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诗词鉴赏
古诗捣练子令·深院静翻译赏析
![古诗捣练子令·深院静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4fa59deff9aef8951e0616.png)
古诗捣练子令·深院静翻译赏析《捣练子令·深院静》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李煜。
其古诗全文如下: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前言】《捣练子令·深院静》是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通过描绘深院小庭夜深人静对断续传来的风声、捣衣声,以及映照着帘栊的月色,刻意营造出一种幽怨欲绝的意境,让人不觉沉浸其中,去感受长夜不寐者的悠悠情怀。
【注释】①这是一首写别后相思的本义词。
②寒砧:砧,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
古时将生丝织成的绢用木杵在石上捣软制成熟绢,以便裁制衣服。
③无奈:《啸余谱》、《尊前集》、《南词新谱》中作“早是”。
④不寐:《啸余谱》、《尊前集》、《南词新谱》中均作“不寝”。
不寐,不能入睡。
⑤数声:几声,这里指捣衣的声音。
⑥和月:伴随着月光。
⑦到:传到。
⑧帘栊:挂着竹帘的格子窗。
栊:有横直格的窗子。
【翻译】制白练的人在远处,伫听的人在深院。
深院小庭本已寒寂,月夜的砧声便愈增清苦。
捣练总勾起对远人的思念。
砧声断续,断续着长夜不寐的思情。
【赏析】这是一首本义词。
白练是古代一种丝织品,其制作要经过在砧石上用木棒捶捣这道工序,而这工序一般都是由妇女操作的。
这首词的词牌即因其内容以捣练为题材而得名。
作者通过对一个失眠者夜听砧上捣练之声的描绘,写出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焦躁烦恼。
但作者却为这种忐忑不宁的心情安排了一个十分幽静寂寥、空虚冷漠的环境。
头两句乍一看仿佛是重复的,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里就写出“人立小庭深院”的句子,把“深院”和“小庭”基本上看成同义词。
其实这两句似重复而并不重复。
第一句是诉诸听觉,第二句是诉诸视觉。
然而尽管耳在听目在看,却什么也没有听到和看到。
这样,“静”和“空”这两个字,不仅在感受上给人以差别,而且也看出作者在斟酌用词时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
至于“深院”,是写居住的人远离尘嚣;“小庭”则写所居之地只有一个空荡荡的小小天井,不仅幽静,而且空虚。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原文+赏析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55b6d2e009581b6bd9eb4e.png)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原文+赏析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注释】⑴砧(zhēn):捣衣石。
⑵寒砧:寒夜捣帛声。
古代秋来,家人捣帛为他乡游子准备寒衣。
⑶栊:窗户。
【译文】秋风送来了断续的寒砧声,在小庭深院中,听得格外真切。
夜深了,月光和砧声穿进帘栊,更使人联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
因而长夜不寐,愁思百结。
【赏析】“捣练子”既是词牌,又是这首小词的题目。
练是一种白丝熟绢,须用木杵在砧石上捶击而成;令指小令,是短歌的意思。
作者在这首仅有二十七个字的小令中,着力表现秋夜捣练声给一个因孤独苦闷而彻夜难眠者带来的内心感受,含而不露地传达了一种难言的心理隐秘与情绪气氛。
境界的鲜明如画与意象的深蕴含蓄是这首词在意境创造上的主要特征。
作者采取了类似电影推摄的手法,运用远、近景跳切镜头,从全景到近景,逐渐推出抒情主人公的特写。
前面两个三字句,“院”与“庭”的遣词实际上并非同义反复,那是两个远、近景跳切镜头的巧妙组合。
“深院”是世家豪族的深宅大院,所谓“侯门一入深如海”、“庭院深深深几许”是也。
这是着眼于全景。
“小庭”则是这整体中的一个单元,即千重万落中的一个独立小院,一个小天井。
镜头从全景推近,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入画面,置身于一个具体可感的环境之中。
以上还只是画面的形,属于表层特征,还未抓住其中的“神”,即画面所蕴内在的深层特征。
两幅画面分别用两个极平凡的字“静”和“空”来点化,应细加体味。
借大宅院之“静”,当不仅仅是客观外在的安静、清静,在词语的深层结构中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绪。
那是静得让人恐惧,静得让人透不过气,是在心理压抑下而产生的一种深在的静谧感。
小庭“空”,更明显不是客观意义的空空荡荡。
这样的贵族之家,仆人丫鬟总不会太少,花木池台、金井玉栏大约也是有的,作者偏偏用个“空”字,一笔抹去,就只能说是他的主观感觉在作怪,一切都视而不见了。
原来,处在巨大建筑群落中的一个小天井,本身就带有一种压抑感和冷落感,一个寂寥空虚,百无聊赖的人处身于这种氛围,那当然会加倍感到难以忍受的孤独、郁闷和焦虑。
