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文献综述及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及启示
【摘要】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我国内部控制相关内容的文献,并从4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以期对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提供线索。
【关键词】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评价
一、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
1、内控理论研究。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较晚,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制度基础审计发展后,内部控制作为独立审计客观基础的研究逐日而兴。2000年以前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较少。随着新世纪初,郑百文、银广夏、中航油事件愈演愈烈,使得我国理论界和政府管理部门开始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内部控制管理问题。我国最早的内部控制规范是财政部1996年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对内部控制作了定义:“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控制程序及会计系统三要素。”2001年财政部又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及其他规范(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等),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2004年我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征求意见稿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内部控制定义为“: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由治理当局、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2000)从内部控制实务的发展,解释了内部控制的具体内涵,并且与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相联系,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以及监管部门制定相关的准则提供建议。文章运用控制论的一般原理,将内部控制和能动作用相联系,深化了对内涵的理解。
2、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相关文献,基本上是以委托代理理论、外部性理论、风险管理理论、权力配置理论等为基础,研究如何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合起来,解释内部控制弱化、企业舞弊丛生等问题,并提出一些治理企业内部控制弱化的政策与措施。杨有红、胡燕(2004)通过分析,得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产生于不同层次的委托代理问题。对接途径是加强公司治理规范的创新。文章以内部控制的局限性为切入点,引出被后深藏着的一系列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由此得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必须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以治理机制的创新,来建立巩固内部控制的地位,保证内部控制得到执行。
在这一方向上,比较典型的实证文献是林钟高、郑军、王书珍(2007)的一篇。他们研究了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文章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数,借鉴了coso报告
规定的内部控制五大要素,选择反映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定量指标,设计了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其结果显示,企业价值和内部控制评价指数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内部控制设计执行得越有效,企业的价值也就越高。
二、内部控制的评价和信息披露
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关于金融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研究上,张丹璧(2005)认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稽核部门独立性不强,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应该尽快建立稽核工作垂直领导机制。倪惠萍(2006)指出当前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强制性制度要求,但通过对近几年上市银行年度报告的分析,发现上市银行在对强制性披露要求的遵循上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上市银行内控信息披露制度应在多方面得到完善。
在关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状况研究方面,李明辉等(2003)对我国2001年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无实质性内容,其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机也不够强。需要对有关规定进行改进,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并加强注册会计师对披露的审核,以促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2、内部控制评价。仇莹(2005)提出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模型,模型是对内部控制目标、控制程序、控制风险及会计报表认定目标、coso报告中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描述和评
价。朱荣恩等(2003)指出上市公司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层如何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以及外部审计师在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审核中的作用成了最紧迫的理论问题之一。王立勇(2004)运用可靠性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来构建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数学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程序的可靠度和系统可靠度,从而判断内部控制的效果。
三、结论
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是紧跟实践的发展而日渐繁荣的,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将多种学科理论结合,主题广、主线长,极大地丰富了内部控制内涵。但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起源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与西方内部控制在近20 年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亟待加强。研究内容涉及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目前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已经与国际接轨;但研究仍局限在 coso 框架中分析;内部控制概念的认识仍以财会/审计为导向;内部控制实际设计等操作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而这些也可作为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会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2]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新视野》,《会计研究》2005年第7期。
[3]陈关亭、张少华:《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披露及其审核》,
《审计研究》2003年第6期。
[4]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2000年第5期。
[5]戴新华、张强:《萨班斯法案与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金融会计》200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