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病房护理常规及神经介入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和神经介入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和神经介入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567f532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9.png)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和神经介入护理常规介入病房护理常规一、住院病人常规护理同肿瘤内科护理常规二、灌注化疗、栓塞术护理常规(TACI、TAE、TACE)1、向入院病人进行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护士,协助病人完善术前的各种检查例如: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试验、B超或CT、穿刺活检取组织行病理检查等,做好检查前的宣教;2、术前宣教,因人适宜,第一次行介入治疗的病人要详细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途径、手术室的大致环境、术中配合、术前应做的准备,术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应对措施、注意事项。
多次行介入治疗的病人以询问、复述出以上内容为主;3、指导术前病人进行胸式呼吸的锻炼,深吸气、憋气默数10秒,为术中造影做准备,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后需卧床24小时,患肢要制动,须在床上大小便,如适应不良易出现尿潴留和便秘;4、碘过敏试验,术中需使用一定剂量的造影剂,预防出现过敏反应;5、备皮,范围:脐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包括会阴部;6、术前4~6小时禁食水,防止术中出现呕吐和误吸;7、遵医嘱准备术中用药;8、术日将病人带至介入治疗室,和其护士交接、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所用药物、术中所用片子;9、术后将病人送回病房,意识清醒者,以协助指导为主,工作人员将转运床摇至和病床平齐,一手压迫患肢穿刺点,保持肢体平直,另一手托其肩背部,利用健侧下肢及双肘支撑,移动躯体完成体位的转移;年老体弱、肢体活动障碍者需由医务人员协助搬运,方法为平车和病床保持平行、平齐、固定,双人,一人托肩背部和腰,一人托腰臀及下肢,同时使力将病人送至床上,(位置可站在平车侧,也可以站在病床对侧),搬运时注意动作不要过猛,10、24小时内检查穿刺肢体的足背动脉搏动,肢体的皮温及颜色,穿刺点压迫、包扎是否完整,有无绷带过松或移位、渗血、皮下血肿;11、移至病床后,休息1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常规记录3天出入量,体温术日起连续监测3天,每日4次,正常后为每日1次;12、术后饮食指导:术后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主诉决定是否立即进食,如:有饥饿感,无疼痛、恶心、呕吐,可即刻进食以半流食为主如:面片汤、米粥、菜粥、等,少量多餐,温度适宜,不要吃太多的甜食及奶制品,以肠胀气;如果患者术后疼痛严重、有恶心、呕吐情况,建议不要立即进食,需先对症治疗,待症状缓解后1小时方可进食,饮食原则:术后3天以半流质、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3天后如无特殊不适转为普通饮食,但仍应避免辛辣、刺激、过咸、过硬的饮食;13、术后活动指导:术后4~6小时后协助患者床上翻身,一手压住穿刺点,一手托患者肩背部,主要靠另侧肢体用力,可以取左侧或右侧卧位,一般以术肢肢体不受压为宜,指导陪护人员按揉背部和腰部的肌肉。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7c8b86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e.png)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护理常规是病房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对病人的日常护理、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
在病房中,护理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流程进行护理工作,以确保病人的身体健康和舒适。
1. 患者接待和床位安排:-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住时,应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病房的设施和服务,并协助患者安排好床位。
- 床位应保持整洁,床单、被罩等床上用品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患者的舒适度和卫生环境。
2. 个人卫生和洗漱:- 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进行个人卫生和洗漱,包括口腔护理、洗脸、洗手、刷牙等,以保持患者的清洁和健康。
- 护理人员应提供必要的洗漱用品和设备,并确保其清洁和卫生。
3. 饮食和营养:-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和患者的饮食要求,提供适当的饮食和营养支持,确保患者的营养摄入和健康状况。
- 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饮食情况和体重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和营养师,以调整饮食计划。
4. 疾病预防和感染控制:-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标准和流程,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措施等,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 护理人员应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减少病原体的存在和传播。
5. 疼痛管理和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医嘱和患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疼痛管理和舒适护理措施。
- 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身体和情绪需求,提供温暖、安静、舒适的护理环境,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舒适度。
6. 病情观察和记录:-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报告医生和护士长,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 护理记录应准确、详细,并包括患者的主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疼痛程度等关键信息。
7. 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 护理人员应确保病房内的设备和用品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如床栏、轮椅、输液泵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 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和家属注意安全事项,如防滑、防摔、防火等,并及时处理和报告病房内的安全隐患。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91cc46e011ca300a6c39030.png)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一)护理常规1.病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住院原因和要求、医疗诊断、主要临床表现、经济情况、家庭情况等。
