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电子书籍
普通植物病理学电子书籍
第一章绪论人类的生存与动植物的关系密不可分,植物健康地生长与正常的发育.就能提供更多更好的粮油食品、果蔬产品和其他各种农副产品。
植物的生长发育都需要有一定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它按遗传因子所决定的发育程序正常进行,如要求有适宜的土壤营养和水分条件,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大气环境,细胞才能正常分裂,生理活动得以顺序进行,最终获得高产与优质。
植物在自然界里的生长与发育从来都不可能是十分顺利或轻易成功,它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威胁。
任何影响植物健康地生长发育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它的产量与质量,从而影响人类对它的利用价值。
不适宜的土壤结构、养分状况、水分供应、微生物区系等,不良的大气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与破坏等,都可能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与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有病的植物”或植物发生了“病害”。
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这些因素,统称为“病因”。
植物发生病害的因素十分复杂,各种病害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各不相同,病害造成的损失以及控制病害的措施和策略差异也很大。
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相作用机制以及怎样控制病害等的学科领域,称为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是在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真菌学、细菌学、病毒学、线虫学、植物学、动物学、昆虫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气象学和分子生物学及其他许多分支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学科的每一个新成就都可使植物病理学受益。
第一节植物病害一、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这种偏离了正常状态的植物就是发生了病害。
动植物在各自进化的历程中,都逐渐适应了不断变化的环境,产生了很强的适应能力,技“适者生存”的原则,能生存至今的物种必然是适应性较强的物种。
普通植物病理学(全套课件147P) ppt课件
ppt课件
19
( 5 ) 1950 年中国小麦 条锈病大流 行,小麦减 产60亿斤。
ppt课件
20
(6)1955年红麻炭疽病在中国华北地区流行,导致红麻停种。 (7)1937年甘薯黑斑病从日本传入中国,造成巨大损失。 (8)1974年玉米大斑病在中国东北地区流行,发病200万公顷,减产20%。 (9)1996年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中国辽宁流行,绝收25万亩,损失2.5亿Kg。
ppt课件
30
第二节 病害的症状(symptom)
症状是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 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
症状(symptom):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内部症状和 外部症状。
内部症状:
(1)内含体(inclusion) (2)侵填体(tylose) (3)胼胝质pian zhi (callose)
①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如白化苗、先天不孕等,为遗传性疾 病;
②不良的物理化学环境条件; ③有病原生物(pathogen)参与的“病害三角”(“病害四角”) (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
单有病原生物和植物两方面存在,还不一定发生病害,因为病原生物 可能无法接触到植物,或不能发挥其作用,也就不能影响植物,因此还 需要合适的媒介和一定的环境条件来满足病原生物,才能对植物构成威 胁。
植物发生病害的后果,对植物虽然有害,有时对人类生活也有可利用的方面, 这是由于人们对某种植物产品的需求所决定等。例如前面所述的茭白,郁金香受 病毒侵染而出现杂色花型,遮光埋藏培养的韭黄,而且提高了经济价值。
ppt课件
21
三、病因
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谓之病因。在不 同的病例中,病因可以是不同的:
国家精品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
型基 因组.
第一节 病 毒 概 述
(一) 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3.病毒的化学组成 ① 基因组核酸 II. 病毒的多分体现象
单分体基因组(monopartite genome) :病毒基因组分布于 一条核酸链上。。
第一节 病 毒 概 述
(一) 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3.病毒的化学组成 ① 基因组核酸 I. 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
a. 正单链RNA(positive single strand RNA,+ssRNA)病毒 单链RNA可以直接翻译蛋白,起mRNA的作用,故称为+ssRNA病毒。 最主要的病毒类型.
b. 负单链RNA(negtive single strand RNA,-ssRNA)病毒 其单链RNA不能起mRNA的作用,必需先转录成互补链,才能翻译蛋 白,故称为-ssRNA病毒.
