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史大纲--课程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学时及学分】:34学时,2学分【考核对象】:大学本科【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考试方式】:1、本课程考试采用书面笔答开卷形式,试卷满分为100分。

2、本课程学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成,其中平时成绩(课堂出勤、回答问题、平时作业、小组讨论等)占40%,期末试卷成绩占60%。

3、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命题要求】:1、覆盖面广,本大纲所列的考试知识点均属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覆盖到本课程的1-8章;2、命题的难易程度应该适中。

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值比例大致应为:容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3、命题侧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基本知识及应用的考核,除教材所涉知识外,命题还涉及课堂上教师教学补充的内容。

4、命题题型: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

【考试内容及要求】:上编综述一、考核知识点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2、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二、理解与运用1、通过对比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不同发展轨迹,理解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考核知识点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2、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历程及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3、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4、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二、理解与运用1、列强侵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结合近代历史史实,理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有机统一。

《中国史》考试大纲

《中国史》考试大纲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预祝大家考研成功!1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年南开大学考研辅导必备2015年南开大学考研专业课资料14年中国史考试大纲《中国史》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考试是中国史一级学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

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两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中国史学科基础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中国史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

三、考试基本要求1.具备较为扎实的中国史知识,对学术研究动态的掌握能力。

2.具有古代汉语的基本阅读及较强的理解能力。

3.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预祝大家考研成功!2四、考试形式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中国史基本知识和汉语写作能力。

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论述题、古代汉语的翻译与理解。

总分300分。

I.名词解释1.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对中国史基本知识有较强的了解。

2.题型2要求考生解释涉及整个中国史知识结构的6-8个名词。

每个名词10分,总分50-60分。

考试时间为40分钟。

II.论述题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预祝大家考研成功!31.考试要求该部分要求考生对涉及中国史整体知识结构的5-8个题进行回答,要求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学术性。

2.题型试卷提供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各4题,可以进行选择性回答。

共计18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III.古代汉语1.考试要求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用现代汉语翻译一篇不少于800词的古代汉语短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另一段古代汉语的文字材料,在理解历史背景的同时用现代汉语进行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考试标准课堂教学学时32,学分:2一、课程性质与考试基本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中宣部、国家教育部规定全国普通高校统一开设的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考试,其基本要求是,学生能准确地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线索、发展规律和主要经验,并具备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闭卷笔试三、试题类型:试题一般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判断题或辨析题、论述题、材料分析等题型。

四、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本章重点]: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上篇综述);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方式和对中国的影响;3、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本章重点]: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及其失败原因;2、洋务运动的意义;3、戊戌维新运动意义、失败原因及其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本章重点]:1、三民主义学说;2、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失败原因、教训。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本章重点]1、中国资产阶级分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两部分(综述部分);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综述部分);3、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4、中国产生了共产党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5、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本章重点]:1、国民党政权的性质;2、中共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的原因;3、遵义会议的意义;4、长征精神的内涵。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章重点]1、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2、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本章重点]1、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中篇综述部分);2、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中篇综述部分);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整理版) 保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整理版) 保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一、知识点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涵义,性质,特征)康乾盛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虎门销烟鸦片贸易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帝国主义间接统治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军事侵略瓜分中国的狂潮(开端,租借地)租界旅顺大屠杀马关条约沙俄侵占中国领土辛丑条约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洋人的朝廷赫德通商口岸文化渗透传教士教会势力在中国创办的报刊林乐知三元里人民抗英台湾人民反抗日本占领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瓦德西邓世昌三国还辽事件粉碎瓜分图谋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睁眼看世界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魏源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近代中国新兴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出发点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赔款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起点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的主要原因近代中国长期不统一的原因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将领列强在近代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的方式二、问答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答案参见教材P11,2,3)答:(1)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又被迫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割占香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

(2)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由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P11-12)答:(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
一、唐朝(公元618-907)
編年:着重记述唐朝从建立到完结的历史,包括唐太宗回天地正宗、
贞观之治的盛行、贞观以后的政治局面、文化事业的发展、阶级矛盾
的突出及农民起义的发生、及唐朝的灭亡。

二、宋代(960-1279)
編年:着重记述宋代从建立到完结的历史,包括至德运、宋太宗时期
的统治、皇室的法制化、书院的发展、宋代的文学、宗教和孔子学派
思想的出现、南宋及元代的复兴尝试及宋朝的灭亡。

三、元朝(1271-1368)
編年:着重记述元朝从建立到完结的历史,包括元太宗时期的改革措施、重视宗教和法律、文化的复兴、商业活动的增长、元朝的宗法制
度及元朝的落幕。

四、明朝(1368-1644)
編年:着重记述明朝从建立到完结的历史,包括朱元璋建立大明的改
革成就、建立新政府、从政体制的改革、舆论监督的发展、文化教育
的复兴、商业贸易的繁荣及明朝的没落。

