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补世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学习本文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案例主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样的教学理念决定了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为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即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高远的志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本文在教学上预设为2课时,第1课时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味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指导学习自学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第2课时将指导学习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完成“文”的品赏,落实第三段的朗读背诵。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依托于对教材的解读,引导激发学生思考人生,谈体验,说追求,进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度。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的教学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的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

知结构,激励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案例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作者与课文,学生分小组合作,积累文言词语、句式。

一、导语设计

在初中我们学过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有《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等,这些游记共同的侧重点是什么呢?

那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

我们今天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这篇游记与我们学习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的议论,记游实际上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学习这类游记有助于同学们提高思维的能力为此我们共同来研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二、解题(简介作者及课文)

学生读注释①,了解作者及课文,教师补充。

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等新法,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再为相熙宁九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现在江苏南京),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

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

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了解作者的这些生平事迹,更能深刻地理解这篇游记体散文所蕴含的深意)

三、整体感知:

1.放视频,学生跟着阅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4.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5.理清思路,把握结构。①(1~2):记叙——游山经过②(3~4):议论——游山心得;③(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

四、掌握重点文言词句

学生分小组合作,翻译各段,解决各段的文言字词句,如有疑难,则请其他同学回答,或教师点拨

1.课文第一段重点掌握词句

舍名东乃

“……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课文第二段重点掌握词句

侧窈然深穷十一明咎

3.课文第三段掌握下列词句

得夷观险远至于幽暗昏惑相其

句式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

此余之所得也

其孰能讥之乎

4.课文第四段重点掌握词句

以谬传名

句式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五、布置作业

1.诵读全文

2.将文中出现的有“其”字的句子全部找出来,并归类整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2.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

【导入】游褒禅山记

大家是否知道唐宋八大家中有这么一位传奇人物,他的官最大,一生担任两次宰相,又先后两次被免职;后人评价他,毁誉参半,有人说他是中国古代最完美的圣人,也有人说他是古今天下第一小人:他的名字永远和变法连在一起,他给后人留下传世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他是王安石。今天继续学习他的名篇。

一、诵读全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声音响亮,整齐自信。

二、感知文章思路

记游-----议论-----补记

三、出示本课学习重点

四、研习第三段

1.学生范读第三段。

2.本段着重写什么?阐述了什么观点?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写游褒禅山的心得体会,抒发自己的感想,即第一句中所说的“有叹”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3.以“于是余有叹焉”一句承上启下“于是”的“是”什么意思?在第二段中找“是”所指代的“这种情况”都包括哪些语句?

4."余有叹焉" "余之所得"讲了哪些道理?谈谈自己的理解。

5.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怎样才能达到呢?学生找出文句后回答。

提示: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6.三者关系:志----意志、志向

力----个人的努力,先天条件

物----外在的客观环境,外力的帮助

尽吾志----为吾志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