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烧成及设备PPT课件
合集下载
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姜洪舟版)全书配套课件
![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姜洪舟版)全书配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094382dd88d0d233d46afd.png)
水泥生产的过程是要经过“二磨一烧”:即生料磨,水泥 窑 和水泥磨。其中水泥窑系统是将水泥生料在高温下烧成为 水泥熟料的热工设备,是水泥生产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环 节。
水泥熟料的烧制过程: 预热阶段(室温~900℃):生料中残余水的排除,500 ℃结构水
排出,随着生料升温,少量MgCO3分解。
根据窑头空气量进行计算:
V1K V2 K VLOK M yrVa0
2.2悬浮预热器——旋风筒
2.2.1旋风预热器的工作原理
(1)生料粉在废气中分散与悬浮
(2)气、固之间换热 (在联结管道内完成) (3)气、固相的分离,生料粉的收集 (在旋风筒内完成)
2.2悬浮预热器——旋风筒
向下旋转的气流——被称为 外旋流。 向上旋转的气流——被称为 内旋流。 旋风筒内的流畅是三维流场: 切向分速度、径向分速度、轴 向分速度
10000 ( L1 L2 ) e (%) L1 (100 L2 )
(2)真实分解率: 生料在预热器内预热和分解的真实数据,不考虑飞灰对所取 样品分解率的影响.
et e 100m fh (e fh e)(100 L1 ) 10000 L1e fh (%) e 100m fh (100 L1 )(L2 L fh ) L1 (100 L2 ) (%)
燃烧带单位截面面积、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热量 Q yr qA ( kJ / m 2 h) Di2 4
3)回转窑内燃烧带的表面热力强度(燃烧带的表面热负荷)
燃烧带单位表面面积、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热量
qF Qyr (kJ / m 2 h)
Di Li
4)回转窑内燃烧带的容积热力强度(燃烧带的容积热负荷) 燃烧带单位容积、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热量
无机材料热工基础课件第七章 玻璃工业窑炉
![无机材料热工基础课件第七章 玻璃工业窑炉](https://img.taocdn.com/s3/m/298aff9a0740be1e640e9a21.png)
回旋流
纵流与横流搅合
表面流 深层流
池深1/3到1/4 池底
玻璃液流的作用
有利于熔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 加速配合料的熔化 增加了热量的损失 加速了对窑体的侵蚀
7.4 火焰池窑内的传热
玻璃池窑属于“中空窑” ①火焰空间内的热交换: 火焰—玻璃液、火焰—窑体、窑体—玻璃液
之间。 热辐射和热对流。
②玻璃液内的传热
辐射到玻璃液表面的热量被小部分被反射, 大部分在表层被吸收,剩余部分在穿透过 程中被吸收。 玻璃液内的换热方式以热辐射和传导为主, 对流换热主要在液流流动的方向上,垂直 液流方向上依靠传到传热和辐射传热,换 热量很少。
常见的气体空间分隔
矮碹分隔式 特点:矮碹处的下胸墙比较低,但还有一 定空间(称为开度)。这种分隔效果较差, 如果要想提高分隔效果,还要配合卡脖。
吊矮碹分隔式 特点:在矮碹处设U 型吊墙和矮 碹一起构 成分隔设施。分隔效果要比矮碹好但结构 复杂。
玻璃液的分隔装置
作用: 使澄清好的玻璃液迅速冷却 挡住液面上的未熔化的砂粒和沧渣 调节玻璃的流量 减少玻璃液从冷却区向熔化区回流
分隔装置的类型
浅层分隔装置:卡脖和冷却水管 卡脖:使玻璃液通过卡脖后能用较小的冷却
面积就使其冷却下来。 冷却水管 :挡浮渣作用良好 深层分隔装置:流液洞和窑坎 流液洞:可明显减少回流. 窑坎:可以延长玻璃液在熔化部的时间
窑坎的两种形式:挡墙式和斜坡式
7.2.2 热源供给部分
玻璃窑对热源供给设备的要求: 有一定的火焰长度 要有足够的火焰覆盖面积,且要紧贴玻璃液面 火焰不发漂,不发散,不分层。 要满足窑内所需的温度、气氛、压力。
热源所用燃料
理论上:只要能形成长火焰,而且燃烧温度高的燃 料就 可以作为玻璃窑的热源燃料。
第二讲 无机材料的制备化学ppt课件
![第二讲 无机材料的制备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0841d0f12d2af90342e6d0.png)
完整版PPT课件
6
➢ 固体反应的过程 (MgO + Al2O3 → MgAl2O4)
MgO/MgAl2O4界面:
MgO
4MgO + 2Al3+ - 3Mg2+
→ MgAl2O4
反应起始界面
MgAl2O4/Al2O3界面:
Al2O3
4Al2O3 + 3 Mg2+ - 2Al3+
MgAl2O4产物层 → 3MgAl2O4
晶体 (Crystals)
完美晶体(Perfect crystals) [原子在 三维空间排列无限 延伸有序, 并有 严格周期性]
缺陷晶体 (Defect crystals) [固体中 原子排列有易位、 错位以及本体组成 以外的杂质]
完整版PPT课件
4
固体原料混合物以固体形式直接反应过程是制 备多晶固体(即粉末)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固体 混合物在室温下经历一段时间,并没有可觉察的反 应发生。为使反应以显著速度发生,通常必须将它 们加热至甚高温度,一般在1000 ~ 1500℃。 热力学和动力学两种因素在固体反应中都极为 重要:热力学通过考察一个特定反应的自由能来判 断该反应能否发生,动力学因素则决定反应进行的 速率。
过程分析 MgO和Al2O3两种晶体反应是相互紧密接触,共享一个公用
面,即产物先在界面生成,存在尖晶石晶核的生长困难,还有产物随之
进行扩散的困难。上图给出氧化镁和氧化铝反应生成尖晶石过程的示意
图。由图可见,当MgO和Al2O3两种晶体加热后,在接触面上局部生成一 层MgAl2O4。
反应的第一阶段是生成MgAl2O4晶核,晶核的生成是比较困难的, 这是因为:首先,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有明显的差异,其次是生成物涉
无机非工学 第六章 烧成
![无机非工学 第六章 烧成](https://img.taocdn.com/s3/m/953dbbfccc175527062208be.png)
隙,促使晶粒重排,互相靠拢,彼此粘结为一整体。
b. 促进晶体生长,并发生重结晶。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十九分。
这一阶段,釉层玻化,坯体瓷化,坯的气孔率迅 速降低,坯体急剧收缩,强度、硬度增大。保持还原 气氛。
4. 冷却阶段:
冷却时因熔体粘度增大,抑止了晶核的形成;冷 却初期因液相的缓冲作用,可快速降温,冷却后期,
2. 分解与氧化阶段:
A. 粘土和其它含水矿物结构水的排除:
原料名称
吸热效应
放热效应
吸附水排出 结构水排出 晶格破坏 新结晶物质形成
高岭土
500~700℃ 950~1050℃
迪开石
600~680℃ 950~1050℃
多水高岭石 100~200℃
480~600℃ 950~1000℃
蒙脱石 100~300℃ 550~750℃ 800~900℃ 900~1000℃
(c)。
烧成范围窄的制品:适宜在下限温度烧成,延长此温
度下的保温时间。
烧成温度宽的制品:接近于上限温度烧成,减少保温
时间,缩短烧成周期。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十九分。
坯体在加热过程中线收缩与气孔率的关系: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十九分。
思考题:
1. 何谓烧结?何谓烧成?
