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与霍尔

合集下载

建筑现象学

建筑现象学

遍布室内各个角落白色弯曲的墙面上戏剧性的光通过隐 蔽的色板打在白墙上,形成了神秘的色块
麻 省 理 工 学 院 学 生 公 寓
利用不同曲率的三维曲面,不同质感和 反光程度的材质来组织光的反射及漫反 射,使得空间的光呈现出一种连续变化 的形态来充满
我们是通过什么来获得定居场所的?通过营建——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在《建居思》中提到人们并不因为建造而定居,人们因为定居而营建 营建包括了三个意义:1)营建实际上就是定居;2)定居是人类在世的态度和方法;3)作为定居的营 建展示为培养生长乊物的营建和建造建筑的营建
美国越战纪念碑——林璎
Steven Holl的光影
霍尔认为建筑与其他艺 术相比更全面地将人们的 知觉引入时间、光影和透 明度的流逝变化中,色彩、 现象、质感、细部均加入 到全部的建筑体验中。 建筑自身提供了有质感的 石块和光滑的木柱所表现 的那种有触觉的实体感, 那种运动的光线变化,空 间的气味和声音,以及与 人体有关的尺度和比例。 霍尔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 析与总结,将其称为“现 象区”(phenomenal Zones)。
建筑现象学
形而上派画家基里柯
“我们通过我们敏锐的情感来体验氛围——这种体验形式起作用时,快得难 以置信,而这显然是我们人类需要的生存之道。…… ……我们有能力凭直觉 欣赏,靠自发的情感反应,于刹那间否决某件事情。…… …… “美存在于观者 的眼中”---柏拉图,言下之意美与否全在于我。” ——《建筑氛围》彼得 卒姆托
光与影 光与影是“现象区”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建筑的“知觉精神” (perceptual spirit)和 “形而上学的力度” (metaphysical strength) 来自实体与虚体塑造而出的 光与影、透明程度和光泽性。 自然光有着无穷的变化,它 主导着城市和建筑的强度。 视觉所见到的建筑是按照光 影的条件形成的。 “光线即可以在文字上读解为光 线的现象,也可以在科学上 读解为逛得压力……浸渍在 大量的光线中,明亮的空间 就如同梦境。短暂的强烈感 觉点燃了直觉。” ——Steven Holl

浅析现象学理论在斯蒂芬·霍尔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现象学理论在斯蒂芬·霍尔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维普资讯

20 0 7年第 5期 总第 17期 0




No ・2 07 5 0
F i nArhtcue & Co s u t n u i c i tr a e n t ci r o
Vol・1 7
浅 析现 象 学 理 论在 斯 蒂芬 ・ 尔建 筑 设 计 中的应 用 霍
的人 口, 身体存在世界中 , 看到 世界 , 也同时看到 自己, 由此 形
现象学 ( hnm n l y p eo e o g )来 自于希腊 语 , o 意为 研究 外观 、
表面迹象或现象的学科 。现象学 本意 的解 释是 “ 让人 从显现
的东西本身那里 , 如它 从其 本 身所 显现 的那样 来看 它 ” 。根
思想是可以重 回我们生命 中可感 的世界 的。但我们过于重视
科学的“ 控制力 量 ” 以为可 以通过科 学 控制 知觉 , 而对事 , 从 物进行预测和安排 , 至包括 “ ” 因此 , 甚 美 , 坚持 着偏 见 , 视科
rl t don)是哲学和科学的开端 , a Sa pit n 任何其 他世界均根植 于 它, 在它上面建立 , 但却无法 代替或损 害它 ” 。现象学 对建筑
成完整 的世 界。梅罗 ・ 蒂在他 的著作 《 与心 》 庞 眼 中表明 了
他对科学的态度 : 学浏览的思想 , 科 对一般事务进行关照顾 的
据现象学之父 ,9~2 1 0世纪德 国哲学 家胡 塞尔 的解释 , 为 认
“ 存在一种纯粹 的世界 , 它是 ‘ 自然 ’ 的出发点 , 也就是 未被哲 学和科 学 侵蚀 的 、 响 的人 们 所 经 历 的 1 ‘ 活 世 界 ’ 影 3常 生 (i dw r )。这个 ‘ 1e ol v d 自然 出发点之世界 ’ Wol o teN t- ( r fh au d

霍尔效应的课题研究

霍尔效应的课题研究

霍尔效应的课题研究作者:汪家军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04期摘要:物理是高中课堂的必修课程之一,为提高该课程的学习效率。

本文专门针对高中的物理教学之中的霍尔效应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此过程中进行了总结、分析以及策略的提出,希望为促进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提供积极有价值的案例参考。

关键词:霍尔效应;课题研究一、简介霍尔效应是磁电效应的一种,这一现象是霍尔(A.H.Hall,1855—1938)于1879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构时发现的。

后来发现半导体、导电流体等也有这种效应,而半导体的霍尔效应比金属强得多,利用这现象制成的各种霍尔元件,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

二、霍尔效应的发展在霍尔效应发现约100年后,德国物理学家克利青(Klaus von Klitzing,1943-)等在研究极低温度和强磁场中的半导体时发现了量子霍尔效应(运动电荷受到了磁场的作用力,从而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这个力通常叫做洛伦兹力,它为荷兰物理学家H.A.洛伦兹首先提出,故得名。

