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讲解-PPT
合集下载
个人所得税ppt课件讲解

征收机关
个人所得税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征收管理,各级地方税务局 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
纳税申报与缴纳
纳税申报
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向税务机关申报个人所得,并提交 相关证明文件。申报方式可以通过网上申报、邮寄申报或现场申报等方式进行 。
缴纳税款
纳税人应当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和方式缴纳税款。缴纳方式可以通过银行 转账、支票、现金等方式进行。
简化税制和优化税负结构将降 低税收成本和减少逃税现象。
展望未来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个人 所得税改革将继续深化和完善 ,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和
挑战。
05
个人所得税的案例分析
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案例
总结词
高收入人群通常面临更高的个人所得税 负担,需要关注税务筹划和合理避税。
VS
详细描述
高收入人群通常包括企业高管、明星、专 家等,他们需要缴纳的税款相对较高。为 了减轻税务负担,他们需要关注税务筹划 和合理避税,如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 安排收入和支出等。
扣除项目
包括基本扣除、专项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依法 确定的其他扣除。
特殊情形
处理个人多处取得收入、 境外所得等特殊情形下的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税率与税额的计算
税率表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的不同 区间,适用不同的税率。
速算扣除数
为了简化计算,采用速算 扣除数计算税额。
计算示例
通过具体案例演示如何根 据税率表和速算扣除数计 算税额。
个人所得税ppt课件讲解
目 录
• 个人所得税概述 •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发展 • 个人所得税的案例分析
个人所得税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征收管理,各级地方税务局 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
纳税申报与缴纳
纳税申报
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向税务机关申报个人所得,并提交 相关证明文件。申报方式可以通过网上申报、邮寄申报或现场申报等方式进行 。
缴纳税款
纳税人应当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和方式缴纳税款。缴纳方式可以通过银行 转账、支票、现金等方式进行。
简化税制和优化税负结构将降 低税收成本和减少逃税现象。
展望未来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个人 所得税改革将继续深化和完善 ,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和
挑战。
05
个人所得税的案例分析
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案例
总结词
高收入人群通常面临更高的个人所得税 负担,需要关注税务筹划和合理避税。
VS
详细描述
高收入人群通常包括企业高管、明星、专 家等,他们需要缴纳的税款相对较高。为 了减轻税务负担,他们需要关注税务筹划 和合理避税,如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 安排收入和支出等。
扣除项目
包括基本扣除、专项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依法 确定的其他扣除。
特殊情形
处理个人多处取得收入、 境外所得等特殊情形下的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税率与税额的计算
税率表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的不同 区间,适用不同的税率。
速算扣除数
为了简化计算,采用速算 扣除数计算税额。
计算示例
通过具体案例演示如何根 据税率表和速算扣除数计 算税额。
个人所得税ppt课件讲解
目 录
• 个人所得税概述 •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发展 • 个人所得税的案例分析
个人所得税》讲课件

查账征收
根据纳税人提供的账目记 录,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 应纳税额,并由纳税人自 行申报纳税。
核定征收
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收入 、成本等实际情况,核定 其应纳税所得额,并由纳 税人自行申报纳税。
代扣代缴
支付个人收入的单位或个 人,按照规定的税率和计 税依据,代扣代缴个人所 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程序
纳税人自行申报
推动经济发展
合理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可以促 进消费和投资,推动经济发展
。
提高政府财政收入
通过加强税收征管和提高税收 效率,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展望未来
未来个人所得税改革将继续深 化,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要。
THANKS
感谢观看
扣除项目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扣除项目政策的制定通常由国家税务 总局负责,实施则由各级税务机关负 责。
扣除项目政策的影响
扣除项目政策可以降低纳税人的税收 负担、鼓励投资和消费、提高企业竞 争力等。
抵免政策
抵免政策概述
抵免政策是指允许纳税人将其在 境外缴纳的税款抵免在国内应缴 纳的税款的政策。
抵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计算应纳税额时,应将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相应的税率, 再减去速算扣除数。
劳动报酬所得的计算方法
劳动报酬所得的计算 公式为:应纳税所得 额 = 劳动报酬收入 * (1 - 20%)。
计算应纳税额时,应 将应纳税所得额乘以 相应的税率。
劳动报酬所使用费所得的计算方法
审计和检查
税务机关应当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 进行审计和检查,以确保纳税人申 报的税额真实、准确。
