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上册化学第1课时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一、课题背景在化学学科中,空气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

了解空气的组成与性质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与空气相关的一些现象和实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空气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等; 2. 空气的性质:体积、质量、压强、温度等; 3. 空气的变化:湿度、温度、气压等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掌握空气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空气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并分析环境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空气与环境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1.空气中各组分的比例和变化;2.空气对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实验室用品和实验操作指导。

2.学生准备:–学习工具如书籍、笔记本等;–实验课上需要的实验用品和实验报告纸。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引入空气的概念:请学生描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及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复习前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运动等。

•提问学生空气的组成是什么,有哪些性质。

2. 知识讲解与探究(约15分钟)•分析空气组成:讲解空气中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的含量和作用。

•探究空气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体积、质量、压强、温度等的变化。

3.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约30分钟)•实验1:测定空气的体积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可根据教材选择)。

•实验2:观察空气的质量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可根据教材选择)。

4. 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约2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

课题1空气第 1 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重点)做法2.空气的成分(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各成分占空气体积的体积分数3.纯净物和混合物(重点)知道物质的组成;明确概念,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演示实验】在烧杯底部放一张团好的纸,倒置时不下滑,将烧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水槽中,浸没,过一会将烧杯垂直拿出来,烧杯中的纸没湿。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如果烧杯在水中倾斜,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烧杯中跑出来,杯子中的纸浸湿了。

烧杯中跑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纸为什么湿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气” 。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问题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存在哪些优点?哪些缺点?(从实验时间的长短,操作是否简单、易操作,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考虑。

)讨论交流阅读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讨论归纳。

探究实验1.实验一(如图所【实验步骤】把少加热 12 天。

【实验现象】一部末。

同时容器里空示)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分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实验原理】汞+氧气氧化汞。

【实验结论】容器里空气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研究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都是氮气。

2.实验二【实验步骤】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

【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又生成了银白色物质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原理】氧化汞汞十氧气。

【实验结论】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的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气体的体积。

3.通过上述实验,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1/5 的结论。

归纳总结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优点:科学家用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反复的实验。

缺点:实验时间的较长,操作装置比较复杂,且实验过程中对环境有污染。

人教版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课题:空气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能够描述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

3. 掌握空气的净化方法。

教学重点:
1. 空气的主要组成。

2. 空气的净化方法。

教学难点:
1.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

2. 空气的净化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教学参考书。

2. 学生准备:学习资料、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问题:你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二、讲解(15分钟)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占据空间、有压力等。

三、实验(20分钟)
让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

实验步骤包括:将一个气球充满空气,然后用针扎破气球看是否产生各种声音。

实验结论:空气有质量、占据空间、有弹性。

四、讨论(10分钟)
讨论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以及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并提出空气净化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教师分发的练习册,并撰写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掌握空气的净化方法,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是在实验环节,学生的配合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初中化学空气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组成教案
主题:空气的组成
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
2. 了解氧气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3. 掌握如何检测氧气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氧气检测器
2. 空气成分的图片或图表
3. 白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1. 通过展示空气成分的图片或图表,引导学生讨论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15分钟)
1. 介绍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

2. 强调氧气在生命中的重要性,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20分钟)
1. 使用实验室用氧气检测器,进行检测氧气的实验。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了解氧气的存在及检测方法。

四、总结(5分钟)
1. 回顾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重要性。

2. 强调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五、布置作业(5分钟)
1. 让学生写一份关于空气组成及氧气重要性的小结。

2. 带回来下节课需要的材料。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操作检测氧气,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强调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2.1.1空气的组成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2.1.1空气的组成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占据氧气原有的空间,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 体积分数 。 ⁠
返回目录
(2)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 白烟 ,打开弹簧夹,水 沿导 ⁠
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原来水面上方空气



(3) 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4)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注意事项:① 红磷要足量;② 装置气密性要好;③ 冷却后才能
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 1772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磷,发现剩余的气
体不被碱液吸收,不能维持生命,具有可以灭火的性质,因此他把这种 气体叫作“浊气”。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了著名的“二十天 实验”,通过加热曲颈甑中的水银进行定量研究,认识到空气是由氧气 和氮气组成的混合物。
123456
返回目录
19世纪末,英国的物理学家瑞利经过实验和推理,发现了稀有气 体,后来经过多位科学家的实验与探究,逐步让人们明确了空气的主要 成分及含量。 (1) 被卢瑟福称为“浊气”气体的主要成分为 氮气 。

