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概念

合集下载

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时间的设定一、标准工时概要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Time)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

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

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

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生产计划;(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优劣;(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标准;(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6)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3、标准时间的构成大多数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

此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

如下图(1)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

标准工时基础知识及应用

标准工时基础知识及应用
•作业测定
•直接法 •密集抽样法 •分散抽样法
•合成法
•预定时间标准法 •(PTS)
•综合数据法
6.1马表法 6.1.1抽样的概念
抽样调查是一种科学的非全面调查的方法。它是按随机的原则,抽选总体中 的部分单位进行调查,以推断总体的有关数据。
由于抽样调查是按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选少部分单元,无任何主观意图的 影响,因此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此外抽样调查是根据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的次数上,有最低限度的保 证。
密集抽样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作业的执行情况作直接、连续地观测的技术。 分散抽样又称瞬时观测法,它是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以随机方式对调查对象 进行间断的观测,并按预定目的整理、分析调查的资料,得出需要的结果。
6.1.2秒表测时法 作业测定用以计时的工具多为秒表。现在我们使用
2 标准工时的作用
(1)预估工厂负荷产量。 工厂空间一定,过程上有了标准时间,即可测算工厂
产能。 排程投入应计算该“工作中心”该“时段”的“负荷工时”
。作产能比较,以复核与再调整之依据。 (2)制定生产计划的基础。
利用标准时间,生产管制部门可以更精确地做生产计 划,如在进度控制上有了问题,也可依标准时间来做人 力调整。
指为进行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作业的串连。例如:装 配、焊接等。
工作阶次的划分原则与目的 工作阶次的划分应以研究方便为原则。低阶次的工
作可以合成为高阶次的工作,高阶次的工作亦能分解成 低阶次的工作。
工作阶次的划分,使我们能利用各种技术来衡量不 同阶次的工作,并在人力资源与工作阶次之间,形成一 种密切的关系。
6.1.4确定观测次数 (1)为什么同样操作要做若干次观测?同一操作者连续
标准差为:
注:标准差的代数式中用X表示平均值。

企业标准工时的基本概念

企业标准工时的基本概念

企业标准工时的基本概念企业标准工时是指企业为员工设定的正常工作时间,通常用于计算工资、考核绩效和衡量工作效率的指标。

它是根据企业的经营需求和法律法规,在合理范围内确定的。

企业标准工时的设定首先要符合劳动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加班制度等方面。

根据中国劳动法规定,标准工时一般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同时,法律要求设立合理的休息时间,如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休息时间以及每周至少有24小时的连续休息时间。

除了法律规定的最基本标准,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员工的工作状态设定更具体的标准工时。

这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和员工的工作负荷,合理设置工作时间,保证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质量。

在设定标准工时时,企业还应该考虑员工的合理利益和保障他们的权益。

员工的工作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过度劳累和身体健康问题的产生。

同时,应该合理安排员工的休息时间,让他们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企业标准工时的设定不仅对员工有利,也对企业自身有益。

合理的工作时间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减少因长时间工作带来的事故和错误的发生。

同时,设定合理的工作时间,有效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总之,企业标准工时是企业根据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设定的正常工作时间,它既符合劳动法律的要求,也符合企业的生产需求和员工的利益。

合理的标准工时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工作质量,同时也维护员工的工作权益和身体健康。

企业标准工时的设定涉及众多因素,如工作岗位性质、行业特点、员工需求等。

不同行业和岗位的标准工时设置会有所不同,例如制造业可能需要较长的工时来满足生产需求,而办公室岗位则可以采取弹性工时制度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以下将进一步探讨企业标准工时的相关内容。

首先,企业标准工时需要与员工的薪资体系相匹配。

标准工时决定了员工每月的工作时间,进而影响到其实际工资的计算。

什么是标准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它是用来衡量员工工作效率和工作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管理和生产组织的基本依据之一。

标准工时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工作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标准工时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

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根据工作量来确定,还需要考虑到工作的性质、难易程度、工作环境、工作方法等因素。

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标准工时,既能保证员工的工作质量,又能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标准工时的执行需要建立在科学的管理制度之上。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考勤制度,严格执行标准工时,保证员工按时上下班,不加班或者少加班。

