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

合集下载

瞿秋白

瞿秋白


鲁迅替他誊写,找地方发表,又收入自己 的文集给以流传。后来瞿秋白死后,鲁迅 又花重金替他出版了豪华版文集《海上述 林》。猩猩相惜,瞿秋白研读鲁迅著作, 编辑了《鲁迅杂感选集》,写出了杰出的 《鲁迅杂感选集· 序言》。这篇文章是当时 左翼文化界研究鲁迅的最伟大成果,

在这篇序言里,瞿秋白对长期以来遭人轻视的鲁 迅杂文的文体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精辟的 分析,对它们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作了高度的评价。 然后,他提出了一个醒目的问题:“鲁迅是谁?” 瞿秋白当时这样提问,具有特别的尖锐性和迫切 性。自“五四”以来,众多新文化人士是敬仰鲁 迅的,感受到他思想见解的深刻、文学才能的杰 出、向旧世界不断进击的勇毅和特立独行的人格, 但对他的思想的内涵及其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 的意义并无清楚的认识

。还有不少人则不断地攻击他,歪曲他,贬损他。到了30 年代,更有一些浅薄之徒与反动文人,讥嘲他接受马克思 主义和参加左联是为了避免自己“没落”、失去了知识分 子的独立性,甚至诋毁他是为了拿共产党的卢布以维持生 计。这些倒还没有多大的舆论市场。最使瞿秋白感慨并觉 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左翼阵营内部不少人对鲁迅的不 理解。在序言里,瞿秋白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作了这样的概 括:“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 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他 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 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 新的阵营里来的。
瞿秋白

瞿秋白 (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 霜、瞿爽。江苏常州人。早年曾到武昌外 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191 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 读书。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 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19 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 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和上 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的身分,去莫斯 科采访。

瞿秋白

瞿秋白

他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秋白:柔情似水而又坚毅如 钢的秋白,温良谦和而又清高傲岸的秋白,隐忍 克制而又惊世骇俗的秋白,以菩萨心肠行雷霆手 段的秋白,一生忧郁的秋白,千古寂寞的秋白, 万代流芳的秋白。
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 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 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 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毛泽东
他是一个弱者:文弱的外表,多病的身体, 常说的是吴侬软语,爱吃的是家常豆腐,忍耐、 躲避、讲和气的标本道德,温文尔雅、隐忍谦 让的性格,使他屡屡成为某些所谓的强者的打 击对象——被李立三批判,被王明打击,被周 扬排挤,直至长征时被遗弃而最终魂断汀州。
他又是一个强者,在心交力瘁的情 况下,固守自己做人的标准不肯稍 有降低,剖析自己的灵魂不肯稍有 敷衍,其人性的光辉,人格的魅力, 使敌对阵营里的人也不由得为之感 慨,为之动容,为之落泪,为之改 变人生的选择。
主持会议的瞿秋白
“八七”会议旧址内景
三十二岁的时候
他被自己阵营里的人残酷斗争、无情打 击,在政治上永不被重用,经济上仅能 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的情况下,忙着为鲁 迅的杂文作序,忙着帮茅盾改小说,忙 着制订汉字拉丁化方案,笔端所到之处, 洋洋洒洒几百万言。
三十六岁的时候
他成了国民党的俘虏,他承受着肉体 和精神上的双重煎熬,在黑暗的牢狱 中孤军奋战;死亡来临的前夜,陪伴 他的国民党军医为其揪心彻夜未眠, 他却酣然入梦;长汀街头,对瞎眼乞 丐的一瞥是他悲天悯人的最后情怀, 罗汉岭下,一句“此地甚好”成为他 诗情画意的千古绝唱。
他死后的遭遇更令人感慨:为了一篇《多余的话》和几首绝命诗, 他死后三十年又成了昔日战友实现政治目的的牺牲品——被诬为 “叛徒”、“变节者”,被掘墓扬灰,辱及妻女。然而其人性的 光辉毕竟不是谁能掩盖得住的,七十年过去,人们的价值取向、 道德观念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那些强者,那些自诩纯 净得不食人间烟火的人,那些没了领袖光环就什么也不是的所谓 政治家,或荣或辱,或进或退,大都在人们的记忆中烟消云散, 而几经荣辱的秋白,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理解和爱戴。

瞿秋白课件

瞿秋白课件
目录
• 人物介绍 • 主要作品 • 瞿秋白烈士纪念馆 • 瞿秋白的两次爱情
人物介绍
瞿秋白,别名瞿霜、瞿爽、瞿双。1899年1月29号 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破落的士族家庭。是中国共产 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 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 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 文专修馆学习。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 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34年,任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 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 职。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 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在他看来,“顺”和“信”虽然是一对矛盾,但 矛盾的两个方面可以相互转化,可以有机的统一 在一起。求信(即忠实)必须“估量每一个字 眼”,但同时又可能会招致“不顺”,但是翻译 者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将“不顺”理顺,因为“不 顺”就是“不达”,就势必影响译文对原文精神 的再现,影响“信”。在秋白眼里,“顺”就是 顺畅易懂的真正的中国白话。所以,他强烈反对 赵景深的“宁错而务顺”的说法,又不赞成鲁迅 的“宁信而不顺”的观点。
第二次爱情故事正在继续……
当杨之华感觉到两人互有好感时,内心充满矛 盾,她选择回避,跑到了萧山母亲家。 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瞿秋白也苦苦地思索: 既然沈剑龙已经背叛了杨之华,为什么我不能去 爱?既然我真心地爱她,为什么不敢表示!于是 趁放暑假的机会,瞿秋白大胆来到了萧山杨家。 当时沈剑龙也在杨家。
第二次爱情
杨之华,是瞿独伊的母亲,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家道中落 的绅士门第小姐,曾就读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20岁时,她和浙江有 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相爱成婚。沈剑龙喜欢诗词与音乐, 但他和朋友一起到上海后,经不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生活引诱, 堕落了。 杨之华心里很怨愤。 1922年杨之华只身跑到上海,参加妇女运动, 认识了向警予、王剑虹等人,并于1923年底被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录取。 瞿秋白当时是社会学的系主任,他风度翩翩,知识渊博,在师生中 声望很高,杨之华第一次听瞿秋白的课,就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之华努力学习,有时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瞿秋白与她渐渐熟悉 起来。瞿秋白还做了她的入党介绍人。

