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1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3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3.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3.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3.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之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以及加法运算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本质,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为后续学习其他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加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解不深,不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

2.能够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加法的概念和法则。

2.有理数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采用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实例和练习题。

3.分组合作学习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从家出发,先向正北方向走了5千米,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走了3千米,他现在在哪里?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有理数加法的定义和法则,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加法。

同时,通过实例,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加法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问题。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 教案正文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 教案正文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正文第一篇:1.3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能熟练进行减法运算.2.会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体会化归思想.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并亲自计算,探索有理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养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加减的运算法则教学难点有理数加减法的内在关系3. 教学用具PPT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2)-4=______, (‐2)-()= ‐7 ,()-( +2 )=+8, (‐10)-( ‐6)=_______ 2.下表是北京与国外几个城市的时差,其中带正号的的数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时间早的小数,试分别求出(1)东京与巴黎的时差.(2)芝加哥与巴黎的时差.(3)纽约与东京的时差。

教学过程:二、新课学习气象预报员报告了某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分别是8 ℃与‐2℃你会求这一天的日温差吗?(借助温度计试试) 比较一下你与别人列出的算式是否一样,能说明一下你的算式吗? 8-(‐2)=10 8 + 2 =10结论相同,是偶然巧合吗?你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即为8(‐5) = 3 + _____ ③ 3 –5 = 3 + _______ ④‐3()- (‐3.2) 练习:根据天气预报:北京‐14---5 ℃,沈阳‐7---2℃,长春‐10---1℃天津‐2---9℃,计算它们的日温差小结: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就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加减混合运算也即可统一为加法运算. 如:3+5-7可看成3+5+(‐7), ‐3-51+2可看成‐3+(‐51)+2例2: 计算: ‐12-(+2021(‐36)-(+3.6) (注意简便计算) 练习: 1.(‐2.8)-(‐3.6)+(‐1.5)-(+3.6) 2.课堂小结三、结论总结:1.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先把减法转化成加法,从而把含加减法运算的式子转化成几个有理数和的形式,再按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2.加减混合运算的两个关键点是:(1)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2)计算时,先把正数、负数分别相加.课后习题四、课堂练习1.填空1.(‐4)-( ‐4)=_____,2.(+6)+()= ‐20213.(‐18)-(+24)-( ‐35)=_______ 2.计算1. (‐5.3)-( ‐6.1)-1.8 2. 3.(‐1.5)+1.4-(‐3.6)-4.3+(‐5.2) 试一试:在小圆圈里填上数,使每个小圈里的数都是它旁边小圆圈里数的和. 另求出圈里所有数的和,如果把原来填的数字改成字母a,b按上面的要求填满后,有圈里的数相加和为多少?五、作业布置 P68 1~2板书1.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先把减法转化成加法,从而把含加减法运算的式子转化成几个有理数和的形式,再按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2.加减混合运算的两个关键点是: (1)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2)计算时,先把正数、负数分别相加.第二篇:1.3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①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之后,进一步探讨有理数之间的运算。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的加法,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法则进行计算。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和基本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加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如符号的判断、运算顺序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加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有理数加法的实例和运算规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加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找零,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实例中的有理数加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例题中的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师讲解例题,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并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有关有理数加法的练习题。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有理数的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识(10分钟)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有理数的加减法概念,如:小华手中有十几个苹果,小明偷走了他的7个苹果,那么小华手中还剩下多少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基础知识的讲解(20分钟)在较为简单的数值计算上,讲解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简单的数轴上的图示和实例进行解释。

3.例题引导和探究(30分钟)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例题1:计算:(-3)+5,(-7)-4例题2:计算:(-4)+(-6),(-8)-(-5)4.拓展知识讲解(10分钟)在基础知识讲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拓展知识,如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学习有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

5.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如:问题1:小明从北京骑自行车到天津,用了2小时30分钟,骑车速度为每小时16公里。