二病毒的侵染与增殖进入寄主细胞脱壳基因表达复制大量的基因组及合成外壳蛋白病毒粒体装配病毒粒体微伤口植物病毒作为一种分子寄生物无细胞结构不像真菌那样具有复杂的繁殖器官也不像细菌那样进行裂殖而是分别合成核酸和蛋白组分再组装成子侵染大多数植物病毒是从机械的或传毒介体所造成的微伤口finewound侵入寄主
第一节 病 毒 概 述
(一) 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3.病毒的化学组成 ① 基因组核酸 I. 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 根据核酸性质及功能,植物病毒基因组分为5种类型:
a. 正单链RNA(+ssRNA)病毒 b. 负单链RNA(-ssRNA)病毒 c. 双链RNA(dsRNA)病毒 d. 单链DNA(ssDNA)病毒 e. 双链DNA(dsDNA)病毒
分别为帽子结构(m7G5′ppp5′X1 pX2 pX3 p┅)及与RNA共 价连接的蛋白质;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一章-精品文档
农业出版社,2019 7. 魏景超 , 《真菌鉴定手册》 8. E. 高又曼, 《真菌发展史及其形态演化》 科学出版社 1979 9. 戚佩坤, 白金铠等 《吉林省栽培植物真菌病害志》 10.宗兆锋等,《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沈0阳1农9业大学版权所有,请勿拷贝,2019R©
沈阳农业大学版权所有,请勿拷贝,2019R©
沈阳农业大学精品课讲稿
3.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植物病害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 (1)爱尔兰饥谨: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饿死几十万人、迫使150
万人移居美国。植物病理学由此诞生。 (2)波尔多液发明:1880年法国波尔多地区葡萄霜霉病大流行,使法国葡萄酿酒
沈阳农业大学精品课讲稿
考试考核办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与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均单独考试,
按百分制记入成绩。
普通植物病理学考试主要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进行,结合期中 考试、平时提问和课程论文成绩。
试题类型为:解释概念、填空题、判断对错、简答题和论 述题等。
试题从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中抽取。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采取笔试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植物病害必须具有经济损失观点。茭白实际上是黑粉菌侵染而形成 的;美丽的郁金香杂色花是病毒侵染所致;韭黄是遮光栽培所致,上 述不但没有经济损失,而且提高了经济价值,故不属病害范畴。
沈阳农业大学版权所有,请勿拷贝,2019R©
沈阳农业大学精品课讲稿
茭白
沈阳农业大学版权所有,请勿拷贝,2019R©
上学期主要讲授植物病害的概念及其症状类型;植物病 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以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主要病原 物的基本概念、形态、分类等植物病原学基础。
普通植物病理学PPT课件
• 根据腐烂发生的部位,又可分为根腐、茎腐、果腐、 花腐、种腐。
第37页/共103页
桃褐腐病
第38页/共103页
苹果炭疽病 苹果轮纹病
第39页/共103页
大白菜软腐病
第40页/共103页
菠萝黑腐病 第41页/共103页
流胶
第42页/共103页
三、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类型
(4)萎蔫(wilt)
• 立枯:幼苗茎基部枯死,倒伏或不倒伏。
• 猝倒:
第28页/共103页
花生黑斑病、褐斑病
第29页/共103页
烟草霜霉病
第30页/共103页
黄瓜霜霉病
第31页/共103页
玉米纹枯病 第32页/共103页
大葱紫斑病 第33页/共103页
梨树黑星病 第34页/共103页
柑橘溃疡病
第35页/共103页
第8页/共103页
二、植物病害的特征
2 具有经济学观念
上面是生理学、生物学观点下的病害特征,但并非 凡是具有病理变化过程的都称之为病害,还必须从经 济学观点认识病害。 • 从植物病害的定义不难看出,对人类而言,所谓病害 需要造成一定经济上的损失,也就是说其病理变化过 程的结果只有当造成人类所需产品的产量下降或品质 降低时,才称其为病害。 • 如果这种病变过程的结果对人类没有损失,甚至对人 有益,也不包括在植物病害研究范畴。如茭白黑粉病、 韭黄、蒜黄、郁金香花叶病(病毒所致)等; • 当然,从植物本身而言,病害概念不应加进经济学观 点。