2. 陶瓷烧成过程的四个阶段
辊道窑: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十九分。
辊道窑: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十九分。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十九分。
三、烧成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烧成温度:陶瓷坯体烧成时获得最优性质的相应温
度。 下限温度:显气孔曲线上显气孔率趋于零时的温度
b. 促进晶体生长,并发生重结晶。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十九分。
这一阶段,釉层玻化,坯体瓷化,坯的气孔率迅 速降低,坯体急剧收缩,强度、硬度增大。保持还原 气氛。
4. 冷却阶段:
冷却时因熔体粘度增大,抑止了晶核的形成;冷 却初期因液相的缓冲作用,可快速降温,冷却后期,
2. 分解与氧化阶段:
A. 粘土和其它含水矿物结构水的排除:
原料名称
吸热效应
放热效应
吸附水排出 结构水排出 晶格破坏 新结晶物质形成
高岭土
500~700℃ 950~1050℃
迪开石
600~680℃ 950~1050℃
多水高岭石 100~200℃
480~600℃ 950~1000℃
蒙脱石 100~300℃ 550~750℃ 800~900℃ 900~1000℃
(c)。
烧成范围窄的制品:适宜在下限温度烧成,延长此温
度下的保温时间。
烧成温度宽的制品:接近于上限温度烧成,减少保温
时间,缩短烧成周期。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十九分。
坯体在加热过程中线收缩与气孔率的关系: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十九分。
思考题:
1. 何谓烧结?何谓烧成?
2. 陶瓷烧成过程的四个阶段
辊道窑: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十九分。
辊道窑: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十九分。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十九分。
三、烧成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烧成温度:陶瓷坯体烧成时获得最优性质的相应温
度。 下限温度:显气孔曲线上显气孔率趋于零时的温度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课件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b8ed1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5.png)
实验步骤 1. 准备试剂和仪器,如硅酸乙酯、乙醇、氨水、烘箱、玻璃基板等。
2. 将硅酸乙酯、乙醇和氨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实验一: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薄膜
3. 将混合液滴加到玻 璃基板上,放入烘箱 中加热至一定温度。
5. 观察和测试二氧化 硅薄膜的形貌和性能 。
4. 取出玻璃基板,用 去离子水冲洗,晾干 后进行热处理。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课件
• 无机材料概述 • 无机材料合成方法 • 无机材料制备技术 •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的研究进展 •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前景与挑战 •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实验课程设计
01
无机材料概述
无机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无机材料定义
无机材料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或 单质,主要由无机化合物组成的一类 材料。
实验二: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薄膜
01 实验步骤
02
1. 准备试剂和仪器,如硅烷、氨气、氢气、氮气、反
应腔等。
03
2. 将反应气体按一定比例通入反应腔中,加热至一定
温度。
实验二: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薄膜
3. 保持反应一定时间,使反应 物在基材表面沉积形成薄膜。
4. 停止反应,取出基材,进行 后处理。
5. 观察和测试氮化硅薄膜的形 貌和性能。
实验三: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钛合金薄膜
实验目的
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合成钛合金薄膜,了解 物理气相沉积法的合成过程和原理,掌握钛 合金薄膜的制备技术。
实验原理
物理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合成方法 ,通过将金属蒸发或溅射成原子或分子,在 基材表面沉积形成薄膜。钛合金薄膜具有高 强度、耐腐蚀等特性,常用于航空、化工等 领域。
05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前景与挑战
2. 将硅酸乙酯、乙醇和氨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实验一: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薄膜
3. 将混合液滴加到玻 璃基板上,放入烘箱 中加热至一定温度。
5. 观察和测试二氧化 硅薄膜的形貌和性能 。
4. 取出玻璃基板,用 去离子水冲洗,晾干 后进行热处理。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课件
• 无机材料概述 • 无机材料合成方法 • 无机材料制备技术 •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的研究进展 •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前景与挑战 •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实验课程设计
01
无机材料概述
无机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无机材料定义
无机材料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或 单质,主要由无机化合物组成的一类 材料。
实验二: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薄膜
01 实验步骤
02
1. 准备试剂和仪器,如硅烷、氨气、氢气、氮气、反