五、清朝(1644-1911)
編年:着重记述清朝从建立到完结的历史,包括朝廷的重返中央集权、改革与进步、文化教育的发展及科举制度和国家的表现、西方与中国
的交流、清朝的末期及清朝的灭亡。

六、辛亥革命(1911年)
編年:着重记述辛亥革命的进行情形及背景,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的分析、中国知识分子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与行动、清政府的统
治失去支持、辛亥革命发动和中国现代化的开端。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考试旨在评估学生对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事件、人物、思潮及其影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考试,学生应能够展示其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理解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与影响。

-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调整。

2.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 苏联的建立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

3. 经济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经济大萧条的原因、影响及全球反应。

-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实施及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主要战役和战争结果。

- 联合国的成立与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5.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冷战的起源、主要事件和影响。

- 核武器竞赛与军备控制。

6. 亚洲的崛起:- 亚洲国家的独立运动和经济发展。

- 亚洲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7. 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与欧洲一体化的推进。

- 欧洲联盟的成立及其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8. 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 互联网的兴起与全球化的加速。

9.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全球性挑战与国际社会的应对。

-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与实践。

10.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全球化趋势的推动因素与影响。

- 反全球化运动的出现及其原因。

三、考试形式考试将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型包括但不限于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四、评分标准- 理解与记忆: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 分析与评价: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对历史人物、思潮的评价能力。