问:小明从北京到天津的距离是多少公里?问题2:小华去超市买牛奶,超市原价是每瓶9元,今天正在打折,每瓶打7折。

小华买了5瓶,他用了多少元?6.总结与讲评(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核心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和练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及时订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这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对数的大小比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时,可能会对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正确判断符号,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难点: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题: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5元,又卖掉2本书,每本书3元,请问小明最后赚了多少钱?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发现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教学设计:1.3.3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教学设计:1.3.3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c)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的策略。
2.教学方法:采用总结法,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掌握,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练习题:完成课本练习题1、2、3,重点巩固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法则。
2.提高练习题:根据课堂讲解的实例,自编一道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运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并详细写出解题过程。
a)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如何正确处理符号?
b)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c)如何提高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教学方法: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a)基础题:旨在巩固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法则;
b)提高题:旨在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挑战题: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算速度。
2.教学方法: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及其实际应用。
a)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
b)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经过前两个章节的学习后,已经对有理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对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符号处理感到困惑;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4.学生的心理特点:七年级学生自尊心较强,对成功和认可有很高的期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之间存在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认知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3)最后讲解加减混合运算,让学生明白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
(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有理数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算方法。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共同总结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题: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习题1、2、3,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规则。
2.提高题: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习题4、5,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拓展题: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习题6,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2.通过有理数加减法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3.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熟练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加法运算.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3与-2;|3|与|-3|;|-3|与0;-2与|+1|;-|+4|与|-3|.引入新在小学算术中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进行新课有理数的加法例1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同号两数相加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3=8用数轴表示如图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显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8用数轴表示如图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可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总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例如,+,……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5=9……把绝对值相加∴+=-9.口答练习:举例说明算式7+9的实际意义?+=?异号两数相加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0米.+=0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就是5+=2.某人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就是3+=-2.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最后归纳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例如+5……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5+5=-……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5=3……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5=-3.口答练习用算式表示:温度由-4℃上升7℃,达到什么温度.+7=3.一个数和零相加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显然,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容易得出:+0=-5.结果向东走了-5米,即向西走了5米.请同学们把、画出图由,得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总结有理数加法的三个法则.学生看书,引导他们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特例: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一个数和零相加.每种运算的法则强调:确定和的符号;确定和的绝对值的方法.例题分析例1计算+.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解:+=-12.例2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解: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巩固练习计算+9;4+;-4+9;+;+;9+;+2;-9+0;计算+;++1.5;2.7+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五.作业布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2012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思想与方法: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2、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探索,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应用;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展示:一幅全国某个主要城市的某天的气温情况。

问题:根据该气温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或可以提出哪些问题?预设情形:1、某天的最高或最低气温是多少?或什么时间的气温最后或最低?2、某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或某天的温差是多少?结合预设情形2,引入新课1.3.2有理数的减法(1).二、复习铺垫:1、减法的意义,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减法运算呢?2、教师明确:有了负有理数后,减法的意义同样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由减法的意义可知减法与加法是互为逆运算。

三、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讨论交流:如何计算9-(-2)=? 小组讨论、交流方法:展示:方法一根据加法与减法运算的互逆关系,要计算9-(-2)=?,可先思考_____+(-2)=9.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知:11+(-2)=9,所以9-(-2)=11.方法二利用温度计.因为温度是由温度计测出的.所以可以在温度计上找到9 ℃与-2℃所表示的点,然后看这两个点之间有多少小格,数数一共有11个小格,因而9-(-2)=11.教师:这位同学想得办法很好.他利用了温度计从零上9℃数到零下2℃间相隔11个小格(出示温度计及小黑板以帮助其他学生理解)得出上面9个小格加下面2个小格等于11个小格,即9+2=11。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理数的加减法》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理数的加减法》

教案设计:《有理数的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包括同号数相加减、异号数相加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有理数加减法的规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异号数相加减时符号的确定和运算结果的准确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导入:展示一段关于温度变化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升降如何用有理数表示,并引出有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

●复习旧知:快速回顾有理数的概念、数轴表示及正负数的基本性质,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明确目标:告知学生本节课将要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2. 讲授新知(约15分钟)●概念讲解:详细阐述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特别是同号数相加减和异号数相加减的符号规则和计算步骤。

●示例演示:通过具体例题,逐步展示有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强调运算顺序和符号处理的细节。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有理数加减法的规律,如“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 合作探究(约15分钟)●分组探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有理数加减法题目进行探究。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解题思路,探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汇报分享:各组选派代表分享探究成果,全班共同讨论和纠正可能的错误。