应腔等。
03
2. 将反应气体按一定比例通入反应腔中,加热至一定
温度。
实验二: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薄膜
3. 保持反应一定时间,使反应 物在基材表面沉积形成薄膜。
4. 停止反应,取出基材,进行 后处理。
5. 观察和测试氮化硅薄膜的形 貌和性能。
实验三: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钛合金薄膜
实验目的
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合成钛合金薄膜,了解 物理气相沉积法的合成过程和原理,掌握钛 合金薄膜的制备技术。
实验原理
物理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合成方法 ,通过将金属蒸发或溅射成原子或分子,在 基材表面沉积形成薄膜。钛合金薄膜具有高 强度、耐腐蚀等特性,常用于航空、化工等 领域。
05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前景与挑战
无机材料工艺学第2章 无机材料组成(8学时)PPT课件
![无机材料工艺学第2章 无机材料组成(8学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abda0328ea81c759f57800.png)
1850
不一致熔融
1150(分解)
一致熔融
1686
一致熔融
1800
尚未确定
尚未确定
K2O-Al2O3-SiO2系统三元无变量点与对应副三角形
K2O-Al2O3-SiO2系统中三元无变量点的性质
图上标号
相平衡关系
M
L S(鳞石英)+KAS6+A3S2
F
L S(石英)+KS4+KAS6
G
L KS4+KS2+KAS6
2.09
1.34
~
~
2.18
1.39
0.91
0.65
~
~
2.79
1.89
0.96 ~
0.98
2.25 ~
3.40
5.0 ~ 5.5
3.51
0.67
~
~
3.60
2.0
2.34
1.52
~
~
2.58
1.68
1.80
0.85
~
~
2.05
1.80
2.01
0.81
1.77
0.65
1.75
0.29
~
~
~
~
~
~
3.26
0.91
1.97
0.87
2.29
0.48
灼减量
7.0 ~ 7.5
6.3 ~ 7.5
7.0 ~ 7.8
6.8 ~ 7.0
6.8 ~ 7.1
6.6 ~ 7.8
6.6 ~ 7.8
6.2 ~ 6.8
4.7 ~ 5.3
(2) 实验式表示(坯、釉式) 根据坯(釉)料化学组成,将各氧化物质量百分数除
烧成设备技术培训PPT课件
![烧成设备技术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57583a5022aaea988f0fc8.png)
12
篦冷机(4.2x34.0m)
四、停机 1、接到中控停机指令后,做好停机准备。 2、正常停机前,必须将物料输送干净,严禁带料停机。 3、停机后,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4、设备检修时遵守安全技术规程。 5、长时间止料,压缩空气、空气炮关闭,断电。 五、紧急事故处理 (一)、发生下列情况可以紧急停车 1、当出现堵料、冒料时。 2、由于电器设备突然跳闸时。 3、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时。
十三、确认窑头、窑尾密封结构完好和正常。 十四、检查轮带与筒体之间间隙,轮带与筒体、托轮间的相对位置。 十五、确认大齿圈完好,带油充足。 十六、掌握耐火材料状况及窑皮状况防止开窑时发生事故。 十七、确认托轮工作正常,带油充足。 十八、检查稀油站油泵工作正常,阀门位置正常,滤网,油箱是否完
3.1.7检查大齿轮、小齿轮,轮带表面是否产生新的裂纹,对已加固 的裂纹后注意:
3.1.8检查挡轮转动是否灵活,与轮带接触是否良好有无因受力过大 而引起挡轮表面发亮,起毛、脱壳及轴承发热、声响不正常现象。
3.1.9 检查基础有无震动,裂纹和局部沉陷 3.1.10检查齿轮运转是否平稳,齿轮咬合声音是否正常,护罩有无刮
碰和振动现象。 3.1.12检查齿轮咬合情况,接触宽度是否超出70%,有无啃牙底或齿
顶间隙过大现象。 3.1.13检查大齿轮的弹簧板有无裂纹,焊缝有无开裂,大齿轮的径向、
轴向摆动情况。 3.1.14带油齿轮是否灵活,齿面油量是否充足,粘度是否合适。 3.1.15检查减速机油位是否正常,输入和输出轴端是否漏油;减速机
好,管路是否畅通。 十九、确认主电机冷却风机、筒体风机、窑口密封风机、轴流风机是
否正常工作。 二十、掌握燃烧器喷嘴状况和喷煤管位置,确认管路畅通衬料完好。 二十一、检查点火油量充足,油泵工作正常,管路畅通。 二十二、检查窑筒体的相对位置,确认托轮工作正常。 二十三、检查液压挡轮运行是否正常工作,稀油站压力是否符合要求。 二十四、认真对所管辖设备、设施巡检频次不得小于1次/小时并作好
篦冷机(4.2x34.0m)
四、停机 1、接到中控停机指令后,做好停机准备。 2、正常停机前,必须将物料输送干净,严禁带料停机。 3、停机后,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4、设备检修时遵守安全技术规程。 5、长时间止料,压缩空气、空气炮关闭,断电。 五、紧急事故处理 (一)、发生下列情况可以紧急停车 1、当出现堵料、冒料时。 2、由于电器设备突然跳闸时。 3、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时。
十三、确认窑头、窑尾密封结构完好和正常。 十四、检查轮带与筒体之间间隙,轮带与筒体、托轮间的相对位置。 十五、确认大齿圈完好,带油充足。 十六、掌握耐火材料状况及窑皮状况防止开窑时发生事故。 十七、确认托轮工作正常,带油充足。 十八、检查稀油站油泵工作正常,阀门位置正常,滤网,油箱是否完
3.1.7检查大齿轮、小齿轮,轮带表面是否产生新的裂纹,对已加固 的裂纹后注意:
3.1.8检查挡轮转动是否灵活,与轮带接触是否良好有无因受力过大 而引起挡轮表面发亮,起毛、脱壳及轴承发热、声响不正常现象。
3.1.9 检查基础有无震动,裂纹和局部沉陷 3.1.10检查齿轮运转是否平稳,齿轮咬合声音是否正常,护罩有无刮
碰和振动现象。 3.1.12检查齿轮咬合情况,接触宽度是否超出70%,有无啃牙底或齿
顶间隙过大现象。 3.1.13检查大齿轮的弹簧板有无裂纹,焊缝有无开裂,大齿轮的径向、
轴向摆动情况。 3.1.14带油齿轮是否灵活,齿面油量是否充足,粘度是否合适。 3.1.15检查减速机油位是否正常,输入和输出轴端是否漏油;减速机
好,管路是否畅通。 十九、确认主电机冷却风机、筒体风机、窑口密封风机、轴流风机是
否正常工作。 二十、掌握燃烧器喷嘴状况和喷煤管位置,确认管路畅通衬料完好。 二十一、检查点火油量充足,油泵工作正常,管路畅通。 二十二、检查窑筒体的相对位置,确认托轮工作正常。 二十三、检查液压挡轮运行是否正常工作,稀油站压力是否符合要求。 二十四、认真对所管辖设备、设施巡检频次不得小于1次/小时并作好
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第十章烧结PPT课件
![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第十章烧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d03a5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4.png)
