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景观水净化技术
生态型景观水净化技术
生态型景观水净化技术罗华撰文发表:《园林》2009年第6期生态型景观水,通过特别的技术处理,可以起到物理及生物过滤的作用,去除和重复利用营养化物质、沉积悬浮物、增加生物氧气、沉淀有害金属、去除病菌、降解有毒化合物等,水中的微生物代谢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BOD)、固体悬浮物(SS)、氮含量等几种常见指标不合格的水,经过人造湿地后,可以部分清除,达到净化作用。
生态型景观水世界各地已逐渐增多,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并对公众开放游览。
生态型景观水处理系统通常有三种形式,地下水流、地表水流、垂直水流。
-水体有机物浓度太高,可将水流引入地下,进行厌氧处理,再进行好氧处理,这个是生物处理高有机物污水的基本思路。
使大分子,高分子的有机物通过厌氧处理,转化成小分子的酸,醇等物质,以便于好氧处理顺利进行。
厌氧处理系统,池深度大约45—60公分深,做好防水,填充砾石,砾石的尺寸对水的流速影响很大,所以要考虑水量、水速、处理时间等因素。
砾石直径大,则总空隙小,渗透系数大;沙子的总空隙大,但渗透系数小。
渗透系数越小,越容易堵塞,尤其在入水口,及支流的末端,更易堵塞。
根据经验,在入水口,砾石的直径最好是4—8公分,其余部分砾石直径为1-2.5公分为佳【见图01、02】。
没有砾石的地区,用废弃的橡胶轮胎胶粒替代,也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地下水流系统可根据水体污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含氮量高,可以向水中吹气,将氨氧化为硝酸盐。
湿地的边缘可以种植各种对水体有净化作用的植物,常见的有花鸢尾、水葱、香蒲、菖蒲、蒲草、芦苇、荷花、泽泻、雨久花、水蓑衣等,最常用的香蒲和芦苇,属于生物入侵品种,使其它竞争力较弱的湿地植物逐渐消失。
地表水景观系统的基本构造与地下水流的基本相似,作厌氧处理的封闭部分改为开放式,将砾石改为沙子、粘土、壤土的混合物,厚度约30公分,栽植上述水生植物,种植区基质的密度要求达到85%,否则植物会被水流冲走或漂浮,种植水生植物后的关键技术是,逐步灌水,不要一次到位,这样植物的成活率更高。
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探讨
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探讨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水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如何对水环境进行有效治理,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难题。
传统的水环境治理技术主要使用化学方法,如药剂添加、消毒等,但这些方法可能产生次生污染物,对水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应运而生。
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利用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净能力,实现对水环境的治理。
其中,自然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在水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自然湿地可以净化水质。
湿地植物具有吸收和吸附污染物的能力,同时湿地内的微生物可以降解污染物。
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湿地底部的沉积物和湿地生物的作用,能够有效清除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进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例如,对于农田排水中含有的农药类污染物,湿地内的植物可以通过吸收和代谢等方式净化水质。
其次,自然湿地还具有调节作用。
自然湿地可以在收集水量的同时缓冲雨水流量,并使水量呈缓慢变化。
因此,在洪水和干旱时期,自然湿地对调节水量具有很好的作用。
湿地面积越大,能够接收和调节的水量就越大。
最后,自然湿地还能提供生态服务。
湿地的生态系统可以为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和食物,使得湿地成为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湿地内的植物和微生物也能够产生有益的物种而提供服务。
虽然自然湿地治理技术有很多优点,但它也存在着缺点。
例如,自然湿地面积较大,建造成本较高。
此外,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开发商往往会破坏湿地以建造住宅和工厂,而湿地的恢复需要很长时间。
因此,我们需要利用生态学和现代技术,提高湿地的净化和调节效果,并探索新的治理方法。
如湿地综合治理模式、绿色湿地模式等等。
同时,还需加强湿地保护意识,防止湿地开发和破坏。
景观水体生态净化施工工法(2)
景观水体生态净化施工工法景观水体生态净化施工工法一、前言景观水体生态净化施工工法是一种通过人工手段改善景观水体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方法。
在城市化进程中,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于水质的保护和水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景观水体生态净化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并给出一个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景观水体生态净化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本工法采用了一系列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手段,具有较高的净化效果。
2. 工法适用于各种水体,包括湖泊、河流、水库等不同类型的水体。
3. 工法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灵活性较高。
4. 工法施工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三、适应范围景观水体生态净化施工工法适用于城市水体、公园水体、景区水体等场所。
无论是小型还是大型的水体,都可以使用该工法进行生态净化施工。
四、工艺原理景观水体生态净化施工工法的实际应用是基于以下原理:1. 生物技术原理:通过种植生态植物、增加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解有机物和净化水质。
