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物理——第七章:聚合物的电性能

合集下载

第七章 高聚物的电学性能

第七章 高聚物的电学性能

2. 相对介电系数ε
——电介质电容器的电容(电量)与相应真空电容器的电容 (电量)之比,即 C Q C 0 Q0 电介质的极化程度越大,Q 值越大,ε 也越大。
介电系数是是一个无量纲的量, 是衡量电介质极化程度的宏 观物理量,表征电介质贮存电能能力的大小。
18
介电系数的大小 介质的极化
高分子结构及其 物理状态
取向极化 贡献最大
电子极化
原子极化
极性分子 极性大小 偶极矩
19
3.摩尔极化度、介电常数ε与分子极化率α 的关系
极化度P——如果单位体积内有N个分子,每个分子产生的 偶极矩为μ,则单位体积内的偶极矩称为介质的极化度P 。
P=Nμ=NαE
Clausius - Mosotti方程 非极性介质 极性介质
极化结果——相当于外电场在分子上引入一个附加偶极矩μ
10
3. 分子偶极矩和分子极化率
极化结果——相当于外电场在分子上引入一个附加偶极矩μ
外 加 偶 极 矩 E1 E1 — — 作 用 在 分 子 上 的 局 部 场 强 度 电 比例常数 — —分子极化率 a )诱 导 偶 极 矩 1 d E1 ( e a )E1
偶极 具 有 永 久 偶 极 矩 的 极 性 慢, 10-9s以上;损耗较大能 极性高聚 (取向) 分子(或偶极子)沿电场方 量(克服本身惯性和旋转阻 物 极化 向转动,从优取向 力);依赖温度和频率 界面 极化 载 流 子 在 界 面 处 聚 集 产 极慢,几分之一秒至几分钟、共混、复 生的极化 几小时 合材料
q.d
偶极矩是一个矢量,化学上习惯规定其方向从正到负,单位 是C.m(库仑.米) ; 分子偶极矩可用来表示分子极性的强弱; 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重合; 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永久偶极矩。

聚合物的电学、热学和光学性能—聚合物的电学性能(高分子物理课件)

聚合物的电学、热学和光学性能—聚合物的电学性能(高分子物理课件)
导电高分子
表征材料电性能的另一个重主要参量是电导率。电导率的定义可以由欧姆定律给出:当施加的电场产生电流时,电流密度J正比于电场强度E,其比例常数,即为电导率σ,即:电导率σ= J(电流密度) /E(电场强度) 电导率与电阻率关系为σ=1/ρ,单位为西门子每米,即S/m。 电导率的大小反映了物质输送电流的能力。ρ愈小,σ愈大,材料导电性能就越好。
界面极化
PE能否发生取向极化?纯PE,界面极化能否发生?
思考题
介电性指在电场作用下,构成物质的带电粒子只能产生微观上的位移而不能进行宏观上的迁移的性质,宏观表现出对静电能的储蓄和损耗的性质,这是由于聚合物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极化引起的,通常用介电系数ε和介电损耗表示。
二、聚合物的介电性能
例如喷涂在聚合物表面的抗静电剂,通过其亲水基团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会形成一层导电的水膜,使静电从水膜中跑掉。
在涤纶电影片基上涂敷抗静电剂烷基二苯醚磺酸钾,结果片基表面电阻率降低7~8个数量级。
另外,根据制造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原理,在聚合物基体中填充导电填料如炭黑、金属粉、导电纤维等也同样能起到抗静电作用。
相对于本征型导电高分子而言,这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比较成熟,具有成型简便、重量轻、可在大范围内根据需要调节材料的电学和力学性能、成本低廉等优点,因而得以广泛开发应用。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的基体有:
常用的导电填料有:
碳类(石墨、炭黑、碳纤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石墨纤维等)
金属类(金属粉末、箔片、丝、条或金属镀层的玻璃纤 维、玻璃珠等)
聚合物与聚合物摩擦时,介电系数大的聚合物带正电,介电系数小的带负电。另外聚合物的摩擦起电顺序与其逸出功顺序也基本一致,逸出功高者一般带负电。