同时,企业也需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进行评估,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另外,标准工时的执行也需要员工的积极配合。

员工需要严格遵守企业的工作制度,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不擅自加班或者早退。

只有员工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保证标准工时的执行效果。

总之,标准工时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企业和员工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它也可以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保证员工的工作生活平衡。

因此,企业和员工都应该重视标准工时的制定和执行,共同努力,
实现双赢的局面。

标准工时概念

标准工时概念

标准时间的设定一﹑标准工时纲要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Time)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达成切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拥有以下五项主要要素﹕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切合作业内容要求而且不易惹起疲惫﹐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出公斤。

娴熟程度﹕大部分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娴熟度﹐作业员要认识流程﹐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劳动强度与速度﹕合适大部分一般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来源则是操作者经过自检及互检达成。

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权衡全部工作的标准﹐它拥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IE的所有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拟订的标准时间公正合理﹐因为它是权衡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后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买﹑成本管理等有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拟订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

经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加工作的所有人都能够客观正确地计划﹑实行并评论工作结果。

标准时间的应用特别宽泛﹐是制造业必不行少的作业管理基准。

标准时间的应用详细有以下几个方面﹕拟订生产计划﹔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评论﹕不一样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一样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一样的作业方法的好坏﹔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含记件薪资的标准﹔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设施及工装的需求计划﹔改革与改良的成绩评论。

特别要重申的是标准时间不是千篇一律的﹐跟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良﹐标准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3﹑标准时间的组成大部分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组成。

此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组成。

以下列图(1)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达成工作所一定进行的作业包含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先准备和中间准备所耗费的时间。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它是企业进行生产计划、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

下面我们将介绍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标准工时的概念和作用标准工时是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来确定的,它包括直接工时和间接工时两部分。

直接工时是指直接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工时,如操作设备、加工产品等;间接工时是指间接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工时,如维护设备、管理工作等。

标准工时的计算是企业生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它可以用于制定生产计划、评估员工绩效、优化生产流程等方面。

准确计算标准工时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二、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下面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公式:标准工时 = (基准产量× 单位时间生产量) + 间接工时其中,基准产量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标准产量;单位时间生产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间接工时是指间接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工时。

三、标准工时计算的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我们以某家电厂的生产车间为例进行说明。

假设该电厂生产一种电视机,基准产量为100台/天,单位时间生产量为10台/小时,间接工时为2小时/天。

那么该电视机的标准工时如何计算呢?我们将基准产量和单位时间生产量代入计算公式:标准工时 = (100台/天× 10台/小时) + 2小时/天= 10小时/天 + 2小时/天= 12小时/天所以,该电视机的标准工时为12小时/天。

通过计算标准工时,该电厂可以根据每天的生产任务量来安排工作时间,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标准工时还可以作为评估员工绩效的依据,帮助企业管理层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绩效考核和激励。

四、标准工时的应用标准工时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用于制造业,还可以应用于服务业和其他行业。

sam sah 标准工时

sam sah 标准工时

sam sah 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生产流程的规范化和提升劳动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标准工时的定义、实施步骤以及优势三个方面详细介绍。

一、标准工时的定义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标准时间,也可以理解为在标准操作条件下完成一项生产任务所需的时间。

它是根据工作内容和方法、工艺要求、设备性能和工人工作能力等因素确定的。

标准工时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实际生产条件和工人个体差异,以确保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二、标准工时的实施步骤标准工时的实施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生产数据,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时间记录和操作记录等。

这些数据将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基础。

2. 数据分析: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仔细分析,找出传统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低效环节和可优化的部分。

3. 时间测量:针对分析结果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具体的时间测量工作。

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精确计算出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4. 标准制定:根据测量得到的时间数据,制定标准工时,即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标准时间。

标准工时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可供生产计划参考。

5. 审查与改进:标准工时的实施需要进行定期的审查与改进。

随着生产条件和工人技能的变化,标准工时可能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

三、标准工时的优势标准工时的实施有以下几个优势:1. 生产计划的准确性:有了标准工时,可以更加准确地制定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对于企业的资源调配和产品交付至关重要。