瞿秋白

瞿秋白

瞿秋白与鲁迅
• 鲁迅一生骂人无数,却对瞿秋白称 赞不已。在1933年,鲁迅送给至 交瞿秋白一副对联:“人生得一知 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瞿秋白就义后,鲁迅在生命最后的 几年时间里,编辑整理了瞿秋白的 译文集《海上述林》。 • 1936年10月18日,鲁迅看到了他 生命中的最后一段广告文字,这段 文字正是《介绍〈海上述林〉》一 文。次日凌晨5点许,鲁迅逝世。
1923年夏,于右任、邓中夏创办上 海大学,瞿秋白担任教务长兼社会 学系主任。瞿在上海大学期间的经 历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一页,是从文 弱书生向中共领袖转变的一个中间 阶段。
1925年6月4日, 中国共产党的 第一份日报 《热血日报》 (由瞿秋白主 编)创刊。
2.从书生到领袖
• 1927年7月12日,陈独秀被停职,由张国焘临 时代理主持中央工作。8月7日,新来到的共产 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主持召开会议,并指定瞿秋白 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领导人。瞿秋白的领导 方式与作风强势的陈独秀不同,只发表一般政治 主张,对组织和军事完全放权。在此次会议中, 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总 方针。在瞿秋白主持中央政治局的近一年期间 (1927年8月-1928年5月),策划了三次起义, 1927年11月11日的武汉起义、12月10日的长沙 起义、12月11日的广州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瞿 秋 白 被 害 前 的 留 影
餐毕,瞿秋白走出中山 公园,慢步走向二华里 之外的长汀西门外罗汉 岭下蛇王宫养济院右侧 的刑场。沿途瞿秋白手 挟香烟,缓缓而行,而 且用俄语唱《国际歌》、 《红军歌》,高呼“中 国共产党万岁”,“中 国革命胜利万岁”, “共产主义万岁”等口 号。到达刑场后,瞿秋 白盘膝坐在草坪上,对 刽子手微笑点头说: “此地甚好!”然后平 静地让刽子手从脑后开 枪]时年36岁,当日下午, 瞿秋白遗骸被埋葬在罗 汉岭盘龙岗。

【翟秋白简介】翟秋白

【翟秋白简介】翟秋白

【翟秋白简介】翟秋白翟秋白翟秋白作品他的第一篇文学译作是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闲谈》,1919年发表于《新中国》,这也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学作品。

1920年,相继在《曙光》翻译发表了果戈里的短剧《仆御室》,在《妇女评()论》发表了果戈里的小说《妇女》,在《新社会》发表了法国都德的小说《付过工钱之后》。

其他译作还有《论“不死”书》、《告妇女文》、《答论驳“告妇女书》节录、《祈祷》、《论教育书》、《社会之社会化》等。

这些作品主要是从俄文出版物翻译或转译过来的。

瞿秋白还带动和影响耿匡等进步青年进行俄罗斯文学翻译。

瞿秋白为耿匡等翻译的《俄罗斯名家短篇小说集》第一集作序。

和耿匡共同翻译了托尔斯泰的十篇短篇小说,编成《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一书。

[6]在从事职业革命工作的同时,“红色翻译”成为他革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翻译了高尔基等苏俄作家的文学作品,还大量地翻译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理论著作和政治著作,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论列宁主义基础》等,体现出浓厚的马克思主义特色和革命斗争色彩。

瞿秋白还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发表于1923年6月15日的《新青年》第一期。

歌词与当今流行版本不太相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起来,受人污辱咒骂的!起来,天下饥寒的奴隶!满腔热血沸腾,拼死一战决矣。

旧社会破坏得彻底,新社会创造得光华。

莫道我们一钱不值,从今要普及天下……”要让“全中国受压迫的劳苦平民,也能和世界无产阶级得以同声相应。

”1931到1933年间,翻译了高尔基的《高尔基论文选集》、《高尔基创作选集》、《二十六个和一个》、《马尔华》、《市侩颂》、《克里慕·萨莫京的生活》,卢那察尔斯基的《解放了的堂·吉诃德》,别德讷衣的《没工夫唾骂》,绥拉菲摩维支的《一天的工作》、《岔道夫》,普希金的《茨冈》,革拉特柯夫的《新土地》等,并与鲁迅、茅盾等人风雨同舟,成为中国左翼文化的主要文艺批评家、左翼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共同推动革命文化的发展。

瞿秋白的故事

瞿秋白的故事

瞿秋白的故事瞿秋白,原名瞿秋白,字秋白,号樵夫,江苏常熟人。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革命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瞿秋白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早年曾留学日本,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回国后,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成为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瞿秋白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终身。

他曾经多次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但他始终不屈不挠,坚定地站在工人阶级一边,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

瞿秋白是一位杰出的领导人,他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委员会委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局委员。

