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的阻抗与状态参量

合集下载

微波天线与技术课程报告汇总

微波天线与技术课程报告汇总

微波天线与技术课程报告汇总《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考察报告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老师:许焱平绪论1.微波技术是研究微波信号的产生、传输、变换、发射、接收和测量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是经典的电磁场理论,研究电磁波沿传输线的传播特性有两种分析方法。

一种是“场”的分析方法,即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在特定边界条件下解电磁波动方程,求得场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电磁波沿线的各种传输特性;另一种是“路”的分析方法,即将传输线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用克希霍夫定律建立传输线方程,求得线上电压和电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电压和电流的各种传输特性。

2.微波的定义:把波长从1m 到0.1mm 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微波。

微波波段对应的频率范围为: 300MHz ~3000GHz 。

在整个电磁波谱中,微波介于超短波与红外线之间,是频率最高的无线电波,它的频带宽度比所有普通无线电波波段总和宽1000倍。

一般情况下,微波又可划分为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和亚毫米四个波段。

3.微波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似光性;(2)穿透性;(3)宽频带特性;(4)热效应特性;(5)散射特性;(6)抗低频干扰特性;(7)视距传输特性;(8)分布参数的不确定性;(9)电磁兼容和电磁环境污染。

4.微波技术的主要应用:(1)在雷达上的应用;(2)在通讯方面的应用;(3)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4)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5)微波能的应用。

f λ31081051010(m)(Hz)3103231063109-13101210-43101510-73101810-10无线电波宇宙射线射频目录绪论 (1)目录 (2)一、均匀传输线理论 (3)二、规则金属波导 (4)三、微波集成传输线……………………5四、微波网络基础 (5)五、微波元器件 (6)六、天线辐射与接收的基本理论 (7)七、电波传播概论 (8)八、线天线 (9)九、面天线 (10)十、微波应用系统 (11)心得体会 (12)本课程我们共学习了十章,主要学习了均匀传输线理论、规则金属波导、微波集成传输线、微波网络基础、微波元器件、天线辐射与接收理论、电波传播概论、线天线、面天线、微波应用系统。

第1章均匀传输线理论详解

第1章均匀传输线理论详解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第1章
1.1 1.2 1.3 1.4
均匀传输线理论
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传输线阻抗与状态参量 无耗传输线的状态分析 传输线的传输功率、 效率与损耗
1.5
1.6 1.7
阻抗匹配
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
电路:导线
e.g.50Hz交流电电线
无纵向电磁场分量的电磁波称为横电磁波,即TEM
波,TEM波只能够存在于双导体或多导体中。
另外, 传输线本身的不连续性可以构成各种形式的
微波无源元器件 , 这些元器件和均匀传输线、 有源
元器件及天线一起构成微波系统。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一、传输线的种类
1、双导体传输线(TEM波传输线): 它由两根或两根以上平行导体构成 , 因其传输的电 磁波是横电磁波( TEM 波)或准 TEM 波 , 故又称为 TEM波传输线。
dU ( z ) Z I ( z) dz
dI ( z ) Y U ( z ) dz
移相
dU 2 ( z ) dI ( z ) Z Z Y U ( z ) 2 dz dz
dI 2 ( z ) Z Y I ( z) 0 2 dz
dI 2 ( z ) dU ( z ) Y Y Z I ( z) 2 dz dz
从微分的角度,对很小的Δz, 忽略高阶小量,有: u ( z , t ) u ( z z , t ) u ( z , t ) z z i ( z , t ) i ( z z , t ) i ( z , t ) z z 从电路角度,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可得: i ( z , t ) u(z, t)+R﹒Δz﹒i(z, t)+ L z - u(z+Δz, t)=0 t u( z z, t ) i(z, t)+G﹒Δz﹒u(z+Δz, t)+ C﹒Δz﹒ -i(z+Δz, t)=0

