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识人七法》教你看透天下人
诸葛亮:慧眼识人七法,越成功的人越用心关注!
提起诸葛亮,那真是个尽人皆知的伟大IP。
诸葛亮作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存在,其一生慧眼识人的七种方法都在《将苑知人篇》一文中尽数概括出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一个人的志向、志趣。
判断一个人是否可用、重用,首先得了解他的立场、观点。
凡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人,是不能委以重任的。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怎样判断一个人的应变力强弱呢?诸葛亮的办法就是用无懈可击的言辞把他逼到理屈词穷处,让他毫无还嘴之力,看其反应如何。
应变弱者无力回天,瞠目结舌;应变强者,定会绝处逢生,另辟蹊径。
但辩力强只能作为分析判别个人能力的辅助方法,不能代表全部。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多提出问题给他,让他帮忙参谋,以此来判断他的谋略是否深远,见识是否广博,有没有自己的独特主张。
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诸葛先生认为可以常常人为地制造逆境,观察对方是否具备足够的勇气。
临危遇难,勇不勇一目了然。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醉酒后的言行是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一个人的品行与原则性的。
而醉酒之后仍然有礼有节,不失仪态的人,一定是纯正修养根植于内心的人,这样的人表里如一、光明磊落,值得交往与托付。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临之以利”是给机会,给他利或权,看他是否经得起诱惑。
在诱惑面前,控制不住自己的人,不值得深交与托付。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指与对方商定某事,看他能否说到做到,是否讲信用。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说话不算数, 还做什么人。
所以,从一个人对一件约定好的事情的处理情况,能判别出这个人的“信”!诸葛先生还同时让我们警惕四种人,分别是“温良而为诈者;外恭而内欺者;外勇而内怯者;尽力而不忠者。
”当然,若与庄子九征相比,诸葛先生的识人法更为简单了,而且多有从九征引用的成分在,但纵观七识,层次分明,角度多元,确实是一套简洁有效的识人术。
诸葛亮的识人之道,只需这七步,简单高效!
诸葛亮的识人之道,只需这七步,简单高效!关于识人之道,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说: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
美恶既殊,情貌不一。
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
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意思是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态度,即是非善恶判断标准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重用,首先就得了解他的立场观念一个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人,决不可委以重任。
因为这样的人习惯见风使舵,没有定性,最容易在关键时刻为一己私利而损害集体团队利益。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这句讲的是看人的反应能力。
穷就是穷尽,变指应变。
即提出尖锐的问题并追根求源的探讨,使其理穷辞少,以考察其阐述问题时的逻辑性和表达力,分析问题的应变能力和表达力如果头脑比较机敏灵活的人会应答自如,但这种人通常会比较“滑”惯会花言巧语。
如果是经常被问得张口结舌,这样的人会比较“笨”,但也会比较忠厚。
三曰: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用一些问题来咨询他,征求他的意见,来观察他的见识。
对于一些举足轻重的岗位,如果见识不足,遇事便束手无策,毫无计谋,终究也是力不从心,无法左右局面担当大任。
四曰:告之以危难而观其勇即让其处理一些艰难的事情。
指明他所要经受的风险和面临的困境,看他的胆略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我们常说酒后吐真言,酒德见人品。
人喝醉后往往会把潜藏在心灵深处的本我展露出来。
酒提供了显示人物真性情的平台。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临之以利是给予利益,以小恩小惠测试对方,考察他是否清正廉明。
事实证明,经不起金钱诱惑的人,很可能后期会损害团队利益。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委托对方办事,看他是否如期完成,信守承诺。
听其言,观其行。
看他是否言行一致。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啦创作不易,。
人力资源-识人七法
人力资源知识交流
诸葛亮识人
诸葛亮将面试人才的角度设定为"志、变、识、勇、
性、廉、心"7个方面,并针对每个角度设计了科学的面 试方法,也因此为刘备选拔了诸多人才,也因此奠定三 分天下的人才基础。
识人七法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四、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路不险,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无以知人之才。”要真
正判断一个人的勇气和胆识,从他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屈辱、面 对苦难时的态度和采取的应对,应该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一个拈 轻怕重,寻求安逸的员工,永远不会成为企业的助力!
