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新”在什么地方

合集下载

农村社区转型升级(城镇社区)面临的困难-社区治理转型面临的困难

农村社区转型升级(城镇社区)面临的困难-社区治理转型面临的困难

农村社区转型升级(城镇社区)面临的困难:社区治理转型面临的困难农村社区转型升级(城镇社区)面临的困难在中国,“农村社区”是一个时髦的词汇。

官方文件中第一次正式出现这一提法是2006年,当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自此,农村社区建设可谓如火如荼,但据基层反映,当前农村社区转型升级仍存在三方面困难,亟待重视。

一、农村社区定位不清。

由于农村社区是一个新生事物,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对到底什么是农村社区、农村社区建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等问题,都还认识不到位。

这就导致大家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缺乏理论指导,存在无从下手,甚至盲目推进的问题。

社区建设宣传工作不到位,使得居民对社区建设认识不清,新建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一样,拥有便民服务中心、图书室、健身室等硬件设施,目的在于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完善的社区服务,但现状却是各种硬件设施无人问津,放着积灰,在众多农民眼里,那里仍然是村委会的办公场所,就是多了一块社区的牌子。

农民们对此并“不感冒”。

社区建设的实际工作与农民需求的对接尚需进一步完善。

“路通了、深井打好了、广场建起来了,社区建设就完成了。

”这就是一些村干部的想法。

对于建成社区之后干什么、怎么开展服务等缺乏长远考虑和计划。

二、从农民到居民的思想转换问题。

由于农民自身主动性不足的因素,缺乏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之中国农村社区建设往往是在政府自上而下的主导和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农民自下而上的参与机制并没有建立,缺乏表达自己利益和意见的有效平台和机制。

早出晚归的劳作思想根深蒂固,农民们对社区事务缺乏兴趣,作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评判者和受益者,农民并没有成为社区管理的主体。

不知道社区建设对于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在社区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蔬菜种植、煤炉烧饭等问题。

三是新建社区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

面向未来的新型社区建设总结

面向未来的新型社区建设总结

面向未来的新型社区建设总结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建设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型社区建设带来了新的标准,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面向未来的新型社区建设。

一、公共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的新型社区必须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例如道路、桥梁、公园、垃圾处理设施等。

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应该毫不吝啬资金,提高设施的档次和品质,为市民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

二、环保建设随着人类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未来的新型社区应该注重环保建设,采用环保材料、节约能源、减少垃圾等措施,建设绿色、可持续的社区。

三、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新型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

未来的社区应该实现智能化的管理,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例如,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我们可以实时了解社区各项设施的使用情况,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

同时,通过信息化建设,我们能够提高社区的安全性,加强社区管理,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的居住环境。

四、居住环境建设居住环境建设是未来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房屋及其周边环境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性。

未来的社区设计应该注重建筑的生态化和人性化,采用绿化、景观、雨水利用、地下能源利用等城市生态技术,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生态社区。

五、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是新型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

以社区为单元,建立社区文化中心、群众活动中心等,为市民提供最基础的文化服务。

未来的社区文化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注重维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为市民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面向未来的新型社区建设必须注重公共设施建设、环保建设、信息化建设、居住环境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民主与参与,尊重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人翁精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造更美好、更舒适、更安全、更绿色、更文化的社区,让市民在未来的社区中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建设标准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建设标准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建设标准1.1 规划期限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5~20年。

1.2 原则与要求1.1.1体现集中、集聚发展的原则,积极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在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

选址应考虑耕作半径,有利于组织现代农业生产,方便居民现代生活。

积极鼓励第二、三产业依托社区集聚发展。

1.1.2保护耕地、节约用地。

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鼓励以规模大、区位好、基础实施相对配套的现有村庄为基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1.1.3保护生态环境。

1.1.4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的选址应避开山洪、风口、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地震断裂带等自然灾害影响地段、避开生态敏感区,并应避开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以及文物埋藏区。