他在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地位和影响力都非常大,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瞿秋白是一位无私奉献的革命者,他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始终把革命事业放在第一位,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瞿秋白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他深受广大工农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他用自己的言行和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成为了中国革命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瞿秋白是一位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英雄,他的形象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

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而奋斗不息。

瞿秋白的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瞿秋白生平及作品简介

瞿秋白生平及作品简介

瞿秋白(1899.1.29—1925.6.18)生平简介原名瞿霜,曾用笔名屈维它、易嘉、宋阳、史铁儿、斯特拉霍夫等,江苏常州人。

1917年春,北上投亲,就读于北京俄文专修馆。

五四运动中是爱国学生的领导任之一。

1919年底与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

不久,又加入李大钊领导的共产主义研究小组。

1920年秋,以《晨报》、《时事新报》记者身份赴俄访问,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回国,先后担任《新青年》、《热血日报》等党刊、党报的主编和编辑,并参加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

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他主持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并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书记。

六大以后,任中共驻莫斯科代表团团长。

1930年9月主持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负责中央工作。

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上遭到王明宗派主义的打击,被开除出政治局,后转移到文化战线工作。

1934年初,他奉命抵江西瑞金就任中央苏维埃政府人民教育委员。

同年秋,红军突围北上,他被留下;1935年初于撤离途中被捕,6月18日在福建长汀就义。

他的文学活动分两个阶段:一是创办《新社会》到第一次回国初期。

《新社会》同人,正是后来文学研究会的骨干,他本人也是文学研究会会员。

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短评、新闻报导和散文;其中以《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两本游记为代表,思想深刻,文笔优美,是我国最早报导苏俄实况的作品,在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价值。

另一阶段是1931年初到1933年底,这是他一生文学活动的主要时期,他参与领导“左联”的工作,团结广大作家粉碎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同时致力于无产积极文艺理论建设,最早相当系统地翻译和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著作。

鲁迅曾收集他编译的部分译作和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等人作品的译文,亲自校订,编为《海上述林》出版,并誉之为“信而且达,并世无两。

”他提倡文艺大众化,鼓吹拉丁化新文字,并和鲁迅一起领导了对“民族主义文学”、“新月派”和“第三种人”的论争。

瞿秋白

瞿秋白

瞿秋白(1899.1.29—1925.6.18)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原名瞿霜,曾用笔名屈维它、易嘉、宋阳、史铁儿、斯特拉霍夫等,江苏常州人。

生于一破落“书香门第”母因债台高筑,被迫自杀。

1917年春,他北上投亲,就读于北京俄文专修馆。

五四运动中是爱国学生的领导任之一。

1919年底与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

不久,又加入李大钊领导的共产主义研究小组。

1920年秋,以《晨报》、《时事新报》记者身份赴俄访问,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回国,先后担任《新青年》、《热血日报》等党刊、党报的主编和编辑,并参加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

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他主持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并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书记。

六大以后,任中共驻莫斯科代表团团长。

1930年9月主持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负责中央工作。

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上遭到王明宗派主义的打击,被开除出政治局,后转移到文化战线工作。

1934年初,他奉命抵江西瑞金就任中央苏维埃政府人民教育委员。

同年秋,红军突围北上,他被留下;1935年初于撤离途中被捕,6月18日在福建长汀就义。

他的文学活动分两个阶段:一是创办《新社会》到第一次回国初期。

《新社会》同人,正是后来文学研究会的骨干,他本人也是文学研究会会员。

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短评、新闻报导和散文;其中以《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两本游记为代表,思想深刻,文笔优美,是我国最早报导苏俄实况的作品,在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价值。

另一阶段是1931年初到1933年底,这是他一生文学活动的主要时期,他参与领导“左联”的工作,团结广大作家粉碎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同时致力于无产积极文艺理论建设,最早相当系统地翻译和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著作。

鲁迅曾收集他编译的部分译作和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等人作品的译文,亲自校订,编为《海上述林》出版,并誉之为“信而且达,并世无两。

瞿秋白

瞿秋白

瞿秋白瞿秋白(1899.1.29——1935.6.18),乳名阿双,学名双、霜,(中学后期改双为爽,字秋白),宗谱中名为懋淼。

生于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青果巷 86 号八桂堂天香楼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幼年得益于父母的影响,热衷于诗词歌赋,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1905 年入常州冠英两等小学堂学习,1910 年以高小毕业同等程度考入常州府中学堂预科一年级,期间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直至 1915 年夏因支付不起学费而退学,后由亲戚帮助,介绍到无锡一小学任教,由于 1916 年母亲因贫困而自尽等诸多原因,辞去教师工作,远离家乡奔赴武昌堂兄处,受堂兄影响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7 年随堂兄来到北京,9 月,考入俄文专修馆,开始学习和翻译俄国文学名著,创办《新社会》、《人道》进步刊物,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

由于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促使瞿秋白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开始远离厌世、避世的“二元人生性格”。

1920 年 10 月至 1923 年 1 月,以北京《晨报》和《时事新报》的记者身份赴俄考察,在此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深入俄国革命实际,了解俄国革命的历史,考察苏维埃的政治经济制度,研究俄国共产党对俄国社会的改造方法等,为此撰写了约四十多篇散文和通讯,先后发表在北京《晨报》上,涉及苏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党的建设、工人组织、农民、民族等众多问题。

瞿秋白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系统地向中国报道苏俄情况的第一人,并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运用报告文学体裁进行创作。

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转移途中,在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水口村小迳被地方反动武装保安十四团钟绍葵的部队俘获,关入上杭监狱。

由于叛徒指认,瞿秋白身份暴露,于5月9日被押解到长汀。

在被押期间(5月23日),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由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

