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重点明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在论证中的作用。
3.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4.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培养怀疑精神和创造意识。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1.运用议论文相关的知识来学习本文,搞清楚议论文的三要素,作者是怎么论证他的观点的。
2.本文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
请你找出相应的句子,朗读体会,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3.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一篇文章有时可以有几个论点,其中一个论点是主要的,即中心论点;其余的论点就是分论点,分论点要服从中心论点,从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就实质而言它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是论据。
可作分论点的有两种事物:一是不需要证明的现成的理论观点,诸如已被公认的无需再加以证明的定理、公式,经典作家的论断等;二是需再加证明的一些观点或论断。
本文分论点属于后一种。
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一般有并列、正反对照和层进三种。
分论点的作用:有了分论点,可以使文章的层次更丰富,说理更充分,脉络更清晰。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选用事实论据要注意:①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
②最好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 ,能证明论点即可。
选用的道理论据要注意: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
②要精确,不能篡改、歪曲。
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
3.常见的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在我们的进修生涯中,怀疑和学问是两个重要的观点。
怀疑使我们思考、质疑并探索事物的真相,而学问则是我们获取知识和智慧的途径。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入探讨这两个观点在我们的进修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干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怀疑和学问的定义及特点。
2. 探讨怀疑对于知识获取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3. 分析学问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4. 讨论怀疑和学问之间的互动干系,以及如何在进修和生活中平衡二者。
三、教学内容1. 怀疑的定义及特点2. 学问的定义及特点3. 怀疑与学问的干系4. 怀疑与学问在进修和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讨论:请同砚们谈谈对怀疑和学问的理解,以及它们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的作用。
2. 进修教材《怀疑与学问/顾颉刚》,理解作者对于怀疑和学问的看法,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观点。
3. 分组讨论:将同砚们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怀疑和学问的定义及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4.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效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思考问题: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同砚们思考怀疑和学问在进修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平衡二者。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怀疑和学问在我们的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回顾教材《怀疑与学问/顾颉刚》,总结作者对于怀疑和学问的观点。
2. 撰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于怀疑和学问的理解,以及在进修和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两个观点。
3. 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扩展对怀疑和学问的认识,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设计,我希望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怀疑和学问这两个观点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我们的进修和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等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希望学生可以通过本次进修,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怀疑和学问这两个观点,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顾颉刚的学术背景和主要思想。
2. 理解《怀疑与学问》中提出的对知识的怀疑和追求学问的重要性。
3. 能够运用顾颉刚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导学重点:1. 顾颉刚的学术背景和主要思想。
2. 《怀疑与学问》中的观点和思想。
3. 如何运用顾颉刚的观点分析问题。
导学难点:1. 理解顾颉刚对知识的怀疑和对学问的追求。
2. 如何将顾颉刚的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问题请同砚们沉思以下问题:1. 你对知识有怀疑的时候会怎么做?2. 你认为学问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是什么?3. 你认为什么样的态度是对待知识和学问的正确方式?第二步:介绍顾颉刚1. 顾颉刚,生于1958年,中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曾任上海交通高校传授。
2. 顾颉刚的主要思想是怀疑主义,主张对知识持怀疑态度,追求真理和学问。
第三步:进修《怀疑与学问》1. 请同砚们阅读《怀疑与学问》,了解其中关于知识怀疑和学问追求的观点。
2. 引导同砚分析文中提到的怀疑和学问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第四步:谈论与沉思1. 请同砚们谈论顾颉刚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同砚沉思如何运用怀疑主义的思想解决问题和提高自己的学问水平。
第五步:总结与展望1. 总结本节课进修的内容,强调怀疑和学问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2. 展望将来,鼓舞同砚们保持怀疑的态度,不息追求学问,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导学案作业:1. 沉思并写下自己对知识的怀疑和对学问的追求。
2. 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运用顾颉刚的观点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顾颉刚的思想,熟识到怀疑和学问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进修动力。
愿同砚们在接下来的进修和生活中不息追求真理,不息成长!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精通怀疑与探究在进修中的重要性。
3. 提高对知识的探究和沉思能力。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2)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10)一、学习目标《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旨在引导我们深入理解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微妙关系。
学习目标如下:掌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和论证方法,明确怀疑在学问追求中的积极作用,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怀疑、探索和验证,才能推动知识的进步。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审视和质疑,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将怀疑与学问的精神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勇于挑战权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在于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即怀疑在学问追求中的必要性及其积极作用。
我们需要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怀疑精神在学术探索中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在于把握文章的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并培养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
这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敢于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勇于挑战权威,不断推动知识的更新和进步。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怀疑与学问》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家、_______家。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引用学者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B.文章指出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C.文章强调,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常常修正,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D.文章认为,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2.下列对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支撑论点。
B.文章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名言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C.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观点来突出中心论点。
九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课题:
18怀疑与学问
一、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1.理清文章的论据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重点)
2.理解“怀疑”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重点)
3.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特点。
(难点)
4.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难点)
二、自主学习、小组检查
1.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江苏省吴县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
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2.字词积累
顾颉.刚( )程颐.( )虚妄.( )
步骤.( ) 懒惰.( ) 启迪.( )
虚妄:
墨守:
不攻自破:
辨伪去妄:
惘然:
停滞:
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2.分论点是什么?
