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课山雨课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8cf24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3.png)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和田的》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间为一节。
本组课文的单元教学目的是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和田亲身感受到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以及许多饶有兴趣的风俗,从而可以感受到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
基于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的:知识技能目的:读熟课文,积累“铺天盖地、载歌载舞、美不胜收”等词语和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从而感受到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目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在自读、感情朗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的特点以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美妙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人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学习他们的精神风貌,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由于本课文质兼美,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感情朗读,理解感受和田人的特点及其民风民俗。
难点是: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二、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到达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人的高尚品质。
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出示民族风俗的录像、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间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考虑、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互相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理解的独特风俗。
学生详细的学法就是朗读、讨论、勾画圈点批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为了更好的上好这一课,我还准备了歌曲《我们好地方》以及表达民俗的图片歌舞录像片段等相关课件。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fe7a13979563c1ec5da718a.png)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第一单元1、《山中访友》作者是李汉荣,体裁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文章主要内容的体现,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手法,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山雨》的作者是赵丽宏,体裁是一篇抒情散文,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突出了山雨所特有音韵美,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3、《草虫的村落》的作者是郭枫,体裁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文章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最后表达了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4、《索溪峪的“野”》运用想象和联想来表达独特感受,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第二单元1、《詹天佑》本文结构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以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
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的过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2、《怀念母亲》的作者是季羡林,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亲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对她们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趋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ea8053abb68a98271fefa80.png)
2019/4/27
一、品读单元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大自然”。
By 杜小二
1、《山中访友》
*2、《山雨》 3、《草虫的村落》 *4、《索溪峪的“野”》
2019/4/27
一、品读单元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 5、《詹天佑》
By 杜小二
6、《怀念母亲》
*7、《彩色的翅膀》 *8、《中华少年》
2019/4/27
By 杜小二
第3课:《草虫的村落》
教学建议:
方法一: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品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方法二:抓住文章中的标点符号来品读。 方法三:在和原文的比照中进行品读。
2019/4/27
方法三:在和原文的比照中进行品读。
原文第1、2段:
By 杜小二
你生长在城市里的人们,忘却了田野的妩媚了么?当 你还是孩子的时候,当春秋佳日大自然把乡村盛装起来 的时候,你也曾有过愉快的郊游吧?请闭一下眼睛,记 不记得那时你是如何地伸开手臂,用喜悦的姿态,奔向 田野的?
我总爱怀着一份稚气,把城市遗在身后跑到田野里来 来呼吸一下弥漫着草香和泥土香的空气,来听一听森林 和小草的密语,甚至,我有时候,放纵得像孩子一样, 在旷野脱了衣服躺下来,躺在阳光里,躺在上帝制作的 绿茵上……
二、品读课文
第一单元
By 杜小二
(一)自然的人化
人化的自然
2019/4/27
(一)自然的人化
人化的自然
By 杜小二
第1课:《山中访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 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 年了吧?
2019/4/27
(一)自然的人化
人化的自然
By 杜小二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二课教师笔记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二课教师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afa453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d.png)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二课教师笔记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山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2、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雨景,激发学生对雨的好奇心,然后引入课文《山雨》。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词。
然后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倾听并纠正读音。
3、深入理解课文:
请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山雨的声音是怎样的?
(2)山雨的颜色是怎样的?
(3)山雨带来了哪些变化?
(4)作者对山雨有着怎样的感情?