高聚物的电学性能

高聚物的电学性能

电介质的极化现象
h
7
高分子电介质的极化现象
电子极化 原子极化
原子的价电子云 分子骨架
位移极化 /变形极化
诱导偶极矩
取向极化 极性分子沿电场方向排布取向
偶极极化
e电子 a原子 μ取向 α极化率 El 作用在分子上的局部电场强度 μ 偶极矩
h
8
极性分子取向极化作用示意图
无电场时
有电场时
电场强度、温度很低
h
17
h
18
影响介电损耗的因素
分子结构
分子极性大小 极性基团密度 极性基团的可动性
外加频率
温度
电压
增塑剂
杂质高聚物
h
19
影响介电损耗的因素
介电常数大而介电损耗不大
h
20
影响介电损耗的因素
分子结构 外加频率
温度
电压
增塑剂
杂质高聚物
h
21
影响介电损耗的因素
分子结构 外加频率 温度
电压 增塑剂 杂质高聚物
结晶区 非晶区
α
链段
β γ 1 极性侧基绕C-C的旋转 2 环单元的构象振荡 3 主链局部链段的运动
晶区:
1 晶区中高分子的链段的运动 2 结晶表面上的局部链段运动 3 晶格缺陷处的基团运动
h
31
固体高聚物的介电松弛过程
h
32
h
33
h
34
介电常数 介电损耗 介电击穿
h
35
介电击穿:在高压下,大量的电能迅速释放,使电极之间的 材料局部被烧毁的现象。
h
9
高分子电介质的极化现象
电子极化 原子极化
原子的价电子云 分子骨架

高聚物的电性能课件

高聚物的电性能课件

响介电性能。
空间电荷效应
03
高聚物中的空间电荷会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影响介电常数
和介电损耗。
03
高聚物的静电现象
简介
高聚物静电是指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静电的现象。
高聚物静电的产生与高分子材料的性质、环境条件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摩擦、接触等 有关。
高聚物静电的产生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材料表面的污染、吸附灰尘、影响产品质 量等。
THANKS
高聚物静电的危害与预防
危害
高聚物静电的产生会导致材料表 面的污染、吸附灰尘、影响产品 质量等问题,甚至可能引发火灾 或爆炸等安全事故。
预防
为防止高聚物静电的产生和危害 ,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增加 环境湿度、使用抗静电剂、改善 加工工艺等。
高聚物静电的应用
应用
高聚物静电在某些领域 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 静电喷涂、静电除尘、
高聚物的介电性能在电子、通信、航 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绝 缘材料、电容器等。
影响高聚物介电性能的因素
01
02
03
04
分子结构
高聚物的分子结构对其介电性 能具有显著影响,如极性基团
的数量和排列方式等。
温度和频率
介电性能随温度和频率的变化 而变化,不同高聚物的变化规
律可能不同。
湿度
湿度对高聚物的介电性能也有 影响,湿度较高时,介电常数
飞机和汽车材料
高聚物电磁屏蔽材料可以 用于制造飞机和汽车的金 属化玻璃、门板等部件, 以提高其电磁屏蔽性能。
军事领域
高聚物电磁屏蔽材料可以 用于制造军事装备的隐身 涂层,以提高其隐身性能 。
05
高聚物的电热性能
简介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

3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分子或某些基团中电荷分 布发生相应变化。 极化分为:电子极化、原子极化、偶极极化(取向极化) 电子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中各原子的价电子云发 生相对分子骨架的移动,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的位置发生 变化 特点:电子云移动很小,极化时间极短 原子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骨架发生变形,使分子 中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

11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介电损耗为介电损耗角的正切值:
0 1 2 2
,

,,
( 0 ) 1 2 2
tgδ=ε ” /ε ’ 其中,ε0为静介电常数 ε∞为光频时介电常数
12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14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5)增塑剂 增塑剂使聚合物粘度下降,使取向极化容易,加增塑剂与 升高温度有相同作用。 6)杂质 极性杂质或导电杂质使电导电流增大,极化率增大,介电 损耗增大。如:水
15
高分子物理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和热学 性能
3、聚合物的介电击穿 介电击穿现象:在强电场中,随电压升高,dU/dI减小, 电流比电压增加得更快,当dU/dI=0,即电压不变,电流 继续增大,材料突然从介电状态变为导电状态,有时伴随 物理破坏 dU/dI=0时的电压Ub称为击穿电压
6.2 聚合物的热学性能
6.2.1 聚合物的耐热性 升温:聚合物物理变化(软化、熔融)、化学变化(降解 、分解、氧化、交联等等) 聚合物耐热性:聚合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热变形性和热稳定 性 耐热聚合物:1)软化点、熔点高,并保持材料的刚性和强 度,在外力作用下,蠕变慢,保持尺寸稳定性;2)高温 下不发生热分解等 耐热聚合物加工性较差

高分子物理_电性能.

高分子物理_电性能.

