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项目资料

合集下载

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接种
将液体菌种接种到灭过菌的瓶子中,要求接种量适当, 分布均匀。
发菌管理
将接种后的瓶子放入洁净、恒温的培养室内进行发菌管 理,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促进金针菇菌 丝的生长。
生殖生长管理
当瓶栽金针菇的菌丝长满瓶口时,进行开瓶或搔菌处理 ,促进生殖生长。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 促进金针菇子实体的生长。
湿度对瓶栽金针菇生长的影响
湿度影响菌丝体和子实体的水分平衡
湿度是影响瓶栽金针菇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适宜的湿度能够保持菌丝体和子 实体的水分平衡,有利于生长发育。
不同湿度条件下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表现
瓶栽金针菇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生长表现不同。在湿度较低时,菌丝体和子实体较 为干燥,品质较差;在湿度较高时,菌丝体和子实体较为湿润,容易发生病害。
营养菌丝体的生长发育
营养元素是影响瓶栽金针菇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的营养元素能够促进菌丝 体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
不同营养条件下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表现
瓶栽金针菇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生长表现不同。在营养不足时,菌丝体和子实体生 长缓慢,产量较低;在营养过剩时,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较快,但品质较差。
在菌种选育、培养基配方和生产工艺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
有较大差距。
03
质量控制难度大
瓶栽金针菇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杂菌污染,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加大了质量控制的难度。
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1 2 3
产量和效率提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的产量和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
多样化产品开发
瓶栽金针菇的栽培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现已成为国内 外食用菌生产的重要栽培方式之一。

10万瓶工厂化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万瓶工厂化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万瓶工厂化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概论 (1)1.1项目提要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第二章项目背景 (6)2.1项目依据 (6)2.2项目建设必要性 (7)2.3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0)第三章项目区概况及条件优势 (12)3.1项目区概况 (12)3.2项目施工条件分析 (13)第四章市场分析和产品方案设计 (17)4.1市场分析 (17)4.2产品方案设计 (20)第五章技术方案设计和技术评价 (22)5.1项目采取白勺.主要高新技术 (22)5.2主要辐射技术内容、辐射方式及地点 (27)第六章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安排 (29)6.1项目建设内容 (29)6.2项目实施白勺.分年度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污染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环保措施和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环境保护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怎样工厂化种植金针菇

怎样工厂化种植金针菇

怎样工厂化种植金针菇
当今,金针菇种植技术发展很快,我国台湾省和日本已做到了工厂化生产。

工厂化生产是根据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在车间和厂房的组成中,局部或整体地采用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取代了多种手工劳动,可以周年生产,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现将日本长野县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介绍如下,供参考。

日本长野县采用空调设备、各种测量仪表及半自动化装置,调节温度、湿度、水分、通风、光照等条件,用定型的塑料瓶、装瓶匣和搬运机等,构成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实现了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

使一座300平方米面积的标准厂房,只要2名工人管理,每年就可生产400吨金针菇。

现在,这种标准金针菇厂房,在日本已得到普遍推广。

工厂化式种植金针菇的工艺流程是:
(1)配料。

主要是木屑和米糠。

木屑是要使用堆积2-3年的,米糠是尽量选用新鲜的。

木屑与米糠的混合比例,我国台湾是5:1,日本是3:1,长野县用的是4:1。

原料加水至含水量58-60%时,分装于600毫升的塑料瓶中。

每瓶装480克,使用自动天平与自动装瓶机联合作业。

装好后,加上纸盖即由传送带送进灭菌锅中灭菌。

(2)灭菌。

用高压灭菌锅时,在120℃压力下维持30-50分钟。

用低压灭菌锅时,在100 ℃下维持4小时。

灭菌后,待瓶内温度下降到20℃时趁热接种。

(3)接种。

在消毒彻底的接种车间进行。

接种量是1瓶菌种接同样容量
1。

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分布
金针菇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但 主要生长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金针菇的生长习性
温度
金针菇适宜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菌 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0℃,出菇温 度范围为5-15℃。
光照
金针菇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 出菇阶段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以促 进子实体的发育。
湿度
金针菇需要保持适宜的湿度,菌丝生 长时培养基的湿度应控制在60-70% ,出菇时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090%。
智能化监控
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和调控金针 菇生长环境,确保生长条件的最佳化。
生物技术应用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金针菇品种,提高产量和 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前景与发展方向
多样化产品开发
开发不同品种、规格和用途的金 针菇产品,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拓展国际市场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开拓国际市 场,提高瓶栽金针菇的国际竞争力 。
益。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增加 ,金针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 感独特的食用菌,市场需求不断
增长。
传统金针菇栽培方式存在产量低 、品质不稳定等问题,难以满足 市场需求,因此需要发展工厂化
生产。
工厂化生产简介
工厂化生产是一种高度规模化、自动化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控制环境因素(如温 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实现高效、快速、稳定的生产。
可持续性
经济效益
瓶栽金针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 循环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符合可 持续发展的要求。
工厂化生产能够实现规模效应,降低生产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挑战与问题
技术难度
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需要先 进的设施和技术的支持,技术 难度较大,需要专业人员进行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项目资料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项目资料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项目资料一、项目概述金针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是指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在室内环境下大规模种植金针菇,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实现规模化生产。