• 矮化(stunt)、矮缩(dwarf):缺素、病毒;玉米粗缩病; • 丛生、丛枝:泡桐丛枝病; • 器官变态:谷子白发病,枣疯病;花变叶; • 卷叶、蕨叶、扁枝:国槐带化病; • 徒长:水稻恶苗病; • 肿瘤:葡萄根癌病,大白菜根肿病等。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件
05
植物病理学应用与前景
植物病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病害防治
通过研究植物病害的病原、发生 规律和防治方法,有效控制病害 的传播和危害,保障农业生产的
高产、优质和高效。
植物检疫
对植物和植物产品进行检验和检 疫,防止危险性植物病原体的传 入和扩散,保护农业生产安全。
抗病育种
利用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培育抗病性强的作物品种,提高 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农药使
生理生化鉴定法
总结词
利用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鉴定。
详细描述
通过测定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如酶活性、代谢产物等,进行病原菌的分类和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总结词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
详细描述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指纹图谱、PCR等,对病原菌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和比对,进行病原菌的 精确鉴定和分类。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分类
01
根据寄生方式和习性,将寄生性种子植物分为全寄生和半寄生
两种类型。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传播方式
02
主要通过鸟类和其他动物传播。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致病机制
03
它们通常寄生在寄主的根部或茎部,吸取寄主的养分和水分,
导致寄主生长受阻或死亡。
03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防治
植物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的基本要素
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
通过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和环境污染。
加强植物检疫和监测
通过加强植物检疫和监测,及时发现和防止植物病害的传播和扩散,保护农业生产的安全 和稳定。
04
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
形态学鉴定法
总结词
基于植物病状的形态特征进行鉴 定。
普通植物病理学 第一章 绪论
花叶:叶片色泽浓淡不均,深绿与浅绿相间夹 杂。由病毒引起的病状。
黄化:叶片部分或全部均匀褪绿、变黄,或呈其 它颜色。
条纹:嫩茎、果实 和叶片上表现出 褪绿,间杂其他 颜色或枯死的条 斑。真菌、细菌, 病毒。
畸形:多种促进性和拟制性的病变都可能导致 各种畸形病状,大多表现为散发性。
果实 叶片
瘤:局部细胞增生,形成不定形畸形结构。 瘿:内部包孕着大量的病原物叫瘿。 癌:某些细菌引起的植物根部肿瘤,具残余疏导 组织。
6、缢脓:细 菌性植物病 害在病部表 面缢出含菌 体的液滴。
症状 内部症状 外部症状 病状 病征
第六节、新病害的鉴定— 柯赫氏法则
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 (1)这种微生物和某种病害有经常联系。 (2)从病组织中可以分离获得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 物。 (3)把这种纯培养物接种到相同的健康植物上,可 以产生相同的病害。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能再次分离到与从病组织 中分离得到的相同微生物的纯培养。
活体营养型(biotroph):只能从活的植
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
死体营养型(necrotroph):除寄生于活
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 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 生物.