),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学令人惊异的进展之一,克利青为此获得了198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之后,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崔琦(Daniel Chee Tsui,1939-)和美国物理学家劳克林(Robert ughlin,1950-)、施特默(Horst L.St rmer,1949-)在更强磁场下研究量子霍尔效应时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这个发现使人们对量子现象的认识更进一步,他们为此获得了199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霍尔效应的解析、与影响霍尔电压的因素的分析。

所谓霍尔效应,是指磁场作用于载流金属导体,半导体中的载流了时,产生横向电位差的物理现象,故可如下分析影响因素。

发生霍尔效应的一段导体,L为导体厚度,d的宽度,I是通过导休的电流,B是所加磁场强度,查得霍尔电压 U=KIB/d其中K是霍尔系数,为单位体积内自由电数即载流子浓度根据霍尔效应,我们可以得出磁场的作用效果使运动电子受到一个向上的洛伦兹力F洛=eVB (1)而产生的电场,完全阻碍了使电子在洛仑兹力方向上的运动效果,使电子受到与F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电场力:F电=Ee(E表示产生场强的大小) (2)场强E与U存在如下关系:U=EL (3)故联(2)、(3)可得:F电=U.e/L (4)I=n.e.s.V=neLdV......(5)故联(1)(5)可得,F洛=I.B/ nLd (6)由两个力对电子的作用效果可得:F洛=F电......(7)Ue/L=I.B/(n.e.dL) (8)化简:U=I.B/(n.e.d)……(9)K=1/ned所以由(9)我们可以认识到影响输出霍尔电压大小的因素有磁场B,通过电流的大小I 以及K的大小即1/ne的大小和导体宽度d。

斯蒂芬·霍尔与现象学

斯蒂芬·霍尔与现象学

斯蒂芬·霍尔与现象学【摘要】斯蒂芬·霍尔作为建筑现象学其中一领域代表,所采用的是梅罗·庞蒂的感知现象学思想,侧重于建筑设计理论实践。

本文论述现象学哲学基础和基本观点,从建筑现象学的角度介绍美国当代建筑师斯蒂芬·霍尔的建筑理论和主要作品,并指出其对现代建筑理论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通过对霍尔的设计思想与代表作品的分析评价,揭示了霍尔的建筑观与实践经验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斯蒂芬·霍尔;建筑现象学;建筑设计;建筑与场所;锚固;纠缠一、斯蒂芬·霍尔(Steven Holl)生平简介斯蒂文·霍尔是美国现代最著名的建筑师,霍尔和他的现象学以及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在国际上都有着独特的见解。

1947年,霍尔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布雷默顿市(Bremerton),1971年毕业于华盛顿州立大学。

1976年,在英国伦敦建筑学院(AA)完成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并于同年在纽约创建了Steven Holl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

2001年,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最优秀的建筑师之一,霍尔成为新一代建筑师中的领袖级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芬兰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公寓楼、西雅图大学圣伊格内休斯礼拜堂等。

斯蒂文·霍尔是建筑现象学的著名实践者之一。

二、斯蒂芬·霍尔和他的现象学建筑现象学有两大分支,其一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侧重于纯学术理论研究,而另一个则是梅罗·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侧重于理论与实践。

与前者相比较而言,梅罗·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的著作对霍尔建筑观影响更大。

霍尔作为知觉现象学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和实践者,霍尔认为知觉在各要素当中处于首要地位,霍尔认为知觉要先于文化、科学领域等其它层次的研究,对于知觉载体的身体,霍尔和梅罗·庞蒂持有相同的观点,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身体是人进入世界的入口,世界和身体是同质的。

霍尔效应理论的发展

霍尔效应理论的发展

霍尔效应理论的发展霍尔效应相关理论1、霍尔效应(经典):霍尔效应是电磁效应的一种,是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79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制时发现的。

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导体时,在导体的平行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两个端面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一现象就是霍尔效应。

(室温下和较弱的磁场(小于1T))这个电势差也被称为霍尔电势差(霍尔电压U h)。

霍尔效应应使用左手定则判断。

(百度百科)霍尔电压与电流之比称为霍尔电阻,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强而增大。

其原因是带电粒子(如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受到洛仑磁力的作用而向侧面偏转。

霍尔效应可用于测定导体和半导体中载流子(负电子或正空穴)的浓度,并已成为物理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方法。

霍尔电压Uh =Rh/d*Ic*B(1),Rh称为霍尔系数,由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决定;d为半导体材料的厚度。

设Rh /d=K,则式(1)可写为:Uh=K*Ic*B(2)。

可见,霍尔电压与控制电流IC及磁感应强度B的乘积成正比,K称为乘积灵敏度。

K值越大,灵敏度就越高;元件厚度越小,输出电压也越大。

在式(2)中,若控制电流IC为常数,磁感应强度B与被测电流成正比,就可以做成霍尔电流传感器;另外,若仍固定IC为常数,B与被测电压成正比,又可制成霍尔电压传感器。

2、反常霍尔效应(AHE):1880年,霍尔在研究磁性金属的霍尔效应时发现,即使不加外磁场也可以观测到霍尔效应,这种零磁场中的霍尔效应就是反常霍尔效应。

反常霍尔效应与普通的霍尔效应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因为这里不存在外磁场对电子的洛伦兹力而产生的运动轨道偏转。