- 综合与应用:检验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能力。

五、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世界现代史》及相关辅助读物。

- 辅助资料:历史文献、学术论文、在线资源等。

5.2历史学专业科目三《世界现当代史专题》考试大纲

5.2历史学专业科目三《世界现当代史专题》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考试历史学专业《世界现当代史专题》课程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参考教材(考生自备)1、必读书:《世界现代史》(上下册)吴于谨、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参考书:《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王斯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纲要一、20世纪初的世界(一)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1、欧洲列强瓜分世界2、欧洲的经济、军事优势(二)美国和日本的兴起1、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2、美西战争门户开放政策3、登上世界强国的日本(1)日俄战争吞并朝鲜(2)产业革命的完成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三)列宁主义的诞生和俄国1905年革命1、列宁主义的诞生2、俄国1905年革命的背景、进程和影响(四)亚洲的觉醒1、伊朗的民族觉醒2、孟加拉分治法令国大党的分裂3、青年土耳其革命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关系(二)大战的爆发和进程(1)萨拉热窝事件(2)史蒂芬计划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3)德国的潜艇战美国参战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三)大战的结束(1)协约国全线进攻(2)同盟国溃败(3)德国投降大战结束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的《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十月会议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和苏维埃俄国的建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3、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二)巩固十月革命成果的斗争和措施1、苏维埃俄国最初的内外政策苏维埃俄国最初的主要内政措施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2、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粉碎协约国组织的3次武装进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四、1918~1928年国际关系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1、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协约国对奥、匈、土、保和约的签订国际联盟的建立2、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影响(二)1918~1928年的资本主义国家1、德国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爆发柏林一月起义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魏玛宪法和魏玛共和国的建立2、奥匈帝国和匈牙利革命奥匈帝国的崩溃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及被颠覆3、英国第一届工党政府的上台英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年英爱条约的签订4、法国法国共产党的成立5、意大利意大利共产党的成立意大利法西斯的上台6、美国美国共产党的成立“柯立芝繁荣”7、日本“米骚动”日本共产党的成立东方会议田中奏折(二)20年代的国际关系1、英苏贸易协定和拉马洛条约英苏贸易协定的签订热那亚会议拉巴洛条约2、德国赔款问题鲁尔危机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杨格计划3、洛迦诺公约洛迦诺会议的召开莱因保安公约洛迦诺公约对德影响五、1918~1928年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共产国际(一)1918~1928年的民族解放运动1、朝鲜“三·一”运动“三·一”运动的开展“三·一”运动的意义2、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罗拉特法案”阿姆利则惨案“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一战后初期土耳其的民族危机《国民公约》的通过素丹制度的废除洛桑条约的签订凯末尔主义凯末尔革命4、埃及独立运动1919年埃及反英起义埃及的独立5、拉丁美洲的反帝运动巴西“普列斯特长征”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游击战争(二)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1、共产党的成立共产国际的成立《共产党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2、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共产国际“二大”共产国际“三大”和“四大”六、20~30年代的苏联(一)20~30年代的苏联经济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成果2、20~30年代苏联重大经济方针和计划工业化方针的确定农业集体化决议的通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制订3、20~30年代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失误(二)20~30年代的苏联政治1、苏联成立和列宁逝世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列宁逝世2、1936年苏联宪法的实施1936年宪法的制订 1936年宪法的影响3、肃反运动肃反运动的主要案件肃反运动的影响七、1929~1939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和国际关系(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原因2、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特点3、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后果(二)美国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2、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罗斯福新政结果和影响(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沉重打击军部法西斯势力加强“九·一八”事变政党内阁的结束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二·二六”事件广田内阁上台“基本国策纲要”“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订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四)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下的德国纳粹党的建立“啤酒馆暴动”希特勒上台2、法西斯的独裁统治和战争准备国会纵火案元首法的通过希特勒毁约备战(五)30年代的反法西斯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1、30年代的反法西斯斗争共产国际“七大”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2、30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印度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主义越南共产党的初期活动朝鲜的普天堡大捷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六)二战前夕的欧洲1、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2、德意“钢铁同盟”条约的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八、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欧洲和非洲的战场1、德波战争和“奇怪战争”德国突袭波兰“奇怪战争”2、苏联“东方防线”建立1939~1940年的苏芬战争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并入苏联3、德国对北欧、西欧的闪电式侵占德国侵占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戴高乐“自由法国运动”4、不列颠空战“海狮计划”不列颠空战5、德、日、意军事同盟的建立和北非战场德、日、意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北非战场的初期交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苏德战争的爆发德国发动侵苏战争莫斯科战役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对印度支那的占领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的爆发3、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背景《大西洋宪章》《苏美英莫斯科会议》《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战略意义(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中途岛战役瓜岛战役阿拉曼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2、盟军在北非和意大利的最后胜利盟军在北非的最后胜利西西里战役意大利投降3、国际重要会议的召开开罗会议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4、德、日法西斯的彻底溃败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德国投降盟军在太平洋战区的反攻日本投降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二战对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联合国的成立九、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战后初期的苏、美、欧、日1、苏联战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原子弹的试制成功“列宁格勒案件”“医生谋杀案”斯大林逝世2、美国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经济地位军事实力的膨胀3、欧洲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战后初期西欧的困境4、日本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日本的民主化改革(二)战后初期的东西方关系1、美国的“冷战”政策富尔顿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美苏冷战和东西方对抗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的分裂“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旧金山和约朝鲜战争(三)战后初期的民族解放运动1、印度支那抗法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2、巴勒斯坦问题和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问题第一次中东战争3、非洲和拉丁美洲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埃及“七月革命”危地马拉的阿本斯改革十、五、六十年代的国际风云(一)苏联和东欧1、苏联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的对外政策(二)美国、西欧和日本1、美国艾森豪威尔执政肯尼迪的对外政策马丁·路德·金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2、西欧“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戴高乐主义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3、日本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日本经济起飞的原因(三)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关系1、50年代后期的东西方关系四国首脑会议第二次柏林危机戴维营会谈2、60年代的东西方关系U-2飞机事件美苏首脑维也纳会谈“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四)第三世界的兴起和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1、第三世界的兴起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 77国集团的成立2、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印度支那抗美救国战争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斗争非洲独立浪潮古巴革命十一、70-80年代的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一)70-80年代的世界经济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战后最严重的两次经济危机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石油斗争南南合作南北对话(二)70-80年代的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1、美苏关系尼克松主义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美苏中导协议2、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田中角荣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多边自主外交”3、亚非拉地区的政治和国际关系柬埔寨问题阿富汗问题第三次和第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津巴布韦的独立 1977年《巴拿马运河条约》的签订十二、世界科技革命的高潮及其影响(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和进程(二)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十三、由两极走向多极化的世界(一)两极格局的终结1、东欧剧变和德国的统一东欧剧变柏林墙的推到2、“八·一九”事件及苏联的解体“八·一九”事件独联体的建立(二)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1、经济全球化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试卷样式:福建师范大学201 年成人学士学位考试题目卷(黑体小三号粗体)《考试科目名称》A/B卷开卷(楷体GB2312小三号粗体)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宋体五号)注: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重要提示:本试卷仅为考试题目,所有答题必须填写在专用答题卡上方为有效,在本试卷直接作答均不给分。

《中外广告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中外广告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中外广告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外广告史》是一门研究广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考生能够系统了解中外广告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当前的发展趋势,掌握广告发展的历史脉络和重要事件,为今后从事广告相关工作或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中国广告史1、先秦至隋唐时期的广告(1)了解这一时期商业活动的发展与广告形式的出现,如口头叫卖、实物陈列等。

(2)掌握早期招牌、幌子等广告形式的特点和作用。

2、宋元明清时期的广告(1)熟悉宋代以来印刷术的发展对广告传播的影响,如印刷广告的出现。

(2)理解明清时期商业繁荣背景下广告形式的多样化,如对联广告、店铺装饰等。

3、近代中国广告(1)掌握鸦片战争后外国广告公司的进入及其对中国广告业的影响。

(2)了解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与国货广告的兴起。

4、现代中国广告(1)熟悉新中国成立后广告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2)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告业的快速发展与创新,包括广告形式、媒介的变化等。

(二)外国广告史1、古代西方广告(1)了解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广告形式,如墙体涂鸦、公告牌等。

(2)掌握中世纪欧洲商业活动中的广告特点。

2、近代西方广告(1)理解工业革命对广告业的推动作用,如大规模生产与市场竞争对广告需求的增加。

(2)熟悉近代报纸、杂志等媒体的兴起与广告的发展。

3、现代西方广告(1)掌握 20 世纪以来西方广告业的繁荣与创新,如广告创意、策划、营销等理念的发展。

(2)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广告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三)广告发展的规律与趋势1、广告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1)理解广告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其发展与经济繁荣程度的关联。

