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全集》经典读后感十篇
《贝聿铭传》读后感
![《贝聿铭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7c51b3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7.png)
《贝聿铭传》读后感
贝聿铭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中国建筑师。
他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建筑发展。
《贝聿铭传》是一部讲述贝聿铭人生经历的书籍,书中以一种深刻而激励人心的方式,描述了贝聿铭如何以一种持久而坚定的精神,不断探索建筑之美,实现了他的梦想。
在读《贝聿铭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贝聿铭所展示的勇气和毅力,他从不放弃自己的想法,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给了我最大的启发。
他从不害怕失败,甚至在失败的时候也能从中找到最大的动力,不断地改进自己,让自己更加优秀。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也是充满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他不断地尝试新的创意,并且在设计中注入了许多新颖的思想,这种思维模式在当今建筑设计中仍然受到高度重视。
《贝聿铭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传记,给我们展示了贝聿铭的伟大,激励我们更努力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从贝聿铭的传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力量,那就是不断探索的力量,不断创新的力量,不断努力的力量。
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走向成功。
读完《贝聿铭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力量,那就是激励人们不断探索的力量,不断创新的力量,不断努力的力量。
这本书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贝聿铭的伟大,更让我们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让我们有信心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走向成功。
《贝聿铭传》读后感800字
![《贝聿铭传》读后感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75d56e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b.png)
《贝聿铭传》读后感《贝聿铭传》是一本关于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传记性著作,通过对贝聿铭一生的描述,展现了他在建筑领域的才华和卓越成就。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贝聿铭的生平和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关于建筑和人生的启示。
一、总体评价这本书主题突出,通过简洁明了的行文风格,让读者对贝聿铭的一生有了清晰的认识。
作者通过对贝聿铭的成长历程、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和艺术成就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他从一个普通孩子到世界著名建筑师的成长过程。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贝聿铭的才华和卓越成就。
他的作品充满着创新和艺术魅力,如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北京香山饭店等,这些作品让我惊叹不已。
同时,我也从书中汲取了许多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例如,书中所描述的贝聿铭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追求梦想的勇气,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二、个人体验和情感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贝聿铭与妻子的爱情故事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之间的默契和相互支持,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
同时,贝聿铭在公益事业方面的贡献也让我深受感动。
他将建筑设计的才华和经验与公益事业相结合,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改变。
书中所描述的贝聿铭在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坚持不懈,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也应该像贝聿铭一样,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三、联系当代社会贝聿铭的精神内涵与当代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的创新精神和卓越成就,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在自己的领域里追求卓越。
同时,他的公益事业也提醒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积极回馈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书中所描述的贝聿铭在尊重传统文化和融入现代设计方面的努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在当今社会,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贝聿铭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让我们明白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做出怎样的努力。
总之,《贝聿铭传》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示的著作,通过简洁明了的行文风格展现了贝聿铭一生的风采和心路历程。
贝聿铭传读后感
![贝聿铭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8dfe9c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1.png)
《贝聿铭传》读后感《贝聿铭传》是一本关于中国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传记。
贝聿铭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师,他的作品被誉为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通过阅读这本传记,我对贝聿铭的人生和艺术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受到了许多启发。
这本传记详细地描述了贝聿铭的一生。
他出生在中国广东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就对艺术和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求学过程中,贝聿铭接受了传统的中国文化熏陶,同时也受到了西方现代建筑的影响。
这种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成为了贝聿铭设计风格的独特之处。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以其简洁、大胆的线条和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而闻名。
他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与周围环境相吻合的设计理念。
贝聿铭的作品更注重内涵和意义的表达,而不仅仅是外在的美丽。
他认为建筑是一种艺术,应该引导人们思考和感受。
通过阅读《贝聿铭传》,我深深感受到了贝聿铭对建筑的热爱和执着。
他对每一个项目都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从概念设计到细节的落实,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推敲。
