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b第3章天然地基承载力和沉降130304

合集下载

土力学-天然地基承载力

土力学-天然地基承载力

1、 Prandtl-Reissner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Prandtl (1920)建立地基无自重、基础置于地表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Reissner (1924)将基础两侧土作为荷载施加于地基,建立承载力计算 公式。 � Prandtl-Reissner公式假设 (1)地基土的重度
γ1 = 0
(2)基础两侧土 γ2作为荷载施加于地基,即忽略其强度对地基承载 力的影响。 (3)地基土的强度符合 Mohr-Coulomb准则。
破坏面未延伸到地表,地表微微隆起。
中密砂土或一般粘性土 或基础埋深较大时
pa
pk
p
梯度基本保持不变
S
3. 冲切(剪)破坏 punch shear
基础随荷载增大切入土中,使基底侧面土体发生剪切 破坏。基础下沉量大但地基表面无隆起。
松软土
p
S
三、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的方法
临塑荷载
pa
pk
极限荷载
p
S
第二节
′′ = K 0γ ( H + z ) σ3
静水压
问题:上述主应力能否直接叠加?
不能。方向不同。
σ 1 = σ 1′ + σ 1′′
′ +σ3 ′′ σ3 = σ3
σ1 ⎫ p − γ H (ψ ± sinψ ) + γ ( H + z ) ⎬= σ3 ⎭ π
1 1 (σ 1 - σ 3 )= (σ 1 + σ 3 ) sin ϕ + c ⋅ cos ϕ 2 2
地基极限承载力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地基破坏时所对 应的压力(荷载)。
二、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现场试验 �经验公式法 �理论方法

天然地基承载力和沉降

天然地基承载力和沉降

式中 mvi——第i层土的体积压缩系数。
n
s mvipi H i i 1
分层总和法的计算简图
分层总和法的计算步骤: (1)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
(2)分层:地下水位面和各土层交界面;层厚取0.4b(b为基底宽度)
或1~ 2m;
(3)计算自重应力 c(基底、各分层处);
(4)计算附加应力
3 天然地基承载 概述
3.2.2 浅基的破坏模式
地基破坏主要是由于基础下持力层抗 剪强度不够,土体产生剪切破坏所致, 地基的破坏模式可分为:
1.整体剪切破坏 (密实砂土,坚硬粘土) 2.局部剪切破坏 (土质较软) 3.冲剪破坏 (软粘土,深埋)
3.2.3 地基承载力验算内容
• 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推荐的、 以浅基础地基的临界荷载为基础的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 特征值,其计算公式为:
地基承载力
3.2.5 影响地基承载力因素的讨论
3.3 沉降
1. 普通分层总和法
假定:①无侧向变形。故可用室内压缩试验得到的指标计算沉
降;
②取基底中心轴线上的附加应力计算沉降。
n
s'n 0.025 s'i i 1
若由上式确定的计算深度zn以下还有软土层,尚应向下继续计算,直至软土
层中按规定厚度△z计算的压缩量满足上式为止。
表6-8 计算厚度△z
b(m)
b≤2
2<b≤4
4<b≤8
8<b
△z(m)
0.3
0.6
0.8
1.0
(2)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在1~30m范围以内时,基础中点地 基变形计算深度也可按下式计算:

天然地基承载力与地基强度—按设计规范确定地基承载力(土力学课件)

天然地基承载力与地基强度—按设计规范确定地基承载力(土力学课件)
圆形或正多边形基础为 F ,( F为基础的底面积m2)。
(2)各类岩土地基基本承载力表中的数值允许内插;
(3)原位测试方法及成果的应用,可参照国家和铁道部
有关标准的规定。
1、岩石地基的基本承载力
岩石类别
确定因素:
节理间距
节理发育情况
查表
(见规范)