(2)认识广告对文化传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广告创意和表现的影响。

2、新技术对广告的影响(1)探讨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技术的出现给广告带来的变革,如数字广告、社交媒体广告等。

《中国通史》考试大纲

《中国通史》考试大纲
中国近代史
一、考查目标
本课程将分析和展示 1840 年至 1919 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以四个方面 为主线,即列强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庚子事件;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事件;清政 府的体制内改革活动——创立近代化的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4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改革运动和革命派的革命运动——收回利权运动、立宪运 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1.让学生总体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情,了解近代中国革命和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背 景和历史过程,总结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基本经验和教训,从而能够把握中国 历史在这一极其重要时期的发展演变情况,树立起爱国主义、近代民族主义、为现 代化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5
产阶级两个组成部分的产生。理解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的分歧。 四、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了解十九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边疆危机、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发生的背景、经
过和结果,理解它们对中国的影响。 五、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系统了解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相关重要事件和
人物等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结合史实对相关重要理论问题作出思考。把握贯穿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中爱国主 义的主线,从仁人志士的奋斗精神中领受启迪。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一、考查目标
1.较好地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对当代中
国历史的内容作系统分析,使学生做到提高基本素质、培养基本技能。
2.运用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知识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
史知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综合,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

世界近代史考试大纲

世界近代史考试大纲

《世界近代史》课程考试大纲英文名称:Modern World History 课程编号:406031030 适用专业:历史学学时数:64 学分数: 4 执笔者:刘书增一、考试总体要求(一)考核目的世界近代史是研究全球社会发生、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包含现代世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的基本内容。

世界近代史的考试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现代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社会变革及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类发展的最终归宿是走向一体的必然。

(二)考试从三个层次上对学生进行测试三个层次由低到高,高层次内容包容低层次内容,其涵义是:识记──准确地识别和记忆基本的历史事实及其相关的历史知识、主要的历史结论。

理解── 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以及基本的历史概念,结论和观点;理解历史的变化发展及其原因;理解历史材料的内容、要旨。

运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将历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所掌握的知识相结合进行论证。

文字表述准确,条理清楚。

(三)考试要实现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基础知识、能力提高和思想教育(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1、再认、复述重要的历史事实。

2、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越小信息支持特定论点;分析不同的历史材料,得出正确结论。

3、依据历史事实比较、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某些观点进行论证。

4、叙述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过程,并概括其原因。

5、文字准确、表述条理清楚。

二、考试内容绪论第一编:近代世界的曙光识记:教皇子午线,人文主义,《九十五条论纲》,南特敕令,重商主义,根特协定。

理解和运用:1、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影响;2、比较地理大发现和郑和下西洋;3、评价人文主义;4、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5、分析英、法、俄、西专制制度的异同。

第二编:革命时代识记:汉萨同盟,《大抗议书》,开明专制,米勒特制,《航海条例》,《独立宣言》,网球场宣誓,八月法令,《拿破仑法典》,《俄罗斯真理》,西进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简单运用: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2.综合运用: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1.识记:(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2.领会:(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

3.综合运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三)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识记(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林则徐、魏源与睁眼看世界。

2.领会: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

3.简单运用: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识记:(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2)天京事变。

2.领会:(1)《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2)《资政新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3.简单运用: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综合运用: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二)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1.识记:(1)奕䜣与洋务派。

2.简单运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3.综合运用: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三)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1.简单运用:戊戌维新远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2.综合运用:戊戌维新远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三章辛亥革命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1.识记:(1)兴中会(2)中国同盟会。

2.领会: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

3.综合运用: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其意义。

(二)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1.识记:(1)保路风潮。

(2)武昌起义。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袁世凯与复辟帝制。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
一、早期社会(17-19世纪)
1. 科举制度改革和现代化变革的历史过程。

2. 民族融合与分裂:慈禧太后的政治秩序消散与仁宗帝王的仁政
没落。

3. 东方帝国的衰落与近代政治文化:清代的资产阶级政治精英与
民间力量的角逐、封建帝国的康乾盛世与清代文化衰落,维新思想的
兴起及鸦片战争等。

4. 光绪帝国的辉煌:太平天国与洋务运动的结果,和美、日、俄
三国侵略的受害。

二、近代社会(20世纪上半叶)
1. 中国民族解放与政治文化演进:五四运动的抗议与改革。

2. 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辛亥革命、共产主义思潮的发展
3. 中国革命的成功:革命胜利与新民主主义的崛起,工农联盟
与国民政府改组。

4. 建设新中国:民主革命和革命政权建设的成就,新文化运动。

三、当代社会(20世纪下半叶)
1. 开放改革: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

2. 新中国社会改革:改革经济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卫生医疗体系、国际关系、公民权利、社会治安等。