处罚和追缴
对于未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行 为,税务机关应当依法进行处罚, 并追缴其应纳税款。
个人所得税概述PPT61页

❖ 非居民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在境内居住不满
一年的个人。包括:
▪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的外籍人员、华侨、港澳台 同胞;
▪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外籍人员、 港澳台同胞。
▪ 负有限纳税义务:来源于境内的所得纳税
第四节 税率
适用税率一览
税率
工资、薪金所得 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 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a. 当月工资≥费用扣除标准 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b. 当月工资<费用扣除标准 (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 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 数
【 计 算 题 】 中 国 公 民 肖 某 2013 年 12 月 份 取 得 当 月 工 薪 收 入 4800元和2013年的年终奖金36000元。肖某12月份应纳个人所 得税3534元。 【答案及解析】计算过程: (4800-3500)×3%+36000×10%-105=39+3495=3534(元) 【计算题】中国公民王某的2014年1月份工资3000元,当月一 次性取得上年奖金9000元。 【答案及解析】计算过程: 首先,判断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9000-(3500-3000)] ÷12=708.33(元);税率3%。 其次,计算税额=(9000-3500+3000)×3%=255(元)。
• 世界各国的个人所得税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 综合所得税制、分类所得税制、混合所得税制。
▪ (二)在费用扣除上定额、定率扣除并用 ▪ (三)在税率上累进税率、比例税率并用 ▪ (四)在申报缴纳上采用自行申报和代扣代缴
两种方法
第二节 征税对象
一年的个人。包括:
▪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的外籍人员、华侨、港澳台 同胞;
▪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外籍人员、 港澳台同胞。
▪ 负有限纳税义务:来源于境内的所得纳税
第四节 税率
适用税率一览
税率
工资、薪金所得 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 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a. 当月工资≥费用扣除标准 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b. 当月工资<费用扣除标准 (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 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 数
【 计 算 题 】 中 国 公 民 肖 某 2013 年 12 月 份 取 得 当 月 工 薪 收 入 4800元和2013年的年终奖金36000元。肖某12月份应纳个人所 得税3534元。 【答案及解析】计算过程: (4800-3500)×3%+36000×10%-105=39+3495=3534(元) 【计算题】中国公民王某的2014年1月份工资3000元,当月一 次性取得上年奖金9000元。 【答案及解析】计算过程: 首先,判断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9000-(3500-3000)] ÷12=708.33(元);税率3%。 其次,计算税额=(9000-3500+3000)×3%=255(元)。
• 世界各国的个人所得税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 综合所得税制、分类所得税制、混合所得税制。
▪ (二)在费用扣除上定额、定率扣除并用 ▪ (三)在税率上累进税率、比例税率并用 ▪ (四)在申报缴纳上采用自行申报和代扣代缴
两种方法
第二节 征税对象
个人所得税4PPT41页

3. 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减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4.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收入的认定标准 个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取得同一项目收入的,先减除的费用后,再按“先分、后扣、再税”的办法计算纳税。 对纳税人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七项所得,按次为计税依据计算应纳税额。
具体税收抵免的方法是: 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低于依照规定计算的扣除限额的,应当在中国补缴差额部分的税款; 超过扣除限额的,其超过部分不得在当年的税额中扣除,但可于以后年度在同一国家(地区)的扣除限额的余额中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 计算扣除限额应当分国且分项
三、个人所得税税率工资、薪金所得,九级超额累进税率,5%-45%;个体、承包承租、独资合伙所得,五级超额累进5%-35%;劳务报酬所得,比例税率为20%;稿酬所得,比例税率为20%;特许权、股息红利、财产转让、偶而和其他所得,20%。
瑞士个税采用累进税率,最高11.5%
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税率表(1)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说明:经营成果归单位: 经营成果归己:
(四)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 =(每次收入额—800)X20% 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 =每次收入额X (1—20%) X20% 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加成征收。
(九)财产转让所得的计税方法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 =(每次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X20%[例]某人建房一栋,造价150,000元,支付费用20,000元.该人转让 售价280,000元,在卖房过程中按规定支付交易等有关费用8500元,计算其应交纳得个人所得税税额.