李煜《捣练子令》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煜《捣练子令》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78d72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f.png)
李煜《捣练子令》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②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③【注释】①捣练子令:杨慎《词品》云:“词名捣练子,即咏捣练,乃唐词本体也。
”古代将生丝织成的绢,用木杵在石上捣熟成练,这一过程,称为“捣练”。
②砧(zhen珍);捣练或捣衣的石头,这里指捣帛声。
③帘栊(long龙):挂着帘子的木格窗。
【译文】深院静静,小庭空空,断续的砧声,伴随着断续的秋风。
长夜漫漫,辗转难眠,凄迷的月光射进窗户,悲凉的砧声不时传入耳膜,更使人心烦意乱,愁恨无穷。
【集评】清·徐釚:“李重光‘深院静’小令一阕,升庵曰词名《捣练子》,即咏捣练也。
复有‘云鬓乱’一篇,其词亦同,众刻无异。
尝见一旧本,则俱系《鹧鸪天》,二词之前,各有半阕。
其‘云鬓乱’一阕云:‘节候虽佳景渐阑,吴绫已暖越罗寒。
朱扉日暮随风掩,一树藤花独自看。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其‘深院静’一阕云:“塘水初澄似玉容,所思远在别离中。
谁知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词苑丛谈》卷十)近代·俞陛云:“通首赋捣练,而独夜怀人情味,摇漾于寒砧断续之中,可谓极此题能事。
”(《南唐二主词辑述评》)现代·唐圭璋:“此首闻砧而作。
起两句叙夜间庭院之寂静。
‘断续’句,叙风送砧声,夜愈空,砧愈响,长夜迢迢,人自难眠,其中心之悲哀,亦可揣知。
‘无奈’二字,曲笔径转,贯下十二字,四层含意。
夜既长,人又不寐,而砧声月影,复并赴目前,此境凄迷,此情难堪矣。
杨升庵谓此乃《鹧鸪天》下半阕。
然平仄不合,杨说殊不可信。
”(《唐宋词简释》)【赏析】这是一首本义词。
它通过对一个失眠者秋夜卧听砧声的描叙,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报不平静心情与极为复杂的感受。
词一开始,以深院、小庭的“空”、“静”环境衬托主人公内的孤独与空虚;接着,又通过“寒砧”和“秋风”的渲染,既加深了悲凉的气氛,又加重了主人公的抑郁与苦闷;最后,在砧声和月色之中,主人公无可奈何、焦虑不安的神情得到充分的体现。
捣练子令 李煜阅读附答案
![捣练子令 李煜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b7afdb19e8b8f67c1cb964.png)
捣练子令李煜阅读附答案
捣练子令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春江花月夜(节选)张若虚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8.有人认为“深院静,小庭空”在语意上有重复之嫌,你的观点如何?请简要分析。
(5分)
9.张若虚诗“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与李煜词的末尾两句“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都是借月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它们表现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8.这两句并不重复,而是词人有意为之。
“深院静”是写重重院落,寂静无声,令人压抑、苦闷,侧重听觉感受;“小庭空”是写庭院小而空荡,了无生机让人百无聊赖,侧重视觉效果;此二句连用,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极写主人公的孤独与空虚。
(意思答对即可)
9.李煜词采用视听结合、声色交融的方式,写出秋月的清光和断续的捣衣声共同触动了词人内心孤独的心弦,引发了他的万千思绪,被动地承受着愁情满怀之苦。
张若虚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月”。
闺中思妇睹月生愁,思念尤甚,但是多情的月光真诚地依恋着她,卷不走也拂不掉,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无法摆脱的愁苦和迷惘。
(意思答对即可)。
描写安静的诗词
![描写安静的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ec1859a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4.png)
描写安静的诗词
1、《捣练子令·深院静》
五代·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译文:秋风送来了断续的寒砧声,在小庭深院中,听得格外真切。
夜深了,月光和砧声穿进帘栊,更使人联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