4. 巩固练习(约10分钟)●课堂练习:设计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即时反馈: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解答疑惑。

●集体订正: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订正,强调易错点和注意事项。

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此外,我也在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有效地利用实践活动。可能的话,我会在下一次的课堂中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比如即时问答、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课堂的动态性。
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数学教材《数学》第一章第三节“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同号两数相加,保留原符号,求得绝对值之和。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有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理解普遍较好。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比如温度变化,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中来。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具体的运算过程中,特别是异号相加和混合运算的处理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惑。这说明在这些难点部分,我需要进一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比如通过更多的例题演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与0相加的情况,任何数加0结果不变,如:-5 + 0 = -5。
-在混合运算中,强调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如:-3 + (4 - 2) = -1。
2.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减法中符号的处理,特别是异号相加时符号的确定。
-在复杂运算中,正确识别并优先处理括号内的运算。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时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同号相加,异号相减,以及与0相加的情况。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特别是括号内运算的优先处理。

1.3有理数的加减法(第3课时) 秋学期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同步教案

1.3有理数的加减法(第3课时) 秋学期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同步教案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能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3、初步体验由减法法则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数学转化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及应用
难点: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4℃,这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就是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

观察图1.3-4,你能从温度计看出4℃比-3℃高多少摄氏度吗?
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计算4-(-3),就是要求出一个数x,使得x与-3相加得4。

因为7与-3相加得4,所以x应该是7,即4-(-3)=7。

二、讲授新课
计算:9-8,9+(-8);15-7,15+(-7)
问题1:下列等式成立吗?
(1)15-5=15+(-5)
(2)15-(-5)=15+5
(3)8844-(-392)=8844+392
问题2:上面的关系式把有理数的减法转化成了有理数的加法,由此我们得到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你能用文字来描述吗?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问题3:若用a、b表示两数,你能用数学式子描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吗?
三、巩固知识
减数变为相反数作加数
减号变加号
a -)
四、总结
在小学里学习的减法,差总是小于或等于被减数,在有理数的减法中仍是这样吗?有什么规律?
做有理数的减法一定要化成加法吗?怎样做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
五、布置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讲授的。

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运算。

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接触过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对有理数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有理数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有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规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数学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灵活运用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和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同时,运用实例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案、练习题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感知加减法运算的规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和规则,并及时给予反馈和纠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规则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课程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课程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掌握有理数相加、相减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4.借此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1.有理数概念及表示方法简介;2.有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3.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4.有理数加减法的计算技巧;5.解决实际问题(如温度、海拔、海平面等)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加法、减法在数轴上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较全面的练习加减法运算技巧。

难点1.理解数轴上正负坐标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加减法的计算技巧;3.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步骤,并进行解决。

四、教学方法1.教师主讲法;2.课堂讨论法;3.小组合作学习法;4.组织学生自主研究法;5.任务型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5分钟)课前安排几位同学准备听音乐,教师在播放过程中准备电子板书,向大家介绍有理数的整体概念及有理数的常用表示方法。

画出数轴,在上方标出“正负”,让学生感受正负的分界线,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性质。

2. 演示环节(30分钟)教师通过电子板书向学生展示有理数的加减法步骤。

首先介绍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的方法,再逐步引出同号相减、异号相加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简单加减法的运算技巧。

对于较难的例题,老师通过体验性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同意式不变性”、方法的简便性、加减法入门的要素等概念。

3. 分组讨论(25分钟)将全班学生分为数学小组,让各小组自主合作选取有关工作世界的应用题目,分析问题、列出解题步骤、分配任务,尽可能完整完成解题过程,教师现场上台指导整个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鼓励合作学习,有“个体准备,小组活动,个体报告”的节奏及方法,细致解答学生的质疑疑惑点。

4. 总结讲评(20分钟)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一次全面的梳理与总结,在学生中共享并探讨相应的问题,培养思考问题、探究解法、提炼方法的习惯,鼓励学生在得出答案后重新叙述解题意义的做法,学生在表达和听取有效反思中加深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 有理数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 教案