30<35<60,硬质岩
节理很发育
节理发育
节理不发育
密实程度
土名
湿度
稍 松 稍 密 中 密


砾砂、粗砂
与湿度无关
200
370
430
550
中砂
与湿度无关
150
330
370
450
稍湿或潮湿
100
230
270
350
饱 和
-
190
210
300
稍湿或潮湿
-
190
210
300
饱 和
-
90
110
200
细砂
粉砂
某砂样,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确定地基基本承载力
(TB10002.5-2005)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一、地基土基本承载力的确定
地基土基本承载力0 指地质简单的一般桥涵地基,当基础
的宽度b≤2m,埋置深度小于h≤3m时地基的承载力。
二、规范规定
(1)当基础宽度b(m),对于矩形基础为短边宽度,对于
(1) 基础宽度b,对于矩形基础为短边宽度,对于圆形或正多
边形基础为F1/2( F为基础的底面积)。
(2)各类岩土地基基本承载力表中的数值允许内插;

2021年地基沉降量计算

2021年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沉降量计算欧阳光明(2021.03.07)地基变形在其表面形成的垂直变形量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

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达到稳定时基础底面的沉降量称为地基最终沉降量。

一、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分层总和法。

(一)基本原理该方法只考虑地基的垂向变形,没有考虑侧向变形,地基的变形同室内侧限压缩试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属一维压缩问题。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可用室内压缩试验确定的参数(e i、E s、a)进行计算,有:变换后得:或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e1--地基受荷前(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e2--地基受荷(自重与附加应力作用下)沉降稳定后的孔隙比;H--土层的厚度。

计算沉降量时,在地基可能受荷变形的压缩层范围内,根据土的特性、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位进行分层。

然后按式(4-9)或(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 i。

最后将各分层的沉降量总和起来即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二)计算步骤1)划分土层如图4-7所示,各天然土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必须作为分层界面;各分层厚度必须满足H i≤0.4B(B为基底宽度)。

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3)计算各分层界面的自重应力σsz和附加应力σz;并绘制应力分布曲线。

4)确定压缩层厚度满足σz=0.2σsz的深度点可作为压缩层的下限;对于软土则应满足σz=0.1σsz;对一般建筑物可按下式计算z n=B(2.5-0.4ln B)。

5)计算各分层加载前后的平均垂直应力p1=σsz; p2=σsz+σz6)按各分层的p1和p2在e-p曲线上查取相应的孔隙比或确定a、E s等其它压缩性指标7)根据不同的压缩性指标,选用公式(4-9)、(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 i8)按公式(4-11)计算总沉降量S。

分层总和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可参例题4-1。

例题4-1已知柱下单独方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2.5×2.5m,埋深2m,作用于基础上(设计地面标高处)的轴向荷载N=1250kN,有关地基勘察资料与基础剖面详见下图。

天然地基承载力.

天然地基承载力.

pa
pk
密实砂土或硬粘土
p
pa 临塑荷载
pk 极限荷载
S
2. 局部剪切破坏
pa
pk
中密砂土或一般粘性土 或基础埋深较大时
p
S
3. 冲切破坏
S
松砂 p
通常不能直接作为地基
三、地基临塑压力
b
H
p
p H H
3
p H
H
1 3Leabharlann p H (1
sin )
z
K0 1
1 (H z) 3 K0 (H z)
第五章 天然地基承载力
一、概 述
• 地基承载力:
地基在不破坏、不产生过大沉降的前提下能够承受的荷载的大小。
• 特 点:
(1)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性质复杂。
对地基的要求:
(1)不破坏。 (2)不产生过大变形(沉降)。 (3)稳定性。
二、地基的典型破坏形态
1. 整体剪切破坏

基 宽 2m b 10m 深
H 3m

本度


承修


载正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
m
b
地基
fa fak b (b 3) d m (d 0.5)