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山雨的特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4、拓展延伸:
请学生描述自己经历过的雨景,并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式进行描述。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山雨是什么样的。
5、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同时,可以播放一些大自然的美景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山雨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些问题引导不够充分,导致学生理解不够透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山雨》作者赵丽宏简介
![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山雨》作者赵丽宏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14dd4193968011ca30091ad.png)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赵丽宏简介
赵丽宏,青年散文家,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
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
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
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后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
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
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课《山雨》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课《山雨》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519d27b5fbfc77da369b1b6.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课《山雨》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在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在雨中,所有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
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
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
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丁——咚——丁——咚……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上文为修订版山雨已加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知识点11词语(1)湿润的山风轻盈的云雾神奇地飘然而起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轻捷柔软的手指优雅的小曲幻想的色彩水淋淋的嫩绿清新的绿色清脆的音响(2)优雅:优美雅致清脆:清楚悦耳2句子(1)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理解:这句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
句中“流动”一词写出了山林的“绿”在雨中所独有的特点:这种“绿”是一种水淋淋的,富有动感、极具生命力的色彩,表现了山雨带给山林的色彩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必背重点句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必背重点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b6ddf3e79ec3d5bbfd0a74fc.png)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必背重点句子第一单元积累句型第2课山雨1.比喻句:(1)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祌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2.拟人句:(1)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2)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
第3课草虫的村落1.拟人句: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2.比喻句: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3.连动句: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
4.“把”字句: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第4课索溪略的“野”1.拟人、比喻句: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2.排比、拟人句: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
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
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3.比喻句: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第二单元积累句型第5课詹天佑1.关联词: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递进关系)2.设问句: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3.排比句: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第6课怀念母亲1.关联词: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
(转折关系)(一)想到生身母亲和袓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
(条件关系)2.反问句: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第三单元积累句型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1.关联词:(如果)没有他每天早上这宽厚的一笑,我(就)不会继续白看他的书,也就不会有那刻骨铭心的两个耳光。
小学六年级语文考点要点复习总结(推荐8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考点要点复习总结(推荐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2a917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05.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考点要点复习总结(推荐8篇)小学六年级语文考点要点复习总结第1篇《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知识点归纳:1、诗人用月不能总圆人不能总欢在这里来宽慰自己,表现他政治上虽受到打击但是也不能消沉颓废的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诗人希望彼此能情谊深长,在相隔很远的地方仍能共享美好月色的幸福(祝愿人们生活幸福)的诗句;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记承天寺夜游》中间接描写月光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学六年级语文考点要点复习总结第2篇一、字词:1、海上的波(bō)涛很大,很容易着(zháo)凉的,还是披上一件外套吧。
2、菠(bō)菜是一种很有营养的蔬菜,你可以尝试一下,其实并不是像你想的那样难吃。
3、你怎么对待什么事情都这么淡薄(bó)啊?一点都不热情,一点积极性都没有。
老师严肃地说。
4、周边的码头可以停泊(bó)100只货船左右。
5、现在都提倡用母乳哺(bǔ)育孩子。
二、文学尝试积累:(一)、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3、本诗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补充:(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语文说课稿(4篇)
![语文说课稿(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a09e0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6.png)
语文说课稿(4篇)语文说课稿篇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山雨》一课。
一、说课本: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怀散文。
作者以奇特的感觉、神奇的想象和遐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绘声绘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天然那份浓浓的喜好之情。
课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次序写山雨的。
先写山雨寂静而至,刻画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人的雨声,接着突出形貌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却的绿色,末了写山雨寂静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
在表达上,文章首尾呼应,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颜色,主次明白;摹声状物过细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重要特点;寄情于景、景象融会,字字句句婉转动人,极富熏染力。
说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了学生实际,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要求,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说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教学的难点是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三、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且通过这几年的训练,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