2. 劳动效率的提升:标准工时的制定可以帮助企业识别生产过程中的低效环节,并通过优化来提高劳动效率。

这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

3. 资源优化:标准工时可以帮助企业对生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通过合理安排工时,可以避免资源闲置和过度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

4. 工人激励和管理:标准工时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衡量工人绩效的标准。

通过与标准工时的对比,可以对工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激励,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标准工时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标准工时这个概念哈。

标准工时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一个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人,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正常的速度完成一项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就好比你平时走路有个正常速度,那完成一段路就有个大概的时间,这个在工作里就是标准工时啦。

那它咋计算呢?这里面学问可不少呢。

一般来说哈,标准工时是由正常时间和宽放时间组成的。

正常时间就是工人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纯干活儿的时间。

比如说工人做一个小零件,从拿起材料,到加工完成,这个过程所花的时间就是正常时间的一部分。

这个正常时间的计算呢,可以通过直接观测法。

就是你拿个小本本,在旁边看着工人干活儿,把他每个操作步骤的时间都记下来,然后加起来。

这就像是你看小伙伴搭积木,从拿起第一块积木开始计时,到搭成一个小房子结束,记录下总共花的时间一样。

宽放时间就比较有趣啦。

这是考虑到工人在工作过程中,不可能一直像个机器人一样不停地工作的。

人得休息呀,可能会有疲劳的时候,或者偶尔被打断一下,像上个厕所,喝口水啥的。

宽放时间就是给这些情况预留的时间。

宽放时间通常是按照正常时间的一定比例来计算的。

比如说,根据经验或者统计数据,这个比例可能是10%或者15%之类的。

举个例子哈,如果一个工人做一件东西的正常时间是1个小时,宽放比例是10%,那标准工时就是1个小时加上1个小时的10%,也就是1小时6分钟。

这样算出来的标准工时就比较合理啦,既考虑了工人实际干活儿的时间,也考虑到了工人的休息和其他必要的停顿。

标准工时在企业里可重要啦。

它可以帮助企业安排生产计划,知道大概多久能生产出多少产品。

还能用来计算工人的工资呢,如果是按工时计算工资的话,这个标准工时就是个重要的依据啦。

宝子们,现在是不是对标准工时有点感觉了呢?。

标准工时 实际工时

标准工时 实际工时

标准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和实际工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负荷。

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时间,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工艺流程确定的。

而实际工时则是指员工实际投入到工作中的时间,包括正常工作时间以及加班时间。

在实际生产中,标准工时和实际工时常常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标准工时的制定需要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和工艺流程来确定。

在制定标准工时时,需要考虑到原材料的加工时间、设备的运行效率、人员的工作技能等因素,以确保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标准工时的制定也需要考虑到员工的工作负荷和生产效率,不能过分苛刻,否则会导致员工的工作压力过大,影响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其次,实际工时反映了员工在工作中的真实投入情况。

在实际生产中,员工的实际工时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设备故障、原材料质量、生产计划安排等。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加强生产管理,及时处理生产中的问题,以减少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的差异,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标准工时和实际工时的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

如果实际工时超出了标准工时,企业需要支付额外的加班费用,增加了生产成本。

同时,实际工时的增加也可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降低产品的质量。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优化工艺流程等措施,减少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的差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总之,标准工时和实际工时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它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企业需要通过合理制定标准工时、加强生产管理等措施,减少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的差异,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产品质量。

同时,员工也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劳动法标准工时

劳动法标准工时

劳动法标准工时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其中标准工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标准工时是指国家规定的每日工作时间和每周工作时间的上限,超过这个时间就属于加班工作。

标准工时的设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其休息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保障劳动安全。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标准工时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超过这个时间的工作属于加班工作,应当按照加班工资的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但是也有一些特殊行业和特殊岗位,对标准工时有一定的调整,比如对连续作业的生产工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医疗卫生等行业,国家允许适当延长工作时间,但是延长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日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标准工时的设定对于劳动者来说,是保障其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合理的工作时间可以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避免过度劳累和工作强度过大。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减少工作中的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另外,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严格执行标准工时制度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可以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员工流失率。

而且,严格执行标准工时制度,也可以避免加班费用的支出,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

总的来说,劳动法规定的标准工时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标准工时制度,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保障员工的休息和生活质量。