二、项目优势1. 市场需求大:金针菇是一种受欢迎的食用菌,市场需求量大,销售前景广阔。

2. 产量高:工厂化生产金针菇可以利用空间合理布局,通过科学管理和自动化设备,提高产量。

3. 质量稳定:通过控制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可以保证金针菇的质量和口感的稳定性。

4. 技术支持: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但现在已经有成熟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供参考。

三、项目流程1. 建设场地:选择适宜的场地,建设金针菇生产基地。

基地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光照和排水条件。

2. 原料准备:准备金针菇种子、菌包和培养基等原料,确保其质量和纯度。

3. 菌种培养:将金针菇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和繁殖,培养出优质的菌种。

4. 培养基制备:准备适宜的培养基,包括底料和上料,以提供金针菇生长所需的养分。

5. 菌包制备:将培养好的菌种与培养基混合,装入菌包中,密封好,准备好用于种植。

6. 种植管理:将菌包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进行种植管理。

7. 生长期管理:定期给予水分、光照和通风等管理,促进金针菇的生长和发育。

8. 采摘和包装:当金针菇生长到一定的大小时,进行采摘,并进行分类和包装,准备销售。

四、项目投资和收益1. 投资:工厂化生产金针菇的投资主要包括场地建设、设备购置、原料采购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

具体投资金额根据规模大小而定。

2. 收益:金针菇的市场价格较高,工厂化生产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销售额。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量,可以预估收益情况。

五、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金针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带动金针菇产业的发展。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金针菇,纯低温型菇类,是我国最早栽培的食用菌之一,目前的栽培生产已普及到全国各地,业已成为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品种之一。

反季节应市的白色金针菇,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以及东北等市场的售价很高,较之常规季节,生产效益和经营效益大约高出1~3倍。

随着近年金针菇消费热潮的一再高涨,南北各地不少投资者纷纷做起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对于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满足市场供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工厂化生产的基本含义应该是:运用工业化生产理念,按照工业化流水作业要求,配套设施设备,设计并输入程序,全部由电脑控制、机械自动生产。

但是,据笔者了解,如山东等地近年发展起来的所谓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仅仅是设施化栽培,甚至最多只是半机械化生产而已,唯一不可或缺的低温出菇房也是人工控制温度的,其它的还要人工装袋、人工接种、人工采收等,这是不了解“工厂化生产”的真正含义和标准,也是被个别人“忽悠”及盲目投资的例证之一。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一般投资约在千万元以上。

基本要求及程序如下:1、设施要求:工厂化生产金针菇,应使用瓶栽,因此,除必要的原材料存放、办公等设施外,必须建造拌料装瓶室、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发菌室、搔菌室、催蕾室、控制室、生长室等,以及生产后期的分级包装室、废培养基清除室等。

全室内自动操作,不得有露天作业。

2、配套设施:水、电、汽等;均需有自备设备,以防万一。

3、设备要求:3.1冷却室、接种室:设置冷却器,可将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5~18℃。

装瓶室、挖瓶室可不用控温。

3.2发菌室、搔菌室: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同时必须安装带定时的换气阀或全热交换器,2~3小时强制通风15分钟,排出二氧化碳。

3.3催蕾室:要求室温保持在10~14℃,空气相对湿度85%~90%,黑暗。

室内要设置冷却器、加湿器和吸、排气装置。

3.4控制室:使菇蕾培养成整齐、圆整而结实的金针菇的菇房,室温要求4℃左右,空气湿度80%~85%。

(整理)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整理)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可行性报告xxx食用菌有限公司二O一O年七月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可行性报告第一章项目背景及意义食用菌作为国际公认的健康食品,在国内外市场极为畅销,近年来,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左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由于食用菌尤其是食药兼用的菌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低热量的特点,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类和可食性纤维素,富含氨基酸、真菌多糖、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具有明显的食疗价值。

食用菌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

它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二十一世纪天然、营养、健康的保健食品要求,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