2.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态:焦虑和紧张,还是开朗和放松,护士应知道病人对自己病情的了解程度,是否要进行保护性护理病人,影响病人的心理因素等。
3.病人体检情况:包括T、P、R、BP、有无水肿,胸、腹腔积液,穿刺部位皮肤情况等;术前心、肺、肝、肾功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是否完善。
4.既往史:病人过去健康状况、所患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
5.病人生活习惯:饮食、睡眠、排便、生活自理程度等。
6.女病人月经情况:介入手术应避开月经期。
(二)护理诊断1.焦虑、恐惧:表现为紧张、失眠、烦躁不安等。
与病人对介入手术方法不了解,担心手术不成功、手术所致疼痛、以往手术不良经验以及恶性肿瘤的死亡威胁有关。
2.病人在床上排尿困难:表现为尿潴留,与病人害羞或排尿习惯改变有关。
3.高血压:与情绪紧张或环境改变有关。
(三)护理目标促使病人以最佳状态接受介入治疗。
(四)护理措施1.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情况,使病人尽快适应周围环境;讲解介入手术的目的、意义、方法、优点、操作过程、术中配合、以往成功的病例,消除病人思想顾虑,使病人愉快的接受介入放射学的诊断和治疗。
2.协助病人完成术前必要检查:常规检查有血、尿、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乙肝三系,摄X线胸片,做心电图等;特殊检查有B超、CT、MRI、ECT等影像学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3.需绝对卧床休息的病人,应向病人说明术后卧床的意义,术前2天训练病人在床上排尿便。
4.高血压病人术前用药将舒张压控制在110以下。
5.作抗生素、碘过敏试验。
6.检查手术野的皮肤准备,按穿刺部位做好双侧腹股沟或腋部的毛发处理,督促清洗干净。
注意检查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的情况,便于术后对照。
7.根据病情术前导尿或灌肠。
8.为使病人安静地接受检查治疗和减少迷走神经反应,必要时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和地西泮。
介入治疗术中护理常规1_New
![介入治疗术中护理常规1_New](https://img.taocdn.com/s3/m/2d8e1feb87c24028915fc3d8.png)
介入治疗术中护理常规1全麻介入护理常规1 准备工作⑴设定合理的DSA室温度和相对湿度。
DSA室温度应保持在22-24°C,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低于50%应纠正,以免影响手术患者的散热和静电蓄积。
⑵检查各种医疗仪器的放置情况,充足的电源插座板,麻醉机、除颤仪有单独的插座板,避免仪器、电缆、导线扭曲、打结或重物挤压而发生漏电事故。
⑶逐一检查仪器的良好绝缘和可靠接地情况,尤其是对那些可能同时使用的仪器,如监护仪、除颤仪等。
2 全麻护理配合A麻醉诱导期护理配合⑴患者制动:DSA护士应在全麻诱导期完成对患者四肢的固定,做到完全制动。
⑵协助插管:为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护士可根据要求调解手术床的高度,在插管困难的情况下,护士要积极充当插管者的助手,做好仪器的传递,吸引的准备等工作。
⑶摆放体位:插管完成后,按照手术的要求和患者目前的体位、监护物摆放位置⑷电极板位置等情况,快速设计出合理易行的翻身方案,指挥室内所有人员协调将患者放置到位。
还要在患者身体易受压的部位放置软1 心理护理热情接待患者入院,做好心理护理,介绍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注意点及介入治疗的相对安全性和技术可行性。
2 营养支持指导患者进食高营养、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和耐受力,保证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
3 疼痛护理需要行介入治疗的晚期肿瘤、血栓形成、急性出血等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做好疼痛的评估,做好相应护理。
4 术前常规准备⑴术前协助做好各项常规检查。
⑵术前根据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
⑶皮肤准备:术前1天沐浴,根据穿刺部位做好相应的皮肤准备。
注意足背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便于术中及术后对照。
⑷胃肠道准备;术前1天予易消化饮食,术前4小时禁饮食;如果采用全麻,需要从术前1天晚8点开始禁食、禁水。
⑸术前训练床上排便,以免术后卧床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造成尿潴留。
根据手术时间及患者情况留置尿管,以保证手术顺利安全进行。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65d8bb2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d.png)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医护人员在病房中为患者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和照顾。
这些常规护理措施旨在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下面是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的详细内容。
1. 环境卫生:- 病房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 确保病房内的床铺、家具和设备的清洁和整齐。
- 定期清洗病人使用的床单、被子和毛巾等物品。
2. 患者的个人卫生:- 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的洗漱、刷牙和洗澡等个人卫生活动。
- 按照医嘱更换患者的尿布或便盆,保持患者的排泄物清洁和干燥。
- 帮助患者更换干净的衣物和床单,保持患者的衣物干燥和整洁。
3. 饮食和营养:- 根据患者的饮食要求和医嘱,提供适合患者的饮食。
- 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记录患者的进食量和饮水量。
- 协助患者进食,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
4. 患者的体位和活动:- 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如侧卧位、半卧位或坐位等。
- 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坐起、下床活动等。
- 定期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和血液循环问题。
5. 疼痛管理:- 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部位,记录疼痛评分。
- 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如镇痛剂或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
- 提供舒适的环境,如调节病房温度、减少噪音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6.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 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呼吸状况、饮食摄入和排泄情况等。
- 及时记录和报告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预防感染:- 按照手卫生的要求,洗手或使用消毒剂,减少传播病菌的风险。
- 确保患者和访客正确佩戴口罩,控制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 定期清洁和消毒病房内的常用物品和设备,如床桌、椅子、电话等。
8. 心理支持:- 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关注。