七章个人所得税ppt课件

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的企业、机构、组织的所在地作为 所得来源地。
6财产租赁所得:
以被租赁财产的使用地作为来源地。
三、所得来源地的确定
7不动产转让所得:
以不动产转让地为所得来源地。
动产转让所得:
以实现转让地为所得来源地。
四、税率
❖ (一)各项所得按项目的不同税率分: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5%---45%(9级) 2个体工商户、承包承租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5%---
2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同企业一样,以每一纳税年度 的收入总额扣成本、费用、损失。
3承包、承租所得:
a 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扣必要费用(即2000元/月,全年24000元) b 同个体户。
4劳动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财产租赁所得;
a 4000元以下/次,扣800元; b 4000元以上/次,扣20%。
❖ (二)居住时间:
满一年:指365天(1.1---12.31)日历年度。 临时离境(一次不超过30天或累计不超过90天), 不扣减居住时间。
❖ (三)中国境内:指中国大陆境内,有税收 管理权的地区。
按照国际惯例,依据住所、居住
时间两个标准(双重税收管辖),个
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两类:
❖ 居民
有住所或无住所 负无限纳税义务
d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取得收入的,以连载完成后的收入合并为一次; e同一作品出版、发表后,因添加印数而追加稿酬的,应同以前出版、发表时取得
的稿酬合并计算为一次; f同一作品在出版和发表时,以预付稿酬或分次支付稿酬等形式取得的收入,应合
并计算为一次。
<3>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某项使用权的一次转让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6财产租赁所得:
以被租赁财产的使用地作为来源地。
三、所得来源地的确定
7不动产转让所得:
以不动产转让地为所得来源地。
动产转让所得:
以实现转让地为所得来源地。
四、税率
❖ (一)各项所得按项目的不同税率分: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5%---45%(9级) 2个体工商户、承包承租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5%---
2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同企业一样,以每一纳税年度 的收入总额扣成本、费用、损失。
3承包、承租所得:
a 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扣必要费用(即2000元/月,全年24000元) b 同个体户。
4劳动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财产租赁所得;
a 4000元以下/次,扣800元; b 4000元以上/次,扣20%。
❖ (二)居住时间:
满一年:指365天(1.1---12.31)日历年度。 临时离境(一次不超过30天或累计不超过90天), 不扣减居住时间。
❖ (三)中国境内:指中国大陆境内,有税收 管理权的地区。
按照国际惯例,依据住所、居住
时间两个标准(双重税收管辖),个
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两类:
❖ 居民
有住所或无住所 负无限纳税义务
d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取得收入的,以连载完成后的收入合并为一次; e同一作品出版、发表后,因添加印数而追加稿酬的,应同以前出版、发表时取得
的稿酬合并计算为一次; f同一作品在出版和发表时,以预付稿酬或分次支付稿酬等形式取得的收入,应合
并计算为一次。
<3>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某项使用权的一次转让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个人所得税培训课件2024更新PPT

个人
公民个人
依法登记为个体工商的公民
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
合伙企业自然人合伙人
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境内无住所居住一年累计不满183天
类型
具体情况
纳税义务
居民纳税人
二者满足其一:1、境 内有住所;2、境内无 住所但居住,一年内累 计满18二者满足其一:1、境 内有住所;2、境内无 住所但居住,一年内累 计满183天
查遗补缺
汇总收支
按年查账
多退少补
计算公式
全部工资薪资税前收入 全部劳务报酬税前收入x (1-20%) 全部特许权使用税前收入x (1-20%)
全部稿酬税前收入x (1-20%) x (1-30%)
每年60000元 三险一金
子女教育支出 继续教育支出 大病医疗支出 住房贷款利息
住房租金收入 赡养老人支出 婴幼儿照护费用
第二章节
个人应知应会点
The individual should know the point
什么是个税
征税对象:个人
偶然的、临时的, 货币、有价证券、
实物
关于”个人“的身份
个人
居民/非居民 纳税人
类型
自然人 个体工商业户 个人融资企业 合伙企业 非居民纳税人 判断标准
住所标准/居住时间 标准
个人自行申报指南
一、实名注册(未注册用户)
1、下载“个人所得税”APP 2、下载完成后打开APP,可选择大厅注册码 注册、人脸识别认证注册。
个人自行申报指南
二、找回密码(已注册用户)
1、 找回密码需进行身份验证,先填写本人注册时的正确的身份证件信息,然后输入随机验证码。 2、完成上述内容,点击页面“下一步” 3、选择“验证方式”,目前有“通过已绑定的手机号码验证”和“通过本人银行卡进行验证“二 选其一。注意:如果选择“通过本人银行卡进行验证”前提是要原先在APP端或WEP端里面添加过 银行卡才可操作。 4、输入“短信验证码”,点击“下一步 5、设置新密码,然后点击“保存”码修改成功。注意:密码规则必须要由大写、小写字数字组合, 必须8位以上。
个人所得税讲解培训(34张)PPT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 30 分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 35 分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速算扣 除数
0 105 555 1005 2755
5505
13505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实行分项扣除、分项定率、分项征收 的计征办法。
工资、薪金所得部分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税所得金额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法
内容概述
❖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 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 个人所得税税率 ❖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 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 ❖ 个人所得税征管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 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 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 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 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 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 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 港、澳、台同胞。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 (一)应税所得的类别 ❖ 1.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