反常霍尔电导是由于材料本身的自发磁化而产生的,因此是一类新的重要物理效应。

(百度百科)在铁磁性(FM)的金属材料研究中发现横向电阻率的大小与样品的磁化强度M大小有关。

当样品达到饱和磁化强度Ms时,它就变成了常数,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反常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理论研究发展历程)3、自旋霍尔效应(SHE):没有外磁场时,在外加电场中材料中的自旋向上的电子和自旋向下的电子由于各自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会各自向相反的两边堆积,这就是自旋霍耳效应(SHE)。

霍尔(Hall)效应

霍尔(Hall)效应

霍尔效应霍尔效应[1]是磁电效应的一种,这一现象是美国物理学家霍尔(A.H.Hall,1855—193 8)于1879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构时发现的。

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导体时,在导体的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两个端面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一现象便是霍尔效应。

这个电势差也被叫做霍尔电势差。

霍尔效应的原理导体中的电荷在电场作用下沿电流方向运动,由于存在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电荷受到洛伦兹力,产生偏转,偏转的方向垂直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而且正电荷和负电荷偏转的方向相反,这样就产生了电势差。

补充上面的人:正电荷与负电荷偏转的方向是相同的,只是因为导体中导电的是电子,所以只有电子偏转,才会有在两面有电压。

在半导体中,有两种载流子(空穴与自由电子),而它们的偏转方向是相同的,产生的电压也只是多数载流子与少数载流子之差,即表现了多数载流子的效果。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能利用霍尔效应来判断N、P型半导体。

霍尔效应的发展霍尔效应此后在测量、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测量磁场的高斯计。

在霍尔效应发现约100年后,德国物理学家克利青(Klaus von Klitzing,1943-)等在研究极低温度和强磁场中的半导体时发现了量子霍耳效应(运动电荷受到了磁场的作用力,从而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这个力通常叫做洛伦兹力[1],它为荷兰物理学家H.A.洛伦兹首先提出,故得名。

),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学令人惊异的进展之一,克利青为此获得了198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之后,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崔琦(Daniel Chee Tsui,1939-)和美国物理学家劳克林(Robert ughlin,1950-)、施特默(Horst L.St rmer,1949-)在更强磁场下研究量子霍尔效应时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这个发现使人们对量子现象的认识更进一步,他们为此获得了199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最近,复旦校友、斯坦福教授张首晟与母校合作开展了“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研究。

建筑现象学解读

建筑现象学解读
建筑现象学解读
胡奇志 林雪松
现象学
现象学:它标志着一门学科,一种诸科学学科之间的联 系;但现象学同时并且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 度…… ——埃德蒙·胡塞尔
胡塞尔赋予“现象”的特殊含义﹐是指意识界种 种经验类的“本质”﹐而且这种本质现象是前逻 辑的和前因果性的﹐它是现象学还原法的结果。 现象学不是一套内容固定的学说,而是一种通过 “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它所说的 现象既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亦非客观存在的经 验事实或马赫主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 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
现象学
他提出了一套描述现象学方法,即通过直接、 细微的内省分析,以澄清含混的经验,从而获 得各种不同的具体经验间的不变部分,即“现 象”或“现象本质”。这一方法又被称作本质 还原法。 通过对意向结构进行先验还原分析﹐分别研 究不同层次的自我﹑先验自我的构成作用和诸 主体间的关系以及自我的“生活世界”等等。
建筑现象学
舒尔茨提出5种空间概念:
1、肉体行为的实用空间;
2、直接定位的知觉空间; 3、环境方面为人形成稳 定形象的存在空间;
4、物理世界的认识空间; 5、纯理论的抽象空间,并 对存在空间和建筑空间进行 了详尽的分析。
建筑现象学
场所是存在空间的基本要素之一。 场所概念和作为各种场所体系空 间的概念,是找到存在立足点的 必要条件,场所必须有明显的界 限或边界线。场所对于包围它的 外部而言,是作为内部来体验的。 “场所精神”也就是场所的特性 和意义。“场所精神的形成是利 用建筑物给场所的特质,并使这 些特质和人产生亲它的关系。” 自然场所和人为场所的造型特 性——浪漫式、宇宙式、古典式、 复合式——具体表达了特殊的场 所精神。
建筑现象学

第六章现象学(现象学概述、胡塞尔的现象学)

第六章现象学(现象学概述、胡塞尔的现象学)

第六章现象学(现象学概述、胡塞尔的现象学)第六章现象学(现象学概述、胡塞尔的现象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现象学哲学产生的理论背景和基本观点,把握现象学哲学的基本方法、理论内容、哲学目标及其演变过程;并通过对现象学基本思想观点的评析,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现象学哲学的成就和局限,以及它对此后西方哲学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一节现象学概论一、什么是现象学现象学(phenomenology)是20世纪初期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所开创的哲学运动,是20世纪最具影响的哲学思潮之一。

所谓“现象”就是呈现出来的东西。

传统西方哲学是在与“本质”、“本体”的对立中来使用现象一词,所以做了现象与本质的区分,认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才是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东西。

康德对现象和物自体的区分是其典型代表。

现象学虽然是把现象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但它对现象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理解。

现象学所说的现象就是事物本身,没有现象之后的问题;现象作为“显现”,不仅是对感官而且是对意识的显现,而且正是在意识中事物本身被认识;同时,意识活动与事物的显现也不再是主客观关系,因为显现是通过意识活动在意识之中的显现、是意识的自我显现。