(2) 卢瑟福和拉瓦锡的实验原理都是通过消耗掉密闭容器中的 氧 ⁠
气 ,使瓶内和瓶外的 气压 出现差值。 ⁠
123456
返回目录
6.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时用压 力传感器测得集气瓶中的气压变化如图乙。
②③
123456
第6题
返回目录
(2) 图乙中 A 点为点燃红磷前集气瓶中的气压, AB 段气压显著增大的
原因是 红磷燃烧时放热,使气体膨胀,气压增大 。 t3s后瓶内气压又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_1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_1

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教学设计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空气的组成发现。

【学生任务2】阅读教材P31,将下图中的数据或物质补充完整。

【总结】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补充】稀有气体共有7种,分别是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 )、氪气(Kr )、氙气(Xe )、氡气(Rn )、奥气(Og )。

【过渡】仿照拉瓦锡探究空气组成实验的原理,我们来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讲解】反应原理: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红磷为暗红色固体,五氧化二磷为白色固体)实验装置:装置密闭,气密性良好实验操作:学生观看教材及实验视频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2.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约占瓶内空间的1/5。

【思考与讨论】【对应训练1】下列科学家中,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是()A.张青莲 B.拉瓦锡C.门捷列夫D.波义耳【对应训练2】如图表示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气体X为()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对应训练3】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A.集气瓶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C.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答案】1.B 2.B 3.D【思考与讨论】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空气和氮气、氧气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总结】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稀有气体;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思考与讨论】判断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纯净物?哪些属于混合物?①洁净的空气;②五氧化二磷;③氧化汞;④冰水混合物;⑤稀有气体;⑥液氧;⑦澄清石灰水;⑧二氧化碳;⑨河水。

【总结】①洁净的空气;⑤稀有气体;⑦澄清石灰水;⑨河水都是混合物。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1《空气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1《空气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1《空气的组成》教案一. 教材分析《空气的组成》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为后续学习空气中其他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空气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空气成分的微观解释和有关数据大小的认识还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来理解空气的组成。

三. 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能说出氧气、氮气在空气中的作用。

3.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氧气、氮气在空气中的作用。

3.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来了解空气的组成。

2.使用讲授法,讲解空气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集气瓶、水槽、烧杯、玻璃片、火柴、澄清石灰水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硫气体、氧气、氮气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进而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呈现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让学生了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

同时,讲解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

实验包括:用火柴燃烧氧气,观察氧气的助燃性;用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石灰水的变浑浊现象;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观察溶液的变化等。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空气成分的知识,让学生回答。

化学教材第一课:认识空气组成教学设计

化学教材第一课:认识空气组成教学设计

化学教材第一课:认识空气组成教学设计认识空气组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空气的组成2.掌握空气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3.认识空气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一、空气的组成1.氧气:占空气的21%左右,人类必需的气体,可使燃烧更加旺盛2.氮气:占空气的78%左右,广泛用于制造肥料、化肥、硝酸等3.氩气:占空气的0.93%,广泛用于电焊、寿命长等特点4.二氧化碳:占空气的0.03%,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气体,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二、空气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1.氧气的性质:不易燃,不易爆炸,促进燃烧,促进呼吸2.氮气的性质:稳定,不易燃,广泛用于制造肥料、化肥、硝酸等3.氩气的性质:稳定,不易燃,电焊广泛使用4.二氧化碳的性质:易燃,易爆炸,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气体,但是过量二氧化碳却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三、空气的重要性1.氧气的重要性:供给人体呼吸所必需的氧气,促进呼吸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健康2.氮气的重要性:广泛用于制造肥料、化肥、硝酸等,是农业发展的大有作为3.氩气的重要性:电焊广泛使用,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4.二氧化碳的重要性: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气体,饱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存在量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情况,而过量二氧化碳则造成了地球暖化、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教学步骤:一、引入1.利用视频或ppt展示空气的组成,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介绍一些与空气有关的知识,如什么是呼吸、测量空气中氧气的方法等二、探究1.通过实验了解氧气和氮气的性质2.通过对不同的材料进行燃烧实验,探究氧气对燃烧的影响三、总结1.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氧气在支持燃烧方面的重要性2.小组讨论,总结不同气体的性质和应用四、拓展1.通过展示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资料,介绍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以及影响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讨如何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环境教学反思:本课设计通过引发学生兴趣、探究实验、总结讨论以及拓展知识等环节,全面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应用、重要性和影响,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内容概述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并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学习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本单元重点和难点是:1.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以及氧化反应。

3.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的奥妙。

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5.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6.认识什么是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7.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反应原理。

8.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通过实验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9.认识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课题1 空气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