他相信建筑是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工具,因此他始终追求卓越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贝聿铭传》还揭示了贝聿铭作品背后的深层意义。
他的设计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例如,他在设计中国国家大剧院时,将建筑与周围的人们融为一体,表达了对社会共同体和人际关系的关注。
通过这种方式,贝聿铭的设计超越了纯粹的建筑形式,具有更广阔的社会意义。
阅读贝聿铭的传记,使我深刻理解了建筑的力量。
建筑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居住和工作的场所,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思想的表达。
它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贝聿铭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了建筑对社会、环境和个人的重要性,让我对建筑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贝聿铭传》,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艺术和设计的知识。
贝聿铭对细节的关注和对人们感官体验的重视,给了我很多启发。
他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自然、文化和社会的综合思考,这对我在创作中寻找灵感和提高设计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
《贝聿铭传》读后感
![《贝聿铭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dd5f49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12.png)
《贝聿铭传》读后感引言概述:《贝聿铭传》是一本记录了贝聿铭先生一生的传记,他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建筑师之一。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贝聿铭先生的成长经历、事业成就以及他对建筑艺术的独特见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贝聿铭先生的才华和奉献精神深感敬佩。
一、成长经历1.1 家庭背景:贝聿铭出生于中国广东,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对艺术有着深厚的热爱。
这为贝聿铭培养了对艺术的兴趣和独特的艺术眼光。
1.2 教育经历:贝聿铭先后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获得了建筑学博士学位。
在学校期间,他深入研究了欧洲建筑的风格和技巧,为他未来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建筑实践:贝聿铭在毕业后迅速展示了他的才华,他设计了一系列标志性的建筑项目,如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和北京国家大剧院等。
他的作品不仅在建筑界引起了轰动,也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二、事业成就2.1 突破传统:贝聿铭在设计中常常突破传统的观念,创造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他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通过运用曲线和玻璃等材料,打造出富有现代感的建筑作品。
2.2 文化传承:贝聿铭在设计中注重传承和展示当地文化的特色。
他通过深入研究每个项目所在地的历史和文化,将其融入到建筑中,使建筑成为文化的载体。
2.3 社会影响:贝聿铭的作品不仅在建筑界赢得了赞誉,也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建筑作品常常成为城市的地标,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对建筑艺术的独特见解3.1 功能与美学的平衡:贝聿铭认为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更应该追求美学上的卓越。
他强调建筑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给人以美的享受。
3.2 建筑的社会责任:贝聿铭坚信建筑师有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应该通过设计和建造具有积极影响力的建筑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3.3 融入自然:贝聿铭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他的作品常常运用自然元素,如水和绿色植物,创造出和谐宜人的建筑环境。
四、结语通过阅读《贝聿铭传》,我对贝聿铭先生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深感敬佩。
《贝聿铭传》读后感
![《贝聿铭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3d6f62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b.png)
《贝聿铭传》读后感《贝聿铭传》是一本描写著名建造师贝聿铭一辈子经历和成就的传记。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被贝聿铭的才华、顽强和追求完美的品质所感动。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一、贝聿铭的成就1.1 贝聿铭作为一位建造师,他创造了许多标志性建造,如北京国家大剧院、美国国家美术馆等。
1.2 他的建造作品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思想,注重与自然的融合,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1.3 他的作品不仅在建造设计上具有独特性,更在功能性和美学上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二、贝聿铭的顽强精神2.1 贝聿铭在建造事业上经历了许多挫折和难点,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和信念。
2.2 他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种种难点和挑战,但他从不抛却,坚持追求完美。
2.3 他的顽强精神不仅体现在建造设计上,更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待工作的热情上。
三、贝聿铭的追求完美3.1 贝聿铭对建造设计的追求细致入微,追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
3.2 他在设计过程中反复推敲,不断修改,直至达到自己心中的完美标准。
3.3 他的作品不仅在外观上令人惊艳,更在功能性和实用性上具有极高的品质。
四、贝聿铭的影响力4.1 贝聿铭的建造作品不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更对当代建造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2 他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方法被许多建造师所借鉴和学习,成为建造界的经典。
4.3 他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建造领域,更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五、贝聿铭的人生哲学5.1 贝聿铭一辈子追求完美,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5.2 他的人生哲学是要做到最好,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
5.3 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种启示和激励,让我们更加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通过阅读《贝聿铭传》,我深深被贝聿铭的建造才华、顽强精神和追求完美的品质所感动。
他的一辈子是对建造界的贡献,更是对人生的启示和激励。
希翼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贝聿铭一样,不断追求完美,坚持信念,勇敢挑战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贝聿铭传》读后感
![《贝聿铭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c127bc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3.png)