3、列举论据。
(1)事实论据:
(2)道理论据:(翻译)
四、有效训练拓展延伸
1、“怀疑”是要有一定根据、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怀疑”。
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请以《也谈怀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论据充分。
2、完成练习册的习题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
治学须有疑无疑不成学——《怀疑与》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4.培养怀疑精神,培养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重点)2.学习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及语言特点。
(难点)【学习过程】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吴歌甲集》等。
第一课时活动一:望文生疑·识词语读读写写chénɡ程yí颐pì譬rú如bù步zhòu 骤mánɡ盲cónɡ从lǎn 懒duò惰shú塾shī师dà大rú儒liú流sú俗tínɡ停zhì滞xū虚wànɡ妄biàn 辨bié别zhé折kòu 扣fǔ腐cǎo 草wéi 为yínɡ萤ɡù顾jié颉ɡānɡ刚bù不ɡōnɡ攻zì自pò破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预习案学习案墨守:因循守旧,不知变通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辨伪去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论或学说)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词语释义活动二:读文解疑·寻论点鲁迅先生是如何驳斥对方的观点的?请再读文章,为文章划分层次。
1.初读课文,概括文章中心论点文章的标题是《怀疑与学问》,那么文章的内容可能也从这两方面入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023最新-《怀 疑 与 学 问》教案【优秀9篇】
《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9篇】第17课《怀疑与学问》精品教案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里是壶知道美丽的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9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领会“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观点;二、理解、掌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教学重点: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
二、新授。
(一)背景及作者介绍顾颉刚(1893—1980),江苏省吴县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
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二)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文中的生字生词。
颉()滞()儒()塾()启迪墨守虚妄辨伪去妄(三)再读课文,熟悉内容,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归纳教学设计文章各自然段的段义。
第1自然段:“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第2自然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第3自然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第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6自然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四)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两个分论点: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五)划分教学设计文章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含答案)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学会紧扣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2.学习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1.先找出各段要点,试着划分段落层次,感知文章的论证思路。
2.再带着问题去读,如查《现代汉语词典》“学问”是什么意思?“怀疑”与“学问”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何要谈论二者关系?3.注意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准、严谨的特点,圈点勾画,同时标识出你的疑问来。
【课前导学】一、预习任务1.通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生字词、各段的中心句及名言,弄清意思。
2.文章提出了什么论点?为了论证这一论点,提出了几个分论点?两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运用了哪些论据?尝试着理清作者论述的思路。
3.写一写你对怀疑精神的理解。
4.记下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新知认知1.议论文的三要素:①论点(需要证明什么)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和主张。
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如: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财富是可以实现幸福的方法,但拥有财富不等于拥有幸福。
论题: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标志是词语或词组,如:尝试错误、财富与幸福③论证(如何进行证明)2.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及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文章列举了……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证明了……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把……与……对比,使之形成鲜明对照,突出全面地证明了……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三、预习检测(一)基础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 ) 譬如( ) 步骤.( ) 懒惰.( )塾.师( ) 大儒.( ) 停滞.( ) 虚妄.(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论流俗停滞怀疑 B.启迪观察根据虚忘C.轻信锻练来源女娲 D.丰富治学盲从程颐3.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18《怀疑与学问》(含答案)
怀疑与学问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品析论证语言特点。
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梳理1、走进作者1、重点字程颐(yí)譬如(pì)步骤(zhòu)懒惰(duò)塾师(shú)大儒(rú)停滞(zhì)虚妄(wàng) 2、重点词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二、整体感知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有什么作用?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
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3.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
4.作者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分了哪几个层次?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
5. 理清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3-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5):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怀疑与学问(定稿)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引学】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重点字、词;从议论文的角度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及作者的论证思路。
能力目标:析本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注意怎样把引名言、叙事例、讲道理结合起来以证明论点。
情感目标: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及求学中要善于“疑”的道理。
重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难点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二、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
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
