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之大同社会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在《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中简单的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和大同思想下的中古古代理想社会。现在我们先从大同思想的来源和概念来分析中国古代的大同。
说起大同思想我们就会想到儒家的大同思想。儒家大同理想是在《礼记》的《礼运》篇中提出来的。《礼运》篇大概产生于秦汉之际或汉初,这时,新兴地主阶级已经建立起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专制帝国,正在雄心勃勃地为巩固封建政权,发展封建主义经济基础而斗争,于是,它的某些思想代表人物就设计出大同这种理想社会方案,为自己的事业描绘一个虚无缥缈的远景。儒家大同的理想没有私有制,人人为社会劳动而不是“为己”;老弱病残受到社会的照顾,儿童由社会教养,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没有特权和世袭制,一切担任公职的人员都由群众推选;社会秩序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对外“讲信修睦”,邻国友好往来,没有战争和国际阴谋。同样我需要感叹一句,没有孔子就没有儒家,而儒家的大同思想,即天下大同思想也是孔子的理想。
我们讲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来自孔子),便是古代大同思想对现代的影响的一个方面。中华民族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同舟共济就是一个具体生动的例子。我对儒家略有了解是因为我们开始学《论语》时,了解了孔子的“仁”的思想,而“大同”与“仁”亦是殊途同归。
所以我通过对《中国文化概论》的学习后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儒家的大同社会其实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的理想社会。让我想到的我们
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后期的共产主义制度与“大同”社会似乎有些相似了!话又说回来,虽然就当时而言,大同社会只能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下所构想的一种如世外桃源一样的理想主义社会,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文化发展却是建立在以大同社会为目标的前提下的。
西汉以后的封建时代的大同思想西汉中叶以后至清代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发展一直停留在封建主义阶段,没有形成新的生产力和新的阶级,因而儒家大同类型的理想,未再出现新的模式,我已经在上面的段落中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其中有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通过学习后的一些观点。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其他类型的大同思想,从而进行比对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古代大同文化思想。
农家类型的大同理想,主要通过组织农民起义的宗教团体的某些生活制度体现出来,农家“并耕而食”的理想人人劳动,没有剥削;社会生产基本上以自给自足的农业为主,但存在若干独立的手工业,并进行着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之间的交换,交换按等价原则进行,没有商业欺诈;不存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分工,不存在专业的脑力劳动者,连君主也和人民“并耕而食”。农家的这种理想,实质上是农民小生产者对自己落后的经济地位的理想化。东汉末期张鲁的五斗米教是最早的典型。而且这种思想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几千年建立在中国小农经济环境下的文化思想。知道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时期我们依稀可以看到这种农家类型的大同思想的影子。不过仔细与儒家的大同思想比较,我们会发现农家类型的大同理想实际上是儒家
的大同文化思想的影子,基础和实质,不过过于简单了些。
道家类型的大同理想,则在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形成了新的、最有影响的典型。然而道家“小国寡民”的理想把人们分成许多互相隔绝的“小国”,每一个小国的人民都从事着极端落后的农业生产以维持生存,废弃文字,尽量不使用工具,人人满足于简陋低下的生活而不求改。这种逃避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想法只能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只能是修身问道的一种方式不能成为现实。
而且我们在学习和在图书馆里查阅相关资料后会发现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思想已经在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选贤与能的管理体制;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人得其所的社会保障;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各尽其力的劳动态度上提出了相关的一些简单的要求。这应该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升华吧!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也”,“人君必以其道服天下,而不以名位临天下。夫莫尊于君之名,莫重于君之位,然而不得其道以行之,则生杀予夺之命皆无以服天下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句子中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大同社会思想的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了吧!同样,这些思想对今人有很重要的启迪意义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