1.1.5新型农村社区选址应避免铁路、公路、高压输电线路、输油管线穿越,应避免沿公路布局。

1.1.6新型农村社区的布局应与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特殊功能区规划等相衔接。

1.4 主要内容1.4.1 应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目标,包括新型农村社区的数量、平均人口规模、产业发展目标、人均收入目标、平均耕作半径等。

1.4.2 应依据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预测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口规模。

1.4.2.1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规模的预测按照下列公式进行计算:M=p(1-Xβ)M ----规划期末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规模P----整合村庄的人口总数,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整合的行政村或村庄的人口总数。

X----期末城镇化转化率。

按某省2030年城镇化水平70%的目标,某省现有农村人口的40%需转移到城镇。

因此,某省整体的期末城镇化转化率为40%。

β----转化率折减系数。

虽然某省规划期末的城镇化转化率为40%,但却需要20年才能完成,因此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调查研究,并确定转化率折减系数。

一般转化率折减系数应在0.25~0.75之间。

1.4.2. 2 集中、集聚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每个行政村原则上不超过1个,每个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口规模原则上不低于2000人,山区、丘陵区的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规模可适当降低,但不宜低于600人。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有什么不同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有什么不同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有什么不同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它围绕如何形成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而构建,注重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凝聚力、认同感;理解农村社区,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特征:1农村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农村社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结构体系;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都可以在农村社区内反映出来,人们能够通过农村社区发现农村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能够从农村社会生活中听到社区居民最真实的意愿;可以说,农村社会是由若干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所组成,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从农村社区建设入手;2农村社区的主体是农村居民;农村居民是农村社区产生、存在的前提,是农村社区的建设者,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农村居民生活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村居民的根本利益做为建设农村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增加农村居民建设农村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农村居民满意的社会经济生活场所;3农村社区的基础性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城市社区中劳动力的谋生方式基本上是从事二三产业,而农村社区中基础性想经济活动则是从事农业生产;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着的改变;在农田种植业发展的同时,林牧副渔和二三产业大规模发展;许多地区的农村居民从事二三产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从事农业的数量,农民从非农产业中获得的收入也已经超过了农业收入;4农村社区的多功能性;就国的农村社区的情况而言,一是具有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发挥着组织、协调、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作用;二是具有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发挥着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发展各类社区组织,推进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等作用;三是具有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担负着发展教育事业、组织开展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组织开展为农村社区组织具有维护本社区的治安秩序、调解民间纠纷、管理计划生育、维护社区的社会稳定等项功能;五是具有社会建设的功能;如发展本社区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5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较低,聚居规模较小;人口密度和人口聚居规模是衡量一个社区人口状况的主要指标;与城市社区相比,由于农业生产活动需要在大面积的土地上进行,使得农村居民不可能想城市居民一样聚居在一起,只能小规模分散居住于多处;这个特点就要求在完善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和管理中要因地制宜,尊重客观现象;6农村社区中家庭功能比较突出;农村家庭不仅担负着生育、赡养、消费、文化娱乐等项功能,而且还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单位和农村组织的主要构成单位;家庭的最基本特征能够比较充分的满足农业活动提出的多项要求,而其,在农村社会生活中,个人往往以家庭成员的身份参加组织活动,社区组织在其活动过程中也往往把家庭视作接受任务的单位;可以说,家庭是农村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7农村社区中血缘、地缘关系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业缘关系的作用日益重要;血亲、姻亲,以及由于世世代代血亲姻亲关系形成的复杂网路,是农村社会关系的核心和联系纽带;同时,邻里关系也是农村社区中重要的人际关系;但是在现代农村中,原本紧紧地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格局正在变得多元化、理性化,亲属之间关系的亲疏越来越取决于他们在生产经营中相互之间合作的有效和互惠的维持;8农村社区具有多元类型;如果从生产职能角度,可以划分为农村、林村、牧村、渔村等等;如果从法定地位角度,可以划分为自然村和建制村两种类型;如果从形态角度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集村型社区和散村型社区;农村社区的多元类型就要求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在于组成人员不同;农村社区由农民组成,城市社区由城镇居民组成;农村整体移民到城市,住在一个安置小区内,算不算农村社区要看户口的性质,农业户口,算;城镇户口归城市社区;。

