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政治中考知识点总结目录
![政治中考知识点总结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917d53b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2.png)
政治中考知识点总结目录一、国家和政权1. 国家的概念和特征2. 国家的产生和发展3. 国家与政府的关系4. 国家的组成部分和功能5. 国家的权力6. 政权的来源和性质7. 政权的主体和作用8. 政权的性质和分类二、政治制度1.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 政治制度的作用和功能3. 政治制度的分类4. 各国政治制度的比较5. 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迁6. 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三、国家的主权1. 主权的概念和特征2. 主权的来源和内容3. 主权的行使和限制4. 主权的扩展和收缩5. 主权的平等和合作6. 主权的发展和维护四、政治权利1. 政治权利的概念和特征2. 全民参与政治的权利3. 平等和自由的政治权利4.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5. 政治权利的限制和保障6. 政治权利的发展和保障五、政治参与1. 政治参与的概念和内容2. 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方式3. 政治参与的主体和途径4. 政治参与的理论和实践5. 政治参与的发展和变化6. 政治参与的意义和作用六、权力分立1. 权力分立的概念和特征2. 权力分立的原则和意义3.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4. 权力分立的形式和方式5. 权力分立的发展和定位6. 权力分立的制约和制衡七、政治权利保障1. 政治权利的保障2. 法治的概念和作用3. 宪法的重要性和作用4. 人权的保障和发展5. 政治民主的实现和完善6. 政治权利的保护和扩展八、政治文明1. 政治文明的概念和内涵2. 政治文明的特点和标志3. 政治文明的历程和趋势4. 政治文明的发展和传承5. 政治文明的作用和意义6. 政治文明的构建和发展以上是政治中考知识点总结的目录,希望对大家复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政治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ddbb0bb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b.png)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政治在准备2024年中考政治科目时,学生需要对政治理论、时事政治、法律常识等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政治理论基础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3.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时事政治1. 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的重大政策、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如“十四五”规划、全面依法治国等。
2. 国际形势: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贡献,如“一带一路”倡议等。
3. 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教育公平、公共卫生等。
# 法律常识1. 宪法: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内容,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民法典:掌握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如物权、合同、人格权等。
3. 刑法: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如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的种类和适用。
# 思想道德建设1. 公民道德规范: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2. 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等“八荣八耻”。
3.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 政治参与1. 民主选举:了解选举的程序和意义,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民主监督:理解公民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社会监督。
3. 民主决策:认识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的途径。
# 结束语通过以上对中考政治知识点的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政治科目的核心内容。
政治不仅是中考的重要科目,更是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0c32536453610661ed9f4ff.png)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100%汇总,没有最全,只有更全!一、国策、战略、理念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三、标志、标准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19、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20、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21、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2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25、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7、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7、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28、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29、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3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31、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或说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3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3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5、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五、目的、目标1、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3、党的十六大确立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5、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任务、职责、作用2、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人民警察的任务是:见初二教材P51最后一段.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七、之最、最终、第一、一切、首要、主要、主体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的法律是:宪法(具体是:见初二教材P56大号字).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是指:人身自由权.8、公民行使监督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闻监督.9、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0、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12、科学技术(简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14、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公民).15、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宪法.17、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汉字.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19、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八、特点、特征1、目前,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具备如下特点:属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或说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在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具有两大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5、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政治中考知识点总结
![政治中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588ba7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c.png)
政治中考知识点总结一、心理道德板块(一)认识自我1. 正确认识自己- 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 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自我评价的方法有自我观察和分析、与他人比较等;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2. 接纳与欣赏自己- 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 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二)情绪情感1. 情绪- 基本情绪有喜、怒、哀、惧等。
- 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
- 情绪的作用:积极情绪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消极情绪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
2. 情感- 情感与情绪的关系: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 情感的种类:有基础性情感如安全感;高级情感如道德感;正面的情感体验如爱的情感;负面的情感体验如恐惧感等。
(三)在集体中成长1. 集体生活邀请我- 集体的温暖:在集体中,我们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 集体的力量:集体并不是成员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共同目标、分工明确的整体。
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2. 集体生活成就我- 在集体中涵养品格: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可以培养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
- 在集体中发展个性: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起与他人、与周围世界交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
(四)走进法治天地1. 法律在我们身边- 法律的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024中考政治知识点汇总
![2024中考政治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e59eb5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4.png)
2024中考政治知识点汇总一、国策、制度、方针、战略、理念、道路1.我国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计划生育、对外开放等。
2.我国的民族政策: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8.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9.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0.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方针(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12.我国的各种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等。
1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14.我国的发展理念/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互利共赢的理念。