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 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 (1)工资薪金的基本范围 ❖ ——基本工资、工龄工资、职务工资 ❖ ——各种补贴、津贴 ❖ ——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 ❖ ——与任职受雇相关的其他所得
❖ (二) 非居民纳税人 ❖ 1.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在我国的自然人; ❖ 2.在我国境内无住所而居住在我国境内不满1年
的自然人; ❖ 3.在我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满1年,且在一个
纳税年度内一次离境超过30日或者多次离境累计 超过90日的自然人。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 工资、薪金所得 ❖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 劳务报酬所得 ❖ 稿酬所得 ❖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 财产租赁所得 ❖ 财产转让所得 ❖ 偶然所得 ❖ 其他所得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PPT精品课件

速算扣除数 例题:P265(例8-1)
• 特殊支付方式的计算方法:
全年一次性奖金(年终奖):P270 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额
一次性奖金÷12,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额=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额
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不纳税 [一次性奖金-(费用扣除额-当月工资薪金所得)]÷12,确
个人的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的,应合并其因连载而 取得的所得为一次。连载后又出书取得的稿酬,或先 出书后连载取得稿酬的,应视同再版稿酬分次征税。 例题:P268例8-8
返回
6.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每次收入≤4000元: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20%
每次收入>4000元: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20%
在中国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 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
关中工作的外籍专家;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受雇而取得工资、
薪金所得的个人; 财政部确定的其他人员;
上述人员包括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返回
二.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工资、薪金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 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20%
返回
10. 特殊计税方法
• 公益救济性捐赠 • 一人兼有多项应税所得 •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纳税人共同取得同一项所得 • 纳税人从境外取得收入应纳税额的计算
返回
• 公益救济性捐赠
– 捐赠扣除限额=应纳税所得额×30%
– 允许扣除的捐赠额=实际捐赠额(实际捐赠额≦捐赠扣除
例题
• 某专家向某企业提供一项专利技术使用权,
• 特殊支付方式的计算方法:
全年一次性奖金(年终奖):P270 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额
一次性奖金÷12,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额=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额
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不纳税 [一次性奖金-(费用扣除额-当月工资薪金所得)]÷12,确
个人的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的,应合并其因连载而 取得的所得为一次。连载后又出书取得的稿酬,或先 出书后连载取得稿酬的,应视同再版稿酬分次征税。 例题:P268例8-8
返回
6.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每次收入≤4000元: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20%
每次收入>4000元: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20%
在中国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 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
关中工作的外籍专家;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受雇而取得工资、
薪金所得的个人; 财政部确定的其他人员;
上述人员包括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返回
二.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工资、薪金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 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20%
返回
10. 特殊计税方法
• 公益救济性捐赠 • 一人兼有多项应税所得 •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纳税人共同取得同一项所得 • 纳税人从境外取得收入应纳税额的计算
返回
• 公益救济性捐赠
– 捐赠扣除限额=应纳税所得额×30%
– 允许扣除的捐赠额=实际捐赠额(实际捐赠额≦捐赠扣除
例题
• 某专家向某企业提供一项专利技术使用权,
个人所得税-精品PPT课件

5 个税法定减免及扣缴 义务人法律责任
法定减免
1、免征
福利费(指按国家有关规定从企 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提留的福利 费或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 助。
抚恤金、救济金;省级政府组织 以上颁发的科技、文教卫体、环保等 奖金;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 息;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特殊津贴 、院士津贴等;保险赔款等。
取得的收入。
➢ 薪金是指从事社会公职或管理活动的劳动者(公职人员)
取得收入。 ➢ 工资、薪金所得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动所得。非独立个人劳
动是指个人从事的是由他人指定、安排并接受管理的劳动。
➢ 劳动分红是劳动者(雇员)对企业年度净利润的分配。
劳动分红不计入成本费用,而工资、薪金要计入成本费用。
注意:对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 不予征税。如独生子女补贴、差旅费津贴。
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0
赡养老人: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
6