这里“意识”已经不是传统哲学所说的精神实体或主观的活动,而是一个揭示真理的过程。

“事物本身”也不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精神实体,而是在意识活动或人的存在过程中显现出的内容。

现象学正是要通过意识的自我显现来揭示事物本身。

这种关于现象的概念,企图消除传统哲学中内在与外在、本质与现象、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心灵与身体、人与物的对立,强调显现于我之物即事物本身。

二、现象学方法现象学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而是一个由不同理论和学派组成的哲学思想运动。

各种理论和学派的一致性在于他们都采用了现象学方法。

斯皮格尔伯格(H. Spiegelberg)在《现象学运动》一书中总结了现象学方法的七个要点。

《感知问题:建筑现象学》霍尔

《感知问题:建筑现象学》霍尔

《感知问题:建筑现象学》霍尔【城市笔记人:谢绝一切形式的转摘;】为了从一种话语空间通过理性推断进入另一种话语空间,不管是否合适,文本就会成为一种必要的通道。

一提到“建筑与感知”(architecture and perception)【按:英语里的intuition直觉,perception感知,cognition认知,指代着我们感受和理解世界的不同程度】,那我们就不得不面对下面这个问题:我们真地能够经由“词汇”(words)进入“建成形式”(built form)吗?如果建筑总要超越它的物质实体状态,超越它仅仅作为遮蔽所的功能,那么“建筑的意义”就像室内空间一样,一定也在语言中占据着同等重要的空间。

这样一来,书写语言也就获得了建筑身上的沉默强度。

【按:这句话是在为下文做铺陈。

霍尔先说出了用语言描述建筑意义的不得已,然后就开始提倡要到现场去才能体验到真实建筑的意义】因此词汇是抽象的,没有在空间、材料和直接感觉体验中具体化,这种想要通过书写语言穿透建筑意义的尝试,就有可能存在着让建筑意义消失的危险。

这就意味着,总有某种不可进入的内部空间,总有某些语言靠近不了的地带,词汇也就无法真正替代真实实体性和感知性的体验。

用里尔克的话说,这种想要传递高度觉悟的尝试“就是一种对我们存在可能性的彻底知觉”。

我们的体验和感觉性是可以通过反思和默想打开的。

要想向感知敞开,我们就得超越忙碌的日常焦灼。

我们必须试图靠近内在生命,那个显示着世界光芒的内在生命。

只有通过独处,我们才可能开始洞穿我们身边的秘密。

对我们自己在空间中独特存在的意识正是发展一种有关感知的意识的基本条件。

沉入一个人自己的内心常会激发人们交流独处中发现的需要:私密的反思会带动公共的行动。

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一些我们必须挣脱的俗务;我们日常生活里充盈着各种令我们分心、勾起我们欲望并将之导向慷慨消费的东西。

现代消费生活让“何谓基本”的问题已经变得模糊起来。

我们的技术手段总在层出不穷,可我们真地在感知上有所成长吗,还是变得麻木了?但是,既然生在这么一个物的世界里,我们能从我们的感知中获得快乐,并彻底体验到各种感知的相互关联吗?建筑拥有着激发并改造我们日常存在的力量。

文学批评理论参考书目

文学批评理论参考书目

文学批评理论参考书目马列文论专题:计14种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马恩全集》第42卷);2、《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一、二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另有同类型书可选用);3、《列宁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另有同类型书可选用);4、《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5、《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6、《高尔基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7、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思想:关于革命与文化的思考》,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8、《卢那察尔斯基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9、《卢卡契文学论文集》(第1、2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10、《卢卡契文学论文选》(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11、《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12、《现代美学新维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13、 [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14、 [美]马丁·杰:《法兰克福学派史(1923-1950)》,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文学理论研究专题:计33种A类:1、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有旧版);2、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有旧版);3、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有旧版);4、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有新版);5、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有旧版可用);6、伍蠡甫选编:《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7、胡经之等编:《西方20世纪文论选》(1-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8、王逢振、盛宁等编:《最新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9、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10、 [美]卡勒:《文学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1、 [英]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12、 [荷]佛克马、易布斯:《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8年版;13、 [英]杰弗森等:《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概述与比较》,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14、 [美]科恩等:《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15、 [美]克里格:《批评旅途:六十年代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16、 [加]昂热诺等:《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17、 [法]贝西埃等主编:《诗学史》(上、下),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18、 [美]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9、 [加]叶维廉:《中国诗学》,三联书店1994年版;20、 [英]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1、汪民安等编:《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从福柯到赛义德》,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2、王宁编译:《新文学史》(1),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3、王逢振主编:《2000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1年版;24、王逢振主编:《2001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