15.我国的各种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绿色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
二、核心、中心类1.宪法的核心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3.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4.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5.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7.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模板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47b856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6.png)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模板一、政治制度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制度5. 港澳台地区的政治制度二、国家机构1. 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职能2.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与工作3. 国家主席的职能与权力4. 国务院的组成、职能和工作5. 全国政协的组成和职能三、国家制度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 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 共和国元首制度5. 国际法基本原则6. 国际关系与国际组织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 现代企业制度3. 港澳台地区的发展4.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5.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6.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五、中国的发展道路1. 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2. 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5.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六、时代任务1. 党的基本路线2. 预防和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3.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4.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5. 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七、政治经济学1.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2. 认识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4. 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5. 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协调发展6. 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创新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八、政治文化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 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九、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实践1. 党的领导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1. 单一的民族国家2.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 联邦统一国家4. 国家领土完整5.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以上为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最新中考必备政治知识点汇总大全
![最新中考必备政治知识点汇总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398cb3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7.png)
一、“四主”类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 :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 、"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执法)。
三、“基础”类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政治中考必背知识点
![政治中考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806f61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e.png)
政治中考必背知识点一、政治基础知识1. 国家与政府的概念- 国家的定义- 政府的职能与作用2. 政治体制与制度- 民主与专制的区别- 议会制度与总统制度- 联邦制与单一制3. 法律与宪法- 法律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地位与作用- 基本人权与公民权利二、中国的政治体系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 中国的国家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系统- 国家主席与国务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 中国的法律体系- 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司法独立与公正三、公民道德与道德规范1. 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主义与社会责任- 诚实守信与公平正义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时事政治1. 国内外重要政治事件- 了解当前的政治动态- 分析政治事件的影响2. 政策与法规更新- 掌握最新的政策变动- 理解新法规的内容与意义五、政治参与与公民权利1. 公民的政治参与-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途径2. 维护公民权利- 了解并行使自己的权利- 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六、国际政治与关系1. 国际组织与合作- 联合国的作用与结构- 地区性国际组织的职能2. 国际关系的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法与国际公约七、政治思想与理论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2. 其他政治思想- 自由主义- 社会主义- 保守主义八、政治经济学1. 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2. 财政与税收- 财政政策的作用- 税收的种类与功能请根据上述概要创建一个Word文档,确保每个部分都有详细的解释和例证。
文档应该包含清晰的标题、子标题和列表,以便读者可以轻松地找到和理解每个知识点。
同时,确保文档的格式规范,使用清晰的字体和合适的字号,以便打印和复制。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e65f52a3968011ca3009168.png)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国情常识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一)党的地位1、党的地位: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源于她的先进性(表现)这是因为(1)三个代表: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奋斗目标:是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3)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二)基本路线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③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④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⑤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⑥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⑦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
⑧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6.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必要性)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②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③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怎样理解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改革的意义。
)通过改革,⑴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⑵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⑶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中考政治板块知识点总结
![中考政治板块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33d6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e.png)
中考政治板块知识点总结政治是一门系统的学科,中考政治板块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国家机构、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外关系和国际问题等内容。
下面是中考政治板块的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是政治学的基础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指导中国全面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主要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实践。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指导。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变化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阐述。
科学发展观是根据中国的发展实践及科学的发展理论,提出的关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地开展对外交往,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诚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依靠工人阶级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夺取人民民族团结的胜利,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宗旨。
四、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包括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国家机构的组织体制、国家机构的职权和职责等内容。
中考必背 政治知识点总结
![中考必背 政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6478b2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0.png)
中考必背政治知识点总结中考必背政治知识点总结政治是中考考试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同学们要细心复习,掌握政治知识点,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下面是中考必背的一些政治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政治的基本概念1. 政治的定义:政治是指人们为了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
2. 政治的特征:客观性、普遍性、专属性、对抗性和差序化。
3. 政治的价值:政治为经济、文化和社会提供基本保障,确保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良好发展。
二、国家与政权1. 国家的概念:国家是指人口、领土和政权三个要素所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2. 国家的主要特征: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