因而长夜不寐,愁思百结。
2、《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五代·鹿虔扆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
翠华一去寂无踪。
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译文:层层宫门关锁,荒凉的皇家园林异常安静;我靠着窗户,含愁望秋天的夜空。
自从皇帝去后,这里便一片寂静,再也看不到皇帝的踪影。
宫殿里歌声乐声,也早已断绝,去追随那一去不返的风。
3、《落梅风·人初静》
元代·马致远
人初静,月正明。
纱窗外玉梅斜映。
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译文:人刚刚静下来,月色正是明亮的时候。
白梅花枝斑驳地斜映在纱窗上。
梅花偏偏弄影戏笑人,夜深了月亮沉落,庭院里一样凄凉孤零的景象。
4、《沧浪静吟》
宋代·苏舜钦
独绕虚亭步石矼,静中情味世无双。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
译文:绕过空亭,步上石桥,我独自闲步,觉得这静谧中的情趣举世无双。
山林的蝉儿,边叫边飞穿过空疏的门户;野生的青藤曲屈盘绕,伸入破败的小窗。
李煜《捣练子令》
![李煜《捣练子令》](https://img.taocdn.com/s3/m/c82ebe00aeaad1f347933fee.png)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作者小传】: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长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
现存词四十四首。
【注释】:砧(zhēn):捣衣石。
寒砧:寒夜捣帛声。
古代秋来,家人捣帛为他乡游子准备寒衣。
栊:窗户。
【赏析】秋风送来了断续的寒砧声,在小庭深院中,听得格外真切。
夜深了,月光和砧声穿进帘栊,更使人联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
因而长夜不寐,愁思百结。
"砧声持续"、"月到帘栊",从景中透露出愁情,情景交融,轻柔含蓄,耐人寻思。
这首小令,语言新,意境新,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曲名《捣练子》,即以咏之,乃唐词本体。
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
![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https://img.taocdn.com/s3/m/a90e1a2177232f60ddcca1dd.png)
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捣练子令①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②。
无奈夜长人不寐③,数声和月到帘栊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写别后相思的本义词。
此词调名于《尊前集》、《花草粹编》、《花间集补》、《全唐诗》等本中均作《捣练子》,为单调。
《花草粹编》中有题作“闻砧”,《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诗余醉》、《古今词统》等本中题作“秋闺”,《词的》中题作“本意”。
又《历代诗余》中于调名下有注曰:“一名《深院月》,又名《深夜月》。
李煜秋闺词有‘断续寒砧断续风’之句,遂以‘捣练’名其调。
”明杨慎《词品》亦云:“李后主词,词名《捣练子》,即咏捣练,乃唐词本体也。
”自李煜此调始见于此词。
这首词描写的是作者因寒夜捣衣之声而引起的离怀愁绪。
“深院静,小庭空”,是环境的描写,词的开篇给读者的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画面,但实际上其中却有作者无法平静的心情。
“深”本身就有一种无法明见的孤寂之感,“静”既为捣衣之声能声声入耳做了铺垫,同时也反衬着作者寒夜不眠、心境难平的情状。
庭本来很小,但如此小庭此时却愈发地显得空旷、冷清,如不是作者以愁苦之眼、心视之,这种感触是不会有或不能如此真切的。
作者在这里的景物描写,既是客观的,是眼中所见,也是主观的,是心中所见;这既是一种铺垫,也是一种衬映。
这里更重要的是一种渲染,一种氛围的营造,是一种以景映人、以景寓情的写法,“深、静、小、空”等寥寥数字,却给了读者一种真切的孤清冷寂之感,作者的心思、情态已呼之欲出。
但是,静止的画面似乎并不能完全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忧思,所以“断续”一句出,整个画面由静转动,才真正地鲜活起来。
“断续”一词既写“寒砧”又写“风”,用的极妙。
捣衣之声有轻有重,风过高墙时大时小,听起来风声、砧声一定是时有时无的,这是表面上看。
而其实,“断续”应该更多写的是作者的心境、忧思波浪起伏、无法宁静。
古人捣帛制衣本是惯常之事,但此事常常与征夫远行相关,尤其是当此寒夜,捣衣不止,恐怕也只有怀思远行之解。
李煜最著名的30首诗词,感受南唐国韵!