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
“解放前,日本学者,特别是名牌大学如东京、京都、帝大教授,都看不起中国学者,惟对于顾颉刚先生和陈垣先生,则推崇备至。
三、导入【自学】(独立完成,教师学生互相合作订正)一、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注音。
辨伪去妄()譬()如停滞()墨()守腐草为萤()塾()师大儒()二、解词虚妄:墨守:不攻自破:辨伪去妄:流俗:停滞:大儒:三、思考:本文的论题是什么?论点是什么?【互学】任务一:(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1、本文的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开头两段能否去掉?2、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选取了哪些论据?试概括。
(提示:论据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任务二:(小组讨论交流,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把握文章的论证层次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的?2.文章的论证过程是怎样的?3.归纳总结文章的结构层次。
(提示:注意过渡句的作用)第一部分:(第段)第二部分:(第段)论证第三部分:(第段)论证:【求学】思考:本文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有什么关系?【固学】(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教师指导订正)1、下列黑体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国难(nán)步骤(zhòu)顾颉(jié)刚B、大儒(rú)思索(suǒ)腐草为萤(yīng)C、辨伪去妄(wàng)塾(shú)师譬(pì)如D、虞舜(shǜn)墨(mò)守融(róng)化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辨论流俗停滞怀疑B、启迪观察根据虚忘C、轻信锻炼来源女娲D、丰富治学盲从程颐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标出语句序号,思考回答:(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那么不懒惰的表现应该是:(3)本段文字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业:作业吧(一)(二);收集相关名言。
18、怀疑与学问 导学案
1.读懂课文,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过渡句的作用,理解本文层层深入的论证思路。
2.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的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
3.发扬大胆质疑的精神,并锻炼创造性能力。
重点
1.读懂课文,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过渡句的作用,理解本文层层深入的论证思路。
2.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的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
主题三:细读课文,划分层次,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特点
结合上面的分析,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内容。
对
学
对子间检查自学内容并相互讨论
群
学
1、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上述的相关问题,并检查本组成员的完成情况。
2、组长组织好本组要展示的内容和展示人员的安排。
(二)展示
展示一:初读课文,把握文本观点
展示二:指出文章所应用的论证法并分析其作用
(4)这两个分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主题二:再读课文,理解议论文的特点
1.试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2.试举出文中所用道理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3.下面两组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2)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难点
1.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的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
2.发扬大胆质疑的精神,并锻炼创造性能力。
探究新知
(一)小组合作学习
自学
主题一:初读课文,把握文本观点
1.作者问”这一命题,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呢?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3.把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培养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怀疑,善于发问的精神。
〖学习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学习难点〗培养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怀疑,善于发问的精神。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因而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和学问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2.背景资料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 年版)。
这篇文章论述的是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作用。
顾颉刚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建。
据说他幼年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
题目中“怀疑”指心存疑惑,“学问”泛指知识。
题目表明了本文议论的话题--论题,点明本文要论述的是“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
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从表面上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文章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
3.文体知识⑴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一种常用文体。
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初二年级语文科自学探究学案班级:姓名:主备:审核:初二语文小组时间:年10 月29 日学习内容:第18课怀疑与学问学习目标: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重难点: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就一定行!)(一)自学指导(学习一些语文基础知识,受益终生哦!)四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论证:①特点: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作用:列举……(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有分论点的,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①特点: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作者所做的理论分析或阐述等来证明观点。
②作用:用……(论据),深刻有力地论证了……观点(有分论点就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3.对比论证:①特点: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观点。
②作用:将……和……(填论据)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有分论点就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4.比喻论证:①特点: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②作用: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观点(有分论点就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二)自学检测1、注音虚妄.()步骤.()懒惰.()启迪.()停滞.()塾.师()程颐.()顾颉.刚()2.词语解释。
停滞:启迪:盲从:不攻自破:二、小组学习(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有你课堂才会更精彩)1、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提出的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2、“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3、“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三、展示反馈1、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第19课《怀疑与学问》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9.怀疑与学问素养目标1.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及求学中要善于“疑”的道理。