2. 人工湿地原理:通过建设人工湿地,让水体在湿地中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作用和湿地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达到生态净化水体的目的。
3. 物理过滤原理:通过设置过滤设施,过滤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五、施工工艺1. 预处理:对水体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杂物、浚修水底、填充沉淀土等。
2. 植物栽种:根据设计要求,在水体周围种植适合水生环境的植物,形成植物过滤带。
3. 人工湿地建设:根据设计方案,设置人工湿地,包括湿地底床的铺设、湿地箱体的搭建等。
4. 过滤设施建设:根据设计要求,设置过滤设施,包括格栅、滤池、沉淀池等。
5. 系统调试:对景观水体生态净化系统进行调试,确保各设施正常运行。
六、劳动组织施工过程中,需要有项目经理、工程师、技术人员、施工人员、操作人员等,根据工程规模适量配置。
新型景观水体水质净化及生态构建工程工艺
新型景观水体水质净化及生态构建工程工艺城市公园湖泊多为封闭水域,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很容易受污染,并呈现富营养状态,具体表现为水体发绿,甚至发生藻类漂浮(即所谓水化现象)、透明度低、上层好氧,下层缺氧、鱼类死亡、水体发臭等等。
富营养水体对游人的休闲、娱乐等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必须进行有效治理。
城市的景观湖泊水体污染主要是污染源的面源污染,如天然降雨、地表径流、大气降尘、地下补给水营养盐污染、长期积累的湖泊底淤泥及淤泥释放的有害物质等。
加上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 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最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疯长, 发生“水华”。
污染水体形成的基本途径流程图目前,对于中小型湖泊的治理,大多采用物理法、化学法、生物-生态法等,工程实施中需要对其进行选择、优化、组合。
处理工艺流程及原理一、 工艺流程根据景观水体富营养发生的特点,我公司拟定的水体处理工艺设计如图所示:该设计方案节能、低耗、高效,且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少,施工方便,投资节省;处理系统布置,采用一体化设备,节约能源,有效降低成本,美观实用。
二、工艺说明:针对这类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的水体水处理工艺,我们主要采用生态控制为主,人工控制为辅的方法来控制。
首先通过不对称纤维过滤设备、光催化杀菌除藻设备和湖泊推流系统,除去湖泊水体中浮游藻类,同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抑制湖泊浮游藻类的生长,必须保证浅水区清澈见底,其中浅水区要做到清澈见底,创造水生植被恢复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恢复湖泊的沉水植被和挺水植被,沿湖泊浅水区种植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不仅具有美化人工湖的功效,还能增加了人工湖的生物多样性,建立复杂而稳定的生物链,又减少了水体中存在的各种污染物,从生态上防止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同时沉水植物分泌化学物质来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如金鱼藻、狐尾藻、苦富营养湖泊 挺水植被恢复沉水植被恢复 湖泊推流系统 湖泊生态构建 湖泊生态构建工艺流程不对称纤维过滤设备 光催化杀菌除藻设备草等就属于这类沉水植物。
水体景观设计中的水质净化技术研究
水体景观设计中的水质净化技术研究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于环境美观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城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水体景观设计既能提升城市形象,也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而在水体景观设计中,水质净化技术的研究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水质净化技术的意义水体景观设计中,水质净化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
首先,好的水质决定了水体景观的品质。
二是水质对于水生生物生存极其重要,其次,水质的好坏也关系到城市环境的健康与美观。
因此,水质净化技术的研究在增加城市生态美观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环境的品质,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
二、水质净化技术的种类水质净化技术种类众多,按照其不同的净化原理可以分为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和组合净化法。
1.生物法生物法是一种基于生物体的代谢作用,利用活性藻、植物和微生物等自然生物来处理水体污染的技术。
例如人工湿地就是一种生物法净化污水的技术。
2.物理法物理法是指通过物理方法使水体中的污染物与水分离。
例如过滤、沉淀等都是物理法。
3.化学法化学法是利用化学药剂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技术。
例如聚合氯化铝、高锰酸钾等均为常见的化学药剂。
4.组合净化法除了以上三种净化方法,水质净化技术还可以采用各种组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净化。
例如将生物法和化学法相结合,或将物理法和生物法进行组合,以达到更好的净化效果。
三、实例分析南京奥体中心景观区是一座以水为特色的景观公园,其核心区域是总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的“水景广场”,广场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将其污水源处理回收为中水,达到了零排放的标准。
为了净化水体,该广场配置了一套完整的中水处理系统,包括了对污水的初步过滤、进一步的生物降解和化学处理。
接下来,使用高效的大面积吸附材料进一步净化水体,最终达到了水质清澈、可直接用于景观喷泉和灌溉的标准。
而且由于藻类的生长和其他植被的生长,该水景广场的水质越来越清新,景观效果越来越优美。
四、结论在水体景观设计中,水质净化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景观水生态净化技术