3. 中国国家的发展与融入:近几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变革,国际社会的发展对中国国家的影响,中国国家自身的发展与融入。

4. 中国社会发展的总结与前瞻:从中国近代历史的概览到社会的发展,从实施的改革到未来的构想,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总结与前瞻。

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结构考试形式: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总数:5道总分:150分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第二部分:知识范围1.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时期- 隋唐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 宋辽金时期- 元明时期- 清朝时期2. 世界古代史- 旧石器时代- 古代文明与河流流域- 古埃及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3.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与鸦片贸易- 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建设4. 世界近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冷战与国际竞争- 联合国与世界大国关系- 欧洲一体化进程- 第三世界与南北问题- 当代国际社会与中国第三部分:考试要求1. 掌握历史知识点:要求考生熟悉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等,理解历史发展脉络和影响。

2. 运用历史思维:要求考生具备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问题、辨析事实和观点,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3. 掌握历史研究方法:要求考生了解历史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历史分析和研究。

4. 培养历史文化意识:要求考生通过学习历史,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培养爱国情操和世界文化艺术素养。

5. 引导历史价值观念:要求考生反思历史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理解历史对于个人、国家和世界的意义。

第四部分:考试评分1. 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2. 多选题:每题4分,共计40分。

3. 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4. 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5. 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10分。

6. 答题纸整洁规范、说明准确完整、语句通顺得体、字迹清晰规范。

第五部分:备考建议1. 系统学习历史知识点:根据课本内容,系统学习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等。

2021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21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21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考试大纲_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国家定稿)I.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_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二.考试范围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实验省区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选考的模块和专题.必考内容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问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3)辛亥革命(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5)新民主主义革命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5.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5.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______思想(3)______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选考内容选考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选考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1)洛克(2)卢梭2.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1)大抗议书(2)内战3.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1)《独立宣言》(2)《人权宣言》(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1)法国大革命(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5.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1)康有为.粱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6.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1)宪章运动(2)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选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3)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4)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选考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3)凯末尔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______.______6.杰出的科学家(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2)牛顿.爱因斯坦选考五探索历史的奥秘1.历史与历史的重现2.人类起源之谜3.二里头文化4.三星堆遗址5.米诺斯宫殿遗址6.玛雅文明7.大津巴布韦遗址选考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1)〝世界遗产公约〞(2)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2.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1)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2)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3.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1)希腊雅典卫城的巴特农神庙(2)奥林匹克遗址群(3)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佛罗伦萨(2)圣彼得大教堂5.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1)秦始皇陵兵马俑(2)万里长城(3)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4)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5)昆曲6.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1)塞内加尔的戈雷岛(2)奥斯威辛集中营_年普通高考广东卷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命题指导思想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考查考生初步的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二.考试范围与内容以教育部考试大纲的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为考试范围,具体内容见教育部历史科考试大纲的相关内容.三.考试形式闭卷,笔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四.试卷结构与题型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分值各占50%.五.内容比例古代为25%,近代为35%,现代为35%六.难度比例难中易的比例为l:5:4七.基本题型示例(样题)(一)选择题1.右图(图略)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中国迄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答C2.右图(图略)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C.宋代己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答:C3.〝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所反映的史实是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B.鄂豫皖根据地土地革命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地区农民斗争答:C4.据记载,江南制造局的工人在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工资相对较高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工资收入自然较高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答:B4.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对十月革命表示极大的敬意,〝更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一行动表明孙中山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权D.确立了〝联俄〞的政策答:B5.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答:C6.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0月,中美英苏在莫斯科发表《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①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②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③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苏平起平坐的大国④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B7.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这反映当时①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②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③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C8.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A.严重.困难.农民.地区.解放B.敌人.解放军.中国人民.美国.解放C.准备.中国共产党.敌人.改造.经济建设D.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答:C9.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他笔下的众多圣母充满人情和母爱,这主要体现了当时A.蒙昧主义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C.禁欲主义思想D.浪漫主义思想答:B10.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 〝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群组.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①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场增多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③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④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Bl1.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对这台词的解释①说明着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②表达了人主主义的生活观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④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B.①②④正确⑧错误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D.①②正确⑨④错误答:A12.17世纪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革命,下列各项最能够表明这一性质的是A.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打败王军B.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C.处死国王查理一世D.1649年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答:B(二)非选择题1.墨子说:〝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年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就一引言论,指出其思想核心,说明其社会根源,并分析其积极意义.(14分)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这些言论的思想核心是〝兼爱〞.〝非攻;.(2分).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当时,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封建经济初步形成,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深受剥削和压迫,要求摆脱贫困,渴望温饱富裕生活(4分).同时,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生灵涂炭,生产破坏.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2分)阐述〝兼爱〞.〝非攻〞的积极意义,按以下三个层次评分,不得累计,即最高分为6分第一层次:墨子的这些言论在当时是进步的.(2分)第二层次:墨子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掠夺战争,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他的这些言论在当时是进步的.(4分)第三层次:墨子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安定,共同富裕,是符合人民利益的(2分)他反对掠夺战争,谴责战争对生产的破坏,这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2分)墨子提出〝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有利于社会进步,顺应了历史潮流.(1分)墨子的这些言论,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值得弘扬的.(1分)2.(15分)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派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味,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的一份揭贴则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回答: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点?(9分)两种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6分)答案要点:维新派认为造成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是在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以及由此带来国家贫弱.只有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国家富强,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义和团认当时的民族危机是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它们赶出中国.(9分)维新派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认为只有通过自身的社会改革,中国才能从根本上求富强和独立,但它不主张正面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体现了了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主张正面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其局限性在于它不包含进行社会改革内容,还带有蒙昧,迷信和笼统排外的倾向.(6分)3.(14分)18世纪中后期,清政府主持编修了《四库全书》.同一时期,法国的狄罗主编了《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请回答:(1)分别简述这两部巨著出现的社会背景.(4分)(2)编纂(撰)这两部巨著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 (4分)(3)这两部巨著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答案要点:(1)18世纪中后期,清朝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国力强盛;文化思想高度专制.(2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资产阶级已经成为重要力量,为推翻封建统治掀起了启蒙运动.(2分)(2)编纂《四库全书》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2分)编撰《百科全书》的目的是为了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2分)(3)《四库全全书》保存了大量的古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对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3分)《百科全书》全面批判了封建意识形态,宣扬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思想主张,提倡科学技术;使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3分)4.(14分)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它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请回答:(1)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10分)(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取代清王朝的民主共和国与以往封建王朝的根本不同.(4分)答案要点:(1)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清政府实施的各项改革.(10分)(2)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采取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度.(4分) 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百万美元)高收入国家中三种类型全世界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美国欧共体日本1965年163040 698900 317570 91290所占% 10070.538.1434.8815.854.561993年 990262所占% 10078.954.2827.0827.1728.23根据世界银行1991年和1995年的发展报告统计的数字回答:(1)说明1965一1993年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它们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7分)(2)分别说明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这种变化对三者之间的经济格局有何影响? (5分)答案要点:(1)1965一1993年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都在发展.(4分)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差距在扩大.(2分)这种变化不利于低收入国家.(1分)(2)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在90年代已相对衰弱:(1分)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1分)日本和美国的著距缩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1分)这种变化使原来美国独霸的经济格局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2分)6.(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一一摘自《礼记》[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羹,有浓汁的食品)——摘自《礼记》[材料三] 羹之有菜者用木夹,其无菜者不用木夹.(木夹,筷子) ——摘自《礼记》[材料四] 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或摘抄原文)答案要点: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8分)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族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5分)评分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第一层次,要求考生从材料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答对5个要点给8分,答对4个要点给6分,答对3个要点给5分,答对2个要点给3分,答对1个要点给2分.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层次总分不超过8分.第二层次,要求考生在第一层次信息基础上,通过分析,找出信息间的某种联系.答对3个要点给5分,答对2个要点给4分,答对1个要点给2分.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层次总分不超过5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本,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动力.〞[材料四] 鲁讯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回答:(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2分)(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3分)(3)材料四中鲁讯揭露了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分)(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2分)答案要点:(1)战国.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2分)(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3分)(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3分)(4)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2分)评分说明:(1)第1问的〝生产.导航.迷信活动〞中,写出2项即给1分.(2)第4问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