- 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
- 协助患者与家属进行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和担忧。
以上是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的详细内容。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f2c910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e.png)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旨在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
病房护理常规包括患者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医嘱执行、药物管理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病房护理常规的具体内容。
一、患者生活护理:1. 定期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记录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 协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包括洗漱、更换衣物、翻身等,保持患者的清洁和舒适。
3. 提供饮食护理,根据医嘱提供合理的饮食,确保患者的营养需求。
4. 协助患者进行大小便护理,保持患者排泄通畅,及时更换尿布等护理用品。
5. 给予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二、病情观察:1. 定期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状况、皮肤颜色、瞳孔大小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部位,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
3. 监测患者的尿量、排便情况,及时发现尿潴留、便秘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观察患者的体位、活动情况,防止压疮、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5. 注意观察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排尿排便情况、体温变化等,及时发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体征变化。
三、医嘱执行:1. 根据医生的医嘱,按时给予患者药物,并记录药物的用量和给药时间。
2. 定期更换患者的输液、导尿管等医疗器械,保持器械的清洁和畅通。
3. 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如换药、拔管等,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4.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各种治疗,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5. 定期检查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药物管理:1. 负责医院内药物的采购、储存和配发工作,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2. 根据医生的医嘱,准确计算药物的剂量,按时给予患者,并记录药物的用量和给药时间。
3. 监测患者的用药反应,观察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6deeb05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6.png)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引言概述:病房护理是医院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和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病房护理的质量,介入病房护理常规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病人的入住准备1.1 病床的准备:确保病床干净整洁,床单、枕套等床上用品要清洁、无污渍,床垫要平整舒适。
1.2 病人的隔离:根据病人的病情,对需要隔离的病人进行相应的隔离措施,如手术后的病人、传染病患者等。
1.3 病人的个人物品管理:匡助病人整理个人物品,确保物品的安全和整齐,方便病人使用。
二、病人的生活护理2.1 个人卫生护理:匡助病人进行洗漱、更换衣物、刷牙等个人卫生护理,保持病人的身体清洁和舒适。
2.2 饮食护理:根据病人的饮食要求和医嘱,提供适宜的饮食,定时赋予病人进食,并记录病人的饮食情况。
2.3 排泄护理:协助病人如厕,定时更换尿布,观察和记录病人的排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三、病人的康复护理3.1 体位护理: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嘱,正确安排病人的体位,防止压疮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3.2 活动护理:协助病人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如翻身、坐起等,促进病人的血液循环和肌肉功能恢复。
3.3 康复训练:根据病人的康复需求,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呼吸康复等,匡助病人恢复功能。
四、病人的医疗护理4.1 用药护理:按照医嘱赋予病人正确的药物,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和剂量,观察病人的用药反应和不良反应。
4.2 护理观察:定期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等,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4.3 病情记录:详细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和效果,为医生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五、病人的心理护理5.1 患者安抚:与病人进行交流,倾听病人的心声,赋予患者安全感和支持,缓解其紧张和焦虑情绪。
5.2 心理疏导:匡助病人排解负面情绪,提供心理支持,鼓励病人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其康复信心。
5.3 家属沟通:与病人的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和家属的关切,提供相关信息和指导。
神经介入治疗(DSA)概述及护理常规
![神经介入治疗(DSA)概述及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9a04c7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2.png)
阳五路政大队路政宣传月活动方案一、背景文明出行、安全驾驶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
本着加强路政工作宣传,提高广大司机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和安全驾驶技能,阳五路政大队决定在2020年10月份开展“路政宣传月”活动。
二、宣传目的1.增强道路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驾驶水平;2.宣传交通法规和安全驾驶知识,提高大众的法律素养;3.引导广大司机养成文明出行的习惯;4.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维护社会治安作出自己的努力。