Ta-way○R天纬—生态水体净化天纬天纬集团北京天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天纬EPE生态系统净化技术EPE生态系统净化法是景观水体净化领域的进步,基于先进的EPE水净化理念,模仿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改变了市场上以过滤和曝气为主的现状。
采用先进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并结合多种技术辅助,在根本上解决水体存在问题,非常适合养殖观赏鱼类,带给人视觉享受,品味生活,且操作简便,节能环保。
清澈见底的景观水体能为我们的生活空间增添几分淡雅与灵动。
但景观水容量较小,流动性和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常常使其受到各种程度的污染,影响视觉美观,与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
天纬采用EPE生态净化解决方案,将自然界中的水生态系统复制到城市中的景观池中,有效防治水质污染,景观水体的净化处理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完成,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优雅干净的环境,操作便捷,省时省力。
Ta-way(天纬)一直致力于环保领域的发展,对环境污染的改善,治理等方面格外关注。
自公司成立起,天纬开始在中国展开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自然环境。
天纬希望利天纬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环保事业,参与环保事业,推动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
净化系统组成:1、生化系统:我们会通过整个产品系统来培养一个完整的生物环境,其中生物基是培养微生物的主要载体。
微生物培养基实质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一种载体。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即是将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使其高度密集并保持其生物活性功能的生物技术。
目前,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水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其原理为在载体上聚集并繁殖出一定生物量的微生物群落,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生物基是材料学与微生物学的完美结合,是一种由特殊的织物材料制成的新型生物载体,通过独特编织技术和表面处理,使其具有巨大的生物接触表面积、精细的三维表面结构和合适的表面吸附电荷,能发展出生物量巨大、物种丰富、活性极高的微生物群落,并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高效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
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探讨
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水环境治理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当前水环境治理的主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探讨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的特点、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水环境进行治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相对于传统的化学和物理治理技术,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生态环境友好: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强调利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来实现水环境的净化和修复,更加符合自然界的规律,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 长效性: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长的持续治理效果,可以有效避免短期内的治理成效。
3. 多功能性: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在治理水环境的还可以提供生态服务功能,比如提供生态景观、改善水质、净化空气等。
4. 成本低:相对于传统的化学和物理治理技术,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在运行和维护成本上往往更加低廉,对资金要求较少。
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湿地修复技术等。
这些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应用案例:1.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的吸附和净化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水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
比如在江河湖泊治理中,利用各类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可以有效改善水质。
2.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成无害的物质。
目前已经有很多生物修复剂可以使用,比如利用特定细菌对水中的石油类物质进行降解。
3. 湿地修复技术:湿地修复技术是通过构建人工湿地或利用天然湿地来修复水环境,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供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还可以利用湿地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
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技术:未来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将更加多元化,包括不同植物修复技术、不同生物修复技术和湿地修复技术的综合运用,以适应不同水环境的治理需求。
景观水的生态处理技术
景观水的生态处理技术