问题: 1、你工作很努力,也有许多成果,但你总是没有别的同事收入高,你 怎么办? 2、假如你的上级经常把你的工作安排得很满,假期都没有时间休,你 觉得合理吗?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3、当你被安排做一件事,一把手和主管你的副手对这件事的相连,有才无德信者只可小用,有德信而无才者可培用,无才 无德信者用之何用?把某件事情交给他去办,从而观察他的信用程度。 单纯通过问话,很难真正有效判断一个人,有些人可能说起来天花乱坠, 一碰到实际问题就手忙脚乱。
问题: 1、假如领导从你身边走过,你很热情的跟他打招呼,他却没有反应,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2、在一次重要会议上,领导作报告时将一个重要的数字念错了,如不 纠正会影响工作,遇到这种情况你应怎么办? 3、在实际生活中,假设你做了一件好事,不但没有人理解,反而还遭 到周围同志的讽刺挖苦,这时你应怎样处理?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他真有学识吗?通过询问其计谋,征求他的意见,从而观察 他是否具有真才实学。这在面试中是最常用的,一般是考察应聘 者的学识、工作经验、各项技能掌握情况。 “热爱实践而又不讲求科学的人.就好像一个水手走进了一 只没有舵或罗盘的船,他从来就不能肯定他究竟在往哪里走。”
诸葛亮的识人之术,只需七步,识遍众生
诸葛亮的识人之术,只需七步,识遍众生
如今看到诸葛亮三个字,就有朋友已经面露不屑了,心想不就是演义吹出来的人么,有什么好说的。
其实,武侯到底如何,我们也只能在史料中寻找蛛丝马。
倒不妨让武侯身边的人评价一下他吧。
桓温征蜀,犹见武侯时小吏,年百余岁。
温问:“诸葛丞相今谁与比?”答曰:“诸葛
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
”
武侯虽没有演义那么神奇,但是他确实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作为丞相,他也有自己选拔人才,知人之性的一套方法。
要说人性,这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说不透的话题。
中国历史这几千年,什么都在发展,唯有人性不变。
这也就是为什么《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却至今实用。
唐朝郭子仪的保身之术,清朝的曾国藩也能用上的原因了。
有人温良却奸诈,有人外恭而内欺,有人尽力却不忠,有人外勇而内怯。
我们往往被这些人欺骗,就连相面大师曾国藩都曾经被人骗过,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
所以我们来看一看诸葛武侯是如何七步知人之性。
“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
三曰:资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当然了,先别急着用这方法去试别人,先反省反省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
个人行为修养“观人七法”(精编版)
个人行为修养“观人七法”诸葛亮的观人七法,教你看穿一个人行为修养,下面是为您整理的详细内容。
个人行为修养观人七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志趣有何特点。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通过问答来观察其对事物的判断力,来观察其志向。
如周恩来在小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要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有的为了荣华富贵,而周恩来在但是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让老师为之震惊。
个人行为修养观人七法: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考察对方的机变或应变能力,清朝年间,纪晓岚等大臣在朝房等候乾隆帝来议事,久等不来,他就对同僚说:老头子怎么迟迟不到?这话正好被走来的乾隆帝听到,便厉声问什么是老头子。
在众人吓得战栗之际,纪晓岚却从容不迫地回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
乾隆帝听后转怒为喜。
个人行为修养观人七法: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考察对方的见识,临事对策,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见识水平。
一个人即使心地再好,品格再高,如果不会做事,终究不过是个对社会无害的人。
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一定是能够为改善社会、改善身边环境出谋划策的人。
个人行为修养观人七法:告之以难而观其勇考察对方的勇气,没有勇气的人,在困难面前怨天尤人,因循守旧不知道如何破解难关。
而真正有勇的人,遇事刚柔并济,曲折迂回,迎难而上,往往都可以解决掉难题。
个人行为修养观人七法: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向对方劝酒,待他醉后再观察他属于何种类型的人。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也说酒能乱性,通过一起喝酒来观察其酒后的言论及真性情。
人喝醉后,他大脑的意识部分被酒精麻醉了,所以他就会在无意识中把清醒时不肯暴露的秘密说出来。
酒后的酒品就像赌桌上输钱后的表现一般真实。
个人行为修养观人七法: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投其所好,以小恩小惠引诱对方,考察他是否清正廉明。
人性本有贪欲,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自古以来,用金钱来考验人,使其面临财富,来有效观察其是否清正廉洁。
杨震:汉代人,曾经推荐王密为邑令,王密晚上带着金子赠给他,说:黑夜无人知道。
诸葛亮的典故:诸葛亮识人用人的七种方法
诸葛亮的典故:诸葛亮识人用人的七种方法诸葛亮的典故:诸葛亮识人用人的七种方法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是对选人用人很有一套,以下是cnfla小编精心整理的诸葛亮识人用人的七种方法,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了解。
诸葛亮识人用人的七种方法诸葛亮主要从语言和行为两方面了解人,他认为通过问答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志向、操守以及如何应对变化,还可以了解人的见识、智谋和勇怯之情。
通过用酒、财、约会来考察人,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性情和这个人是否廉洁、是否守信用。
诸葛亮识人用人的七种方法揭秘三国时,诸葛亮以精于治国闻名于世,行兵布阵被司马懿称为“天下奇才”。
在用人方面,诸葛亮也有过人之处。
刘备初入蜀时,任命蒋琬为广都长,有一次刘备出外视察,突然来到广都,他见蒋琬“众事不治,时又沉醉,大怒,将加罪戮”。
这时,诸葛亮出面为蒋琬求情,他说蒋琬是“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劝刘备重用蒋琬,使刘备对蒋琬刮目相看。
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时,刘备兵力不足,“急书发益州兵”,诸葛亮正在犹疑之际,其僚属杨洪进言“无汉中则无蜀”,劝诸葛亮马上发兵。