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

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1-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1-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中,并把塞子塞紧; ④燃烧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有大量白烟生成,放出热量;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
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分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
讲授新课
交流与讨论 1.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我们还可以设计
出其他的装置图吗? 图甲:利用放大镜聚光的原理点燃 白磷;
图乙:利用热水对瓶内的白磷加热 直至其燃烧;
讲授新课
交流与讨论
图丙:对密闭容器内的白磷加热,使 其燃烧,待燃烧结束,装置冷 却后,打开弹簧夹,根据注射 器活塞的位置来确定测量值。
随堂训练
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
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C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随堂训练
2.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要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
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D )
A.木灰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实验结论 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 积1/5的结论。
引申拓展 受当时的化学基础和实验条件的限制,拉瓦锡当 时并不能确定不支持燃烧的剩余4/5气体的成分, 误认为剩余的气体都是氮气,得出了空气是由氧 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直到19世纪末,人们才认 识到空气中除氧气外,还有其他的成分。
讲授新课
二 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观察与思考
实验用品 ①仪器: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导气管、乳胶管、

2.1空气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

2.1空气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

《2.1空气》(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空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内容可以分为两个课时教授。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组成;初步探究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空气的用途和大气污染等问题。

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

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捕捉空气,又能进一步合作交流,通过对实验进行探究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二、学情分析空气是初中化学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空气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已有的知识多少对空气有所了解,比如空气的存在、空气就在我们周围、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等。

但是,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探究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本节课面对的学生是初二的学生。

(为了减轻初三学生化学的学习压力,我市在潍坊地区率先在初二下学期添加化学课。

)学生从初二下学期刚刚开设化学课,同学们对于化学整体上还是非常陌生的。

初二的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很短的时间,从化学知识的角度来讲仅仅学习了学习化学的一些基础的方法和意识,刚刚认识化学中经常见到的一些装置和仪器,对化学的思维模式和探究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在于帮助孩子去逐步锻炼和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在于帮助孩子去逐步锻炼和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通过多媒体和合作探究学习,对于重难点得到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

【科学思维】1.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初步学习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

空气的成分教案初中科学

空气的成分教案初中科学

空气的成分教案初中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组成。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各种气体的含量。

2. 实验探究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1. 空气的成分及各种气体的含量。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集气瓶、烧杯、水槽、玻璃片、蜡烛等。

2. 实验材料: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什么?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空气,那么空气中有哪些成分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三、总结实验结果(10分钟)1.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

2. 学生总结:氧气能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四、讲解空气的成分(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的成分,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讲解,理解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

五、课后延伸(10分钟)1. 学生思考: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要保持平衡,否则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成分,知道了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组成。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通过实验现象直观地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

但在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在课后延伸环节,学生思考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新课导入】教师提出问题:你能通过实验或实例证明你身边确实有空气存在吗?教师引导,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观察现象?2.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观察现象?学生讨论:成果展示1.用透明塑料袋灌装空气2.微型打气筒鼓吹气球3.给车胎打气4.用注射器往水中注射空气5.风扇往脸上吹6.……教师播放视频引入新课。

【新知探究】一、空气主要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师讲述】空气的发展史,让学生知道很早以前科学家九开始研究空气的成分。

拉瓦锡实验: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教师讲解】实验现象: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实验原理:【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肉眼感知汞和氧化汞。

分析:拉瓦锡实验的优缺点是什么?优点:01.汞只和氧气反应;02.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观察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03.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缺点:01.实验时间较长;02.操作装置比较复杂;03.实验过程对环境有污染。

二、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讨论】:根据拉瓦锡实验原理设计实验:用什么办法看到消耗掉氧气所占的体积?【教师活动】给出小资料: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只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只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还可能产生黑烟和一氧化碳气体。

3.镁:在空气中燃烧时既可与氧气反应,也可与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发生反应4.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学生讨论】:为了确保试验成功所选药品能够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且不产生其它气体。

【实验步骤】教师播放视频,学生分析:1.水为什么可以进入集气瓶?红磷(P)燃烧消耗氧气(O2),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水由烧杯流入集气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秀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秀教案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对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谜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是空气存在的有力证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空气的相关知识。

二、推进新课[提出问题]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能否根据生活经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归纳总结]方案1:把一个空的集气瓶倒插入盛水的大烧杯中,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方案2:让一个塑料袋鼓起后系住袋口,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

方案3: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是真实存在的。

[过渡]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很多科学家都曾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阅读教材第26页相关内容,了解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投影展示](结合装置图对实验进行讲解)[归纳总结]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过渡]我们能否仿照拉瓦锡实验的原理,在实验室中用较为简单的方法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演示]实验2-1(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初中化学上册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空气教案主题:空气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了解空气对物体的重要性。

3. 掌握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实验检验方法。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氧气和氮气的实验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及其意义。