《贝聿铭传》读后感引言概述:《贝聿铭传》是一本关于贝聿铭先生的传记,通过讲述他的一生和他对建筑艺术的贡献,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建筑师。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这本书进行详细阐述。
一、贝聿铭的生平经历1.1 出生和成长:贝聿铭于1920年出生在中国广东,后来移居美国。
他在中国的成长经历对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学业和职业:贝聿铭在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并在纽约建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他的职业生涯充满了许多令人瞩目的项目和成就。
1.3 个人生活:除了事业上的成功,贝聿铭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他的妻子和孩子一直是他生活的重要支持。
二、贝聿铭的建筑理念2.1 传承与创新: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注入了自己的创新理念。
他的作品既有现代感又有独特的文化特色。
2.2 空间与人性:贝聿铭认为建筑应该为人们提供舒适和宜居的空间。
他注重人性化设计,让人们在建筑中感受到温暖和亲近。
2.3 可持续发展:贝聿铭非常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他的建筑作品融合了生态和可持续的设计理念,为未来的世代留下了宝贵的资源。
三、贝聿铭的代表作品3.1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是贝聿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的设计精美而独特,成为了华盛顿特区的地标性建筑。
3.2 中国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这座建筑位于北京,是贝聿铭在中国的代表作之一。
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展现了贝聿铭对中西文化融合的理解。
3.3 贝聿铭之家:这是贝聿铭自己的住宅,也是他的设计实验室。
这座建筑充满了艺术氛围,展示了贝聿铭对建筑的独特见解。
四、贝聿铭的影响和荣誉4.1 对建筑界的影响: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对整个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思维被广泛传承和借鉴。
4.2 荣誉和奖项:贝聿铭因其卓越的建筑成就而获得了许多国际性的荣誉和奖项,包括普利兹克奖等。
五、贝聿铭的艺术遗产5.1 文化遗产保护:贝聿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作出了重要贡献。
贝聿铭书读后感
![贝聿铭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cd5fe1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32.png)
贝聿铭书读后感最近读完了关于贝聿铭的书,那感觉就像是跟着一位建筑界的大神在他的传奇世界里溜达了一圈。
贝聿铭啊,一开始我就觉得这人像个超级魔法师。
你想啊,一块普普通通的地,在他眼里就像是一块等待雕琢的璞玉,他拿着建筑设计这个魔法棒,一挥,就变出一座惊艳世界的建筑。
就像他设计的卢浮宫金字塔,刚开始的时候好多人都反对呢,说这是啥呀,在卢浮宫这么个古老又充满历史感的地方弄个现代感十足的玻璃金字塔,这不是破坏氛围嘛。
但是贝聿铭就像个固执又充满自信的老顽童,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结果呢,建成之后,那金字塔就像是从历史的长河里长出来的一样,和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而且还成了卢浮宫新的标志。
站在金字塔下,阳光透过玻璃洒下来,那种现代与古典交织的美,真的会让人忍不住感叹这个老头太厉害了。
从书里我还发现,贝聿铭做建筑可不是光为了好看。
他就像是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每一座建筑都是一个故事。
比如说苏州博物馆,那里面满满的都是他对家乡的情怀。
他把江南水乡的那种韵味,什么白墙黑瓦啦,小桥流水的意境啦,都巧妙地融入到现代建筑里。
在馆里走着,就好像在一个现代的梦境里重温古老的江南记忆。
他对文化的理解和把握真的是到了骨子里,不是简单地把传统元素贴在建筑上,而是让传统在现代建筑的躯壳里复活。
而且贝聿铭的坚持也特别让人钦佩。
他做项目的时候肯定遇到了无数的困难,但是他从来没有轻易放弃过。
书里描写他在施工现场,那认真的样子就像一个艺术家在雕琢自己最心爱的作品。
他不怕和别人争论,只要是他觉得对建筑有益的想法,就会努力去争取。
这种对自己专业的执着,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坚守自己的独门秘籍一样,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动摇。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贝聿铭不仅是在盖房子,他是在创造一种生活的艺术。
他的建筑影响的不仅仅是城市的外观,还影响着人们在这些空间里的感受和体验。
他就像一颗明亮的星星,在建筑的天空里闪耀,指引着后来的建筑人。
我也在想,要是我能有他十分之一的创造力和坚持,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也能做出点了不起的事儿呢。
贝聿铭全集读后感
![贝聿铭全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ece22e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e.png)
贝聿铭全集读后感贝聿铭全集读后感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在班级的读书氛围的带领下我们小组完成了对《贝聿铭全集》阅读和理解,我在书中学到很多,也思考了很多。
这本书是王天锡在1990年写的,开端介绍了贝聿铭的设计的成长之路,接着对他逐渐形成的设计理念做了详细的阐述。
一方面介叙述了他所获取的成就,另一方面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索他获得成功的原因,让人在阅读的时候感触颇深,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
一:贝聿铭的成长之路贝聿铭18岁离开中国,远渡重洋赴美留学。
50年代中期,因为中美关系紧张,贝聿铭只好加入美国国籍。
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时,贝聿铭担任了哈佛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一职。
但是他在之后不久就从纯学术的象牙塔进入了实际的建筑领域,成为房地产巨商齐化威奈公司建筑研究部主任。
在其后的12年中,贝聿铭为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的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了不少社会改造计划。
60年代初,贝聿铭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此后,一系列响彻世界的作品,便源源不断的出自他的手笔,肯尼迪图书馆、美国国家艺术馆、巴黎卢浮宫改造工程,日本兹贺县的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新馆......不仅奠定了先生一代宗师的地位,也标志着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的现代主义建筑,已经发展到了成熟而精致的阶段。
在他60年的职业生涯中,50多栋由他亲自设计的建筑遍布世界各地,也使他获得了包括普利兹克奖、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在内的无数荣誉。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大理石墙上的“贝聿铭”的名字,因千万人的摩挲变得闪闪发亮。
二:贝聿铭设计理念的形成纵观过去,现在思溯兴起的时候,许多著名的代表在建筑设计方面都有丰硕的成果,格罗皮乌斯倡导了“包豪斯学派”,柯布西耶更是现代建筑的一位传奇人物。
在第一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后,像第二代建筑大师路易斯康也在建筑的理论方面留下了举足轻重的观点。
而贝聿铭则学习前人,他曾追随密斯,后来又转向对勒柯布西耶、阿尔瓦阿尔托、赖特等人多方的借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最终形成了自己对建筑设计和探索的一套思路。
《贝聿铭传》读后感
![《贝聿铭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1713ca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1.png)