诸葛亮见杨洪见识不凡,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杨洪推荐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略,诸葛亮便请刘备任命何祗为广汉太守,“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在弥留之际,仍不忘推荐蒋琬和费祎“可任大事”,后来蒋琬和费祎先后担任掌管国家军政的大司马一职,使蜀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了稳定。
诸葛亮是如何知人的?在《诸葛亮心书》中,诸葛亮说:夫人之性,莫难察焉,善恶既殊,情貌不一。
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
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显然,诸葛亮主要从语言和行为两方面了解人,他认为通过问答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志向、操守以及如何应对变化,还可以了解人的见识、智谋和勇怯之情。
《知人》七观
蜀相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识人七法,即“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此七观可概括为:志、变、识、勇、性、廉、信等七项内容。
虽然诸葛亮所处的年代离我们的年代已相当久远,不可能囊括所有用人之法,也不可能完全符合我们现在用人标准,但他抓住了用人的要义,告诉我们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方法既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具有现实意义。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此句即指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志趣有何特点。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重用,首先得了解他的立场、观点。
凡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人,决不可委以重任。
因为这种人习惯于见风使舵,没有定性。
志向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人无志不立。
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也不可能有所作为。
因此有人说没有志向的人,就好像在没有星辰的黑夜里行走,眼前漆黑一片,前程暗淡、渺茫;没有志向的人更好像在没有航标灯的大海中行船,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不敢大胆地扬起前进的风帆。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不仅观其志,还提供观志识人的方法。
例如少年时的周恩来就有众所周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宏图大志,通过周总理年少时的远大志向便可知其将来必成大器,实事已经证明,正是这一志向造就了世界瞩目的杰出政治家。
由此可见,观志识人不失为选人用人的一个基本方法。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此句中的“变”指的是应变能力。
选人用人不应是本本先生,更不能是郑人买履的“郑人”,那么怎样知其应变能力强弱呢?诸葛亮的办法就是用无懈可击的言辞把他逼到理屈词穷的地步,让他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嘴之力,看其反应如何。
应变能力弱者无力回天,瞠目结舌;应变能力强者,定会绝处逢生,另辟蹊径,出奇制胜。
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新意。
诸葛亮认为能言善辩者一定是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之人,也一定是对该事情了如指掌,深得其道之人。
鬼谷子的看人方法,“识人七法”,教你察言观色,识穿身边人!
鬼谷子的看人方法,“识人七法”,教你察言观色,识穿身边人!现如今社会,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越来越全面,可是社会上有许多的知识和哲学不是单单能够利用科学知识解答的,比如备受人们追捧的成功学和识人术,这两点相信许多的人都渴望探知一二,以求能能够在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
如今社会不在是一个人单打独斗的社会啦,团队对于人们事业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寻得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和有才华的人变得越发的重要。
古代许多的帝王,他们的发家史往往离不开一群能臣猛将,就像汉高祖刘邦,他谋不如张良神机妙算,政不如萧何运筹帷幄,兵不如韩信百战百胜,可是刘邦偏偏靠着这三人成就一番鸿图霸业。
再后来的东汉光武帝的“云台28将”,唐太宗的“凌烟阁24功臣”等,可以看出识人对于人们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再看看如今社会,大家最熟知的阿里集团的马云,马云也是靠着“阿里18罗汉”成就今天的事业。
可见识人之术的重要性。
《三国演义》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近乎神人的存在,那就是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也有自己的短处,那就是识人之术,而作为蜀汉政权建立者的刘备却比诸葛亮高明的多。
是他从草根时期就发现了关羽,张飞的过人之处,后来在公孙瓒处,发现了赵云,而反观诸葛亮,一直认为魏延必反,而后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告诫不可重用马稷,可是诸葛亮不听,最终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失败。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来,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有着过人的识人的本领。
这次就为大家讲述鬼谷子的“识人七法”。
其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鬼谷子认为有大才者必有大智,就像诸葛亮在未出草庐时,就将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可见有非常之才的人,往往也有着过人的志向,周总理在小时候也曾许下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其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鬼谷子认为处事不惊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必备的素质,遇到突发状况,可以灵活应对,凡事都可以从容不迫的处理,总是能够一击必中,发现问题的本质,果断出击。
漫谈诸葛亮识人之道
