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哈密察合台后王统治世系考
哈密卫忠顺王脱脱身世及相关问题考述
![哈密卫忠顺王脱脱身世及相关问题考述](https://img.taocdn.com/s3/m/0c297636eefdc8d376ee320a.png)
哈密卫忠顺王脱脱身世及相关问题考述本文探讨了明代哈密卫忠顺王脱脱的身世,认为脱脱并非肃王家成员,而是出身于同为察合台后裔的安定王家,被永乐帝强加于哈密王室。
这是哈密内部纷争不断,出现忠顺、忠义二王并立局面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毕业论文网 明代哈密卫脱脱作者胡小鹏,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地址:兰州市,邮编730070。
明朝平定西北之初,嘉峪关以西仍为察合台后裔诸王的游牧地,大体上豳王亦怜真一支据有沙州、瓜州一带,肃王兀纳失里一支以哈密为中心,安定王卜烟帖木儿游牧于沙州西南一带。
此后,明廷交替运用剿抚策略,次第招抚了关外诸势力,将其纳入边疆卫所体系。
明永乐二年(1404),明朝册封故元肃王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并于1406年正式建立哈密卫,以领袖关西诸卫,屏障西陲。
但哈密卫自第二任忠顺王脱脱之后,内部纷争不断,导致忠顺、忠义二王系并立,诸王多不得善终,实力渐衰,其内幕颇耐人寻味。
哈密长期内争并最终脱离明朝掌控,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界已有深入研究,但这些研究均未注意到忠顺王脱脱的身世疑云,而这一问题又至关重要,对哈密政局影响深远,故在此一申管见。
关于脱脱身世及其袭封忠顺王的过程,明朝方面有较详细记载。
《明实录》载永乐三年三月,“哈密头目遣使奏忠顺王安克帖木儿卒。
命礼部遣官赐祭,诏以脱脱袭封忠顺王,送还哈密。
脱脱,安克帖木儿兄子,自幼俘人中国。
上即位求得之,抚养甚至。
及闻安克帖木儿死,无嗣,欲以脱脱往嗣其爵,恐其众不从,尝遣回回可察吉儿等访其祖母速可失里及其头目。
至是,哈密头目来告丧,且请脱脱还抚其众。
乃命脱脱袭封忠顺王,赐印诰、玉带、文绮,并赐其祖母及母文绮表里”。
脱脱袭封忠顺王,可以说是明廷干预哈密内部事务,重新进行西北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永乐帝的个人意志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明廷的强大压力下,哈密统治阶层被迫接受了脱脱袭封忠顺王的事实。
虽然哈密王室承认了脱脱继统的合法性,但脱脱身世始终没有交代清楚,各种记载均含混地称其为“安克帖木儿兄子”,其父究系何人?无从得知,不能不令人生疑。
明代哈密察合台后王统治世系考
![明代哈密察合台后王统治世系考](https://img.taocdn.com/s3/m/456b69d97f1922791688e875.png)
2003年第2期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No.2,2003 总第58期 Journal of the Second Northwest U niversity f or N ationalities Gen.No.58・边疆民族研究・明代哈密察合台后王统治世系考杨林坤(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20)摘 要:哈密在明代西北地区的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研究这一时期哈密的历史,首先要理清其统治世系。
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仍然存在缺憾。
本文以《明实录》等史料为主要依据,确认把塔木儿和奄克孛剌在哈密的实际统治地位,并对哈密统治者的在位时间重新进行了订正、后王时期哈密的统治阶层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明代;哈密;世系;朝贡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83(2003)02-0024-05哈密自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兀纳失里遣使朝贡以来,就与明中央政府开始了密切的政治和经济联系。
到明成祖初期,明朝设立哈密卫、册封哈密忠顺王和忠义王,哈密则每年循例遣使朝贡,被纳入明朝政治版图。
明朝借之于哈密,欲收到“断北狄右臂,破西戎交党,外联络戎夷,内蕃屏甘肃”之功效[1]。
因此,研究明代哈密的历史,对于了解明代的西北边政、西北民族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明代哈密的历史,首先须理清其统治世系。
近些年来,已有专文探讨明代哈密世系[2],但已有研究成果中仍存在缺憾,本文遂就此问题再行考证,并重新订正了哈密统治者的在位时间。
另外,本文对察合台后王在哈密统治时期、哈密统治上层的状况亦进行了初步探讨。
不足之处,请方家指正。
一、把塔木儿和奄克孛剌研究明代哈密察合台后王的世系,在方法上应当注意三个问题:首先,最重要的史料是《明实录》,而《明史》成书晚于《明实录》,并多采获实录,且较之实录则流于简约,年时不详,故应多以实录为据。
对于《明实录》的价值,论者历来见仁见智,褒扬者赞其成颂,贬抑者以其无史。
明朝哈密卫
![明朝哈密卫](https://img.taocdn.com/s3/m/05df812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8.png)
明朝哈密卫政权机构。
始设于永乐四年(1406),嘉靖初为土鲁番所并。
其地当西域要道,即今新疆哈密。
明朝在此封王置卫,目的在于迎护朝使,统领诸番,屏蔽西陲。