而劳动者也应当自觉遵守标准工时制度,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双赢局面。

标准工时的定义计算MOD法课件

标准工时的定义计算MOD法课件

VS
详细描述
某食品加工企业采用MOD法对生产流程 进行工时估算,实现了安全、健康、环保 的生产管理。通过将食品加工流程细分为 多个操作步骤,并利用MOD法对每个操 作步骤进行工时估算,企业能够更好地控 制生产过程,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同时 ,MOD法的应用也促进了企业的环保管 理,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排放。
分配生产资源
根据产品种类、工艺要求 等因素,分配相应的生产 资源,包括设备、材料、 人员等。
分析生产流程
详细分析生产流程
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详细分析, 了解各环节的生产工艺、操作流
程、关键控制点等。
确定瓶颈环节
针对分析结果,找出生产流程中的 瓶颈环节,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优化生产流程
根据分析结果,对生产流程进行优 化,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标准工时是评估工作效率的重要 标准,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生产 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提高生产
效率和质量。
标准工时是制定人工成本的重要 参考,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制定 人工成本预算,提高企业的经济
效益。
02 标准工时计算
计算公式及参数设定
01
02
03
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 = 正常时间 + 宽放时间
正常时间
进行某项作业一般所需时 间
宽放时间
为补偿各种额外因素所需 要的时间,如疲劳、停工 等
工作研究与时间测量
工作研究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确定各 项作业的必要时间和工作量
时间测量
用计时器和秒表等工具记录作业 时间,以此为基础计算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方法一:秒表法 1. 准备秒表等计时工具
2. 记录每个阶段作业时间
标准工时的特点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为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为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为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而有所不同。

下面我将从几个常见的角度来解答这个问题。

1. 基本概念:
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所规定的完成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

它是根据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环境等因素来确定的,可以作为评估工作效率和工作量的指标。

2. 生产制造行业:
在生产制造行业中,标准工时通常是根据工艺流程和生产能力来计算的。

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确定生产任务的工序和工艺流程。

然后,根据工序的要求和标准操作时间,计算出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

接着,根据产品的生产数量和所需工序的工时,计算出整个生产任务的标准工时。

3. 办公行业:
在办公行业中,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岗位和工作内容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标准工时:
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和难度。

工作任务的数量和频率。

工作任务的完成时间和效率要求。

4. 服务行业:
在服务行业中,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餐饮业中,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因素来计算标准工时:
餐厅的客流量和就餐时间。

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

不同菜品的制作时间和工序。

总结起来,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主要取决于所在行业和工作内容。

通过分析工作任务的要求、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等因素,可以确定出合理的标准工时。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工作效率、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提高生产力。

什么是标准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它是对工作效率和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管理和劳动力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标准工时的设定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工作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不同的工作岗位和不同的行业都有着不同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因此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例如,对于繁重体力劳动的工作岗位,标准工时可能会相对较短,以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而对于知识型劳动的工作岗位,标准工时可能会相对较长,以适应工作的灵活性和复杂性。

其次,标准工时的设定还需要考虑到工作环境和劳动力成本的因素。

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劳动力成本的压力,标准工时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和调整。

例如,在一些高温、高压、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标准工时可能会相应地减少;而在一些劳动力成本较高的行业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标准工时可能会相应地延长。

最后,标准工时的设定还需要考虑到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福利的要求。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标准工时的设定都有着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社会福利政策。

企业在设定标准工时时,需要充分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社会福利政策,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总之,标准工时的设定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劳动力成本、法律法规和社会福利等多方面的因素。

只有合理地设定标准工时,才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标准工时的概念和意义,为企业管理和员工生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工业工程应用手册之标准工时

工业工程应用手册之标准工时

工业工程应用手册之标准工时一、引言在工业生产中,合理管控工时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

标准工时作为一个衡量工业工程效益的重要指标,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标准工时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场景及其在工业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标准工时的概念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项工序或一个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上的最短时间,通常以时间单位(如分钟、小时)来衡量。

它是基于对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和工作任务进行细致分解和分析得出的。

标准工时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工艺难度、工人技能水平、设备状况等。

标准工时的确立是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以确定的工艺方法和性能指标为基础,通过工作时间研究、测定和评定得出的。