现象学资料

现象学资料

• 创立了现象学学派
• 探讨生活世界的概念
研究方法
现象学的哲学背景与影响
现象学的哲学背景
• 受到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影响
• 反叛实证主义和唯物主义
• 强调主体性和意识的重要性
现象学的影响
• 对存在主义、解构主义等哲学流派产生重要影响
• 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提供理论支持
• 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革新产生推动作用
现象学与西方文化的反思
现象学对西方文化的反思
现象学与现代西方文化
• 揭示西方文化的困境和问题
• 现象学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西方文化进行批判和重建
• 对现代西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现象学与东方哲学的比较与融合
现象学与东方哲学的比较
现象学与东方哲学的融合
• 现象学与儒家、道家、佛教等东方哲学的比较
• 后续哲学家进一步发展现象学
现象学的分支领域
• 现象学哲学
• 现象学心理学
• 现象学社会学
现象学的创始人:埃德蒙德·胡塞尔
胡塞尔的生平和成就
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
胡塞尔的影响
• 1859年出生于德国
• 强调意识和现象的研究
• 对后世哲学家产生深远影响
• 成为德国哲学界的领军人物
• 提出意向性理论
• 为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提供新的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生活世界的特点
• 直观性、主体间性、意义性
• 为现象学研究提供基本领域
04
现象学的应用与实践
现象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
现象学心理学
认知科学
• 以现象学方法研究心理学问题
• 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

量子力学知识:量子力学中的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力学知识:量子力学中的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力学知识:量子力学中的量子霍尔效应量子霍尔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的横向电阻产生整数倍的霍尔电阻的现象。

这一现象是由量子力学的效应所引起的,因此被称为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对于固态物理学和量子力学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电子技术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从经典霍尔效应开始,介绍量子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实验观测与理论解释,以及其在现代物理学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1.经典霍尔效应和量子霍尔效应的区别经典霍尔效应是指当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在垂直磁场的作用下,导体的两侧产生电势差。

这一现象可以用经典电动力学和传统的电流模型来解释。

在垂直磁场的作用下,电子受洛伦兹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导致导体两侧电势差的产生。

但是,当导体温度较低、电子密度较高时,就会观察到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在低温下出现,并且只能在高纯度的半导体材料中观测到。

在垂直磁场作用下,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的横向电阻呈现出一种与经典霍尔效应截然不同的整数倍的霍尔电阻。

这种霍尔电阻的出现源于导体中的电荷载体受到二维量子磁场的约束,从而产生出一种量子化的霍尔电阻。

这一现象只能用量子力学的理论来解释,因此被称为量子霍尔效应。

2.量子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量子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可以从准经典的角度来解释。

在垂直磁场的作用下,导体中的电子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

在二维材料中,这种偏转会导致电子在横向上发生霍尔电压。

而在低温下,当电子受到量子磁场的限制时,电子的运动将受到量子力学的约束,并且会表现出一种量子化的运动状态。

在量子力学的框架下,电子的运动状态会受到量子态的影响,因此在垂直磁场的作用下,电子的运动状态将呈现出一种量子化的特征。

这种量子化的特征表现为导体的电阻在垂直磁场的作用下呈现出整数倍的霍尔电阻。

当电子受到两维量子磁场的限制时,其横向运动状态将呈现出离散的能级,从而导致了电子在横向上的运动状态呈现出量子化的特征。

3.量子霍尔效应的实验观测和理论解释量子霍尔效应是在1979年首次由德国物理学家冯·克莱茨基和美国物理学家D·C·范·普罗佩尔等科学家在实验中观测到的。

建筑现象学的执行者斯蒂文·霍尔——谈建筑现象学

建筑现象学的执行者斯蒂文·霍尔——谈建筑现象学

建筑现象学的执行者斯蒂文·霍尔——谈建筑现象学发表时间:2020-05-22T13:15:19.450Z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第2期作者:吴玥[导读] 斯蒂文·霍尔,第一代国际建筑大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摘要:斯蒂文·霍尔,第一代国际建筑大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现今备受国际建筑界瞩目的他有一套完整的现象学哲学思想用作其建筑设计为指导。

霍尔从本质来讲依旧信奉着现代主义思想,但他冲破了已有学说的限制,他的设计既不是现代主义,更不是颓废主义。

霍尔的建筑被称为当代建筑现象学的最充分体现,可以说他是当代建筑现象学的执行者。

本文通过对斯蒂文·霍尔的创作背景、设计理论和代表作品的解读,对建筑现象学进行浅析,并对建筑哲学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体会。

关键词:建筑现象学;斯蒂文·霍尔;建筑哲学;建筑设计;一、缘起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始于19世纪末,于1920年代成熟,并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统治了世界主流建筑风格。

从60年代~70年代起,人们开始厌倦了现代主义千篇一律的面目,现代主义阵营产生了分裂,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遭到了人们的怀疑和批评,“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

在建筑师和大众厌烦了现代建筑的简化法之时,斯蒂文霍尔的作品在千篇一律的庸俗品中脱颖而出。

他先是以美国建筑类型为研究基础,依此建立了类型学建筑观点,并在类型学受制于自己的局限性时,依靠梅洛·庞帝的理论冲破了桎梏。

1、建筑学与哲学哲学与建筑学的联系在于美学。

美学不是对美的研究,也不是对视觉美的研究,而是对人类情感的研究。

美学作为一个哲学的分支, 研究的是哲学不那么"科学"的一面, 即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 如何塑造或者扭曲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建筑学是从人的“想法”开始,到建成现实世界的物质,是人类的个人想法的物化。

