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应用第10章答案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应用第章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应用第章答案

第9章 习题答案1.经济学家认为,在现实世界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市场失灵,即资源配置的无效率,或者说资源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当理想世界的市场经济的任何一个假设条件得不到满足或者不能成立时,就会出现这种市场失灵,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不完全信息等。

自由贸易是理性世界的一种假设,同样也会遭遇到市场失灵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一定的适度的政府干预,于是贸易政策就变成了保护贸易政策。

2.某国能够以每单位10的国际价格进口某种产品,该产品的在该国的供给曲线为S=50+5p ,需求曲线为D=400-10p 。

每单位的产品能够产生机制为10的边际收益。

试回答以下问题:(1)对每单位该产品的进口征收10单位关税时,生产者得益5.562)100125(55.05100=-⨯⨯+⨯=a消费者的损失为1375)250300(55.05250=-⨯⨯+⨯=+++d c b a 关税收入为625)125250(5=-⨯=c社会边际收益为5.62)100125(10=-⨯(2)对每单位该产品给予5个单位的生产补贴时,社会福利净增加(3)由上述分析知,因为生产补贴不会造成消费者扭曲损失生产补贴的社会福利比关税。

(4)通过上述计算与比较,得出的最优生产补贴为10。

3.假定供给与需求的状况与题2中相同,但生产不能带来边际社会收益,然而,该国政府处于政治原因的考虑,认为价值1单位的生产者所得相当于2单位的消费者所得或者政府的财政收入。

试计算对每单位该产品的进口征收5个单位的关税给政府带来的影响。

此时国家福利的改变为 375)(2=--=++++-d b a c d c b a a ,福利增加了,政府目标达到了。

4.(1)如果一个工业的平均成本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即向下倾斜的学习曲线,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企业发展的比较晚,缺乏生产经验,无法直接和市场上成熟的国外企业竞争,政府的扶持似乎可以帮助幼稚工业迅速地成长起来。

这是可以认为有理由对该工业的实行保护幼稚工业政策。

2020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刘艳霞-强化班-第10章

2020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刘艳霞-强化班-第10章

第 10 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本章主要考点】
【考点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考点二】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
【考点三】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
【考点四】倾销与反倾销
【本章考点串讲】
1
倾销税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①该产品存在着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
②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
③损害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例题•多选】关于倾销和反倾销的说法,正确的有()。

A.反倾销属于贸易救济措施
B.进口国征收反倾销税可以根据本国需要随意确定标准
C.倾销的实质就是低价出口产品
2
D.反倾销的措施可采用征收反倾销税
E.确定是否属于倾销行为的关键是认定产品的正常价值
【答案】ADE
【解析】反倾销是贸易救济措施。

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

倾销是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确定出口国企业低价销售行为是否为倾销行为的关键是关于产品正常价值的认定。

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第10章+第11章

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第10章+第11章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考点一:国际贸易理论(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要求】掌握有哪些国际贸易理论、提出者是谁、理论的主要观点【提示】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是现代贸易理论,其余三种属于传统贸易理论。

(1)传统贸易理论:一般假设各国生产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且不考虑生产规模的变化,或假设规模报酬不变。

(2)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认为:工业产品是类似的,但不是同质的,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许多产品的生产都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即随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要素投入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因此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会降低。

【例题1-2010、2014年单选题】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B.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C.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D.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答案】A【解析】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等提出了规模经济贸易学说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

【例题2-2019、多选题】关于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的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有()。

A.该理论认为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B.该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C.该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D.该理论基于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E.该理论假设各国生产的产品都是同质的【答案】AB【解析】A项对,C错,E错: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认为,工业产品是类似的,但不是同质的,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许多产品的生产都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即随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要素投入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因此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会降低。

B对:该理论解释的就是B选项表述的。

D错:它是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观点。

(二)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注意】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本国的总体经济状况和经济实力、产品竞争力及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且与各国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或贸易政策有关。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后习题答案第3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后习题答案第3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后习题答案第3版第一章至第十章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是什么?国际贸易: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研究对象及内容:有形商品(实务产品)交换,也包含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2、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直接贸易的商品生产国和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买卖商品;间接贸易的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则需通过第三国进行商品买卖。

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在转口贸易中,商品的所有权先从生产国出口者那里转到第三国的商人手中,在转到最终消费该商品的进口国商人手中。

而过境的商品所有权则无需向第三国商人转移。

转口贸易以盈利为目的,而过境贸易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

3、总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有何区别?总贸易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专门贸易是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