5、电压(voltage)
对于同一种高聚物,当外加电场的电压增大时,一方面有更多的偶 极按电场的方向取向,使极化程度增大,另一方面流过高聚物的电 导电流随电压升高而增大。两方面都将导致高聚物介电损耗的增加。
6、杂质(impurity)
导电杂质或极性杂质的存在,会增加高聚物的电导电流和极化率, 因而使介电损耗增大。特别是对于非极性高聚物而言,杂质成了引 起介电损耗的主要原因。
ql
偶极矩是一个矢量,其方向规定为从正到负, 单位为德拜,用D表示。 1D=1.0×10-18厘米•静电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1D=3.33×10-30库仑•米(C•m)
高分子的极性大小也可用其偶极矩来表示。 根据偶极矩的大小,高聚物可分为
类型
非极性高聚物 弱极性高聚物 中等极性高聚物 强极性高聚物
要使高聚物有导电性,应合成大共轭体系平面状高分子,π电子云 在高分子内或分子间交迭,沿共轭双键主链,电子能由一端流到另 一端,因此这类高聚物具有半导电性甚至导电性。
如聚乙炔的电子云在高分子内交迭,由于相对分子质量不高而且共 轭不完善,因而是半导体,经特殊处理可得导体。
另,聚丙烯腈纤维不导电,但如经高温焦化处理后,则能导电,这 就是碳纤维(carbon fiber)。
高聚物的介电损耗角正切(tanδ)通常是小于1的数,大多数 在10-4~10-2范围内。
当高聚物作为电工绝缘材料或电容器材料使用时,不允许有大 量的损耗,否则不但要浪费大量的电能,还会引起材料发热、 老化以至破坏,所以要求材料的tanδ越小越好。但与此相反, 在高聚物的高频干燥、塑料薄膜的高频焊接以及大型高聚物的 高频热处理等情况下,则要求材料的tanδ较大为好。
2、表征
(1)击穿电压(disruptive voltage)

第七章高分子的电学性能

第七章高分子的电学性能

平行板电容器上的电荷(a)板间是真空;(a)板间有电介质电子极化和原子极化都是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发生位移或分子变形引起的,统称为位移极化或变形极化,由此产生的偶极矩为诱导偶极矩。

③取向极化(偶极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极性分子沿电场的方向排列,产生分子的取向。

极性分子沿外电场方向的转动需要克服本身的惯性和旋转阻力。

耗时:约10-9s。

损耗于克服介质的内粘滞阻力上,转化为热量,发生松弛损耗;变形极化是一种弹性过程或谐振过程,当电场的频率与原子或电子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同时,发生共振吸收,损耗电场能量最大。

取向极化随电场变化示意图(a)电场交变频率低,偶极子转向与电场同步变化(b)电场交变频率提高,偶极子转向滞后于电场变化极性电介质在电场中发生极化时,如果电场的频率很低,偶极子的转向完全跟得上电场的变化,电场的能量基本上不被损耗,介电损耗就很小。

当交变电场的频率提高时,由于介质的内粘滞作用,偶极子的转向受到摩擦阻力的影响,落后于电场的变化,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强迫运动,电场损耗的能量很大。

⑵温度的影响对于一个固定的频率,温度太低时,介质粘度过大,极化过程建立太慢,甚至于偶极转向完全跟不上电场的变化,因此介电损耗很小;随着温度升高,介质粘度降低,偶极子取向能力增大,但由于取向速度跟不上电场的变化,取向时消耗能量较多;上从低频到高频,依次用α、β、γ命名。

介电损耗温度谱示意图聚氯乙烯和聚丙烯酸甲酯的介电松弛谱图(a)聚丙烯酸甲酯;(b)聚氯乙烯研究表明,α峰与大分子主链链段运动有关,而β峰反映了极性侧基的取向运动。

聚偏氟乙烯的介电松弛谱图四、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高分子的研究和应用是近年来高分子科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1974年,日本化学家白川英树(Hideki Shirakawa)等偶然发现一种制备聚乙炔自支撑膜的方法,得到聚乙炔薄膜不仅力学性能优良,且有明亮金属光泽。