农村社区的发展趋势

农村社区的发展趋势

农村社区的发展趋势
农村社区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生活水平提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缩小,农村社区的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人们对于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社区将逐渐完善这些配套设施。

2.农村产业结构转型:传统的农业生产已经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因此农村社区将加大对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将成为农村社区发展的重点领域。

3.农村社区治理能力提升:农村社区将加强自身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完善社区自治机制。

通过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政府的支持,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提升社区的治理效能。

4.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完善:农村社区将加大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基础设施的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同时,还将加强对于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满足农民的需求。

5.农村社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社区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田的生态修复,推广可持续农业模式,建设美丽乡村。

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农村社区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绿色可持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自治能力的方向。

这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居民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农村社区发展进步。

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和特点

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和特点

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和特点一、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经过统一规划,按照统一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搬迁合并,统一建设新的居民住房和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也称为“中心村”),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

二、新型农村社区的特点1、规模不等。

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乃至几万人,完全由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而定。

2、基础设施相当完善。

新型农村社区的道路、供电、供水、通讯、购物、电脑网络、有线电视、垃圾污水处理等各项设施基本齐全,可以保证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公共服务全面覆盖。

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法律、计生、就业、社保、社会治安、社会福利等政府各项服务全面覆盖,很多事情群众不出村也能办到。

4、居住环境优美。

新型农村社区注意环境的美化、绿化、亮化,娱乐休闲设施齐全;群众的住房设计科学,既有独门独院的别墅,也有多层、高层、廉租房等不同样式、不同面积的套房,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财力状况选择不同的住房标准。

5、社会管理得到加强。

建立了党总支、居委会、经济协会、文化协会、老年协会、村民理事会等组织,社会管理得到完善和加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一)政府引导,群众自建,社会共助在政府进行规划设计、政府和社会共同给予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的扶持引导中,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农户能够自己做的自己做,能够联合做的联合做;政府和村两委不应包办,应该放手引导农户民主理财、自我管理,引导农民自愿地、积极地、有序地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在基础和条件上,要区分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不搞一刀切。

条件好的地方,结合现有工作基础,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建设项目,全面开展社区建设;条件不完全具备的地方,可以有选择性地开展,例如可以从群众最需要、最认同的环境卫生整治做起,逐步动起来。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精简版)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精简版)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发展的“第二次革命”,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大难题的有效途径,是基于国情、基层实际和经济社会阶段性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是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更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大趋势。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经过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尚处于探索、实践的阶段,还存在着观念怎么转变、资金怎样筹集、政策如何扶持等一系列突出困难和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破解。

(一)干群观念转变难。

政府和农民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两大主体,两个主体方认识不到位是当前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首要问题。

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理念和建设内涵比较模糊,存在畏难发愁情绪和等、靠、要思想,没有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和因地制宜调动群众,工作系统性、统筹性和创造性不够。

另一方面,作为社区建设主体的农民共同参与支持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相当一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新社区建设了解不多、认识不足,缺乏自力更生的主体意识,对社区各种资源整合利用还缺少有效的办法。

(二)建设资金筹集难。

资金不足问题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最大的制约因素,其中,农民建房资金是最大难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资金问题是最大瓶颈。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庞大的资金。

然而,政府财政政策捆绑、项目整合的扶持资金非常有限,土地置换资金到位滞后,企业参与、社会组织投入、个人助等社会力量参与严重不足,渠道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资金短缺的瓶颈制约非常突出,难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资金缺口。

(三)扶持政策缺失。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有什么不同优选稿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有什么不同优选稿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有什么不同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有什么不同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