《贝聿铭传》读后感引言概述:《贝聿铭传》是一本描写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传记,通过讲述他的生平和建筑作品,向读者展示了他在建筑界的卓越贡献。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我在阅读《贝聿铭传》后的感受和体会。
一、贝聿铭的生平1.1 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贝聿铭传》中介绍了贝聿铭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
他出生在中国广东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就展现出对艺术和建筑的浓厚兴趣。
他的父亲是一位艺术家,这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留学和学术背景贝聿铭在年轻时选择留学,他先后在美国和法国接受了高等教育。
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建筑,并在哈佛大学深造。
这些学术背景为他未来的建筑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职业生涯的起步和发展贝聿铭的职业生涯起步于纽约,他在那里参与了一些重要的建筑项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在建筑界崭露头角,并开始受到国际认可。
他的建筑作品逐渐赢得了世界各地的赞誉。
二、贝聿铭的建筑理念2.1 传承和创新的结合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注重传承和创新的结合。
他尊重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同时也注重在设计中融入现代元素和技术。
这种独特的设计理念使他的建筑作品兼具经典与现代的特点。
2.2 空间与人的关系贝聿铭强调建筑空间与人的关系。
他的设计注重创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使人们能够在其中自由流动,并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
他的建筑作品常常给人一种和谐、平衡的感觉。
2.3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贝聿铭在建筑中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他注重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并采用环保材料。
他的建筑作品旨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为人们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空间。
三、贝聿铭的代表作品3.1 纽约双子塔《贝聿铭传》中介绍了贝聿铭设计的纽约双子塔。
这座建筑是贝聿铭事业的里程碑,也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双子塔的设计充分展现了他对空间和结构的独特理解,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3.2 中国国家大剧院贝聿铭还设计了中国国家大剧院,这是一座位于北京的现代化建筑。
贝聿铭传读后感
![贝聿铭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d8ae8e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e.png)
贝聿铭传读后感近日,我读完了一本关于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传记,深受震撼。
贝聿铭作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师,以其深远的设计理念和卓越的创造力,为世界留下了众多令人惊叹的建筑杰作。
在这本传记中,我不仅从中了解到了这位建筑大师丰富的家族背景以及他自己对建筑的热爱与追求,还对他的设计思想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通过阅读贝聿铭传记,我对他的家族背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贝聿铭出生于中国,但在他的血液中流淌着法国贵族的血统。
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社会运动者,身世显赫。
从小,贝聿铭就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和培训,这为他日后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家族背景使他不仅继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还接触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为他的设计思想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其次,贝聿铭的设计理念和创造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追求的不仅仅是建筑的美丽,更是如何在环境中融合、与自然共生。
他的设计作品充满了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氛围。
例如,他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仿佛是一块巨大的水晶,静静地融入了北京的城市景观中。
他的设计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建筑与自然的融合,理解了建筑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在贝聿铭传记中,我还发现了他对未来建筑发展的展望。
他不仅关注建筑的设计,还致力于利用技术和创新来改善人们的生活。
他提出了“文明环境”的概念,即通过建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
他的设计思想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和推崇,为世界建筑界树立了榜样。
阅读这本传记,我感受到了贝聿铭作为一个建筑大师所带给世界的影响和启示。
他通过他的设计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建筑的力量和能量。
他的建筑既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又能体现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贝聿铭的传记让我深思,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建筑师,应该怀有一颗对美和对人类的关爱之心。
通过这本传记,我对贝聿铭这位建筑大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的思想和理念将继续指导着未来的建筑师们,为世界带来更多美丽和温暖。
贝聿铭
![贝聿铭](https://img.taocdn.com/s3/m/c7b33ec228ea81c758f5784b.png)
《贝聿铭》读后感有人说,世界之美来自于人与自然共同的努力,而设计是其中的灵魂。
一直以来,我对这句话并没有太多的感触,认为这过于夸大了设计的作用和地位。
在求学过程和日常生活中,自己也曾接触过设计,但总认为这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已,与音乐、美术等并无本质之差。
然而,近期读到的《贝聿铭》这本书,让我领略了贝聿铭的成长之路和设计理念,特别是看着他出神入化的设计作品,观赏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让我真切感受到他真是建筑界的天才,也直接颠覆了我对设计的认识。
我深深感受到: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说起这本书,其实早在1990年已经出版,作者是王天锡。
王天锡是我国知名的建筑师,曾在纽约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学习,也许正是这个经历,让他写的这本书读起来更有层次感和吸引力。
从内容上来说,本书主要分为评论、作品、言语摘录等三大部分,后还有附录,重点联系贝聿铭先生的建筑生涯展示了其所取得的成就、分析阐述了获取成功的关键所在。
其中作品部分又分为大型城市开发项目及城市规划、住宅及社区开发项目、公共建筑和总部建筑四个板块,集中呈现了贝聿铭的46个经典杰作,遍布美国纽约、华盛顿、丹佛、费城、芝加哥等和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新加坡、香港及中国大陆等重要城市。
无论研读那一部分,我都为设计内容所吸引,为设计手法所感染,为设计作品所征服,并不断触动我的神经,引发我的深思。