. 有理数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 教案

.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有理数的加减法引言:有理数是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整数、负数和分数。

有理数的加减法是基础且常见的数学运算,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对学生打好数学基础非常重要。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和性质。

2.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2.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 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如地铁站上下行的柱子标识,温度的正负等。

2. 提问学生对有理数的理解,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

步骤二:整数的加减法运算1. 通过教师讲解,介绍整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利用黑板或幻灯片展示例题,教师解释每个步骤的含义和方法。

3. 让学生自己完成几道例题,并及时进行讲解和纠正错误。

步骤三:分数的加减法运算1. 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利用黑板或幻灯片展示例题,教师解释每个步骤的含义和方法。

3. 让学生自己完成几道例题,并及时进行讲解和纠正错误。

步骤四:练习与巩固1. 给学生发放练习册或打印练习题,在课堂上或课后完成。

2. 教师布置一些有趣的加减法问题,鼓励学生尝试解决,并及时反馈答案和解题方法。

3.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五:拓展与应用1. 利用生活场景和实际问题,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

2. 学生交流归纳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其他学生提问和评价。

3. 鼓励学生尝试更复杂的有理数运算,提高他们的挑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利用练习册或作业纠错,检查学生对整数和分数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的概念•能够正确地使用口算、运算符号和算式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方法•任务导向的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归纳法•演绎法5. 教学过程5.1 导入环节通过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例如,提问学生:“小明昨天赚了10元钱,今天又赚了5元钱。

小明这两天一共赚了多少元钱?”引导学生用口算的方式计算出答案,引出加法的概念。

5.2 提出问题给出一个问题:“小明昨天赚了10元钱,今天又赚了5元钱,但又缴纳了3元钱的学费。

小明这两天一共赚了多少元钱?”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有理数加减法,计算出小明这两天赚了多少元钱。

5.3 梳理知识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法规则,如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等。

同时,将同步整理的有理数加减法口诀让学生背诵。

5.4 拓展知识引入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口算和图形分析的方式解决。

例如:“-2+3+(-1),如何化简?”引导学生先用加法合并同类项,得到-2+2=-1,再加上-1得到-2。

同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些相关的例子,如金融利息的计算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和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5 练习与巩固在黑板上出示几个有理数运算题目,让学生上台板书,用所学的运算法则进行运算。

同时,教师可以设置检测题目,对学生进行练习和检测。

5.6 总结与回顾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有理数的加减法规则的理解,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点。

6.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检测,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纠正和提醒学生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更好地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相关知识。

7. 教学反思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和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式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理数加减法的知识和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加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初步培养学生数学转化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2.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有理数加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难点
理解有理数加减法法则的意义,正确进行运算。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实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3.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4.归纳小结,形成知识系统。

(二)教学手段
1.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方式展示教学内容。

2.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解题能力和合作意
识。

(四)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通过归纳小结,形成知识系统,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

1.3.3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1.3.3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1.3.3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相加减的规则;2.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教学难点:运用有理数的规则进行混合运算。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扩展通过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相加减的规则,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相加减的概念,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

2. 规则总结通过上一节课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相加减的规则。

对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进行概括性总结,例如:•同号相加,异号相减;•两个有理数绝对值相加时,符号取两数相同的符号;•两个有理数绝对值相减时,符号取两数异号结果的符号。

3. 案例分析与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例如:案例:计算 3 - 5 + (-2)。

解析:根据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我们可以先计算3-5,然后再将结果与-2相加。

3 - 5 = -2-2 + (-2) = -4因此,3 - 5 + (-2) 的结果为 -4。

4. 练习与讨论与学生一起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在黑板上进行提示和解答。

通过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和讨论。

例题1:计算 2 + (-7) - 3 + (-5)。

提示:根据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我们可以先计算2+(-7),然后再将结果与(-3)相加,最后再将结果与(-5)相加。