3. 国家的基本职能:国家的职能是保障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4. 政权的概念:政权是指统治阶级通过政治手段所实施的国家权力。
5. 政权的来源:政权来源于社会的阶级斗争、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
三、人权与公民权利1. 人权的概念:人权是人类共同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自由权利和平等权利。
2. 公民权利的概念:公民权利是公民在国家法律保护下享有的权利和自由。
3. 公民的基本权利: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和人格权。
4. 公民的基本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尊重社会道德、履行公民义务。
四、民主与专制1. 民主的概念:民主是指人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家政权的决策过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2. 民主的基本原则:平等、自由、民主、法制、公正和开放。
3. 专制的概念:专制是指个人或少数人用强制手段对社会进行统治,限制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4. 专制的主要形式:封建专制、集权专制、个人独裁和军事独裁。
五、政治制度与政党制度1. 政治制度的概念:政治制度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政治运行机制。
2. 各类政治制度:民主制度、专制制度、议会制度、行政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政党制度的概念:政党制度是指政党在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551df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9.png)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以下是一些中考政治必备的知识点: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
3.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等。
4. 中国的国家制度: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权力。
5. 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主要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人民政府组成,各级政府按照法定权限履行管理职责。
6. 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等,法律是国家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基本依据。
7.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自治权利,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8. 中国的人权保障:中国高度重视人权保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信仰、人身自由等权利,并不断加强人权保障的法律制度建设。
9. 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追求,是引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这只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你还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来进一步了解中考政治的知识要求。
中考政治常用知识点归纳
![中考政治常用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201768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c.png)
中考政治常用知识点归纳
中考政治课程通常包括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
以下是中考政治常用知识点的归纳:
1. 国家基本制度: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2. 宪法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
任务,是所有法律的母法。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 道德规范:学习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助
人为乐、爱护公共财产等。
5. 法律法规: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以及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原则。
6. 公民权利与义务: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言论自由、受教
育权、劳动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
7. 国家政策:了解国家在教育、医疗、环保、扶贫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8. 历史知识: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了解国家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改革
开放以来的成就。
9. 国际视野:了解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10. 时事政治: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了解国家的重大事件和政策动态。
结束语: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同学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政策,培养法治意识和公民责任感,同时也能够增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
![中考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11d127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f.png)
中考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政治学科在中考和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中考和高中政治知识点的归纳:一、政治基础理论1. 国家与社会:国家的概念、国家机构、国家权力、国家职能。
2. 政治制度: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3. 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的概念、特点、作用以及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
二、法律与法治1. 法律基础:法律的定义、法律的分类、法律的功能和作用。
2. 宪法:宪法的地位、基本原则、基本内容。
3. 公民权利与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三、道德与社会公德1. 道德规范:道德的定义、道德规范的内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的概念、重要性、主要内容。
3. 个人品德:个人品德的培养、个人品德与社会的关系。
四、经济与社会生活1. 经济基础: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机制、市场经济的特点。
2. 社会公平与正义: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概念、实现途径、重要性。
3. 社会问题:常见的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五、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1.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概念、国际关系的主要形式、国际组织的作用。
2. 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全球化的影响、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六、时事政治1. 时事政治的重要性:时事政治在政治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国内外重大事件: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及其影响。
结束语掌握这些政治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政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和社会的运行机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成为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2024年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56d9a8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b.png)
2024年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政治科目在中考中是必考科目之一,它在考试中的比重相对较大,是考生们备战中考的重要内容。
2024年中考即将到来,在此,我们整理出了政治科目中重要的必背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实践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质量发展、三大攻坚战、对外开放新格局。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历史阶段。
四、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的机构和职能,以及制度保障和改革创新。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五、世界和平与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外交的战略思想,以及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方面所做的贡献。
六、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新型世界格局和发展趋势。
•中国的对外开放步伐和变化,以及中国推动全球化进程的贡献。
七、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发展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实践,以及中国文化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的作用。
以上就是政治科目中2024年中考必背的知识点,考生们可以根据以上内容针对性地进行备考复习,争取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分类整理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分类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4df0f3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9.png)
道德与法治是中考重要考点之一,下面是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的分类整理:一、常识知识类:1.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2.法律的渊源: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3.国家法律的形式:宪法、立法、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军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4.法律权益的保障方式:法治、德治、行政治理、社会调节、自我保护5.全球治理:国际法和国际组织6.法律适用的原则:平等原则、合理预测原则、公平原则和订约自由原则7.法律实施的途径:立法、行政法规制定、司法审判、行政执法、公民遵守二、基本权利与义务:1.劳动权利:平等就业机会、劳动条件、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2.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教育平等机会、特殊教育、素质教育、教育3.居住权利:居住条件、住房保障、土地征用和赔偿4.财产权利:个人和企业的财产权,知识产权保护5.人身权利: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利、人格尊严权利6.环境权利:环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生态环境法制建设7.公民义务:守法、敬法、遵纪守法、社会公德三、法律法规:1.宪法:国家根本大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权力分工3.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法规:婚姻自由、丧偶、离婚、再婚、继承权等4.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儿童权益、未成年人保护、网络保护等5.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劳动合同、劳动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6.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大气、水、土壤、噪声等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区等7.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合同、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等消费者权益保护8.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交通安全、行人通行、文明交通等四、法治实践类:1.民事纠纷处理机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公正司法鉴定机构2.治安纠纷处理机构:人民警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3.公益诉讼: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公共财产保护等4.ADR(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调解、仲裁、协商等不通过诉讼解决争议的方式5.违法犯罪行为处理:预防、制止、惩治犯罪行为,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安全以上就是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的分类整理。