潜水型曝气机一般采用下倾角或水平式安装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无任何噪音污染,其外形设计优美大方,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无任何影响,也不改变水体的景观效果。
由于潜水型曝气机产生的气泡微小,对水体有微浮作用。
曝气过程中可将水中的悬浮颗粒浮选到水面,进一步的净化水质。
由于曝气机安装角度便于调节,可根据池体水深,采用水平、上仰、下倾等不同曝气倾角,不会将河道或池塘中的底泥搅起。
该工艺中采用隐蔽式安装方法,湖面上仅能看到造景喷泉,和潜水曝气机工作时推动的缓缓水流及乳白的气泡带。
提水式曝气机采取优美的外观设计,抛洒的水道具有优美的造型,广泛的用于河道、湖泊、公园水替等景观水域的水净化和水景制作。
湖泊水处理技术用于对江、河、湖、库等天然水体的水质净化,可有效降低水体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污染指标,对去除水体黑臭,改善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防止藻类的水华等都有明显效果。
它可在短时间内消除水体黑臭、降低有机污染物和氨氮,在外观上使水体变清、消除臭味,在后续的保洁过程中可逐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即使在外来污染源未被截断的条件下,它仍可通过曝气充氧和添加微生物菌种等措施,减少外来污染源对水体的冲击,使天然水体污染加剧的状况得到控制。
与传统的固定式污水处理方法相比,在相同的处理水量条件下,其一次性投资只有固定污水处理设施的1/5;而且不受空间条件的限制,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浓度、降低水体的有机物和氨氮。
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探讨
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探讨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排水、工业废水和农村污水的排放日益增多,这些污水、废水对自然水环境的污染严重,已成为制约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众多水环境治理技术。
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它以生态文明为指导思想,借鉴自然生态过程,通过建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生态系统,实现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进行治理,强调“生态的逻辑,生态的规律,生态的母题,生态的理解,生态的创造性”,并充分发挥各种生物、物理、化学现象的协同作用,在兼顾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和利用资源。
其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自然生态过程的利用利用湿地、河流和湖泊等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
将吸附-降解-蓄水-氧化-转化等一系列自然物理化学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处理,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例如,构建湿地等生态系统,利用植物的吸附作用以及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作用,将水体中的污染物降解或者转化为无害物质,同时湿地的水量调节功能也可以缓解雨水冲刷带来的损害。
二、循环利用技术建立特定的生态系统,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特性,循环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例如,利用栽培池来治理废水,通过植物的吸收利用以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而同时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也可以作为生态产品进行利用。
三、功能区分离技术将各种水性功能分别归为不同的区域,加以合理而周密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消除因混杂污染物质而造成的环境负担。
例如,建立生态河道系统,将一般排污、工业污水分别分流。
四、生物技术利用生物的吸收、分解、代谢活动等特点,采用微生物菌剂、植物、水生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
例如,利用生物膜反应器等技术,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加入各类同工酶,微生物菌剂等生物生长营养物质,加强生物处理作用,提高生物膜反应器的污染物处理效果,并能进一步提高其处理稳定性。
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探讨
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探讨水环境是生物生存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环境治理一直是环保事业的重中之重。
而传统的水环境治理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物理等手段进行处理,但这些方法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高成本、短期效果、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应运而生,它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工程技术,将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相结合,以达到水环境的净化和修复的目的。
一、湿地生态系统技术湿地生态系统技术指利用人工建造湿地为载体,通过湿地的水文地理特征、生物功能、微生物活动等作用,使水中废物在湿地内得到物理、化学处理和生物消化,水质得到净化和修复的技术。
湿地生态系统技术主要应用于城市雨水、生活污水等的处理,效率较高,成本较低,且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颇具发展前景。
二、人造湖生态修复技术人造湖生态修复技术指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学手段来净化人工湖水质的技术。
传统的人造湖水质净化方法通常采用机械氧化、投药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处理效率低、操作成本高、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人造湖生态修复技术可在不影响水体景观及城市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满足水体生态环境净化的要求。