哈密之地汉代属伊吾卢,明帝时置宜禾都尉。
唐为伊州。
宋入于回纥。
元为蒙古贵族威武王(后改封肃王)世袭封地。
明初,其王兀纳失里遣使入贡。
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太祖朱元璋因其阻遏西域朝贡使者,发兵攻破其城。
明军撤回后,兀纳失里继续统治其地,并向明朝进贡。
永乐初,许其以马市易,收马给值。
二年,明朝封威武王之弟安真帖木儿为忠顺王。
明永乐八年,安顺王脱脱死,封其弟兔力帖木儿为忠义王。
宣德三年(1428),忠义王脱欢帖木儿与忠顺王卜答失里同理政事,并向明朝入贡,年贡三四次。
正统二年(1437),明朝规定每年一贡。
此后哈密受瓦剌侵扰,势力日弱。
天顺四年(1460),忠顺王卜列革死,无子,王母弩温答失里主国事,部众益离散。
后为加思兰攻占,王母率其亲属逃至苦峪(今甘肃安西东南),成化二年(1466)始还故土。
四年,明以脱欢帖木儿外孙把塔木儿为右都督,“摄行国事”。
八年,把塔木儿卒,子罕慎嗣职,但明宪宗不令其主政事,“国中政令无所出”。
土鲁番乘机攻占哈密,王母被掳,罕慎率部分哈密人逃至苦峪,筑城,哈密卫移置于此。
十八年,罕慎会合罕东、赤斤两卫,恢复哈密,罕慎进为左都督。
弘治元年(1488),明朝封罕慎为忠顺王。
同年,土鲁番以联姻为名诱杀罕慎,复占哈密。
明朝拘留土鲁番使臣,责令其悔罪,退还所侵之地。
弘治四年,土鲁番归还哈密。
翌年,明朝立陕巴为忠顺王。
六年,土鲁番主阿黑麻又出兵攻占哈密,执陕巴。
时明朝兵部尚书马文升等人锐意兴复哈密。
八年,许进为甘肃巡抚,出兵收复哈密,仍以陕巴治理其地。
但因屡受土鲁番的攻扰,难得宁居。
直至十一年,明朝以王越总制三边军务兼经理哈密后,始趋于安定。
十八年,陕巴死,其子拜牙即嗣立。
正德八年(1513),拜牙即投降土鲁番,哈密又为土鲁番所有。
第三节 元末和明代哈密的地方王权
![第三节 元末和明代哈密的地方王权](https://img.taocdn.com/s3/m/2bcb11c68bd63186bcebbc14.png)
第三节元末和明代哈密的地方王权13世纪初,蒙古人崛起于漠北,宋开禧二年(1206),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为蒙古大汗。
3年以后,西州回鹘“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臣属蒙古,此时史书将他们译写为畏兀儿。
高昌亦都护归附蒙古后,第一批征服的对象就是罕勉力、锁檀、回回等国。
罕勉力即哈密力。
哈密归附蒙古后,没有并入高昌成为高昌畏兀儿的一部分,而是和高昌并存的一个地方政权。
宋景定元年(1260),忽必烈继蒙古大汗位。
窝阔台之孙海都倡乱西北,察合台之孙都哇继而响应,战火燃遍天山南北,时间长达40余年。
当时被叛军裹胁西行的耶律希亮曾经路过哈密。
此时哈密驻有主将,设有“幕府”。
元至元十二年(1275),高昌畏兀儿亦都护为都哇所逼,弃城逃至哈密。
海都兵追至哈密,亦都护由于势单力孤,战败不屈而死。
屡遭战乱之苦的哈密人民,纷纷流入关内。
元至元十六年(1279),忽必烈建都大都(今北京),任命察合台曾孙阿只吉镇守别失八里,兼辖天山南路畏吾儿哈喇火者(即高昌)及哈密力等处屯戍军事。
元至元十八年(1281),设甘肃行省,哈密隶甘肃行省管辖。
至元二十四年(1287),增派汉军及新附军500人来哈密力屯田。
元延!六年(1319),皇帝敕命哈密力人和畏兀儿人(即高昌人)自已相讼,可以由自己的头目处理,如果和其他百姓争讼,则由自己的头目和地方官吏共同审讯。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称帝于金陵(今南京),元惠宗逃回漠北,元亡。
就在元朝覆亡前2年,占据今新疆全境的察合台汗国也分崩离析。
新疆各地形成许多各自割据、不相统属的地方王国。
镇守哈密的威武王兀纳失里亦自立为哈密国王。
哈密王国“南沙州、西火州、北瓦剌、东南肃州”。
哈密国居民有“回回、畏兀儿、哈剌灰三种番夷,同居一城”。
明洪武十三年(1380),都督濮英屯兵凉州,奉命进军哈密。
消息传来,兀纳失里恐惧万端,遣使请降。
次年派回回阿老丁贡献马匹,受到明廷的友好接待,回赠大量礼品。
明廷让阿老丁回西城后去各地宣扬朝廷威德。
明洪武朝哈密研究二题
![明洪武朝哈密研究二题](https://img.taocdn.com/s3/m/742a6e0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3.png)
明洪武朝哈密研究二题
施新荣
【期刊名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7)001
【摘要】通过对明洪武时期故元兀纳失里大王的考察,可以认为北元灭亡后,兀纳失里大王成为漠北西部的一支重要势力,但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哈梅里回回阿老丁来朝入贡,并非<明史·哈梅里传>所言是受哈梅里兀纳失里大王所遣.而且,本为故元出伯系的威武西宁王兀纳失里,其继承宽彻系肃王王号的时间,疑在洪武十四年至二十一年之间.洪武二十四年,明朝征讨哈梅里王兀纳失里之事,应是兀纳失里遣兵寇边所致.【总页数】8页(P120-127)
【作者】施新荣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历史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7
【相关文献】
1.晚明戏曲作家茅维生平考辨二题 [J], 王瑜瑜
2.明对西域的统辖及哈密卫屯垦研究 [J], 赵予征
3.《明实录研究》失误一题——兼论吴本《明实录》的史料价值 [J], 郝艳华;张琳
4.论明赋的社会批判精神──明赋主题研究二题 [J], 毕万忱
5.《明实录研究》失误一题——兼论吴本《明实录》的史料价值 [J], 郝艳华;张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察合台汗国的衰落到底和谁有关系?