![李煜最著名的30首诗词,感受南唐国韵!](https://img.taocdn.com/s3/m/0ef34073770bf78a6429545a.png)
李煜最著名的30首诗词,感受南唐国韵!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1,《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鉴赏:此词作于李煜降宋之后的几年,即作者生命的最后几年。
金陵被宋军攻破后,李煜率领亲属、随员等四十五人,“肉袒出降”,告别了烙印着无数美好回忆的江南。
这次永别,李煜以这一阕《破阵子》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
2,《长相思(一名双红豆、山渐青、忆多娇)》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云一涡,玉一梭。
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
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鉴赏: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单纯明净、简洁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物象,展示意境。
这个特点在该词里也有鲜明的体现,象“山远天高烟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丰富,立体感强,境界阔远,并且景中蕴情,耐人寻味。
对这首词,前人评价颇多,其中以俞陛云之说为精当:“此词以轻淡之笔,写深秋风物,而兼葭怀远之思,低回不尽,节短而格高,五代词之本色也。
”(《南唐二主词辑述评》)3,《忆江南·多少恨》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李清照诗词大全赏析
![李煜李清照诗词大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5f81a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e.png)
李煜李清照诗词大全赏析诗是现实生活在诗人心中的反映。
只有现实生活,才是诗及一切艺术的源泉。
诗人是生活的歌手,诗是对生活的歌唱。
我在此整理了李煜李清照诗词大全,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李煜李清照诗词大全11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五代〕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这是一首抒写伤春怀旧之情的作品。
从全词看,充满着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应是李煜后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称其为是后主绝命词第二首。
2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李煜〔五代〕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一梦一作:梦里)这首秋夜抒怀之作,具有李后主词的一般风格。
它没有用典,没有精美的名物,也没有具体的情事,有的只是一种顾影自怜,空诸一切的观念。
一切都是那么朴素,那么明白,却又令人低回与困惑。
大约是词人后期之作吧。
读这类词,最要玩味其中环境氛围的创造,和抒情主人公浅貌下的深衷。
3望江南·多少恨李煜〔五代〕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
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繁华的追恋,抒发亡国之痛。
全词语白意真,直叙深情,一气呵成,是一首情辞俱佳的小词。
李煜李清照诗词大全21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李煜〔五代〕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全词以“梦”为中心,集中写“空”,笔意直白,用心挚真。
全词八句,句句如白话入诗,以歌代哭,不事雕琢,用情挚切。
《捣练子令深院静》原文及翻译
![《捣练子令深院静》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976cb0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5.png)
《捣练子令深院静》原文及翻译(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捣练子令深院静》原文及翻译一、《捣练子令·深院静》原文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诗人李煜的著名诗词鉴赏
![诗人李煜的著名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f48f5a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8.png)
诗人李煜的著名诗词鉴赏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李煜的诗词鉴赏,方便大家学习。
长相思·一重山词牌名:长相思|朝代:五代|作者:李煜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长相思·一重山》是南唐词人李煜的作品,抒发了一位思妇对离人的无限思愁。
这首词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
该词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