漫谈诸葛亮识人之道诸葛亮在《将苑·知人篇》中,提出了七条识人方法。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这段话的意思是:考察和辨识一个人,一是提出问题向他请教,考察其是非判别能力,来观察他的志向是否远大;二是与他辩论,用言辞反驳考问他,使他理屈词穷,藉以观察他的应变能力;三是向他咨询计谋,藉此观察他是否有胆有识,具有真才实学;四是告诉他将面临祸患和困境,以观察他是否勇敢坚韧;五是用酒灌醉他,以观察他的真实品性;六是送财物试探利诱他,藉以察看他是否清正廉洁;七是要求他限时完成交办的事情,藉此察看他是否信守承诺。
诸葛亮提出的七种识人方法,主要是从“志、变、识、勇、性、廉、信”七个方面去考察选拔人才。
其实可以用一句话去概括,就是“察其言,观其行”,从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予以考察。
可以说这是他长期以来识人用人的经验总结,在实践中确实有效,但知人知面不知心,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并非容易。
按照辩证法来说,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
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莫不如此。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反之亦然,不可能不发生变化。
一个人外貌和内在素质、品德、修养,都将会随着时间推移、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地位等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你看林彪,一代名将,毛泽东钦定的接班人,最后竟然出逃,摔死在内蒙古。
而像彭德怀这样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参加革命,出生入死、忠心耿耿的开国功臣,只因在庐山会议上公开替老百姓说了几句实话,结果被“充军”二线,流放致死无人顾问,直到“四人帮”被粉碎后才予以平反。
文化大革命期间,有多少爬雪山过草地、经过长期生死考验的老干部被打倒。
难道像毛泽东这样聪明绝世、博古通今的一代伟人,都不知道这些老干部的经历、为人和品性,对他们都没有进行过考察、辨识,就将他们提到重要岗位,而让四人帮轻易拉下台?当时毛泽东一言九鼎,想保护谁就可以保护谁,从红卫兵到中央文革小组,谁敢不听?即使“四人帮”有权有势,胡作非为,也奈何不得。
诸葛亮识人七法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当然,我不是卧龙先生,现实中人不一定都能用上,但对人而言,结合我自身的体验,总结的几点却是屡试不爽,现列出以供借鉴参考:1、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和一个人就一些相关的争论性话题进行争辩,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机敏反应能力及其心境是否开阔。
2、放之以权限而观其识;曾有老外说:在中国做生意,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
管理一个人,我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权与深潜:给予你足够的权限,让人有个空阔的活动空间,但暗地里监督你工作的办事过程,一看其处理事情的能力,二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三者在偏离工作轨道,对公司可能造成较为重大的负面影响或损失时好及时出手予以纠正或制止。
3、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与人喝酒并劝酒,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有的人酒后喋喋不休,此人不能涉及你公司及其个人的重大秘密,因为说不准哪天他喝醉后就全给你吐出来了;再者,有的人对自己的控制力不够,当众就在桌边大吐,说不定哪天你带他见客户就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弄得场面一塌糊涂,难以收场。
三、在酒醉后给他找几个靓妹作陪,以看其是否酒后乱性。
世界上有三种嗜好得人一定得小心相处:毒、赌、黄。
4、临之以利而观其廉;观察一个人或管理你得下属,你需要给他制造很多可以贪小便宜的地方,看他是否清廉,并分析其贪小便宜的地方,确实为生活所迫的你需要暗地里给予帮助解决,并长期观察,否则,这种人需要谨慎的提用。
毕竟现在的小便宜即使丢失,损失也不算大,但当权限达到一定程度时,说不准哪天他就席卷而逃,那时不管采取怎样的亡羊补牢措施,都显得为时已晚,损失必然。
5、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考察一个人的信誉程度,不妨用上面那种放权的形式,并询问其完成的时间,事情完成的时间是他自己定的,你所要做的是暗里观察其工作态度,以考察是否在约定时间未能完成任务时的托词是否是真的如此。
从诸葛亮的“知人七法”看选人之道
在现代企业中,在用人时也往往把诚信和操守放在第一位,某企业老总的三点用人观则更为直接:一诚实、二勤奋、三不笨,同样把诚信和操守放在了第一位,而这“知人七法”也已经给予了领导鉴别下属的有效方法,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段经典文字的大意是说:第一,故意用各种是非的问题来考察其是否有坚定的志向和主见,属操守层面;第二,用各种辩论来考察其随机应变的能力,属才干层面;第三,要求其出谋划策以考察其见识,同属才干考核;第四,如实告知甚至夸大事情的严重性,看其是否能临危不惧,亦属操守层面;第五,将其带到纸醉金迷的场所或者用酒后的表现来观察其品性,属操守层面;第六,使其处于可获私利的位置上来考察其是否能廉洁奉公,同属操守;第七,让其做一些小事,看其是否能言行如一,属于操守考核。”
在这七种方法中,有五种是用来考核操守层面,从中可见,用人之道首重操守与诚信,否则才干和能力再高也未必是将才,而操守与诚信与才干相比更加难以判定,正如诸葛亮所说: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才干和技能可以从工作中直接观察到,而个人秉性与操守,却较难察觉,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测试和观察。
从诸葛亮的“知人七法”看选人之道
知人善任,用人得当,是当今管理者极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用对人,如何选对人,对企业运营的成果影响极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这方面有着很多经验之谈,而且放到当今社会这些传统智慧也并不过时。
诸葛亮在其《将苑.知人性篇》中,曾就此发表过精辟的论点,他认为在提升为将领之前,必须对其进行筛选、甄别和考验,总结出所谓“知人七法”他说“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诸葛亮观人七术
诸葛亮观人七术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诸葛亮向来以神机妙算名扬后世,甚至于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已经成为了一个具备着呼风唤雨、未卜先知等等神奇能力的人物。
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也确实具有多方面杰出的成就,他是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还是一个发明家,当然最为人瞩目的还是他在军事与政治方面的成就。
