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部分国家舰用装甲质量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部分国家舰用装甲质量比较》
材料1、大和级的装甲制造:
大和级战列舰的侧舷主装甲带为铆接的最厚达410mm的VH(Vickers Harden)装甲,该装甲是没有经过渗碳处理而具有相当硬度和脆性的热处理型装甲,成为日本造船工业能力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明。
战列舰需要大量优质特种钢板,特别是装甲钢,此前,日本的装甲钢无论在材质还是加工工艺上均不如西方,因此,在大和舰的建造过程中,如何开发新型装甲钢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日本海军旧有的战列舰舷侧装甲钢主要采用渗碳表面硬化的镍铬合金钢,即所谓VC 钢(维氏渗碳钢)。这种钢材有两个缺点,一是表面硬化工艺使钢材失去韧性而变脆,容易被对方穿甲弹击碎;另一方面,进行渗碳处理需要花费4~5个昼夜的时间,再加上煅烧时间,制造一块装甲钢需要一个月——对需要2万吨舷侧装甲钢的2条在建新舰来说,如此速度不能接受。
考虑到上述情况,日本开发出另一套加工技术,即不再对材料表面进行渗碳处理,而是直接运用锻烧以及热处理方法对钢材进行硬化,生产出一种被称为VH钢(维氏硬化钢)的新装甲钢。这种钢材在增强硬度的前提下,依然保持相当的韧性,根据实验测算,VH钢与VC 钢相比,抗冲击值有很大提高,其侠性能则基本一致。此外,制造一块VH钢的时间只需要10天,是VC钢的1/3。由于具有上述两大优点,新钢材被1号舰用来作舷侧及主炮炮塔正面装甲用材。
为了能够保质保量的制造出合适的钢材以供新舰建造之用,日本还耗费巨资从德国购进了15000吨水压机以及3台70吨酸性平炉,从而保障了制造包括650毫米厚VH钢板在内的大型锻压件。
材料2、William H., Jr. Garzke, Robert O., Jr. Dulin 的二战盟国战舰《USNI》一书记载:
英国乔治V级的表面硬化装甲抗弹能力(不单纯是指强度)比美国的A级钢板高25%。
材料3、英国KGV级战列舰的装甲来源:
英国KGV级战列舰头两艘的主要装甲引进自捷克。捷克二战时期属于大德意志帝国,而克奴伯和莱茵金属公司,代表着大德意志帝国装甲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
材料4、美英德三国联合海底科考队考察结果:
俾斯麦的320mm主侧装甲抵挡住了绝大部分理论上拥有450-550mm匀质装甲穿深力的英国战列舰炮弹。
材料5、美国战后的测评结果:
舰用装甲钢材中,最好的表面硬化装甲是英国人1930年以后的CA装甲,克虏伯的KC/na 以微弱劣势位居第二(1930CA装甲最厚111mm,克虏伯KC/na装甲最厚350mm,所以我认为最好的主力舰装甲应该还是克虏伯的)。
二战最好的军舰结构用钢是德国用于建造俾斯麦等舰舰体和U型潜艇耐压舱壳的ST52特种钢,战后被全世界造船界广泛采购,至今仍是德国和奥地利的重要出口钢材。
材料6、美国战后的测评结果:
战后,美国根据弗吉尼亚海军测试中心对缴获的大和级3号舰“信浓”的余下VH钢板进行测试,宣称日本战列舰的装甲钢抗弹性能只相当于美国产品的83.9%。但客观分析,作为日本海军“04造舰计划”组成部分的“信浓”号,由于在建造期间战争形势开始恶化,原材料缺乏,对装甲钢进行表面热处理的熟练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很多有经验的技工被征兵),导致其建造质量极为低劣,以至命中4枚鱼雷便告沉没。以这样的装甲钢与战前不惜工本、充分保证原材料供应和工艺质量造出来的“大和”号装甲相比,显然是不妥的。
后来,美国人测试过另外一块183毫米厚VH钢,结论是品质与美国装甲钢同样优良。
结论:
1、美日舰用装甲性能基本在统一水平(根据美国战后测评)
2、英国舰用装甲优于美国(根据《USNI》一书记载)
3、日本舰用装甲性能不会超过德国,正常情况下应该低于德国(根据日本装甲生产设备进口来源推断)
4、英德舰用装甲性能基本在同一水平,其中英国巡洋舰装甲略优于德国,德国主力舰装甲略优于英国,全世界最优秀的舰用装甲肯定来源于欧洲(根据美国战后测评、《USNI》一书记载、英国KGV战舰的装甲来源、美英德三国联合海底科考队报告)
6、最终结论,大致上,二战军舰装甲质量:德国=英国> 美国=日本
以上结论均根据材料直接推理得出,不做偏向于某一方的假设,意大利、法国和苏联因没有充分资料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