三、水生态学技术水生态学技术是指通过构建水生态系统,运用生态学原理、综合治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
水生态学技术主要包括湿地生态学、重金属污染生态学、水田生态学、河流生态学等,这些技术与生态工程、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相融合,可根据不同的水环境治理需求进行选择,维护水生态平衡,为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综上所述,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已成为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将生态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水污染的高效、低成本、环保的治理。
同时,这种技术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水环境治理中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庭院景观水体生态净化工法
庭院景观水体生态净化工法庭院景观水体生态净化工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中布置庭院景观,以获得一片绿色的天地。
而水体作为庭院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给庭院增添了很多美感和活力。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水体的污染问题,如何解决庭院景观水体的污染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此,研发一种能够有效净化庭院景观水体的生态工法势在必行。
庭院景观水体生态净化工法的研究和应用是近年来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它将生态学与环境工程有机结合,通过自然界的力量净化恢复水体的生态环境。
该工法依靠天然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物种互动,构建了一个自然的水体净化系统。
首先,庭院景观水体生态净化工法需要选取一些具有净化水体能力的植物。
比如,石蒜、紫菜等,这些植物能够吸收水体中的废弃物质,降解有机污染物,净化水体,提高水质。
同时,植物根系还能增强水体底泥的稳定性,防止底泥中有害物质溶解到水中,保持水体的清洁。
其次,庭院景观水体生态净化工法还要利用微生物的功效。
微生物是水体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分解水体中的有机废弃物质、病原微生物等。
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常常使用化学药剂来杀灭病原微生物,而庭院景观水体生态净化工法则使用微生物来降解病原微生物,无需使用化学药剂,更加环保。
此外,庭院景观水体生态净化工法中还可以利用一些生态物种,如浮游植物、水生动物等来帮助净化水体。
浮游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浓度,从而防止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现象;水生动物则可以捕食庭院景观水体中的有害生物,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总的来说,庭院景观水体生态净化工法是一种以自然界的力量净化庭院景观水体的生态环境的工法。
它能够有效地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病原微生物等,改善水质,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
与传统的水处理方法相比,庭院景观水体生态净化工法更加环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然而,庭院景观水体生态净化工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不同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物种对不同的污染物质有不同的适应性,如何选择适合庭院景观水体的环境适应性强的植物和微生物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浅谈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特点及应用
浅谈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特点及应用摘要:人们在生活生产过程中,离不开对于水资源的应用。
水资源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一些工业生产和人类生产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对水资源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而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我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生态节约和环境保护,就需要相关的范围运用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加强水资源的净化程度。
所以本文对于目前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为水环境治理技术如果更好的应用于保护水资源的活动中提出建议,从而为我国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提供合理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特点;应用尽管我国的水资源充沛,在国际上都是水资源拥有量大国。
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水资源的人均占有率却很低。
而且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水污染的状况也越来越严重。