目前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蘑菇量已达20公斤,而我国仅5公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学膳食意识的不断提高,食用菌市场发展潜力很大。

因此,开发食用菌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xxx县发展食用菌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促进高效农业发展,近两年当地政府把食用菌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目前已经形成远近闻名的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产业集群,有利于带动品质更优的杏鲍菇产业发展。

xxx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丰富的意杨树林造成的气候条件也特别适宜食用菌的生产,农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和林业为主,农副产品下脚料如玉米芯、棉籽壳及木材加工产品下脚料木屑等到资源非常丰富,这些正是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原料。

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食用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食用菌生产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xxx县位于全国首批开放城市连云港的南大门,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连云港经济规划以港口经济和现代高效农业为主,省政府更明确了具体项目规划,这为该项目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326、327省道横贯县域东西,204国道和沿海、宁连高速纵穿南北,交通便捷,货运畅通。

金针菇工厂化种植关键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种植关键技术

无性繁殖
金针菇的无性繁殖是通过孢子萌发实现的。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菌丝,然后相互交织形成菌丝束,最后形成子实体。
有性繁殖
金针菇的有性繁殖是通过担子和担孢子结合实现的。担子产生四个担孢子,担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菌丝,然后相互交织形成菌丝束,最后形成子实体。
金针菇繁殖方式
03
工厂化种植技术
金针菇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0-25℃,因此需要保持恒定的温度,以避免温度波动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
通过调节气体组成,如降低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有效抑制金针菇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期。
利用放射性元素或紫外线照射金针菇,可杀灭其表面微生物,延长保鲜期。
使用化学物质如漂白剂、防腐剂等处理金针菇表面,可抑制微生物繁殖,延长保鲜期。
VS
金针菇贮藏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避免变质和影响保鲜效果。
病虫害治疗
如果金针菇出现病虫害,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一般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使用无公害的农药进行病虫害的治疗和控制。同时,也需要加强环境控制,提高金针菇的抗病能力。
病虫害防治技术
04
采收与保鲜技术
利用机械设备将金针菇从培养基中分离出来,具有效率高、节省人力等优点,但易造成机械损伤,影响产品质量。
规模化经营
专业化分工
绿色环保要求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金针菇工厂化种植技术已经成熟,可以满足金针菇的全年生产。
金针菇工厂化种植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和发酵工艺,可以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金针菇工厂化种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特别是在培养基配方、发酵工艺和自动化生产方面。

年工厂化栽培7000吨绿色食品金针菇项目-

年工厂化栽培7000吨绿色食品金针菇项目-

年工厂化栽培7000吨绿色食品金针菇项目-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对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同时,金针菇作为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蔬菜,也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青睐。

因此,年工厂化栽培7000吨绿色食品金针菇项目应运而生。

二、项目概述该项目的目标是年产7000吨绿色食品金针菇,采用工厂化栽培方式,倡导无害化、低碳化、高效化的生产理念。

具体而言,该项目将在可控环境下,实现金针菇的无土栽培、自动化收割、精细包装等生产流程。

同时,项目重点关注产品的品质和安全,通过严格的生产流程管理、产品质量检测和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三、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对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据统计,我国金针菇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其市场前景广阔。

就金针菇出口方面来看,金针菇是我国农业出口的主导品种之一,出口量也在逐年增长。

四、技术路线1.环境控制技术环境控制技术是实现工厂化栽培的关键。

为达到理想的生长环境,金针菇生产车间要对温度、湿度、CO2浓度等参数进行精确控制,保证温湿度、空气流通等环境参数的稳定。

具体的环境控制技术包括:水循环利用技术、污染物净化消毒技术、控制系统集成技术等。

2.自动化种植技术自动化种植技术是实现工厂化栽培的核心技术之一。

该技术主要涉及到生长灯控制、自动补光、自动浇水、自动喷雾、自动施肥等栽培方式的自动化控制。

3.精细化管理技术为提高工厂化栽培的效益和品质,精细化管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生产车间要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根据不同的参数更新控制策略,进一步提升金针菇的成长速度和产量。

针对金针菇的不同生长阶段,还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如控制生长指数、调整产量等。