2.把握文中各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学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论述语言。
第1课时◎重点:理清课文思路,能够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情境预设一个人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成。
但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最后的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成果大,而有的人成果小,彼此有差距,有的甚至差距悬殊。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
【预习导学】【走近作者】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
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
著有《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背景介绍: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从小就有怀疑的精神,读书时善于提出疑问。
他一生在史学领域有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研究,为祖国的历史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怀疑与学问》是他治学经验的结晶。
1.读准字音,牢记字形。
顾颉.( )刚程颐.( )萤.( )火懒惰.( )塾.( )师停滞.( )虚妄.( ) 步骤.( )2.认清词语,理解词义。
(1)流俗:(2)墨守:(3)虚妄:(4)盲从:(5)停滞:(6)不攻自破:3.温故知新,知识检测。
(1)议论文三要素:、和。
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2)论据类型:论据,可以是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和统计数据;论据,可以是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论证方法常见的有(事实论证)、、、、。
【答案】1.jiéyíyíng duòshúzhìwàng zhòu2.(1)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完整版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说说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3.学习摆事例和讲道理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3)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学习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2、从结构人手,理清思路,找出分论点和中心论点,分析如何运用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根据书下注释并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记准字形,并解释生词的意思。
(能够默写)(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虚妄()墨守()懒惰()颛顼()帝喾()停滞()塾师()程颐()顾颉刚()(2、解释下列词语。
虚妄:墨守:不攻自破:辨伪去妄:停滞: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开头引用了哪些名言(能够背诵并且要理解意思)试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本文是由两部分构成,他们是通过哪一句话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3、)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讨论并归纳:(1)事实论据:①②③④(2)道理论据:①②③4、)根据课文内容及提示,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第一部分:(第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
第二部分:(第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第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____________。
二、课堂研讨:(一)、情境导入:一切有成就者,都是脑子里装满了问号的人。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顾颌刚从小就敢于提出疑问,进行考证。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
他知道文王有10 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
部编九年级上册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品析论证语言特点。
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程颐.(yí) 譬.如(pì) 步骤.(zhòu) 懒惰.(duò)塾.师(shú) 大儒.(rú) 停滞.(zhì) 虚妄.(wàng)2.解释下列词语。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3.作者链接。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
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
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交流点拨】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
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附导学案(含5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附导学案(含5篇)第一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附导学案课题:怀疑与学问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辟的议论文,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文章的论题。
怀疑与学问有什么关系呢?怀疑对做学问起什么作用呢?自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预习,要求学生找出论证过程中讲道理和举事例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在治学中持怀疑精神教学重难点: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三种论证方法。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辟的议论文,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文章的论题。
自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哥白尼怀疑“地心说”的准确性,经过论证大胆提出了“日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而日心说就是正确的吗?后人再一次提出了质疑,宇宙到底有没有中心呢?正是人们一次又一次大胆提出疑问,天文学才不断向前进步而历史也不断向前发展。
一切有成就者,都是脑子里装满了问号的人。
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
进行考证。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
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
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
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
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
二、出示教学目标1.学习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学习通过事例和讲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容易成功。
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
《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
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
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
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
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
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
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
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2. 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引用《大学》的内容,诸葛亮的告诫,曾国藩的事例,
论证了“静的好处很多”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3.示例一:闻一多潜心研究目不窥园,写出《唐诗杂论》。
示例二:司马迁遭受宫刑在狱中依然静下心来完成《史记》。
4.开放性试题,能结合自身谈出感受,语言简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