力正

特后

征的 值承

特 征

宽 3m b 6m 深










d 0.5m
p H

土力学天然地基承载力

土力学天然地基承载力

0
237
237 0.6
226 0.5
(0.556
0.5)
230.8k Pa
查表6-9,因为持力层为粘土,且有IL>0.5,故有: k1 0 k2 1.5
因为持力层不透水,所以2用饱和重度,由公式(6-23),得:
0 k1 1(b 2) k2 2(H 3) 230.8 0 1.519.7 (4 3) 260.4kPa
其 中 0 ( 1 3 ) / 2
将上述应力分量相对于x、z取微分,再代入静力平衡方程,得:
(1
sin
cos 2 )
0
x
sin
s in 2
0
z
2
0
s
in
2
z
cos 2
x
0
(1
sin
cos 2 )
0
z
sin
s in 2
0
x
2
0
s
in
2
z
cos 2
x
上述方程为 0, 变量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其解析解的求 解是非常困难的。
规范所提供的计算公式和承载力值,主要是依据土工试验、工程实践、 地基载荷试验以及国内外同类规范,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1、按《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TB10002.52005)确定地基承载力
《铁路地基规范》是通过查表和经验公式来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分为两类问题:
(1)对于基础宽b≤2m、埋置深度h≤3m的地基容许承载力确定 通过直接查表来确定,此时的地基容许承载力通常称为基本承载力。
建筑规范中称地基容许承载力
为承载力特征值。
d
m
经验公式

土力学-地基承载力

土力学-地基承载力
和临界荷载
pu
连续滑动面 和极限荷载
s
pcr pu


土 开 始 出 现 剪
连 续 滑 动 面



将地基中的剪切破坏区限制在某一范围,视地基土能够 承受多大的压力,该压力即为容许承载力。
1 2
p d(2sin 2)
1 3p d(2si2n )(dz)
第一层:人工填土γ1=18.6kN/m3, 第二层:粘土 γ2=19.8kN/m3,
P
φ2=220,c2=26kPa。
第三层:粉质粘土 γ3=12kN/m3,
φ3=150,c3=15kPa。
d=2.2m
求地基的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
粘土
解:求临塑荷载
地面
填土 1m
5.8m
Pcr0dN dcN c
根据持力层粘土φ查表 Nd 3.4 N c 6.0
7.1突破稳定及其影响因素 7.2平面滑动面的土坡稳定分析 7.3瑞典条分法 7.4稳定数法 7.5圆弧滑动面得毕肖普法 7.6非圆弧滑动面的分析法 7.7土坡稳定分析中的孔隙水压力 7.8深基坑开挖中的竖直边坡稳定分析
概述
土坡是具有倾斜表面的土体。由于地质作用自然形成的土 坡,如山坡、江河的岸坡等称为天然土坡。本章讨论的土 坡是指经过人工开挖,填土工程建造物如基坑、渠道、土 坡、路堤等的边坡,通常称为人工土坡。
fk :静载荷试验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标准值)。 f :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设计值)。 b:小于等于3m时取3m,大于6m时取6m。 :为地基土的重度,若有分层及地下水,自基础底面向下取得
深度是1.0b。 0:基础底面以上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 b, d为地基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见表12

我的《基础工程》课件3(地基承载力的确定)精选全文

我的《基础工程》课件3(地基承载力的确定)精选全文
粉质粘土层水位以上液性指数
孔隙比:
查《规范》表5.2.4得ηb=0.3,ηd=1.6
将各指标值代入计算公式得到
=165+0+1.6×17×(2.1-0.5) =208.5KPa
(2)高层箱型基础,底面尺寸12m×45m, 基础埋深4.2m 要求:确定这种情况下持力层修正后的承载力特
征值
箱型基础底面宽度b=12m>6m,所以应按6m考虑, 基础埋置深度d=4.2m 此时,基础底面位于水位以下,天然含水量ω应该 用水下的数值30%,故有:
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GB50007-2002)规定: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 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 等方法综合测定。
载荷试验 其它原位测试方法 公式法(按土的强度理论公式确定) 经验法
二、载荷试验法
规范要求:对地基基础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 筑物采用载荷试验、 理论公式计算及其他 原位试验等方法综合 确定。
条件:在某一粉土层上进行三个静载实验,整理 后得到地基承载力的实测值分别为: f1=238KPa,f2=280KPa,f3=225KPa。 要求:求该粉土层的承载力标准值。
答案:粉土承载力实测值的平均值为 (280+238+225)/3=247.67(KPa) 极差为:280-225=55 (KPa), 因为55/247.67=22%<30% 故该粉土承载力的特征值为:fak=247.6 (KPa)
上部结构情况:结构形式、体型、重要性等对沉降的 要求不同,因而对承载力的选取也不同。
关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规定的定义是:
英文名称: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地基沉降计算》课件