三、活动内容1.政策宣传。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向驾驶员宣传相关道路安全法规和驾驶技巧要点,特别是车速控制、酒后驾驶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大众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2.安全教育。
开设安全教育讲座,邀请交通安全专家和资深驾龄驾驶员进行讲解,传授安全驾驶技巧和注意事项,引导驾驶员合理驾驶。
3.宣传展览。
进行路政宣传展览,展示道路安全知识,介绍交通安全设施和使用方法,向公众传达安全出行的理念和标准。
4.交通巡查。
开展路面巡查,对违法行为进行纠正,保障道路交通的畅通,同时帮助司机排除隐患,提高行车安全。
5.警示教育。
利用各种车载或路面广告宣传方式,加强对醉驾、超速、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的警示教育,提醒驾驶员文明、文明、安全出行。
四、宣传伦理1.以正确、科学、客观、真实的态度和方法进行宣传和教育;2.不进行贬低、夸大、虚假的宣传行为;3.不得干扰省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正常工作;4.配合安全管理部门工作,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维护社会安定。
五、宣传策略1.多渠道宣传。
联络当地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通过宣传报道,多渠道普及交通法规和安全驾驶知识。
2.车上宣传。
在监控车辆上设立宣传板,将道路安全宣传推送到车内,及时引导广大司乘人员养成文明出行的习惯。
3.立体宣传。
通过口头宣传、文字宣传和图形宣传等各种方式,将重点信息和知识点用生动强烈的形式传递给大众。
4.结合现实。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和神经介入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和神经介入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1d030d800242a8956bece4ad.png)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一、住院病人常规护理同肿瘤内科护理常规二、灌注化疗、栓塞术护理常规(TACI、TAE、TACE)1、向入院病人进行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护士,协助病人完善术前的各种检查例如: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试验、B超或CT、穿刺活检取组织行病理检查等,做好检查前的宣教;2、术前宣教,因人适宜,第一次行介入治疗的病人要详细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途径、手术室的大致环境、术中配合、术前应做的准备,术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应对措施、注意事项。
多次行介入治疗的病人以询问、复述出以上内容为主;3、指导术前病人进行胸式呼吸的锻炼,深吸气、憋气默数10秒,为术中造影做准备,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后需卧床24小时,患肢要制动,须在床上大小便,如适应不良易出现尿潴留和便秘;4、碘过敏试验,术中需使用一定剂量的造影剂,预防出现过敏反应;5、备皮,范围:脐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包括会阴部;6、术前4~6小时禁食水,防止术中出现呕吐和误吸;7、遵医嘱准备术中用药;8、术日将病人带至介入治疗室,和其护士交接、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所用药物、术中所用片子;9、术后将病人送回病房,意识清醒者,以协助指导为主,工作人员将转运床摇至和病床平齐,一手压迫患肢穿刺点,保持肢体平直,另一手托其肩背部,利用健侧下肢及双肘支撑,移动躯体完成体位的转移;年老体弱、肢体活动障碍者需由医务人员协助搬运,方法为平车和病床保持平行、平齐、固定,双人,一人托肩背部和腰,一人托腰臀及下肢,同时使力将病人送至床上,(位置可站在平车侧,也可以站在病床对侧),搬运时注意动作不要过猛,10、24小时内检查穿刺肢体的足背动脉搏动,肢体的皮温及颜色,穿刺点压迫、包扎是否完整,有无绷带过松或移位、渗血、皮下血肿;11、移至病床后,休息1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常规记录3天出入量,体温术日起连续监测3天,每日4次,正常后为每日1次;12、术后饮食指导:术后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主诉决定是否立即进食,如:有饥饿感,无疼痛、恶心、呕吐,可即刻进食以半流食为主如:面片汤、米粥、菜粥、等,少量多餐,温度适宜,不要吃太多的甜食及奶制品,以肠胀气;如果患者术后疼痛严重、有恶心、呕吐情况,建议不要立即进食,需先对症治疗,待症状缓解后1小时方可进食,饮食原则:术后3天以半流质、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3天后如无特殊不适转为普通饮食,但仍应避免辛辣、刺激、过咸、过硬的饮食;13、术后活动指导:术后4~6小时后协助患者床上翻身,一手压住穿刺点,一手托患者肩背部,主要靠另侧肢体用力,可以取左侧或右侧卧位,一般以术肢肢体不受压为宜,指导陪护人员按揉背部和腰部的肌肉。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b7b26d2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7.png)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和照料的一系列常规操作和流程。
这些常规操作和流程旨在提供安全、舒适和有效的护理,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以下是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的标准格式文本:一、患者入院护理1. 患者入院前准备:确保患者的病历、医嘱和相关检查结果齐全,床位清洁整齐,床单、被子等床上用品清洁干净。
2. 患者入院时接待: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引导患者了解病房环境和护理常规,协助患者完成入院手续。
3. 患者入院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入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疾病状况、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因素等,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二、患者生命体征监测1. 体温监测:定时测量患者体温,记录体温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 血压监测:定时测量患者血压,记录血压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3. 心率监测:定时测量患者心率,记录心率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4. 呼吸监测:定时测量患者呼吸频率,记录呼吸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5. 饮食摄入监测:记录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包括进食量、饮水量等。
三、患者个人卫生护理1. 患者洗澡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合理安排患者洗澡时间和方式,确保患者的个人卫生。
2. 患者口腔护理:定时帮助患者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3. 患者皮肤护理:定时观察患者皮肤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和皮肤感染。
4. 患者排泄护理:定时协助患者如厕、更换尿布,观察患者排尿、排便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四、患者营养护理1. 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