为此,我创设了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揣摩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组织教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引导适当拓展。
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掌握双基,发展能力。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第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进行探究性学习,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内部动机,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知识点重点总结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知识点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d0771687c24028915fc387.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各课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1、山中访友1、词语(1)清凉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飞流的瀑布陡峭的悬崖悠悠的白云淘气的云雀挺拔的身躯(2)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3)近义词幽径——僻径唱和——应和吟诵——吟咏津津乐道——侃侃而谈陡峭——峻峭(4)反义词流淌——凝固清凉——炎热精致——粗糙2、句子(1)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理解: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
时间虽短,却有深意。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理解: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理解: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
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
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已”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4)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理解: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方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理解:这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方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基础复习(词语、日积月累、课文)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基础复习(词语、日积月累、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783dc2d18bd63186bdebbc08.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蓝精灵复习过关)第一单元一、【词语盘点】★听写qīng shuǎng yín sòng chàng hèpù bùdǒu qiào tǐng báshēn qū jīng zhì( ) ( ) ( ) ( ) ( ) ()( ) ( )yùn hán ào mìxiá kèjìng mìzhuī suí xiǎo xiàng qiào lì hōng kǎo( )( ) ( ) ()( ) ( ) ( )( )yīn yùn yǎn zòu tàn suǒ qín miǎn màn yóu qīn wěn dé gāo wàng zhòn g( ) ()( ) ( ) ( )( ) ()jīn jīn lè dào bié yǒu shēn yì zuǒ chōng yòu zhuàng yì wèi shēn cháng páng rán dà wù( ) ( ) ( ) ( ) ( ) xíng sè cōng cōng shén qíyōu yǎ biàn rèn qīng xīn huān yuè qīng cuì( ) ( ) ( ) ( )( ) ( ) ()níng jùè zuò jùqímiào wú bǐ bù jū yì génián guò huā jiǎ( ) ( ) ( ) ( ) ( )二、【日积月累】★默写三、【课文掌握】★第1课《山中访友》(★背诵全文,默写课文3、4、5段及课后题)作者:重点问题: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默写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原文(1-3课)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原文(1-3课)](https://img.taocdn.com/s3/m/bd71e1c1f121dd36a32d82d6.png)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原文(1-3课)1.山中访友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zhī)子花的气息。
早晨,好清爽!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gǔ)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xiù)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
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雨停了。
幽谷里传出几声犬(quǎn)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
小学语文《山雨》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语文《山雨》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b4699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b.png)
小学语文《山雨》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书包范文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山雨》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篇一:语文教案《山雨》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在感受山雨的韵味中学习作者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
教学计划:一课时课时一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读通课文,感受作者对山雨的喜爱,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有人说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
风雨雷电,霜雹雾雪都是它的变幻的道具。
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雷雨交加。
春雨绵绵,冬雪纷飞都是他的杰作。
尤其是雨,在他的魔术棒下变幻多姿多彩。
像牛毛,像花针,像跳跃的黄豆,像欢快的精灵。
有时如烟似雾,有时如帘如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文章。
(教师板题,学生读题)二、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试着思考如下问题。
t:课文着重写了山雨那两个方面?(声音、色彩)2、黑板出示下列词语:歌谣、琴键、优雅、清新、欢悦、清脆、凝聚、水淋淋、奇妙无比。
3、把词语放回原句,学生读一读。
4、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并组织语言回答“课文着重写了山雨那两个方面”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山雨的音乐美”,学习作者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感受。
1、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t1:“沙啦啦“的雨声在作者的耳里像什么?(无字的歌谣)t2:这曲无字的歌谣给了作者那些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四、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山雨的色彩美”,学习作者用联想的方式来表达感受。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2《山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2《山雨》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6500ce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9.png)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山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山雨的美妙。
2.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山雨中,体会作者描绘的山雨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此外,小组合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反思与评价: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提高学生的讨论效果。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观点。
2.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让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运用人性化的教学语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我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通用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山雨》课文解读附练习及答案
![通用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山雨》课文解读附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2f0e1ba32d7375a4178039.png)
第一单元第2课山雨(一)教材解读《山雨》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对文学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