《地基沉降计算》课件

地基沉降的分类
要点一
总结词
地基沉降可分为瞬时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三类。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瞬时沉降是指在地基土体受到瞬时外力作用后立即发生的 沉降,通常与土体的剪切变形有关;固结沉降是指在地基 土体受到长期外力作用后逐渐发生的沉降,主要是由于土 体中的孔隙水被压缩排出而引起的;次固结沉降则是在固 结沉降之后发生的缓慢沉降,主要由土体中微粒和颗粒之 间的相对位移和重新排列造成。
地基沉降的影响因素
总结词
影响地基沉降的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土的物理性质、 地下水位、外力大小和作用时间等。
详细描述
地质条件包括地基土层的分布、厚度、均匀性以及地 质构造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地基土体的承载能力和 稳定性;土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含水量、孔隙比等也 会影响土体的压缩性和沉降量;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影 响土体的含水量和孔隙水压力,进而影响土体的压缩 性和沉降量;外力大小和作用时间则是引起地基沉降 的直接原因,外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地基沉降量 也越大。
VS
详细描述
某高速公路在通车后不久,出现路基沉降 现象,导致路面开裂和下沉。经过勘察和 分析,发现是由于地基土层软弱和排水不 良所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地基 加固和排水处理等措施。
某桥梁地基沉降实例
总结词
桥梁对地基的要求极高,一旦发生沉降,可能对桥墩和上部结构造成严重损害。
详细描述
某大型桥梁在建设过程中,部分桥墩所在的地基发生沉降,导致桥墩倾斜和下沉。经过紧急抢险和加固,最终避 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同时,该案例也提醒了工程界对桥梁地基沉降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措施的加强。
PART 02
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REPORTING
弹性力学法

注册考试 地基基础-天然地基承载力规范详解

注册考试 地基基础-天然地基承载力规范详解



对比: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后/修正前
5、规范—核电厂海工构筑物设计规范
地基容许承载力
核电厂海工构筑物设计规范 NB/T 25002-2011 > 附录H (规范性附录)地基
概 容许承载力值
念 为 先
H.1 容许承载力f指建(构)筑物的地基在保证不产生剪切破坏而失稳,又能满 足建(构)筑物的沉降不超过允许值的最大荷载。对于一般建(构)筑物,当基础
2 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起算;但若填方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自填
方前的天然地面起算;
机 理 3 当高层建筑周边附属建筑为超补偿基础时,宜分析周边附属建筑基底压力低于土 为 层自重压力的影响。 本
4、规范—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地基极限承载力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290-2014 > 7 加 筋 > 7.4 软基筑堤加筋设计与施工
地基容许承载力
地基极限承载 力:地基在保 持稳定状态时 所能承受的最 大荷载。
2、基本承载力
地基容许承载力
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GB/T50262-2013 > 3 工程勘察 > 3.3 工程地质勘察
概 3.3.50 基本承载力basic bearing capacity
念 建筑物基础短边宽度不大于2.0m、埋置深度不大于3.0m时的地基容许承载

φ-- 地基土容许承载力修正系数,按表4.0.4采用;
[σ] -- 地基土容许承载力。


柱桩地基容许承载力修正系数可取1.5;

摩擦桩地基容许承载力修正系数根据土

的性质可取1.2~1.4。
天然地基承载力
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自然地基承载力和沉降

