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研究

1.基本持否定态度。 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是‚十足的农业社会主义‛,是旧 俄国专制主义长期统治下形成的政权万能论以及宗法式 的情绪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头脑侵袭的结果。 认为,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试图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 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 产和分配。 战时共产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2.基本持肯定态度。

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超越了客观历史阶段,而是战 时客观现实的反映和需要,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保 全了社会最主要的生产力——工人和广大劳动群众,保全了 遭受战争破坏的工业,为恢复生产保全了前提条件。战时共 产主义不是农业社会主义。
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动员了全国的人力,物力供应前线 ,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巩固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保 卫了国家的独立。


3.具体分析的态度。 认为,对战时共产主义应该做历史的具体分析。 战时共产主义有两个不同的阶段:1918年6月到1919年 底,主要为了适应战争需要;1920年到1921年初,才把适 用于战争环境的特殊措施,用来进行经济恢复和经济建设 ,以便‚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措 施产生于战争环境,使国家能集中人力、物力,保证了战 争的胜利;另一方面,由于领导人企图借助这些措施实现 向社会主义过渡,最后造成严重后果,引起人们强烈不满 和生产力下降。

认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英、美、 法、德)同时取得胜利(‚共同胜利论‛)。 预测不发达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 谷‛(跨越理论)。 马克思晚年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19世纪70年代以后 ,马克思敏锐地注意到了欧美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 表现出来的与其早期不同的特征。根据资本的私人性越 来越少,而社会性越来越多的新特征,马恩认为,未来 社会应该是: ‚社会财产+大工业生产+股份公司=现代社会主义‛
评价(过去和现在理论界的两种不同看法)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一方面是战争环境的特 殊需要,它集中了人力物力,对击败外国的武装 干涉,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 另一方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也同党的领导 者的指导思想有关,即企图在落后的小生产者占 优势的基础上,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
战时共产主义,作为为了应急而被迫采取的措施, 在战争环境还可以勉强实行,一旦战争结束,它的局限 性就立即暴露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脱离了落后国家的客观现实。 其二,脱离了俄国的实际情况。 其三,脱离了农民的实际需求。 战时共产主义虽然只存在三年时间,但是,它对后来 苏联模式的形成及改革的历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列宁转向新经济政策,开始探索另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建 设模式,有以下四个重要特征。 其一,以市场为取向。 其二,多种经济成分共存。 其三,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 其四,改革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 监督与制约。
对新经济政策评价

1922年10月,列宁在回答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的 提问时说:‚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 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 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 ‘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
◆关于利用国家资本主义
列宁主张以国家资本主义来克服小生产落后 状况,他认为,私人资本主义比私人小生产进步, 在落后国家尤其如此。从生产进步角度看,国家资 本主义在经济上大大高于俄国现时的经济。因此, 他提出,国家资本主义是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的 入口‛。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
Leabharlann Baidu
◆关于商品经济
列宁晚年认识到进入社会主义的落后国家,不可能像马 恩设想的那样消灭商业,因为经济上大工业与小农经济并存, 而大工业暂时无法提供向农民交换的产品,只能让私人小工 业来补充。列宁认为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 可能的经济联系‛,因而,提出了‚商业化原则‛ 。 列宁号召革命党人要学会做生意,‚成为一个精明的批 发商‛。他虽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概念,但恢复 商业、恢复货币,实际上默认了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存在的必要性。
列宁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过渡 在经历‚战时共产主义‛挫折的实践之后,列宁明 确断定:‚资本主义愈不发达,所需要的过渡时间就愈 长‛。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列宁重新思考社会主义过渡 问题。他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反思说‚用无产阶级 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 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是错了。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 帝国主义的五大特征 1、垄断在经济中的决定作用; 2、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结合,在金融资本基础上形成金 融寡头; 3、资本输出的特别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经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 ,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和最后阶段。其特殊性首先 表现为垄断性。 垄断在经济上表现为,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和其 他一切进步;垄断并不消除自由竞争,但是,凌 驾于竞争之上。 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这种腐朽性是帝国 主义特有的,与帝国主义的垄断性分不开。


‚社会主义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
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一国胜利论), 社会主义不可能同时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取得 胜利,而只能在经济不发达、资产阶级统治薄 弱、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国家首先取得 胜利。 这是十月革命前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理 论贡献。

‚一国胜利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不仅丰富 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揭示了世界社会主 义革命的规律,展现了社会主义革命从一国到 多国,直到全世界胜利的光辉前景,极大地鼓 舞了全世界无产阶级。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就是在这一战略思想的 指导下取得的。
第二讲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构想