尽管我国目前对于水污染的治理状况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难以攻克的难关和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单位加强对于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的应用,在应用此技术的过程中,逐渐推进我国水污染状况的缓解,进而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一、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特点1.1成本低,效果好大自然所具有的长久和持续的生命力是人类远远想象不到的,因为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就是利用大自然自身对于水污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通过自身的自净能力,来促进水污染状况的缓解和改善。
由此可以看出,利用大自然自身的优势,不仅极大的减少了治理水污染问题的成本,而且自然生态的治理效果也远远好于人工操作的效果。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若想长久持续的发展,必须保持与大自然和谐稳定的关系。
人类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只是一时的,并不能促进人类社会长久的运行下去,所以通过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可以很好的改善目前人与自然的关系。
景观水处理方式大全
景观水处理方式大全景观水通常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常自然的水景,像一些天然形成的河流、湖泊。
而另一种就是人工制造的水景,比如说人工湖以及城市里的河道、喷泉、鱼池等。
对景观水处理的时候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各种方法同时治理,而在这其中,大家需要了解的就是关于景观水处理的方法了,在这里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一下。
一、表水过滤表水过滤就是通过物理过滤法,把水面的一些杂质,通过吸附以及阻隔的方法清除,这种过滤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物理表水过滤,才能够为接下来的生化过滤减轻一些压力。
不少人觉得对鱼池水处理的时候,只需要清理表面杂质就行了,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想法,根源还是在水体里的一些有害菌上,只有彻底根除内部问题才能够有效解决水质。
二、沉淀过滤沉淀过滤法就是在景观水当中,投入大量比水重且吸附能力较强的过滤材料,这一些过滤材料会将水中的一些悬浮物吸附后沉入水底,从而达到提高水质,降低浑浊度的效果。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见效快,但是却是治标不治本的,而且对于一些对水底清除难度较高的景观水不适合使用。
三、循环过滤循环过滤就是通过水质的循环,来对水质进行过滤的方式,像一些大型河道类的活水,都是不需要任何过滤方式,便可以拥有清澈水质。
就是因为他们通过循环过滤,创造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态平衡。
对景观水采用循环过滤也是保持水质的一个方法,同时循环的过程当中,也可以给水体增氧,创造出更加适合锦鲤生存的环境。
四、除藻过滤除藻过滤就是向景观水里面投入一些重金属,以起到除藻的效果,这种方法的特点和沉淀法一样,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表现。
甚至拥有着严重后遗症,那一些被杀死的水藻没有办法从水里取出来,所以也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五、杀菌过滤杀菌过滤就是向景观水当中添加一些消毒剂,可以长时间的对水中的细菌进行消除,同时也可以控制住蚊虫幼卵的生长。
这种过滤方式如果控制得当,不会对水体造成特别明显的影响,在景观水当中也被广泛使用。
六、一体化设备过滤一体化过滤设备是市面上非常受欢迎的一款过滤器,这种西普鱼池过滤器是集物理过滤、生化过滤、杀菌除藻、循环增氧为一体的过滤设备。
生态景观水处理
生态景观水处理1. 引言生态景观水处理是一种结合生物学、工程学和生态学原理的创新水处理技术。
它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过程,利用适当的水生植物、微生物和土壤介质来净化废水。
相比传统的机械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生态景观水处理技术具有更高效、更环保、更经济的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态景观水处理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
2. 生态景观水处理的原理生态景观水处理利用生物链的关系来净化废水。
它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2.1. 水生植物的植入在生态景观水处理系统中,首先需要将适合生长于水中的水生植物栽种于处理池中。
这些水生植物具有良好的底栖生活习性,能够吸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并提供适宜的生境供微生物繁殖。
2.2. 微生物的附着废水通过处理池时,水中的微生物会在水生植物的根系和介质表面附着。
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藻类等,它们通过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并进一步稳定和降解废水中的有害物质。
2.3. 硝化与脱氮作用在生态景观水处理系统中,硝化和脱氮是重要的过程。
硝化是指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而脱氮是指将废水中的硝酸盐转化为氮气排出。
这两个过程由水中的特定微生物完成,它们在水生植物的根系和介质表面形成的生物膜上生长繁殖。
2.4. 除磷作用除磷是生态景观水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合适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废水中的磷可以被吸收和固定,从而降低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
2.5. 氧化还原作用生态景观水处理系统中的氧化还原作用是指废水中的氧与有机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这一过程由废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指示器调节,确保废水的氧化还原状态处于适宜的范围内,以促进废水的降解和净化。
3. 生态景观水处理的应用生态景观水处理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3.1. 城市污水处理在城市污水处理领域,生态景观水处理技术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其高效的净化效果和低成本的维护费用使其成为城市污水处理的理想选择。