五、投资计划该项目的总投资额为2000万元人民币,主要投入用于厂房建设、设备采购、技术研发等。

其中,场地建设投资为200万元人民币,设备采购投资为800万元人民币,技术研发投资为400万元人民币,工资等日常运营费用投资为600万元人民币。

介绍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流程

介绍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流程

介绍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金针菇作为一种广泛受欢迎的食用菌,其工厂化生产在保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瓶栽金针菇工厂化
05
生产的效益分析
提高产量与品质
稳定产量
通过工厂化生产,可以提供恒定的环 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从 而保证金针菇的稳定产量。
提高品质
在工厂化生产中,可以严格控制环境 条件,从而生产出高品质的金针菇, 其口感、营养价值和新鲜度等方面都 优于传统栽培方式。
降低成本与风险
降低成本
,促进可持续发展。
研究结论与展望
07
研究结论
瓶栽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在技术 上是可行的,且具有较高的生产
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可以 实现对瓶栽金针菇的稳定、高效
生产。
瓶栽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能够有 效地解决季节性供应问题,满足
市场需求。
研究不足与展望
目前的研究仅限于实验室和初步的产业化试验,对于大规模生产和大范 围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无菌操作
在接种过程中采用无菌操 作技术,如使用无菌室、 无菌器材等,以防止杂菌 污染,保证接种成功率。
自动化接种
采用自动化接种设备,实 现快速、准确的接种,提 高生产效率。
精准环境控制
温度控制 湿度控制 光照控制 气体控制
根据金针菇生长的不同阶段,精准控制温度,以满足其生长需 求。
通过调节培养基的水分含量和空气湿度,控制金针菇生长环境 的湿度,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采用了高效的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的设备,从而降低了生 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降低风险
通过工厂化生产,可以避免传统栽培方式中存在的病虫害风险,从而保证金针 菇的品质和产量。此外,工厂化生产还可以降低天气等自然条件对生产的影响 ,进一步降低了风险。
增加就业与收入

工厂化年产5000吨金针菇生产线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厂化年产5000吨金针菇生产线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厂化年产5000吨金针菇生产线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项目承担单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建设规模及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项目建设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 编制依据和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它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采用瓶培方法种植金针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生产金针菇,而且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

下面,我们来详细地了解一下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相关信息。

1. 工厂化生产的意义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意味着种植技术、设备、管理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产量和品质极大的提升。

这将产生广泛的社会、文化和环境效应,极大的提高了由于金针菇的特性,经济效益会非常显著。

2. 工厂化生产的设备在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中,设备非常重要。

由于金针菇是一种特殊的食用菌,因此所需的设备要经过专业的技术开发和大量的实验来得到准确的运用和掌握。

因此,建设工厂化生产所需要的设备如下:灌注设备:金针菇需要长时间的灌注水分来生长。

因此,必须装备追溯设备来确保灌装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灭菌设备:金针菇生长需要无菌的环境。

因此,必须确保洗菌液的浓度和杀菌的温度,灭菌位必须也是经过消毒的。

保温设备:金针菇必须保持恒定的温度,以便快速和充分的生长,防止快速消耗养分,且可使其生长更具健康性和鲜美的口感。

调温设备:金针菇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环境,通常生长的温度为22-25度之间,所以设备调节的水平对于金针菇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工厂化生产的技术在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过程中,种植技术是关键的因素。

要想成功地进行工厂化生产,必须掌握以下的技术:初始种植:首先,种子必须经过无菌操作灭菌处理,以防止外来细菌及病害;然后将灌装好灌溉液的菇袋装入洁净的固定装置,并打上合适的包装,并放置在恒温的环境中。

管理技术:金针菇的生长需要严格的管理。

通常,需对二氧化碳气氛,相对湿度和温度等方面进行监测以确保恒温和湿度达到最佳状态。

收获技术:瓶栽金针菇的生长周期适中,正常情况下可以生长约45-60天,而收获周期可持续三个月以上的时间。

金针菇的体型通常为长条状的,果蒂宽窄、大小均匀,一般采用剪断法进行收获。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是采用现代工业设施和人工模拟金针菇生态环境条件,实施生产操作机械化、生产环境控制智能化、鲜菇生产周年化、产品质量标准化。

其实质是以现代工业成果装备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以现代管理方式组织农业,以现代市场理念经营农业。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利用空调设备及自动化装置用塑料瓶栽培金针菇,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实现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国内始于八十年代,九四年开始已经摸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国传的工厂化生产栽培工艺。

一、根据场地合理布局,科学设计:生产厂房采用封闭式厂房,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带保温的彩钢板厂房。

周围要求无工业三废、禽畜养殖场、垃圾置放场及其它污染源;生产用水符合城市居民饮用水标准。

根据生产布局一般分为五个区域,一区为无菌区,包括冷却室和接种室,是厂区洁净度最高的区域;二区为培养区,对洁净度有着严格的要求;三区为搔菌、出菇、包装区,对环境整体要求较高;四区为操作(装料、灭菌)区域,对环境无特别要求;五区为原料堆放场、下脚料处理区域,是灰尘和杂菌较多的区域。