解答:2 + (-7) = -5-5 - 3 = -8-8 + (-5) = -13所以,2 + (-7) - 3 + (-5) = -135. 小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强化学生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发散性思维,对所学内容进行进一步拓展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
2.利用加法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经历探究法则的过程,渗透分类讨论、从特殊到一般等研究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分情况讨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思路的建立;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一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可看作由哪两个部分组成?
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绝对值哪个大?
(1)-22与15; (2)-
与-
; (3)2.7与-3.5.
3.小学里学过什么数的加法运算?
二、观察探究总结法则
4.在小学,我们学过正数及0的加法运算.学过的加法类型是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0相加.引入负数后,加法的类型还有哪几种呢?
结论:共三种类型.
即:
(1)同号两个数相加;
(2)异号两个数相加;
(3)一个数与0相加.
5,一个物体做东西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西为负,向东为正,向东运动5m记作 5 m ,向西运动5 m 记作 -5 m。

①如果物体先向东运动5m , 再向东运动3m,你能列出式子吗?
②如果物体先向西运动5m , 再向西运动3m,你能列出式子吗?
③如果物体先向东运动5m , 再向西运动3m,你能列出式子吗?
④如果物体先向西运动5m , 再向东运动3m,你能列出式子吗?
⑤如果物体先向东运动5m , 再向西运动5m,你能列出式子吗?
⑥如果物体第一秒向西运动5m , 第二秒原地不动,你能列出式子吗?
6.你能算出以上各种运动情况的结果吗?
①如果物体先向东运动5m , 再向东运动3m?
②如果物体先向西运动5m , 再向西运动3m?
7.找规律
归纳总结: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8.练习
(1) 6 + 11
(2) (-3)+(-9)
(3) (-13)+(-8)
9,追问:
③如果物体先向东运动5m , 再向西运动3m?
④如果物体先向西运动5m, 再向东运动3m?10找规律
归纳总结: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11.练习
(1) (-3)+ 9
(2) 10 + (-6)
(3)
+(-
)
(4)(-4.7)+ 3.9
12.追问:
⑤如果物体先向东运动5m , 再向西运动5m?
⑥如果物体第一秒向西运动5m , 第二秒原地不动?
找规律
归纳总结: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3.练习
(1) -79+79
(2) 12+(-12)
(3) 5+0
(4) (-3)+0
14.归纳: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小结:确定类型, 定符号, 绝对值相加减.
15.分析特征强化理解总结步骤
(-4) + (- 8) =
(-9) + (+2) =
三、巩固新知
16.用算式表示下面的结果:
(1)温度由-4 ºC上升7ºC;
(2)收入7元,又支出5元.
17.口算:
(1)(-4)+(-6);(2) 4+(-6);(3)(-4)+6;
(4)(-4)+4;(5)(-4)+14;(6)(-14)+4;
(7) 6+(-6);(8) 0+(-6).
18.计算:
(1)15+(-22);(2) (-13)+(-8);
(3)(-0.9)+1.5;(4)
+(-
) .
19.请你用生活实例解释5+(-3)=2,(-5)+(-3)=-8的意义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一法则的?
我们通过生活实例,借助数轴讨论了有理数加法法则,其中使用了哪些思考方法?
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需要注意哪几个步骤?
课后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的数中,与-3的和为0的是()
A.3
B.-3
C.
D.-
2.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的值()
A.大于
B.小于0
C.等于
D.小于a
3.对于有理数a,b,如果a>0,b<0且|a|<|b|,那么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a+b=|a|+|b|
B.a+b=-(|a|+|b|)
C.a+b=-(|a|-
|b|) D.a+b=-(|b|-|a|)
二、填空题
4.甲潜水员所在高度为-45米,乙潜水员在甲的上方15米处,则乙潜水员所在的高度是________米.
5.若m,n互为相反数,则|m+n+(-3)|的值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6.在如图所示的空格内填上适当的数,使得每行、每列的三个数之和为零.
【拓展延伸】
7.数学课上,小华发现:在数轴上,到表示数2的点和表示数6的点距离相等的点表示的数是4,存在关系:4=
×(2+6);到表示数1的点和表示数9的点距离相等的点表示的数是5,存在关系:5=
×(1+9);
……
根据小华的发现,完成下面的问题:
(1)到表示数100的点和表示数999的点距离相等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
(2)到表示数-
的点和表示数
的点距离相等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
(3)到表示数a的点和表示数b的点距离相等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