常规烧结法是一种常见的烧结技术,通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加热材料,使其 内部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实现致密化。该方法适用于多种无机非金属材 料,如陶瓷、玻璃、耐火材料等。
热压烧结法
总结词
提高制品致密度和性能的烧结方法
详细描述
热压烧结法是一种在加热的同时施加压力的烧结方法。通过在高温下施加压力, 可以促进材料内部的传质过程,减小孔隙率,提高制品的致密度和性能。该方法 特别适用于制备高性能陶瓷材料。
玻璃烧结是一种将玻璃原料在高温下熔化成玻 璃制品的过程。它在玻璃工业中广泛应用,如 玻璃瓶、玻璃管、玻璃板等。
玻璃烧结的工艺参数包括温度、气氛、冷却速度 和配料成分等,这些参数对玻璃的性能和结构有 重要影响。
复合材料的烧结应用
复合材料烧结是一种将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烧结成制品 的过程,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等领域。
其他材料的烧结应用还包括在化学工 业中制造催化剂和吸附剂等,以及在 农业中制造肥料和农药等。
05
CATALOGUE
烧结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技术挑战
烧结工艺优化
烧结过程控制技术
提高烧结产品的致密度、强度和性能 稳定性,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研究烧结过程中的传热、传质机制, 实现烧结过程的精确控制和优化。
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制造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烧结过 程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提高生
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新材料研发
研究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拓展 其在新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
绿色制造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无机非 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产
业升级和转型。
THANKS
感谢观看
新型烧结技术的研发
探索新型烧结方法,如微波烧结、放 电等离子烧结等,提高烧结效率和质 量。
热压烧结法
总结词
提高制品致密度和性能的烧结方法
详细描述
热压烧结法是一种在加热的同时施加压力的烧结方法。通过在高温下施加压力, 可以促进材料内部的传质过程,减小孔隙率,提高制品的致密度和性能。该方法 特别适用于制备高性能陶瓷材料。
玻璃烧结是一种将玻璃原料在高温下熔化成玻 璃制品的过程。它在玻璃工业中广泛应用,如 玻璃瓶、玻璃管、玻璃板等。
玻璃烧结的工艺参数包括温度、气氛、冷却速度 和配料成分等,这些参数对玻璃的性能和结构有 重要影响。
复合材料的烧结应用
复合材料烧结是一种将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烧结成制品 的过程,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等领域。
其他材料的烧结应用还包括在化学工 业中制造催化剂和吸附剂等,以及在 农业中制造肥料和农药等。
05
CATALOGUE
烧结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技术挑战
烧结工艺优化
烧结过程控制技术
提高烧结产品的致密度、强度和性能 稳定性,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研究烧结过程中的传热、传质机制, 实现烧结过程的精确控制和优化。
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制造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烧结过 程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提高生
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新材料研发
研究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拓展 其在新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
绿色制造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无机非 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产
业升级和转型。
THANKS
感谢观看
新型烧结技术的研发
探索新型烧结方法,如微波烧结、放 电等离子烧结等,提高烧结效率和质 量。
无机非金属材料课件
![无机非金属材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d2431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1.png)
THANKS
感谢观看
电子电器行业
航空航天领域
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和稳 定性,可用于制造电子元件和电器设备等 。
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和抗腐蚀等特 性,在航空航天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如 火箭发动机壳体、飞机结构件等。
02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生产工艺
原料选择与处理
原料种类
根据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矿物原料,如黏土、石 英、长石等。
材料在高温下保持其结构 和性质的能力,反映材料 的耐热性。
04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与挑 战
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高性能陶瓷材料
研究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磨 、耐高温等优异性能的新型陶瓷 材料,如氮化硅陶瓷、碳化硅陶
瓷等。
新型玻璃材料
探索具有特殊光学、电学、磁学等 性能的新型玻璃材料,如光子晶体 玻璃、导电玻璃等。
成型与烧成
成型工艺
选择合适的成型工艺,如干压成型、等静压成型等, 根据产品形状和尺寸确定。
成型参数
控制成型参数,如压力、温度、时间等,以保证成型 质量。
烧成工艺