主要作品集:《瞿秋白文集》、《多余的话》、《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最温柔的刀锋》、《瞿秋白文选》、《瞿秋白游记》。

瞿秋白

瞿秋白
瞿秋白锐意经营社会学系,使之成为上海大学最大的系,成为革命力量最强最活跃的阵地。蔡和森、恽代英、 萧楚女等,都曾在此任教。
瞿秋白先后为上海大学及其所组织的夏令讲学会开设了《现代社会哲学》《现代社会学》《现代民族问题》 《社会科学概论》、《新经济政策》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他向学生们讲授了几乎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 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武装了学生的头脑。瞿秋白的 《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概论》《社会哲学概括》以及 稍后所写《唯物论的宇宙观概说》,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开创中国无产阶级哲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人物纪念
人物纪念
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烈士纪念馆于2006年10月17日在长汀正式开馆。瞿秋白烈士纪念馆建在长汀县城西罗 汉岭下,占地59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990平方米,于2005年开始筹备,建成后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瞿 秋白烈士纪念碑联成一体,集中展示了瞿秋白光辉的一生。
1980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瞿秋白同志被捕问题的复查报告》。 《复查报告》指出:瞿秋白同志被国民党逮捕后,坚持了党的立场,保持了革命节操,显示了视死如归、从容就 义的英勇气概。“文化大革命”中把瞿秋白同志诬蔑为“叛徒”,是完全错误的,应当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与杨之华
第二任妻子杨之华,是瞿独伊的母亲,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家道中落的绅士门第小姐。1922年杨之 华 只 身 到 上 海 参 加 妇 女 运 动 , 认 识 了 向 警 予 、 王 剑 虹 等 人 , 并 于 1 9 2 3 年 底 被 上 海 大 学 社 会 学 系 录 取 。 1 9 2 4 年 11 月7日与瞿秋白结婚。
1923年底,参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的起草。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新三民 主义政策。

瞿秋白

瞿秋白


有一次刻图章,瞿秋白对杨之华说:“我一定要把‘秋白 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 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瞿独伊 说:“为了纪念他们的结合,父亲在一枚金别针上亲自刻 上‘赠我生命的伴侣’7个字,送给母亲。这一爱情信物, 后来伴随母亲度过了几十年风风雨雨。” 曾有人问杨之华,为何瞿秋白牺牲后不再婚,她这样 回答:“再没有人比秋白对我更好了。”1955年,经过 20年的努力寻找,杨之华终于在福建长汀找到了瞿秋白的 骸骨,并运回北京,隆重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周恩 来总理亲笔题写了“瞿秋白之墓”的碑铭。杨之华的心得 到了安慰。她怀念、铭记着瞿秋白,直到自己生命终了。
相关事件

1917年春,瞿纯白调外交部任职,瞿秋白也随同北上到北京, 参加普通文官考试未被考取,于是考入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 馆 (免费入学),学习俄文。

1919年5月4日,性格内向的瞿秋白参与了五四运动,加入 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参加了中 南海总统府前抗议马良祸鲁的请愿活动,遭到逮捕,旋即被 释放。

1927年7月12日,陈独秀被停职,由张国焘临时 代理主持中央工作。8月7日,新来到的共产国际 代表罗明那兹主持召开会议(八七会议),正式 将陈独秀(缺席)免职,并指定瞿秋白担任临时 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成为继陈独 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三任最高领导人。在瞿秋 白主持中央政治局的近一年期间(1927年7月1928年5月),发生了南昌暴动,广州暴动,以 及秋收暴动。瞿秋白的领导方式与强势作风的陈 独秀不同,只发表一般政治主张,对组织和军事 完全放权。

瞿独伊的母亲杨之华,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家道 中落的绅士门第小姐,当地出名的美人,曾就读于浙江女子 师范学校。20岁时,她和浙江有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 沈剑龙相爱成婚。沈剑龙喜欢诗词、音乐,但他和朋友一起 到上海后,经不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生活引诱,堕落了。 此时,杨之华已生下一女,便是“独伊”,意即只生你一个, 可见杨之华心中的怨愤。1922年杨之华只身跑到上海,参加 妇女运动,认识了向警予、王剑虹等人,并于1923年底被上 海大学社会学系录取。

瞿秋白

瞿秋白

《多余的话》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因为《多余的话》这本书,瞿秋 白在文革时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八宝山上500多座坟墓,瞿的墓是被 破坏最严重的,他的遗孀也遭到迫 害,甚至周总理都批判说这本书的 意思就是瞿自己说他不应该参加政 治活动,因此提议把瞿秋白从八宝 山搬出来。
毛泽东高度赞扬他说:“在革命困难的年月 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 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 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 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谢谢您的观看
瞿秋白
目录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人物评价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常
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 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 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他 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 送了一大批栋梁之才。1935年2月在福 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 慨就义,时年36岁。
直到1985年6月18 日在中南海召开的 纪念瞿秋白同志就 义五十周年大会上 平反了他的冤案。
革命影响
二十年代的中国,处于空前的革命高潮中,它向人们展现了一 副异常雄伟壮观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集合了一大批意气风 发,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如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邓中夏、 罗亦农、刘少奇,向警予等人,他们犹如璀璨群星,光华夺目, 而瞿秋白正是这绚丽群星中耀眼的一颗。他们自己的思想理论 和革命实践奠定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卓 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地位。 瞿秋白的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史上和中国无 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瞿秋白,又名瞿双,祖籍宜兴,曾两度
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1927年7月 ~1928年7月,1930年9月~1931年1月)。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 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 要奠基者之一。