作为蜀汉先主刘备的托孤大臣,诸葛亮几乎统摄了蜀汉后期的军政大权,是蜀汉的柱国基石,这样的领导人物不仅仅需要管理日常事务,而且同时也肩负着“为国选材”的重任,需要为国家提拔培养后进人才。
那么如何才能够去确定并提拔人才呢?诸葛亮在他的《知人》一文中,提出了具体的方法,被后世称为“诸葛观人术”,总的来说就是牢记这7句话,就能够练出“火眼金睛”,很轻松地洞察他人的本质,任何人都无所遁形。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就是说询问他对于一件事情的态度看法,以此来观看他的心智与心志,现在很多父母在见到女儿男朋友的时候,都会邀其一起吃饭,然后装作不经意地问他对于当下某个新闻事件的看法,然后判断这个男人是否值得女儿托付终身,其实便是不自觉地运用到了这个方法。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在生活中其实也有经常运用到,一个人在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以后,你就不停深入进去,有的人稍微深入就谈不下去了,反而会变得恼羞成怒,这种人就不足以信任;有的人依然胸有成竹章法不乱,这就说明他在说话之前必然有过极为深入的思考,具有卓越的才能;有的人尽管已经说不上来但是会坦诚自己的错误,这种人虽然才智不足但人品也还算踏实。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向他询问治国安邦乃至于处理日常小事的计谋,去看他的见识以及处理事务的思路,以此来判断他的才能,事实上像诸葛亮本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当初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去拜访他的时候便是“以天下大事咨之”,诸葛亮对天下大势娓娓而谈,成就了千古美谈“隆中对”,他也因此而得以被重用。
面谈诸葛亮的识人七法
详细描述
在面试过程中,企业可以运用诸葛亮的识人 七法对应聘者进行深入了解,评估其性格、 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从而判断其是
否符合企业需求和未来发展。
总结词
诸葛亮的识人七法可以帮助企业在团队管理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员工的特点和能力,优化团队配置,提高团队整体 绩效。
详细描述
通过诸葛亮的识人七法,企业可以深入了解员工的特点和能力,根据员工的特长 和潜力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和团队配置,实现人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详细描述
诸葛亮认为,通过询问一个人对是非的看法,可以了解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是非有明确判断的人,通常有清 晰的人生目标和坚定的信念,能够在困难面前保持立场。相反,对是非含糊其辞的人,可能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 ,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左右。
第二法:穷之以辞观其变
总结词
通过在言辞上不断追问,观察其应变能力和思维敏捷程度。
详细描述
诸葛亮认为,通过诱之以利益来观察一个人是否廉洁 自守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面对诱惑时,能够坚守原 则、不为利益所动的人,通常具备较强的道德观念和 自我约束力。而容易被利益所动摇的人,可能在道德 观念和自我约束力方面存在欠缺。
第七法:临之以势观其不惧
总结词
通过让其面临强大的压力或困境,观察其是否具备不惧挑战、勇往直前的品质。
总结词
诸葛亮的识人七法可以帮助个人更 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 职业发展方向,提高个人职业竞争 力。
详细描述
通过诸葛亮的识人七法,个人可以深入了解 自己的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 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职业
规划,提高个人职业竞争力。
04
诸葛亮的识人七法的启示
对现代识人方法的启示
面谈诸葛亮的识人七法
诸葛亮识人术:谨记七句口诀,洞悉人心,看穿一个人的本质!
诸葛亮识人术:谨记七句口诀,洞悉人心,看穿一个人的本质!人的一生,就是和各种人打交道的过程,虽然职业不同,但本质上对象都是人。
贵人相助,名师指路,可以让我们事业更进一步;小人陷害,背后使坏,往往让我们防不胜防。
怎么样透过面具,真实了解一个人的品性、才能,就非常重要。
诸葛亮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智慧的代表,察人识人有自己独有的秘诀,他认为,考察一个人,要从这七方面来看,屡试不爽,百发百中。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用是非之事来询问他,从而观察他的心智拿大是大非的事情来问他,看他在大事上是否是非分明,善恶分明,好坏分明。
凡是是非不分的人,绝不可以委以重任,因为这种人往往见风使舵,没有原则,关键时刻容易感触损人利己,有损国家的事情。
现实生活中,一些搬弄是非,颠倒黑白的人,能力越大,社会危害越大。
所以,一开始就要考察这个人的性格秉性,不然后期祸患无穷。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和他辩论一个问题,把他辨的没话说而激怒他,从而观察他应变的能力和本身的气度诸葛亮看来,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十分重要,而要考察一个人的应变能力,要用突然之语,把他激怒,看他的气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大才的人往往能够急中生智,在紧急状态下生出灵感智慧,使事态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用计谋来咨询他,从而观察他的学识想要考察对方的见识,就要对他提出各个层面的事情考察他,让他给出相应的应答对策,看他考虑问题是否长远,是不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识。
四、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把灾祸劫难告诉他,从而观察他的勇气、胆识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挫折、祸患、失败,即使心里充满了恐惧,也要有敢于亮剑的勇气,去客服困难,勇于一搏。
一个人,如果没有丧失勇气自信,那么他是不会被打倒的,他一直在成功的路上。
而一旦失去勇气,他就失去了所有。
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用酒把他灌醉,从而观察他的品性。
(酒后吐真言)所谓酒品即人品,一个人喝醉后很容易看出他是什么样类型的人。
诸葛亮的识人术
人物检核七诀诸葛亮强调,看穿一个人可没有那么容易。
他说:“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等等。
”好人不一定长得像一个好人,坏人不定长得像个坏人。
有些人其貌温顺,背地里就耍手段骗人;有些人表面上恭谦,心里却不把对方放在眼中;有些人说起话来好像其勇不可挡,其实,是个胆怯如鼠的人;有些人装得好像很努力工作,实则心怀叛意。
话是这么说,看穿一个人,并非全无方策。