自然地基承载力和沉降
12
13
14
根据《规范》推荐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特征值
• 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推荐的、 以浅基础地基的临界荷载为基础的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 特征值,其计算公式为:
15
• 式中: • f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Mb、 Md 、 Mc——承载力系数,查表; • b——基底宽度,m,大于6m时按6m取值,小于3m时按
16
17
3.2.5 影响地基承载力因素的讨论
18
3.3 沉降
19
1. 普通分层总和法
假定:①无侧向变形。故可用室内压缩试验得到的指标计算沉
降;
②取基底中心轴线上的附加应力计算沉降。
假定①将使沉降偏小,假定②则使沉降偏大。两者相互补充。
沉降计算公式如下:
n
n
s si iHi
i1
i1
式中 △si——第i层土的压缩量;
εi——第i层土的侧限压缩应变;
Hi——第i层土的厚度;
n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压缩层厚度)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20
根据所采用的土体压缩性指标,上式也可改写成下述几种形式。
(1) 直接采用压缩试验 e p ' 曲线: 考虑
e 1 e0
,可改写为:
n
s
i1
e1i e2i 1e1i
Hi
式中 e1i ——根据第i层土的自重应力平均值 0i 0(i1) (即p1i)从土的 压缩曲线上得到的相应土体孔隙比。 2
z
(5)计算 p 1 i 和 p 2 i ;
(6)由 p 1 i 和 p 2 i 值在e ~ p曲线上查对应的孔隙比;
(7)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即地基压缩层厚度):一直往下算,直至

《地基与基础工程》课件第3章-BW

《地基与基础工程》课件第3章-BW

第21页
§3.3 柱下条形基础
❖ 计算步骤:
➢ 拟定基础尺寸,计算上部结构的作用荷载;
➢ 计算地基净反力分布(假定线性分布);
➢ 绘制多跨连续梁计算简图;
➢ 计算连续梁的弯矩和剪力(弯矩分配法等);
➢ 调整和消除支座的不平衡力;
➢ 叠加逐次计算结果,得基础梁最终内力分布。
❖ 适用条件:
➢ 上部结构刚性较好,荷载分布均匀,各柱之间没 有差异沉降。地基分布均匀,基础梁刚度足够大
5/26/2020
《地基与基础工程》
第2页
§3.2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
3.2.1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基本概念 传统设计采用隔离法,把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 作为彼此离散的独立结构单元进行力学分析 。 实质上,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 三部分是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整体。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三部分功能不同,材料各 异,研究方法亦不同,目前要把三部分完全统一 起来进行设计计算还有困难。(相对刚度对相互 作用影响最大)
R—M点至坐标原点的距离;
θ—R线与Z坐标轴的夹角;
r —M点与集中力作用点的
5/26/2020 水平距离。
《地基与基础工程》
第11页
§3.2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
3.2.2.3 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 ❖ 假定:地基是侧限条件下,有限深度的压缩土层; 基于分层总和法,建立地基变形~荷载关系。 ❖ 压缩变形公式: ——自学,见土力学教材。
d 4
dx 4
)
d 2M dx 2
而 dV dx
d 2M dx 2
EI
(
d 4
dx 4
)
(bp
q)

土力学-天然地基承载力

土力学-天然地基承载力

由此得到
pk Nq 2 H Nc c
Nq

tan2 (45o

) exp(
2
tan )
Nc (Nq 1) cot
问题:基础置于砂土地基表面(c=0,H=0)时,地基极限承载力为0。
原因:忽略了地基土的自重。
2. Prandtl-Vesic公式
Vesic提出c=0,q0=0时,地基的承载力为
认为基底是粗糙的,对其下土层有约束作用,故假设基底下存在“弹性区”。
基础底面粗糙
破坏区
弹性区
破坏区
破坏区
破坏区
(2) 埋深较大时的承载力计算
Meyerhof计入基底以上土的抗剪强度,适用于埋深较大的基础。
(3)中心倾斜荷载、基底形状对承载力的影响
Meyerhof、Hansen、Vesic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工作。
过于保守,地基还可承担更大的荷载。
4. 确定临界荷载p1/3、p1/4 临界荷载:塑性区最大深度zmax为b/4或b/3时所对应的 p。
p1/4 4(cot
2