(四川理工学院)微波技术与天线-第3章 TEM波传输线

(四川理工学院)微波技术与天线-第3章 TEM波传输线

第3章 TEM波传输线理论
电压反射系数与电流反射系数间差一个负号Γ u=-Γ i 。 通常将电压反射系数简称为反射系数, 并记作Γ(z)。
对于无耗传输线 j
Ae jz Zl Z 0 j 2 z ( z ) e jz Be Zl Z0
反射系数与终端位置有关,而且是位置的函数,在终端
d 2 I ( z) 2 I ( z) 0 dz2
第3章 TEM波传输线理论
电压、电流的通解为
U Aez Bez 1 I ( Aez Bez ) Z0
式中,Z0 (R1 jL1 ) /(G1 jC1 )称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
解中的待定常数由边界条件决定 传输线的边界条件通常有以下三种: ① 已知终端电压Ul和终端电流Il ② 已知始端电压Ui和始端电流Ii ③ 已知信源电动势Eg和内阻Zg以及负载阻抗Zl。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选择1类边界条件,因此
vp与频率ω有关,这就称为色散特性。
在微波工程中,特性阻抗Z0对分析TEM传输线的传输特性 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表征传输线与前级匹配和后级匹配的重 要参量。
第3章 TEM波传输线理论
3.2 传输线阻抗与反射
传输线与前级源的匹配主要取决于传输线在入端的输入阻 抗,传输线与后级的匹配不仅取决于传输线终端接收机的输入 阻抗,还与传输线本身的特性阻抗有关。它们的这些关系用特
对于时谐电压和电流, 可用复振幅表示为
u(z, t)=Re[U(z)e jωt] i(z, t)=Re[I(z)e jωt] 可得传输线方程在频域的表示为:
dU R1 jL1 I Z1 I dz dI G1 jC1 U Y1U dz
这里Z1 R1 jL1和Y1 G1 jC1分别是传输线单位长度 的串联阻抗和并联导纳 。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分析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分析

1,传输线模型由平行双导体构成的引导电磁波结构称为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

人们熟知的传输线有平行双导线、同轴线、平行平板波导及其变形——微带线。

低频电路中,传输线负载端、源端的电压、电流差别不大,但在高频电路(传输线长度与电磁波波长相比拟)中两者差别很大。

传输线模型就是用来揭示这种变化的规律的模型。

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源是纵向位置的参数。

传输线在电路中相当于一个二端口网络,一个端口连接信号源,通常称为输入端,另一个端口连接负载,称为输出端。

2,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分析特性阻抗:又称“特征阻抗”,它不是直流电阻,属于长线传输中的概念。

在高频范围内,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到达的地方,信号线和参考平面(电源或地平面)间由于电场的建立,会产生一个瞬间电流,如果传输线是各向同性的,那么只要信号在传输,就始终存在一个电流I,而如果信号的输出电平为V,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传输线就会等效成一个电阻,大小为V/I,把这个等效的电阻称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

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如果传输路径上的特性阻抗发生变化,信号就会在阻抗不连续的结点产生反射。

影响特性阻抗的因素有:介电常数、介质厚度、线宽、铜箔厚度。

传输线的基本特性是特性阻抗和信号的传输延迟,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特性阻抗。

传输线是一个分布参数系统,它的每一段都具有分布电容、电感和电阻。

传输线的分布参数通常用单位长度的电感L和单位长度的电容C以及单位长度上的电阻、电导来表示,它们主要由传输线的几何结构和绝缘介质的特性所决定的。

分布的电容、电感和电阻是传输线本身固有的参数,给定某一种传输线,这些参数的值也就确定了,这些参数反映着传输线的内在因素,它们的存在决定着传输线的一系列重要特性。

一个传输线的微分线段l可以用等效电路描述如下:传输线的等效电路是由无数个微分线段的等效电路串联而成,如下图所示:从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可知,每一小段线的阻抗都是相等的。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就是微分线段的特性阻抗。

第1.2节 传输线的阻抗与状态参量

第1.2节 传输线的阻抗与状态参量
ρ −1 ρ +1
反射系数用驻波比来表示为 Γl = 驻波比的倒数称为行波系数 K =
《微波技术与天线》
1
ρ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阻抗与状态参量
[例1-2] 一根 Ω均匀无耗传输线,终端接有负载 l=Rl+jXl, 例 一根75Ω均匀无耗传输线,终端接有负载Z 欲使线上电压驻波比为3,则负载的实部R 和虚部X 欲使线上电压驻波比为 ,则负载的实部 l和虚部 l应满足 什么关系? 什么关系? 解:由驻波比ρ=3,可得终端反射系数的模值应为: ,可得终端反射系数的模值应为: ρ −1 Xl 感抗
结论
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与观察点的位置、 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与观察点的位置、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终端负载阻抗及工作频率有关,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终端负载阻抗及工作频率有关,且一 般为复数,故不宜直接测量。 般为复数,故不宜直接测量。 由于tan 由于 β(z+λ/2)= tan(βz),所以 in (z+λ/2)= Zin(z),即传输 ,所以Z , 的周期性。 线上的阻抗具有λ/2的周期性。 的周期性
U ( z ) = U + ( z ) + U − ( z ) = A1e jβ z [1 + Γ ( z ) ] A I ( z ) = I + ( z ) + I − ( z ) = 1 e j β z [1 − Γ ( z ) ] Z0
于是有
Z in ( z ) =
U ( z) 1 + Γ( z ) = Z0 I ( z) 1 − Γ( z )
上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可写成
Z in ( z ) − Z 0 Γ( z ) = Z in ( z ) + Z 0

