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的致病菌有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放射性土 壤杆菌也有报道。绿脓杆菌和阴沟杆菌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比较多见。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学
随着广谱抗生素应用日趋广泛,真菌在院内血行感染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的病原体 ,念珠菌引起的血行感染率为5.8%。长期接受全肠外营养的患者,念珠菌感染的机会也会增多,在 骨髓移植患者中可达到11%。免疫低下患者,尤其是器官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还可发生曲 霉菌感染。
➢
♦ 对于中心静脉导管,根据分析,定期更换没有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征象的导管并不能减少导管
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
() 2002
导管的性质
导管材料影响微生物的粘附功能。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对聚氯乙烯、聚乙烯或硅胶导管亲和力高。 聚乙烯导管表面不规则,有利于血小板粘附形成纤维蛋白鞘,从而导致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率上升。聚 氨基甲酸乙酯导管表面相对光滑,短期使用(24-48小时)不会引起炎症反应。
➢ 导管的性质 ➢ 宿主因素 ➢ 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 医务人员方面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流行病学
病死率
病原菌的种类及病死率有一定相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死亡率高达8.2%。 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所致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死亡率较低,约为0.7% 。真菌所致导管相关感染 的死亡率国内外尚无统计数据。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机制
➢ 皮肤插管部位病原微生物沿导管外壁到达末 端定植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 导管的性质 ➢ 宿主因素 ➢ 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 医务人员方面
宿主因素
➢ 患者的基础疾病 危重病人
➢
免疫功能低下 老年、肿瘤、免疫抑制剂
➢
皮肤局部因素 烧伤、皮炎、银屑病
➢ 插管的部位
➢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 导管的性质 ➢ 宿主因素 ➢ 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 医务人员方面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流行病学
感染发生率
各种类型导管的血行感染发生率不同, 发生血行感染率较高的分别为切开留置的周围静脉导管及带钢 针的周围静脉导管,而经皮下置入静脉输液及中长周围静脉导管的感染率较低;以导管感染发生百分 率来计算,长期留置隧道式带套囊透析导管发生感染率最高,周围静脉留置针发生感染率最低。导管 相关血行感染不仅及导管类型有关,还及医院规模,置管位置及导管留置时间有关。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新
医用导管
导管相关感染
➢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导尿管相关感染 ➢ 气管插管相关感染 ➢ 引流管相关感染
血管内导管类型简介
导管类型 外周静脉导管( )
穿刺部位 通常在前臂和手部静脉
外周动脉导管( )
通常做桡动脉穿刺,也可穿刺 股、腋
、肱、胫后动脉
从肘窝处穿刺进入贵要静脉、 头静脉
:以革兰氏阴性杆菌较多见。因患者病情及各病房常见菌不同而不同。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 导管的性质 ➢ 宿主因素 ➢ 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 医务人员方面
导管的性质
➢ 导管腔的数量
➢
多腔导管较单腔导管更容易发生感染
导管的性质
➢ 导管留置的时间
➢
导管放置的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机会越高
➢
♦ 短期放置的外周静脉导管时间不要超过72-96小时
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中,感 染发生
率较低
导管的袖套可阻止细菌的移行 。及非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
导管病原菌定植( ):导管头部(5)、皮下部分(5)或导管接头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 (>15菌落形成单位( ))。
出口部位感染( ):是指出口部位2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 物,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和症状,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黏附到导管内壁宿主纤维蛋白的表面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较其他的病原微生物更易黏附到聚合物的表面 ➢ 某些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能够产生粘液,抵抗宿主的防卫机制和保护细菌不被抗生素破坏 ➢ 一些真菌可能在含糖的液体存在时也产生类似的粘液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 导管接头处病原微生物沿导管内壁定植 ➢ 其他感染灶的血行播散 ➢ 静脉输液的污染
Extraluminal Colonization Short term CVCs
Colonisation Of the endoluminal
surface Long term CVCs
Slime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学
革兰阳性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体。常见的致病菌有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 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主要是由于皮肤污染引起 ,约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30%。金黄色葡萄球菌曾是最常见的病原菌,目 前约占院内血行感染的13.4%,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感染的发生率也在增加 。
备注
长期留置可引起静脉炎,很少 引起血
流感染
发生感染危险的小,很少引起 血流感
染
某些材质的导管可引起假过敏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反应
。引起静脉炎的危险比外周静 脉导管
小
大多数及此类导管相关
≥30,长度受患者 身材影响
≥20,长度受患者 身材影响
≥8,长度受患者 身材影响
通常使用肝素封管,血流感染 发生率
及相似,经锁骨下静脉插入时 感染发生率低
,导管不进入中心静脉
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 )
肺动脉导管( )
经皮穿刺进入中心静脉(锁骨 下、颈
内、股静脉)
导丝引导经中心静脉(锁骨下 、颈内、股静脉)插入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
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 )
经贵要、头、肱静脉插入,导 管进入
上腔静脉
植入锁骨下、颈内、股静脉
导管长度 <3 <3 3~8
≥8,长度受患者 身材影响
隧道感染( ):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大于2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