)

b

1
cot


2




H


cot cot
2



3 (H z)
1 1 1 3 3 3
1 3


p H
(
sin ) (H
z)
2. 地基中的破坏区域
当一点的应力1、3满足Mohr-Coulomb准则时,发生破坏(处于极限平 衡状态)。将1、3的表达式代入

3b第3章 天然地基承载力和沉降130304

3b第3章 天然地基承载力和沉降130304

阶段1:弹性段

临载


S

阶段2:局部塑性区
P~S曲线
阶段3:完全破坏段
说明:
1 分级加载,分级不少于8级,每级沉降稳 定后再进行下一级加载;
2 Pu取值:满足终止加载标准(破坏标准) 的某级荷载的上一级荷载作为极限荷载
终止加载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1 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侧向挤出 2 沉降 s 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3 在某一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 4 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0.06
3m取值;
• φk——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度; • ck——土的粘聚力标准值,kPa; • γ——基底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kN/m3;
• γm——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 度,kN/m3;
• d——基础埋深,m。
• 同样,根据《规范》推荐的理论公式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可直接作为地基允许承载力。
z 0.2(c 如其下有高压缩性土,须算至 z 0.1 c );
(8)
计算各分层沉降:Si
n
e1i e2i 1 e1i
Hi

(9) 计算总沉降:S Si
i 1
规范推荐的分层总和法 与传统的分层总和法相同之处:也采用单
向压缩条件下的压缩性指标; 与传统的分层总和法不同之处: 1.采用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2.规定了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标准,考虑
压缩层厚度的确定
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时,需要确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地基变形计算深 度又称压缩层厚度。压缩层厚度通常根据荷载作用下地基中位移场分布情况,或 应力场分布情况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带一路”
3b第3章天然地基承载力和 沉降130304
3 天然地基承载力和沉降
3.1 概述
3.2 承载力
3.2.1 概述
3.2.2 浅基的破坏模式
地基破坏主要是由于基础下持力层抗 剪强度不够,土体产生剪切破坏所致, 地基的破坏模式可分为:
1.整体剪切破坏 (密实砂土,坚硬粘土) 2.局部剪切破坏 (土质较软) 3.冲剪破坏 (软粘土,深埋)
zi,zi-1 — 分别为基础底面至第i层土、第i-1层土底面的距离。 i , i 1 — 分 别 为 基 础 底 面 至 第 i 层 土 、 第 i - 1 层 土 底 面 范 围 内 平 均
附加应力系数,可查表。
为了提高计算精确度,规范法规定地基总沉降按上式采用分层总和法得到各层土体压 缩量之和后尚需乘以一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于是得到沉降计算表达式为:
(1) 直接采用压缩试验 e p ' 曲线: 考虑
e 1 e0
,可改写为:
n
s
i1
e1i e2i 1e1i
Hi
式中 e1i ——根据第i层土的自重应力平均值
0i
0 ( i 1)
(即p1i)从土的
压缩曲线上得到的相应土体孔隙比。 2
0 i 和 0 (i 1) ——第i层土底面处和顶面处自重应力;
sss'si n1E ps0i(zi izi1 i1)
式中 s ' —— 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地基变形量;
s ——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根据地区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确定,
也可采用表6-7推荐的数值;
表6-7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s
注量力:值系数f,ak沿即为土地Es层基 厚承A度载i A/的力iEsi积特,分征其值值中,;A Ei故s 为E沉zz si i1 K 降 d z计z n 算Sniz i范p0i围 p(z0i z1 压nin缩 1 /S 层 )S i内E p s 0 的i, 第压i缩层模土量附的加当应
e2i ——根据第i层土的自重应力平均值
0i
0 ( i 1)
和附加应力平
2
均值
zi
z (i1)
之和(即p2i=p1i+△pi)从压缩曲线上得
2
到的相应土体孔隙比。
z i 和 z (i 1) ——第i层土底面和顶面处的附加应力。
(2)采用压缩系数计算,可改写成:
si n 1ai(1 p 2ie 1 ip 1 i)H i i n 11 a i e p 1 iiH i
z 0.2(c 如其下有高压缩性土,须算至z 0.1c);
(8)
计算各分层沉降:Si
n
e1i e2i 1e1i
Hi