白川英树教授而后MacDiarmid、Heeger、白川英树等合作发现聚乙炔膜经过I2等掺杂后电导率提高13个数量级,达到103S/cm,成为导电材料。

聚合物的电性能及导电高分子材料

聚合物的电性能及导电高分子材料

1、结构
□ 分子极性越大,一般来说 和
t都g增大。非极性聚
合物具有低介电系数(ε约为2)和低介电损耗(小于10-
4);极性聚合物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一些常
见聚合物的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值见表。
□ 极性基团位置的影响:tg
主链上的极性基团
影响小
侧基上的极性基团
影响大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影响聚合物介电性能的因素
高分子材料的介电性能首先与材料的极性有关。这 是因为在几种介质极化形式中,偶极子的取向极化 偶极矩最大,影响最显著。 决定聚合物介电损耗大小的内在因素: ①分子极性大小和极性基团的密度 ② 极性基团的可动性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交联、取向或结晶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加限制了分子的运
动, 、 tg减 少;支化减少分子间作用力, 增加, 增tg大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2、 外来物的影响
增塑剂的加入使体系黏度降低,有利于取 向极化,介电损耗峰移向低温。极性增塑
剂或导电性杂质的存在会使 和 tg 都增
□分子链活动能力对偶极子取向有重要影响,例如在玻璃 态下,链段运动被冻结,结构单元上极性基团的取向受链 段牵制,取向能力低;而在高弹态时,链段活动能力大, 极性基团取向时受链段牵制较小,因此同一聚合物高弹态 下的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要比玻璃态下大。如聚氯乙烯的 介电常数在玻璃态时为3.5,到高弹态增加到约15,聚酰胺 的介电常数玻璃态为4.0,到高弹态增加到近50。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导电性聚乙炔的出现不仅打破了高分子仅为绝 缘体的传统观念,而且为低维固体电子学和分子电 子学的建立打下基础,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上 述三位科学家因此分享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第七章聚合物的电性能

第七章聚合物的电性能

极性分子在电场中的转动
(一)聚合物分子的极 化 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中电荷分布所
发生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极化。
真空平行板 电容器
板间有电介 质
为无因次量,称为介电常数,表征了电介质 储存电能能力的大小,是介电材料的一个十分重 要的性能指标。
介电常数越大,说明电容器的电容越大。
为电介质的电容率,表示单位面积、单位厚 度电介质的电容质。单位为F/m。
一、高分子的介电性
绝大部分高聚物(特别是碳链高聚物)是绝缘 体,但在外电场作用下,由于分子极化,将引起的对 电性能的储存和损耗,这种性能称为介电性能。
在直流电场(静电场)储蓄电能,在交变电场中 损耗电能。介电性用ε(介电常数)和tgδ(介电损 耗)来表示,ε和tgδ愈小,介电性愈好。
材料的介电性来源于其中成分的极化。ε和tgδ本 质上是个极化问题,讨论聚合物的ε和tgδ时,我 们首先讨论聚合物的极化。
绝缘体 半导体 导体 超导体
电阻率(Ω .m) 1018 ~107 107 ~10-5 10-5 ~10-8 <10-8
电导率(Ω-1 .m-1 ) 10-18 ~10-7 10-7 ~105 105 ~108 >108
高分子一般是分子晶体和玻璃体,分子间堆砌由范德华
力控制,电子云交叠较差,分子内即使存在可自由移动的载 流子,也很难进行分子间的迁移,况且许多聚合物分子内电 荷移动区域也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大部分聚合物是电的绝缘 体。理论计算表明,聚合物绝缘体电导率为10-23 Ω-1 .m-1 , 而实测得的数据往往要比它大几个数量级,因此认为聚合物 的微弱导电性往往是由于杂质引起的。具有特殊结构的聚合 物有可能成为半导体和导体,甚至具有超导性。

第七章 高聚物的电学性能

第七章 高聚物的电学性能

2、介电损耗
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中极化时,会因极化方向的变化而损 耗部分能量和发热,称介电损耗。 产生的原因: (1) 电导损耗 是指电介质所含的微量导电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流动时, 因克服电阻所消耗的电能。 这部分损耗在交变电场和恒定电场中都会发生。由于通 常聚合物导电性很差,故电导损耗一般很小。
(2) 极化损耗
选用高分子材料作电气工程材料时,介电损耗必须考虑。 若选用聚合物作电工绝缘材料、电缆包皮、护套或电容 器介质材料,希望介电损耗越小越好。 否则,不仅消耗较多电能,还会引起材料本身发热,加 速材料老化破坏,引发事故。 在另一些场合,需要利用介电损耗进行聚合物高频干燥、 塑料薄膜高频焊接或大型聚合物制件高频热处理时,则要 tg 值。 求材料有较大的 或
相当于流过“纯电容”的电流,这部分电流不作功; 实数部分 I R C 0V 与交变电压同相位,相当于流 过“纯电阻”的电流,这部分电流损耗能量。
*
介电损耗
我们用“电阻”电流与“电容”电流之比表征介质的 介电损耗: *
I R C0V tg * I C C0V
极性分子沿电场方向转动、排列时,需要克服本身的 惯性和旋转阻力,所以完成取向极化过程所需时间比电子 极化和原子极化长。尤其对大分子,其取向极化可以是不 同运动单元的取向,包括小侧基、链段或分子整链,因此 完成取向极化所需时间范围也很宽。取向极化时因需克服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因此也消耗部分能量。 以上讨论单个分子产生的偶极矩,对各向同性介质, n 0 个分子,每个分子产生的平均偶极矩 若单位体积含 为 ,则单位体积内的偶极矩P为
介电系数
两个电容器的电容之比,称该均质电介质的介电系数 ε,即
C / C0 1 Q / Q0