2. 饮食监测: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记录饮食摄入量和饮食偏好,及时调整饮食计划。
3. 饮食宣教:向患者及家属提供饮食宣教,教授健康饮食知识,帮助患者改善饮食习惯。
五、患者安全护理1. 身体安全:保证患者的身体安全,防止跌倒、滑倒等意外伤害。
2. 病情观察:定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疼痛程度、排尿排便情况等,及时报告医生。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a01bcb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c.png)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管理,旨在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是指护士或者医护人员积极参预病房护理工作,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以确保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1. 护理常规的目的:病房护理常规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全面、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疾病得到控制和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2. 护理常规的内容:(1)患者入院护理:包括患者的接诊、入院登记、个人隐私保护、病情评估、护理计划制定等工作。
(2)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疾病护理: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病情观察、病情记录等工作,确保患者的疾病得到控制和治疗。
(4)卫生护理:包括患者的个人卫生、床位清洁、病房环境清洁等工作,保持病房的清洁、整洁和舒适。
(5)营养护理:根据患者的饮食需求和医嘱,提供合理的饮食安排,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6)病情观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并报告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7)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匡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
(8)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提供相应的康复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3. 护理常规的操作流程:(1)接诊与入院登记: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完成入院登记手续。
(2)病情评估与护理计划制定: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3)生命体征监测:护士定期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记录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4)疾病护理:护士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病情观察、病情记录等工作,确保患者的疾病得到控制和治疗。
(5)卫生护理:护士定期给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护理,保持病房的清洁、整洁和舒适。
(6)营养护理:护士根据患者的饮食需求和医嘱,提供合理的饮食安排,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a5d0f24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f.png)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病人的基本护理、病情观察、医嘱执行、病房环境管理等。
在病房护理常规中,护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病人得到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1. 病人基本护理:- 协助病人进行个人卫生,包括洗脸、洗澡、刷牙等。
- 帮助病人更换衣物和床单,保持床铺整洁干净。
- 定期翻身,防止病人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预防压疮的发生。
- 监测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给予病人适当的营养支持,根据医嘱进行饮食管理。
2. 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的症状变化,如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疼痛加重等。
- 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包括意识清晰度、情绪波动等。
- 检查病人的伤口、引流管等,观察有无感染迹象。
- 定期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相应的止痛措施。
3. 医嘱执行:- 按照医嘱给予病人药物,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定期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以调整药物剂量。
- 定时给予病人输液,注意输液速度和输液器的使用。
- 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如拍片、抽血、换药等。
4. 病房环境管理:- 保持病房的整洁和安静,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 定期消毒病房内的器械和设备,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 确保病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
- 协助病人的家属与医生、护士进行沟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病房护理常规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有效的团队合作,可以为每位病人提供安全、舒适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促进其康复和健康。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e0de8a4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e.png)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在医院病房中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的一系列操作和措施。
病房护理的目标是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促进其康复和恢复健康。
在介入病房护理常规方面,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的个人卫生:包括患者的洗漱、更换衣物和床单等。
护士需要定期帮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保持患者的清洁和舒适。
2.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护士需要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