根据日生产量和不同品种,合理布局各区域面积,对各区域制订不同的管理要求和人员流动要求。

最主要是出菇房的调控,要求具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置,保温降温设备,保湿降湿设备,光线的调节设备等,菇房的屋顶及四周墙壁要光洁坚实,地面采用隔热处理,除了通风以外,不留任何缝隙,以方便清扫消毒。

菇房要求相对独立,各冷库排列于中间过道为宜,房门开于过道,这样过道便形成缓冲间,减少空气交换时外界与菇房的温度。

中间通道一般为2米以上,以便通行。

根据生产规模、管理技术合理安排。

出菇房一般在60平方米以内。

二、金针菇特性及其生产条件:白色金针菇属低温喜湿性菌类,菌丝生长适温18-22 C,菇蕾形成时适温10C左右,子实体生长适温5-8 C,其发菌期比黄色金针菇长,出菇温度亦比黄色金针菇低,发菌不充分则不易出菇,要求多通风,抗病能力比较弱。

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瓶栽是金针菇工厂化、自动化生产的主要方式,现介绍生产程序。

1.设备要求进行工厂化周年瓶栽金针菇,必须建造培养基装瓶室、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菌丝培养室、搔菌室、催菇室、抑制室、套纸筒生长室,以及分级包装室、废培养基清除室等。

1.1接种室必须设置翅片冷却器,将培养温度降到15-18℃。

1.2菌丝培养室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同时必须安装带定时的换气阀或全热交换器,2-3小时强制通风15分钟,排出二氧化碳。

1.3催蕾室要求室温保持在13-14℃,空气相对湿度85%-90%,黑暗。

室内要设置不出风的翅片冷却器、加湿器和吸、排气孔用于通风。

1.4抑制室使菇蕾培养成整齐、圆整而结实的金针菇的菇房,室温要求4℃左右空气湿度80%-85%。

为使子实体的水分蒸发,要安装由上往下吹风的冷风机组、换气阀或全热交换器。

1.5套纸筒生长室为使金针菇菌柄伸长,子实体干燥发白,必须套上纸筒,同时室温要求6-7℃,室内要安装横向吹风的冷风机组。

1.6栽培容器选用容量800-1000毫升、口径7厘米的聚丙烯塑料瓶。

1.7栽培材料采用柳杉木屑和米糠为原料。

木屑需在室外一边洒水,一边堆积,任其日晒雨淋,使之腐熟,一般堆积6个月。

细木糠是金针菇最好的营养源,其次是麸皮。

1.8培养基制作木屑与米糠的容量比为3:1,含水量65%。

培养基装到瓶肩,要求上紧下松。

装瓶结束后蒸气高压灭菌1小时。

灭菌后,塑料瓶冷却到18℃左右接种。

1.9菌丝培养由于菌丝的呼吸作用,能使室温升高2-4℃,所以保持室温在18-20℃,瓶内的温度就达23℃。

经20-22天,菌丝长满瓶子。

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0%,定期通风换气。

2.栽培管理2.1菌丝满瓶后,要立即进行搔菌。

搔菌后,马上移入催蕾室。

瓶口立即覆盖报纸喷水保湿,在13-14℃适宜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80%-90%条件下,过8-10天就可现蕾。

2.2把已形成子实体、菌盖直径为1毫米、菌柄长3-5毫米的瓶子移入抑制室,并给予通风。

工厂化再生法袋栽金针菇技术

工厂化再生法袋栽金针菇技术

工厂化再生法袋栽金针菇技术工厂化再生法袋栽金针菇技术是现代化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应用。

金针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的营养美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而工厂化再生法袋栽金针菇技术无疑是提高金针菇产量、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工厂化再生法袋栽金针菇技术的基本原理工厂化再生法袋栽金针菇技术是利用科学生产理念和现代化生产设备,将金针菇栽种过程中的条件调整、优化,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其基本原理是在保证金针菇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合适的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从而达到大规模、高效、经济生产的目标。

主要包括:选种优良菌种、科学设计种菌、精准控制水分、控制温度、通风透气、杂交选优等多项措施。

二、工厂化再生法袋栽金针菇技术的优势相比传统金针菇种植,工厂化再生法袋栽金针菇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节约时间:采用工厂化再生法袋栽金针菇技术,可以大大缩短金针菇的生长周期,提高金针菇产量。

2.质量保障:金针菇种植环境可以严格掌控,科学控制土壤、水质、气候等因素,从而提高金针菇的品质和口感。

3.降低成本:传统金针菇种植需要人工管理,耗时耗力。

而采用工厂化再生法袋栽金针菇技术,可以实现部分自动化生产,降低成本。

4.绿色环保:工厂化再生法袋栽金针菇技术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减少除草剂、杀虫剂等化学药品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具有较好的绿色环保性。