2023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23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23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考试内容概述- 考试时间:2023年高考。

- 考试科目:历史。

- 考试形式:笔试。

- 考试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夏商周时期- 主要内容:夏朝、商朝和西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 难度要求:了解并掌握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能够描述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部分: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主要内容:秦朝、汉朝、魏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 难度要求:了解并掌握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能够描述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部分:唐宋元明清时期- 主要内容: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 难度要求:了解并掌握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能够描述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第一部分:欧洲和美洲的发展- 主要内容:欧洲和美洲的历史发展,包括殖民主义、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形成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欧洲和美洲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 难度要求:了解并掌握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能够描述其在世界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独立和发展- 主要内容:亚洲和非洲国家的独立运动和发展,包括反殖民主义运动、亚非会议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亚洲和非洲国家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 难度要求:了解并掌握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能够描述其在世界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

考试要求- 学生需要掌握历史学科相关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 学生需要具备较好的史料分析和考古工作的基本技能,通过史料分析和考古工作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 学生需要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念,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历史事件,形成对历史问题的独立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考试发展史》课程考试大纲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标一、课程性质及特点《中国考试发展史》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类考试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计划中专业基础课程。

它既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该专业的必考课程。

本门课程是为培养考生掌握中国考试发展史知识,认识中国考试发展历史规律,形成初步研究能力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中国考试发展史》以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考试在古代、近代、现代不同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内容具有历史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中国考试发展史》主要是从宏观和发展的角度把握中国考试演变的史实和线索,总结中国考试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吸收人类考试发展的丰富的知识和营养。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门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是:使考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比较全面、简要地掌握中国考试制度发展的基本内容,认识不同时期中国考试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了解中国考试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初步形成具有历史感的教育眼光,对于考试问题具有较为敏感的把握能力,以及分析和比较研究考试问题的能力,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我国的考试改革和发展起到历史借鉴作用。