4、对外贸易值和对外贸易量是如何计算的?对外贸易值=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进口商品总额+同一时期内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总额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值/进出口价格指数价格指数=报告期价格/基期价格*100%5、贸易条件是如何计算的?当年贸易条件系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6、对外贸易额和国际贸易额的计算有什么区别?对外贸易额是把一国同一时期的进出口总额加在一起国际贸易额则是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7、什么是对外贸易量?为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指标第二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1、什么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2、亚当斯密绝对优势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每一个国家都有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因为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会绝对低于别国,因而在该产品的生产和条件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

3、李嘉图比较优势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1、各国制定对外贸易的政策的目的是什么?(1)保护本国的市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母题班讲义-10、第10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_答案解析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母题班讲义-10、第10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_答案解析

1、关于倾销和反倾销的说法,正确的有()。

A:反倾销属于贸易救济措施B:进口国征收反倾销税可以根据本国需要随意确定标准C:倾销的实质就是低价出口产品D:反倾销的措施可采用征收反倾销税E:确定是否属于倾销行为的关键是认定产品的正常价值正确答案:A,D,E本题考查倾销的界定和反倾销措施分析。

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确认出口国企业低价销售行为是否为倾销行为的关键是关于产品正常价值的认定。

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有:(1)原产国标准:按相同或类似产品在正常交易过程中出口国国内销售的可比价格确定。

(2)第三国标准:按相同或类似产品在正常交易过程中出口国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确定。

(3)按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销售费、管理费、一般费用和利润确定。

反倾销是一种贸易救济措施,是指进口国针对价格倾销这种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而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来抵消不利影响的行为。

反倾销税是在正常海关税费外,进口国主管机关对确认倾销产品征收的一种附加税。

【提示1】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

【提示2】反倾销税的纳税人是倾销产品的进口商,出口商不得直接或间接替进口商承担反倾销税。

【提示3】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对出口国某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该产品存在着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2)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3)损害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反倾销是贸易救济措施,A项正确。

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B项错误。

倾销是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确定出口国企业低价销售行为是否为倾销行为的关键是关于产品正常价值的认定。

C项错误。

反倾销的措施可采用征收反倾销税,D项正确。

确定是否属于倾销行为的关键是认定产品的正常价值,E项正确。

国际贸易实务第十章案例解析

国际贸易实务第十章案例解析

第十章国际贸易争议的预防与处理【案例解析】1、我国A公司向新加坡B公司订购某种西药100瓶,总值为6万美元。

合同规定:“B公司6月11日前将全部货物海运中国某港口,6月12日在该港DAT 成交,交货期如超过规定2—4天,A公司需向B公司处以迟交违约罚金1%,如超过5—30天,除处以违约罚金外,双方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协商扣价”。

B公司如约按期发货,结果货物于6月16日才运抵中国港口,并经检验其中有40瓶不合格。

A公司随即将货退回B公司,要求换货,但未提出重新议价。

8月4日B公司将货换好后,如数运交A公司。

在付款时,A公司拟扣留下述款项:(1)全部货物第一次迟交4天的违约罚金600元(按总值的1%计算);(2)对换回的40瓶重新议价,根据当时的市场价格每瓶480元,每瓶减价120元,共扣款4800元。

对上述两项扣款,B公司不同意。

对此,该案应如何处理?答案要点:本案双方的争执主要有二点:一是港商是否已构成逾期交货,可否按照罚金条款的规定如数承担扣款?二是换货后可否再重新议价?关于是否逾期交货的问题,合同规定,6月11日前应将货物全部运抵中国港口,12日在船上交货(DES),由此看来,该合同属于目的地交货性质的合同;而实际履约时是在16日货物抵目的港,B公司的确已构成违约,其拒罚的理由实际上是不成立的。

关于换货后可否再重新议价问题,合同中有明确规定,在交货的品质规格不符时,经协议后,得按实际情况,另行议价。

因此,A公司的扣款理由完全充分。

2、我国某公司与外商订立一项出口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仲裁条款,约定在履约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在中国仲裁。

后来,双方对商品品质发生争议,对方在其所在地法院起诉我国公司,法院发来传票,传该公司出庭应诉。

对此,你认为该公司该如何处理?并简述理由。

答案要点:仲裁协议的作用就是约束双方当事人只能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不得向法院起诉。

只要双方当事人一经订立仲裁协议, 则任何一方就不得向法院提起诉讼。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应用试卷4套含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应用试卷4套含答案