高聚物的电性能

高聚物的电性能

第7章 高聚物的电性能高聚物的电性能是指聚合物在外加电压或电场作用下的行为及其表现出的各种物理现象,包括在交变电场中的介电性质,在弱电场中的导电性质,在强电场中的击穿现象以及发生在聚合物表面的静电现象。

高分子材料,当前在电工应用中,主要作电绝缘材料和电介质。

它表现出非常宽广的电学性能指标:耐压可高达50×104V(温度范围由-269℃到300℃甚至更宽);电阻率可达20个数量级以上;介电常数从小于2一直到100。

此外,它还有优越的高频性能。

研究高聚物的电学性质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一方面,工程技术应用上需要选择及合成合适的高聚物材料:制造电容器应选用介电损耗小而介电常数尽可能大的材料;绝缘要求选用介电损耗小而电阻系数高的材料;电子工业需要优良高频和超高频绝缘材料;纺织工业需要使材料有一定导电性能,避免电荷积聚而给加工使用造成因难。

另一方面,高聚物的电学性能往往非常灵敏地反映了材料内部结构的变化,因而是研究高聚物结构分子运动的一种有力手段。

7.1 高聚物的极化及介电常数7.1.1 分子的极性和极化 1.分子的极性分子由原子以一定的几何构型组成的。

对整个分子来说,若其中电子层的电荷与核电荷中心相重合,这种分子叫做非极性分子,若中心不重合则称为极性分子。

有机化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由共价键构成,这种键的本质是成键电子对的电子层在成键方向上重叠的结果。

由于共价键的电子层分布可以恰好在两个成键原子的中间,也可以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一边,前者称为非极性键,后者称为极性键。

分子的极性或键的极性常用偶极距µr表示,它是两个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d 和极上电荷q 的乘积: qd µ=r物的偶极矩数值。

表7–1 某些共价键的键距和分子的偶极距 键距分子偶极距 键 键距(D )键 键距(D )化合物 偶极距(D )C -C 0 C=N 0.9 CH 4 0 C=C 0 C -F 1.83 C 6H 6 0 C -H 0.2 C -Cl 2.05 H 2O 1.85 C -N 0.4 C=O 2.5 CH 3Cl 1.86 C -O0.9C ≡N3.5C 2H 5OH1.76高聚物分子的偶极距也符合偶极距的矢量加和规律。

高分子物理_电性能

高分子物理_电性能

注意:表中偶极矩大小是以高聚物重复单元计。
一、高分子的极化
2、高分子的极化(polarization) 极化是指电解质在电场作用下,分子内束缚的电荷产生弹 性位移或偶极子转向排列,从而对外呈现出极性的现象。 极化的类型 电子极化(electron polarization) 原子极化(atom polarization) 偶极极化(dipole polarization)
对极性高聚物,温度较低时,随温度升高,介电常数增大;而温度 较高时,则随温度升高,介电常数减小。
不管是何种高聚物,温度升高时,介电损耗均会增大。
4、湿度(moisture)
因为水是极性分子,所以当高聚物吸湿后,使电导和极化均增大, 从而使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增大。 影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吸湿程度,这种吸湿性一是与高聚物 的结构有关,如极性高聚物容易吸湿,所以影响大;二是与环境的 湿度大小有关。
另,聚丙烯腈纤维不导电,但如经高温焦化处理后,则能导电,这 就是碳纤维(carbon fiber)。
值得指出的是,一般来说,所有用作半导体和导体的高聚物都具有 共轭结构,并且具有共轭结构的高聚物也是耐高温材料,但并不是 所有(形式上的)共轭结构的高聚物都是导电高聚物。
第三节
高聚物的电击穿性能
1、电击穿现象
非极性高聚物的介电常数较小,通常在2~3左右。极性高聚物则较 大,且极性越强,介电常数越大。 交联能阻碍极化,因而使介电常数降低。 应用: 通信电缆材料的介电常数越小越好。通常采用PE、PP和PS等。 电容器则宜采用介电常数较大的材料以提高电容量;
高压电机、开关等宜选用介电常数相近的材料做组合介质。
在弱电场作用下,高聚物是绝缘体。但随着电压的不断升高,流过 材料的电流不断增大,当电压超过某一极限值后(强电场下),材 料的绝缘性能完全丧失而导电。这种现象称为电击穿。