总之,学习《中国考试发展史》,其旨趣在于:“明古今考试发展之轨迹,察中外考试制度之同异,以历史之石,攻现实之玉”。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考试管理专业的考生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政治、历史、社会、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基础,学习本课程的预修课程是《教育学》、《教育管理学》。

本课程的重点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国近代的学校考试以及当代的自学考试,难点是中国考试发展的基本规律的把握。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上编中国古代考试的兴亡第一章中国考试的起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考试起源的几种学说及传说,明确中国古代学校考试和社会考核(西周的“选贤贡士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的具体内容,掌握中国古代考试的主要特点。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先秦考试制度的萌芽(一)关于考试起源的学说(二)有关考试起源的传说(三)西周考试制度的记载第二节汉代考试的兴起(一)汉代考试的兴起(二)汉代察举考试(三)汉代太学的课试第三节魏晋南北朝考试的嬗变(一)察举考试的嬗变(二)学校考试的嬗递三、考核知识点(一)先秦考试制度的萌芽:有关考试起源的几种学说、考试起源的传说及“选贤贡士制”。

(二)汉代考试的兴起:“察举制”的确立、“五经课试法”的实施及意义。

(三)魏晋南北朝考试的嬗变:主要是“九品中正制”的实施程序及利弊。

四、考核要求(一)先秦考试制度的萌芽1.识记:考试起源的几种学说(“山顶洞人说”、“尧舜说”、“西周说”、“汉代说”、“隋唐说”);西周考试“六德”、“六行”、“六艺”的名称及具体内容。

2.领会:有关考试起源的传说;考试是教育发展的产物。

3.应用:分析和评价西周“选贤贡士制”在中国考试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考试制度的影响。

(二)汉代考试的兴起1.识记:“察举制”;“孝廉科”、“秀才科”名称的具体内容;“博士”一词的含义;“对策”的含义;“五经课试法”。

2.领会:汉代“察举制”确立的意义。

3.应用:分析和评价汉代太学“五经课试法”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三)魏晋南北朝考试的嬗变1.识记:“九品中正制”;国子学。

2.领会:“九品中正制”的实施程序及利弊。

3.应用:“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比较分析。

第二章隋唐五代考试制度的确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科举考试产生的历史背景,明确隋代科举考试建立的标志;唐代科举考试的程序以及完备、唐代乡贡自学考试的意义;五代科举考试及学校考试考试衰竭的原因;着重掌握唐代科举考试兴盛的主要原因。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隋代科举考试的建立(一)隋文帝分科举人(二)进士科考试的出现(三)学校考试的衔接第二节唐代考试的兴盛(一)教育考试的完备(二)常科考试的勃兴(三)制科考试的繁盛第三节五代考试的传承(一)科举考试的传承(二)学校考试的衰歇三、考核知识点(一)隋代科举考试的建立:了解“科举”一词的含义、科举制起始的标志。

(二)唐代考试的兴盛:唐代科举考试的程序以及完备、唐代乡贡自学考试的意义。

(三)五代考试的传承:五代后周“殿举”的含义、五代学校考试衰竭的原因。

四、考核要求(一)隋代科举考试的建立1.识记:“科举”一词的含义(包括广义和狭义之分)。

2.领会:进士科的设置是科举制起始的标志。

3.应用:分析和评价科举创制于隋的意义。

(二)唐代考试的兴盛1.识记:“常科”、“制科”的概念及内容;旬考、月考、岁试的含义;武举科的设置。

2.领会:唐代文官铨选考试的“四才”标准;唐代科举考试的程序以及完备的原因。

3.应用:分析和评价唐代乡贡自学考试的意义。

(三)五代考试的传承1.识记:五代后周“殿举”的含义。

2.领会:五代学校考试衰竭的原因。

第三章宋代考试的繁荣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宋代科举考试完备及繁荣的原因;明确宋代学校考试“三舍法”的具体内容;着重掌握宋代科举考试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对考试理论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科举考试的改革(一)科目设置的调整(二)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三)三年一次三级考试制度的确立(四)考试管理的加强第二节学校考试的配套(一)太学考试与“三舍法”(二)书院考试制度的确立(三)专科学校考试的完善第三节考试理论的发展(一)学校取士与科举取士之争(二)诗赋取士与经义取士之争(三)逐路取人与凭才取人之争三、考核知识点(一)科举考试的改革:主要是宋代科举考试内容和方法改革的举措。

(二)学校考试的配套:“三舍法”的实施、书院考试制度的确立、专科学校考试的完善。

(三)考试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三争”(学校取士与科举取士之争、诗赋取士与经义取士之争、逐路取人与凭才取人之争)在考试内容、录取方式等方面对考试理论的影响。