三、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1. 工作时间研究法工作时间研究法是通过对工人在完成任务时所花费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确定标准工时的一种方法。

具体步骤包括:•选择代表性的工人进行观察;•观察被选择工人在完成工作时所花费的时间;•记录观察到的时间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平均值等指标;•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标准工时。

2. 标准配方法标准配方法是一种基于工序流程及工艺配方的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它通过对工序流程和配方各项指标的分析,结合经验数据,计算出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

具体步骤包括:•分析工艺流程,确定工序及其顺序;•分析配方,确定各项指标;•根据配方指标和经验数据,计算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

3. 标准时间系统法标准时间系统法是一种通过综合考虑工艺、人员和设备等因素的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它通过建立一个标准时间系统,将工序和任务进行分类、标准化,通过对各项标准时间的加总得出标准工时。

具体步骤包括:•建立标准时间系统,确定标准时间的计算要点;•对每个工序或任务进行标准化描述,制定标准动作;•根据标准动作和设备性能等因素,计算每个工序或任务的标准工时;•将各项标准工时进行加总,得出整体标准工时。

四、标准工时的应用场景标准工时是工业工程中的重要工具,其应用场景广泛。

标准工时的制定讲义

标准工时的制定讲义

标准工时的制定讲义一、标准工时的概念和目的1. 概念: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定任务或产出一定产品所需的正常工作时间。

它是根据组织的生产经营需要和员工的工作强度、工作效率等因素,通过科学测定和确定,以期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和员工福利最大化的一种工作时间协调制度。

2. 目的:制定标准工时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生产流程,促进企业的高效运作,同时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维护员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标准工时的制定原则1. 合理科学原则:制定标准工时必须根据实际生产工艺和员工工作强度等因素进行科学测定和确定,确保工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 全面公正原则:制定标准工时必须充分考虑员工的情况和权益,确保员工能够在合理的工作时间内完成任务,并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

3. 弹性适应原则:制定标准工时必须充分考虑生产经营的需求和员工的个人情况,以便在必要时可以调整工时,并灵活适应不同的生产情况和员工需求。

4. 监督执行原则:制定标准工时后,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标准工时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标准工时的制定步骤1. 确定研究范围和目标:明确需要制定标准工时的部门或工种范围,确立制定标准工时的具体目标和意义。

2. 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收集和整理与制定标准工时相关的生产工艺、工作流程、员工工作量和工作强度等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3. 初步测定和确定:以实际工作中的典型工作岗位和任务为样本,进行初步测定和研究,确定标准工时的初步数值。

4. 试行和调整:在一定时间内试行标准工时,并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查,根据反馈意见对标准工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5. 正式确定和推广:经过试行和调整后,最终确定标准工时的数据和要求,并进行内部推广和培训,确保标准工时得到全面执行。

四、标准工时的相关要素1.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标准工时可以采用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经验法、专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标准工时常见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常见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常见的计算方法前言:标准工时是在标准工作环境下,进行一道加工工序所需的人工时间。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有多种,本文介绍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的三个概念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标准化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

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

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2—标准工时的界定条件1、规定的环境条件下;2、按照规定的作业方法;3、使用规定的设备、治工具;4、由受过训练的作业人员;5、在不受外在不良影响的条件下;6、达成一定的品质要求。

—3—标准工时的作用1、效率管理效率是对标准时间达成程度的指数,标准时间决定之后,管理人员必须在标准时间内完成作业。

2、设备能力机器设备具有多少能力,必须依据标准时间作计算分析,以作为设备购置之依据,及采取适当之应变措施。

3、设备计划透过标准工时及设备的产能,将整厂的设备作最佳的安排。

4、人员及负荷计算生产计划拟定后,可依据标准时间计算所需之人工小时及所需人员,而且前机器设备具有多少能力,期负荷的情况都需依据标准时间来计算。

5、标准产能计算的依据依照各产品的标准工时,将每天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各产品的标准产能。