哲学是对真理的研究,也就是说,如何在我们的主观和现实世界目标下发现真理。

浅析斯蒂芬·霍尔的现象学态度及设计特征

浅析斯蒂芬·霍尔的现象学态度及设计特征

其实设计本身就是意念与现象的有机活动,不 可能只靠意念,纸上谈兵地赋予图形化的建筑以意 义和概念,只有将意念和现象之间相互缠绕到最后 和谐统一,才能使理智与感觉相融合,使设计更加 精准、合理[3]。
2.3 建筑的第一要素(Proto-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霍尔的要素理论虽然听起来像美术或者建筑中 的构成要素,但并非停留于简单的构成的成分阶段。 它类似一种开放性的建筑语法,它不同于场地,不 同于文化,它是一种美好的潜力:建筑的第一要素。
间,霍尔让自己的理论更加落地化。并涌现出青岛 文化艺术中心等具有个人艺术标签的作品。它还不 断充实自己的学术理论,完成了《视差》等著作。 他在MIT学生公寓中,将自己的多孔性体现得淋漓 尽致,这都是对他整个设计历程的全新诠释。
3.3 设计的现象学特征 霍尔并没有现象学既有的概念,而是通过具有 现象学性质的视角,窥探隐藏在建筑空间的“场所现 象”,并以“现象区”命名,他们分别是:①视差; ②现象镜;③材料和细部;④光;⑤纠结的经验;⑥ 建筑中的程序活动;⑦时间;⑧声音;⑨色差空间[7]。 3.3.1 地域性与场所。霍尔的作品到处充斥着 方言土语,他出生在美国华盛顿州,对于美国西北 部太平洋地区的木结构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对他之 后的设计中融入地域性产生了影响。在日本,由于 用地紧张,霍尔运用窄深型的平面空间布局,针对 不同户型量身定制,在福冈11号住宅尤为明显[5]。 3.3.2 玻璃与映象。霍尔作品中第二个值得注 意的主题是他对夹层平面玻璃,特别是喷砂加工毛 玻璃的偏爱。这个主题曾首次在科恩公寓的室内高 窗上得到充分发挥,之后又以巨大尺度出现在他的 柏林美术馆扩建设计中。那里一面巨型磨砂毛玻璃 墙饰刻了比喻性的直棂与横档。这些轨迹线描述了 建筑物里面的活动。这个“悬挂式的风情画”概念 频繁出现在霍尔的建筑中[8]。 3.3.3 纠结的经验。所谓“纠结的经验”,就是 不断演化的场所经验。霍尔认为建筑与其存在的场所 经验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时间,气候、使用过程 中逐渐强化的。在霍尔有些作品中,它会运用倾斜的 墙面、视觉上有倒置感的楼梯、受到挤压的屋顶等表 现手法来造成视觉上的转移。这种冲击不同于解决主 义的天马行空。而是通过这些元素的刺激让人们能 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建筑场所经验的体验中去[9]。 3.3.4 桥与反复。桥一直是霍尔作品中不可或

高二物理竞赛课件:霍尔(Hall)效应

高二物理竞赛课件:霍尔(Hall)效应
霍尔(Hall)效应
霍尔(Hall)效应
霍 耳 效 应
1)现象:
由于洛仑兹力作用,处于磁场中的载流导体
内部产生一横向电场和横向电压的现象。
2
纵向磁约束:
带电粒子 v
B
F
磁镜
磁镜
磁场由弱到强的配置称为磁镜。
带电粒子会像光在两面镜子间来回反射 那样,被限制在两磁镜之间的范围内。
3
绚丽多彩的极光
在地磁两极附近,由于磁感线与地面垂直,外层空 间入射的带电粒子可直接射入高空大气层内,它们和 空气分子的碰撞产生的辐射就形成了极光。
+
N 型半导体
(2)测量n,研究半导体载流子的浓度。
IB
霍耳电压 UH RH d
RH
1 nq
IB n
U H qd
7
(3)测量磁场(高斯计)
霍耳电压
UH
RH
IB d
(4)磁流体发电
B U H ndq I
高温高速的等离子气体
导 电 管
垂直于气流的方 向上加有磁场
势霍 差耳

M
R
v
B
N
K
电极上获得连续输
基本原理示意图
出的电能
8
量子霍尔效应
(一)整数量子霍耳效应
1发现 1980年,德国物理学家冯•克利青(K.Von.Klitzing) 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中发现了量子霍耳
效应(1985’Nobel Prize)
用电场使电子局限于半导体表面,形成二维电子气 。
2 条件 1)低温(~K) 2)强磁场(~10T)
5
【思考】载流子换成电子,UH的方向? B
-----------

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

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

1999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扩建
2003 南京艺术博物馆
2003 北京环状综合楼
2007 成都来福士广场
2006 深圳万科中心
《桥》Bridge,1979 《字母城市》 The Alphabetical City,1980 《住宅的桥》Bridge of House,1981 《混成建筑》Hybird Building,1985 《城市边缘》 Edge of a City,1997 初期关注建筑类型学 并进行了大量的美国地方性建筑调研
1990 电影城
感知现象学·新锚固·多孔的建筑与城市理论
1993 与Juhani Pallasmaa和Alberto Perez-Gomez合著 Question of Perception: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1994 挪威克努特·汉姆森中心
1996 交织 Intertwining 建筑与其他艺术相比 可以更全面的引入知觉 建筑的本质在于知觉和物质现象的交织中
1.锚固与新锚固 从原有对场地的关注 回归到对类型学以及 拓扑学的再次关注 注重内外空间的过度
2.光的特质 白天与夜晚的持续关注
3.城市问题 将多孔性建筑理论体现在城市的尺度上与更大 的建筑尺度上
4.对构造和细部的着迷 如万科中心的吊桥悬索结构
1947 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一个经营五金店的家庭 1966 进入华盛顿大学
天地神人 筑·居·思 桥的意向 诗意的栖居 场所精神
1981 住宅桥 Bridge of House
1981 泳池屋和雕刻工作室
1985 混成建筑
1986 佩斯展室 The Pace Collection
1988 克利夫兰住宅