腐生物(saprogen):只能从死的有机体
上获得营养物质。
2、致病性(pathogenicity) 又称致病力,指病原物在寄生过程中侵染危害 植物使之发病的能力。 对寄主体内养分和水分的大量掠夺和消耗;可 以分泌各种酶或毒素、有机酸和激素等,直接间 接破坏植物细胞和组织使它们增殖或膨大, 或拟制它们的生长和发育。
寄主范围上的差别: 专性寄生的真菌和寄生性强的细菌寄 主范围狭窄,有的仅限于同属、同种的 植物; 兼性腐生菌及一些兼性寄生菌有较广 的寄主范围,可包括几个甚至几十个科 的植物。
《普通植物病理学》PPT课件
农业出版社,1995 7.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8.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 9.E. 高又曼,《真菌发展史及其形态演化》,科学出版社,1979 10.高必达主编.《植物病理学》(农林院校必修课考试辅导丛书),北
整理课件ppt
19
(1)真菌
公元1850~1949年,是近代真菌学阶段,真菌学进入全面
发展时期。
• 法国科学家Tulasne兄弟著有《真菌子实体图谱集》,指出了
真菌的多型现象,被誉为真菌学的重建者。
• 德国人狄巴利(de Bary,1831~1888)著有《菌形动物》、
《真菌形态学和生理学》、《黑粉菌》、《地衣》等专著,
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期刊: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等。
整理课件ppt
11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植物病理学
一、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内容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性质内容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的科学,
是农业科学或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 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内容有病原,病害发生、流行过程及 影响因素,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作机制,病害诊断、预测 和防治等。 (二)相关学科
整理课件ppt
16
2.病原生物学说的建立
病原生物学说的建立有其科学和社会背景,显微镜的发 明和应用促进了对微生物的研究和发现。 • 1845年爱尔兰马铃薯晚疫病造成的饥荒引起人们对植物 病害研究的关注和重视; • 1861年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从酿酒工业中发现微生物的 作用,第一次证实了微生物是由微生物产生,从而推翻了 自然发生论,而且通过对蚕病的研究提出传染病的病原微 生物观点。 • 马尔皮尼(Malpighi,M)首先用单式显微镜描绘了蔷薇锈 菌的形态。 • 1853年,德国医生兼真菌学家德巴利(de Bary)提出黑粉 病、霜霉病是真菌侵染的结果,1861年他又提出马铃薯 晚疫病是真菌侵染所致,以后又查明小麦锈病等多种病原 真菌,提出了锈菌有转主寄生现象,由此创立了植物病害 的病原生物学说,成为公认的植病病原学说创始人,植物 病理学之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人类的生存与动植物的关系密不可分,植物健康地生长与正常的发育.就能提供更多更好的粮油食品、果蔬产品和其他各种农副产品。
植物的生长发育都需要有一定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它按遗传因子所决定的发育程序正常进行,如要求有适宜的土壤营养和水分条件,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大气环境,细胞才能正常分裂,生理活动得以顺序进行,最终获得高产与优质。
植物在自然界里的生长与发育从来都不可能是十分顺利或轻易成功,它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威胁。
任何影响植物健康地生长发育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它的产量与质量,从而影响人类对它的利用价值。
不适宜的土壤结构、养分状况、水分供应、微生物区系等,不良的大气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与破坏等,都可能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与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有病的植物”或植物发生了“病害”。
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这些因素,统称为“病因”。
植物发生病害的因素十分复杂,各种病害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各不相同,病害造成的损失以及控制病害的措施和策略差异也很大。
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相作用机制以及怎样控制病害等的学科领域,称为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是在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真菌学、细菌学、病毒学、线虫学、植物学、动物学、昆虫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气象学和分子生物学及其他许多分支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学科的每一个新成就都可使植物病理学受益。
第一节植物病害一、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这种偏离了正常状态的植物就是发生了病害。