![东察合台汗国的衰落到底和谁有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56f6934ddccda38376bafa5.png)
东察合台汗国的衰落到底和谁有关系?本文导读:1432年东察合台汗歪思去世,他的后裔互相攻伐,东察合台汗国内部纷争不断,四分五裂,北疆大部被东察合台汗国统治,南疆是尔羌汗国,东疆有东察克台-吐鲁番汗国,东疆哈密是原元朝肃王统治。
东察合台汗国1388年迁都到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后来在蒙古瓦剌部的打击下又于1418年迁都亦力把里(今新疆伊宁地区),所以又被明朝称为“ 别失八里国”和“亦力把里国”。
明政府对新疆的统治非常薄弱,新疆的绝大部分一直在蒙古察合台后裔诸王控制之下,只有东部的哈密地区曾一度成为明朝的“羁縻”卫所。
永乐二年(1404年),元朝肃王兀纳失里投降明政府,被封为忠顺王,1406年明政府设哈密卫,设指挥、千户、百户等官,由畏兀儿人马哈麻火者任指挥,又派汉族人周安为忠顺王长史、刘行善为纪善,辅佐外加监视。
这个半独立的附庸政权被称为哈密国。
而新疆此时的统治王朝,也是对大明朝一直有朝贡的。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四年秋,别失里八朝贡。
15世纪中叶吐鲁番汗国兴起,自成化八年(1472年)以后,新兴的吐鲁番汗国几次攻破哈密、掳走哈密王室成员,末代哈密王也于1513年叛降吐鲁番。
正德十年(1515年)吐鲁番正式吞并哈密,明朝正式放弃了哈密卫。
从此明朝再未占领过新疆,新疆再一次离开祖国的怀抱直至三百年后才回归。
在这之前,西察合台汗国发生了一件足以影响世界格局的大事件,就是帖木儿帝国的诞生,这是继成吉思汗之后又一个蒙古人的奇迹。
帖木儿帝国位居当时世界三大帝国之首,明朝在当时世界三大帝国中也仅能排第二位,老三奥斯曼帝国就是被帖木儿摧毁的,也间接拯救了欧洲,由此可见帖木儿帝国当时的强大,帖木儿帝国(1370年—1507年)是中亚河中地区的蒙古族贵族帖木儿于1370年开创的帝国。
首都为撒马尔罕,后迁都赫拉特(又译哈烈、黑拉特)。
最鼎盛时期,疆域以中亚乌兹别克斯坦为核心,从今格鲁吉亚一直到印度,囊括个中、西亚各一部分和南亚一小部分,整个中亚,蒙古伊尔、察合台、金帐三大汗国都臣服于帖木儿汗国。
哈密地方王国世袭
![哈密地方王国世袭](https://img.taocdn.com/s3/m/1040c2a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3.png)
1404年6月被封为忠顺王。12年
3.脱脱:安克帖木儿之子,
1405年3月—1411年3月在位(忠顺王)。6年
明永乐八年,安顺王脱脱死,封其弟兔力帖木儿为忠义王。
4.兔力帖木儿:脱脱之弟,
1411年3月—1425年12月在位(忠顺王),14年;
5.卜答失里:脱脱之子,
哈密地方王国世袭
1.兀纳失里(明史记述为纳忽里):察合台的后裔,
1380年—1393年在位。13年
明朝哈密国王。为哈密威武王、肃王。
洪武十三年(1380年),开始向明朝纳贡,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兀纳失里病逝,弟安克帖木儿承袭肃王,
永乐二年安克帖木儿被明朝廷招封为忠顺王。后建立哈密卫。
2.安克帖木儿:兀纳失里之弟,
1472年11月—1488年在位(忠顺王)。16年
成化八年,把塔木儿卒,子罕慎嗣职。
13.奄克孛剌:罕慎之弟,
1488年—1497年12月在位(忠顺王)。9年
14.陕巴:脱脱近属侄孙,
1492年2月—1493年4月、
1497年12月—1505年10月在位(忠顺王)。8年
15.拜牙即:陕巴之子,
1505年10月—1513年8月在位(忠顺王)。8年
9.卜列革:哈力锁鲁檀之弟,
1457年9月—1460年3月在位(忠顺王)。3年
天顺四年(1460),忠顺王卜列革死,无子。
10.弩温答施丽:卜答失里之妃,
1460年3月—1472年11月在位(忠顺女王)。12年
11.把塔木儿:脱欢帖木儿的外孙,
1466年—1472年11月在位(忠顺王)。6年
12.罕慎:把塔木儿之子,
1425年12月—1439年12月在位(忠顺王)。14年
明朝和嘉靖皇帝为什么最终放弃了哈密
![明朝和嘉靖皇帝为什么最终放弃了哈密](https://img.taocdn.com/s3/m/da83fb1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a.png)
明朝和嘉靖皇帝为什么最终放弃了哈密哈密位于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的交界处,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至元末哈密由察合台后裔兀纳失里管辖。
察合台汗国灭亡后,兀纳失里占据哈密称王,先自称威武王,后改称箫王。
虽然哈密的地理位置重要,但是从宋代开始,由于造船技术的发展,加之奥斯曼的崛起截断了丝绸之路。
东西方的贸易就改走海路,古丝绸之路也就这样没落了。
哈密的重要性也随之一落千丈。
说明:明史中提到的哈密卫并不是现今的哈密,而是其下属的巴里坤县。
另外历来大家提到的哈密地区也不是单指哈密一个地方,而是泛指明朝的关西七卫,包含哈密、罕东左、沙洲(现敦煌)、赤斤、安定、曲先、阿端七卫,详见后附地图。
因为哈密是该地区最大、最重要,也是人口最多的地方,所以就以哈密代称。
洪武五年,冯胜西征,打到敦煌、瓜州一带也就不再西进,撤回嘉峪关东。
洪武十三年,由于蒙古部族的骚扰,甘肃都督濮英向太祖请命后西征。
此次战果不大,攻打到白城、苦峪,俘获故元平章忽都帖木儿、省哥失里王等,就收兵退回了肃州(位于嘉峪关东)。
不过看着明军离自己越来越近,兀纳失里有些发慌,觉得明军下一次就要来剿他了。
于是兀纳失里主动向明朝派遣使臣要求纳贡,洪武十四年太祖下诏赐文琦(名贵丝绸),正式确认了双方的朝贡关系。
西域的大门第一次向明朝敞开,太祖也遣使至西域招抚诸番。
但是好景不长,洪武二十年濮英随冯胜北伐,中伏身亡。
此次北伐的失败,让明朝在西北的军事实力消减,开始不久的西域经略也被迫中止。
局势的变化让哈密的兀纳失里又有了信心,在绥德、平凉、宁夏等地以马互市的要求被拒后,兀纳失里就断绝了于明朝的关系,关闭了西域的大门。
西域诸番去明朝朝贡只能改道而行,但是明朝并未发难,默许了兀纳失里的行为。
明朝的处置让兀纳失里胆子越来越大,洪武二十四年,兀纳失里派兵截杀了西域回鹘的朝贡使团,掠夺贡物。
太祖闻讯大怒,命都督刘真及宋晟带兵讨伐。
同年八月,明军破哈密城,兀纳失里率少量亲属逃脱,其余亲属部众皆被明军斩俘(包括他的两个儿子)。
明代哈密卫研究
![明代哈密卫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7abfc0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0.png)
明代哈密卫研究
石昆明
【期刊名称】《城市地理》
【年(卷),期】2015(000)024
【摘要】永乐四年 (1406), 明廷在哈密正式设立了卫所. 明廷苦心经营哈密卫一百多年, 其间经历了争夺哈密四失四立的波折, 以明朝失去哈密而终结. 前期与明廷争夺哈密的是瓦剌,后期与明廷争夺哈密的是察合台后王统治的吐鲁番.