期末测试二一、选择题(每题3分,每题限选一个答案)1.下面哪一项必须具备才会出现倾销?a. 国内市场的需求弹性高于国外市场。

a.生产者在国内国外都面对充分的竞争。

b.国内和国外市场必须整合在一起。

c.国内和国外市场必须是分割的。

2.下面哪一项不正确?a.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运用战略贸易政策来增加其福利。

b.战略贸易政策可以提高世界总福利。

c.如果一个国家采用战略贸易政策,那么其它国家很可能会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报复。

d.通过运用战略贸易政策,一个国家可以以其它国家为代价来控制整个市场。

VERa. 是WTO极力赞同并且推荐的贸易政策。

b. 是进口国自愿实施的政策。

c. 其实和进口配额对市场造成同样程度的扭曲。

d. 比进口关税对市场形成的保护更为严重。

4. 产品周期理论a. 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永远不会改变。

b. 意味着一个技术劳力丰富的国家可能在新发明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c. 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永远是周期性的。

d. 意味着一个技术劳力丰富的国家在新发明的产品上能保持其比较优势。

在美国, 哪个政府机构决定是否针对其它国家实施超级301条例?a. 美国商务部。

b.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c. 美国贸易代表。

d.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

6. 假设墨西哥的石油成本为每桶4美元,美国为每桶3美元、加拿大为每桶9美元。

假设加拿大每桶油征收关税2美元,加拿大的石油价格应为a. $3.00。

b. $4.00。

c. $5.00。

d. $9.00。

7. 下面哪个选项意味着劳动力和资本可以在参与国之间自由流动?a.自由贸易区b. 关税联盟c. 共同市场d.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假设空中客车和波音分别为欧共体和美国唯一的飞机制造商。

如果空中客车和波音都进行生产,那么空中客车和波音将损失5美元。

如果它们其中一家进行生产,而另一家不进行生产,那么生产的一家将获得100美元的利润,而不生产的一家利润为零。

如果它们都不生产,那么当然两家的利润都为零。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十章,十五~十八章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十章,十五~十八章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2版)习题与参考答案第十章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试一试】单项选择题(P156)1.凡货样难以达到完全一致的,不宜采用( )。

A.凭说明买卖 B.凭样品买卖 C.凭等级买卖 D.凭规格买卖2.在交货数量前加上“约”或“大约”字样,按惯例《UCP600》的规定这种约定可解释为交货数量不超过( )的增加幅度。

A.10% B.5% C.2.5% D.1.5%3.在品质条款的规定上,对某些比较难掌握其品质的工业制成品或农副产品,我们多在合同中规定( )。

A.溢短装条款 B.增减价条款 C.品质公差或品质机动幅度 D.商品的净重4.凭卖方样品成交时,应留存( )以备交货时核查之用。

A.回样 B.复样 C.参考样 D.对等样品5.对于价值较低的商品,往往采取( )计算其重量。

A.以毛作净B.法定重量C.净重 D.理论重量6.对于大批量交易的散装货,因较难掌握商品的数量,通常在合同中规定( )。

A.品质公差条款 B.溢短装条款C.立即装运条款 D.仓至仓条款7.合同中未注明商品重量是按毛重还是净重计算时,则习惯上应按( )计算。

A.毛重 B.净重 C.以毛作净 D.公量8.某公司与外商签订了一份出口某商品的合同,合同中规定的出口数量为500吨。

在溢短装条款中规定,允许卖方交货的数量可增减5%,但未对多交部分货物如何作价给予规定。

卖方依合约规定多交了20吨,根据《公约》的规定,此20吨应按( )作价。

A.到岸价 B.合同价 C.离案价 D.议定价9.我方某进出口公司拟向马来西亚出口服装一批,在洽谈合同条款时,就服装的款式可要求买方提供( )。

A.样品 B.规格 C.商标 D.产地10.我国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制是( )。

A.公制 B. 国际单位制 C.英制 D.美制参考答案:1、B2、A3、C4、B5、A6、B7、B8、B9、A 10、B复习思考题(P165)一、案例分析题1.我方向西欧某国出口布匹一批,货到目的港后,买方因购销旺季,未对货物进行检验就将布匹投入批量生产。