3.2. 污染水体修复生态景观水处理技术在污染水体的修复和治理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景观湖面清理方案
景观湖面清理方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景观湖。
然而,由于湖面污染严重,使得湖水变得浑浊,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景观湖面清理方案。
1. 生态修复景观湖面的污染主要就是一些有机物和有毒元素的积累,导致水质变差。
因此,在景观湖面进行生态修复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清理方案。
具体的措施如下:1.1 深度通风深度通风是一种有效的湖泊生态修复手段。
通过增加氧气通入湖底的深度,有利于有害物质的稳定,避免有害的物质升腾到水面。
此外,深度通风还能振激湖水,有助于降低底泥浓度。
1.2 植物生物法植物生物法是指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修复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加湖面植物密度,吸收湖水底层的有机物质来起到净化湖水的效果。
植物生物法能够加速湖面有害物质的降解,从而不断提高水质。
同时,在清理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湖面植被种植的品种和数量,以避免过度生长。
1.3 藻类防治藻类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生态修复手段。
当湖面出现大量的藻类时,可以通过添加铜离子、氧化钾等物质来控制藻类数量。
不过,应该注意避免使用过多的防治药剂,以免影响湖面生态平衡。
2. 物理清理如果湖面污染较为严重,需要借助物理手段对湖面进行清理。
主要的措施有:2.1 吸走污水吸走污水是比较常见的湖面清理方式。
可以使用吸尘器、机械挖掘等设备将湖底积累的有害物质吸走,最大限度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吸走污水后,还需要进行处理以免影响后续的生态修复。
2.2 机械船清理对于一些无法使用人工来进行清理的淤泥和污水,可以使用机械船来进行清理工作。
机械船的作用是通过船体下的机械挖泥机来对湖底的淤泥进行清理,从而达到净化湖水的效果。
3. 结论综上所述,生态修复和物理清理都是有效的景观湖面清理手段。
在清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湖面生态平衡,避免影响湖面的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可以保证湖面清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从而对城市景观和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景观水质净化方法
景观水质净化方法说实话景观水质净化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试过种水生植物来净化水质,像睡莲啊,芦苇之类的。
我就想啊,这些植物在野外都能让水变清澈,在景观池里应该也行吧。
我就随便种了些,种的时候发现这还不是个简单事儿呢。
比如说睡莲,它的根得种好,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就像人睡觉盖被子,多了少了都不舒服。
刚开始没经验,种睡莲的时候有的根都被我弄伤了,结果长得不好。
不过呢,慢慢有一部分长起来了,确实能吸收水中一些杂质。
后来我又想试试化学药剂,网上查了好多资料,但心里还是没底儿。
就买了一点据说可以净化水质的药剂,按照说明书小心翼翼地加进去。
结果悲剧了,好像加的量不太对,一下子水的颜色变得特别奇怪,鱼都不太对劲了。
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这化学药剂可不能乱来,这剂量得非常精确啊。
再就是过滤系统了。
我自己做过一个简易的过滤装置,找了些沙子、小石子,还有些活性炭。
把它们按照顺序装在一个大管子里,水从一头进去,希望杂质能被这些东西挡住。
刚开始呢,效果还挺好的,我可高兴了。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水又开始变得浑浊了。
原来是沙子和石子中间堵住了,这水就流不过去了,就像堵车一样,乱七八糟的。
后来我明白定期清洗这个过滤装置是多么重要。
最近我又试了引入一些有益微生物的方法。
我不太确定这到底能有多大作用,但是看别人说这个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让水质变好。
我就尝试着弄了一些微生物培养液进去。
目前呢,感觉水质似乎稳定了一些,但还得继续观察才行。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就是控制污染源。
这我是吃过亏之后才彻底明白的。
之前我只想着怎么净化水质,新水放进去没几天又脏了。
仔细一观察,原来是周围有一些树叶啥的老是掉进水里,还有人为丢的小垃圾。
我就赶紧把周围环境清理干净,竖了个禁止丢垃圾的牌子。
这就好比治病要治病根一样,控制住污染源,水质净化起来就相对轻松一些。
我这些经历有成功有失败,但也算是积累了不少心得了吧,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景观水处理技术——常用园林生态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常用园林生态水处理技术的对比研究水景是园林景观中画龙点睛的亮点,近年来随着景观设计品质要求的提高,项目的水景规划越来越好的提升作用。
但是由于专业的不同,很多设计师只考虑水景的外在表现,往往忽略了水景内在的水质。
目前因水质原因影响水景的视觉效果及居住环境的案例越来越多。
分析比较了目前在园林景观水体设计中常用的景观水生态处理技术,指出了微生物—生态强化修复技术等生态组合技术是今后景观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也对住宅自然环境越来越讲究。
因此大量的房地产项目中都增加了园林绿化和景观水体的设计,用于烘托小区的致但是目前许多项目的水景都位于地下车库顶板上,为了防漏水而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水体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封闭缓流水体,普遍深度不高,昼夜水温变化大,水体自净能力基本丧失,故水生态极易失衡,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水质发绿甚至发臭,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追求环保与生态生活的今天,设计时提前考虑与应用先进适宜的生态水处理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园林设计师的共识。
1景观水处理技术分析比较景观水应该要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三类标准,但一般项目对具体技术指标并没有严格限制,不过很多高端项目会对水景的视觉效果有要求,比如水质常年要求保持清澈见底,水色自然、无臭味,可养观赏鱼及种植水生植物等。