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A、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B、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
个税计算
4、专项附加扣除0 1 Nhomakorabea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
,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大病医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
0
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
3
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
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个人所得税讲座课件

注意:本年度扣除不完的,不得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
请以最终实际公布文件为准
主要变化2 – 新增专项附加扣除(征求意见稿)
(一)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主要内容及规定
1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2
受教育子女的父母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经父母约定,也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提供资料
03
自行判断
01
申报扣除
02
主要变化2 – 新增专项附加扣除(征求意见稿)
纳税人方面
办理税前扣除,并计算应纳税款
03
员工向单位财务提交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应当接收
01
在发放工资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时,将员工相关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可扣除金额填写至扣缴报告表
02
主要变化2 – 新增专项附加扣除(征求意见稿)
纳税人识别号
Part 02
改革主要内容
主要变化 – 个人所得税改革内容
经营所得
主要变化1 – 简并所得项目,确定综合所得范围
主要变化1 – 综合所得 – 征税范围
概念解释
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个人从事劳务取得的所得,包括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2
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应当留存相关证书等资料备查。
个人所得税ppt课件

12月份工资应纳税额=(7000-3500)*10%-105=245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60000/12=5000,查表后,年终奖应纳税额=60000*20%-555=11445 12月应缴纳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合计=245+11445=11690
例2:在例1的基础上如果工资为3000,年终奖为36000,计算郑行生12月份的工资薪金的个 人所得税。
级数 1 2 3 4 5 6 7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不超过1500元 超过1500元至4500元 超过4500元至9000元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超过80000元
税率 3% 10% 20% 25% 30% 35% 45%
速算扣除数(元) 0 105 555 1005 2755 5505 13505
个人所得税概念
个人所得税(Individual Income tax),是以个人 (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 所得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 (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 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 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纳税人
对象
个税
计税
免税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居民
非居民
2、当月工资低于3500元时,年终奖个人所得税=(年终奖-(3500-月工资))*税率-速算扣除数, 税率是按年终奖-(3500-月工资)除以12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
例1:中国公民,郑先生2012年12月份工资7000,12月除工资以外,还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 60000元。计算郑先生12月份的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
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例2:在例1的基础上如果工资为3000,年终奖为36000,计算郑行生12月份的工资薪金的个 人所得税。
级数 1 2 3 4 5 6 7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不超过1500元 超过1500元至4500元 超过4500元至9000元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超过80000元
税率 3% 10% 20% 25% 30% 35% 45%
速算扣除数(元) 0 105 555 1005 2755 5505 13505
个人所得税概念
个人所得税(Individual Income tax),是以个人 (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 所得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 (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 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 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纳税人
对象
个税
计税
免税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居民
非居民
2、当月工资低于3500元时,年终奖个人所得税=(年终奖-(3500-月工资))*税率-速算扣除数, 税率是按年终奖-(3500-月工资)除以12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
例1:中国公民,郑先生2012年12月份工资7000,12月除工资以外,还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 60000元。计算郑先生12月份的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
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非居民纳税人 1.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在我国的自然人; 2.在我国境内无住所而居住在我国境内不满1年的自然人
; 3.在我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满1年,且在一个纳税年度
内一次离境超过30日或者多次离境累计超过90日的自然人 。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工资、薪金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稿酬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偶然所得 其他所得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一)应税所得的类别 1.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