制定合理的烧成制度,控制烧成温度、时间、气氛等 参数,以获得理想的烧成效果。
加工与处理
加工设备
根据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如切割机、磨削机、抛光机 等。
新型复合材料
研究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成的新型 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玻 璃纤维复合材料等。
生产工艺的改进与创新
1 2
先进陶瓷制备技术
发展先进的陶瓷制备技术,如凝胶注模成型、等 静压成型等,以提高陶瓷材料的致密度和均匀性 。
玻璃熔炼与成型技术
研究新型的玻璃熔炼与成型技术,如溢流下拉法 、连熔连铸法等,以提高玻璃的质量和产量。
烧成工艺PPT课件
![烧成工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23518f27d3240c8547ef44.png)
15
b)三个组分液相所对应浓度梯度作为r的函数,其中rc是接触半径,h 是液相膜厚度
第15页/共68页
4.1.5 烧结类型
配料量计算 坯料的制备
固相烧结
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段,主要表现为颗粒形状改变;中间段,主要 表现为气孔形状改变;最终段,主要表现为气孔尺寸减小。
烧结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由于颗粒表面曲率的变化而造成的体积压力
― 氧化气氛烧成后,瓷坯发黄。 ― 还原气氛烧成后,瓷坯呈淡青色。
➢ 低铁高钛坯料(北方)常用氧化气氛烧成; ➢ 高铁低钛坯料(南方)常用还原气氛烧成。
― 强的还原气氛可能导致:
➢ SiO2被还原分解出Si黑斑; ➢ CO被还原C沉积黑斑或转变成气泡。
29
第29页/共68页
添加剂
陶瓷材料显微结构
第5页/共68页
烧结后期
― 孤立气孔被迁移粒子填充,致密性继续提高,晶粒继续长大, 气孔随晶界移动。
― 继续升高温度时,此时是单纯的晶界移动和晶粒长大的过程。 该晶粒的长大不是小晶粒粘结,而是晶界移动的结果。
― 晶界形状不同,移动情况也不同。对于弯曲的晶界,其移动 方向总是想曲率中心移动。而且曲率半径越小,晶界移动越 快。
过渡页
Contents Page
第22页/共68页
4.2.1 概述Biblioteka 烧成制度包括:温度制度(升温
速率、最高烧结温度、保温时间)、 气氛制度等。
烧成制度的确定:与原料组分、
粉料粒度、成型方式、坯体在烧成 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窑炉结构、 装窑方式、加热类型以及相似产品 的成功烧成经验有关。
制定原则:质量指标和经济指标。
➢ 塑性流动(液相量低):固含量相应增加,流体 流动属于塑性流动。
b)三个组分液相所对应浓度梯度作为r的函数,其中rc是接触半径,h 是液相膜厚度
第15页/共68页
4.1.5 烧结类型
配料量计算 坯料的制备
固相烧结
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段,主要表现为颗粒形状改变;中间段,主要 表现为气孔形状改变;最终段,主要表现为气孔尺寸减小。
烧结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由于颗粒表面曲率的变化而造成的体积压力
― 氧化气氛烧成后,瓷坯发黄。 ― 还原气氛烧成后,瓷坯呈淡青色。
➢ 低铁高钛坯料(北方)常用氧化气氛烧成; ➢ 高铁低钛坯料(南方)常用还原气氛烧成。
― 强的还原气氛可能导致:
➢ SiO2被还原分解出Si黑斑; ➢ CO被还原C沉积黑斑或转变成气泡。
29
第29页/共68页
添加剂
陶瓷材料显微结构
第5页/共68页
烧结后期
― 孤立气孔被迁移粒子填充,致密性继续提高,晶粒继续长大, 气孔随晶界移动。
― 继续升高温度时,此时是单纯的晶界移动和晶粒长大的过程。 该晶粒的长大不是小晶粒粘结,而是晶界移动的结果。
― 晶界形状不同,移动情况也不同。对于弯曲的晶界,其移动 方向总是想曲率中心移动。而且曲率半径越小,晶界移动越 快。
过渡页
Contents Page
第22页/共68页
4.2.1 概述Biblioteka 烧成制度包括:温度制度(升温
速率、最高烧结温度、保温时间)、 气氛制度等。
烧成制度的确定:与原料组分、
粉料粒度、成型方式、坯体在烧成 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窑炉结构、 装窑方式、加热类型以及相似产品 的成功烧成经验有关。
制定原则:质量指标和经济指标。
➢ 塑性流动(液相量低):固含量相应增加,流体 流动属于塑性流动。
无机工艺流程PPT课件
![无机工艺流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ba667d650e52ea5418985b.png)
0.536 g
答案:(1)Fe3+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KSCN溶液,若不出现红 色,则说明已洗净;反之,未洗净 (2)2CeO2+H2O2+6H+====2Ce3++O2↑+4H2O SiO2 (3)不能 分液漏斗 (4)97.0%
类题试做,精题精练 1.【解析】(1)仿照精炼铜的原理可以确定粗银做阳极:Ag-e====Ag+,纯银做阴极:Ag++e-====Ag。滤渣A中的金属与稀硝 酸 反应生成无色的NO,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 2NO+O2====2NO2。 (2)结合信息和流程图分析可知:硫酸铜、硫酸铝固体与稀氢氧 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铝,煮沸时氢氧化铜分解为CuO, 氢氧化铝不分解,所以B应该为CuO和Al(OH)3,O若2 NaOH过量,两性 氢氧化物Al(OH)3就会溶解:Al(OH)3+OH-====Al +2H2O。
在加高锰酸钾之前,若溶液的pH较低,则铁离子和锰离子不能 生成沉淀而除去。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过滤所得的滤渣中除了过 量的锌外还有置换出来的金属镍。
(3)反应④过滤出的沉淀在用蒸馏水洗涤后,若已经洗涤干净 则滤液中不含硫酸根离子,因此只需要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 溶液即可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 (4)第五步煅烧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ZnCO3·xZn(OH)2====(x+1)ZnO+CO2↑+xH2O
(3)已知pH>11时Zn(OH)2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H)4]2-。下 表列出了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 属离子浓度为1.0 mol·L-1计算)。
开始沉淀的pH
答案:(1)Fe3+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KSCN溶液,若不出现红 色,则说明已洗净;反之,未洗净 (2)2CeO2+H2O2+6H+====2Ce3++O2↑+4H2O SiO2 (3)不能 分液漏斗 (4)97.0%