国际贸易 第10章 西方国际贸易新理论

国际贸易 第10章 西方国际贸易新理论

• (1)产品差异性 • (2)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 争 • (3)偏好相似 • 10.10.3 产业内贸易的规范模型
图10.5 垄断性竞争的生产和定价模型
• 10.10.4 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定 • 产业内贸易程度可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B) 来测量。
• 10.11 国家竞争优势说
• 5.了解保护幼稚工业论、战略贸易论、管理 贸易论、进口替代战略的含义及存在的问 题。 • 国际贸易新理论有可获得性说、熟练劳动 说、人力资本说、研究开发要素说、偏好 相似说、规模报酬递增说、技术差距论、 产品生命周期说、原料周期说、产业内贸 易说、国家竞争优势说等十来种。这些理 论与学说都贯穿比较优势这一思想,兼容 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正确结论并有新的 发展,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 的一种或数种原因,并尝试从一定理论高 度综合分析战后国际贸易现实。
• 10.10 产业内贸易理论
• 产业内贸易理论(intraindustry trade theory)又称差异化产品理论(differentiated product theory),是当前国际贸易理论最热 门的课题之一,该理论博采战后国际贸易 新理论的研究成果,着重产业内贸易的探 讨,即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一产业的产 品,国际间进行同产业的产品异样化竞争, 并认为这是更符合现实情况的国际贸易。
• 10.3 人力资本说
• 人力资本说(human capital theory)是美国 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创立的。 该学说用人力资本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 产生的原因和一国的对外贸易类型。
• 10.4 研究开发要素说
• 研究开发要素说(theory of factor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是西方著名经济 学家基辛、格鲁伯(W.H.Gruber)、弗农 (R.Vernon)和梅达(W.D.Mehta)等人提 出的。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应用第10章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应用第10章答案

第10章习题答案1.倾销指的是在国外销售的产品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或者“公平市场价值”。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有两种计算正常价值或“公平市场价值”的方法,一种是基于价格,另一种是基于成本。

基于价格的定义:正常价值或公平市场价值是同样产品在出口国的价格,如果在出口国没有同样产品,那么就选用出口到第三国的同样产品的价格;基于成本的定义:正常价值或“公平市场价值”是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成本里面包括了人员成本和资本成本。

根据这个定义,倾销就是以低于总成本的价格出口到其他国家。

倾销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指同样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或者时间,或者针对不同对象以不同价格进行销售。

倾销能够存在有两个前提。

首先,市场必须是分隔开的,即必须没有把在国外低价位的产品转卖回本国的可能,也就是没有这种套利的机会。

国家之间的运输成本,或者关税的限制,都有可能使得低买高卖无利可图。

其次,必须存在非完全竞争的情况。

假如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那么任何企业就必然只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也就没有任何理由在不同市场定出不同价格,而且价格也不会低于平均成本。

由此可知,出现倾销的另一个必然条件是在某个市场存在着非完全竞争。

2.掠夺性倾销和周期性倾销则对进口国总地来说是不利的,季节性倾销和持续性倾销对进口国总地来说是有益的。

理由如下:掠夺性倾销一个企业在国外暂时把价格压低,其目的是把国外竞争对手赶出市场,一旦国外竞争者退出市场后,该企业就变成了垄断者,便可以设定垄断价格以牟取垄断利润。

倾销使得进口国能以低价进口产品,消费者因而获利,当然进口国的生产商会受到损害,进口产品的低价会减少进口国的生产厂商。

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因为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国外产品,进口国的贸易条件会改进,从而增加它整体的社会福利,也就是说,虽然进口国厂商会因为倾销受到伤害,但消费者的获益要大于厂商的损失。

但是进口国的这种受益是短期的,一旦倾销商把竞争对手赶出市场后,它就变成了垄断者,价格也会因此被抬高到垄断价格。

课后习题答案6-15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杜杨版))

课后习题答案6-15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杜杨版))

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A 4.A 5.D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BD 3.ABCD 4.ABC 5.AB三、简答题:1.在国际贸易中,交易磋商一般程序可概括为四个环节: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

其中发盘和接受是两个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环节。

2.根据《公约》规定,构成一项有效的发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

(2)内容要十分确定。

(3)表明发盘人在发盘得到接受时承受约束的意旨。

(4)发盘必须在有效期内送达收盘人。

3.通常每一发盘都会有一个有效期,即可供受盘人做出接受的期限,发盘人只在有效期内才受到约束。

由于市场行情多变,所以有效期是对发盘人因此而承受的风险的一种保障。

发盘人可在发盘中明确规定有效期。

也可以不作明确规定,根据国际惯例,应理解为合理时间内有效。

4.发盘的撤回是指发盘人在发盘送达受盘人之前,即发盘生效以前,阻止其生效的行为。

发盘的撤销是指发盘人在发盘送达受盘人,即发盘生效之后,将发盘取消,使其失去效力。

关于发盘能否撤销,《公约》规定,在订立合同之前,发盘可以撤销,如果撤销的通知于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送达受盘人。

但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发盘不得撤销:(1)在发盘中规定了有效期,或以其他方式表示该发盘是不可撤销的;(2)受盘人有理由信赖该发盘是不可撤销的,并本着对该发盘的信赖已经采取了行动。