瞿秋白

瞿秋白

瞿秋白简介及个人作品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

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主编中央的另一机关刊物《前锋》,参加编辑《向导》。

1925年,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

1927年2月7日,自编《瞿秋白论文集》。

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城内东南角的青果巷(今82号)一座名为八桂堂的花园住宅内的天香楼二楼。

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县行政长官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瞿秋白祖上是宜兴的望族。

1904年5岁的瞿秋白进入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私塾启蒙读书,1905年转入当地冠英小学,爱学习,勤思考,作文写得也很好。

曾有一篇作文,先生给了满分,拿给校长看,因字写得好,又加了五分。

清宣统元年(1909年)春天,10岁的瞿秋白考入常州府中学堂(现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

瞿秋白受校长屠元博革命思想影响,在中学时代确实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辛亥革命后,瞿秋白的伯父瞿世琥弃官闲居杭州,停止了对瞿世玮一家的资助。

于是瞿秋白家陷入经济困境,被迫搬到城西庙沿汀瞿氏宗祠居住,靠典当、借债度日。

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农历正月初五,金璇服毒自尽,瞿秋白一家人分别投亲靠友,瞿秋白先在杨氏小学教书。

1916年年底,瞿秋白得到表舅母的资助,西赴汉口,寄居在京汉铁路局当翻译的堂兄瞿纯白家中,并进入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英文。

瞿秋白的故事

瞿秋白的故事

瞿秋白的故事瞿秋白,原名瞿秋白,字韶华,号瑶华,江苏无锡人。

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

瞿秋白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早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后来考入清华学校预科班。

在校期间,他就展现出了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这种关注在他后来的革命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瞿秋白在青年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他曾多次被捕入狱,但始终不改初衷,坚定地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事业。

他参与了五四运动,成为了一名杰出的爱国青年领袖,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1年,瞿秋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

他积极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并成为了中共一大代表。

他还参与了领导了中国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为中国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解放事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然而,瞿秋白的革命生涯并不长久。

1924年,他因积劳成疾,年仅30岁就不幸去世。

他的去世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使中国的革命事业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领导人。

瞿秋白的一生虽短暂,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者,是一位无私的革命家,是一位英勇的斗士。

他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为中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解放事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永恒的光芒,激励着后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

瞿秋白的故事告诉我们,革命的道路是艰辛曲折的,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最终实现我们的共产主义伟大理想。

让我们铭记瞿秋白,向他学习,永远不忘初心,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瞿秋白

瞿秋白

评 价
• 近年来,有关瞿秋白的研究成果很多,学界对 于瞿秋白的认识,鲁振祥的评价最为中肯:瞿 秋白即使在犯“左”倾盲动错误时期,他的理 论与实践也不是一切皆错,而是功与过、正确 与错误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瞿秋白既是“左” 倾盲动错误的主要责任者,又是纠正实际工作 中盲动行为的推动者;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中 国革命发展的方式、道路,虽然没有从根本上 突破“城市中心”论的局限,但却是“农村割 据”思想的倡导者;他对“无间断的革命论的 阐述,既有混淆两个革命阶段界限的错误,又 包含有可贵的理论成果。可以说,正确与错误 的交织,是瞿秋白犯“左”倾错误时期思想与 实践的一个显著特点。
第二次爱情
杨之华,中国妇女活动家, 中共早期领袖瞿秋白的第二任 妻子。杨之华是他的学生,她 和前夫沈剑龙自由恋爱,她是 大家闺秀,又有新女性的热情, 拥护妇女解放,渴望志同道合 的感情。王剑虹去世后,杨之 华对瞿秋白的崇敬渐渐转变为 爱情,和自己丈夫已经从思想 上,感情上都分道扬镳了,她 鼓起勇气向瞿秋白表白了心迹, 瞿决定和她一起回老家与丈夫 离婚,在萧山三个青年经过一 夜的交谈,达成共识,瞿秋白 和杨之华结婚,沈剑龙和瞿秋 白结为朋友。
主要事迹
• • • 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 文专修馆读书。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8月参 加了中南海总统府前抗议马良祸鲁。 1920年初参加了李大钊、张崇年发 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聘为特约 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是最早向中 国描绘列宁形象的人,也是中国记 者中唯一与列宁交谈过的人。 1921年兼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 主义大学中国班的教员。 1922年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 党。 1923年1月回到北京,兼管中共宣 传工作,《新青年》《前锋》主编 和《向导》编辑。 1924年1月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 会委员。 • • • 1925年1月当选为中共四大中央执 行委员,后又参加领导五卅运动。 1927年,在汉口召开中央紧急会议, 主持中央工作,成为党的主要领导 人之一。 1928年4月去苏联,任中共中央驻 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 1930年8月回到上海,9月和周恩 来一起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 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 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开除出中央政 治局。 1934年2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兼任苏维 埃大学校长。 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英勇就义, 年仅36岁。

瞿秋白

瞿秋白

瞿秋白一、生平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享年36岁。

原名双(或霜、爽),号熊伯(或雄魄),生于江苏常州,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27年7月—1928年7月,1930年9月—1931年1月),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与缔造者。

后被国民政府逮捕并执行枪决。

目前在江苏常州建有瞿秋白纪念馆。

瞿家是一个书香门第,世代为官。

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

母亲金璇,也是官宦之女,精于诗词。

由于瞿秋白头发上生有双旋,父母为其取名双(或同音字霜、爽)、小名阿双、霜。

瞿秋白是家中的长子,下面还有7个弟妹。

(5男2女)1903年,瞿家的家道开始中落。

(4岁)一家的生活日益窘迫。

1904年,5岁的瞿秋白进入私塾启蒙读书,次年转入冠英小学。

1909年春天,10岁的瞿秋白考入常州府中学堂(现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

瞿秋白的伯父瞿世琥弃官闲居杭州,将母亲也接到那里,并停止了对瞿世玮一家的资助。

于是瞿秋白家陷入经济困境,被迫搬到城西庙沿汀瞿氏宗祠居住,靠典当、借债度日。

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

1916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五),母亲金璇用了半瓶虎骨酒吞服了剥好的火柴头丸自尽。