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饮食禁忌和偏好,确保患者获得营养均衡的饮食。
3. 床位护理:护士需要定期翻身患者,防止压疮的发生。
同时,护士还需要确保患者的床位整洁,并定期更换床单和被褥。
4. 疼痛管理:护士需要定期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使用药物或物理疗法等。
5. 导尿护理:对于需要导尿的患者,护士需要定期清洁导尿管口,并定期更换导尿管。
护士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性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6. 呼吸护理:对于需要呼吸护理的患者,护士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并根据需要给予辅助呼吸或氧气治疗。
护士还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定期清洁呼吸器具。
7. 体温监测:护士需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护士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体温变化采取相应的降温或保温措施。
8. 感染控制:护士需要遵循医院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操作规程,定期给患者消毒,保持病房的清洁和卫生。
9. 安全护理:护士需要确保病房环境安全,防止患者的意外伤害。
护士还需要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病房安全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10. 心理护理: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安慰。
护士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
总之,介入病房护理常规是护士在病房中为患者提供全面和细致护理的重要工作。
通过合理安排和实施病房护理常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和恢复健康。
护士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704c2d4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4.png)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在医院病房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在日常护理中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和照顾。
本文将就介入病房护理常规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期监测生命体征1.1 定期测量体温:体温是反映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指标,护士应该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2 监测血压和脉搏:血压和脉搏是评估患者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护士应当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和脉搏情况。
1.3 观察呼吸情况: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护士应当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呼吸异常。
二、保持环境清洁2.1 经常更换床单被罩:床单被罩是患者与外界接触的最直接部分,护士应当经常更换床单被罩,保持环境清洁。
2.2 定期清洁病房空气:病房空气的清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护士应当定期清洁病房空气,确保患者呼吸的是清洁空气。
2.3 注意病房卫生:病房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护士应当注意病房的卫生,保持病房环境整洁。
三、定期更换留置导尿管3.1 定期更换导尿管:留置导尿管是患者的生命通道,护士应当定期更换导尿管,防止导尿管感染。
3.2 观察尿液情况:护士应当仔细观察患者的尿液情况,及时发现尿液异常,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3 避免导尿管移位:导尿管的移位可能导致尿液外溢和感染,护士应当避免导尿管的移位,确保导尿管的正常使用。
四、定期翻身和按摩4.1 定期翻身: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出现压疮,护士应当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减轻身体压力,预防压疮的发生。
4.2 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按摩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护士应当定期为患者进行适当的按摩。
4.3 观察皮肤情况:护士应当仔细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及时发现皮肤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五、定期喂食和观察饮食情况5.1 定时喂食:患者的饮食是康复的重要保障,护士应当定时喂食,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5.2 观察饮食情况:护士应当仔细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注意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喜好,确保患者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4843922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5.png)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在医疗机构中为患者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和照料。
病房护理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需求的综合性照顾。
在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的过程中,护士需要遵循一系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1. 病房环境准备在介入病房护理常规之前,护士需要对病房环境进行准备,确保病房的整洁和卫生。
这包括清洁床铺、更换床单和被套、清洁病房地面以及消毒常用的医疗器械和设备。
2. 患者入住和接诊当患者入住病房时,护士需要进行接诊工作。
这包括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医嘱、询问患者的个人需求和偏好等。
护士还需要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沟通,确保患者的护理计划得到有效执行。
3. 体征监测在病房护理常规中,护士需要定期对患者的体征进行监测。
这包括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通过监测患者的体征,护士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 卫生护理在病房护理常规中,护士需要为患者提供卫生护理。
这包括帮助患者进行日常清洁、更换衣物、洗漱、如厕等。
护士还需要定期为患者翻身,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在进行卫生护理时,护士需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 饮食护理在病房护理常规中,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饮食需求。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护士会提供适当的饮食安排,包括特殊饮食、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等。