2. 运用实验方法检验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燃烧用的火柴、实验用的氧气气球、空气气球、空气中所含氧气的实验管、空气中所含氮气的实验管。

2. 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一、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 空气由气体、水蒸气、尘埃和微生物组成。

2. 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3. 空气对物体的影响:除去有害气体,维持生物呼吸等。

二、氧气和氮气的实验检验1. 检验空气中的氧气:(1)实验步骤:取一个燃烧用的火柴,将火柴点燃后吹灭,然后将火柴放入氧气气球中观察。

(2)结果及分析:火柴将重新燃烧,说明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

2. 检验空气中的氮气:(1)实验步骤:在空气气球中放入一块燃烧用的火柴,然后点燃。

(2)结果及分析:火柴会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存在氧气,但不会重新燃烧,说明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氮气。

教学方法:1. 授课教学法。

2. 实验演示法。

教学反馈:1. 出示相关填空题,测试学生对空气组成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讨论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讨论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重要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氢气等。

教学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意识到空气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空气资源,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下节课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内容概述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并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学习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本单元重点和难点是:1.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以及氧化反应。

3.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的奥妙。

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5.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6.认识什么是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7.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反应原理。

8.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通过实验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9.认识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课题1 空气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

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

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2)通过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

2.空气各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

【教学准备】集气瓶、燃烧匙、红磷、烧杯、塞子(带导管)、弹簧夹、火柴。

一、导入新课我们周围存在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即空气,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堵住注射器的末端后推动活塞很难推动,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过渡]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

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

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讲解]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得出了空气的成分。

[设问]那么,拉瓦锡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呢?请学生阅读课本P26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并引导学生观看教材P26图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讲解]其实,拉瓦锡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学家着手研究空气的组成。

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他们很早就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

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过渡]拉瓦锡的实验是在200多年前做的,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他的实验比较麻烦。

现在我们已经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拉瓦锡所得出的结论,接下来我们就用红磷作原料来测定一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演示]教材P27实验2-1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集气瓶内加少量的水,并作上记号,将水面以上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3)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4)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把导管插入到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及结果]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水面尽管上升了,但上升不到1/5。

实验结论: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

[讨论]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结论](1) 我们的实验中引起测定氧气的体积偏小的可能原因有:①红磷量不足,没有将氧气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2) 随着燃烧的进行,氧气的含量不断减少,当氧气含量低到一定值时,红磷就可能熄灭了,因此瓶中还可能含有少量残余的氧气。

这也是导致测定氧气体积偏小的原因之一。

[讲解]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的白色固体,我们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小结]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1)红磷要过量,避免容器内有剩余氧气;(2)装置内气密性要好,防止实验过程中空气受热膨胀溢出,或外面的空气进入容器而影响测量结果;(3)测定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要等白烟消失,容器冷却后再进行;(4)实验完后,导管中会留有水珠,因此实验前导管内应先注满水,这样测定的结果会更准确。

[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仪器的不断精密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实验一一发现。

[讲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仪器的不断精密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实验一一发现。

实验表明:[讲解并板书]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投影资料]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讲解过渡]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

而空气中的氮气或氧气都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我们把它们叫做纯净物。

2.纯净物和混合物[分析]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如氧气:O2、氮气:N2、红磷:P、五氧化二磷:P2O5。

[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不必做过多的解释,只说明这是一种表示物质的符号就可以了][提问]根据你的理解,你能举出一些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评价][讲解并板书]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练习]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补充]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

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

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

三、典例剖析例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新鲜空气B.矿泉水C.澄清的石灰水D.冰水共存物【解析】根据概念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为同种物质则为纯净物,否则为混合物。

A新鲜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即由不同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

B矿泉水中有水和矿物质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C澄清石灰水中有水和石灰,也是混合物。

而D冰是固态水,是水的另一种状态,两者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所以是纯净物,故选D。

【答案】D例2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有很多,如图1所示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来测定。

第一步:将集气瓶的容积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图1 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解析】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氮气约占4/5,而红磷燃烧时消耗的是集气瓶内的氧气,故剩余气体主要为氮气。

燃烧结束后,由于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压强减小,所以水会沿导管倒流入集气瓶。

但如果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或装置漏气,空气逸出集气瓶;或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集气瓶中的气体还处于受热膨胀状态,都会使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小。

若用改进装置,实验始终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可避免装置漏气的情况,则实验结果更准确。

【答案】(1) 氮气(2)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任选两点) (3)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准确。

四、课堂检测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五、课堂小结[提问]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针对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空气的组成成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难点是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

要注意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学会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等。

六、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2. 课本P32习题1、2、3、4题。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①实验步骤:②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④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污染总体积的1/5。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N2)占78%,氧气(O2)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CO2)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