瞿母死后,瞿秋白一家人分别投亲靠友,瞿秋白到无锡城南门外杨氏小学以做乡村小学教师谋生。

1916年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

1919年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

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分赴苏俄采访,是最早有系统地向中国人民报道苏俄情况的新闻界先驱。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

是中共三大、四大、五大、六大中央委员,四大中央局成员,五大、六大中央政治局委员,五大中央政治局常委。

1927年8月,在汉口主持召开了中共"八七"紧急会议,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

革命烈士瞿秋白

革命烈士瞿秋白
革命烈士“瞿秋白”
早 期 生 活
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省,早年的瞿秋白好 读书,但是由于父亲不治家业,生活艰苦, 他从小靠着亲戚的资助完成学业。在1917年, 他考入外交部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 1920年8月,瞿秋白被北京《晨报》和上海 《时事新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
1921年7月6日,瞿秋白在安德莱厅见到了革命导师 列宁,并在会间进行了简短的交谈。
六、 主持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纠正和停止李立三的“左”倾 冒险主义错误。 七、 开辟和坚守党的马列主义宣传阵地,为革命的宣传工作 做出了卓越贡献。 八、为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奠基和开拓工作。 九、 从办上海大学到苏维埃大学,为无产阶级教育事业积累 了经验。 十、贯彻了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正确指示,抵制反对了一 些错误的决策,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健康发展。
遭受迫害
被捕就义 红军主力长征时,瞿秋白因患肺病,留在江西瑞金坚持游击战争, 任中共中央局宣传部长。1935年2月,他的肺病日益严重,中央决定派 人送他转道香港去上海就医。当2月24日走到福建省长汀县濯田区水口 镇小径村时,他们被当地反动武装保安团发现,突围不成被捕。 当时,瞿秋白化名林祺祥,职业是医生,任凭敌人严刑逼供,坚 不吐实,敌人一直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4月初,被国民党第八师俘 获的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万永成之妻徐氏,供出了瞿秋白已在长汀县被 俘的情报,国民党根据徐氏提供的情况,从被俘人员中找到了瞿秋白, 又让被俘的、曾当过收发员的叛徒郑大鹏在暗处指认,证实“林祺祥” 确系瞿秋白。
人物评价
英雄早逝
1935年5月9日瞿秋白被押解到长汀,在被押 期间(5月23日),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 话》,表达其由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 1935年6月18日晨,写完绝笔诗,在罗汉岭从 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瞿秋白简介

瞿秋白简介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1 瞿秋白简介瞿秋白(1899-1935) 江苏省常州市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栋梁之才。

1916年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

1919年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

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分赴苏俄采访,是最早有系统地向中国人民报道苏俄情况的新闻界先驱。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

是中共三大、四大、五大、六大中央委员,四大中央局成员,五大、六大中央政治局委员,五大中央政治局常委。

1927年8月,在汉口主持召开了中共"八七"紧急会议,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

这期间,参预决定或指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及其他地区的武装起义。

曾犯过"左"倾盲动主义错误。

1928年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并留驻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

1930年8月回国,9月和周恩来一起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在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遭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

从1931年夏至1933年秋,在上海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1934年2月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

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队逮捕。

6月18日在长汀县罗汉岭英勇就义,时年36岁。

瞿秋白的一生

瞿秋白的一生

1945年4月20日,毛泽东主持作出的中国共产党扩 大的6届7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在1955年,中共中央将瞿秋白同志的骨灰迁 葬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瞿秋白故居,于1982年3 月25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 位。经中国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于1985年6月18 日瞿秋白50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门楼 下的金字横匾“瞿秋白同志纪念馆”系邓小平书写。 基本陈列《瞿秋白生平事迹展览》在西院,《瞿秋白 故居陈列》在东院。并推出《纪念瞿秋白书画展》 等专题陈列。编辑出版了《江南一燕》和《瞿秋白 研究》(丛刊),编印了《瞿秋白研究信息》,是 纪念瞿秋白、学习瞿秋白、宣传瞿秋白、研究瞿秋 白的重要基地。 瞿秋白在中共党史上留下6个“第一”
秋白_长汀纪念馆
革命影响 二十年代的中国,处于空前的革命高潮中,它向人们展现 了一副异常雄伟壮观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集合了一大批意 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如毛泽东、周恩来、彭湃、蔡和 森、张太雷、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 、罗亦农、刘少奇、向 警予等等,他们犹如璀璨群星,光华夺目,而瞿秋白正是这绚 丽群星中耀眼的一颗。他以自己的思想理论和革命实践奠定了