三、工厂化再生法袋栽金针菇技术应用现状当前,工厂化再生法袋栽金针菇技术已经应用在许多适宜金针菇种植的区域和企业中。

在广东、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已经有很多企业将此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如河南省兰考县揭底村就依托该县资源丰富的菌种和温湿度合适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推广金针菇袋栽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工厂化再生法袋栽金针菇技术未来发展随着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工厂化再生法袋栽金针菇技术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金针菇生产将会更加智能化、自动化,运用传感器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实现金针菇生长的精准监测和控制,为生产过程的优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10万瓶工厂化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万瓶工厂化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万瓶工厂化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金针菇是一种优质食用菌,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的特点,营养丰富,并且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由于其口感鲜美,适宜各类烹饪方式,因此受到了广泛的消费者青睐。

目前,金针菇在市场上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工厂化生产的金针菇更为受欢迎。

二、项目介绍本项目拟建设一座规模为10万瓶的工厂化金针菇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金针菇产品供应市场需求。

项目将主要包括生产车间、储藏仓库、检测实验室等设施,并配备相关的设备和技术人员。

项目将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确保金针菇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三、市场分析金针菇作为一种优质食用菌,市场需求量一直都在增长。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重视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金针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

而且,金针菇在各种菜品中的应用广泛,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本项目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四、投资分析本项目总投资为XXX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占80%以上。

项目建设期为X年,预计年产值为XXX万元。

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项目年收益率可达XX%以上。

因此,本项目具有很好的盈利能力,值得投资者考虑。

五、风险分析1.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或者出现饱和现象,导致销售不畅。

2.生产风险:由于生产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或者产品质量不达标。

3.政策风险:相关政策调整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企业成本等。

六、可行性分析综合以上市场、技术、财务等方面因素,本项目的可行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需求市场前景广阔,暂时无明显竞争。

2.金针菇生产工艺已经比较成熟,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3.投资回收期较短,盈利能力较强。

七、项目建议对于本项目,建议项目方在选址、技术设备采购、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准备,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启动并取得成功。

同时,需要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满足市场需求,并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年工厂化栽培7000吨绿色食品金针菇项目-精品

年工厂化栽培7000吨绿色食品金针菇项目-精品

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食用菌(微生物)与植物、动物构建成三元结构的生态农业系统,其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而食用菌是转化还原者(见图1)。

如果没有微生物转化还原作用,那么这个世界将成为充满废弃物污染的人类难以生存的环境。

大量产生的农业下脚废弃物(秸秆等)和农产品加工后废料(麸皮、棉籽壳、木屑等)是食用菌极好的栽培原料,在食用菌生产中得到资源化循环利用,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转化为人类喜欢的菇类保健食品。

建设和发展食用菌循环经济,对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1.1 生态循环经济发展观得到共识图1:食用菌生态循环经济示意图1.1.2 食用菌在农业生态链中的作用我国每年生产秸秆皮壳、树枝、树皮、木屑、畜禽粪便等农林牧废弃物30亿吨左右,如果利用5%,即1.5亿吨,可生产至少1000万吨干食用菌,相当于1600万吨牛肉,按照我国饲养水平,生产1600万吨牛肉的生产需要饲料粮1.22~1.28亿吨,需要饲料粮耕地0.162~0.171亿hm2。

就是说生产1000万吨干食用菌,等于增加耕地0.162~0.171亿hm2。

如果每t干食用菌含有30%~40%的蛋白质计算,相当于增加300万吨~400万吨蛋白质,在国家食物安全体系中承担重任。

图2:食用菌生态农业产业链示意图1.1.3 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食用菌的生产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行业争资源的特点,可点草成金、变废为宝,实行着循环经济,创造着十倍、百倍的效益(见表1)。

国内曾做过一次调查显示,食用菌每亩净产值约2.85万元,是大棚西红柿每亩净产值7500元的3.8倍,是棉花净产值970元的29.4倍,是玉米纯收益530元的53.8倍,是优质小麦425元的67.1倍。