采桑子·秋怨词牌名:采桑子|朝代:五代|作者:李煜辘轤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采桑子·秋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全词以意融景,一系列景象有机地融成一幅饱含秋意、秋思的风景画,画中有人,人外有秋,秋内有思,秋风秋雨关秋思,离情别恨联秋怨,写得婉约蕴藉,韵味悠长。
长相思·云一緺词牌名:长相思|朝代:五代|作者:李煜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长相思·云一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前期的词作。
此词写女子秋雨长夜中的相思情意,分两片,上下片各十八字,上片刻画女子的形貌情态,下片续写秋夜的环境和女子的心情。
捣练子令·深院静词牌名:捣练子令|朝代:五代|作者: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令·深院静》是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通过描绘深院小庭夜深人静对断续传来的风声、捣衣声,以及映照着帘栊的月色,刻意营造出一种幽怨欲绝的意境,让人不觉沉浸其中,去感受长夜不寐者的悠悠情怀。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原文译文赏析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d56fa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4.png)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原文|译文|赏析《捣练子令·深院静》是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小令,一个作家能于朴实无华之中体现匠心,作者可谓是真正的白描高手。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捣练子令·深院静》原文五代: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译文及注释译文秋风送来了断续的寒砧声,在小庭深院中,听得格外真切。
夜深了,月光和砧声穿进帘栊,更使人联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
因而长夜不寐,愁思百结。
注释⑴砧(zhēn):捣衣石。
⑵寒砧:寒夜捣帛声。
古代秋来,家人捣帛为他乡游子准备寒衣。
⑶栊:窗户。
赏析这是一首本义词。
白练是古代一种丝织品,其制作要经过在砧石上用木棒捶捣这道工序,而这工序一般都是由妇女操作的。
这首词的词牌即因其内容以捣练为题材而得名。
作者通过对一个失眠者夜听砧上捣练之声的描绘,写出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焦躁烦恼。
但作者却为这种忐忑不宁的心情安排了一个十分幽静寂寥、空虚冷漠的环境。
头两句乍一看仿佛是重复的,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里就写出“人立小庭深院”的句子,把“深院”和“小庭”基本上看成同义词。
其实这两句似重复而并不重复。
第一句是诉诸听觉,第二句是诉诸视觉。
然而尽管耳在听目在看,却什么也没有听到和看到。
这样,“静”和“空”这两个字,不仅在感受上给人以差别,而且也看出作者在斟酌用词时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
至于“深院”,是写居住的人远离尘嚣;“小庭”则写所居之地只有一个空荡荡的小小天井,不仅幽静,而且空虚。
头两句看似写景,实际是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寂寞无聊。
只有在这绝对安静的环境里,远处被断续风声吹来的砧上捣练之声才有可能被这小庭深院的主人听到。
第三句是这首词的核心。
自古以来,砧上捣衣或捣练的声音一直成为夫妇或情人彼此相思回忆的诗料;久而久之,也就成为诗词里的典故。
比如李白在《子夜吴歌》的第三首里写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捣练子令·深院静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捣练子令·深院静](https://img.taocdn.com/s3/m/8363e6e469dc5022aaea00e8.png)
古诗文系列:捣练子令·深院静
鉴赏:
作者采取了类似电影推摄的手法,运用远、 近景跳切镜头,从全景到近景,逐渐推出 抒情主人公的特写。前面两个三字句, “院”与“庭”的遣词实际上并非同义反 复,那是两个远、近景跳切镜头的巧妙组 合。“深院”是世家豪族的深宅大院,所 谓“侯门一入深如海”、“庭院深深深几 许”是也。这是着眼于全景。“小庭”则 是这整体中的一个单元,即千重万落中的 一个独立小院,一个小天井。
古诗文系列:捣练子令·深院静
简析:
比如李白在《子夜吴歌》的第三首里写道: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杜甫的一首题为《捣衣》的五律也说: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 况经长别心。宁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李杜两家所 写,是从捣衣人的角度出发的。
古诗文系列:捣练子令·深院静
鉴赏:
“捣练子”既是词牌,又是这首小词 的题目。练是一种白丝熟绢,须用木杵在 砧石上捶击而成;令指小令,是短歌的意 思。作者在这首仅有二十七个字的小令中, 着力表现秋夜捣练声给一个因孤独苦闷而 彻夜难眠者带来的内心感受,含而不露地 传达了一种难言的心理隐秘与情绪气氛。
境界的鲜明如画与意象的深蕴含蓄是 这首词在意境创造上的主要特征。
古诗文系列:捣练子令·深院静
译文:
秋风送来了断续的寒砧声,在小庭深院中, 听得格外真切。夜深了,月光和砧声穿进 帘栊,更使人联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绵 绵的离恨和相思。因而长夜不寐,愁思百 结。
古诗文系列:捣练子令·深院静
注释:
⑴砧(zhēn):捣衣石。 ⑵寒砧:寒夜捣帛声。古代秋来,家人捣 帛为他乡游子准备寒衣。 ⑶栊:窗户。
古地响,是 伴随着月光传入帘栊的。这就又把听觉和 视觉相互结合起来,做到了声色交融—— 秋月的清光和捣练的音响合在一起,共同 触动着这位“不寐”者的心弦。然而作者 并没有绘声绘色,大事渲染,只是用单调 的砧声和素朴的月光唤起了读者对一个孤 独无眠者的同情。这正是李煜写词真正见 功力的地方。
《深院》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深院》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3fa91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6.png)
《深院》原文翻译及赏析1 捣练子令·深院静 五代十国 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令·深院静》译文 秋风送来了断续的寒砧声,在小庭深院中,听得格外真切。
无奈长夜漫漫难以入睡,一声声的砧声和着月光穿进帘栊,让人愁思百结。
《捣练子令·深院静》注释 寒砧(zhēn):砧,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
古时将生丝织成的绢用木杵在石上捣软制成熟绢,以便裁制衣服。
寒砧,因夜深天寒,故称。
这里指寒夜之中的捣衣声。
唐代杜甫《秋兴》中有诗句云:“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无奈:《啸余谱》、《尊前集》、《南词新谱》中作“早是”。
不寐:《啸余谱》、《尊前集》、《南词新谱》中均作“不寝”。
不寐,不能入睡。
数声:几声,这里指捣衣的声音。
和月:伴随着月光。
到:传到。
帘栊(lóng):挂着竹帘的格子窗。
栊:有横直格的窗子。
《捣练子令·深院静》鉴赏 “捣练子”既是词牌,又是这首小词的题目。
练是一种白丝熟绢,须用木杵在砧石上捶击而成;令指小令,是短歌的意思。
作者在这首仅有二十七个字的小令中,着力表现秋夜捣练声给一个因孤独苦闷而彻夜难眠者带来的内心感受,含而不露地传达了一种难言的心理隐秘与情绪气氛。
境界的鲜明如画与意象的深蕴含蓄是这首词在意境创造上的主要特征。
作者采取了类似电影推摄的手法,运用远、近景跳切镜头,从全景到近景,逐渐推出抒情主人公的特写。
前面两个三字句,“院”与“庭”的遣词实际上并非同义反复,那是两个远、近景跳切镜头的巧妙组合。
“深院”是世家豪族的深宅大院,所谓“侯门一入深如海”、“庭院深深深几许”是也。
这是着眼于全景。
“小庭”则是这整体中的一个单元,即千重万落中的一个独立小院,一个小天井。
镜头从全景推近,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入画面,置身于一个具体可感的环境之中。
以上还只是画面的形,属于表层特征,还未抓住其中的“神”,即画面所蕴内在的深层特征。
古诗词赏析李煜
![古诗词赏析李煜](https://img.taocdn.com/s3/m/6218cfd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4.png)
古诗词赏析李煜1、采桑子·秋怨词牌名:采桑子|朝代:五代|作者:李煜辘轤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采桑子·秋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全词以意融景,一系列景象有机地融成一幅饱含秋意、秋思的风景画,画中有人,人外有秋,秋内有思,秋风秋雨关秋思,离情别恨联秋怨,写得婉约蕴藉,韵味悠长。
2、长相思·云一緺词牌名:长相思|朝代:五代|作者:李煜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长相思·云一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前期的词作。
此词写女子秋雨长夜中的相思情意,分两片,上下片各十八字,上片刻画女子的形貌情态,下片续写秋夜的环境和女子的心情。
3、长相思·一重山词牌名:长相思|朝代:五代|作者:李煜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长相思·一重山》是南唐词人李煜的作品,抒发了一位思妇对离人的无限思愁。
这首词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
该词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
4、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词牌名:谢新恩|朝代:五代|作者:李煜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这首词从重阳习俗写作者的秋愁。
词的上片和下片浑然一体,确实不好明确分开。
词的开头二句先写“秋光留不住”,首先就为全词定下了悲愁叹惋的基调。
作者在词里的景物描写很充分,从“红叶”满阶到“重阳”登高,既有“茱萸香坠”,也有“紫菊气飘”,时看“晚烟笼细雨”,时闻“新雁咽寒声”。
这些景物描写,虽然也有些许欢乐热闹的,如重阳登高,佩茱萸以驱邪等,但更多的却是“红叶”、“晚烟”、“细雨”、“新雁”等引人怅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点染的“暮”、“咽”等情状,一幅晚秋的悲凉气氛便笼罩了全篇,也十分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长相似”的哀叹和感慨。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捣练子令·深院静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捣练子令·深院静](https://img.taocdn.com/s3/m/8363e6e469dc5022aaea00e8.png)