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 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1)工资薪金的基本范围 ——基本工资、工龄工资、职务工资 ——各种补贴、津贴 ——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 ——与任职受雇相关的其他所得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一)应税所得的类别 (2)不属于工资薪金的项目 ——差旅费津贴、误餐补贴 ——按规定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
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 ——独生子女补贴、托儿补助费 ——住房补贴 ——家庭成员副食补贴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一)应税所得的类别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1)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根据我国税法的规定,下列哪些项目在计算所得税时允 许进行费用扣除?
A.利息、股息、红利 B.稿酬所得 C.偶然所得 D.薪金、工资所得
四、个人所得税税率
个人所得税税率是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 之间的比例。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表一)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级 超额累进税率。 (表二) 比例税率。
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Nhomakorabea35
250 1250 4250 6750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实行分项扣除、分项定率、分项征收的计征 办法。
工资、薪金所得部分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税所得金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 扣除数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的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 税率-速算扣除数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个人所得税额=每 次所得收入×20%
45
速算扣 除数
0 105 555 1005 2755
5505
13505
个体工商户承包经营所得税率表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0元的
5
0
2 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 10 的部分
3 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 20 的部分
4 超过60000元至100000 30 元的部分
表任何的组织或个人 ——时间上的不稳定性或临时性 ——人事关系的非任职受雇性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一)应税所得的类别 (3)劳动报酬与工资薪金的区别 ——劳动关系不同 ——提供劳务的性质不同 ——所得的形式不同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一)应税所得的类别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 9.财产转让所得 10.偶然所得 11.其他所得
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以及其他行业生产、经营取 得的所得; (2)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 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3)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4)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 项应纳税所得。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二)所得来源地的判定 1.所得来源地的基本原则 (1)工资、薪金、劳务所得: ——劳务提供地 (2)生产、经营所得 ——从事生产、经营地 ( 3 ) 财 产 租 赁 所 得
——出租财产使用地 (4)财产转让所得 ——动产:转让地 ——不动产:不动产所在地
工资薪金的累进税率: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2 超过1500元至 45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 30 分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 35 分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个人所得税-讲解-PPT
内容概述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个人所得税税率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 个人所得税征管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 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 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 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 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 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
(一)应税所得的类别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
包经营、承担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 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一)应税所得的类别 4.劳务报酬所得 (1)主要类型 (2)劳动报酬的主要特点 ——个人的独立性:提供劳务的行为是个人行为,而不代
居民纳税人 非居民纳税人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一) 居民纳税人 1.在我国境内有住所的人,即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
关系在我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 (1)住所地标准: ——户籍/国籍 (2)居住时间标准 ——在我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 ——临时离境的日数扣减: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5)特许权使用费 ——特许权使用地 (6)利息、股息和红利 ——支付公司所在地 (7)偶然所得 ——所得产生地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三)所得的表现形式与数额的确定 (1)所得采取实物形式 (2)所得采用有价证券形式 (3)所得为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的
; 3.在我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满1年,且在一个纳税年度