【总页数】1页(P242)
【作者】石昆明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明代及清初哈密卫部众演进考述 [J], 施新荣
2.新见明代淮安大河卫指挥使菅惠墓志研究 [J], 赵五正
3.明对西域的统辖及哈密卫屯垦研究 [J], 赵予征
4.论明代哈密卫的设置及其意义 [J], 田卫疆
5.明代哈密卫撤销原因新析 [J], 蓝建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汪土司始祖南木哥的先祖世系考略
![汪土司始祖南木哥的先祖世系考略](https://img.taocdn.com/s3/m/e2d35c3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3.png)
2020年12月第4期第八卷总第三十二期員藏•意原论摘要:汪土司是青海河湟十六家土司之一,其始祖为蒙古裔南木哥,明洪武四年南木哥归顺明 朝后授指挥佥事。
其后世居青海湟中县海子沟,所辖地有百余户,直到民国时期被废除,历时 700年之久。
学术界在汪土司祖源的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历史文献、实地 调研和访谈,对汪土司的先祖问题进行了重新探讨,认为汪土司先祖南木哥为成吉思汗子察合 台后裔,而非旭烈兀之后。
关键词:汪土司;出伯;南木哥―、问题的提出2019年5月25日,笔者到湟中县海子沟乡灰条沟村与汪土司后人相约对汪土司家族的总堡遗址、碑铭、东沟的坟地进行了调研。
在考察过程中,汪氏研究会会长汪千简要介绍了研究会成立的原因和现 状,并为我们梳理了研究会近期所做的工作。
现将此次考察情况略述如下:在灰条沟的大坟地,现存有两通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镌刻的祖茔碑,两通碑并立嵌在一起。
据 当地汪氏后裔介绍,这两通碑铭原为汪土司的家庙碑,存放于祠堂内,1958年祠堂被拆,但石碑未毁。
1990年移存至现处。
虽然这两通碑铭的底部遭到了风化,但其基本内容仍较清楚,内容大致为第十四代 汪土司及其后裔世系,为研究汪氏家族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之后,我们对汪土司总堡遗址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
汪氏总堡遗址位于灰条沟村一处地势较为平坦 的台地上,虽然仅剩残垣断壁,但能看出当初总堡的概貌。
现总堡遗址北边有一处汪氏祖茔,祖茔边有两 通埋于地下的墓碑,仅见碑头。
其中一通碑首有“大明天启四年……、待赠太……”等字样。
在祖茔中心位 置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岗岩石供桌,上面图案已不清晰。
离灰条沟两公里处是东沟村,村北面有一处是汪氏墓地。
据汪氏家人介绍,该祖茔中的很多墓碑在 文革期间被毁,2000年以后族人重立墓碑。
在现存旧墓碑中,有一通“甘肃西宁世袭指挥府加选办理土 务中军千总汪和四”碑,碑后有《汪氏祖茔碑记》,碑高1.46米,宽0.65米。
《明史·诸王世表四》赵藩世表疑误考正
![《明史·诸王世表四》赵藩世表疑误考正](https://img.taocdn.com/s3/m/d679f11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c.png)
《明史诸王世表四》赵藩世表疑误考正李鹏飞【摘要】张廷玉《明史·诸王世表》记载明代亲王、郡王世系,并将各郡王系于对应亲王之下,收罗宏广,排列清晰,然而讹误、疏漏亦在所难免.文章依据相关史料,对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诸王世表四》中赵藩世表17则条目进行了考疑正误.【期刊名称】《安阳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6)001【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明史·诸王世表四》;赵藩;考正【作者】李鹏飞【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河南开封475001;周口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周口46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8D01:10.19329/ki.1673-2928.2017.01.002赵藩始封王朱高燧为明成祖嫡三子,永乐二年(1404)封赵王,仁宗洪熙元年(1425)就藩彰德府。
