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搏慧慧譬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一饶纪红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与合作中常常会产生文化冲突,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本文论述了中美文化的主要差异,分析了导致中美文化差异的渊源。文章旨在说明:了解中美两种文化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东西方文化,更有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G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05)04—0164—03
饶纪红(1961一),女,江西抚州人,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江西南昌330013)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然而,由于我们不熟悉西方社会文化,因而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交流中遇到不少误解与挫折。“白象牌”电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白象”(whiteelephant)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但在西方国家,它却代表着一种费钱而又无用的东西。以“白象”为商标的电池在中国广受欢迎,但在西方市场却倍受冷落,究其原因,即是西方人从“白象”这个商标联想到电池的性能,因而不敢问津。这种由于不了解对方文化而造成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误解与损失,简直不胜枚举。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美两国有着迥异的文化特征。
一、中美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美国是个只有两百年历史的国家,其主导文化为欧洲文化。由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文化间存在巨大的差异:1.价值观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认为,个人的价值是通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出来的。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别人和社会负责。基于这样一种文化价值观,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两者产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该作出必要的牺牲以保全集764面丽体利益。中国人主张个人融入集体,依靠集体,要成为集体的一员并在其中团结协作,共谋发展。中国有句古话“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充分表明了中国人重集体主义的文化价值观。
美国是以个体主义为基本文化特征的国家。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强调个性原则,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认为人应该为个人而生存。集体利益不应该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个人利益和个人自由不容侵犯。因此,他们主张个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不喜欢受到外界的干预和限制,对别人的干涉和影响嗤之以鼻、置之不理。个人主义使美国人习惯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去独立地求生存,求发展,而不依赖他人。跨文化交流学者拉里·A·萨姆瓦说:“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是至高无上的,个人主义是首要的和肯定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美国可能是主导一切的。”
2.时间观的差异
不同文化的民族有不同的时间观。在时间观念上,中国是一个以过去取向为主的社会。人们尊重过去,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考虑此事做过没有,或是如何做的,而且今天做得如何也往往以过去为标准。与此相连的是人们敬老尊师,重经验,重年龄,重资历,因为这些都与“过去”相关。中国人注重面对过去看问题,因而有“前无古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人”、“前所未有”、“前车之鉴”之说。
美国人则立足于未来。未来取向是他们重要的时间观,但他们所着眼的不是遥远的或是理想中的未来,而是近期的可以较快实现的未来。由于对未来的渴望,美国人做事时很少向过去看。在他们看来,年龄和经验也未必值得敬仰,因此,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尊老敬老。对美国人来说,将来是最重要的,他们相信,任何事物都是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过去则是不重要的。因此,美国人不理解中国人对传统的尊重,而中国人也同样不理解美国人怎么能对传统显得如此漠然。
3.伦理观的差异
传统的中国文化深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主张的是礼、忠与恕。“礼”即是人对人的尊敬,其目的是使人际关系和谐。礼是敬的表现,敬则是礼的内在精神,礼节与尊敬在中国维持与改善人际关系上会产生一种非常神奇的效果。忠的本义是自我献身,即全力忠于自己的责任。每个人依据自己的仁德,都有帮助他人的责任。因此,“忠”就是为了他人而竭尽所能的自我奉献。恕道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原则。根据儒家伦理,人人都应遵守礼教,讲究恕道,不得乱来,这是传统中国社会得以正常运作、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重要依据和保证。
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美国文化深受基督教思想影响。基督教伦理的实质是提升自己虔信、增加个人责任以获得个人的救赎。美国人认为在家庭中,儿女与父辈之间的关系纯属感情关系,并非必然的道德义务关系;这样实际上解放了“个人”,既然这些关系并不重要,那么人生的目的也就不必在伦理关系上寻求路径,而应在对个人的责任和对个人的权利上,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权,这些权利是天赋的。在美国,父母通常只在子女成年之前尽养育之责,而父母年老了子女也没有赡养的义务。这种理性的宗教伦理思想导致美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温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互利和公’务性的关系。这种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导致美国社会个人主义盛行,人人都想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个性,充分享受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在个人主义价值观的驱使下,为达目的不顾法律约束,铤而走险者也大有人在。因而美国的各种法律规范可谓多如牛毛,涉及政治、经济、教育、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4.等级观的差异
等级和地位是社会的结构特征,它们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社会中。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中,确定地位的标准不同,并且地位的重要性也不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尤其是在人与人交往时都必然要受到各自的地位和角色的制约,否则就是失礼。例如,晚辈见到长辈或下级见到上级时要主动先打招呼,以表示尊重。交谈时,职位高或年长者常是谈话的主导一方,另一方则要表现出洗耳恭听的谦卑举止。此外,传统的中国文化有“自卑而尊人”的交际规范,说话时抬高对方的地位,尽量使对方受益。如说话人向上级汇报自己的见解后,即使这种见解确实很好,很正确,但往往说话人还会补充一句,请求对方“指正”、“帮助”,将对方置于高一等的地位上。
与中国文化不同,美国文化强调平等。美国人认为,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力。在美国,父子、师生、不同职位的人并无尊卑之别。平等观念渗透到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领域,他们的行为、工作、娱乐、语言、政治等无不体现平等观念,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无不受这种观念的制约。在美国文化中,人与人交往时较少拘礼。熟人相见,不论辈分与地位,一律以平等的“你好”(Hello)表示问候。甚至子女对父母、学生对老师都可直呼其名。美国人在谈话中毫无年龄、辈分之顾虑,彼此意见不同时,常是各持己见,力图说服对方,无所谓“面子”。美国人表达自己观点时也常是直言不讳,非常坦率,这在中国人看来不免有些唐突甚至失礼。
二、中美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中美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两大文化系统,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1.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成最初时期都深受自然环境如气候、地理位置的影响,是自然环境给文化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框架。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选择不同的生存方式。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典型的大陆农耕文化,其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文化注重群体主义,而不主张突出个人。其历史文化传统强调群体意识,重视集体的作用,注重互相帮助,相互依靠,注重人际间的和谐。美国文化则为地道的滨海商业文化。希腊、罗马是这种文化的发源地,地处海滨及近海各岛屿。众多的岛屿使人际往来不如平原方便,故强调充分发挥个人作用,形成了今天的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包括个人的作用,个人的独立性,自主选择,注重自立和独立;重视突出个人,追求个体差异。
2.中国是一个传统导向的社会,几千年来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