它围绕如何形成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而构建,注重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凝聚力、认同感。

理解农村社区,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特征:(1)农村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

农村社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结构体系。

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都可以在农村社区内反映出来,人们能够通过农村社区发现农村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能够从农村社会生活中听到社区居民最真实的意愿。

可以说,农村社会是由若干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所组成,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从农村社区建设入手。

(2)农村社区的主体是农村居民。

农村居民是农村社区产生、存在的前提,是农村社区的建设者,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农村居民生活密切相关。

这就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村居民的根本利益做为建设农村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增加农村居民建设农村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农村居民满意的社会经济生活场所。

(3)农村社区的基础性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

城市社区中劳动力的谋生方式基本上是从事二三产业,而农村社区中基础性想经济活动则是从事农业生产。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着的改变。

在农田种植业发展的同时,林牧副渔和二三产业大规模发展。

许多地区的农村居民从事二三产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从事农业的数量,农民从非农产业中获得的收入也已经超过了农业收入。

(4)农村社区的多功能性。

就国的农村社区的情况而言,一是具有经济功能。

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发挥着组织、协调、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作用。

(精选)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特点、建设原则及部分地区经验做法

(精选)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特点、建设原则及部分地区经验做法

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和特点一、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经过统一规划,按照统一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搬迁合并,统一建设新的居民住房和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也称为“中心村”),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

二、新型农村社区的特点1、规模不等。

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乃至几万人,完全由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而定。

2、基础设施相当完善。

新型农村社区的道路、供电、供水、通讯、购物、电脑网络、有线电视、垃圾污水处理等各项设施基本齐全,可以保证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公共服务全面覆盖。

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法律、计生、就业、社保、社会治安、社会福利等政府各项服务全面覆盖,很多事情群众不出村也能办到。

4、居住环境优美。

新型农村社区注意环境的美化、绿化、亮化,娱乐休闲设施齐全;群众的住房设计科学,既有独门独院的别墅,也有多层、高层、廉租房等不同样式、不同面积的套房,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财力状况选择不同的住房标准。

5、社会管理得到加强。

建立了党总支、居委会、经济协会、文化协会、老年协会、村民理事会等组织,社会管理得到完善和加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一)政府引导,群众自建,社会共助在政府进行规划设计、政府和社会共同给予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的扶持引导中,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农户能够自己做的自己做,能够联合做的联合做;政府和村两委不应包办,应该放手引导农户民主理财、自我管理,引导农民自愿地、积极地、有序地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在基础和条件上,要区分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不搞一刀切。

条件好的地方,结合现有工作基础,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建设项目,全面开展社区建设;条件不完全具备的地方,可以有选择性地开展,例如可以从群众最需要、最认同的环境卫生整治做起,逐步动起来。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人口外流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日趋外流。

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者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力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影响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2. 基础设施不完善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需要有着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包括道路交通、能源、通信等多个方面。

但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历史原因以及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甚至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严重的交通不便、能源短缺等问题。

3. 农村社区的文化传承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农村文化面临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一些传统的节日、习俗、文化遗产等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文化传承,也影响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4. 农民收入水平低问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的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

这不仅导致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也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

二、思考1.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吸引针对人口外流问题,可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吸引力。

同时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方式吸引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

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加强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

3. 加强农村社区文化传承针对农村社区的文化传承问题,可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鼓励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推动农村社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加强农民收入水平提升针对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问题,可以加强农村地区的产业扶贫工作,推动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一、背景介绍农村社区作为农村地区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在农村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农村社区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现状分析1.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当前,农村社区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严重制约着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

2.社区治理体制不健全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有效机制和规范管理,导致一些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如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环境污染等。

3.社区公共服务缺失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相对匮乏,如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难以满足居民日常需求。

4.农村社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农村社区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社区经济薄弱,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生活质量不高。