5.接受在法律上称为承诺,是受盘人同意发盘人在发盘中提出的各项交易条件,并愿意按这些条件达成交易、订立合同的一种表示。

构成一项有效的接受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接受必须由指定的受盘人做出。

(2)接受的内容必须与发盘的内容一致。

(3)接受必须以声明或行为做出。

(4)受盘人必须在发盘的有效期限内接受。

四、案例分析分析要点:1.我方的拒绝是合理的。

根据《公约》规定,受盘人对发盘的内容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而提出的修改、限制或添加的建议,即构成还盘。

还盘是受盘人对发盘的拒绝,也是受盘人以发盘人的地位所做出的新的发盘,一项发盘经受盘人的还盘后即失去效力。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章导论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第6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第7章进口保护政策:关税第8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第9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第10章贸易保护的理论第11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第12章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第13章中国对外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本书是海闻《国际贸易》教材的学习辅导书,对海闻《国际贸易》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上乘,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另外,部分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复试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资料下载地址:/Ebook/8972.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一、概念题1闭关自守答:闭关自守是指关闭关口,不和其他国家来往。

闭关自守具体是指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

直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到清朝灭亡,中国才被迫打开大门。

2对外开放答:对外开放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3互通有无答:互通有无是指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交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古代世界贸易就开始于各地区之间的互通有无,它也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动机。

4殖民贸易答:殖民贸易是指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各个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区的大肆掠夺,他们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的产品运往欧洲,牟取暴利。

当时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就是殖民贸易。

5奴隶贸易答:奴隶贸易是指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而从其他殖民地掠走大批奴隶,将其远程贩运进行买卖的一种贸易。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7
一、国际贸易理论
(二)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为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和影响进口贸易的因素。
(1)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 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4种,具体如下表所示。
8
一、国际贸易理论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的丰裕 程度
生产能力和技术 水平 汇率水平
种附加税。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对出口国某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该产品存在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
1
2 3
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
损害与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19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异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因此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
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4
一、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他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 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绝对生产成本。因此,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 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劣势,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仍会使双方收益。
5
一、国际贸易理论
(3)要素禀赋理论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要素禀赋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在20世纪提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其 内容为:各国资源条件不同,导致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不同,因此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能够 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 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一、国际贸易理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一、国际贸易理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一、国际贸易理论[单选题]1.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该理论是()。

A.规模经济贸易理论B.绝对(江南博哥)优势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D.要素禀赋理论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此题考查国际贸易理论演变中比较优势理论的概念。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

点赞(0)美国,克鲁格曼,规模经济贸易学说,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点赞(0)双规点赞(3)双规点赞(0)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规模经济贸易学说,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

[单选题]4.关于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的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理论认为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B.该理论假设各国生产的产品都是同质的C.该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D.该理论基于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等提出了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并形成了当代贸易理论。

传统的贸易理论一般不考虑生产规模的变化,或假设规模报酬不变。

而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认为这一假设是不完全的。

另外,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假设各国生产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而克鲁格曼则认为,工业产品是类似的,但不是同质的,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单选题]5.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

A.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B.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C.同类产品的生产更具有相同的要素密集性D.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生产要素票赋理论。

(完整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后练习答案

(完整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后练习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材)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试一试】单项选择题(P2)1.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货物额是指( )。

A.世界出口货物总额 B. 世界进口货物总额C.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 D。

世界贸易量2.一般情况下,随着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将会()。

A.提高 B。

下降C.不变 D. 变化方向不确定3.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来反映.A.对外贸易额 B。

贸易差额C.对外贸易量 D. 国际贸易量4.转口贸易又称()A.直接贸易 B。

间接贸易C.过境贸易 D. 中转贸易5.能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并能反映出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是( )。

A.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B.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参考答案:1. A、2. A、3. B、4。

D、5。

A课堂讨论1-1;1994-2002年我国贸易条件系数为何持续下降?(P5)参考答案:(1)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长;(2)外商投资企业的“转移价格”效应;(3)出口企业恶性价格竞争。

课堂讨论1—2:结合以上表格数据,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是什么?(P6)参考答案:(1)从外贸依存度所反映的贸易规模来看,我国已经是贸易大国,但从商品结构看,尚属贸易弱国;(2)重要资源性商品、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的外贸依存度过高,存在贸易安全隐患;(3)服装、纺织及家电等产业出口依存度过高;(4)对发达国家市场依赖性过高;(5)贸易条件恶化,我国对国外的供给依赖远远大于国外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依赖,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6)外贸规模增大,但对国内经济的贡献在相对下降。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试一试】单项选择题(P12)1.绝对成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C.赫克歇尔 D. 俄林2.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国的( ).A.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B。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习题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习题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大卫·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

A、要素储备比例B、生产资源配置比例C、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D、两个国家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2、下列国际贸易理论中,认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的是()。

A、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D、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3、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不包括()。