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广州的一个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和高楼林立的上海度过的,从小立志要当一名建筑师。
1935年,他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1955年创建贝聿铭建筑事务所,通过自身不屑的努力和坚忍不拔的探索,他的建筑设计广及许多国家和地区。
本书一开始就围绕他的这些成就入手,首先介绍了他的成长之路和所获得的各种荣誉,包括曾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美国文学艺术科学院建筑金奖,法国建筑科学院大奖以及普利茨克奖等等,充分表明了他在业界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贝聿铭传》读后感
![《贝聿铭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26be4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6.png)
《贝聿铭传》读后感《贝聿铭传》不仅是一部传记,更是通过一位伟大建筑师的视角展现了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曲折历程。
书中详尽地描绘了贝聿铭一生的起起伏伏,从他在苏州的童年,到哈佛的求学,再到他如何成为世界级的建筑大师,以及他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考和创作。
开篇:传奇的起点贝聿铭的家族背景与童年经历:书中详细介绍了贝聿铭的家庭背景和他在苏州的生活,这为他日后的建筑风格奠定了基础。
苏州的传统建筑与园林对他的影响深远,使他在日后的作品中融入了东方的美学与哲学。
赴美留学与选择建筑之路:贝聿铭在哈佛的求学经历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在那里,他不仅学到了西方的建筑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主体:成就非凡代表性作品的分析:书中列举了贝聿铭的多件代表性作品,如香港中银大厦、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等。
通过对其设计理念、施工过程和后期的评价,展现了贝聿铭如何将东西方的建筑理念融为一体。
合作与竞争:贝聿铭在职业生涯中与众多知名的建筑师合作与竞争,这也成为他不断进步的动力。
个人风格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贝聿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这既是他个人经历的体现,也是时代背景的缩影。
发展:跨文化交融对东方元素的运用:贝聿铭在作品中多次运用了东方的元素,如木材、石材等传统材料,以及园林、山水等传统意象。
这使得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的现代感,又不失东方的韵味。
与中国市场的合作与交流: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贝聿铭也重新回到了祖国,参与了许多大型项目的设计。
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贴近中国的文化和市场需求。
转折:与时俱进技术革新与环保理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加强,贝聿铭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设计理念。
他开始更加注重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绿色环保,如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与年轻一代的交流与合作:尽管年事已高,但贝聿铭仍然与许多年轻的建筑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心得。
这使得他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过去,更延伸到了未来。
结束:永恒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贝聿铭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贝聿铭传》读后感简版
![《贝聿铭传》读后感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b3db3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d.png)
《贝聿铭传》读后感引言概述:《贝聿铭传》是一部关于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传记,通过对他一生的追踪和回顾,展现了他在建筑界的卓越成就和对建筑艺术的深刻理解。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对贝聿铭的才华和奉献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正文内容:1. 贝聿铭的生平和背景1.1 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贝聿铭出生于中国广州的一个富有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
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早年接触到了建筑。
1.2 学习和职业发展贝聿铭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并在此后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的作品遍布全球,包括美国的肯尼迪图书馆和中国的北京国家大剧院等。
2. 贝聿铭的建筑风格与设计理念2.1 建筑风格的独特性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他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设计。
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意境和哲学思考。
2.2 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贝聿铭在设计中注重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他善于融入当地的传统元素,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
他的作品不仅是建筑,更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传承和延续。
2.3 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也非常注重可持续发展。
他积极运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致力于创造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建筑。
他的作品是对未来世代的一种贡献。
3. 贝聿铭的影响力和成就3.1 对建筑界的影响贝聿铭的作品对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思维为后来的建筑师提供了启示,推动了建筑界的发展。
3.2 获得的荣誉和奖项贝聿铭凭借其杰出的建筑作品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和奖项。
他是第一个获得普利兹克奖的中国建筑师,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建筑奖项之一。
3.3 对世界建筑遗产的贡献贝聿铭的作品被列入了世界建筑遗产名录,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他的作品不仅是建筑的杰作,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总结:通过阅读《贝聿铭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伟大建筑师的生平和成就。
他的建筑作品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是对建筑艺术的一次革新和突破。
《贝聿铭传》读后感
![《贝聿铭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8f1704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c.png)
《贝聿铭传》读后感第一篇:《贝聿铭传》读后感伟大的建筑匠人——《贝聿铭传》读后感这两天一直在看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内尔所著的《贝聿铭传——现代主义大师》,这几天我已经试着去搜寻了一些有关这位建筑大师的相关资料,作为对这本传记的一种背景支持。