古诗文系列:捣练子令·深院静
鉴赏:
这才是词境的核心,画幅的焦点,以上的 镜头画面都是这个焦点的烘托和铺垫。几 声寒砧就会把主人公折磨得彻夜失眠,是 因为它是一个特定的情感符号,包含着特 定的情感信息。在古代诗歌中,捣衣或捣 练声常常用来表现征人妇对远戍边关的丈 夫之思怨。如,南朝刘宋文学家谢惠连有 一首著名的《捣衣诗》,保存在《文选》 里,写的就是这种征妇怨;北周庾信的 《夜听捣衣诗》,主题是“谁怜征戎客, 今夜在交河”;初唐诗人沈佺期的《古意
古诗文系列:捣练子令·深院静
背景:
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 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 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 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 起了囚徒生活。李煜的词以被俘为界,分 为前后两期,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 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捣练 子令·深院静》属于李煜后期的作品,写 出了词人因寒夜捣衣之声而引起的各种离 怀愁绪。
古诗文系列:捣练子令·深院静
简析:
前人评论李煜词的特点,都说他不假 雕饰,纯用白描。其实李煜写词何尝不雕 饰呢,只是洗尽铅华,摆脱了尘俗的浓妆 艳抹,使人不觉其雕饰的痕迹而已。这首 小词无论结构、布局、遣辞、造句,作者 都经过了严密的构思和细致的安排,而给 予读者的感受,却仿佛只是作者的自然流 露。一个作家能于朴实无华之中体现匠心, 才是真正的白描高手。
古诗文系列:捣练子令·深院静
鉴赏:
作者采取了类似电影推摄的手法,运用远、 近景跳切镜头,从全景到近景,逐渐推出 抒情主人公的特写。前面两个三字句, “院”与“庭”的遣词实际上并非同义反 复,那是两个远、近景跳切镜头的巧妙组 合。“深院”是世家豪族的深宅大院,所 谓“侯门一入深如海”、“庭院深深深几 许”是也。这是着眼于全景。“小庭”则 是这整体中的一个单元,即千重万落中的 一个独立小院,一个小天井。
《捣练子》词牌解析
![《捣练子》词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501c2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a.png)
《捣练子》词牌解析捣练子一、词牌简介:捣练子,词牌名,押平声韵,有单调和双调两体。
《太和正音谱》注“双调”。
一名《捣练子令》。
又名《咏捣练》、《捣练子令》、《夜如年》、《杵声齐》、《夜捣衣》、《剪征袍》、《望夫妇》。
宋人黄舆所编《梅苑》中收入无名氏词八首,其一首起句为“捣练子”,即以此为词名。
典范词作:南唐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北宋贺铸《捣练子·收锦字》等。
钦定词谱共有223阙例词。
二、例词及词谱:(一)单调27字,五句三平韵捣练子·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中仄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二)双调38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捣练子·李石红粉里,绛金裳。
一卮仙酒艳晨妆。
醉温柔,别有乡。
清暑殿,藕风凉。
鸡头擘破误君王。
泣梨花,春梦长。
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中仄平(韵)。
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中,中中平(韵)。
三、词牌特点及要求:1、单调句式:33777格式。
双调句式:33733格式。
2、起句三字句宜用对偶,标准平仄谱的'中'表示'可平可仄',其它平仄一字不可变。
3.该词牌和平起平收的七言绝句十分相似,只是起句由七字改变成两个三字句,再在三字句的平仄上略加变化,比较如下:捣练子中仄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七言绝句(平起平收式)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所以,在写作上完全适用绝句的起承转合的布局写法,又可像例词一样一气直抒,连贯而下。
四、例词赏析:捣练子令·深院静作者: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五、赏析:“捣练子”既是词牌,又是这首小词的题目。
《捣练子令》《春江花月夜》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捣练子令》《春江花月夜》阅读答案对比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fed4e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8.png)
《捣练子令》《春江花月夜》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捣练子令
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有人认为“深院静,小庭空”在语意上有重复之嫌,你的观点如何?请简要分析。
(5分)
2.张若虚诗“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与李煜词的末尾两句“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都是借月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它们表现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这两句并不重复,而是词人有意为之。