诸葛亮举出了下面七个方面判断基准:(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对某件事,要求对方做出善、恶的判断,从中看出他的志向所在。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通过问答来观察其对事物的判断力,来观察其志向。
如周恩来在小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要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有的为了荣华富贵,而周恩来在但是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让老师为之震惊。
(另有一种解释就是通过刻意的搬弄是非,来试探、刺激、诱导,来观察其品性气质。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以言辞驳倒对方,从中观察有何反应。
“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就是通过出其不意的问答来观察其应对突然问题或事件的应变能力。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纪晓岚等大臣在朝房等候乾隆帝来议事,久等不来,他就对同僚说:“老头子怎么迟迟不到?”这话正好被走来的乾隆帝听到,便厉声问什么是“老头子”。
在众人吓得战栗之际,纪晓岚却从容不迫地回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
”乾隆帝听后转怒为喜。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向他征求策略上的意见,从中看出他有何种程度的知识。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就是指通过询问计谋来了解其学识的真伪、广窄等。
有一个例子,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一周后,埃森豪维尔给马歇尔参谋长叫去,在概括介绍了太平洋战争的基本形势后突然问到:“我们的行动方针是什么?”,马歇尔是想亲自考察埃森豪维尔在战争压力下如何出谋划策。
在当时混乱和不利的情况下,马歇尔急需要一位有胆识的军官作他的助手,虽然他也已从其他途径听到对埃森豪维尔能力和胆识的称赞和肯定,但他还是要亲自测试一番,果然埃森豪维尔没有辜负他的希望,在几个小时后即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建议和计划,很对马歇尔的胃口。
诸葛亮《识人七法》 教你揪出适合的人才
诸葛亮《识人七法》教你揪出适合的人才--明阳天下拓展培训诸葛亮在《将苑》(又名《心书》)提出了为将者所需具备的七项特质,并提出识辨这七项特质的方法,即识人七法: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这七项特质可概括为:志、变、识、勇、性、廉、信等七项内容,也即为将的早期胜任力模型。
诸葛亮《识人七法》教你揪出适合的人才诸葛亮《识人七法》教你揪出适合的人才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此句指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态度有何特点,也就是价值观,即是非善恶美丑判断标准。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重用,首先得了解他的价值观是否积极、正确。
为将,忠诚爱国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一项要素,为将者如敌我不分,那后果是极其残忍的。
在诸葛亮看来,志是第一位的。
通过问是非问题,看出大的志向。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此句中的“变”指的是应变、变通能力。
两军对阵,军情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所以为将者应有很好的应变能力与灵活性,敌变我变,以奇制胜。
宋朝应该是国富的时代,但兵却不强,对外战争(反侵略)基本无可圈点之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朝对武官武将权力限制太多。
兵者,诡道也,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靠的就是将领的临机决断和随机应变。
可赵宋的皇帝来了个反其道而行之,为他手下的将军们准备了一堆的阵图阵法,让将军们按着阵图阵法来练兵,打仗。
将军们要是有自己另类的练兵想法或者计划,可以,先画成图本送到汴梁,让大皇帝过过目先。
按图索骥式的练兵必然导致指挥的僵硬,大大降低了武将们指挥作战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而岳飞用兵,却打破了宋朝的常规。
他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很多学者将“一心”译为万众齐心,集中兵力,我觉得这里“一心”应译为一念,即一念之间,选择A作战方式还是B作战方式,成于一念之间,也即具体问题具体应对。
诸葛亮识人用人“七观法”
诸葛亮识人用人“七观法”三国时期,人才辈出,群星闪耀,英雄的传奇,智者的比拼,都使“三国”这段历史充满了智慧与传奇。
而“三国”对人才的争夺尤其激烈,无论是唯才是举、求贤若渴的曹操,还是肝胆相照、竭诚待人的刘备,或者升堂拜母、托以兄弟之情的孙权,他们选人、识人、用人,都有独到之处,都选拔和笼络了一批忠良死节之臣和能征善战之将,共同谱写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诸葛亮对识人用人提出了七条标准,后人称为“七观法”,主要内容是:“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穷之辞辩以观其变;咨之以计谋以观其智;期之以事以观其信;临之以利以观其廉;醉之以酒以观其性;告之以祸以观其勇。
”这七个方面,既要求德,更注重才,德才兼备,全面考察,比曹操的“唯才是举”要科学得多。
细读之下,颇多教益,遂将所感所悟记下,以娱心志。
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是:“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这里的“志”即志向、志趣,这句话的意思是:向对方提出是非不同的问题,通过与之交谈,观察对方是否志向远大,能否明辨是非,有无宽广的胸怀。
有无远大志向,这是我们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时首先所要考察的。
胸无大志,猥劣之人,断不能成就大事,也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曹操在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对袁绍其人有一段精彩的评价,说他“干大事吝惜身子,见小利却拼上性命,算不得英雄”,可见袁绍在曹操心目中是个见识短浅,胸无大志的人,终为曹操所灭。
而志趣不同,也难于共事,所谓“异己难与同谋”,如南唐后主李煜,虽然聪明有才,文彩风流,而其志却不在安邦治国,只在诗词歌赋,风花雪月,结果弄得家国破碎,囚禁至死。
诸葛亮的第二句话是“穷之辞辩以观其变”,这个“变”即应变、变化,意思是向对方提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并追根问底,考其细节,考察其有无灵活应变的能力,有无见微知著的水平。
赤壁之战,完美地展示了诸葛亮天才的外交才能和应变能力。
当时曹操陈百万雄兵于长江北岸,气势汹汹;刘备新败于长坂,无力抗衡;而孙权朝野一片投降声音。
诸葛亮:看穿一个人,只需要七句话!