瞿秋白祖籍江苏宜兴,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城内东南角的青果 巷(今82号)一座名为八桂堂的花园住宅内的天 香楼二楼。八桂堂是瞿秋白 的叔祖瞿赓甫的住宅,这所住宅内花木繁多,因有八株桂花而得名八桂堂, 天香楼也是因沉浸在花木的芬芳之中而得名。瞿家是一个书香门第,世代为 官,瞿赓甫当时任湖北布政使。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 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知县的大哥 瞿世琥的接济。母亲金璇,也是官宦之女,精于诗词。她的子女中长大成人 的有5子1女,瞿秋白是家中的长子。由于瞿秋白头发上生有双旋,父母为其 取名双(或同音字霜、爽)。 辛亥革命后,瞿秋白的伯父瞿世琥弃官闲居杭州,将母亲也接到那里, 并停止了对瞿世玮一家的资助。于是瞿秋白家陷入经济困境,被迫搬到城西 庙沿汀瞿氏宗祠居住,靠典当、借债度日。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 白被迫辍学。农历正月初五,母亲金璇服毒自尽。瞿秋白一家人分别投亲靠 友,瞿秋白先在杨氏小学教书。1916年年底,瞿秋白得到表舅母的资助,西 赴汉口,寄居在京汉铁路局当翻译的堂兄瞿纯白家中,并进入武昌外国语学 校学习英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临场记者这样报道他就义时的情景:1935年6月18 日,福建长汀。他来到中山公园,“至中山公园,全园 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见小菜四碟, 美酒一饔。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 异”。酒半乃言曰:“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 我要大休息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说罢,坦然正其衣履,到公园凉亭前拍了 遗照——他背着两手,昂首直立,恬淡闲静之中流露出 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概。 在刀兵环护下,慢步走向刑场。刑场在长汀西门外罗 汉岭下蛇王宫养济院右侧的一片草坪,距中山公园二华 里多。倘是怕死的人,不要说步行两华里,就是二十米 也无法走,恐怕是要被人拖行的。 他手挟香烟,顾盼自如,缓缓而行。继而高唱国际 歌,打破沉寂之空间。到了罗汉岭下,他自己找了块空 地面北盘足坐下,回头看了看行刑者说:“此地甚好”, 接着饮弹洒血,从容就义。
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 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 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 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毛泽东
我和秋白相识多年,我始终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一 个坚定的共产党员,一个无私无畏的战士,一个能肝胆相照 的挚友。
因为那篇《多余的话》,有多
少污水泼向那个圣洁的灵魂。 好在公道自在人心,历史终究 由人民书写,当历史的云烟散 尽,人们终于理解了那个坦坦 荡荡的书生,终于有了千百倍 的敬意,赞许那前无古人的磊 落与从容。
他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秋白:柔情似水而又坚毅如 钢的秋白,温良谦和而又清高傲岸的秋白,隐忍 克制而又惊世骇俗的秋白,以菩萨心肠行雷霆手 段的秋白,一生忧郁的秋白,千古寂寞的秋白, 万代流芳的秋白。
瞿秋白祖籍江苏宜兴,1899年1月29 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城内东南角的青 果巷(今82号)一座名为八桂堂的花 园住宅内的天 。瞿家是一个书香门第, 世代为官,瞿赓甫当时任湖北布政使。 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 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 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知 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母亲金璇, 也是官宦之女,精于诗词。
他死后的遭遇更令人感慨:为了一篇《多余的话》 和几首绝命诗,他死后三十年又成了昔日战友实现 政治目的的牺牲品——被诬为“叛徒”、“变节 者”,被掘墓扬灰,辱及妻女。然而其人性的光辉 毕竟不是谁能掩盖得住的,七十年过去,人们的价 值取向、道德观念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 那些强者,那些自诩纯净得不食人间烟火的人,那 些没了领袖光环就什么也不是的所谓政治家,或荣 或辱,或进或退,大都在人们的记忆中烟消云散, 而几经荣辱的秋白,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理解 和爱戴。

《多余的话》。他是那样无情地解剖自己,缺 点、短处、失误,甚至心灵深处的种种污垢, 一一坦陈,任人评说,勇气可嘉也罢,格调消 沉也罢,他.决然摘掉了头上的光环,向世界 袒露一个真实的自我,哪怕身后会有污水盈身。 “人爱惜自己的历史,就像鸟爱惜自己的羽 毛”,而这羽毛是掺不得半点假的。一只凤凰 就这样在狭小的囚室完成了涅槃。
---茅盾

瞿秋白生前的寂寞令人唏嘘:一 瞿秋白和鲁迅 生“没有什么朋友”,临终前也 曾写信给被视为文友的郭沫若, 而自身历史断作好几截但帅旗永 不倒的郭沫若又能理解他多少? 他的知己唯有鲁迅,这是因为他 们在思想上达到了同样的高度, 他的寂寞缘自多思善感,缘自早 熟早慧,他的寂寞,是先知先觉 者的寂寞,是思想上高处不胜寒 的寂寞。鲁迅曾写过“人生得一 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一联赠予。






8你是文人,信奉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你该在书斋里实现自己的文化价值,本该将“瞿秋白” 这三个字镌刻在文人榜上,可你没有。 9你将你的全部都倾注在了中国革命上,披荆斩棘,遇 刀剑水火而不退缩。 10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哲人者,宁可舍其事而成 其身。”终瞿秋白的一生,你也未留下巨著传世,然而 我却在你唱破魔界吼震浊世的声音听到了真正知识分子 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11你内心的为中国发展而献身,为世界进步而殒命的理 想贯通了天香楼和罗汉岭,以至后世白云苍狗几至变迁, 你永不朽! 12“此地甚好,开枪吧!”你盘膝坐下,笑容温和恬静, 一如数年前,你加入中国共产党时露出的那个笑容。 汀州何其幸,从此抱紧了一个坚强伟大的灵魂。
他是人中龙凤: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诗词歌 赋,无所不能;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 语言学甚至佛学,无不涉猎;“如果他一开始 就不闹什么革命,只要随便拔下身上的一根汗 毛,悉心培植,他也会成为著名的作家、翻译 家、金石家、书法家或者名医”(梁衡)。
他又是个性情中人:热恋之中,他教女 友吹箫、唱戏,指导女友绣花;离家的 日子,他每天用五彩布纹纸给爱妻写诗 写信;工作之余,他画图、折纸甚至扮 鬼脸以逗小女儿一笑;其风流缱绻不输 于贾宝玉,浪漫多情不亚于徐志摩,温 存体贴又像是邻家的好好男人。
主持会议的瞿秋白
“八七”会议旧址内景
三十二岁的时候
他被自己阵营里的人残酷斗 争、无情打击,在政治上永 不被重用,经济上仅能维持 最低生活标准的情况下,忙 着为鲁迅的杂文作序,忙着 帮茅盾改小说,忙着制订汉 字拉丁化方案,笔端所到之 处,洋洋洒洒几百万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煎 熬,在黑暗的牢狱中孤军奋 战;死亡来临的前夜,陪伴 他的国民党军医为其揪心彻 夜未眠,他却酣然入梦;长 汀街头,对瞎眼乞丐的一瞥 是他悲天悯人的最后情怀, 罗汉岭下,一句“此地甚好” 成为他诗情画意的千古绝 唱。