护士还需要监督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并及时记录和反馈给医疗团队。
6. 药物管理在病房护理常规中,护士需要负责患者的药物管理。
这包括核对患者的药物医嘱、准确计算和给予药物剂量、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
护士还需要对药物进行正确的储存和管理,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 疼痛管理在病房护理常规中,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疼痛管理措施。
这包括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选择适当的疼痛缓解方法、监测疼痛缓解效果等。
护士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和处理疼痛问题。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e1861c7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4.png)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一、患者入院前准备工作在患者入院前,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确保病房环境整洁、安全,床铺干净整齐,准备好所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2. 检查病房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如呼叫器、监护仪、氧气吸入装置等。
3. 准备好患者的病历资料和相关医嘱,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
二、患者入院接诊1. 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主诉、病情和需求,并记录相关信息。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记录。
3. 根据医嘱,为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操作,如留置导尿、静脉输液、换药等。
4. 根据患者的饮食要求,提供合适的饮食,并记录患者的摄入量。
三、病情观察与记录1.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2. 定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3.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疼痛程度、排尿排便情况等,并记录相关信息。
4. 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预防压疮的发生,及时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四、药物管理1. 根据医嘱准确计算和配制药物,确保药物的正确剂量和给药途径。
2. 在给药前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认患者对该药物的过敏情况。
3. 给药时注意药物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4. 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和时间,并及时报告医生。
五、病情交流与心理护理1. 护士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关注点,并赋予相应的支持和安慰。
2. 患者在病房期间可能会浮现焦虑、恐怖等情绪,护士应赋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抚,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
3. 鼓励患者参预康复训练和活动,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和教育,匡助患者恢复功能。
六、感染控制1. 护士应遵守手卫生和个人防护的规范,洗手或者使用洗手液消毒双手。
2. 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6f62312a360cba1aa911da16.png)
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心理状态、肢体活动度,注意有无偏瘫、失语、癫痫等。
2.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穿刺侧趾端的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
3.特殊用药观察(1)低分子右旋糖酐不良反应有:面部潮红、发热、皮疹、少数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
静脉注射药液滴速不宜过快,以40d/min 为妥。
(2)脱水剂(甘露醇)静滴前,确定针头在血管内方能滴注,速度应快,尽可能早30分钟内滴完,观察用药后尿量、血压情况。
(3)降压药(亚宁定)监测血压、头昏、头痛、口齿不清、肢体麻木等脑供血不足等前驱症状。
(4)止血剂(EACA)易引起低血压、心动过缓、胃肠道反应、早搏、皮疹、结膜充血。
滴速不宜过快,以40~60d/min为宜。
(5)尼莫同静滴时常刺激血管引起皮肤发红和剧烈疼痛,血压明显下降。
应用微量泵泵入2~4ml/h。
应用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胃肠不适、皮肤发红、多汗、心动过缓或过速等反应。
4.应用抗凝治疗患者做好并发症的观察。
行颅内动脉扩张术的患者,应用升压药泵入时应及时调整速度。
【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按神经外科术前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出血活动期绝对卧床休息,急性期尽量少翻动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2)心理护理:安慰患者,消除恐惧心理。
解释手术大致方法、过程、手术中的配合要点。
(3)完成术前常规检查,了解脏器功能。
碘过敏试验及抗生素皮试,手术部位备皮,更换干净衣裤。
(4)术前禁食8小时。
(5)保持大便通畅,练习床上排便。
保证充足睡眠。
高血压患者适当控制血压。
2.术后护理(1)按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术后取平卧位,不可任意屈曲,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穿刺点加压包扎6~8小时。
(2)如无恶心、呕吐,术后2小时进食,全麻患者次日进食。
麻醉未清醒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畅通,全麻血压平稳后,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及神经介入护理常规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一、住院病人常规护理同肿瘤内科护理常规
二、灌注化疗、栓塞术护理常规(TACI、TAE、TACE)
1、向入院病人进行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护士,协助病人完善术前的各种检查例如: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试验、B 超或CT、穿刺活检取组织行病理检查等,做好检查前的宣教;
2、术前宣教,因人适宜,第一次行介入治疗的病人要详细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途径、手术室的大致环境、术中配合、术前应做的准备,术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应对措施、注意事项。
多次行介入治疗的病人以询问、复述出以上内容为主;
