间既
诗、 舞三位一体的混合形式。原始歌舞的形式是非常粗糙 有矛盾又互相融合, 歌、 音乐美学思想空前活跃。其中儒家的礼乐
整体来研究其最一般规律的学科, 它具有最广的范畴, 它力求 舞中就有与现实生活相吻合, 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史前 透过音乐艺术的各种具体规律去揭示音乐的最基本、最一般 的音乐 审美形态 比较混沌 , 但它是音乐 美学 的起点 , 它将随着
的规律。它的根本 目的是要从美学 角度去揭示在音乐艺术 的 人类 的不断发展 而走 向成熟。
维普资讯
\。
第2 3卷 第 1 期 1 20 06年 1 月 1
什么是音乐美学
什么是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的美、美感和审美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音乐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风格、情感以及其对听众的影响。
本文将对音乐美学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历史发展、主要概念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1、音乐美学的定义
1.1 音乐美学的概念与作用
1.2 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
1.3 音乐美学的关系与区别
2、音乐美学的历史发展
2.1 古希腊音乐美学
2.2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美学
2.3 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美学
2.4 当代音乐美学的发展
3、音乐美学的主要概念
3.1 美感
3.2 唯美主义
3.3 模仿与创造
3.4 音乐与表达
3.5 音乐与情感
3.6 音乐与社会文化
4、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
4.1 形式分析
4.2 结构分析
4.3 音乐心理学方法
4.4 音乐社会学方法
4.5 跨学科研究方法
附件:
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以下内容:
1、相关研究论文和文献的引用列表
2、音乐美学领域的经典作品或案例的详细描述
3、图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与音乐美学相关的素材法律名词及注释:
1、版权:指法律保护创作者对其作品的独特权利,包括复制、分发、展示、表演等。
2、知识产权:指创造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包括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3、知识产权保护:指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创作者的知识产权,防止他人侵权或盗用创造人的成果。
音乐美学基础
填空题:一。
、音乐美学历史:我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西方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二、我们学习和研究过程要坚持哪些原则: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统一。
三、音乐艺术特征基础是什么?构成音乐艺术材料体现?音乐艺术材料体现是什么?通过声音艺术的物质材料是体现这种艺术的特征的基础,也是构成艺术美的基本要素。
音乐的感性材料—声音,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声音,而是一种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对应性的声音。
四、音乐声音作为一种艺术和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怎样的体现?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它促使人们去想象和联想,以沟通艺术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这一中介因素就是表现,它的具体方式包括模仿、象征、暗示等。
象征暗示组织过程中的特征音乐材料包括(音乐高低、音乐强弱---成正比例关系、音乐音乐、音乐音质-----色彩长短音乐想象的源泉,1外在体验,2内在体验,3艺术体验音乐表演者必须具备素质:良好音乐感觉;适于音乐表演的良好生理条件与高度灵敏的身体协调能力;良好的音乐记忆力。
音乐创作受什么影响(审美经验)美学是谁提出来的?(鲍姆嘉通)音乐实质上的分配节奏节拍强弱噪音是色彩性的影响。
美的品味:(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主观与客观的完美结合)音乐的功能:艺术功能、使用功能、教育功能名词解释: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是以研究音乐美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
音乐审美:音乐表演:通过乐器的演奏,人声的歌唱,以及包括指挥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段,将乐曲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以发挥其社会功能。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功能:是潜藏在事物内部中的功能因素,这可以说是事物的功能产生的客观条件。
灵感:是创造性想象活动进行到某一阶段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它是想象的一部分,是一种与自我意识相对的无意识的心理行为,灵感具有突发性、创造性和现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音乐美学发展史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论中国音乐美学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特点是早熟而后期发展缓慢,其中儒家和道家的影响最大。
而各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大都具有功利性,将音乐视为工具,为各种音乐之外的目的服务。