微波技术和天线(第四版)刘学观 第1章

微波技术和天线(第四版)刘学观 第1章

第一章均匀传输线理论第章传输1.1节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1.2节传输线的阻抗与状态参量1.3节无耗传输线的状态分析1.4节传输线的传输功率、效率与损耗1.5节阻抗匹配151.6节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1.7节同轴线的特性阻抗1.1 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本节要点传输线分类均匀传输线等效及传输线方程传输线方程解及其分析传输线的特性参数1.微波传输线定义及分类微波传输线是用以传输微波信息和能量的各种形式的传输系统的总称,它的作用是引导电磁波沿一定方向传输因此又称为导波系统 第一类是双导体传输线,它由二根或二根以上平行传输,因此又称为导波系统。

第类是双导体传输线由根或根以平行导体构成,因其传输的电磁波是横电磁波(TEM 波)或准TEM 波,故又称为TEM 波传输线,主要包括平行双线同轴线带状线和微带线等行双线、同轴线、带状线和微带线等。

第二类是均匀填充介质的金属波导管,因电磁波在管内传播,故称为波导,主要包括矩形波导、圆波导、脊形波导和椭圆波导等。

第三类是介质传输线,因电磁波沿传输线表面传播,故称为表面波波导,主要包括介质波导、镜像线和单根表面波传输线等。

2. 均匀传输线方程当高频电流通过传输线时,在传输线上有:导线将产生热耗,这表明导线具有分布电阻;在周围产生磁场,即导线存在分布电感;由于导线间绝缘不完善而存在漏电流,表明沿线各处有分布电导;两导线间存在电压,其间有电场,导线间存在分布电容。

这四个分布元件分别用单位长分布电阻、漏电导、电感和电容描述。

设传输线始端接信号源,终端接负载,坐标如图所示。

Δz其上任意微分小段等效为由电阻R Δz 、电感L Δz 、电容C Δz z +Δz z z 0和漏电导G Δz 组成的网络。

i (z +Δz ,t )i (z ,t )R ΔzL Δz u (z +Δz ,t )u (z ,t )G Δz C Δz设时刻t 在离传输线终端z 处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u (z,t ) 和i (z,t ),+z +z +z z +Δz而在位置z Δz 处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u (z Δz,t )和i (z Δz,t )。

同轴传输线参数

同轴传输线参数

同轴传输线参数
同轴传输线是一种高频传输电信号的电缆,具有较低的传输损耗和良好的屏蔽性能。

它由中心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外护套构成。

在设计和应用同轴传输线时,需要考虑以下参数:
1. 阻抗:同轴传输线的阻抗是其电性能的重要指标,通常为50或75欧姆。

阻抗不匹配会造成信号反射和损耗,影响传输质量。

2. 传输损耗:同轴传输线的传输损耗与工作频率、线径、绝缘材料、导体材料等因素有关。

传输损耗越小,传输距离越远。

3. 速度因子:同轴传输线中电信号传播的速度因子取决于绝缘材料,一般在0.66-0.8之间。

知道速度因子可以帮助准确计算信号到达时间。

4. 带宽:同轴传输线的带宽是指信号频率的最大范围,取决于阻抗和传输损耗。

带宽越宽,传输的高频信号越多。

5. 屏蔽效能:同轴传输线通过外导体对电磁场进行屏蔽,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屏蔽效能取决于导体形状、屏蔽材料和电磁场频率等因素。

以上是同轴传输线的主要参数,需要在设计和应用中加以考虑,以保证传输质量和传输距离。

- 1 -。

微波及天线考查报告任务书(第二版)刘学观

微波及天线考查报告任务书(第二版)刘学观

《微波与天线技术》课程考查报告任务书专业:通信工程班级:OX姓名:OOXX学号:XXOO二零一三年一月课程内容总结本书共分为十章,包括微波技术、天线与电波传播和微波应用系统三个部分。

第一至五章为微波技术部分,主要讨论了均匀传输线理论、规则金属波导、微波集成传输线、微波网络基础和微波元器件,其中在微波集成传输线部分主要讨论了带状线、微带线、耦合微带线及介质波导的传输特性,并对光纤的传输原理及特性做了介绍;在“微波元器件”一章中,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重点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几组微波元器件,主要包括连接匹配元件、功率分配元器件、微波谐振元件和微波铁氧体器件。

第六至九章为天线与电波传播部分,主要叙述了天线辐射与接收的基本理论、电波传播概论、线天线及面天线,其中在线天线部分侧重介绍了在工程中常用的鞭天线、电视天线、移动通信基站天线、行波天线、宽频带天线、微带天线等,还对智能天线技术做了简要介绍。