3、指导术前病人进行胸式呼吸的锻炼,深吸气、憋气默数10秒,为术中造影做准备,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后需卧床24小时,患肢要制动,须在床上大小便,如适应不良易出现尿潴留和便秘;
4、碘过敏试验,术中需应用一定剂量的造影剂,预防出现过敏反应;
5、备皮,范围:脐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包括会阴部;
6、术前4~6小时禁食水,防止术中出现呕吐和误吸;
7、遵医嘱准备术中用药;
8、术日将病人带至介入治疗室,与其护士交接、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所用药物、术中所用片子;
9、术后将病人送回病房,意识清醒者,以协助指导为主,工作人员将转运床摇至与病床平齐,一手压迫患肢穿刺点,保持肢体平直,另一手托其肩背部,利用健侧下肢及双肘支撑,移动躯体完成体位的转移;年老
体弱、肢体活动障碍者需由医务人员协助搬运,方法为平车与病床保持平行、平齐、固定,双人,一人托肩背部与腰,一人托腰臀及下肢,同时使力将病人送至床上,(位置可站在平车侧,也可以站在病床对侧),搬运时注意动作不要过猛,
10、24小时内检查穿刺肢体的足背动脉搏动,肢体的皮温及颜色,穿刺点压迫、包扎是否完整,有无绷带过松或移位、渗血、皮下血肿;
11、移至病床后,休息1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常规记录3天出入量,体温术日起连续监测3天,每日4次,正常后为每日1次;
12、术后饮食指导:术后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主诉决定是否立即进食,如:有饥饿感,无疼痛、恶心、呕吐,可即刻进食以半流食为主如:面片汤、米粥、菜粥、等,少量多餐,温度适宜,不要吃太多的甜食及奶制品,以肠胀气;如果患者术后疼痛严重、有恶心、呕吐情况,建议不要立即进食,需先对症治疗,待症状缓解后1小时方可进食,饮食原则:术后3天以半流质、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3天后如无特殊不适转为普通饮食,但仍应避免辛辣、刺激、过咸、过硬的饮食;
13、术后活动指导:术后4~6小时后协助患者床上翻身,一手压住穿刺点,一手托患者肩背部,主要靠另侧肢体用力,可以取左侧或右侧卧位,一般以术肢肢体不受压为宜,指导陪护人员按揉背部与腰部的肌肉。
14、术后12小时医生可拆除加压绷带,凝血功能异常者需压迫24小时,指导患者四肢伸展、双腿缓慢屈膝,然后再坐起,如无头晕不适,再下地活动,但不要做剧烈运动,如:蹲位猛然站起,踢腿等,仍需观察穿刺点愈合情况;
15、卧床期间加强巡视、观察,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自理,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遵医嘱完成患者的治疗及术后相关检查,并给予相关指导;16、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1)、恶心、呕吐: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有关,要观察并记录呕吐的量、颜色、性质,及时清理呕吐物,协助患者漱口,保持空气新鲜,指压合谷、内关、足三里穴位,有助于减轻呕吐;
(2)、发热、疼痛:为栓塞术后综合征,发热:肿瘤缺血坏死后产生的吸收热,疼痛:肿瘤缺血坏死内脏神经牵涉,按发热的护理常规、疼痛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7、心理护理:介入治疗作为新兴治疗方法对于初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还是陌生的,因此术前的宣教,和术后的护理尤为关键,尤其在术后出现多种综合征后,一定要耐心讲解,细心护理,使之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18、患者出院前详细做好出院指导,讲解注意事项、指导正确服药、定时进行复查、出现情况如何处理等。
(详见介入科出院指导)
三、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PTCD)
1、同TACE护理常规;(常规护理);
2、术前观察记录黄疸、血胆红素指标;
3、术前抗生素预防感染;
4、备皮范围:右锁骨至脐上,右前正中线至右后正中线,包括腋下;
5、术前30分钟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和镇静剂;
6、术后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导管位置、深度,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7、密切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大便颜色;
8、术后患者避免进油腻饮食;
9、穿刺点无菌换药1次/周或根据情况,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冲洗胆管1次/日;
四、食道支架成形术
1、同TACE护理常规;
2、术前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确定狭窄部位、范围与程度;
3、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吻合口狭窄,除钡餐透视外,还应进行内窥镜检查,以确定是否为肿瘤复发;
4、术前10分钟肌肉注射盐酸山莨菪碱10~20mg;
5、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止痛剂或静脉麻醉;
6、术后饮食指导:术后2~4小时禁食水,饮食原则先流食、后半流、再软食;
多咀嚼、忌过凉、过热,进食后适量饮水,目的为冲刷黏附在支架上的食物残渣;
7、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副反应主要有,支架部位疼痛、异物感,出血,多为少量,少数患者有轻度恶心、呕吐;
8、心理护理:支架术后,患者因为可以顺利进食感到高兴,但有时又会对支架所带来的上述副作用感到恐惧、焦虑,一定耐心讲解,上述症状会因身体的日益的适应有所缓解,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过程中安慰患者,缓解焦虑,顺利度过适应期;
神经外科疾病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第一章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一、概述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是在计算机数字减影机的监视下,利用一定手法,经过患者经股动脉,将导管送到脑血管并将造影剂注入到动脉进行造影,使血管显影,快速连续摄片,根据血管显影的形态和部门来诊断脑血管病的方法。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术前检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片。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全脑血管造影的方式方法。
2.术前准备:备皮,脐下至大腿1/3,两侧腋中线,及双侧腹股沟区域。
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术前8h禁食水,如急诊可经麻醉师酌情适当缩短。
3.术前用药:术前30min给予镇静药,肌肉注射鲁米那钠。
(二)术后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24小时。
2. 2kg沙袋压迫穿刺点6小时。
3.测足背动脉搏动:测双侧足背动脉搏动(足背动脉位于足部第1、2跖骨之间,少数偏向内侧或外侧,与内、外踝经足背连线的中点相交),1次/2h,连续监测24小时,并记录。
4.穿刺点观察:穿刺部位加压包扎,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双下肢末端皮肤温度、色泽情况,1次/2h,连续监测24小时,并记录。
5.体位:术后平卧8小时,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12小时,卧床24小时。
6.促进造影剂代谢: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大于10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