解读史蒂芬·霍尔——由建筑现象学开始

解读史蒂芬·霍尔——由建筑现象学开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分 。
二 、霍尔对建筑现象学的实践 霍 尔的作 品中,早期 的勃 ・ 奥住宅 是建筑 现象学在其 作 品 中运 用 的一 个 例 子 。 “ 营造 一 片景 象 ” 在作 品 形成 中
占有 特 别 的 地 位 ,景 观 、形 态 、 营造 方 法 ,都 融 合成 一 个 整 体 。 住 宅 坐 落 在 一 处俯 瞰大 西 洋 与玛 莎 园 的 小 山 上 。 霍 尔 对 它 的 构 思 来 自于 对 当地 人 文环 境 。 以一 部 当地 的 风 景

入 室内。这种 音乐上的隐喻 ,使树林 中的这栋住 宅充满 了 浪漫 的气息 ,又将环境的特质 与建筑 紧密联 系在一起。 三 、霍尔个性化的空间营造 霍尔的建筑 ,往往给人 以强烈 的视觉冲 击力。它是在 具体 的场 景下 ,对 当地的人文环境 、物理 条件 等多重 因素 综合考虑 下产生的。同时 ,它也和建筑 内部 非几何 性、动
的 “ 场 所 ”。 这 也 就 是 建 筑 存 在 的 目的 。 霍 尔 在 建筑 设计 中 ,更 是 强 调 “ 场 所 ” 的决 定 作 用 。他 的 建筑 现 象 学 有 两 个 基 本 原 则 :其 一 ,是 要 在 概 念 上 将 建 筑 与其 所 表 现 的 现 象 学 经 验 结合 起 来 ;其 二 ,是 将 建筑 “ 锚 固 ”在 场 所 中。
■ 甘 圆 圆
斯 蒂芬 ・霍尔 是美 国 当代最具 有影 响力 的建筑 师之

中,霍尔表达 出土地 的城市 意味与海洋粗犷之 间的差异 。 这种精妙 的象征 与文化 上的联 想 ,并结合人们在现 象学差
异 上 的感 受 ,正 是 霍 尔 的 匠 心所 在 。

知觉现象学(原创)

知觉现象学(原创)

31
32
建筑不情景丌可分。不音乐、绘画、雕塑、电影 呾文学丌同,一个(丌懂得)营造不一个场所的体验 亙织在一起。建筑的场址丌仅是其观念的作料,也是 物质呾形而上学的基础。 ——STEVEN HALL
建筑中的知觉现象学:
物质 +
什么是真正的建筑?是当建筑的使用功能已逝, 迓吸引人们千里迢迢前去瞻仰的废墟。 ——ANDO TADAO
当出现下列词语的时候佝会有哪亗条件反射? 香水、梅子、西红柿、糖醋排骨、芥末等
28
案例1
汉诺威世博会瑞士馆——彼得.卒姆托
卒母托喜好使用木材,因为木材 具有的天然清香,会将使用者引入置 身自然环境的错觉中。他在2000年 的汉诺威世博会的瑞士馆的共鸣箱的 设计所采用的木材就具有天然的气味, 穹梭二其中,产生置身二森林的错觉。
12
埃兊塞特学院图书馆
光乊教堂
兵库木乊殿堂
13
案例1 Steven Holl的光影实践
霍尔认为建筑不其他艺术相比更 全面地将人们的知觉引入时间、 光影呾透明度的流逝变化中。
14
光不影是“现象区” 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的“知觉精神”呾“形而上学的 力度” 来自实体不虚体塑造而出的光 不影、透明程度呾光泽性。自然光有 着无穷的变化,它主导着城市呾建筑 的强度。规觉所见到的建筑是按照光 影的条件形成的。
38
谢谢!
39
有亗建筑穸间利用尺度呾觃模的变化让人体味到宁静不深邃;有亗建筑穸间利用声音自 身的特点营造出颇有趣味的感官享受;有亗建筑穸间汇聚自然界的各种声响,浑然天成,借 以增强自身的环境感柑力。 ——梅洛.庞蒂 20

案例1
中国北京天坛回音壁
利用回声效果
利用光滑的内弧形墙面

霍尔效应(物理学名词)

霍尔效应(物理学名词)

霍尔效应(物理学名词)整数量子霍皇受尔效应的机制已经基本清楚,而仍有一些科学家,如冯·克利青排或铁设愿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V·J·Goldman,还在做一些分数量子效应的研究。

一些理论学家指出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中的某些平台可以构成非阿贝尔态(Non-Abelian States),这可以成为搭建拓扑量子计算机的基础。

石墨烯中的量子霍尔效应与一般的量子霍尔行为大不相同,称为异常量子霍尔效应(Anomalous Quantum Hall Effect)。

此外,Hirsh、张首晟等提出自旋量子霍尔效应的概念,与之相关的实验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科学家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科学》杂志在线发文,宣布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团队首次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一发现或将对信息技术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这一发现由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薛其坤(原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教师)领衔,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历时4年完成。

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在1880年发现反常霍尔效应133年后,终于实现了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