聚合物的电性能光学性能热性能幻灯片PPT

聚合物的电性能光学性能热性能幻灯片PPT

✓ 高聚物的介电松弛谱
• 实际体系对外场刺激响应的滞后统称为松弛现象。
• 在交变电场E = E0 cosωt(E0为交变电流峰值)的
作用下,电位移矢量也是时间的函数。由于聚合物 介质的粘滞力作用,偶极取向跟不上外电场变化,
电位移矢量迟后于施加电场,相位差为δ,通常, 用损耗角正切 tgδ表征聚合物电介质耗能与储能之
(1)分子结构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的介电性能首先与材料的极性有关。这 是因为在几种介质极化形式中,偶极子的取向极化 偶极矩最大,影响最显著。
分子偶极矩等于组成分子的各个化学键偶极矩(亦称键矩) 的矢量和。
对大分子而言,由于构象复杂,难以按构象求整个大分子 平均偶极矩,所以用单体单元偶极矩来衡量高分子极性。 按单体单元偶极矩的大小,聚合物分极性和非极性两类。
ε,即
C Q
C0 Q0
• 电介质的极化程度越大,Q 值越大,ε 也越大。
介电常数是衡量电介质极化程度的宏观物理量, 表征电介质贮存电能能力的大小。
Q 表,意大利CEAST公司,主要用于测定塑料薄片在频率为 1MHz、具有1V振幅时的电容和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
西林电桥,意大利CEAST公司制造,主要用于测量在频 率为50Hz或60Hz时绝缘材料的电容、相对介电常数和 损耗因数。
10.1.2 高聚物的介电损耗
✓介电损耗的意义 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中,由于消耗一部分 电能,使介质本身发热,这种现象就 是介电损耗。
✓介电损耗产生的原因
(1)电介质中含有能导电的载流子,它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产生电导电流,消耗掉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称为电导 损耗。
(2)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下的极化过程中,与电场发生能量交 换。取向极化过程是一个松弛过程,电场使偶极子转向时, 一部分电能损耗于克服介质的内粘滞阻力上,转化为热量, 发生松弛损耗;变形极化是一种弹性过程或谐振过程,当电 场的频率与原子或电子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同时,发生共振吸 收,损耗电场能量最大。

聚合物电学性能

聚合物电学性能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电介质的电容器的电容与相应真空电容器的电容 之比。即:
= C C0
=
Q Q0
电介质的极化程度越大, Q值越大, 也越大。 是衡量电介质极 化程度的宏观物理量,可表征电介质贮存电能的能力。
高聚物的 在1.8~8.4之间,大多数为2~4
7.1.2 高聚物的介电松弛
实际体系对外场刺激响应的滞后 —— 松弛现象
• 压电性是材料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
压电性主要来源于光学活性物质的内应变、极化固体的自发极化以及嵌入电 荷与薄膜不均匀性的耦合 • 1880 Curie在石英晶体中首次发现压电性;1968 Kawai在聚偏氟乙烯中观察 到压电现象 • 具有光学活性的高分子,如构成肌肉、骨骼等生物组织的聚肽、纤维素等, 显示较高的压电性(经单轴拉伸就会呈现出压电性) • 极性晶体聚合物(如β-晶聚偏氟乙烯(PVDF))也具有压电性和焦电性。 研究表明,偏氟乙烯与其他含氟单体(如三氟乙烯、四氟乙烯等)组成的嵌 段共聚物,甚至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混物也具有压电性和焦电性
• 式中,d是压电应变系数,e是压电应力系数,A是电极面 积,P为电极化强度,X代表外应力,S代表应变,E是电 场强度,T是温度
• 由温度改变导致的焦电性可由焦电系数p表示
• 高聚物的压电极化与热电极化
• 压电性是可逆的。 • 正压电效应(顺压电效应)是当沿着一定方向对某些电介
质施力而使它变形时,内部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一 定表面上产生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重新恢复不带电状 态的现象。当作用力方向改变时,电荷极性也随着改变。 • 逆压电效应(电致伸缩效应)是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施加 电场,这些电介质就在一定方向上产生机械变形或机械压 力,当外加电场撤去时,这些变形或应力也随之消失的现 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试样表面的电流Is I 通过试样体积内的电流IV 相应R
Rs—表面电阻 RV—体积电阻
RV=V / IV
Rs=V /Is
s RV V d s — 测试电极的面积 d — 试样的厚度
b Rs s L b — 平行电极间距cm L — 平面电极的长度 cm
L s Rs b
V
对于具有特殊电磁功能的高分子的研究,对于
高分子半导体,导体,超导体,永磁体的探索
已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一、高分子的介电性
绝大部分高聚物(特别是碳链高聚物)是绝缘 体,但在外电场作用下,由于分子极化,将引起的对 电性能的储存和损耗,这种性能称为介电性能。
在直流电场(静电场)储蓄电能,在交变电场 中损耗电能。介电性用ε(介电常数)和tgδ(介 电损耗)来表示,ε和tgδ愈小,介电性愈好。 材料的介电性来源于其中成分的极化。ε和tgδ 本质上是个极化问题,讨论聚合物的ε和tgδ时, 我们首先讨论聚合物的极化。
Eb的大小不仅取决于高分子本身的结构,还随外界 条件而变化,电极的形状和大小,升压速度,电场频率,T 和d都是影响Eb的因素。因此在测试Eb时,必须严格规定测 试条件,否则,测试结果将无法比较。
击穿试验是一种破坏性试验,为此在实际应用中往往 用耐压试验代替,即在聚合物试样上加一额定试验电压经过 一定时间后仍不发生击穿的就算合格产品。 聚合物击穿可以是电击穿,热击穿,化学击穿等形式, 通常不只是一种机理,可能是多种机理的综合结果。
式中,D1—电位移矢量与电场同相位部分;
D2—电位移矢量滞后于施加电场的部分。 令: D1 / E0
D2 / E0
式中, ε′—实测的介电系数,代表体系的储电能力 ε″—损耗因子,代表体系的耗能部分。
通常用损耗角的正切表征聚合物电介质耗能 与储能之比: tgδ=ε″ / ε′