这本传记在我看来,尽管存在着某一些方面缺陷,比如更多的关注的是贝聿铭的个人成长、尤其是在建筑方面的发展历程,而不像一般个人传记那样注重从生活、学习、感情、事业等各方面联系起来考察。
尽管如此,这本传记还是极为成功地向不熟悉贝聿铭的读者描绘了一位通过坚持自己的信念、持续性地在建筑领域奋斗并成长为一位顶尖人物的著名建筑大师的形象和历程。
关于这本书“对于贝聿铭独到的现代主义建筑艺术与非凡的个人魅力和社交艺术都有准确和有分寸的描写”这样的评价(《一个东方人的商业世界观》),我认为还是比较准确的。
由于作者出色的描写和传记对象丰富而充满魅力的成长历程,我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几乎手不释卷。
在本书的描绘中,贝聿铭作为一位中国旧式贵族出身而成长于美国的精英,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中显示出了一种独特的个人魅力,既温文尔雅,又不乏独立思考的个性。
在贯穿始终的阅读印象里,贝聿铭始终是一位富有灵感、充满贵族高雅脾性、善于社交与说服的有点神秘莫测而又讨人喜欢的人物。
即便他本人的建筑作品有可能遭受各种不同的非议,但作为他本人,则始终给人以讨人喜欢的印象。
在贝聿铭的建筑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总的印象来说,他的事业是比较顺利的,除了遭受过一两次比较重大的挫折,尤其典型的是汉考克保险公司大楼的案例,是贝聿铭事务所的一次几乎致命的劫难。
但即便是这,也依然难以动摇贝聿铭强大的自信心。
他依然平静、从容地面对挑战,并终于化险为夷,重新攀上更高的高峰。
还有一个印象是,贝氏的建筑作品似乎总是以昂贵著称,而他本人的理念也是“优秀的设计足以抵得上任何成本”。
在每次作品的形成过程中,他总是在一个个额外的需要上向他的委托人要求追加,并且总是能够成功地说服别人相信这样会更好、更值得。
《贝聿铭传》读后感
![《贝聿铭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02d4b9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6.png)
《贝聿铭传》读后感引言概述:《贝聿铭传》是一本关于世界著名建造师贝聿铭生平和作品的传记。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了贝聿铭作为一位杰出的建造师对于建造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领悟到了他对于环境、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我读完《贝聿铭传》后的感受。
一、贝聿铭的生平经历1.1 贝聿铭的早年生活:贝聿铭出生于中国广东,成长于美国。
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这为他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基础。
1.2 教育背景和职业发展:贝聿铭先后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获得了建造学学位。
之后,他在美国和欧洲建造师事务所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3 成为世界级建造师:贝聿铭创作了许多著名的建造作品,如中国国家大剧院、美国国家广场等。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二、贝聿铭的设计理念2.1 融合现代与传统:贝聿铭的设计作品中融合了现代建造的理念和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建造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2.2 尊重历史与文化:贝聿铭在设计中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他的作品往往能够与周围的历史建造相得益彰。
2.3 关注环境可持续性:贝聿铭注重建造与环境的融合,他的设计中考虑了节能、环保等可持续性因素,体现了他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
三、贝聿铭的建造作品3.1 中国国家大剧院:这是贝聿铭在中国设计的标志性建造之一,其独特的外形和精湛的工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2 美国国家广场:作为贝聿铭在美国的代表作之一,美国国家广场以其简洁大气的设计风格成为纽约的地标建造。
3.3 卡塔尔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是贝聿铭在中东地区的杰作,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中的沙丘,独特而富有艺术感。
四、贝聿铭对于建造的影响4.1 影响后辈建造师:贝聿铭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对于后来的建造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他们对于建造艺术的热情和创造力。
4.2 推动城市发展:贝聿铭的建造作品在世界各地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贝聿铭传》读后感
![《贝聿铭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85db12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c.png)
《贝聿铭传》读后感引言概述:《贝聿铭传》是一本关于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生平和作品的传记,通过对他的一生进行详细描述,展现了他卓越的建筑才华和对美的追求。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这本传记的内容,包括贝聿铭的背景与早年经历、他的建筑理念与设计风格、他的代表作品、他的影响与贡献以及他的思想与艺术追求。
正文内容:1. 贝聿铭的背景与早年经历1.1 家庭背景与教育背景贝聿铭出生于中国广东,他的父亲是一位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画家,这为他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他前往美国留学,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接受了系统的建筑训练。
1.2 早期职业经历毕业后,贝聿铭在纽约的一家建筑事务所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迅速展现出了非凡的设计才华和独特的建筑观念,逐渐获得了建筑界的认可和赞誉。
2. 贝聿铭的建筑理念与设计风格2.1 建筑理念贝聿铭崇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风格,他认为建筑应该与环境相融合,与人类的需求相契合。
他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同时追求艺术的美感和审美的完美。
他的设计理念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2 设计风格贝聿铭的设计风格简洁而富有力量感,他善于运用几何形状和线条来创造独特的建筑形象。
他的建筑作品常常具有雄伟的气势和宏大的规模,同时又不失细腻和精致。
3. 贝聿铭的代表作品3.1 罗浮宫罗浮宫是贝聿铭的代表作之一,它位于法国巴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
贝聿铭在改造罗浮宫时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历史韵味,同时又加入了现代化的设计元素,使得整个建筑既具有古典的庄重感,又展现出现代的活力。
3.2 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位于中国北京,是贝聿铭为中国设计的一座现代化建筑。
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建筑技术和理念。
这座建筑独特的外形和精湛的建筑工艺,使它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4. 贝聿铭的影响与贡献4.1 对建筑界的影响贝聿铭的设计理念和建筑作品对全球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贝聿铭书读后感
![贝聿铭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b212be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b.png)
贝聿铭书读后感读完关于贝聿铭的书,就像是跟着这位建筑大师来了一场奇妙的环球建筑之旅。
以前我看建筑,就只是看个大概模样,觉得好看或者不好看。
可读完这本书,我再看那些贝聿铭设计的建筑,就像突然戴上了一副神奇的透视眼镜,能看到背后满满的故事和匠心。
贝聿铭这个人啊,真的是超级酷。
他就像是建筑界的魔法师,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的土地上,都能把建筑变得既独特又和谐。