赵藩亲王共传袭12世,郡王14支[1]2839-2852,赵藩宗室在明代、安阳历史上均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明代宗室庞大,世系久远,加上清修《明史》书成众手,历时过长,所以各藩王世表讹误、疏漏在所难免。
笔者查阅、对照有关史料,发现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诸王世表四》中赵藩世表有讹误、缺载、存疑17则,其中3则各含2条或以上讹误、缺载、存疑之处。
今依原书顺序对赵藩世表的讹误、缺载、存疑之处进行考正,希望能对研究者利用史料提供点滴帮助,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关于本文的考正,特作以下说明:①本文以197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诸王世表》为底本,除繁体字、异体字转化为对应的简化字,缺字以“□”表示,专有名词未标专名号外,引文一以底本为准。
②为尊重原书,考正时将相关亲王、郡王的条目完整抄出,所在页码以阿拉伯数字于句尾“()”内注明,郡王对应郡王府,于句首“[]”内标出。
1.庄王祐棌,靖庶三子,初封清流王,弘治十六年袭封。
正德十三年薨。
(第2839-2840页)“十六”,误。
【蒙古帝国君王谱】哈密国(下)
![【蒙古帝国君王谱】哈密国(下)](https://img.taocdn.com/s3/m/705444e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6.png)
【蒙古帝国君王谱】哈密国(下)哈密国(下)8.卜答失里卜答失里(?-1439年),明朝哈密国王,蒙古贵族,忠顺王脱脱的儿子,兔力帖木儿的侄子。
宣德元年(1426年),明朝封忠顺王,他进贡马和方物。
三年(1428年),因为他年幼,明朝封脱欢帖木儿为忠义王。
从此,二王并贡,每年进贡驼马玉石器皿三四次,明朝赐回彩币绢布袭衣。
四年(1429年),谨修臣职,恪守边疆,受赏赐。
他娶瓦剌脱欢之女弩温答失里为妻。
十年(1435年),向甘肃总兵报告瓦剌猛可不花要侵犯沙州。
9.脱欢帖木儿脱欢帖木儿(?-1437年),又译脱懽帖木儿,明朝哈密国忠义王,蒙古贵族,忠顺王兔力帖木儿的弟弟。
宣德三年(1428年),明朝以忠顺王卜答失里年幼,没能够胜任国王,于是封脱欢帖木儿为忠义王,二王并贡。
脱欢帖木儿一年进贡三四次,奏求婚娶礼币。
正统二年(1437年)脱欢帖木儿卒,其子脱脱塔木儿嗣位。
10.脱脱塔木儿脱脱塔木儿(?-1439年),明朝哈密国忠义王,蒙古贵族,忠义王脱欢帖木儿的儿子。
1428年,明宣宗以哈密国王卜答失里(忠顺王)年幼,于是封卜答失里的叔父脱欢帖木儿为忠义王,二王并贡。
明英宗正统二年(1437年)脱欢帖木儿卒,脱脱塔木儿嗣位。
脱脱塔木儿在位到正统四年(1439年)病逝,没有后裔,忠义王世系断绝。
同年,卜答失里死,其子倒瓦答失里即位忠顺王。
11.倒瓦答失里倒瓦答失里(?-1457年),明朝哈密国忠顺王,蒙古贵族,名为哈力锁鲁檀,忠顺王卜答失里的儿子。
母弩温答失里,瓦剌脱欢的女儿。
正统四年(1439年)父亲死后,嗣位。
当时哈密种族杂居,头领不能节制,人心涣散,势力渐衰。
次年,都督皮剌纳勾结瓦剌人猛可卜花想要谋杀他,没有成功。
瓦剌、吐鲁番汗国、沙州卫、罕东卫、赤斤蒙古卫常常攻击哈密。
1443年,他舅舅瓦剌也先攻打哈密,把倒瓦答失里的母亲妻子俘虏而还。
威胁倒瓦答失里入见,倒瓦答失里禀奏明朝,也先送还他的母亲妻子。
1445年,也先再次俘获他的母亲妻子和弟弟还有撒马尔罕贡使百余人,要挟他归附。
明代哈密忠义王小考
![明代哈密忠义王小考](https://img.taocdn.com/s3/m/15bed00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5.png)
明代哈密忠义王小考
尹俊耸
【期刊名称】《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35)002
【摘要】明代在其统治前期曾经一度控制哈密地区,并设立哈密卫.在此期间,明朝政府先后共正式封立了11位哈密王,但却出现了"忠顺王"和"忠义王"两种封号,文章探讨了两王更替、并立之情况及原因.