Ee RT
Ee —电导活化能
三、聚合物的电击穿
聚合物作为绝缘材料,能耐多大的电压,能使用多长时 间,这些都关系到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实际应用中 极为重要。聚合物的电绝缘性并不是绝对的,在弱电场中具有 绝缘性的聚合物在强电场(107—108V/m)中随V↑,其绝缘性 会↓,V↑到一定数值时,介质可形成局部电导,材料的化学结 构遭到破坏,发生聚合物的电击穿。电介质的V和I的关系如 下图所示。
d Rv s
式中, ρV—体积电阻率(体积电阻系数,比体积电阻),表示 1cm3单位体积的电介质对电流的阻抗。 ρs—表面电阻率(表面电阻系数,比表面电阻), 表示1cm2单位面积的电介质对电流的阻抗。
电阻越大,或电阻率越高,电导率越小,绝缘性越好。 按电阻率或电导率的大小可分为绝缘体,半导体,导体, 超导体。
(一)聚合物分子的极 化 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中电荷分布所发生的变
化,这种现象称为极化。
真空平行板 电容器
板间有电介 质
为无因次量,称为介电常数,表征了电介质 储存电能能力的大小,是介电材料的一个十分重 要的性能指标。
介电常数越大,说明电容器的电容越大。 为电介质的电容率,表示单位面积、单位厚 度电介质的电容质。单位为F/m。
第七章:聚合物的电性能
高聚物的电学性能: 高聚物在外电场作用下的行为及其表现 出来的各种物理现象 交变电场--介电性能 高聚物的 弱电场—导电性能 电学性能 强电场—击穿现象 发生在聚合物表面的—静电现象
聚合物低的电导率,低的介电损耗,高击 穿强度等优良的电学性质使其在电子和电工技 术中成为不可缺少的材料。大多数聚合物固有 的电绝缘性,长期被利用来隔离与保护电流。
对塑料薄膜进行高频焊接,则要求聚合物具有 较高的tgδ值。
4、影响介电性的因素
①、高分子的结构 极性:极性↑, tgδ↑ ε和tgδ: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 ε间同<ε全同
分子活动性:橡胶态和粘流态的ε>玻璃态的
ε 交联,结晶,拉伸,加压,使ε↓ 支化,ε↑
②、增塑剂与杂质
增塑剂≈T↑ 加入非极性增塑剂,介电损耗峰随增塑剂 含量增大而移向低温,即ε″↓
在交变电量中介电系数写成复数形式 ε*=ε′-iε″
非极性聚合物的 极性聚合物的
tgδ<1X10-4, tgδ=1X10-1~5X10-3
通常用作绝缘材料或电容器材料的聚合物要求 tgδ越小越好。否则不仅会消耗较多的电能,
还会引起材料本身发热,加速材料老化。 如果需要对聚合物高频加热进行干燥,模塑或
加入极性增塑剂会使tgδ↑ ε↑
本体聚合物杂质少,tgδ↓ 乳液聚合物杂质多,tgδ↑ 配位聚合物含有金属催化剂,tgδ↑ 水是一种常见的杂质,含水量增加,tgδ↑
二、聚合物的导电性
(一)概念
物质内部存在着传递电流的自由电荷,这些自由电荷 称为载流子,载流子可以是电子,空穴,也可以是正、负离 子。 电导: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在介质中的迁移。它是表 征物体导电能力的物理量。
V Vb
I 电介质电压—电流关系图
曲线形状与σ—ε曲线相似,“屈服点”的电压Vb称为击穿电压, 达到这一临界值后,即使电压不变,I仍然增大,材料从介电 状态变成导电状态。
Vb的大小同试样的厚度有关,为此用击穿强度Eb作为绝 缘材料的一项电性能指标,它定义为击穿电压与试样厚度d的 比值:
Eb = Vb /d Eb的单位是兆伏特/米,Eb是材料所能承受的电场强度极 限—最大的场强。虽然在Eb以上材料导电,但不是说此时它可 做导体用,因为材料的结构已被击穿破坏。
(二)导电性的表征
材料的导电性,可用电阻率或电导率表征。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定义为加在试样两端的电压 与电流强度的比值,其单位是欧姆。试样的电导(G)定义为 电阻的倒数。 R=V/I G=1/R=I/V
电阻的大小同试样的尺寸有关,与试样长度h成正 比,与其横截面积S成反比。