政治知识点总结初中中考
![政治知识点总结初中中考](https://img.taocdn.com/s3/m/a75c1f3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d.png)
政治知识点总结初中中考一、政治制度1、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的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根据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国情,建立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组织形式。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大会。
2、国家的分权制衡国家的分权制衡是指国家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中国是国家分权分权的国家,国家的权力分为国家权力、地方权力和社会权力。
国家权力由国务院和国家立法机关、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地方权力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行使,社会权力由社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行使。
3、公民的政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的权利。
中国公民的政治权利有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权、集会权、结社权等。
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根据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在享受政治权利时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
4、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指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中国的国情,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在国家政治制度中是核心地位。
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5、宪政体制宪政体制是指国家依据宪法规定的政治制度。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
中国的宪政体制是依照宪法规定的政治制度,宪法保障了公民的权利,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6、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国家的治理方式和机构。
中国实行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党的领导、政府机构、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
这些机构负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二、政治经济1、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指国家实行的经济原则和体制。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相结合。
中国政府实行的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2、国家经济体制国家经济体制是指国家在经济方面实行的体制。
中国实行的国家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国家经济体制。
中考政治高频知识点总结
![中考政治高频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6cda13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e.png)
中考政治高频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制度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为基础,以社会主义经济为基础,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3. 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政治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政府实行政府组织法。
4. 中国法律体系的特点:中国法律体系分为宪法、立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际条约和商事法。
5. 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政治生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和党的领导。
2. 中国的政治生活特点:中国政治生活特点是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专政和政治民主化。
3.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4. 重点城市和区域的政治特点: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特点。
5. 支部和党员在城市和乡村社区的作用:党支部和党员在城市和乡村社区的作用。
6. 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
7. 中外政党交往和政府间交往:中共领导党际交往史。
三、政治思想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结晶,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3.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导地位。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5. 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6. 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
7. 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一)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享有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的权利,以及依法继承权等)
公民应依法自觉纳税。
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有强制性,不按章纳税是违法行为。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公民依法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我国法律鼓励、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组成。
(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公民受到非法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我国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是广泛的、真实的,其原则是――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公民意识的重要表现(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二)
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继承方式包括医嘱继承和法定继承。
正义的判断标准: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都是正义的行为;自觉维护正义就要遵守正义的制度。
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
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我国基本国情: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B、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活力源泉。
C、制定依据: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D、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
(三)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不利于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
对外开放可以促进我国的发展,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稳定(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根本任务+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
21世纪我们面临的三大任务――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一国两制),三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经济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面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我们的对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新世纪的三大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四)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培养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根本基点。
我国人口国情: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基本特点: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法律的主要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我国法律的本质: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一位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也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
(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4)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5)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3)要尊重他人的权利;(4)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5)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有
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但必须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公民怎样自觉履行义务:
(1)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2)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
(3)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就坚决不做。
否则就是违法犯罪。
看完以上为大家整理的,大家还想不想进一步学习更多应对中考拿高分的其他课程呢,名师主讲视频课带你冲刺中考!(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体验学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