比如说卢浮宫的金字塔,刚提出来的时候,那可是遭到了好多人的反对呢。
我就想啊,这就像一个外来的“奇怪家伙”突然要闯进一个古老而高贵的家族,大家肯定不乐意啊。
但是贝聿铭他可没退缩,他心里就像有一团燃烧的火焰,坚信自己的设计是对的。
最后啊,这个玻璃金字塔成了卢浮宫的标志性入口,就像一颗璀璨的钻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把古老和现代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他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也特别绝。
他把自己对故乡的那种深厚情感都融入到了建筑里。
那白墙青瓦,就像一个温婉的江南女子静静地站在那儿。
走在里面,感觉既有着传统江南园林的那种雅致韵味,又有着现代建筑的简洁通透。
他就像是一个巧妙的厨师,把传统和现代这两种“食材”完美地搭配在一起,做出了一道独一无二的“建筑大餐”。
从这本书里,我还能感受到贝聿铭的那份坚持和执着。
他做建筑可不是随随便便的,每一个线条、每一块材料的选择,都像是在精心雕琢一件稀世珍宝。
他得跟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甲方的要求、当地民众的意见,还有各种技术上的难题,就像一个个小怪兽,但他都能像超级英雄一样把它们打败。
我觉得贝聿铭教会了我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事情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坚持到底。
不能因为别人的几句质疑就放弃自己的梦想。
他在建筑的世界里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才华,就像在一张巨大的画布上肆意作画。
他的一生就像是一部精彩的电影,充满了挑战、创新和成功。
我读完这本书,就像从他的故事里汲取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也想要在自己的生活里,像他建造建筑一样,用心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呢。
《贝聿铭传》读后感
![《贝聿铭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b804d4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0.png)
《贝聿铭传》读后感引言概述:《贝聿铭传》是一本关于世界著名建造师贝聿铭的传记。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贝聿铭的生平、事业和对建造界的贡献,读后让我深受启示。
在本文中,我将从五个方面对这本传记进行分析和阐述,包括贝聿铭的成长背景、设计理念、建造作品、影响力以及对我个人的启示。
一、贝聿铭的成长背景1.1 家庭背景:贝聿铭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建造师,这为他的建造之路铺平了道路。
1.2 教育经历:贝聿铭在哈佛大学学习建造,他在这里接受了世界一流的建造教育,培养了他对建造的热爱和才华。
1.3 文化背景:贝聿铭在中国和西方文化之间成长,这使他对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理解。
二、贝聿铭的设计理念2.1 功能与美学的平衡:贝聿铭注重建造的功能性,同时追求美学的完美表达,他的作品既实用又具有艺术性。
2.2 建造与环境的融合:贝聿铭强调建造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他的设计总是充分考虑自然光线、风景温和候等因素。
2.3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贝聿铭尊重传统建造的价值,并将其与现代建造的创新理念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作品。
三、贝聿铭的建造作品3.1 博物馆设计:贝聿铭设计了许多世界知名的博物馆,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新馆和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东馆等,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对建造的独特见解和创造力。
3.2 城市规划:贝聿铭参预了许多城市规划项目,他的设计理念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文关心,为城市带来了独特的风貌和活力。
3.3 住宅设计:贝聿铭也设计了许多豪华住宅,他注重细节和品质,为居住者创造了舒适和宜居的居住环境。
四、贝聿铭的影响力4.1 建造界的崇拜:贝聿铭以其卓越的建造作品和独特的设计理念,赢得了建造界的广泛赞誉和崇拜,被誉为现代建造界的传奇人物。
4.2 文化交流的桥梁:贝聿铭的作品跨越了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界限,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和理解的桥梁,促进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
4.3 对后辈建造师的影响:贝聿铭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对后辈建造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他们对建造创作的热情和创新思维。
贝聿铭记录片观后感
![贝聿铭记录片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1b7667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17.png)
贝聿铭记录片观后感看了贝聿铭的纪录片,那可真像是经历了一场建筑界的奇幻之旅。
以前吧,我看那些高楼大厦、宏伟建筑,就光觉得好看、壮观。
可看完这个纪录片,我才真正明白每一座建筑背后都有一个像贝聿铭这样的灵魂在赋予它们生命。
贝聿铭啊,就像一个建筑界的魔法师。
他设计的卢浮宫金字塔,刚开始我心里直犯嘀咕,这玻璃金字塔放在古老的卢浮宫前面,能和谐吗?就好像在一个古典油画展览里突然放了个超现代的雕塑一样突兀。
可人家贝聿铭就是有这个本事,这个金字塔一落成,不仅没破坏卢浮宫的韵味,反而像是给它加了一个闪闪发光的皇冠。
白天,在阳光的照耀下,玻璃金字塔就像一颗巨大的钻石,把周围的古典建筑都映衬得更加庄重。
到了晚上,灯光从里面透出来,又有一种神秘的美感,仿佛它在跟卢浮宫的历史低声诉说着什么秘密。
他在中国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也特别让我着迷。
这建筑就像是从苏州的园林里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
白墙、灰瓦,还有那巧妙的园林布局,他把现代建筑的简洁线条和苏州传统建筑的韵味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看着那建筑,我都能想象到自己漫步在里面,阳光透过花窗洒在地上的宁静画面。
感觉贝聿铭就像是一个特别了解苏州灵魂的老朋友,知道怎么把苏州的美用一种新的方式展现出来。
从纪录片里能看出来,贝聿铭做建筑可不容易啊。
他得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有那些对建筑不太懂但又有很多想法的甲方,还有可能是一群对传统建筑保护有着不同意见的人。
但是他就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被别人轻易左右。
就像他说的,他做建筑是为了给人类创造更好的空间,是有自己的理念在里面的。
看完这个纪录片,我对建筑的理解完全不一样了。
建筑不再只是一堆砖头水泥搭起来的东西,而是像一本书,每一页都写满了设计师的梦想、思考和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贝聿铭就是那个用建筑写故事的伟大作家,他的故事充满了创新、融合与坚持,而他留下的那些建筑,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闪耀着智慧和艺术的光芒。
我想,以后我再看到那些伟大的建筑时,我会像想起老朋友一样想起贝聿铭这个名字,想起他为这个世界带来的独特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聿铭全集》经典读后感十篇《贝聿铭全集》是一本由朱迪狄欧+斯特朗很多地方,语言体系较为混乱,重复,像是很多资料拼凑成的。
同时,书中所列建筑够全,却不够细,基本的总平面图和平面、剖面图都非常缺失,即便有,也是图幅很小。
不太合适专业人士或者学生做深入学习和研究。
《贝聿铭全集》读后感(三):读书札记
这本书买了很久今天才读完,去年跟婧婧说我很喜欢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婧婧去了还拍了很多照片带回来分享给我看。
你看好的建筑也承载了人和人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
一直都很喜欢现代建筑,喜欢几何图形在建筑里的运用,贝聿铭在运用这些元素的同时更加注重建筑与环境与文化的关系,抓住建筑的精髓。
真希望我们国家多一些真正的愿意思考的建筑设计师。
《贝聿铭全集》读后感(四):实现夙愿,感觉非常不错!