6、生产计划进度安排依照标准工时来安排各产品的生产进度。

7、日程管理制造部门依据标准时间计算出应生产的产品数量,安排人员设备的配置、日程计划、生产管制等工作,以达成要求的数量。

8、人机配合的计算依据标准时间,方可适当安排人员及机器的配置,以减少人力的浪费。

9、生产线平衡的计算生产在线各工作站若配置不当,会造成瓶颈及过多空闲时间而造成浪费,需在标准时间适当地安排工作。

标准工时的基本术语

标准工时的基本术语

标准工时的基本术语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所需工作量的标准时间。

以下是与标准工时相关的一些基本术语解释:1. 标准工时(Standard Hours):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

它是一种预计时间,用于衡量劳动力和工作量的基本单位。

2. 标准时间(Standard Time):是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而设定的一项参考时间,用于规定完成某个任务或工作的时间周期。

3. 实际工时(Actual Hours):指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投入的工作时间。

与标准工时相比较,实际工时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偏差。

4. 比率调整(Rate Adjustment):是一种根据生产工时的实际结果对标准工时进行调整的方法。

它通常基于对员工在特定任务上完成工作的评估,并将工时数乘以相应的调整系数。

5. 标准时间制定(Standard Time Setting):是指根据任务的性质和要求,确定一个工作任务所需的标准时间的过程。

这需要分析工作过程、操作方法、工作条件等因素。

6. 良好的工作方法(Good Work Method):是指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采用高效、安全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良好的工作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和错误。

7. 效率(Efficiency):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量或任务的能力。

高效率表示能够更快地完成工作,而低效率则意味着工作花费更多的时间。

8. 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是一种通过研究和分析工作过程,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

它旨在消除浪费、提高生产力和质量。

9. 加班(Overtime):是指在工作时间以外额外工作的时间。

加班可能是由于任务延误、急需完成工作或特殊情况而产生。

10. 加班费(Overtime Pay):是对员工额外工作时间的补偿。

根据法律和公司政策,加班费可以是按小时的工资倍率支付或根据约定的计算方式支付。

这些基本术语有助于理解和运用标准工时概念,以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管理员工工时。

标准工时与实际工时

标准工时与实际工时

标准工时与实际工时在管理工作中,标准工时和实际工时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负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标准,它是根据工作内容、工艺流程和工作方法等因素确定的。

而实际工时则是指员工真实花费在工作上的时间,包括加班、休息、调整和其他非生产性的时间。

标准工时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设定标准工时,企业可以更好地安排生产计划,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标准工时也可以作为评定员工绩效的重要依据,通过比较实际工时和标准工时的差异,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然而,实际工时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标准工时存在一定的偏差。

比如,生产设备的故障、原材料的供应延迟、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等都会影响实际工时的消耗。

此外,管理层的决策和安排也会对实际工时产生影响,比如过度的加班和缺乏休息会导致员工疲劳和效率下降,从而增加实际工时的消耗。

因此,企业需要在制定标准工时的同时,充分考虑实际工时的情况,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

在实际生产中,管理者需要密切关注实际工时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员工也需要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保证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的接近程度。

在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的管理中,企业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比如生产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工时进行精细化管理和监控。

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实际工时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培训和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积极性,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实际工时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总之,标准工时与实际工时是企业生产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合理制定标准工时,关注实际工时的情况,加强管理和监控,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时间的设定一﹑标准工时概要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 Time)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

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

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

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生产计划;(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优劣;(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标准;(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6)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3﹑标准时间的构成大多数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

此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

如下图(1)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

两项净时间总和称为正常时间。

宽放时间普遍以相对于正常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的形式表示,标准时间的表述公式如下: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宽放时间 =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二﹑标准时间的设定标准时间的设定方法总体大致分为经验估算及科学的时间分析与时间预置(PTS)法等,本书着重介绍时间分析的测量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劣比较。

那么现场观测的时间是如何成为标准时间的呢?总体需要两个步骤:● 对观测时间进行评比求得正常作业时间; ● 对正常作业时间进行宽放,求得标准时间。

公式如下: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 1﹑时间评比(Rating) (1)时间评比介绍时间评比是一种判断与评价的技朮,其目的在于把实际作业时间修正到合理的作业速度下的时间,消除因被测量人个人的工作态度﹑熟练度及环境因素对实测时间的影响。