这一发现是相关领域的重大突破,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发现。

美国科学家霍尔分别于1879年和1880年发现了霍尔效应和反常霍尔效应。

1980年,德国科学家冯·克利钦发现了整数量子霍尔效应,1982年,美国科学家崔琦和斯托默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这两项成果分别获得了1985年和199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经过数年不懈探索和艰苦攻关,成功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是国际上该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突破,该物理效应从理论研究到实验观测的全过程,都是由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

量子霍尔效应是整个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应之一。

它是一种典型的宏观量子效应,是微观电子世界的量子行为在宏观尺度上的一个完美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象学与霍尔
读书报告
李苑婷
2011.1.19
现象学与霍尔•现象学
产生背景
与建筑的关系
现象学的分类
•斯蒂文霍尔
霍尔的现象学理论
霍尔的作品分析
•产生背景
二次世界大战后,
现代建筑城了大规模的机械产品,“国际风格”放之四海而皆准。

建筑师也不再像以往
的匠师一样直接面对特定的场所。

•现象学与建筑的关系
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一种新的的哲学与方法,认为“现象”是一切认识的根源或源泉。

为了彻底的认识事物就必须将有关这事物一切的观念,信仰,理论加以悬搁,而从直接的直观到的经验出发寻求事物的本质。

他主张崇拜“现象”,崇拜“事实"本身。

•现象学的分类现象学存在主义现象学
知觉主义现象学
海德格尔--从”此在“出发,”此在“的本质就在于它
的生存,
这个可直观的个体存在,作为存在的可能性方式
和形式,并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本质或属性。

梅罗庞蒂--知觉是人们得以接近和进入这个层次的特殊
功能。

他提示人们要回到”被感知的生活世界的现象。


用身体去感知。

•现象学的分类
存在主义现象学
知觉主义现象学《场所精神》伯格舒兹
斯蒂文霍尔
1.纠结的体验
霍尔将对象和客体与“场域”或“视域”的融合称之为“纠结的体验”
建筑综合了无时不在变化的背景,中景和远景中所有的材料和光线的主观性质,从而形成的脚趾的知觉基础。

2.透视空间
强调一种不完全的知觉。

他认为人们对城市或者建筑的经验只能是片段,不定,透视化和不完全的。

人们的知觉从一系列的重合交叠的城市透视中发展而来,透视按照角度和速度展开。

我们无法可以穷尽所有可能的视点。

3.色彩
霍尔认为江河湖海颜色的变化,晨与夕的变化均与颜色有关。

情景,气候和文化决定颜色的使用,也决定人们对颜色的体验。

特定场所和情景的色彩以及空气的特质会使人们产生特定的色彩概念。

4.光与影
建筑的“知觉精神”和“形而上学的力度”来自实体与虚空塑造而出的光与影,透明程度和光泽性。

自然光有着无穷的
变化,视觉所见的建筑师按照光影的条件形的。

4.夜的空间性
霍尔认为18-19世纪城市的夜空间与前些世纪相比较,变化并不大。

然后20世纪以来的城市却有着大量的夜光和夜空间,这改变了人们对城市空间形式和形态的知觉。

5.绵延(持续)的时间和知觉
人们对场所和空间的体验式持续的,它成为心智和记忆的产物,它可以弥补支离破碎的现代生活所造成的紧张,焦虑等心理障碍.由此,建筑的空间经验填补了间断的时间.
5.水--现象镜
霍尔对水有着特殊的钟爱.他认为水的各种状态和其变化的形态为人们提供了对水的体验.它具有反射,折射,空间翻转和对光线进行转化的作用,也许人们应该将其看作是一个"现象镜".
• 6.声音
可以通过将和足以立从空间的视觉领域转到空间是如何通过共鸣声,材料的震动频率和机理质感重新定义空间.
而且这种声音空间是不可能由电子音响设备准确的再造的.
7.细节-----触觉领域
建筑的触觉领域是由触摸的感觉决定的,当建筑空间由细部的材料构成时,触觉领域就出现了.
一个彻底的完全的建筑空间取决于材料和细部的触觉领域,这就犹如美味的佳肴取决于特殊的佐料而不是味精的道理一样.
项目完工于1991年,是霍尔应日本建筑师矶崎新之邀在日本设计在日本福冈设计的一栋集合式住宅。

•地域性与场所性
•地域性与场所性
地域性与场所性
•地域性与场所性
福冈国际住宅展11号住宅
铰接空间
用转动式隔墙来分隔空间
白天的生活空间夜间的卧室
适应家庭结构的长期变化带来的增减房间
数量的要求。

•铰接空间
•铰接空间
•虚空间
福冈住宅中北侧一二层空间与
南侧矩形体块间的空间被霍尔
称为“虚空间”。

北侧没有直射的阳光,空间具
有消极的属性,霍尔在这里安
自行车停车场合单元入口,增
加了人气。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南侧屋顶水池反射的光通过北
侧三层楼板地下散射下来。

•虚空间
在空间中的感受是通过三条通道加强的。

•映像和空间的逆转
•映像和空间的逆转
水的折射:
虚空间内的水园与和近邻
公寓室内棚顶上从水池中
反射而来的光线结合起来,
造成动荡,流动和起伏的
水的奇幻纹理投射在室内
棚顶上而显得十分神奇。

•细部的设计
福冈国际住宅展11号住宅
帝国大厦万科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