5.农民居民参与度不高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居民参与度较低,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社区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三、原因分析1.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社区建设所需要的资源分配不均衡,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不足,导致社区的发展受限。

2.政策支持不到位目前的相关政策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支持不够有力,缺乏明确的政策方向和措施,限制了社区建设的发展。

3.传统观念束缚一些农民仍然保持传统观念,对于社区建设缺乏首要意识,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

4.组织机制不健全农村社区缺乏有效的组织机制,居民参与度低,社区民主管理机制不健全。

四、解决方案1.加大投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优化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升社区的发展水平。

2.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加强社区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建设,加强对社会矛盾的解决和管理,维护社区的治安和稳定。

3.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农民居民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

4.推动农村产业发展鼓励农村社区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社区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社区的发展与变迁——我的观察与思考

乡村社区的发展与变迁——我的观察与思考

乡村社区的发展与变迁——我的观察与思考乡村社区的发展与变迁——我的观察与思考时光飞逝,转眼间已经是2023年了。

这三年来,我所生活的乡村社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农村的面貌已经不再,现代化的建筑、设施和设备出现在我的眼前。

同时,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这些变化使我深思,对未来发展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在住房建设方面,2023年的乡村社区变得更加宜居和安全。

政府加强了住宅建设的投入,并建立了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

在此背景下,很多农民自主选择拆除老旧房屋和靠近生产污染源的房屋,改为新建别墅、花园别墅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住宅。

此外,消防、防盗、防水等设备的普及使用,也使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和安全了。

其次,生产方式也得到了巨大改变。

传统农业已经慢慢淡出历史舞台,如今农村居民不仅能在空闲时间享受田园生活,同时也通过一些新型农业生产方式赚取了可观的收入。

比如,有些农村居民开发农家乐,既增加了经济收益,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文化体验。

还有一些居民在集体合作社中成立了多元化的生产合作社,以开展农业、种植、销售等业务,提高经济效益和知名度。

这种多元化生产方式的采用,不仅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还为社区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社会管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政府逐步加强了农村基层治理,建立了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

同时,社区居民通过网络化途径,加强了自我管理和社区管理的交流与协作。

在此背景下,街道居委会开始建设个人信用档案和家庭诚信档案,鼓励社区居民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

通过这种方式,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虽然,乡村社区在这三年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加强。

对于乡村社区而言,未来发展趋势仍然是多元化发展。

政府对于农村产业的出现和培养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同时提供一些优惠的政策和权益保障,给广大农民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对于社区居民而言,未来在物质享受的基础上,也需要注重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让社区更加和谐美满。

新型农村社区解读心得体会

新型农村社区解读心得体会

新型农村社区解读心得体会新型农村社区是指在传统农村社区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融入现代化的理念和模式,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社区。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区发生了许多变化,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成为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在参观新型农村社区时,深深触动和体会到了以下几点:首先,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注重用户体验。

传统农村社区大多是由政府主导的,针对农民的需求并不是非常了解,往往只是把农民作为社区建设的对象,缺乏对农民需求的细致调研和深入了解。

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更加注重农民的实际需求,通过大量的调研和深入了解,将农民的需求纳入社区建设的规划中,使得农民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其次,新型农村社区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传统农村社区中,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时有发生,很多的农村社区存在着污水处理不当、垃圾堆放无序等问题。

而新型农村社区在建设之初就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做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注重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规范垃圾处理流程等方式,使得农村社区的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再次,新型农村社区注重社区文化建设。

传统农村社区文化传承有待加强,很多农村社区没有明确的特色文化,缺乏对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关注。

而新型农村社区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挖掘和传承农村特色文化,通过建设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等方式,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小康社区的文化品位。

最后,新型农村社区注重社区服务的完善。

传统农村社区的服务功能单一,往往只有基本的医疗、教育和商业等服务设施,无法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

而新型农村社区则倡导服务功能多样化,通过建设农民健康俱乐部、开展农村创客活动等方式,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提供更加贴心和个性化的服务。