折服于贝聿铭先生建筑作品的魅力,一直想买一本作品集,今天实现夙愿,感觉非常不错!这本作品集印刷精美,图片清晰,收录作品全面,每一个作品所配文字不是对作品本身的简单介绍,而是对具体作品的起因、发展、结果的较为真实的记录,其中不乏许多颇具启发性的文字——窃以为这样的文字远胜于对作品本身的描述,对于喜爱建筑的人,的确是一部值得时常翻阅的作品集,也是我目前能找到得最好的贝氏作品集,不惴浅陋,盛赞。
《贝聿铭全集》读后感(五):英文原版价格让人泪花流。
读英文原版的书籍当然是最有意思的了。
但是这个价格也让人泪花流。
贝聿铭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中国建筑家之一。
不过每次看到他我都在想,如果他一直在中国,他的理想还能保存么?
我们总是被生存的现实沦陷,总是被物质蒙蔽双眼,但是我们的梦想,却在我们的冷淡中无人问津。
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贝聿铭是特别的,在建筑的领域里面,他也是个性的,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但愿人类能多出贝聿铭,而不只是某某。
《贝聿铭全集》读后感(六):英文原版价格让人泪花流。
读英文原版的书籍当然是最有意思的了。
但是这个价格也让人泪花流。
贝聿铭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中国建筑家之一。
不过每次看到他我都在想,如果他一直在中国,他的理想还能保存么?
我们总是被生存的现实沦陷,总是被物质蒙蔽双眼,但是我们的梦想,却在我们的冷淡中无人问津。
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贝聿铭是特别的,在建筑的领域里面,他也是个性的,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但愿人类能多出贝聿铭,而不只是某某。
《贝聿铭全集》读后感(七):好书推荐!
一本好的全集胜过一本传记,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职业生涯的轨迹。
读《贝聿铭全集》,比读他的传记更有收获。
贝聿铭先生堪称当代最负盛名的华人建筑大师,全集问世,意义重大。
而贝聿铭对中国的古建筑保护和当代建筑,也发出过
切中时弊的警示。
全集无疑为人们全面了解其建筑理念,提供了珍贵材料。
关于城市建筑、规划的书在国外运营成熟,是向市民传递都市居住文化的良好途径,但中国出版界做得不算好,希望《贝聿铭全集》能成为契机。
——《生活周刊》
《贝聿铭全集》读后感(八):即使如此出名也有不太为人知道的作品
很多内容包括没建成的作品以及背后的故事,都是别处罕见的。
最后一个作品到伊斯兰博物馆,我想贝老可以歇会了,这回应该真的是全集了吧。
在就此打住和让老贝再干一票于是不得不再买一个附册之间,我应该如何选择呢?
但是台湾版的真贵啊,整整双倍。
所以,能在国内买书真是摊上大便宜了。
我们要珍惜哦
另外,时隔多年当我再次看到书里那些经典作品,虽然很多是黑白照片,仍然抑制不住心跳加速,仿佛回到了最初被这些建筑打动的少年时代。
是的,这些作品告诉我们,脱开一切言语评论,即使一个无知少年也会被好的建筑打动,这是一种永恒绝对无条件的美。
《贝聿铭全集》读后感(九):貝氏之为大师,成功的“混合记忆与希望”,当之无愧
贝氏成为现代建筑大师是理所当然的,其建筑设计的天赋,早在1948年的圆形螺旋公寓便已经揭示大师的到来。
贝氏对设计的解题有其独到的观察及处理,每每引人赞叹。
在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设计中更添神来之笔,开工9个月后,突然灵光乍现,为求
完美愿自掏腰包不收变更设计费,自费将格子梁结构屋顶改为三角形的玻璃采光顶,此举让室内空间突然明亮轻快并具备动感。
本书详细描述贝氏每个设计作品的文化脉络、地理位置、历史典故、基地条件,并从业主的想法及其在空间、材料、几何图形、光影及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到建筑细部设计,巨细靡遗。
如果历史文化是“记忆”,而使用功能及美感可理解为“希望”,阅毕感叹貝氏之为大师,成功的“混合记忆与希望”,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