【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尹俊耸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8
【相关文献】
1.明代女词人王微行年小考 [J], 徐静
2.明代哈密察合台后王统治世系考 [J], 杨林坤
3.哈密木卡姆伴奏乐器中的主奏乐器——哈密艾捷克小考 [J], 艾尔肯·艾买提
4.忠义传家:明代华州的郡望东氏 [J], 王志强
5.“激发忠义,惩创叛逆”——明代历史小说隐含作者的济世情怀 [J], 江守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察合台后裔的叶尔羌汗国及其历史简要
![察合台后裔的叶尔羌汗国及其历史简要](https://img.taocdn.com/s3/m/bfcfee3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4.png)
察合台后裔的叶尔羌汗国及其历史简要叶尔羌汗国(1514-1680),在明代新疆建立的以逊尼派为国教的伊斯兰教地方政权,由成吉思汗第二子察合台所建察合台汗国的秃黑鲁帖木儿汗后裔赛义德苏丹于1514年在原察合台汗国基础上创立,历经11代汗,统治南疆和东疆达166年,于1680年被北疆的准噶尔蒙古汗国所灭汗国建都于现在的喀什地区莎车县,疆域包括吐鲁番、哈密、塔里木盆地,其版图东至嘉峪关、南至西藏、西南至克什米尔、西方以乌兹别克汗国的费尔干纳谷地为界与蒙兀儿帝国为邻,北方以天山为界与哈萨克相邻,中外史籍称“蒙兀儿汗国”、“蒙古利亚国”、“赛义德汗国”等。
早期的统治中心在喀什噶尔,因此欧洲人称之为喀什噶尔汗国,中亚人称之为蒙古国。
东察合台汗国的第12任汗阿黑麻在位时,把都城设在吐鲁番。
他死前,长子满速儿在吐鲁番即位,成为东察合台汗国的第13任汗。
辖地有喀什噶尔、叶尔羌、于阗、英吉莎、阿克苏、乌什等地,盛时包括吐鲁番、焉耆和费尔干纳。
汗国的统治者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察合台和蒙古杜格拉特部(又称“朵豁剌惕”、“朵豁剌”、“吐火罗”或“睹货逻”。
见《朵豁剌惕部落》一文)后裔,其境内维吾尔、柯尔克孜等民族居多,以从事农牧业为主。
叶尔羌汗国的奠基者是察合台后裔赛义德,他是东察合台汗国满速尔汗的三弟,为争夺权利,联合兄长赫力烈在伊犁河谷和七河流域发动暴乱反对满速尔汗,颠覆了亦力把里政权。
不久,暴乱被满速尔汗平定,赫力烈被杀,赛义德逃亡到帕米尔高原,控制了费尔干纳盆地。
向南扩张计划屡次受挫,他被迫逃往阿富汗喀布尔城,投奔远亲帖木儿后裔巴布尔。
1512年,赛义德随巴布尔军队回到撒马尔罕城。
同年,乌孜别克军队攻占费尔干纳盆地,巴布尔军溃败。
赛义德再次率兵进入塔里木盆地南缘,攻占阿图什,切断了阿克苏与喀什的联系,围困了蒙古杜格拉特部的统治者阿巴拜克。
阿巴拜克被困3个月后突围逃往叶尔羌城。
1513年,喀什、阿克苏、叶尔羌相继被赛义德军队攻陷。
察合台汗国世系表
![察合台汗国世系表](https://img.taocdn.com/s3/m/2e54ce0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d.png)
察合台汗国世系表察合台汗国(1227-1680)前察合台汗国(1227-1320)察合台 1227—1242哈刺旭烈 1242—1246也速蒙哥 1246—1252兀鲁忽乃(女后) 1252—1261阿鲁忽 1261—1266木儿剌沙 1266.3—1266.9八刺 1266.9—1271涅古伯 1271.11—1274秃花帖木儿 1274都哇 1274—1306宽督 1306—1308塔里忽 1308—1309怯别 1308也先不花 1308—1320西察合台汗国(1320-1362)怯别(复位) 1320—1326燕只吉台 1326—1330笃来帖木儿 1330—1331塔儿麻失里 1331—1334不赞 1334敞失(者臣) 1334—1338也孙帖木儿 1338—1340阿里·算端 1340,窝阔台系后代麻里没的(穆罕默德·孛罗) 1341—1343合赞算端 1343—1346答失蛮察 1346—1347,窝阔台系后代,为异密迦兹罕立拜延忽里(巴颜合里) 1347—1358,为异密迦兹罕立帖木儿沙 1358—1362/63,为异密迦兹罕子阿布都拉立阿迪儿(阿迪勒) 1362/63,为异密忽辛立合不勒 1362/63—1370,为异密忽辛立锁咬儿哈的迷失 1370—1388,窝阔台系后代,瘸子帖木儿立。
穆罕默德 1388—1405(?),窝阔台系后代,瘸子帖木儿立附:掌实权的巴鲁剌思部异密权臣异密迦兹罕 1346—1357 被杀异密阿不都拉 1357—1358,异密迦兹罕的儿子异密忽辛?—1370,异密迦兹罕儿子伯思剌依的儿子,为帖木儿杀。
异密哈吉 1358—1361异密塔剌海?,帖木儿父帖木儿 1361—1370东察合台汗国(1338-1682)东察合台汗国建国于1338年,1389改称别失八里,1418年改称亦力把里。
也先不花 1338—1348秃黑鲁·帖木儿 1348—1363,改信伊斯兰教,1360年占撒马儿罕,汗国暂时统一,1363年卒后又分裂。
明代哈密“哈剌灰”及其与裕固族关系考辨
![明代哈密“哈剌灰”及其与裕固族关系考辨](https://img.taocdn.com/s3/m/1fe38e8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e.png)
明代哈密“哈剌灰”及其与裕固族关系考辨
杨富学;海霞
【期刊名称】《内蒙古社会科学》
【年(卷),期】2024(45)3
【摘要】关于明代文献所见哈密“哈剌灰”之名与义,学界多有争议。
揆诸《华夷译语·委兀儿译语·地名》中有“黑羊群—噶剌塊”之谓,可以推定“哈剌灰”这一称谓应出自维吾尔语qaraqoi,意为“黑羊群”。
作为蒙古豳王家族的属部,元明时期哈剌灰一直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和信仰佛教的畏兀儿共处哈密,经历了由伊斯兰教改宗佛教的过程。
“哈剌灰”指的就是1276年以后由中亚迁居哈密原本信仰伊斯兰教后皈依佛教的蒙古人。