通过观察和体验,我深深感受到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给农民生活带来的改变。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通过注重用户体验、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注重社区文化建设和完善社区服务,使得农村社区的发展更加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新型农村社区资料汇编

新型农村社区资料汇编

新型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又不同于城市社区,它是由若干行政村合并在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或者是由一个行政村建设而成,形成的新型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

它由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

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又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凸显;农民在解决温饱、基本实现小康之后,对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这些要求,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他们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

2009年10月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中心村为核心,以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为契机,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积极稳妥推进迁村并点,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农村社区建设,路子怎么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探索中主要形成了三种模式:一是“城镇开发建设带动”模式。

就是站在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高度,把县域经济发展、小城镇开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设,一体规划、一并推进,围绕“农村发展什么产业、在什么地方发展;农民居住什么环境、在什么地方居住”两大课题,统筹考虑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与农民富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按照“做强主城、膨胀县城、发展集(聚区)镇、建设社区(中心新村)”的思路,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就业结构。

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标准

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标准

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标准(试行)一、新型农村社区定义在农村一定地域范围内聚居的,从事现代农业生产、享受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的、实行城镇社区管理模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建设目标: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镇化。

三、建设要求集约土地、规模生产、提升功能、方便生活。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大力推行“多村整合”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同一县(区)域内农村社区达到建设标准基本一致,服务标准基本一致。

五、建设规模及住宅建设标准1、人口及建设用地规模新型农村社区根据各村人口、产业、文化等情况按600户、2000人左右确定规模;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100-140平方米。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可预留0.5平方公里左右的产业发展用地。

2、设区规划①坚持便于服务管理、尊重群众意愿和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公共资源的原则,兼顾农村地域特点、历史沿革和农民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乡镇合并、迁村并点、集中居住建设和农业区域化发展等情况,科学设置社区空间布局,合理确定社区服务范围。

②规划编制要按照《延安市市级生态村考核标准(暂行)》,充分考虑社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3、住宅建设标准社区内住宅与生产用地、用房间距不小于100米;人均不低于28平方米;清除危旧房屋,危旧房改造率达到100%;住宅立面及色彩应体现地域风貌特色。

建筑材料应立足于就地取材。

五、道路交通1、社区道路社区道路应全面硬化。

社区道路网应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合理布置建设,社区主干道不应低于7米,次干道不低于5米。

2、公共停车设施社区应设有客运车辆停车站点。

根据人口规模,应考虑公共停车面积,结合村民住宅形式,考虑私家停车位。

3、社区广场社区广场面积为1000-2000平方米,根据人口规模确定。

(广场配置绿地、文化活动场地和体育健身器材等)六、市政公用设施1、供水水源应充足,生活饮用水、取水、净水、输配水设施应安全、完备。

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2、排水生活污水70﹪以上应经处理达标排放。

新型社区建设的思路和途径

新型社区建设的思路和途径

新型社区建设的思路和路径一、新型社区与新型农村社区新型社区是指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构建成的社区组织体系,具有居民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高、社区内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等特点。

新型社区主要包括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

不同于城市社区和传统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是指在农村区域按照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的、居住方式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农民聚居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集约节约土地,又有利于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区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是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重要战略基点。

二、我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展工作通州农村面积广阔,农业人口基数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重道远。

近年来,为科学合理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我区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积极探索符合通州实际的发展途径。

2005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组织开展全区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确定732个农民集中居住点,2010年调整为568个。

2011年编制《南通市通州区城乡统筹规划》,提出“一中心四片区百社区”,共规划163个社区,其中I级社区27个,II级社区136个。

2012年编制完成金庄、二爻、赵甸等15个I级社区规划。

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四百多个居住点启动建设,其中进集中居住点自建农户已逾万户。

经过多年努力,农村的集中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土地、金融改革滞后、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仍然存在,村庄居住点总体上依然呈现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基础设施配套落后等特征。