“深院静”是写重重院落,寂静无声,令人压抑、苦闷,侧重听觉感受;“小庭空”是写庭院小而空荡,了无生机让人百无聊赖,侧重视觉效果;此二句连用,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极写主人公的孤独与空虚。
(意思答对即可)
2.李煜词采用视听结合、声色交融的方式,写出秋月的清光和断续的捣衣声共同触动了词人内心孤独的心弦,引发了他的万千思绪,被动地承受着愁情满怀之苦。
张若虚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月”。
闺中思妇睹月生愁,思念尤甚,但是多情的月光真诚地依恋着她,卷不走也拂不掉,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无法摆脱的愁苦和迷惘。
(意思答对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诗词鉴赏
捣练子令·深院静
五代: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译文
秋风送来了断续的寒砧声,在小庭深院中,听得格外真切。
夜深了,月光和砧声穿进帘栊,更使人联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
因而长夜不寐,愁思百结。
注释
砧(zhēn):捣衣石。
寒砧:寒夜捣帛声。
古代秋来,家人捣帛为他乡游子准备寒衣。
栊:窗户。
鉴赏
“捣练子”既是词牌,又是这首小词的题目。
练是一种白丝熟绢,须用木杵在砧石上捶击而成;令指小令,是短歌的意思。
作者在这首仅有二十七个字的小令中,着力表现秋夜捣练声给一个因孤独苦闷而彻夜难眠者带来的内心感受,含而不露地传达了一种难言的心理隐秘与情绪气氛。
境界的鲜明如画与意象的深蕴含蓄是这首词在意境创造上的主要特征。
作者采取了类似*推摄的手法,运用远、近景跳切镜头,从全景到近景,逐渐推出抒情主人公的特写。
前面两个三字句,“院”与“庭”的遣词实际上并非同义反复,那是两个远、近景跳切镜头的巧妙组合。
“深院”是世家豪族的深宅大院,所谓“侯门一入深如海”、“庭院深深深几许”是也。
这是着眼于全景。
“小庭”则是这整体中的一个单元,即千重万落中的一个独立小院,一个小天井。
镜头从全景推近,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入画面,置身于一个具体可感的环境之中。
以上还只是画面的形,属于表层特征,还未抓住其中的“神”,即画面所蕴内在的深层特征。
两幅画面分别用两个极平凡的字“静”和“空”来点化,应细加体味。
借大宅院之“静”,当不仅仅是客观外在的安静、清静,在词语的深层结构中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绪。
那是静得让人恐惧,静得让人透不过气,是在心理压抑下而产生的一种深在的静谧感。
小庭“空”,更明显不是客观意义的空空荡荡。
这样的贵族之家,仆人丫鬟总不会太少,花木池台、金井玉栏大约也是有的,作者偏偏用个“空”字,一笔抹去,就只能说是他的主观感觉在作怪,一切都视而不见了。
原来,处在巨大建筑群落中的一个小天井,本身就带有一种压抑感和冷落感,一个寂寥空虚,百无聊赖的人处身于这种氛围,那当然会加倍感到难以忍受的孤独、郁闷和焦虑。
“断续寒砧断续风”,更渲染了这种沉寂、静谧,那木杵捶击石砧的咚咚声被阵阵悲凉的秋风荡来,时轻时重,时断时续,无止无休更加深了主人公的孤寂感。
寒砧,即捣练的石板,这里指代寒秋中的砧声。
“断续”一词的重复,是有意的安排,不仅体现了作者避巧就拙,崇尚素朴的语言风格,而且逼真地传达出捣练声在秋风中飘忽不定的神韵。
更为重要的,这种似往而还,若断若联,飘荡空灵的听觉效果,又与抒情主人公内在情绪的延展变化节奏完全合拍。
接着作者进一步把镜头推近,画面上映出抒情主人公的特写:夜深了,秋月如水,随同寒砧声从门窗一起泻入,搅扰得他心神不宁,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无奈”二字,使读者似乎看见了他那紧皱的眉头和无限焦虑而又无可如何的眼神。
这才是词境的核心,画幅的焦点,以上的镜头画面都是这个焦点
的烘托和铺垫。
几声寒砧就会把主人公折磨得彻夜失眠,是因为它是一个特定的情感符号,包含着特定的情感信息。
在古代诗歌中,捣衣或捣练声常常用来表现征人妇对远戍边关的丈夫之思怨。
如,南朝刘宋文学家谢惠连有一首的《捣衣诗》,保存在《文选》里,写的就是这种征妇怨;北周庾信的《夜听捣衣诗》,主题是“谁怜征戎客,今夜在交河”;初唐诗人沈佺期的《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一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九月寒砧催木叶,十月征戍忆辽阳”;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自是任人皆知了。
由此可见,寒砧声作为一种情感的形式或象征,逐渐抽象化、符号化,已经凝固到文学传统之中。
既是一种情感的符号,就有引发特定心理情绪的心理导向功能,当然就不仅仅限于征妇怨,也可以是一般夫妇、情人的思忆之情,甚或是实际并无具体对象而纯属某种心理感觉的类似情绪。
而这首小词却具有这样的特点:境界单纯,明晰,确定,而意象却扑朔迷离,模糊朦胧。
那么,这里是指情人,征夫,故旧,或是故国。
作者或许当时确有具体所指,或许本来就是一种莫名的心理情绪和感受,所谓“此情可行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也。
有些作品,越是意象朦胧,留给读者参与想象、创造的余地就越大,其审美价值也越高。
这首小词可以说就是这样一首优美的朦胧诗。
对于这一点,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已有所发现,他曾说李后主“兼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识》)。
纳兰氏十分准确地指出了李煜词直抒胸臆之外的另一种含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