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l Ⅲ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新动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sel Ⅲ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新动向

【摘要】2007年席卷美国的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凸显了《巴塞尔协议ⅱ》的缺陷。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颁布后,国际银行业监管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着重介绍了basel ⅲ的主要内容及对各国带来的冲击,并提出了应对basel ⅲ出台的国际监管对策。

【关键词】银行监管;basel ⅲ

2007年7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危机导致了全球久负盛名的著名投行雷曼兄弟的破产,美林的收购,国际商业银行巨头rbs 国有化等大型金融事件的发生。瑞士巴塞尔委员会应对危机迅速出台了《巴塞尔协议ⅲ》(以下简称basel ⅲ),本文将透过basel ⅲ来分析国际金融监管发展的新趋势。

一、《巴塞尔协议》的最新进展—basel ⅲ

(一)《巴塞尔协议》简介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简称巴塞尔委员会,是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和合作的重要机构。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原联邦德国的赫斯德特银行和美国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相继发生倒闭,随之而来发生的连锁反应,使许多国家客户受到了巨大损失。针对这些银行倒闭之后引发的一系列跨国银行监管问题,在国际清算银行的发起和支持下,由美国、德国、英国等十国集团(g10)代表于1974年底聚会瑞士巴塞尔,成立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委员会先后出台了《巴塞尔

协议i》和《新巴塞尔协议》,其中《新巴塞尔协议》也称为《巴塞尔协议ii》。

(二)《新巴塞尔协议》在危机中所暴露出的缺陷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全球银行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金融危机暴露出目前的新资本协议有许多的不足和缺陷,金融监管改革势在必行。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出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在监管资本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目前对于资本的监管调整主要用于一级资本或总资本,通常不针对普通股,这往往容易导致有时银行披露的一级资本很高,但持有的普通股净额却很少,而普通股恰恰是吸收损失的最佳工具;第二,各国监管调整规定差别很大,全球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第三,用于交易的资本质量普遍很差,跟负债没有什么区别。危机结束后,各个监管机构认识到,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同等重要。为此,巴塞尔委员会修改了资本监管定义,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资本标准。

(三)basel ⅲ的主要内容

1.最低资本要求。核心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从4%提高到6%,这一规定达标的时间是2015年,在最低要求之上还增加

2.5%普通股权益的反周期缓冲。新协议影响最大的地方便是大幅度提高了对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2.资本留存缓冲。basel ⅲ引入了2.5%的资本留存缓冲,旨在确保银行维持一个恰当的资本缓冲区,在经济危机时用其来“吸收”损失。

3.逆周期缓冲。为了实现更广泛的宏观审慎目标,逆周期缓冲的资本要求设定在0—2.5%,逆周期缓冲的充足率要求则是从2016年开始,每年提高0.625%,4年后也就是2019年达到2.5%的水平。

4.杠杆率要求。除了上述与风险关联的资本要求外,巴塞尔委员会已经就杠杆率监管标准达成了共识:自2013年起将按照3%的标准检测该指标的有效性,并希望在2018年1月1日将杠杆率指标正式纳入第一支柱框架。

综上,basel ⅲ是巴塞尔委员会为加强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和监管而提出的一整套综合的改革措施,旨在提高银行业抵御金融震荡和经济波动的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银行业的透明度。二、basel ⅲ的出台对世界带来的冲击

(一)basel ⅲ对欧美等国的影响

basel ⅲ对欧美银行造成的冲击有大有小,视各国情况的不同而不同。basel ⅲ的最大特点是对资本充足率的新规定,不仅大幅度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还重新定义了一级资本。对银行业而言,最直接的影响是部分银行面临的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问题。在美国,由于金融监管改革起步较早,相比其他国家而言,银行业拥有更多的缓冲资本。截止到2010年底,美国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0.67%,远远超过basel ⅲ的最低资本要求,美国银行业整体融资压力不大。

该协议对欧洲银行业的冲击较大,特别是一些经济困难国家和规模较小银行,当前,欧债危机的阴云并未完全消散,欧洲银行业通

过资本市场融资补充资本金的难度非常之大。

(二)对中国的影响

目前,中国银监会对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为11.5%,核心资本充足率底线为7%,对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为10.5%。根据中国银监会2011年年报,截至2011年底,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2.71%,同比上升了0.55个百分点;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24%,同比上升0.16个百分点,390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综合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标准较高,basel ⅲ的核心一级资本定义与我国银监会对核心资本的定义基本相同,短期内该要求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不大。从长期看,basel ⅲ的实施意味着中国的银行业将面临更为严厉的监管规则,这将对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模式造成重大影响。同时,面临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带来的更高资本要求,中国的银行业应加快建立有效的资金补充机制,可以预见,银行业今后盈利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

三、basel ⅲ所体现出的国际监管发展趋势

(一)要树立“全面监管”的原则,目的是为了防范金融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在实施“全面监管”的同时,一定要界定金融监管的边界,是强调功能监管还是形式监管。全面监管并不是意味着管理者对商业银行的具体经营业务实施过度干预,对于围绕以“金融服务创新”和“过程创新”为主要路径的金融创新,要积极鼓励并适当放松管制,对于杠

杆率较高的金融创新产品,一定要加大监管力度,金融创新要更多的回归基本面,立足于实体经济中的有效需求。

(二)注意资本约束,提高资本质量。次贷危机的教训将会促使商业银行改变以前的过度投机倾向,更加注意资本的自我约束,不断夯实资本基础,使银行更多的依赖比较稳定的存款,加快推动银行拓展一些资本占用较少的业务,防止风险在内部积累。

(三)确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危机后的主要改革内容之一就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确立。我国应尽快在“一行三会”的金融宏观管理体制基础上,着手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适时地推出相应的监管措施,明确承担系统性风险监管主要职责的机构,实现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建立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目标。

(四)加强信息披露,关注信息的透明度。次贷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资机构没有把与金融衍生品风险相关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广大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监管失效到处存在,最终导致市场失灵。危机后各国纷纷掀起的监管体制改革浪潮都把强化政府在监管中的作用,提高监管的效率和信息透明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祁敬宇,王刚.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282-286.

[2]巴曙松,邢毓静,朱元倩.金融危机中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