类题试做,精题精练 1.【解析】(1)仿照精炼铜的原理可以确定粗银做阳极:Ag-e====Ag+,纯银做阴极:Ag++e-====Ag。滤渣A中的金属与稀硝 酸 反应生成无色的NO,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 2NO+O2====2NO2。 (2)结合信息和流程图分析可知:硫酸铜、硫酸铝固体与稀氢氧 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铝,煮沸时氢氧化铜分解为CuO, 氢氧化铝不分解,所以B应该为CuO和Al(OH)3,O若2 NaOH过量,两性 氢氧化物Al(OH)3就会溶解:Al(OH)3+OH-====Al +2H2O。
在加高锰酸钾之前,若溶液的pH较低,则铁离子和锰离子不能 生成沉淀而除去。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过滤所得的滤渣中除了过 量的锌外还有置换出来的金属镍。
(3)反应④过滤出的沉淀在用蒸馏水洗涤后,若已经洗涤干净 则滤液中不含硫酸根离子,因此只需要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 溶液即可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 (4)第五步煅烧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ZnCO3·xZn(OH)2====(x+1)ZnO+CO2↑+xH2O
(3)已知pH>11时Zn(OH)2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H)4]2-。下 表列出了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 属离子浓度为1.0 mol·L-1计算)。
开始沉淀的pH
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PPT课件第十章 烧结
![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PPT课件第十章 烧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1ea5c1a26925c52dc5bf5b.png)
12
烧结与固相反应区别
相同点:
两个过程均在低于材料熔点或熔融温 度之下进行,并且在过程的自始至终都至少 有一相是固态。
整理ppt
13
• 不同点:
固相反应发生化学反应,固相反应必 须至少有两组元参加如A和B,最后生成化 合物AB,AB结构与性能不同于A与B。
•
烧结不发生化学反应,可以只有单组
元;或者两组元参加,但两组元并不发生
烧结不能自发进行,必须对粉体加以高温,才能促 使粉末体转变为烧结体。
整理ppt
18
常用γGB晶界能和γSV表面能之比值来衡量烧结 的难易,γGB/γSV愈小,愈容易烧结,
为了促进烧结,必须使γSV>γGB。
一般Al2O3粉的表面能约为1J/m2,而晶界能为 0.4J/m2,两者之差较大,比较易烧结;
整理ppt
15
近年来,在研制特种结构材料和功能 材料的同时,产生了一些新型烧结方法。
如热压烧结,电火花烧结,热等静压 烧结,微波烧结、反应烧结、活化烧结、 松装烧结等。
整理ppt
16
四、烧结过程推动力
烧结过程推动力是:能量差、压力差、空位差。
1、能量差
近代烧结理论认为,粉状物料的表面能大于多晶
烧结体的晶界能,这就是烧结的推动力,即粉状物料
度增加,因此烧结程度可以用坯体收缩率、气孔 率、吸水率或烧结体密度与理论密度之比(相 对密度)等指标来表示。
同时,粉末压块的性质也随这些物理过程的进 展而出现坯体收缩,气孔率下降、致密、强度增加、 电阻率下降等变化。
随着烧结温度升高,气孔率下降;密度升高;
电阻下降;强度升高;晶粒尺寸增大。
整理ppt
9
整理ppt
无机材料科学第十章烧结 80页PPT文档
![无机材料科学第十章烧结 80页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a2638f933d4b14e852468df.png)
麦肯基粘性流动坯体内的收缩方程:(近似法)
d
dt
=23r(1-)
孤立气孔
适用全过程
r 总结:影响粘性流动式
d
dt
=23r(1-)
计算结果。
虚线:表示由式 V V=3L L=49rt 计算结果。
2、塑性流动(L少)
塑 流 型
剪应力f
E c=/=s (有压应力时)
空位形成能:
无应力时: EV
s 压应 (接力 )触 : E V = 区 E 点 V s 张应 (颈力 )表 : E V = 区 面 E V -
结论:张应力区空位形成能<无应力区<压应力区,
因而有浓度差异。
2、不同区域浓度 无应力C 浓 0 =e度 xp k E : V (T )-
有压应力浓度:
Cc
=expE(V -) kT
s2 s
=expE(V -kTs)=C0exp-(skT)
又 s kT 1 s
Cc = C0 (1 - kT )
有张应力 Ct =浓 C0(1度 s k T : )
自颈部到接触点浓度差:1C
=
Ct-Cc
=
2C0
s
kT
自颈部到内部浓度差:2C = Ct-C0
烧结的目的:粉体转化成致密体
烧结过程中结构及性能变化
烧结的意义
显微结构
材料性能
烧结
应用领域: 陶瓷、耐火材料、粉沫冶金、超高温材料…… 现代无机材料
多晶多相材料的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
晶粒尺寸\分布 气孔尺寸\分布 晶界体积\分数
显微结构影响材料性质:
-1
s =f (G 2 )
晶粒 σ 断裂强度
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第十章 烧结ppt课件
![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第十章 烧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be624af524ccbff0218497.png)
压,凹处呈负压,故存在着使物质自凸处 向凹处迁移。
参见P114内容
3、空位差
颗粒外表上的空位浓度普通比内部空
位浓度为大,二者之差可以由下式描画:
C
3 RT
Co
式中:ΔC为颗粒内部与外表的空位差;γ
为外表能;δ3空位体积;ρ曲率半径;Co
为平外表的空位浓度。
这一空位浓度差导致内部质点向外
表分散,推进质点迁移,可以加速烧结。
如热压烧结,电火花烧结,热等静压 烧结,微波烧结、反响烧结、活化烧结、 松装烧结等。
四、烧结过程推进力
烧结过程推进力是:能量差、压力差、空位差。
1、能量差
近代烧结实际以为,粉状物料的外表能大于多晶 烧结体的晶界能,这就是烧结的推进力,即粉状物料 外表能与多晶烧结体晶界能的能量差。
任何系统降低能量是一种自发趋势、粉体经烧 结后,晶界能取代了外表能,这是多晶资料稳定存在 的缘由。
在外表能驱动下,由粉体变成致密
体。
烧结分类
按照烧结时能否出现液相,可将烧结 分为两类:固相烧结和液相烧结。
固相烧结是指烧结温度下根本上无液 相出现的烧结,如高纯氧化物之间的烧结 过程。
液相烧结是指有液相参与下的烧结, 如多组分物系在烧结温度下常有液相出现。
近年来,在研制特种构造资料和功能 资料的同时,产生了一些新型烧结方法。
14.1 烧结概论
一、烧结定义