具体影响作业者的因素如图(2)所示。

这么多影响作业时间的因素如果不能够定量评估的话会极大影响标准时间的客观性与通用性。

下面介绍时间评比方法中最通用的方法------平均化法(Leveling)。

平均化法又称西屋法(Westing House System),为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首创,经劳雷(Lowry)﹑曼纳特(Maynard)和斯坦基门德(Stegemerten)完成整个体系。

(2)平均化法的评比平均化法从熟练﹑努力﹑作业条件和一致性四个方面评价作业速度。

A 熟练作业动作流畅性及熟练度,主要体现在动作的韵律及节奏感上。

B 努力作业者的劳动欲望,反映了作业者在精神上的努力度与身体状态,与熟练度有直接关系,因此两者不应相差等级太远。

C 条件对作业者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符合国家及行业作业环境标准的话,此项可视作平標准時間標准主體作業時間淨作業時間寬放時間一般寬放特殊寬放 標准准備時間淨作業時間寬放時間一般寬放 特殊寬放圖(1) 標准時間的構成均。

D 一致性(稳定性)对周期作业时间的稳定性的评价,若偏差达到 ±50%的话评价为欠佳,基本正常作业可视为平均。

具体评价等级系数见表(1)表(1) 评价等级系数表音響 照明 溫濕度 色彩 作業條件適應性 身體條件 培訓技朮水平設備的操作性熟練度 其它作業員 上司公司外人員 人際關系 保障(公司) 升職的機會 上司與同事的評企業文化的認同 獎勵精神支持身體條件 經濟狀況努力度作業速度圖(2) 影響作業速度的因素现场实践中发现,努力度及熟练度对作业时间影响是很大的。

特别当公司有新产品投产时,员工开始时一般是无法做到标准时间的作业速度的,经过一段时间后,普遍会提高30%~40%左右,此时已达到或超过标准时间的速度了。

因此,现场评比时如无特殊情况可忽略环境因素及一致性(稳定性)的影响,只评价努力度与熟练度即可。

2﹑时间宽放(1)时间宽放概述作业时间中减除净作业时间外,由于“作业者的生理需要”“作业方法问题”“管理需要”等原因,经常会造成作业中断产生作业时间以外的时间,这种不可避免的必要的时间增加,即时间宽放。

时间宽放是为使作业正常进行,在净作业时间以外附加的由于不可抗因素造成的作业中断及迟延或由于作业者疲劳所造成的迟延时间,简而言之,作业中所必须的停顿与休息时间为宽放时间。

宽放时间多以与净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来表述,宽放率要定义的是在一定的作业时间内允许的宽放比例,通常以百分率表示。

时间宽放的种类大致分为:一般宽放与特殊宽放(见图3)。

一般宽放是指无论何种作业都需要的基本宽放。

特殊宽放是指因作业的特殊性,如作业构成﹑管理方法造成的特殊许可的宽放。

圖(3) 寬放的構成(2)时间宽放的内涵与标准A﹑私事宽放:是指除疲劳以外作业者在生理上的需要,如喝水﹑上厕所﹑擦汗等。

当每天工作8小时,上下午无中间休息时的标准为:对于轻松工作,为正常时间的2%~5%。

对于较重工作(或环境不良)为5%~7%。

对于举重(或天气炎热无空调)为7%。

B﹑疲劳宽放:由于作业造成的精神及肉体上的负荷所带来的劳动机能衰退及速度减慢称为疲劳。

它是客观存在于人体的自然现象,所以必段给予时间宽放,以消除这种时间的迟延。

这是符合实事求是及以人为本的现代IE理念的。

设定疲劳宽放率时可参照表(2)的疲劳宽放评价项目与宽放率设定。

必须认真听取现场员工与管理者的意见,解决疲劳的问题才是关键。

表2疲劳宽放评价项目与宽放率C﹑作业宽放:作业宽放主要是由于材料﹑零件﹑机械﹑工具等生产相关物品造成的非周期性﹑不规则的准备或是清扫等类似的作业,一般在15分钟内完成。

超过15分钟的不计入作业宽放之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作业台及场地的简单清洁与准备,包括转换产品品种时的时间消耗。

