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应回归作文的两大根基:阅读与生活,即狠抓课内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生活体验。【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阅读生活
作文历来讲究积淀,讲究慢工出细活,但在教与学中作文却变得浮躁与功利。当中学生的娱乐可选择性多阅读成了少数人行为时,当题海战术挤占课外时间让学生无暇阅读时,学生阅读量的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阅读量减少最直接的后果是作文能力的降低,不少学生在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或空话套话胡言乱语,厌恶心理渐渐产生最后甚至放弃了作文训练。
其次,近年来“高考体”的横行让不少学生和教师仿佛看到了救星,从此“有了高考体,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作文”。我们现在所说的“高考体”,是近几年在高考作文中流行的所谓的“美文”,这种文章堆砌华美词句,惯用古诗词,喜欢串联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等古人以及“感动中国”那些今人。而且这样的作文还有个可以套用的固定模式:开头用增加文采的比喻或排比或类比入题,中间举三个例子,在举例时不断地重复提到话题起照应作用,结尾再用一些修辞手法起增加文采作用并同时再次提话题。千篇一律,屡试不爽,如同工厂生产出来的零部件一般标准,形式虽华美,内容却让人如嚼蜡。作为多年处于高三一线的教师,对“高考体”可以说是爱恨交加。爱,
是因为它对那些患作文恐惧症的学生来说至少是一种快捷模式;恨,是因为这种千人一面的文章,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作文变得功利,而且贻害无穷。
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之路在哪?十多年的教学让笔者最终体会到作文教学必须回归作文的两大根基:阅读与生活,即狠抓课内课外阅读,以及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生活体验。
一、加强阅读指导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吸收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用好用活教材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只有很好的吸收才能有较好的输出。然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往往会被忽视,满堂灌的课堂及堆积题海的课外都挤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很少阅读到有价值的读物,甚至有些连课本都没有熟读。所以教师自己首先要重视教材的阅读教学,因为课文都是经过精选过的美文,它以精巧的谋篇布局、精准的遣词造句、真切的情感表达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示范和借鉴。因此,教师对教材要认真钻研,挖掘其内在因素,让课本活起来,让学生情操得到陶冶的同时尽可能地从中学到可以借鉴的写作方法。如教《荷塘月色》
时讲清楚什么是环型叙事结构,学生在自己作文中可以大胆地借鉴这样的写法;《我的空中楼阁》中的语言风格,《泪珠与珍珠》中的情感表达,等等,都是值得教师好好讲学生认真学,最后借鉴落实到作文中的。同时,教师在作文评讲时,针对学生作文出现的问题,也非常有必要回归课文,用课文做范例,对学生作文进行升格,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中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二)加大阅读量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正说明阅读是积累素材、增强语感、开阔视野、积淀文化的有效途径,随着阅读不断积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更活跃,创造能力就会更强,他们会从阅读中获取生活的真知。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每个星期给学生开一节阅读课,或让学生默默看喜欢的书籍,或碰到好的文章让学生朗读然后大家一起谈谈读后的体会,或各自看一篇文章然后写一段自己的感悟,等等。而在高二时每节课前五分钟是班上的“课前介绍”,每节课让一个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电影,崇拜的名人、明星等,并要说明理由。这样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才。随着阅读量的加大,学生的积淀也慢慢的丰厚,不少学生作文时表达舒畅老到,诸如余秋雨、于丹、莫言、大仲马、塞万提斯等名人名言信手拈来。
二、生活是写作之源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里有“真情实感”要求,而一篇优秀的作文也体现在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在一些“高考体”明显的文章里,对材料的使用更多的是没有真情实感的堆砌和拼凑,给人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真情实感缺失,探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对生活缺少关注,没有用心去体味生活。要写好作文必须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人物去感受他们的情感思想,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关注身边的小事折射出的时代变迁等。
很多学生说,每天在教室宿舍食堂之间轮转,每节课在单调的科目间轮换,生活单调没激情,体现在文章中自然就无真情实感让人索然无味。但有句话说“不是生活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双发现美的眼睛”,确实如此,正应为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缺少一颗敏感的心,所以我们很容易把身边的一些人一些事给忽略了。因此,语文教师更应该在平时教学中多加引导学生去关注日常生活,从身边的人与事感悟真善美。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可进行如下尝试。
(一)举行“身边你我,真情生活”的课前五分钟发言
在教高一年级时笔者一直举行主题为“身边你我,真情生活”的课前五分钟发言,每节课前让学生讲述“身边的故事”,这就让学生必须认真地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必须用心去感悟生活,从生活的平凡小事中去悟大道理。一个学期下来,每人能上台讲两次,同时能听到我们身边的事及感悟有一百多个。如有学生说:“男生帮女生抬开水的事”,说“校长捡垃圾的事”,说“校门口等客的三轮车夫的事”,说“妈妈唠
叨的事”等,这些都是平时生活中的经常被忽视的小事,通过自己的观察感悟到这平凡中饱含的情感。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让他们发现原本自己以为单调的校园生活或者单调的家庭生活其实是五彩斑斓的。
(二)用随笔记录生活
要鼓励学生不仅观察生活,还要思考生活,更要记录生活,做法是每周花上一二十分钟写几段不拘一格的文字来记录生活。这或许是读完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后的感触,读完一篇文章后的感慨,看完一部电影后的感悟;或是与同学的争辩,被教师的批评,被父母的唠叨;或是生活上的烦恼、情感上的困扰、思想上的困惑……留心身边的生活,一切皆可入文章。如有学生写到:阴雨连绵,再加上连续的南风天,晾出去的衣服半个月都干不了,所带的衣服都快穿完了,晚上跟妈妈通电话时稍微抱怨了一下,第二天妈妈冒雨骑自行车十多公里带着一大包衣服来到学校,然后还要赶回去干农活。因为爸爸在外面打工,家庭重担全压在了妈妈肩上,望着妈妈匆匆离去而消失在蒙蒙细雨中的身影,她满含热泪的在心里说:妈妈,雨天路滑,小心点……真情不仅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他人,当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在班上宣读时,不少同学眼中噙满了泪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