宏观定义:粉体原料经过成型、加热到低于熔点的温 度,发生固结、气孔率下降、收缩加大、致密度提高、 晶粒增大,变成巩固的烧结体,这个景象称为烧结。 微观定义:固态中分子〔或原子〕的相互吸引,经过 加热,质点获得足够的能量,进展迁移使粉末体产生 颗粒粘结,产生强度并导致致密化和再结晶的过程称 为烧结。
参见P114内容
3、空位差
颗粒外表上的空位浓度普通比内部空
位浓度为大,二者之差可以由下式描画:
C
3 RT
Co
式中:ΔC为颗粒内部与外表的空位差;γ
为外表能;δ3空位体积;ρ曲率半径;Co
为平外表的空位浓度。
这一空位浓度差导致内部质点向外
表分散,推进质点迁移,可以加速烧结。
如热压烧结,电火花烧结,热等静压 烧结,微波烧结、反响烧结、活化烧结、 松装烧结等。
四、烧结过程推进力
烧结过程推进力是:能量差、压力差、空位差。
1、能量差
近代烧结实际以为,粉状物料的外表能大于多晶 烧结体的晶界能,这就是烧结的推进力,即粉状物料 外表能与多晶烧结体晶界能的能量差。
任何系统降低能量是一种自发趋势、粉体经烧 结后,晶界能取代了外表能,这是多晶资料稳定存在 的缘由。
在外表能驱动下,由粉体变成致密
体。
烧结分类
按照烧结时能否出现液相,可将烧结 分为两类:固相烧结和液相烧结。
固相烧结是指烧结温度下根本上无液 相出现的烧结,如高纯氧化物之间的烧结 过程。
液相烧结是指有液相参与下的烧结, 如多组分物系在烧结温度下常有液相出现。
近年来,在研制特种构造资料和功能 资料的同时,产生了一些新型烧结方法。
14.1 烧结概论
一、烧结定义
宏观定义:粉体原料经过成型、加热到低于熔点的温 度,发生固结、气孔率下降、收缩加大、致密度提高、 晶粒增大,变成巩固的烧结体,这个景象称为烧结。 微观定义:固态中分子〔或原子〕的相互吸引,经过 加热,质点获得足够的能量,进展迁移使粉末体产生 颗粒粘结,产生强度并导致致密化和再结晶的过程称 为烧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将高岭石的温度再升高,至980℃左右, 遂发生放热反应而开始生成莫来石 (3A1203·2SiO2)并发生明显体积收缩。所 以应将70%左右的粘土先行煅烧成熟料, 促使其体积安定后再加工制砖。
7
➢ 碳酸盐、硫酸盐类矿物在500~1000℃进行 分解反应,成为多孔质的氧化物:
CaCO3 600~1050C CaO CO2 MgCO3 400~900C MgO CO2 4FeCO3 O2 800C 2Fe2O3 4CO2 Fe2 (SO4 )3 560~750C Fe2O3 3SO3 MgSO4 氧化焰900C,还原焰900C MgO SO3
➢ 该分解属一级化学反应,温度每升高 100℃, 其分解速度就加快一倍。
➢ 在烧制陶瓷制品时,当温度为200~ 500℃这一阶段,排除的即为此类结构水 (粘土矿物中的结晶水和层间水),此时分解 速度快,制品也不致开裂。
6
➢ 在快速烧成窑中,若坯体干燥(入窑水 分<0.5%),脱水温度提高到700℃,只需 几分钟就可以达到完全脱水的程度。
➢ 固体和固体之间反应的特点是反应只在相 界面上进行。首先在相界生成一产物层, 接着在相界上继续进行反应。因此反应物 在产物层中的扩散往往成为控制反应速度 的主要因素。
4
➢ 水滑石 (Mg(OH)2)、 ➢ 蛇纹石(3MgO 2SiO2·2H2O)、 ➢ 菱苦土(MgCO3), ➢ 白云石(CaCO3·MgCO3)及 ➢ 方解石(CaCO3) ➢ 加热时因脱水或分解出CO2而呈现的吸
热峰。
5
➢ 高岭石在500—650℃左右开始脱水,放 出约14%的水分,生成偏高岭石: A12O3·2SiO2·2H2O→A12O3·2SiO2+2H20
1
原料的配合,成型加工过程,燃料的选 用等也至关重要。
如原料在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窑炉结构及操作原理、燃料燃烧与炉内传 热等,以期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和改 善操作条件的目的。
2
第一节 烧成反应与煅烧的热工设备
➢ 一、烧成反应的分类 ➢ (一) 分解反应(热分解) ➢ (二)晶型转换 ➢ (三)固相反应 ➢ (四)烧结 ➢ (五)熔融 ➢ 二、窑炉的分类 ➢ 三、窑炉参数控制
3
(一)分解反应(热分解)
➢ 热分解是由氢氧化物、碳酸盐等所组成 的原料,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逸出其 中的水分或CO2的过程。分解后所得为无水 物或氧化物。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 见图6-1: ➢ 高岭石(Al203·2SiO2·2H2O)、 ➢ 水铝石(Al203·H2O)、 ➢ 叶蜡石(A12O3·4SiO2·H2O)、
9
dy
= d = kFPCO2
(6 -1-1)
式中 - - - 碳酸钙的分解速度;
y
-
-
-时间后CaCO
被分解的量;
3
k - - - 分解速度常数
PCO2 - - - CaCO3分解压和气相中CO2分压力之差;
F - - - 分解反应的表面大小。
10
➢ 分解反应的表面即两相界面,在分解过 程中不断缩小,且正比于未分解碳酸钙量 的2/3次方,即
8
➢ 在以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的水泥熟料烧成 过程中,由于碳酸盐分解吸热量很大(一般 为1800 ~2060kJ/kg料),分解反应对烧 成的速度与热耗影响都很大。
➢ 这时,碳酸盐的分解不仅取决于化学反 应过程,还受到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 (CO2 的扩散)的影响;
➢ 在只考虑化学动力学过程时,碳酸钙分 解速度可用下式表示:
第六章 无机材料产品烧成设备
硅酸盐制品如:陶瓷、耐火材料、水泥、玻璃以 及石膏、石灰等, 一般都是将经过加工处理的原料置 于高温下经煅烧反应而制得的。此高温加工的过程称 之为烧成。
烧成所需设备在硅酸盐工业中称之为窑炉。 烧成在硅酸盐工业生产过程中是的工序。制品的 产量,质量以及能耗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烧成工 序,即与制品的烧成工艺(温度制度、气氛与压力制 度)、窑炉的类型及流程等有密切的关系。
2
F = c(Y - y) 3
式中 Y - - - CaCO3的原始质量; c - - - 比例常数。
如果将 y Y 用分解程度来表示,则有:
= 1- (1- c,PCO2 )3
(6 -1- 2)
式中 - - - 分解率;
c, - - - 系数。
11
➢ 考虑到分解过程中ΔPCO2 的变化很小, 把它归纳到系数c’项中去,则可得:
= 1- (1- k' )3
(6 -1- 3)
➢ 反应速度常数k’ 是物料温度、周围环 境CO2分压和颗粒大小等因素的函数。
➢ 缪勒 (Muller)根据试验,将温度、原料
因素并入比速率常数k” 中,得到:
k' = k" (
1
1 -)
dk PCO2 Peq
(6 -1- 4)
12
➢ 式中 k”---比速率常数, ➢ k"=A×exp(-E/RT); ➢ dk---颗粒平均直径; ➢ Pco2---在试验条件下环境中CO2的分压
(在工业性分解炉内为CaCO3分解出的CO2 的分压与燃料燃烧生成CO2分压之 和); ➢ Peq---CO2的平衡分压力。
13
➢ 分解反应所生成的氧化物富于反应活性。 ➢ 如果这种氧化物立即进一步反应生成所需
化合物,则这种反应活性是有利的,如在 水泥熟料烧成中那样。 ➢ 如果这种氧化物不需要进一步反应,则这 种反应活性是不利的,因为它们易于水化、 碳化,这就需要在更高的温度下烧成更稳 定的形态,如用做耐火材料原料时的情况。