与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思路和路径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产业支撑、集约节约、城乡一体、因地制宜、示范带动、生态宜居”的原则,按照集中居住、生产生活便利,功能配套完善,管理规范的目标,以规划为先导,通过政策扶持、体制创新,市场运作等方式,努力建设生活环境优美、服务功能完善、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型农村社区。

六汪镇六汪新型农村社区实施方案区划调整最新版

六汪镇六汪新型农村社区实施方案区划调整最新版

六汪镇六汪社区建设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六汪新型农村社区是我镇规划的一个集聚型农村社区,包含14个行政村,分别为:丰台村、河北村、六汪村、前六汪村、宋家村、孙家沟村、辛王庄村、杨家庄村、找字庄村、大沟村、柳杭沟村、劝礼村、石牛卧村、小沟村,总户数3328户,总人口10185人。

六汪社区服务中心占地面积9.1亩,建筑面积3640平方米,总投资600万元。

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正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2013年上半年即可投入使用。

六汪社区十四个村基本情况村庄名称农户数(户) 户籍人口(人)村庄原址(亩)宅基地面积(亩)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面积(亩)六汪村426 1410 565.95 299.1 2269 1.61 河北庄村245 850 474.15 247.5 1656 1.95 丰台村344 965 183.9 182.4 2419 2.51 前六汪村242 827 162.9 154.05 1750 2.12 宋家村156 533 89.4 81.3 1202 2.26 孙家沟村238 738 144.45 128.7 1587 2.15 辛王庄村121 310 59.25 53.7 603 1.95 杨家庄村51 176 34.05 30.3 422 2.40 找字庄村256 821 215.1 131.25 1815 2.21 大沟村476 1185 313.20 293.25 2892 2.44 柳杭沟村242 791 181.65 157.65 2255 2.85 劝礼村305 912 209.25 207.30 2047 2.24 石牛卧村97 269 60.30 54.90 720 2.68 小沟村129 398 74.85 60.00 1793 4.51 合计3328 10185 2768.4 2081.4 23430 2.42二、社区建设规划六汪社区计划安置所包含14个村的10185口人。

新型农村社区“新”在什么地方

新型农村社区“新”在什么地方

新型农村社区“新”在什么地方城市,现代文明的舞台;农村,孕育城市的故乡。

同在一片蓝天下,城市意味着更好的生活,而农村却被视为落后的代名词。

多少年来,千千万万农民同有一个梦——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

新型农村社区“新”在哪里?“新”在标准。

就是在真正的农村地区,真正用城市社区的标准进行建设,就是以城市化的理念改造农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农村,以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农村。

一句话,城市社区有什么,新型农村社区也该有什么。

一个“新”字,新型农村社区“脱胎换骨”。

它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农村,而是城市生活的“简易读本”,是现代城市的“缩微版本”,具备教育、医疗、就业等城市基本功能。

一个“新”字,新型农村社区焕然一新。

它让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既不离土也不离乡”,就地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过上城镇生活,共享现代文明。

这并非一厢情愿、纸上谈兵,如今正逐步被全省各地的生动实践所证明——在新乡一些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农民住上漂亮整齐的楼房,超市、社区服务中心、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不少农民将土地租给企业经营,自己到附近企业上班,生活方式几乎跟城里人没有两样。

在许昌,每个新型农村社区都规划“五化十有”,即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生活洁化、垃圾三化、路灯亮化,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体育健身场、网络通信设施、商业设施、五保老人公寓、公交站点、合寿堂,让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公用设施、同质的公共服务。

“城市标准”是新标杆,是新方向。

标杆明晰,方向清楚,干就有准头,做就有劲头;标准不清,方向不明,工作难免走弯路、入误区。

当前,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起步晚、规模小,加快推进任务艰巨,我们更要正确认识“城市标准”,准确把握“城市标准”,真正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避免“低水平”,防止“走老路”,实现迎头赶超、后来居上。