表1:主要栽培食用菌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单位:万元/亩)1.1.4 食用菌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生态循环经济理论表明,食用菌产业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越发明显,已成为继粮、棉、油、菜、果之后的第六大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鼓励发展产业项目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项目计划书2008年8月目录一、前言1.1 项目背景1.2项目产品概要二、项目优势和难点2.1项目优势2.1.1符合国家鼓励类发展产业,是农业产业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2.1.2变废为宝,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2.1.3市场前景广阔,效益显著,属高利润大前景的朝阳农业产业2.1.4全过程无公害栽培,品质优良,是绿色食品2.1.5技术先进,菌种优良,领先于同行业2.2项目难点三、项目目的、内容及目标3.1项目目的3.2项目内容3.3项目目标3.4项目产品计划四、项目产品市场分析4.1金针菇市场分析4.2杏鲍菇的市场分析4.3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市场分析4.4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价格走势分析五、国内工厂化生产企业现状5.1金针菇工厂5.2杏鲍菇工厂六、项目实施6.1项目建设6.2原料市场简析6.3产品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6.4其他注意事项七、项目投资与收益7.1项目投资分析7.2项目收益分析八、项目风险分析一、前言1.1 项目背景食用菌是我国传统产业,是集保健、营养为一身的特色蔬菜,随着人们对其健康价值的深入认识,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量日益增多,已成为继粮、棉、油、果、菜之后的第六大类农产品,2007年食用菌销量达到1682万吨,销售收入近800亿元,增长率超过30%,从业人员达到近4000万人;2007年出口量突破70万吨,创汇14.25亿美元,已经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社会价值,显示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界限曾经比较模糊,界定不一,但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已初步形成干鲜品、深加工食品、医药保健品等多个消费产业,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生物产业、食品工业(罐头加工)、制药等多个领域。

整体讲,我国食用菌产业市场正逐步趋向完善发展。

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逐步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我国食用菌产业已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一是大量的大棚和设施化栽培,导致食用菌的质量和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二是优质、高效、安全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和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滞后,导致食用菌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较低。

由于国内食用菌生产在标准化生产方面与国外存在差距,尤其是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实施以来,其非工厂化栽培严重影响了食用菌产品的出口。

在日本、韩国、荷兰、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几乎都是采用工厂化进行生产,日本的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占有率达80%,台湾、韩国也达60%。

而在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占有率仅为2%。

为此,相关专家指出,过去“我国食用菌生产量的迅速增加是靠扩大生产地区与栽培单位来实现的”,现在“我国食用菌生产必须尽快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换,核心是适度扩大一个经济独立核算单位的生产规模”。

所谓“一个经济独立核算单位” 即是指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企业,它的兴起将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变大变强的最大前提。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就是通过对食用菌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条件进行人工智能控制,按照工业产品的标准进行全年生产,从而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把食用菌产业逐渐变为工厂化、机械化生产。

2005年以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生产投入从百万元升级到千万元,产业总体投入产出增加迅速,预示着我国食用菌产业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2 项目产品概要食用菌是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后的第三类食品——菌物性食品,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且味道鲜美无比。

蛋白含量与牛肉相当,是蔬菜的2倍多,是一般水果的10倍多。

而且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比一般蔬菜高。

因此,食用菌被国际公认为最理想的蛋白质和组合营养物的来源之一。

世界粮农组织也将食用菌纳入健康饮食必不可少的成分,推荐每日食谱为“一荤一菌一素”。

食用菌不但富含营养,并且含有多种功能成分,如食用菌多糖、腺苷衍生物、三萜类物质、多酚物质、微量元素、低聚糖、糖蛋白、脂蛋白、糖脂等衍生物等。

其中,食用菌多糖是从真菌中分离出的由10个以上的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多聚物。

可通过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网状内皮系统的作用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抵抗病毒和细菌的入侵能力。

国内外专家研究证明:所有的大型真菌,几乎毫无例外地都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源于其含有“多糖”。

目前,多种食用菌多糖已被成功提取,并形成食用菌多糖系列产品。

富含微量元素也是食用菌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研究表明,40多种疾病与硒缺乏有关。

而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有72%的地区属于缺硒地区。

因此,硒摄入量是关乎键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一种微量元素锗,虽然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有机锗具有保健、延年益寿、抗衰老、抗肿瘤及防治多种疾病的功效。

食用菌菌丝体富含锗,如灵芝锗含量是人参的3~4倍。

此外,多种食用菌中含有皂苷、萜类、多酚类等物质,具有明显的降血脂效果。

特别是香菇中活性成分香菇嘌呤,可降低血浆脂质、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本项目生产的食用菌为金针菇和杏鲍菇,它们除具备以上食用菌的共同特征外,还有其特有的性质:(1)金针菇:颜色雪白、柄脆嫩,菌盖粘滑,味道鲜美,在大众菜肴中经常可见。

其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特别丰富,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国外称为“增智菇”,它还含有植物纤维,能吸附胆汁酸盐,调节胆固醇代谢,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含量,促进肠胃的蠕动,也可以预防高血压,并有治疗肝病和胃溃疡的效果。