14
➢ 对于陶瓷制品,碳酸盐、硫酸盐的分 解应在釉面玻化以前完成,以便生成的 CO2 SO3体排除干净,否则在釉面玻化 时反应还在进行,气体排不出,就会使 制品起泡,影响制品质量。
15
(二)晶型转换
➢ 天然矿物一般均呈低温晶型,烧成时就 会转变成高温晶型。
➢ 在转换温度下,有的产生可逆的急剧变 化,如β α型之转换;
➢ 有的成非可逆的迟钝型转换。 ➢ 这些转换伴有显著的体积膨胀或收缩,
如果使用会发生这类变化的原料时,在烧 成过程中,必须使其变成稳定的高温晶型。 石英就是最好的例证。
16
(三)固相反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固相反应是传统硅酸盐材料以及新型无机 功能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基本反应,它直接 影响到这些材料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
7
➢ 碳酸盐、硫酸盐类矿物在500~1000℃进行 分解反应,成为多孔质的氧化物:
CaCO3 600~1050C CaO CO2 MgCO3 400~900C MgO CO2 4FeCO3 O2 800C 2Fe2O3 4CO2 Fe2 (SO4 )3 560~750C Fe2O3 3SO3 MgSO4 氧化焰900C,还原焰900C MgO SO3
➢ 该分解属一级化学反应,温度每升高 100℃, 其分解速度就加快一倍。
➢ 在烧制陶瓷制品时,当温度为200~ 500℃这一阶段,排除的即为此类结构水 (粘土矿物中的结晶水和层间水),此时分解 速度快,制品也不致开裂。
6
➢ 在快速烧成窑中,若坯体干燥(入窑水 分<0.5%),脱水温度提高到700℃,只需 几分钟就可以达到完全脱水的程度。
➢ 固体和固体之间反应的特点是反应只在相 界面上进行。首先在相界生成一产物层, 接着在相界上继续进行反应。因此反应物 在产物层中的扩散往往成为控制反应速度 的主要因素。
4
➢ 水滑石 (Mg(OH)2)、 ➢ 蛇纹石(3MgO 2SiO2·2H2O)、 ➢ 菱苦土(MgCO3), ➢ 白云石(CaCO3·MgCO3)及 ➢ 方解石(CaCO3) ➢ 加热时因脱水或分解出CO2而呈现的吸
热峰。
5
➢ 高岭石在500—650℃左右开始脱水,放 出约14%的水分,生成偏高岭石: A12O3·2SiO2·2H2O→A12O3·2SiO2+2H20
1
原料的配合,成型加工过程,燃料的选 用等也至关重要。
如原料在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窑炉结构及操作原理、燃料燃烧与炉内传 热等,以期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和改 善操作条件的目的。
2
第一节 烧成反应与煅烧的热工设备
➢ 一、烧成反应的分类 ➢ (一) 分解反应(热分解) ➢ (二)晶型转换 ➢ (三)固相反应 ➢ (四)烧结 ➢ (五)熔融 ➢ 二、窑炉的分类 ➢ 三、窑炉参数控制
3
(一)分解反应(热分解)
➢ 热分解是由氢氧化物、碳酸盐等所组成 的原料,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逸出其 中的水分或CO2的过程。分解后所得为无水 物或氧化物。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 见图6-1: ➢ 高岭石(Al203·2SiO2·2H2O)、 ➢ 水铝石(Al203·H2O)、 ➢ 叶蜡石(A12O3·4SiO2·H2O)、
9
dy
= d = kFPCO2
(6 -1-1)
式中 - - - 碳酸钙的分解速度;
y
-
-
-时间后CaCO
被分解的量;
3
k - - - 分解速度常数
PCO2 - - - CaCO3分解压和气相中CO2分压力之差;
F - - - 分解反应的表面大小。
10
➢ 分解反应的表面即两相界面,在分解过 程中不断缩小,且正比于未分解碳酸钙量 的2/3次方,即
8
➢ 在以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的水泥熟料烧成 过程中,由于碳酸盐分解吸热量很大(一般 为1800 ~2060kJ/kg料),分解反应对烧 成的速度与热耗影响都很大。
➢ 这时,碳酸盐的分解不仅取决于化学反 应过程,还受到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 (CO2 的扩散)的影响;
➢ 在只考虑化学动力学过程时,碳酸钙分 解速度可用下式表示:
第六章 无机材料产品烧成设备
硅酸盐制品如:陶瓷、耐火材料、水泥、玻璃以 及石膏、石灰等, 一般都是将经过加工处理的原料置 于高温下经煅烧反应而制得的。此高温加工的过程称 之为烧成。
烧成所需设备在硅酸盐工业中称之为窑炉。 烧成在硅酸盐工业生产过程中是的工序。制品的 产量,质量以及能耗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烧成工 序,即与制品的烧成工艺(温度制度、气氛与压力制 度)、窑炉的类型及流程等有密切的关系。
2
F = c(Y - y) 3
式中 Y - - - CaCO3的原始质量; c - - - 比例常数。
如果将 y Y 用分解程度来表示,则有:
= 1- (1- c,PCO2 )3
(6 -1- 2)
式中 - - - 分解率;
c, - - - 系数。
11
➢ 考虑到分解过程中ΔPCO2 的变化很小, 把它归纳到系数c’项中去,则可得:
= 1- (1- k' )3
(6 -1- 3)
➢ 反应速度常数k’ 是物料温度、周围环 境CO2分压和颗粒大小等因素的函数。
➢ 缪勒 (Muller)根据试验,将温度、原料
因素并入比速率常数k” 中,得到:
k' = k" (
1
1 -)
dk PCO2 Peq
(6 -1- 4)
12
➢ 式中 k”---比速率常数, ➢ k"=A×exp(-E/RT); ➢ dk---颗粒平均直径; ➢ Pco2---在试验条件下环境中CO2的分压
(在工业性分解炉内为CaCO3分解出的CO2 的分压与燃料燃烧生成CO2分压之 和); ➢ Peq---CO2的平衡分压力。
13
➢ 分解反应所生成的氧化物富于反应活性。 ➢ 如果这种氧化物立即进一步反应生成所需
化合物,则这种反应活性是有利的,如在 水泥熟料烧成中那样。 ➢ 如果这种氧化物不需要进一步反应,则这 种反应活性是不利的,因为它们易于水化、 碳化,这就需要在更高的温度下烧成更稳 定的形态,如用做耐火材料原料时的情况。
14
➢ 对于陶瓷制品,碳酸盐、硫酸盐的分 解应在釉面玻化以前完成,以便生成的 CO2 SO3体排除干净,否则在釉面玻化 时反应还在进行,气体排不出,就会使 制品起泡,影响制品质量。
15
(二)晶型转换
➢ 天然矿物一般均呈低温晶型,烧成时就 会转变成高温晶型。
➢ 在转换温度下,有的产生可逆的急剧变 化,如β α型之转换;
➢ 有的成非可逆的迟钝型转换。 ➢ 这些转换伴有显著的体积膨胀或收缩,
如果使用会发生这类变化的原料时,在烧 成过程中,必须使其变成稳定的高温晶型。 石英就是最好的例证。
16
(三)固相反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固相反应是传统硅酸盐材料以及新型无机 功能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基本反应,它直接 影响到这些材料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