内一次离境超过30日或者多次离境累计超过90日的自然人 。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工资、薪金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稿酬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偶然所得 其他所得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一)应税所得的类别 1.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
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 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1)工资薪金的基本范围 ——基本工资、工龄工资、职务工资 ——各种补贴、津贴 ——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 ——与任职受雇相关的其他所得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一)应税所得的类别 (2)不属于工资薪金的项目 ——差旅费津贴、误餐补贴 ——按规定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
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 ——独生子女补贴、托儿补助费 ——住房补贴 ——家庭成员副食补贴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一)应税所得的类别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1)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根据我国税法的规定,下列哪些项目在计算所得税时允 许进行费用扣除?
A.利息、股息、红利 B.稿酬所得 C.偶然所得 D.薪金、工资所得
四、个人所得税税率
个人所得税税率是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 之间的比例。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表一)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级 超额累进税率。 (表二) 比例税率。
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Nhomakorabea35
250 1250 4250 6750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实行分项扣除、分项定率、分项征收的计征 办法。
工资、薪金所得部分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税所得金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 扣除数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的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 税率-速算扣除数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个人所得税额=每 次所得收入×20%
45
速算扣 除数
0 105 555 1005 2755
5505
13505
个体工商户承包经营所得税率表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0元的
5
0
2 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 10 的部分
3 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 20 的部分
4 超过60000元至100000 30 元的部分
表任何的组织或个人 ——时间上的不稳定性或临时性 ——人事关系的非任职受雇性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一)应税所得的类别 (3)劳动报酬与工资薪金的区别 ——劳动关系不同 ——提供劳务的性质不同 ——所得的形式不同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一)应税所得的类别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 9.财产转让所得 10.偶然所得 11.其他所得
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以及其他行业生产、经营取 得的所得; (2)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 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3)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4)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 项应纳税所得。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二)所得来源地的判定 1.所得来源地的基本原则 (1)工资、薪金、劳务所得: ——劳务提供地 (2)生产、经营所得 ——从事生产、经营地 ( 3 ) 财 产 租 赁 所 得
——出租财产使用地 (4)财产转让所得 ——动产:转让地 ——不动产:不动产所在地
工资薪金的累进税率: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2 超过1500元至 45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 30 分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 35 分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个人所得税-讲解-PPT
内容概述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个人所得税税率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 个人所得税征管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 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 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 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 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 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
(一)应税所得的类别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
包经营、承担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 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一)应税所得的类别 4.劳务报酬所得 (1)主要类型 (2)劳动报酬的主要特点 ——个人的独立性:提供劳务的行为是个人行为,而不代
居民纳税人 非居民纳税人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一) 居民纳税人 1.在我国境内有住所的人,即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
关系在我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 (1)住所地标准: ——户籍/国籍 (2)居住时间标准 ——在我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 ——临时离境的日数扣减: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5)特许权使用费 ——特许权使用地 (6)利息、股息和红利 ——支付公司所在地 (7)偶然所得 ——所得产生地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三)所得的表现形式与数额的确定 (1)所得采取实物形式 (2)所得采用有价证券形式 (3)所得为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