在比较典型的音乐美学思想中,表现出古人重意轻形、重道轻器、重善轻美、重乐轻悲、重雅轻俗的审美倾向。
20世纪四分之三的时间里,由于国家处于战乱、政治斗争不断的境地,音乐美学思想也体现了功利主义特点。
少数学术性音乐美学探讨也明显带有历史局限的特点。
直到改革开放,真正学术意义的音乐美学研究和教学才逐渐步入正轨。
萌芽时期: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前8一前6世纪)
这个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散见于《国语》、《左传》记载的虢文公、史伯、晏婴、伶州鸠等人的有关言论,可以概括为“平和”审美观、礼乐思想和阴阳五行音乐思想。
涉及的音乐美学基本范畴有以下几对。
“和”与“同”。
“和”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最重要的概念,它自出现以后一直贯穿整个中国音乐美学史。
“中”与“淫”。
古人认为和的音乐是适中的;只有适中才是好的。
“音”与“心”。
古人认为音乐和人心密切相关。
平和的音乐能使人心平和,从而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通融和谐。
“乐”与“礼”。
中国早期礼和乐就是不可分的社会规范活动。
“哀”与“乐”。
当时已经有表现悲与乐不同情绪的音乐,但是,从言论上看,多数人倾向于表现乐而否定表现哀,尤其是统治阶级。
“新声”与“德音”。
前者是民间音乐的统称,后者是平和、符合礼的音乐的统称。
此外还有“气”、“风”等与音乐有关的概念范畴。
“气”是自然的造化,由天地所生,“风”是“气”的运行。
这一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强调音乐与自然的关系。
百家争鸣时期:春秋末年至战国末年(前5一前3世纪)
这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集中在儒、道、墨、法、杂家诸子言论中,是最重要的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成型、成熟的阶段。
在诸家中,儒家和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最为深刻,也最有影响。
这个时期之后的各个时期基本上以儒、道音乐美学思想为基础来谈论音乐,发展比较缓慢。
两汉时期(前2一公元2世纪)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音乐美学文献是《乐记》。
它以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为主,糅合各家,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
《乐记》开篇论述了音乐的缘起和概念,这段文字被后世转述、引用最多。
它的逻辑是“物一心一声一音一乐”。
它认为音乐缘起于人心对外界事物的感动,然后发“声”;声音变化被有规律地组织起来,就形成了“音”;拿着道具和着音乐起舞,形成综合活动叫做“乐”。
作者在将“声”、“音”和“乐”进行区分的同时,强调“乐”的重要性。
那是因为“乐”是礼乐规范下的活动,符合儒家所提倡的音乐美学基本原则。
与此对应的是审美的三个层次,即“知声”、“知音”和“知乐”。
在《乐记》看来,“知声”的能力是人和禽兽都具有的;“知音”的能力是普通老百姓所具有的;“知乐”的能力则是君子才具有的。
要成为君子,就必须知乐,也就是掌握礼乐规则,参与礼乐活动。
《乐记》认为“乐者,天地
之和也”,因此提出明确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其中,它以“气”作为沟通天、人和乐的因素,追求宇宙、社会、人和乐的和谐统一。
魏晋至隋唐时期(3—10世纪)
这个时期魏晋知识分子思想活跃,出现了儒、道、释三教分立的局面,儒学的名教地位受到冲击。
唐朝音乐交流频繁,也促使音乐美学思想的活跃。
魏晋时期最重要的音乐美学着作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他的思想以道家为基础。
他的出发点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嵇康将音乐看成是自然万物之一,否定音乐对审美者的情感作用,所谓“声无哀乐”。
他认为哀乐是听者心中已经存在的情绪,音乐仅仅是诱发的因素而已。
他以此否定音乐的社会功能,否定儒家政治功利主义的音乐美学思想。
当然.他也承认音乐应该平和,平和的音乐能给人以审美愉悦。
宋元明清时期(10—19世纪)
这时期封建社会从鼎盛逐渐走向衰微,道家和佛家相互影响,并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儒家则出现“新儒学”,要求存天理、灭人欲。
明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俗乐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音乐美学也相应出现新思想,即主情论。
从音乐文献上可以看出,音乐美学思想出现了继承传统的“淡和”观与发展悲乐思想的主情论之间的对立。
现代(20世纪以来)
进入20世纪,西方文化传入中国,音乐美学也一样。
1920年蔡元培在《音乐杂志》发刊词上介绍西方音乐学科时使用了“美学”一词,认为它研究的是音乐与感情的关系,与生理学和心理学相关。
同年萧友梅在该刊发表《乐学研究法》一文,明确提到“音乐美学”。
他指出音乐
美学的性质是“普通美学的一部分”,是“推理的学问”;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有的艺术功用的特性”。
一般认为他们是直接从德文翻译成中文的,因为二人都曾留学德国。
自此,音乐美学作为一门学问开始为国人所知。
青主的《乐话》是一部中国20世纪早期比较成熟的音乐美学专着。
他认为“音乐是上界的语言”。
所谓“上界”,指的是人的精神。
也就是说,音乐是表情的艺术,是“由灵魂说向灵魂”的艺术。
从现有的中国音乐美学看,它主要介绍西方音乐美学研究成果;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主要限于欧洲哲学家、美学家和专业音乐家的思想,以及中国古典文论中的音乐思想(不仅仅关于音乐美的思想)。
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美学思想、欧洲民族民间的音乐美学思想,以及音乐实践中的美学问题,却因缺乏资料而未能纳入音乐美学研究的视野。
因此,将来音乐美学的研究,理当面对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音乐,探讨其中的美学问题。
这样,音乐美学学科也将获得新的生机和发展。
朱玮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