A、原产国标准B、进口国标准C、第三国标准D、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销售费、管理费、一般费用和利润4、出口国国内存在大量剩余产品,为处理这些产品而以倾销方式向国外市场抛售,这种倾销方式属于()。

A、掠夺性倾销B、持续性倾销C、隐蔽性倾销D、偶然性倾销5、关税壁垒政策是通过()来实现的。

A、技术标准B、自愿出口限制C、征收高额关税D、进口配额制6、政府对本国的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的各项措施中,以现金形式弥补出口企业国际市场价格和本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差价的方式属于()。

A、间接出口补贴B、直接出口补贴C、直接进口补贴D、间接进口补贴二、多项选择题1、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有()。

A、贸易保护主义理论B、绝对优势理论C、规模经济贸易理论D、比较优势理论E、赫克歇尔—俄林理论2、关于反倾销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倾销税是在正常海关税费之外,进口国主管机关对确认倾销产品征收的一种附加税B、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C、反倾销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倾销产品的出口商D、反倾销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倾销产品的进口商E、进口商不得直接或间接替出口商承担反倾销税3、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有()。

A、汇率水平B、人口多少C、一国的经济总量D、一国的经济总产出E、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4、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的手段包括()。

第10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10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10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答:按照贸易壁垒取消程度或按一体化目标的高低,区域经济一体化可分为6种形式:特惠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完全经济一体化。

特惠贸易协定指在两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签订协定就部分商品削减关税。

自由贸易区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但各自保留独立的对外关税税则。

关税同盟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

共同市场指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

完全经济一体化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还要实现货币政策和政府政策的统一。

2.答:A 国如果从B 国进口,则商品的进口价格为37.5美元;如果从C 国进口,则进口价格为30美元;在C 国供应充足,且A 国的进口不影响世界价格的情况下,A 国会选择在本国生产部分商品,其余从C 国以30美元的价格进口。

A 国国内价格也变为30美元,需求量为160-2×30=100(万件),供给量为2×30-20=40(万件),所以要从C 国进口60万件衬衫。

3.答:(1)同盟成立前,A 国从C 国以30美元进口衬衫,国内生产40万件,消费100万件,从C 国进口60万件;同盟成立后,A 国改从B 国以25美元进口,国内生产30万件,消费110万件,进口80万件。

进口量增加20万件,贸易创造505102151021=⨯⨯+⨯⨯=+=d b 美元,贸易转移=300560=⨯=e 美元。

(2)征收的关税税率变为100%。

则同盟成立前,A 国从C 国进口衬衫,进口价格40美元,A 国国内生产60万件,消费80万件,进口20万件。

关税同盟成立后,A 国改从B 国以25美元进口,A 国国内生产30万件,消费110万件,进口80万件。

贸易量扩大60万件,贸易创造=325102021153021=⨯⨯+⨯⨯=+d b 美元,贸易转移100520=⨯==e 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习题答案1.倾销指的是在国外销售的产品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或者“公平市场价值”。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有两种计算正常价值或“公平市场价值”的方法,一种是基于价格,另一种是基于成本。

基于价格的定义:正常价值或公平市场价值是同样产品在出口国的价格,如果在出口国没有同样产品,那么就选用出口到第三国的同样产品的价格;基于成本的定义:正常价值或“公平市场价值”是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成本里面包括了人员成本和资本成本。

根据这个定义,倾销就是以低于总成本的价格出口到其他国家。

倾销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指同样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或者时间,或者针对不同对象以不同价格进行销售。

倾销能够存在有两个前提。

首先,市场必须是分隔开的,即必须没有把在国外低价位的产品转卖回本国的可能,也就是没有这种套利的机会。

国家之间的运输成本,或者关税的限制,都有可能使得低买高卖无利可图。

其次,必须存在非完全竞争的情况。

假如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那么任何企业就必然只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也就没有任何理由在不同市场定出不同价格,而且价格也不会低于平均成本。

由此可知,出现倾销的另一个必然条件是在某个市场存在着非完全竞争。

2.掠夺性倾销和周期性倾销则对进口国总地来说是不利的,季节性倾销和持续性倾销对进口国总地来说是有益的。

理由如下:掠夺性倾销一个企业在国外暂时把价格压低,其目的是把国外竞争对手赶出市场,一旦国外竞争者退出市场后,该企业就变成了垄断者,便可以设定垄断价格以牟取垄断利润。

倾销使得进口国能以低价进口产品,消费者因而获利,当然进口国的生产商会受到损害,进口产品的低价会减少进口国的生产厂商。

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因为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国外产品,进口国的贸易条件会改进,从而增加它整体的社会福利,也就是说,虽然进口国厂商会因为倾销受到伤害,但消费者的获益要大于厂商的损失。