动植物在各自进化的历程中,都逐渐适应了不断变化的环境,产生了很强的适应能力,技“适者生存”的原则,能生存至今的物种必然是适应性较强的物种。
如果植物所处的小环境中,某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或生物因子发生恶化,连续不断地影响植物,其强度又超过了植物的忍耐限度,植物无法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该恶劣环境下的植物就发生病变,影响稍轻微一点的,只出现局部或轻度症状;如影响很大,病状就重,发生面亦广。
例如早春的寒流来得越迟,持续时间越长,冻害就越重,受害的植物就越多,冻害轻的只是叶缘稍卷或生长受到暂时抑制,严重的全叶或全株灰白色,青枯或枯萎死亡。
又如水稻受到少量稻瘟病孢子的侵染,在老叶上产生几个小病斑,它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等几无影响,但如果遇到有大量孢子侵染,全株上下都产生许多病斑,或病斑很快扩展到全叶或穗颈部引起枯死,不仅是光合作用受抑制,影响到产量,严重时可能导致全田枯死失收。
植物病害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表现在下列六个方面:①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与输导;②光合作用;③养分的转移与运输;④生长与发育速度;⑤产物的积累与贮存(产量);⑥产物的消化、水解与再利用(品质)。
二、病因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很多,既有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包括各种物理因素与化学因素;又有生物因素,包括外来生物的因素和植物自身的因素;还有环境与生物相互配合的因素,包括病原生物与环境条件的配合,环境因素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配合,以及环境、病原物和植物三者的相互作用等。
概括地说,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谓之“病因”。
在不同的病例中,病因可以是不相同的。
首先从植物本身来看,有的植物种质由于先天发育不全,或带有某种异常的遗传因子,播种后显示出遗传性病变或称生理性病变,例如白化苗、先天不孕等,它与外界环境因素无关,也无外来生物的参与,这类病害是遗传性疾病,病因是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
其次是除植物以外的另一种生物因素影响到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引起病害的,这种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pathoen)。
病原生物的种类很多,有动物界的线虫和原生动物,有植物界的寄生藻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有菌物界的真菌和黏菌,有原核生物界的细菌、放线菌和支原体,还有病毒界的病毒和类病毒。
绝大多数的场合是只要有一种病原生物侵害了植物就会发生病害,但也有两种或多种病原生物共同影响植物而引起病变的。
有时单有病原生物和植物两方面存在还不一定发生病害,因为病原生物可能无法接触到植物,或不能发挥其作用,也就不能影响植物,因此还需要有合适的媒介和一定的环境条件来满足病原生物才能对植物构成威胁。
这种需要有病原生物、寄生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英国人林克为“病害三角”(diseasetriangle)或“病害三要素”(图1—1)。
病害三角在植物病理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分析病因、侵染过程和流行,以及制订防治对策时,都离不开对病害三角的分析。
病原生物的种类很多,它们分(Link,1993)属于6个界,即细胞生物的5个界,非细胞生物1个界:动物界:线形动物门的线虫。
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门的鞭毛虫。
植物界:菌藻植物门的寄生藻,双子叶植物门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菌物界:真菌门5个亚门的真菌。
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细菌,软壁菌门的螺原体和支原体。
病毒界:病毒和类病毒。
由病原生物侵染植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无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如果无病原生物参与,植物也没有遗传性疾病,仅是由于植物所处的生态环境恶劣,不利于植物正常生长,例如有严重的空气污染或废水污染、使用了不适当的化肥或农药、突然的天气变化等,植物无法适应或忍耐而出现了非侵染性病害。
总之,植育,间接影响到产量与产品的品质。
植物对人类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也有重大影响.人类仍要依赖农作物,才能生存,“民以食为天”,无粮不稳,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其实,衣食住行都寓不了农业、牧业、林业的产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古今中外都不乏因缺粮而出现饥荒的教训。
最有名的是1845--1846年的爱尔兰饥谨(1rishfamine),由于爱尔兰岛上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马铃薯发生了严重的疫病而绝产,饿死了几十万人,迫使150万人逃荒而移居到美洲,整个西北欧人心惶惶。
1942--1943年印度的孟加拉饥荒(Bengal famine)亦非常严重,在1942年大面积的水稻遭受干旱和胡麻斑病的侵害面失收,到1943年有200多万人被饿死。