(三)背景资料作者简介1.赵丽宏1952年出生于上海,作家、散文家、诗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
2014年被授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荣誉院士荣衔。
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开始发表作品。
文学创作一级。
2.主要作品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等;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等;报告文学集《心画》、《白痴》等。
(四)重点词语、句子解析(1)对词语的理解。
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2)对句子的理解。
①“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这句话着笔于声音,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远及近、由轻及重的动态过程,与文章开头相对应,写出山雨来时的特点,即“来得突然”“悄悄地来”。
作者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突出了雨来时一种逐渐清晰、飘飘渺渺的音韵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情感,并给人以无限遐想。
②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句话描写雨声。
作者把雨中的山石树木比做“奇妙无比的琴键”,把雨丝比做“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③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雨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雨](https://img.taocdn.com/s3/m/806652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5.png)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雨
《山雨》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不在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范围之内。
您可能是想了解《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这篇文章。
《山雨》是一篇记叙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描写了海啸带来的毁灭性影响,以及
人们在面临灾难时展现出的勇敢和互助精神。
全文由作者亲身经历所构成,内容真实
感人。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在灾难中的真实感受。
故事发生在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作者正在睡觉,突然被淅沥的雨声和巨大的声响惊
醒了。
作者赶紧起床,发现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并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悲鸣声。
作者
的心情变得紧张起来,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不幸的事情。
作者跑到窗前朝外望去,眼前的景象让他瞠目结舌。
整个村庄被海水淹没,农田、房
屋和家畜全部被水淹没,只有房檐和树梢还露在水面上。
人们在水中挣扎,呼救声此
起彼伏,让人心如刀割。
面对这一幕,作者心里充满了恐惧和无助。
但同时,他也看到了人们之间的互助和勇敢。
一位勇敢的村民拿着一根绳子,冒着生命危险,将绳子扔给采取行动的人们,帮
助他们脱离险境。
人们之间的合作和互相支持让作者看到了希望。
最后,作者呼吁大家要热爱生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发扬互助精神,共
同努力创造美好的明天。
《山雨》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灾难中人们的反应,强调了互助和勇敢的重要性,让读者
感受到了作者在灾难中的无助和对生命的珍惜。
同时也让读者明白,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积极面对,相互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c9658a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6.png)
抱怨—感谢 魁梧—瘦小 倒霉—幸运
忧虑—开心 蜷缩—舒展 宽厚—刻薄
宁静—喧闹 平静—激动 和谐—别扭
慈祥—凶狠 僵硬—柔软 尴尬—自然
从容—慌忙 沮丧—高兴 珍藏—丢弃
耐心—急躁 幸福—悲惨
五、词语积累
ABB式词语:
湿淋淋 湿漉漉 黑洞洞 热乎乎 白花花
ABAC式词语: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有声有色 笨手笨脚
第二单元知识
一、生字
铲(chǎn)平 恶劣(liè) 惹(rě)人讥(jī)笑
泥浆(jiāng) 岔(chà)道 攀(pān)山越岭
寝(qǐn)不安席 频(pín)繁 朦(méng)胧(lóng)
凄(qī)凉 可见一斑(bān)篇(piān)章
二、多音字
要(yāo yào) 得(děi dé) 塞 (sài sè)
二、多音字
血(xuèxié) 冠(guānguàn)
扎(zhāzā) 转(zhuànzhuǎn)
散(sànsǎn) 和(héhè)
数(shùshǔ) 悄(qiāoqiào)
调(tiáodiào) 踏( tātà )
旋(xuánxuǎn )
三、近义词
舒适——舒服 顾惜——爱惜 抱怨——埋怨
探望——探视 宽厚——仁厚 尴尬——难堪
2.设问句: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3.排比句: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第6课怀念母亲
1.关联词: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转折关系)
mángrán quànzǔ jiāo huáng zháo mí nàixīn xiū l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课山雨课文
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原文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
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
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
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丁;;冬;;丁;;冬……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解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全文共10个自然段,第1至4自然段写雨来,主要描写了山雨来得突然,由远而近的雨声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起;第5至7自然段写雨中,主要着笔于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突出描绘了如“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声,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第8至10自然段写雨后,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声响描绘,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
如,将雨来时由远而近、逐渐清晰的声音比作“无字的歌谣”,将雨至时雨丝飘洒在山林的声音比作“优雅的小曲”,将雨过时雨珠滴落的声音比作“一场山雨的余韵”,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不同时段的山雨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特点,突出了山雨所特有音韵美,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文是略读课文,选编意图一是感受有声有色的山雨的韵味,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二是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积累;三是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教学反思《山雨》这篇课文。
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那分浓浓的的喜爱之情。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在进行教学时,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情境中阅读,在探究中感悟,在体验中交流,极力营造一种自由阅读的氛围,让学生在文本世界里自由驰骋。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读”和“悟”两方面,力求在读读吟吟,想象感悟中引领学生进入一个诗意的雨天。
一、初读感知
整体感知时,文本中如诗一般的文字跃动在学生的眼前,等待着学生去品味、欣赏。
阅读中,一切都以文本的原生态在对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尊重学个性化的解读。
文本中美的文字描写了美的意境,美的意境惟有靠阅读者自己去感悟方能领略,原汁原味的整体感知就是引导学生自己读进文本中,领略文字背后那美的意境。
二、重点研读赏析
先教给学生赏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读,多想象,多感悟,不需要逐字逐句斟酌含义,但要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力求通过品读、积累成诵等多种方式的阅读实践进行不同层次的读,完成全程的阅读.在课堂中完成一篇课文的学习,不应是阅读的结束,而应是阅读的开始。
带着课文的学习兴趣去阅读新的作品,对课堂内容进行延续发展,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学习。
那我的这节课就引着学生从课文中的文本延伸到了生活中、文学里,不仅是朗读、感悟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他能力的训练。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同时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我的这节课在语文素养的训练上还需要加强,要让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运用落到实处。
课文中有很多美的词语、句子,特别是优美的意境课堂中学生好象并没真正感受到,一堂课下来,虽然读了,想了,说了,但显得很空洞。
我只是着重考虑要让学生欣赏美文,对语言文字考虑较少,但该如何在教学中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又让他们真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自主的感悟语言文字美?这是我这节课存在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