诸葛亮:看穿一个人,只需要七句话!一代谋圣诸葛亮,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是智慧的神话。
无论是在行军打仗,还是处理国政时,他都要起用大量人才,因此,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他早已发展处一套自己的识人之法。
他在《知人》一文中,正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简而言之,是从对方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大方面全面考察,真可谓面面俱到。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庄子•齐物论》中有言:“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人我彼此,各有是非,对世界的看法总是不一样的。
一个无志之人,要么是一个庸碌的人,要么是一个骑墙的小人。
这样的人对世界形不成自己的看法,只能人云亦云,甚至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因此,探问一个人的是非观,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志向。
对是非的态度越强烈,越能看出一个人志向之坚强。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变”指的是应变能力。
要认识一个人一定要与他多说话。
将他逼到词穷的地步,看他如何应对。
诸葛亮认为能言善辩者一定头脑灵活,思维敏捷。
内心有坚持的人,辞辩虽繁,但万变不离其宗。
而没有底线的小人,虽然说话五花八门,但是言之无物,空洞乏味。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识”指的是见识。
临事对策,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见识水平。
一个人即使心地再好,品格再高,如果不会做事,终究不过是个对社会无害的人。
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一定是能够为改善社会、改善身边环境出谋划策的人。
但我们又应该仔细鉴别哪些人真正是见识不凡,哪些人却只是纸上谈兵。
一个人实际历练多了,提出的意见容易切中要害,就叫见识不凡;如果只是书呆子,他们的想法虽然天马行空,但百无一用,那是纸上谈兵。
4、告之以难而观其勇遇到困难的事,这正是考验对方的勇气的时候。
没有勇气的人,在困难面前怨天尤人,因循守旧不知道如何破解难关。
诸葛亮的知人识人“七观法”
诸葛亮的知人识人“七观法〞俗语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识人用人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对于怎样知人识人,诸葛亮有有名的七观法供我们参照: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即经过问答来观察其对事物的判断力,来观察其理想。
如周恩来在小的时候, 老师问同 学们为何要念书,有的说为了耀祖光宗、有的为了荣华荣华,而周恩来在那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兴起而念书〞的誓词,让老师为之震撼(还有一种解说就是经过成心的挑拨离间,来 尝试、刺激、引诱,来观察其品性气质。
) 。
二、“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就是经过出人意料的问答来观察其应付突然问题或事件的应变能力。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纪晓岚等大臣在朝房等待乾隆帝来议事,久等不来,他就对同僚说: “老头子怎么迟迟不到?〞这话正好被走来的乾隆帝听到,便厉声问什么是 “老头子。
在大家吓得战栗之际,纪〞晓岚却冷静自在地答复:“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
〞乾隆帝听后转怒为喜。
三、“咨之以计策而观其识 〞就是指经过咨询计策来认识其学问的真伪、广窄等。
有一个例子,1941年,日本袭击珍珠港一周后,埃森豪维尔给马歇尔参谋长叫去,在归纳介绍了太平洋战争的根本局势后突然问到“我们的行动目标是什么?,马歇尔是想亲身观察埃森豪维尔在战争压力下怎样出〞筹划策。
在当时杂乱和不利的状况下, 马歇尔急需要一位有胆识的军官作他的助手,固然他也已从其余门路听到对埃森豪维尔能力和胆识的夸赞和一定, 但他仍是要亲身测试一番, 果然埃森豪维尔没有辜负他的希望,在几个小时后即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建讲和方案,很对马歇尔的胃口。
埃森豪维此以后也步步高升,成为二战美军最有名的高级将领。
四、“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这类方法是突然告诉一个人说大难降至,经过观察他的表现能否英勇。
自然最好的方法仍是让他亲身经历灾害,只有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才是最真切的。
勇就是忠诚、英勇、坚强与坚贞等优异质量,也是铮铮铁骨的血性男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识人七法》教你看透天下人
诸葛亮在《将苑》提出了为将者所需具备的七项特质,并提出识辨这七项特质的方法,即识人七法:一曰,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以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以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以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以观其信。