他们在皈依藏传佛教后,仍葆有浓重的伊斯兰文化情结。
明正德年间,东迁河西走廊,后融合于裕固族之中。
【总页数】8页(P77-83)
【作者】杨富学;海霞
【作者单位】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8;K289
【相关文献】
1.明代知识人群体与侠盗关系考论——兼论儒、侠、盗之辨及其互动
2.明代乡、都、图、里及其关系考辨
3.明代哈密卫之“哈剌灰”名实考
4.明代瓦剌和哈密关系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第2期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No.2,2003 总第58期 Journal of the Second Northwest U niversity f or N ationalities Gen.No.58・边疆民族研究・明代哈密察合台后王统治世系考杨林坤(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20)摘 要:哈密在明代西北地区的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研究这一时期哈密的历史,首先要理清其统治世系。
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仍然存在缺憾。
本文以《明实录》等史料为主要依据,确认把塔木儿和奄克孛剌在哈密的实际统治地位,并对哈密统治者的在位时间重新进行了订正、后王时期哈密的统治阶层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明代;哈密;世系;朝贡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83(2003)02-0024-05哈密自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兀纳失里遣使朝贡以来,就与明中央政府开始了密切的政治和经济联系。
到明成祖初期,明朝设立哈密卫、册封哈密忠顺王和忠义王,哈密则每年循例遣使朝贡,被纳入明朝政治版图。
明朝借之于哈密,欲收到“断北狄右臂,破西戎交党,外联络戎夷,内蕃屏甘肃”之功效[1]。
因此,研究明代哈密的历史,对于了解明代的西北边政、西北民族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明代哈密的历史,首先须理清其统治世系。
近些年来,已有专文探讨明代哈密世系[2],但已有研究成果中仍存在缺憾,本文遂就此问题再行考证,并重新订正了哈密统治者的在位时间。
另外,本文对察合台后王在哈密统治时期、哈密统治上层的状况亦进行了初步探讨。
不足之处,请方家指正。
一、把塔木儿和奄克孛剌研究明代哈密察合台后王的世系,在方法上应当注意三个问题:首先,最重要的史料是《明实录》,而《明史》成书晚于《明实录》,并多采获实录,且较之实录则流于简约,年时不详,故应多以实录为据。
对于《明实录》的价值,论者历来见仁见智,褒扬者赞其成颂,贬抑者以其无史。
不过,仅就其对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记载来说,仍然较其它史料为胜。
实录最重以时系事,而且明廷对西北民族事务没有过收稿日期:2003-01-03作者简介:杨林坤(1978-),男,河北丰润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明史及西北民族史研究。
多避讳,所以《明实录》是确认哈密世系的最重要史料。
其它史籍,如《殊域周咨录》、《平番始末》、《明史纪事本末》等,亦能起到与《明实录》互证或补其不足之用。
其次,已有研究成果中的哈密世系,一般是以经明朝中央政府正式册封的忠顺王和忠义王为主要对象,如冯家升先生等著《维吾尔族史料简编》中的世系表和田卫疆先生《明哈密、土鲁番速檀(王)世系补正》中的世系表(以下简称田《表》)。
但是二表中又具列入王母弩温答失里,而弩温答失里却并未受到明正式册封,显然不能仅局限于上述标准。
其实,明代哈密的实际统治者,除了中央王朝正式册封的忠顺王和忠义王外,在王位悬缺时,还有临时主政或摄政者。
因此,笔者主张将他们也一并列入哈密统治者的世系中。
第三,有明一代,外藩邦属向中央政府朝贡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
明朝册封外藩王,外藩循例向中央朝贡,中央依例“回赐”,这其中既有经济活动因素,又包含它所体现的政治意义。
中央册封外藩,意在彰显明朝势力和影响力所及;外藩王如期朝贡,旨在宣明其统治得到中央王朝认可。
因此,以谁名义朝贡,对外藩王来说是统治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决不得随意行事,更不准其他人僭越。
所以,这一点也是我们判定外藩王其在位时间的重要标志。
在哈密归附明朝之前,哈密对明朝的朝贡没有规律可循,哈密统治者兀纳失里和部族头目都曾遣使朝贡。
如洪武十四年(1381年),“五月,乙酉,朔,哈梅里(哈密)回回阿老丁来朝贡马,诏赐文绮”[3]。
但是,到永乐二年明朝正式册封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后,哈密只能以忠顺王,更确切地说,只能以哈密实际统治者的名义领衔朝贡,接受朝廷回赐。
依据这一原则,我们参照《明实录》中有关哈密朝贡的记载,就能比较准确地划定哈密统治者的在位时间。
《维吾尔族史料简编》中的世系表罗列了11位哈密统治者,田卫疆先生又补正了两位,所以最后田《表》共列了13位哈密统治者的名字,即:兀纳失里、安克帖木儿、脱脱、兔力帖木儿、卜答失里、脱欢帖木儿、倒瓦答失里、脱脱塔木儿、卜列革、弩温答失里、罕慎、陕巴和拜牙即。
但是,由于田《表》以朝廷册封王为限,故而遗漏了哈密的另外两位实际统治者把塔木儿和奄克孛剌。
关于把塔木儿摄行哈密事,《明宪宗实录》中是这样记载的:“[成化三年,四月,丁酉]命哈密故忠顺王脱欢帖木儿外孙都督同知把塔木儿为右都督,摄行国王事,赐印并金织衣一袭”[4]。
对于此事,成化皇帝在当时的敕谕中说:“今王(卜列革)不幸物故,王母独存,嗣续乏人,人民失所。