瞿秋白在历史上,留给我们的感觉与启示愈 显迷离。他是如此热情地参与了革命,又是 如此平淡地疏离了革命。可是,他的心,仍 然忠诚地向着革命。这样的人生,常人无法 解答。它提醒我们:人与路,路与人,这超 过“表现”所揭示的含义。其间的深远,要 用生命去体会。

他生命短促,行色匆匆。他出门登舟时一定想到“野渡 无人舟自横”,想到“轻解罗裙,独上兰舟”。那是一 种多么悠闲的生活,多么美的诗句,是一个多么宁静的 港湾。他的《多余的话》里一再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 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刻 他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 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但正是 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 倍的岁月去纪念他。如果他一开始就不闹什么革命,只 要随便拨下身上的一根汗毛,悉心培植,他也会成为著 名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者名医。梁实秋、 徐志摩现在不是尚享后人之飨吗?如果他革命之后,又 拨转船头,退而治学呢,仍然可以成为一个文坛泰斗。 与他同时代的陈望道,本来是和陈独秀一起筹建共产党 的,后来退而研究修辞,著《修辞学发凡》,成了中国 修辞第一人,人们也记住了他。


抄背
汀州梅花香 2012年山东卷高考高分作文


1鸦片战争的大炮打破了一个天朝沉醉的迷梦,四万万 人民的眼泪映不出神州的方向,天安门前的怒吼唤不醒 一个早已枯朽的中国,但惟有一些人用他的身心,用他 的意志与精神,撼天动地,与日月齐光! 2一枝梅花落在你的眼里,可这本该是中国历史上最黑 暗的日子,实在不敢想象的这个戏称自己是“一佳顶双 目”的男人在临行前是怎样的豁达,怎样的英气逼人。 3你手挟赴刑前的那半支香烟还燃在历史的光影里。你 沿途高唱的国际歌还响彻在长汀公园的刑场上,你奋力 去照亮前进的道路甚至不惜举全身自燃,一颗灿星从此 陨落,秋白不朽。
二十四岁的时候
他是意气风发的年轻革命家,是 风流儒雅的大学教授,像所有的 年轻人一样,少不了海誓山盟、 花前月下,为了看一场自己喜欢 的戏而又不被人认出,他竖起衣 领、戴着墨镜扮酷,兴之所至, 他会在郑振铎的婚礼上幽他一默, 留下一段传世佳话。
二十八岁的时候
他受命于危难之际,主持 “八七会议”,以一介书生 担当起领导一个政党的重任, 发出武装夺取政权的怒 吼。




4孙中山先生说“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 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5而你即使此身不存,此心也不死的人。你在临行前的从 容与对中共的坚信激励了后世不知多少仁人志士,你心 中的“大丈夫文武忠贞,求仕为国”的豪言始终像鞭子 抽打在你瘦弱的身躯上,于是你宁肯倒下,也要去铺平 中国革命的道路。 6你从不灰心也从不因困难而缩步,哪怕你被王明逐出中 共中央领导集团,哪怕你后来被捕,被国民党威逼利诱, 你也一直很坚定地走革命道路,与你同时代的好多人都 做了软骨头,在刀剑下乞怜。 7你是真正的因目睹人民沉浮于水深火热时操起菜刀去救 国救民的人,用自己柔弱的身躯又偏偏演出了一场泰山 崩于前而不动的英雄戏。
他是一个书生 啊,一个典型 的中国知识分 子,你看他的 照片,一副多 么秀气但又有 几分苍白的面 容 。
中共党中留下6个第一
一、他是中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 二、他是中国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风采的第一人。 三、他是中国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其中 “因特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e)”就是根据音译过 来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四、他创作了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首歌曲。1923年, 瞿秋白作《赤潮歌》,热情地歌颂了工农革命。 五、他创办了我党第一张日报。1925年6月4日,瞿秋白在 上海创办了《热血日报》。他是主办人,也是主要撰稿 人。 六、他是系统地给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 第一人。
可是秋白没有这样做。就像一个美女偏不肯去演戏, 像一个高个儿男子偏不肯去打球。他另有所求,但又求 而无获,甚至被人误会。一个人无才也就摆了,或者有 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摆了。最可惜的是他有十分才只 干成了一件事,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这才叫后人惋惜。 你看岳飞的诗词写得多好,他是有文才的,但世人只记 住了他的武功。辛弃疾是有武才的,他年轻时率一万义 军反金投宋,但南宋政府不用他,他只能“醉里挑灯看 剑,梦回吹角连营”,后人也只知他的诗才。瞿秋白以 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 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没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 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 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 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刎这 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 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 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 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秋白不朽 。 ——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