设计者在选择景观水处理技术时要考虑的重要一点是正常的水质维护和景观水在受到暴雨冲刷后能够迅速恢复水质,在系统运行中应有较强的抗冲击力,不影响水处理效果且须同时达到设定的水质要求。
目前的景观水处理技术可分为以下几大类: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及组合技术等。
物理技术中常见的过滤技术是利用特殊的滤料将池中的污染物隔离过滤,清水再返回景观水池。
随着时间的积累,滤料上的污染物越积越多,阻碍水流,使得过滤效果减弱。
在景观水处理领域,物理技术没有办法解决蓝绿藻的爆发问题,所以不能单独应用。
生物生态法景观水治理技术
生物生态法景观水治理技术,你了解多少?生物生态技术治理景观水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景观水治理方法,也是最安全环保的景观水治理技术,目前在景观水治理领域被广泛使用。
生物生态法将引领景观水治理的未来。
邦源环保景观水治理之生物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应用效果——人工水下森林水是生命之源,洁净的水体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随着环境问题每况愈下,河湖、城市河道、公园景观水等水体也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
蓝藻大面积爆发,水绵、浮萍等藻类泛滥,黑臭现象屡见不鲜。
为什么我们自然界的水体会出现这样的富营养化问题呢?作为景观水治理行业的佼佼者,邦源环保跟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由于目前中国水资源短缺,很多城市河道、公园景观水、河湖的补充水为再生水,其本身氮磷营养盐含量超标,同时大气污染也带来了或多或少的污染,大气沉降、地表径流等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也是有目共睹的,与此同时水体本身的生态系统老化,不健全,自净能力地下都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藻类爆发及黑臭现象的衍生。
邦源环保景观水治理之生物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应用效果图——人工生态浮岛针对景观水治理,削减氮磷营养盐,修复生态系统平衡,恢复水体自净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邦源环保依托微生态修复系统,采用生物方法提升水质,修复水体生态系统平衡,恢复水体自净能力,通过生态手段,辅助净化水体,预防景观水再次受到污染。
北京邦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秉承水环境微生态修复理念,不断对生物生态技术进行技术改进,最终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核心技术的景观水治理技术,并成功应用了数十载,10年间成功达到了多个省市的景观水,帮助客户实现了景观水治理的目标。
邦源环保景观水生物生态治理技术通过生物修复和生态修复共同作用,利用邦源特有的生物复合酶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生态清淤技术,快速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利用水生植物系统修复技术,例如水下森林构建、生态浮岛技术以及人工湿地技术,对水体有氧环境体系构建,有益耗氧微生物菌群的构建和水生动植物体系构建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型景观水净化技术
罗华撰文发表:《园林》2009年第6期
生态型景观水,通过特别的技术处理,可以起到物理及生物过滤的作用,去除和重复利用营养化物质、沉积悬浮物、增加生物氧气、沉淀有害金属、去除病菌、降解有毒化合物等,水中的微生物代谢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BOD)、固体悬浮物(SS)、氮含量等几种常见指标不合格的水,经过人造湿地后,可以部分清除,达到净化作用。
生态型景观水世界各地已逐渐增多,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并对公众开放游览。
生态型景观水处理系统通常有三种形式,地下水流、地表水流、垂直水流。
水体有机物浓度太高,可将水流引入地下,进行厌氧处理,再进行好氧处理,这个是生物处理高有机物污水的基本思路。
使大分子,高分子的有机物通过厌氧处理,转化成小分子的酸,醇等物质,以便于好氧处理顺利进行。
厌氧处理系统,池深度大约45—60公分深,做好防水,填充砾石,砾石的尺寸对水的流速影响很大,所以要考虑水量、水速、处理时间等因素。
砾石直径大,则总空隙小,渗透系数大;沙子的总空隙大,但渗透系数小。
渗透系数越小,越容易堵塞,尤其在入水口,及支流的末端,更易堵塞。
根据经验,在入水口,砾石的直径最好是4—8公分,其余部分砾石直径为1-2.5公分为佳【见图01、02】。
没有砾石的地区,用废弃的橡胶轮胎胶粒替代,也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地下水流系统可根据水体污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含氮量高,可以向水中吹气,将氨氧化为硝酸盐。
湿地的边缘可以种植各种对水体有净化作用的植物,常见的有花鸢尾、水葱、香蒲、菖蒲、蒲草、芦苇、荷花、泽泻、雨久花、水蓑衣等,最常用的香蒲和芦苇,属于生物入侵品种,使其它竞争力较弱的湿地植物逐渐消失。
地表水景观系统的基本构造与地下水流的基本相似,作厌氧处理的封闭部分改为开放式,将砾石改为沙子、粘土、壤土的混合物,厚度约30公分,栽植上述水生植物,种植区基质的密度要求达到85%,否则植物会被水流冲走或漂浮,种植水生植物后的关键技术是,逐步灌水,不要一次到位,这样植物的成活率更高。
地表水景观系统可以将人工及仿自然的水体【见图03】结合起来,可以达到更好的景观及净化效果【见图04】。
垂直水流指景观水向下或向上的流动模式【见图05】,有助于硝化细菌将氨氧化为硝酸的过程。
对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藻类等生命物质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生态型景观水在人工湿地中留存的时间,是净化的重要指标,从流入湿地到流出湿地所需时间越长,净化的作用就越强,一般来讲,至少2—3天。
垂直水流净化水体的同时,还可以形成灵动活泼的景观【见图06】。
地表的各种汇聚水流的区域,尽可能联络成网,或地下、或地表或垂直等水流形式,设计成具有净化作用的景观水网【见图07】。
图01、02 地下水流净化处理技术概念图
图03 仿自然水体食物链示意图
图04 人工及仿自然的水体结合起来,可以达到更好的景观及净化效果。
图05 垂直水流指景观水向下或向上的流动模式
图06 垂直水流净化水体的同时,还可以形成灵动活泼的景观图07 各种汇聚水流的区域,尽可能联络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