朕以尔(把塔木儿)为忠顺王之亲,又尝受我朝廷都督同知之职,特准都督母杂法儿并指挥只杭沙等奏保,升尔前职,别给印,命尔掌管哈密城池”[4]。
把塔木儿摄行国事时,颁发政令,继续向明朝遣使朝贡,接受明朝的赐赉。
这些史实都能充分表明他是当时哈密的实际统治者。
成化八年(1472年),把塔木儿死后,其子罕慎“以父卒,请嗣职。
帝许之,而不命其主国事。
国中政令无所出。
土鲁番速檀阿力乘机袭破其城,执王母,夺金印”[5]。
由于明廷不让把塔木儿子罕慎袭父职,才造成国内出现权力真空,致使阿力得以伺机袭城,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把塔木儿从1467年到1472年主政哈密6年的功绩是不容抹杀的。
另外,关于把塔木儿的身世,多种史料亦是各执一端,众说纷纭。
一是卜列革外孙说。
持此说的主要依据是:“[天顺七年,十一月,丙寅]哈密忠顺王卜列革死后世绝未封,屡诏哈密议当袭王者,其使臣哈只请以命王女之子把塔木儿。
”[6]冯家升等《维吾尔族史料简编》亦主此说。
但是上则史料存在一个问题,即“王女”究竟是指卜列革,还是另有所指,未能明示。
一是脱欢帖木儿外甥说。
持此说的主要依据是姚夔《为夷情事》中记载:“兵科抄译出哈密差来使臣都督母杂法儿、指挥只杭沙等四十八人奏……奴婢们哈密地内,有把帖木儿(把塔木儿)都督,比众官人每为长。
他的根基是脱欢帖木儿王姐姐生的,即是王女的儿子,王母(弩温答失里)又是他的乳母,见今人心皆服。
若圣旨准呵,将把帖木儿都督相应为王。
”[7]若此则史料记述无误,那么很显然《明英宗实录》天顺七年十一月丙寅条中的“王女”应为脱欢帖木儿的姐姐。
但是还有第三说,即脱欢,帖木儿外孙说。
此说的依据是:“[化成三年,四月,丁酉]命哈密故忠顺王脱欢帖木儿外孙都督同知把塔木儿为右都督,摄行国事,赐印并金织衣一袭。
”《明史》亦采此说,“[成化]四年,……头目阿只(哈只)等言:‘脱欢帖木儿外孙把塔木儿官都督同知,可继。
’”其中,成化四年与实录不符,有误,应为成化三年。
综合以上三说,我们可以断定把塔木儿绝非卜列革之后,而是脱欢帖木儿的直系近亲。
至于把塔木儿究竟是脱欢帖木儿的外甥,还是他的外孙,由于史料缺乏,暂莫能辨,存而不论。
不过,我们仍然可以肯定,把塔木儿不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
这为以后土鲁番借机攻袭哈密提供了口实。
奄克孛剌是把塔木儿的儿子、忠顺王罕慎的弟弟。
1488年,罕慎为土鲁番速檀阿黑麻所诱杀,其弟奄克孛剌率部众逃之边方。
弘治二年(1498年)十月,“戊申,命哈密故都督罕慎之弟奄克孛剌袭都督同知,给新印,赐彩缎、金织衣等物”[8]。
奄克孛剌居苦峪城,为克复哈密做准备。
1492年,在其扶助之下,陕巴到哈密继为忠顺王。
第二年陕巴为土鲁番速檀阿黑麻所执,虏居三角城,奄克孛剌再次避居苦峪。
这时,明廷朝议,宜“令都督奄克孛剌总理哈密事”[9]。
《明实录》载:“若哈密夷众契家来奔,即送苦峪,令都督奄克孛剌管束,量给粮种耕种,以俟克复。
”[10]正因为哈密被土鲁番侵占后,陕巴被虏,奄克孛剌“总理哈密事”,所以《明史》中才有了这样的记载:“时哈密无王,奄克孛剌为之长”。
1496年,奄克孛剌协助明朝克复哈密,立了首功,仍居苦峪。
弘治十八年(1505年)“十月,丙辰,哈密忠顺王陕巴卒,立其子拜牙即为忠顺王,……命都督奄克孛剌仍掌哈密卫印信”[11]。
从中不难看出,从1488年罕慎被杀,至1493年陕巴封王未及一年又被执,再到1497年陕巴被释归哈密,整整10年间,奄克孛剌是哈密的实际统治者。
这期间,虽然哈密为土鲁番所侵占,但是明朝政府已经移哈密卫于苦峪,所以哈密对明朝朝贡、军事协调等诸多事务都是在奄克孛剌的主持下完成的。
他对维护哈密卫和收复哈密,都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重订哈密统治者在位时间田《表》对哈密诸王的在位时间进行补正,对于其中正确无误的部分,本文予以尊重,不再赘述。
但是,田《表》中的哈密王在位时间只精确到年,而没有精确到月,这就难免会产生时间不连续的问题。
以忠顺王脱脱为例,田《表》认为安克帖木儿是在1405年去世的,所以脱脱的在位时间就应从1406年算起,到1411年结束;然而实际上,安克帖木儿的讣讯是1405年3月传达明中央政府的,当月永乐帝就诏命脱脱嗣忠顺王位,因此脱脱的在位时间应从1405年3月算起。
由此看来,田《表》以1406年记脱脱在位时间是不合适的,与实际相差10个月。
以下是重新订正的几位哈密统治者的在位时间。
1.安克帖木儿:永乐二年(1404年),“[六月,甲午]封哈密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12]。
永乐三年(1405年),“[三月,己亥]哈密头目遣使奉:‘忠顺王安克帖木儿卒’”。
是以,安克帖木儿在位时间为1393年—1405年3月,其中称忠顺王为1404年6月—1405年3月。
2.脱脱:永乐三年,“[三月,己亥]……命礼部遣官赐祭,诏以脱脱袭封忠顺王,送还哈密”[13]。
永乐九年(1411年),“[三月],戊辰,遣都指挥张鬼力赤、梁北斗奴、指挥徐晟使哈密,赐祭忠顺王脱脱……”[14]。
是以,脱脱在位时间为1405年3月—1411年3月。
3.兔力帖木儿:永乐九年,“[十月,癸卯]封兔力帖木儿为忠义王”[15]。
宣德元年(1426年),“[正月],庚戌,遣使祭故哈密忠义王兔力帖木儿,仍命其侄卜答失里嗣忠顺王”。
是以,兔力帖木儿在位时间为1411年3月—1425年12月。
4.卜答失里:脱脱之子,宣德元年正月受封忠顺王。
田《表》将其去世时间定为1438年,有误。
因为《明英宗实录》中载,正统四年(1439年)卜答失里于二月和六月先后两次遣使朝贡。
到这年12月,“戊寅,遣金吾左卫带俸都指挥佥事张信、锦衣卫带俸指挥同知牙鹘为正使,封已故哈密忠顺王卜答失里男哈力锁鲁檀为忠顺王”[16]。
这说明卜答失里死于1439年6月至12月间,所以,卜答失里在位时间应为1426年1月—1439年6至12月。
5.脱欢帖木儿:兔力帖木儿之子,《明史》称其为“故忠义王(兔力帖木儿)弟”,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