但是进口国的这种受益是短期的,一旦倾销商把竞争对手赶出市场后,它就变成了垄断者,价格也会因此被抬高到垄断价格。

我们知道,垄断降低社会福利。

因此,掠夺性倾销使得进口国短期获益,但是长期受害,总地来说,人们认为掠夺性倾销对进口国来说是有害的。

周期性倾销是指当经济形势不好时,企业面对低迷的需求不得不降低价格。

假设在一个竞争市场里,刚开始时,企业的价格等于平均生产成本,如果碰上经济衰退,需求减少,企业价格就会降低,这样价格就会低于平均成本。

这种因为经济周期而导致企业在国外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称为周期性倾销。

但问题是,这里牵涉到一个公平问题。

进口国可能认为周期性倾销是出口国将经济衰退的成本转嫁给进口国的一种手段。

当出口国面临经济衰退时,需求减少,失业增加,若通过周期性倾销,将产品销售到其他国家,就可能会引起进口国的失业问题,就好像失业率也随着周期性倾销“出口”到了其他国家,所以周期性倾销对进口国总地来说是不利的。

季节性倾销,每年过完新年后超市都要进行年货大甩卖,冬季过后冬衣的价格会被打上很多折扣。

这些产品的价格很可能要比平均生产成本还要低。

这样的大甩卖都是季节性的,如果这种大甩卖出现在国外市场上,就成为了季节性倾销。

经济学家们认为,季节性倾销是一种无害的行为。

我们大家都欢迎新年大甩卖,或者圣诞节大甩卖,从来也没有人会说这是一种有害的商业行为。

所以季节性倾销对进口国总地来说是有利的。

持续性倾销,如果企业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定价能力,那么它就会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弹性来决定产品的价格。

企业因为国外需求弹性较高而进行的倾销我们称为持续性倾销。

与季节性倾销一样,持续性倾销对于进口国来说是有益的,也就是说,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进口国应该欢迎持续性倾销,而不是限制它。

道理很简单,持续性倾销使进口国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消费更多的产品。

3.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在满足两种条件的情况下,进口国可以对倾销进行报复制裁。

一个条件当然是倾销行为必须存在。

但是仅仅发现存在倾销行为并不足以成为制裁的理由;另一个条件是,这种倾销行为导致了进口国企业的实质性损害(material injury)或者存在造成实质性损害的威胁。

4.我们通过建立一个模型,来考虑对一小国实施出口补贴政策,给小国的福利和整个世界的福利所带来的影响。

我们假定小国在国际市场上是个价格接受者,其任何政策的执行都无法改变国际价格。

图10.1中,D 和S 分别为该小国大豆的需求和供给曲线。

国际价格为10元,在此国际价格下,该小国大豆消费为10吨,大豆生产为18吨,超出国内消费的8吨大豆作为出口。

假如这个小国家的政府为了鼓励出口而提供出口补2元,那么对于出口商来说,每吨大豆出口的收益将会是12元,即每吨10元的价格加上2元的出口补助。

实施出口补助后该小国国内的大豆价格也变为12元,这是因为在均衡状态,在国内销售大豆的边际收益应该等于出口的边际收益。

在此新的高价格下,该小国国内大豆消费减少到6吨,生产则上升到26吨,差额20吨则为补助后的出口,即在出口补助的政策下,出口增加了。

这样的出口补助政策对该小国的福利带来的是什么影响呢? 出口补助增加了消费者必须支付的价格,因此,消费者剩余减少了a+b 。

出口补助又增加了厂商的边际收益,因此,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b+c 。

但是政府对每吨大豆出口补助了2元,总出口为20吨,因此,政府为鼓励出口必须多支付b+c+d ,这部分支出最终也必须由整个社会来承担。

把社会所有成员的社会福利变化综合起来,出10元 12元大豆吨数10 18 6 26 价格图10.1 出口补助, 小国家情形口补助导致整个社会的福利变化-(b + d),即出口补助反而使得执行鼓励出口政策的国家受损。

小三角b衡量出口补贴对消费的影响,我们称之为出口补贴的消费效应,即出口补贴导致国内价格升高而使得消费者剩余减少。

小三角d则衡量出口补贴对生产的影响,我们称之为出口补贴的生产效应,它表示了因为价格的扭曲而导致资源在成本高于世界价格下过多流向被补贴的行业而产生的浪费。

那么出口补助政策是否有益于全世界的经济呢? 或者说,出口补助是否让国外得到利益,而且所得到的利益超过出口国损失呢? 答案是否定的。

在上面的例子中,实施出口补助的国家是一个小国,无法改变国际价格,因此,其余国家的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没有任何变化,也就是说,其余国家的福利并不发生变化。