这七项特质可概括为:志、变、识、勇、性、廉、信等七项内容,也可以理解成为将的早期胜任力模型。
按照我张氏分析法,浅析如下:
一、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
此句指向对方提出是非问题,察看其价值观与职业倾向。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重用,首先得了解他的价值观是否积极、是否相对正确,志向是否远大。
为将,忠诚爱国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一项要素,为将者如敌我不分,善恶不解,那后果是极其残忍的;志向远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一个人意志品质的改进,即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治性和坚韧性等几方面。
在诸葛亮看来,“志”是第一位的,是方向性的要素,用现在的话来讲,态度志向决定成败。
通过问是非问题,察看对方的价值判断标准及倾向、志向。
二、穷之以辞辩以观其变
此句中的“变”指的是应变、变通能力。
兵者,诡道也。
两军对阵,军情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所以为将者应有很好的应变能力与灵活性,敌变我变,出奇制胜。
宋朝应该是国富的时代,但兵却不强,对外战争(反侵略)基本无可圈点之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朝对武将统帅权力限制太多。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可宋朝皇帝却不谙战争法则,为他的将军们准备了一堆的阵图阵法并让其随身携带,将军们只能按阵图阵法打仗。
将军们如要是有自己的练兵想法或者计划,须先报皇帝过目,这种僵硬的指挥,降低了武将们制敌的灵活性、实用性、针对性,贻误了稍纵即逝的战机。
而岳飞用兵,却打破了宋朝的常规。
他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一些学者将“一心”译为万众齐心,集中兵力,我觉得这里“一心”应译为一念,即一念之间,选择A作战方式还是B
作战方式,成败于一念之间,也即具体问题具体灵活应对,快速准确有效应对。
陈寿在评先主刘备时也说,先主“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刘备的临机权变、因势制宜确实不如曹操。
按现代一些观点,如果把语言看作思维的工具,则词辩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正相关。
理屈词穷的时候,最能显现应变;计划意料之外的情境出现,最能发现灵活权变能力。
三、咨之以计谋以观其识
这里的识指学识,也就是知识经验积累及应用。
咨之计谋,可以了解对方学识广度、深度,运用、实用程度等。
老马识途就是知识经验在老马身上的体现,管仲提出的老马识途方法,也反映了统帅的学识本身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
计谋,是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咨询计谋,可以看出哪些是理论知识,哪些是实践经验,哪些是纸上谈兵。
咨之以计谋,与现在的情景面试是同工异曲。
四、告之以祸难以观其勇
“告之以祸难以观其勇”,此句是指通过棘手、处理不当容易导致不利后果的事情来考察对方的勇气与魄力。
“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强调为将者的勇气;患难可见真情,那遇到困难、窘迫则也考察出一个人的勇气与魄力。
赵奢以“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而位列战国名将。
在压力面前,困窘面前,挑战面前,新事物面前,可以察看任者的勇气、果断、魄力;反之,勇气、魄力是面对压力挑战和困难的法宝。
五、醉之以酒以观其性
“酒后吐真言”,通过一起饮酒来观察对方酒后的言论、性情。
当人醉酒之后,往往会把平时深藏的潜意识、本我展露出来。
张飞酒后鞭挞士卒,就是酒的作用,蒋干中计也是相信酒会让人显示真实。
酒提供了显示人物真性情的平台,酒后乱性应理解为酒后人意识层
面的东西变为行为层面东西的可能性增大了。
在面试的某个阶段,给应征者充分的自由、放松、安全,则可察看其真性情。
在充分放松情况下,充分自由情况下,充分无风险情况下,一个人就会变的真实、有效、没有遮掩与外衣。
六、临之以利以观其廉
“临之以利”是给予利益与需求满足,然后考察其是否清廉。
为将应廉洁爱卒,战国名将赵奢与士卒感情极深,如其夫人所言:“身所食饮而进者十数,所友者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与军吏士大夫”,因此,战士皆愿为之效命。
曹操曾说:“苦者赵奢、窦婴为将也,受财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济成大功,永世流声。
吾读其文,未尝不慕其为人也。
”
廉,对上是尽责、忠诚的体现,对下是仁爱、公正的体现,最终是“志”的体现。
名、利,人之欲。
在名利面前,可以看出一个人是重视小利益,还是看中大利益;是私利,还是公利;是近利还是远利。
七、期之以事以观其信
“期之以事以观其信”,即指与对方商定某事,看他能否说到做到,是否讲信用,是否有结果。
徙木立信,是商鞅变法的开始;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也是讲信。
无信则无果,无信则军纪不明,军令不行,军威不振。
诚信,为人、为事之本,和第一条“志”是相通的,是“志”的体现。
很多企业在面试时都会问应征者能否自愿无偿加班,当然多数应征者都会回答愿意;当录用后,就会发现当初说愿意无偿加班的开始和您讨论加班费的问题。
加班费无可厚非,应该支付,但是“是否愿意无偿加班”这样的问题没有信度,更无效度。
轻诺寡信。
诸葛亮对为将者胜任能力的总结及识辨方法,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仍有很大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