●由于来料及零件不良造成的停顿。

●现场监督者与检查员临时抽检及口头指示造成的偶发停顿。

●上下工位的传递中偶发问题。

D﹑管理宽放:由于企业的管理制度所造成的管理所造成的管理时间的占用。

例如班前会及交接班会及体操时间等。

总之由于管理工作及制度所造成的时间占用可以归类为管理宽放,这个问题在不同国家及企业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处理上有很大差异,。

笔者建议另外单独计算为好。

这部分时间的分析与改善作为管理程序的改善课题单独处理相对来说更容易取得理解共识。

当然有些时间是不可以节省的,例如针对职员的健康管理所用的时间,或者企业文化建设的时间。

E﹑特殊宽放: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或生产计划周期的长短,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生产线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设定特殊宽放,无特别原因不可以乱加特殊宽放,那样将失去标准时间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3)﹑宽放时间的设定设定宽放时间方法不只一种,最重要的原则是实事求是,世界上100%准确设定疲劳宽放的方法几乎没有,因为人群的体质特征不同,本书介绍的是日本的相关标准,因为体质特征接近,可以借鉴,若是欧美的标准会有一些偏差。

请使用者多加留意。

确定宽放率基本有以下几步:A﹑确定宽放项目B﹑确定各宽放项目的具体比率。

C﹑累计这项比率。

D﹑在正常时间中追加宽放时间。

宽放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3﹑标准时间的设定(1)设定方法标准时间的设定有很多方法,这里重点说明的是时间分析的方法,但其它方法同样是非常重要及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预置时间标准法(PTS)。

表3将不同方法进行分类比较,目的是给大家一具整体概念。

表3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笔者在IE管理实践中认为时间分析﹑PTS两种方法的科学性好一些,这样就保证了标准时间客观公平的基本原则。

其中时间分析即通过现场观测的方法来求得标准时间的方法,对于现场管理与改善非常实用,PTS法则主要用于新产品及新机种的量产前标准设定,以及对革新前后的方法进行评价,因此PTS法是IE工程师必须掌握的方法。

通过前面章节的讲解大家基本了解了标准时间的构成及设定方法。

总结来说,是在时间分析现场观测基础上经过评比修正得到正常时间,然后考虑放因素,加上宽放时间后得到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的计算公式如下: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时间)=观率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2)设定程序步骤1 确定设定标准时间的目的表3如上面内容介绍那样ST的设定有多种方法,要根据需要及目的选择不同精度的设定方法,因此明确目的是第一步。

步骤2 选定设定的方法------根据目的选择方法。

步骤3 确定已获批准并已标准化的标准作业。

作业内容及方法尚未标准化的产品及工序,没有制定ST的必要,因为内容及方法决定时间。

步骤4 正确划分动作单元,现场测定净作业时间。

步骤5 对观测时间进行评比。

步骤6 确定宽放项目及宽放率。

步骤7 由公式计算标准时间。

步骤8 主管部门审批备案(IE部)。

4﹑标准时间设定时的注意事项(1)必须认真负责﹑不可马虎大意标准时间是制定生产计划,管理生产及评价结果的基准,即生产活动中有关效率的基准。

如同质量管理的质量标准一样重要,它是制造业效率管理的基准,是用业指导﹑规范人的劳动效率的标准,制定时必须严谨规范﹑公平﹑公正﹑否则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及员工的不满。

(2)制定人必须具有专业水平,如同法官是不可以随便谁都可以做的一样(3)必须在设定标准时间之前将作业方法及作业条件进行标准化如果作业方法与作业条件尚未标准的话,时间也不可能标准,在前面曾ST最重要的目的是用来评价改善及革新的成绩,如果现有方法未经过认真检讨及标准化的话,标准化就成了一个错误的方法,充其量是对一个较差的方法进行了标准化,并强制员工执行。

如同质量问题大量存在,而企业取得了ISO认证一样,效率及质量水平不会因拿到某种管理系统认证,而能短期内得以快速提升(4) 当作业方法及条件改善后应及时更新ST,企业应有一套进行ST定期更新管理程序,以保证现场取得的改善成绩及时变成标准并实现经济效益,评价改善绩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