(2)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适合保鲜、加工,深得人们喜爱。

二、项目优势和难点2.1 项目优势2.1.1 符合国家鼓励类发展产业,是农业产业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国家计委在2005年颁发的《国家鼓励发展产业目录》中明确指出:“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而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恰好符合此项要求。

本项目采用人工智能控制、标准化厂房、按照工业产品的标准进行生产,一方面生产条件不受外界自然条件影响,可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保障市场全年供应。

另一方面逐步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的现代农业产业。

2.1.2 变废为宝,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是以有利于保护环境、资源综合利用、维护生态平衡,达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产业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的优势,是现代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典范。

同时,还具有“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无废生产”的产业特点,是由传统的资源浪费型农业转变为高效、生态农业的新兴产业。

食用菌作为白色农业(微生物发酵业)与绿色农业(植物种植业)、蓝色农业(水产养殖业、动物养殖业)构成农业三大支柱产业,是形成完整的生态循环链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切入点。

农业专家把食用菌产业比喻成大农业的“垃圾处理厂”,其含义是指食用菌生产能科学有效地利用了农业、林业、畜牧业的秸秆、枝条木屑等“垃圾”。

食用菌生产正是将这些“垃圾”按照科学的配方组合起来,经过一系列的生物作用,利用其中的碳、氮、矿物质、有机酸等生产出集“美味、营养、保健、绿色”于一体的食用菌产品,使高蛋白有机物进入新的食物链。

实践证明,每半亩地的菇棚,每年将消耗15~20亩作物秸秆,不仅使秸秆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还可避免因焚烧作物秸秆而造成污染环境、影响交通的问题,大大有利于环保农业和路域经济的振兴与发展。

同时,栽培食用菌所产生的菌糠,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还田肥田,可促进土壤营养成分的腐殖质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颗粒结构,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15~20%,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这样,有了食用菌这一环节,便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搭配、多环节相扣、多梯次循环、多层次增值、多效益统一的物质和能量体系,构成了食物链和生态链的良性循环。

这也充分说明了食用菌产业在废物利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2.1.3 市场前景广阔,效益显著,属高利润大前景的朝阳农业产业。

近年来,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左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我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强,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及北美、欧洲与南亚等地,每年通过各种途径约从我国大陆进口食用菌仅干品就有3万余吨。

食用菌作为国际公认的健康食品,在国内外市场极为畅销,每吨售价达4000—10000元人民币,价格看好,效益可观。

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许多国家把“荤食—素食—菌食”作为最佳膳食结构加以提倡,食用菌产品的消费增长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一体化,将更有利于食用菌出口环境的改善;据上海市食用菌专家黄建春调查了解到的数据,世界上先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人均年食用菇类6~8公斤,而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上海仅有2公斤左右(约合日均82吨/全市),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由于其色泽雪白、口感润滑、质量均匀,销售价格一般为农民产品价格的2倍左右,而且能够在夏季和秋季农民无法生产时保证产量,目前经营平均毛利率35%~45%;纯利率25%~35%,属于农业产业的高利润行业。

项目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15亿元以上的产值。

建成达产后,每年要收购当地农民近10万吨的玉米芯、麦麸、米糠和大豆皮,增加农民收入1.5亿元;还将解决周边1500个劳动力就业,每年预计还可为当地财政增加近7000万元的税收收入。

2.1.4 全过程无公害栽培,品质优良,是绿色食品。

本项目采用标准化厂房生产,提供最适宜食用菌生长的条件,产品外观品质远远优于采用一般大棚栽培形式生产的食用菌品质;且生产全过程中,无任何农药使用,产品没有任何农药残留,属绿色无公害食品。

2.1.5 技术先进,菌种优良,领先于同行业。

本项目采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菌种,项目起点高、运营成本低,产品质量优良,项目建成后将明显领先于同行业。

特别是杏鲍菇工厂采用瓶栽技术,能生产出形状好的杏鲍菇和个头大的杏鲍菇(单个重量80~120克),加上采用托盘包装(目前市场上都采用纸箱散装,5公斤/箱)销售价格也会高出其他工厂产品20%左右。

同时,由于采用标准化生产,其复制性强,生产规模的扩展性好,可在较短时间内用较少的资金,像堆积模块一样扩建新的产能。

2.2 项目难点食用菌为农产品,价格受市场供需影响非常大。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技术和管理难度大,需专业管理团队经营。

三、项目目的、内容及目标3.1 项目目的采用日本先进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建造国内先进的集生物工程育种、人工模拟生态环境、智能化控制、自动化机械作业于一体的食用菌标准化周年生产工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