(9) 计算总沉降:S S i
i1
第i层土体压缩量为:s'E ps0i(zii zi1i1)
式中 p0 — 对应于荷载效应永久组合时的基底附加压力(kPa); Esi — 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MPa),应取土的自重 应力至土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的应力段计算;
地基稳定性
谢谢大家! 欢迎多提宝贵建议!
(2)分层:地下水位面和各土层交界面;层厚取0.4b(b为基底宽度)
或1~ 2m;
(3)计算自重应力 c(基底、各分层处);
(4)计算附加应力
(基底中心线与各分层交界点处);
z
(5)计算 p 1 i 和 p 2 i ; (6)由 p 1 i 和 p 2 i 值在e ~ p曲线上查对应的孔隙比;
(7)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即地基压缩层厚度):一直往下算,直至
压缩层厚度的确定
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时,需要确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地基变形计算深 度又称压缩层厚度。压缩层厚度通常根据荷载作用下地基中位移场分布情况,或 应力场分布情况确定: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的计算方法为:
(1)由深度zn处向上取表6-8中规定的计算厚度△z所得的压缩量不大于zn范 围内总的压缩量的%,即应满足下式要求(包括考虑相邻荷载影响):
假定①将使沉降偏小,假定②则使沉降偏大。两者相互补充。
沉降计算公式如下:
n
n
s si iHi
i1
i1
式中 △si——第i层土的压缩量;
εi——第i层土的侧限压缩应变;
Hi——第i层土的厚度;
n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压缩层厚度)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根据所采用的土体压缩性指标,上式也可改写成下述几种形式。
znb(2 .50 .4ln b)
式中 b —— 基础宽度。 (3)遇到基岩,zn取至基岩面。 上述规定是从位移场角度考虑的,也有从应力场角度考虑,如有的地区
习惯上常用附加应力
z 0.1poz(poz为土的自重应力)的方法确定沉降计算深度。
地基沉降
3.3.4 地基的沉降特性
3.4 地基的稳定性
3.2.3 地基承载力验算内容
3.2.4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1)理论公式法。不做宽度深度修正 (2)现场试验法: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
力触探等。要进行修正 (3)规范公式计算法,不做宽度深度修正 (4)根据经验确定容许承载力,做宽度深度修正
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
根据《规范》推荐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特征值
式中 ai——第i层土的压缩系数;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3)
采用压缩模量计算,可改写成:s
n i1
pi Esi
Hi
式中 Esi——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
(4)采用体积压缩系数计算,还可以改写为:
式中 mvi——第i层土的体积压缩系数。
n
s mvipiHi i1
分层总和法的计算简图
分层总和法的计算步骤: (1)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
• 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9)推荐的、 以浅基础地基的临界荷载为基础的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 特征值,其计算公式为:
地基承载力
3.2.5 影响地基承载力因素的讨论
3.3 沉降
1. 普通分层总和法
假定:①无侧向变形。故可用室内压缩试验得到的指标计算沉
降;
②取基底中心轴线上的附加应力计算沉降。
n
s'n0.025 s'i
若由上式确定的计算深度zn以下还i1有软土层,尚应向下继续计算,直至软土
层中按规定厚度△z计算的压缩量满足上式为止。
表6-8 计算厚度△z
△ b ( m ) b ≤ 2 2 < b ≤ 4 4 < b ≤ 8 8 < b
z ( m ) 0 .3
0 .6
0 .8
1 .0
(2)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在1~30m范围以内时,基础中点地 基变形计算深度也可按下式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