皮下囊感染( ):指完全植入血管内装置皮下囊内有感染性积液;常有表面皮肤组织触痛、红斑和/或 硬结;自发的破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的坏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 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学
随着广谱抗生素应用日趋广泛,真菌在院内血行感染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的病原体 ,念珠菌引起的血行感染率为5.8%。长期接受全肠外营养的患者,念珠菌感染的机会也会增多,在 骨髓移植患者中可达到11%。免疫低下患者,尤其是器官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还可发生曲 霉菌感染。
➢
♦ 对于中心静脉导管,根据分析,定期更换没有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征象的导管并不能减少导管
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
() 2002
导管的性质
导管材料影响微生物的粘附功能。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对聚氯乙烯、聚乙烯或硅胶导管亲和力高。 聚乙烯导管表面不规则,有利于血小板粘附形成纤维蛋白鞘,从而导致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率上升。聚 氨基甲酸乙酯导管表面相对光滑,短期使用(24-48小时)不会引起炎症反应。
➢ 导管的性质 ➢ 宿主因素 ➢ 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 医务人员方面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流行病学
病死率
病原菌的种类及病死率有一定相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死亡率高达8.2%。 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所致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死亡率较低,约为0.7% 。真菌所致导管相关感染 的死亡率国内外尚无统计数据。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机制
➢ 皮肤插管部位病原微生物沿导管外壁到达末 端定植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 导管的性质 ➢ 宿主因素 ➢ 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 医务人员方面
宿主因素
➢ 患者的基础疾病 危重病人
➢
免疫功能低下 老年、肿瘤、免疫抑制剂
➢
皮肤局部因素 烧伤、皮炎、银屑病
➢ 插管的部位
➢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 导管的性质 ➢ 宿主因素 ➢ 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 医务人员方面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流行病学
感染发生率
各种类型导管的血行感染发生率不同, 发生血行感染率较高的分别为切开留置的周围静脉导管及带钢 针的周围静脉导管,而经皮下置入静脉输液及中长周围静脉导管的感染率较低;以导管感染发生百分 率来计算,长期留置隧道式带套囊透析导管发生感染率最高,周围静脉留置针发生感染率最低。导管 相关血行感染不仅及导管类型有关,还及医院规模,置管位置及导管留置时间有关。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新
医用导管
导管相关感染
➢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导尿管相关感染 ➢ 气管插管相关感染 ➢ 引流管相关感染
血管内导管类型简介
导管类型 外周静脉导管( )
穿刺部位 通常在前臂和手部静脉
外周动脉导管( )
通常做桡动脉穿刺,也可穿刺 股、腋
、肱、胫后动脉
从肘窝处穿刺进入贵要静脉、 头静脉
:以革兰氏阴性杆菌较多见。因患者病情及各病房常见菌不同而不同。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 导管的性质 ➢ 宿主因素 ➢ 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 医务人员方面
导管的性质
➢ 导管腔的数量
➢
多腔导管较单腔导管更容易发生感染
导管的性质
➢ 导管留置的时间
➢
导管放置的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机会越高
➢
♦ 短期放置的外周静脉导管时间不要超过72-96小时
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中,感 染发生
率较低
导管的袖套可阻止细菌的移行 。及非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
导管病原菌定植( ):导管头部(5)、皮下部分(5)或导管接头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 (>15菌落形成单位( ))。
出口部位感染( ):是指出口部位2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 物,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和症状,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黏附到导管内壁宿主纤维蛋白的表面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较其他的病原微生物更易黏附到聚合物的表面 ➢ 某些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能够产生粘液,抵抗宿主的防卫机制和保护细菌不被抗生素破坏 ➢ 一些真菌可能在含糖的液体存在时也产生类似的粘液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 导管接头处病原微生物沿导管内壁定植 ➢ 其他感染灶的血行播散 ➢ 静脉输液的污染
Extraluminal Colonization Short term CVCs
Colonisation Of the endoluminal
surface Long term CVCs
Slime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学
革兰阳性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体。常见的致病菌有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 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主要是由于皮肤污染引起 ,约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30%。金黄色葡萄球菌曾是最常见的病原菌,目 前约占院内血行感染的13.4%,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感染的发生率也在增加 。
备注
长期留置可引起静脉炎,很少 引起血
流感染
发生感染危险的小,很少引起 血流感
染
某些材质的导管可引起假过敏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反应
。引起静脉炎的危险比外周静 脉导管
小
大多数及此类导管相关
≥30,长度受患者 身材影响
≥20,长度受患者 身材影响
≥8,长度受患者 身材影响
通常使用肝素封管,血流感染 发生率
及相似,经锁骨下静脉插入时 感染发生率低
,导管不进入中心静脉
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 )
肺动脉导管( )
经皮穿刺进入中心静脉(锁骨 下、颈
内、股静脉)
导丝引导经中心静脉(锁骨下 、颈内、股静脉)插入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
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 )
经贵要、头、肱静脉插入,导 管进入
上腔静脉
植入锁骨下、颈内、股静脉
导管长度 <3 <3 3~8
≥8,长度受患者 身材影响
隧道感染( ):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大于2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
皮下囊感染( ):指完全植入血管内装置皮下囊内有感染性积液;常有表面皮肤组织触痛、红斑和/或 硬结;自发的破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的坏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 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