所以,小国的福利损失–(b + d)也就是整个世界的福利损失,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出口补助减少全世界的福利。

所以我们不同意题中的观点。

5.我们通过建立一个模型,来考虑对一大国实施出口补贴政策,给大国的福利所带来的影响。

图10.3显示了大国提供出口补贴的情形。

其中,D为大国国内的大豆需求曲线,S为大国国内的大豆供给曲线。

图10.4同时也画出了国际市场上大豆的供求关系,该大国的出口供给曲线和其他国家进口需求曲线相交处表示了国际均衡价格和国际贸易量。

图中我们假设在自由贸易的情形下,国际市场上大豆的价格为10元,在此价格下,该国出口为14吨大豆。

假设该大国对每吨大豆出口提供补贴4元,因为是大国的缘故,国际大豆价格会因为大国出口的增加而减少到每吨8元。

而大国国内的价格则上升为每吨12元。

国内价格的增加,使需求减少到6吨,供给增加到26吨,出口因而增加到20吨。

大国的价格补贴使得国外进口商以每吨8元的低价进口大豆,而大国的出口商的边际收益则为每吨12元,之间的差距即为大国政府所提供的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对大国的福利影响如何? 出口补贴使的国内价格从每吨10元涨到12元,因此生产者剩余增加了g+h+i ,消费者剩余则减少了g+h ,两者之和为i 。

但是,每出口1吨大豆,政府需要补贴4元,出口总量为20吨,因此,政府的出口补贴成本为80元,在图中以b+c+d+e+f+h+i+j 表示,综合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政府补贴成本,该大国使用出口补贴政策的福利影响为-(b+c+d+e+f+h+j),即出口补贴反而使得提供补贴的国家福利减少。

大国出口补贴的福利计算见图10.4。

8元 12大豆吨数8 22 6 26 图10.3 出口补助, 大国情形1014 20 A. 国内市场B. 国际市场我们可以将减少的福利-(b+c+d+e+f+h+j)解剖成三部分。

小三角h为出口补贴的消费效应,即出口补贴导致消费市场的扭曲而产生的资源浪费。

j为出口补贴的生产效应,即出口补贴因为导致生产市场的扭曲而产生的资源浪费。

消费效应和生产效应与小国的出口补贴所导致的效应是一样的。

区域b+c+d+e+f表示的是因为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的减少所导致的福利减少,我们称之为贸易条件效应,这是因为当大国提供出口补贴后,增加的出口导致国际价格的减少,因而大国的贸易条件降低,从而减少该国的福利,这点是小国的情形下所没有的。

我们这里看到,相对于小国来说,大国使用出口补贴,不但会因为消费效应和生产效应导致福利的减少,而且会因为贸易条件的降低而受损。

6.事实上,相对于反倾销案,反出口补贴案和征收反出口补贴关税在实际中使用的的确不是很多。

1999-2000这一年里,全世界仅有56起反出口补贴的新案子,加上正在审理的,反补贴案子总数目为87件,美国算是最喜欢进行反出口补贴的国家,大约占了全世界一半的案子。

而同一年,全世界反倾销案总共有628件,远远超过了反出口补贴案子的数目。

实际上,因为获得出口补贴的产品往往以低于国内的价格销往国外,因此有许多反出口补贴的案子其实是以反倾销案的面目出现的。

虽然理论上讲反出口补贴关税可以更正由于出口补贴所带来的资源扭曲,从而对全世界福利有益,但在实际情况里,反出口补贴有一点是与反倾销类似的,即它可能为进口国所滥用。

我们知道,出口补贴虽然使得进口国获益,但是进口商却会受损,从而竭力抱怨出口补贴所带来的危害。

在许多国家,政府往往在商业里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地或者间接地扶持了当地的企业,因此,这些进口商总可以或多或少地找到一些政府补贴出口产品的证据,如果这些进口商还可以提供受到或者可能受到这些产品实质损害的证据,那么这些进口商就有可能成为反出口补贴关税保护的对象。

7.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那些能够使得企业战略发生变化的补贴或其他政策手段的总称。

战略性贸易政策未必能够增加本国福利,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否能够增加本国福利,应该依市场情况而定,我同意这种观点,理由如下:战略性贸易政策可能改变市场竞争的格局从而使得国内企业获益,福利增加。

但是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一种损人利己的政策(甚至可能是损人不利己的政策),它可能在减少它国的福利基础上增加本国的福利,正是由于它是一种损人利己的政策(甚至可能是损人不利己的政策),所以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也采用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贸易报复,这样就会导致所有国家都会受损,世界整体福利也会因此而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