植物病害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是多方面的,1880年法国波尔多地区葡萄种植业因遭受霜霉病的为害而使酿酒业濒临破产停业;1910年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的柑橘园因发生溃疡病的流行而被迫大面积销毁病树,烧毁了25 万株成树,销毁了300万株树苗,损失了1 700万美元。
此病1984年再度发生,美国政府再次大面积烧毁病区的所有柑橘树。
在植物检疫方面,我国政府禁止从美国、加拿大等国感染印度腥黑穗病的小麦进境,禁止美国等玉米细菌性枯萎病、梨火疫病流行区的玉米和苹果进境,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则禁止从我国有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流行区的稻谷入境。
植物病害对农业、林业和牧业的影响都很大。
植物遭受病害以后所造成的损失,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计,平均损失约为总产量的10%-15%。
因为平时重视了害虫所造成的为害,因此往往低估了病害的损失。
例如英国西北部的一个草场因发生真菌病害的流行而被毁,它的损失不仅是草场上的牧草,还有因不能放牧而引起畜牧业的损失,以及重新投资建设该草场所需的成本投入等。
病害的损失除导致减产外,还使品质降低。
还有为防治病害而需要制造农药,更增加成本投入,还增加了污染与公害。
植物发生病害的后果,对植物虽然有害.有时对人类生活也有可利用的方面.这是由于人们对某种植物产品的需求所决定的。
例如观赏植物郁金香在感染碎锦病毒以后,花冠色彩斑斓,增添了观赏价值;茭草受黑粉菌侵染后嫩茎膨大而鲜嫩,称为茭白,适于作莱肴;韭菜在遮光埋藏培养以后的韭黄,也提高厂食用价值等。
这些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的好处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部分.通常就不称为病害或不作为病害来对待。
四、植物病害的类型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病因也各不相同,造成的病害也形式多样。
每一种植物可以发生多种病害,一种病原生物又能侵染几十种至几百种植物,引起不同症状的病害;同一种植物又可因品种的抗病性不同,出现的症状有多种,因此植物病害的种类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照植物或作物类型分为果树病害、蔬菜病害、大田作物病害、牧草病害和森林病害等;按照寄主受害部位可分为根部病害、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等;按照病害症状表理可分为腐烂型病害、斑点或坏死型病害:花叶或变色型病害等;按病原生物类型又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等;如按传播方式和介体来分,有种传病害、土传病害、气传病害和介体传播病害等。
但最客观也最实用的还是按照病因类型来区分的方法.它的优点是既可知道发病的原因,又可知道病害发生特点和防治的对策等。
根据这一原则,植物病害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因为病床生物能够在植株间传染,因而又称传染性病害;另一类是无病原生物参与,只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这类病害在植株间不会传染.因此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
(一)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 控病原生物种类不同,还可分为:(1)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如稻瘟病。
(2)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病害,如大白菜软腐病。
(3)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病毒病害,如烟草花叶病。
(4)由寄生植物侵染引起的寄生植物病害,如菟丝于。
(5)由线虫侵染引起的线虫病害,如大豆胞囊线虫。
(6)由原生动物侵染引起的原生动物病害,如椰子心腐病。
(二)非侵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 按病因不同,可分为:(1)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2)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①大气温度的过高或过低引起的灼伤与冻害。
②大气物理现象造成的伤害.如风、雨、雷电、雹害等。
③大气与土壤水分和温度的过多与过少,如旱、费、渍害等。
④农事操作或栽培措施不当所致病害,如密度过大、播种过早或过迟、杂早过多等造成苗瘦发黄或矮化以及不实等各种病态。
(3)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①肥料元素供应的过多或不足,如缺素症或营养失调症。
②大气与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污染与毒害。
③农药及化学制品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
第二节病害的症状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首先是细胞水平的变化,包括各种代谢活动和酶活性,然后是组织水平和器官水平的变化。
无论是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受害部位都首先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活动的改变,以力求适应这种变化了的环境,通常包括提高呼吸强度、改变代谢途径、产生抗性物质,以及局部细胞的自杀反应或过敏反应以限制病原物的入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