无产阶级将首先在西欧、北美几个最具备实现社会主义条件 的发达国家取得胜利,然后带动东欧和亚、非、拉经济比较 落后的国家,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经历一个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 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以便 镇压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改造私有制,最终消灭一切 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过渡时期结束以后的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它的第一个阶段将是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了生产资 料公有制;社会生产有计划地进行,不存在商品生产、货币 和市场;实行按劳分配;已经消灭阶级,国家逐步消亡。
列宁1919年在俄 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说: ‚没有资本主义的遗产, 我们建不成社会主义。 除了用资本主义遗留给 我们的东西以外,没有 别的东西可以用来建设 共产主义。‛
1919年列宁又说: ‚如果你们不能利用资产阶级世界留给我们的 材料来建设大厦,你们就根本建不成它,你们也就 不是共产党人,而是空想家。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俄国给我们 留下来的一切东西。‛ 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德国的管理+美国的技 术+美国的教育+〃〃〃〃〃〃=总和

三、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十月革命的爆发与胜利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革命爆发。世界 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府成立。十月革命的 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具有伟大和深远的世 界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后,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人民不仅取得了抗 击帝国主义干涉的胜利。而且,也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 义的理论与实践。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不仅有利于改善俄国的经济形势, 而且也反映了列宁对探索社会主义模式的新的思考。
列宁说: ‚我们还没有找到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立社 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真正途径,但我们已找到这种 途径的唯一方法,这就是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俄国一定会变成社会主义的俄 国。‛
邓小平说: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 毛泽东认为: ‚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 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 足。‛


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
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1920年7月,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 最高阶段》法、德文版序言中说:帝国主义是无 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前夜,从1917年起,这已经 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证明。‛
列宁在序言中还说,‚我希望我这本小册子, 能够帮助读者去理解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这个基 本的经济问题。不研究这个问题,就根本不会懂 得如何估计现在的战争和现在的政治。‛
陈云生前要求中央领导同志读《帝国主义论》
2. 一国胜利论

列宁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 的新形势,提出了一国胜利论。

列宁认为,在帝国主义时代,社会主义革命可 以在经济不发达,但矛盾尖锐的国家首先爆发 并取得胜利。因为:
(1)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 衡加剧,造成其统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二、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列宁(1870——192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 历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 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列宁根据这一时代的特 点和要求,全面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 会主义革命新理论,并 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 新探索,形成了列宁主 义。

1.帝国主义论



2.余粮收集制。1919年1月,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国家在 出产谷物的省份征粮办法》的命令,在全国各地实行了谷物 和饲料的余粮收集制。征收数额由粮食部根据收成情况规定 ,原则是富农多征,中农少征,贫农不征。不按期完成的, 其储粮一经发现,当即没收。国家垄断粮食贸易,禁止私人 买卖粮食。 3.产品配给制。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一 度称消费公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 日用品。但其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1920年开始 逐渐改为免费供应,使工资实物化。由于消费品定额分配, 取消商品和货币流通,经济关系被迫迅速实物化。
(二) 新经济政策
从1921年春开始,列宁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其主要内容是: 1.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一定范围恢复 贸易自由; 2.将雇工在20人以下的小企业退还原主,并对国 内外资本家实行租借制和租让制; 3.在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奖金制; 4.利用外资和技术来加快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帝国主义战争使一些不发达国家社会矛盾 尖锐化,广大人民除革命外别无出路。

(3)不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得不充分,不可 能通过民族民主革命将国家引上独立发展的资 本主义道路。 (4)不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人数虽少,但革命 性强,并且有农民做同盟军,有经过长期斗争 锻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这些条件汇合在一起,就可以造成一种直接的 革命形势,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战时共产主义”

西方列强企图将社会主义扼杀于摇篮之中。从1918年3月起 ,英、法等14个国家对苏维埃俄国联合进行武装干涉,形 成对新生政权的包围。1918年春至1920年底,苏联进入了 三年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在此期间, 实行一种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政策。 1.贸易国有化。1918年11月,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 组织一切产品、个人消费品及日用品的居民供应》的法令 ,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家和合 作社组织供应,取代私商。国家继粮食垄断制之后,这时 开始对糖、茶、盐、火柴、布匹、鞋、肥皂等实行国家垄 断。


4.劳动义务制。要求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参加劳动,并 强迫剥削阶级分子参加体力劳动。强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 食‛的原则。政府可以招募公民完成不同的社会工作,而不 论其担任何种经常性工作。为了保证前线胜利和工厂的劳动 力,实行了劳动‚军事化‛管理。 5.工业国有化。大工业国有化是内战前就开始的,1918年加 快了国有化速度。1920年11月,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决定,将 拥有机械动力,工人在5人以上的,或没有机械动力,工人 超过10人的私营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