开弓没有回头箭,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我们重任在肩。

要高起点搞好规划建设。

农村新社区的定义及内涵

农村新社区的定义及内涵

农村新社区(合并村)是实现农村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步骤,是实现农村城镇化、专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农村生活水平进一步飞跃的重要途径,是农村产生翻天覆地的必由之路。

农村新社区绝不是简单的几个村庄机械的合并,而是形成综合机能较为完善的小城镇,如设置工业区、商业区、医院、学校、公园、养老院、市政等多功能的复合体。

1、首先打造县城城镇人居洼地和生活高地,就要实现城镇的就业问题。

2、解决入城人员的市民待遇,在居住、就业上与原居民同等待遇。

3、城镇周边十余里全部纳入城镇规划。

4、县城或城镇周边一公里内发展精细化农业,一公里外发展机械化、现代化农业(远离城镇的可设纯农业人口简单居住点和储存点)。

5、农民土地可以以转包、入股等形式把土地由其他人进行规模化经营,但土地所有者的地位不变、受益权不变、处置权不变。

本着宅田合一的政策全面统筹规划农民所有土地。

6、新社区务必保证一定的规模,不能站位太低,一般人口在1万人左右,如规划不当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往往出现二次合并。

7、新社区最终成功与否决定于是否让广大农民受益,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农村社区“新”在什么地方
城市,现代文明的舞台;农村,孕育城市的故乡。

同在一片蓝天下,城市意味着更好的生活,而农村却被视为落后的代名词。

多少年来,千千万万农民同有一个梦——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

新型农村社区“新”在哪里?“新”在标准。

就是在真正的农村地区,真正用城市社区的标准进行建设,就是以城市化的理念改造农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农村,以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农村。

一句话,城市社区有什么,新型农村社区也该有什么。

一个“新”字,新型农村社区“脱胎换骨”。

它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农村,而是城市生活的“简易读本”,是现代城市的“缩微版本”,具备教育、医疗、就业等城市基本功能。

一个“新”字,新型农村社区焕然一新。

它让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既不离土也不离乡”,就地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过上城镇生活,共享现代文明。

这并非一厢情愿、纸上谈兵,如今正逐步被全省各地的生动实践所证明——
在新乡一些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农民住上漂亮整齐的楼房,超市、社区服务中心、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
全,不少农民将土地租给企业经营,自己到附近企业上班,生活方式几乎跟城里人没有两样。

在许昌,每个新型农村社区都规划“五化十有”,即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生活洁化、垃圾三化、路灯亮化,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体育健身场、网络通信设施、商业设施、五保老人公寓、公交站点、合寿堂,让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公用设施、同质的公共服务。

“城市标准”是新标杆,是新方向。

标杆明晰,方向清楚,干就有准头,做就有劲头;标准不清,方向不明,工作难免走弯路、入误区。

当前,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起步晚、规模小,加快推进任务艰巨,我们更要正确认识“城市标准”,准确把握“城市标准”,真正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避免“低水平”,防止“走老路”,实现迎头赶超、后来居上。

开弓没有回头箭,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我们重任在肩。

要高起点搞好规划建设。

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结合当地原有特色优势,规划、设计、建设好每个新型农村社区,要尽量按四五层以上规划建设社区住宅以节约土地,同时规划建设好基础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商
业金融设施、社区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实现居民不出社区即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目标,尽快建成一批外观美观大方、内部经济适用、基本功能完善、风格富于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

要高水平搞好经营管理。

借鉴城市经营的理念,多策并举解决好建设资金投入的难题,创新管理解决好社区居民的房屋产权等问题,规划、发展好新型农村社区的配套产业和就业项目,保证社区与周边城镇或园区融合互动发展,保证居民能够就近在周边商业企业、服务型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就业,并开辟农民创业园或创业项目,鼓励支持自主创业,让社区居民居住有恒产、工作有恒业,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同一个天空,同一个梦想。

让城市文明的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