h R S
1 1S S G h h h S
高分子的极性:一方面同化学键的极性有关, 另一方面要受分子结构对称性的限制。 PE 有高的结构对称性,C—H键极性也很小,是非 极性分子。 PS 结构并不对称,但键矩很低,分子极性也不大。 PTFE的C—F键极性很大,但由于分子结构的对称 性,使得整个分子不具极性。 聚三氟氯乙烯的C—F和C—Cl键的极性不同,电荷 分布不对称,所以是极性分子。
分 子 极 化 ( 形 式 )
电子极化:
在外电场中每个原子的价 电子云向正极方向偏移。
分子骨架在外场作用下发生 变形造成的(原子核间的相 对位移)。 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沿电场 方向择优排列。
原子极化:
取向极化:
极性分子可发生电子,原子,取向极化; 非极性分子只发生电子,原子极化。
极性分子在电场中的转动
极化率(α) α是表征极化程度的微观物理量。是一个与分子结 构有关而与电场无关的量。
分子的极化结果,相当于外电场在分子上引 起一个附加偶极矩μ,其大小决定于作用在分子 上的的局部电场强度E1
不同的极化 形式有不同 的极化率
e a
电子极化率
原子极化率
取向极化率
(二)聚合物的介电性
1、高分子的极性 键的极性用键矩表示。分子极性用偶极矩表示, 偶极矩等于分子中所有键矩的矢量和。μ的单位是 德拜(D),1D=10-18库仑﹡厘米。μ越大,极性 越大。
(三)影响聚合物导电性的因素
高分子的化学结构是决定其导电性的首要因素。 1、饱和非极性高分子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 ρV>1014 2、极性高分子ρV<1014
3、杂质↑,ρs↓,ρV↓
4、含共轭双键的高分子—半导体材料 加入电荷转移络合物 加入金属离子等 5、T↑,导电性↑。
导体,超导体ຫໍສະໝຸດ 0e3、高聚物的介电损耗
在交变电场E=E0cosωt(E0为交变电流 的峰值)作用下,电位移矢量(D)也是时间 的函数。由于聚合物的粘滞力作用,偶极取 向跟不上外场的变化,电位移矢量滞后施加 电场一个相位差δ,即:
D D0 cos(t ) D0 cos cost D0 sin sin t D1 cost D2 sin t
2、聚合物的介电常数与结构的关系 按照偶极矩的大小,可将高聚物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他们分别对应于介电常数的某一数值范围:
极性基团对介电常数的影响
主链上的极性基团—影响小 侧链上的极性基团—影响大 Tg温度以下,链段运动被冻结,极性基团的取 向有困难,因此对高聚物的介电常数的影响小。
物理状态:
Tg温度以上为高弹态,链段可以运动,极性基 团的取向得以顺利进行,对高聚物的介电常数 的影响大。 聚氯乙烯的极性基团的密度几乎是氯丁橡胶的一倍,试问 室温下哪种聚合物的介电常数大? 升高温度至玻璃化温度以上后,聚氯乙烯介电常数会增大 还是减小?
材料导电性的优劣,与其所含载流子的多少及载流子 的运动速度有关。具体来说与载流子所带电荷量q,迁移速 度V,载流子密度N有关,迁移速度V正比于电场强度,其 比例系数为μ——即材料的迁移率,它是材料的特征参数, 对于单位立方体有:
Iu=N q V =N q μ E
V= μ E
介电性是分子极化的反映,而导电性多半看作聚合物 含少量杂质的反映。

1

S R h
h G S
上式中,ρ—电阻率,Ω.m; σ—电导率,Ω-1 .m-1 显然电阻率或电导率与材料的尺寸无关,而只决定 于材料的性质,故用来表征材料的导电性,电阻率越小 或导电率越大,则导电性越好。
有时需要分别表示材料表面和内部不同的导电性,其指标 为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
电阻率(Ω .m) 绝缘体 半导体 导体 超导体 1018 ~107 107 ~10-5 10-5 ~10-8 <10-8
电导率(Ω-1 .m-1 ) 10-18 ~10-7 10-7 ~105 105 ~108 >1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