四、考核要求(一)科举考试的改革1.识记:“殿试”;“三年大比制”;“糊名”;“誊录”;“锁院”;“别头试”。

2.领会:宋代首创“武学”的意义。

3.应用:分析和评价宋代科举考试内容和方法改革的举措。

(二)学校考试的配套1.识记:“三舍法”。

2.领会:书院考试制度的确立对书院制度最终形成的作用;专科学校考试的完善。

3.应用:分析和评价王安石的“三舍法”。

(三)考试理论的发展1.着重领会“三争”(学校取士与科举取士之争、诗赋取士与经义取士之争、逐路取人与凭才取人之争)在考试内容、录取方式等方面对考试理论的影响。

第四章辽金元考试的特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辽朝科场面向汉人的深层原因;金代女真进士科的设立以及元代停废科举考试的原因、元代科举考试的民族歧视政策;明确辽金元三代少数民族政权实施科举考试的特点与学校考试的具体内容,充分认识科举考试对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的作用及影响。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辽朝考试的特点(一)科场面向汉人(二)仿行学校考试第二节金朝考试的特点(一)女真进士科的设立(二)学校考试的继续第三节元代考试的特点(一)科举考试存废利弊之争(二)左榜与右榜考试(三)学校考试的发展三、考核知识点(一)辽朝考试的特点:领会科场面向汉人的深层原因。

(二)金朝考试的特点:设立女真进士科、女真学考试的目的及意义。

(三)元代考试的特点:元代停废科举考试的原因、元代科举考试的民族歧视政策。

四、考核要求(一)辽朝考试的特点1.着重领会科场面向汉人的深层原因(二)金朝考试的特点1.识记:“四级试选制”;“乡试”;“府试”;“会试”;“御试”。

2.领会:设立女真进士科、女真学考试的目的及意义。

(三)元代考试的特点1.识记:“左榜”;“右榜”;“国子学贡试之法”。

2.领会:元代停废科举考试的原因。

3.应用:分析和评价元代科举考试的民族歧视政策。

第五章明清考试的盛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明代科举考试的定型及“八股制艺”的僵化;清代科举考试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清末科举改革的曲折进程以及废止科举的根本原因与必然趋势;掌握科举考试与学校考试合流的基本途径;明了清末废除科举考试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明代考试的全盛(一)科举考试的严整(二)学校考试的规制第二节清代考试的沿袭(一)学校考试的固定(二)科举考试的沿袭第三节科举考试的革废(一)科举考试的改革(二)科举考试的废止三、考核知识点(一)明代考试的全盛:明代科举考试的定型及“八股制艺”的僵化。

(二)清代考试的沿袭:八旗科举的设置及意义。

(三)科举考试的革废:清末科举改革的曲折进程、清末废止科举的根本原因与必然趋势。

四、考核要求(一)明代考试的全盛1.识记:“三元及第”;“八股制艺”;“坐监积分”;“岁考”;“科考”。

2.领会:明代科举考试的定型及“八股制艺”的僵化。

3.应用:从“八股文”的空疏僵化看科举制的弊端。

(二)清代考试的沿袭1.识记:“童试”;“县试”;“府试”;“院试”;“廷试”;书院考课。

2.领会:八旗科举的设置及意义。

(三)科举考试的革废1.领会:清末科举改革的曲折进程。

2.应用:分析和评价清末废止科举的根本原因与必然趋势。

中编中国近代考试的演变第六章清末近代学堂考试的引进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的设立及各种考试制度的建立;军事学堂内部考试的特点;新式学堂学业考试的基本规制;学堂毕业奖励出身制度的科举化色彩;中国近代新式学堂在考试内容、考试方法等方面受西方教育模式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洋务学堂考试的创新(一)同文馆考试(二)军事学堂考试第二节新式学堂考试的变革(一)学堂招生考试(二)学业考试三、考核知识点(一)洋务学堂考试的创新:“京师同文馆”的设立及各种考试、军事学堂内部考试的特点。

(二)新式学堂考试的变革:学业考试的基本规制、学堂毕业奖励出身制度。

四、考核要求(一)洋务学堂考试的创新1.识记:“京师同文馆”;“月课”;“季考”;“岁考”;“大考”。

2.领会:军事学堂内部考试的特点。

(二)新式学堂考试的变革1.识记:“学业考试”。

2.领会:学业考试的基本规制。

3.应用:分析和评价学堂毕业奖励出身制度。

第七章民国时期学校考试的改进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民国时期学校考试的改进过程;明确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演变;了解学业竞试的实施;革命根据地高校招生考试的基本特征;总结中等学校毕业会考制度的经验和教训。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校招生考试的变动(一)高校招生考试(二)其他学校招生考试第二节学业竞试与会考的试验(一)学业成绩检测与竞试(二)中等学校毕业会考的反复三、考核知识点(一)学校招生考试的变动:革命根据地高校招生考试的基本特征。

(二)学业竞试与会考的试验:国统区高校“学业竞试”的实施、中学毕业会考制度在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