微波应用系统安排在第十章,主要讨论了雷达系统、微波通信系统级微波遥感系统三个典型系统。

上述三部分既相互联系有相互独立,下面将做详细说明。

微波技术部分一、均匀传输线理论1、均匀传输方程及其解(1)均匀传输线方程⎪⎪⎭⎪⎪⎬⎫==++)()_()()_(i u z I z I Γz U z U Γ 对于时谐振电压和电流,可得时谐传输线方程式中,L j R Z ω+= C j G Y ω+= 分别称为传输线单位长串联阻抗和单位长并联导纳。

(2)均匀传输线方程的解z sh Z I z ch U z U γγ011)(+= z sh Z Uz ch I z I γγ011)(+=(3)传输线的工作特性参数特性阻抗0Z ;传播常数γ;相速p ν与波长λ。

2、传输线阻抗与状态参量(1)输入阻抗: 对无耗均匀传输线, 线上各点电压U(z)、 电流I(z)与终端电压U1、终端电流Il 的关系如下:(2)反射系数: 传输线上任意一点z 处的反射波电压(或电流)与入射波电(或电流)之比为电压(或电流)反射系数, 即:(3)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的关系 )](1[)()()(1z e A z U z U z U z j Γ+=+=-+β )](1[)()()(01_z e Z A z I z I z I zj Γ-=+=+β tt z u C t z Gu z t z i ∂∂+=∂∂),(),(),(t t z i L t z Ri zt z u ∂∂+=∂∂),(),(),()()(z YU dzZ dI =)()(z ZI dzZ dU =⎪⎭⎪⎬⎫+=+=)sin(j )cos()()sin(j )cos()(011011z Z U z I z I z Z I z U z U ββββ3、无线传输线的状态分析无线传输线有以下三种工作状态:①行波状态;②纯驻波状态;③行驻波状态。

传输线参数

传输线参数
2
1
2
驻 波 参 量 (续二)
V (d ) V (d ) 1 G L max I (d ) max I (d ) 1 G L
V (d ) V (d ) 1 G L min I (d ) min I (d ) 1 G L
波在终端将全部被反射, 沿线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都形成纯驻
波分布, 唯一的差异在于驻波的分布位置不同。下面以终端短 路为例分析纯驻波状态。 终端负载短路时, 即负载阻抗Zl=0, 终端反射系数Γl=-1, 而 驻波系数ρ→∞, 此时,传输线上任意点z处的反射系数为Γ(z)=-e
j2βz,
将之代入式(1 - 2- 7)并经整理得
为已知负载条件的解。(2.2-2) 距离负载d处向负载看去的阻抗 (imput impedance)
分布参数阻抗(无耗线)
此时:0; g=j; th(gd) = jtg(d)
Z in (d ) Z 0 Z L jZ 0tg d Z 0 jZ Ltg d
1) 传输线阻抗随位置而变,(分布参数阻抗)V 和I无明确的物理意义,无法直接测量,故传输线 阻抗也不能直接测量。 2) 传输线段具有阻抗变换作用,ZL通过线段d变 换成Zin(d),或相反。 3) 无耗线的阻抗呈周期性变化,具有λ/4变换性和 λ/2重复性。
反射参量(便于测试 )
1) 反射系数(reflection coefficient)
反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压之比 传播方向:-z --- 反射波 egz +z --- 入射波 e-gz d=l-z 符号刚好相反
V (d ) G v (d ) V (d ) 2.2 3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2)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2)

Γ1

1 1
(1-2-15)
由此可知, 当|Γl|=0 即传输线上无反射时, 驻波比ρ=1; 而 当|Γl|=1即传输线上全反射时, 驻波比ρ→∞, 因此驻波比ρ的取 值范围为1≤ρ<∞。可见,驻波比和反射系数一样可用来描述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1.2 传输线阻抗与状态参量
[例1-2]一根75Ω均匀无耗传输线, 终端接有负载Zl=Rl+jXl, 欲使线上电压驻波比为3, 则负载的实部Rl和虚部Xl应满足什么 关系?
U
max

U
U

U min U U
(1- 2- 13)
将式(1-2-13)代入式(1- 2- 11), 并利用式(1- 2- 4),得
1 U / U 1 l
1 U / U 1 l
(1- 2- 14)
1.2 传输线阻抗与状态参量
于是, |Γl|可用ρ表示为
4. 驻波比
对于无耗传输线, 沿线各点的电压和电流的振幅不同, 以 2
周期变化。为了描述传输线上驻波的大小, 我们引入一个新的参 量——电压驻波比。
1.2 传输线阻抗与状态参量
定义传输线上波腹点电压振幅与波节点电压振幅之比为电 压驻波比, 用ρ表示:
U
max
U m in
(1- 2- 11)
Zin

Z0
Zl Z0
jZ0 jZl
tan tan
l l
100
可见, 若终端负载为复数, 传输线上任意点处输入阻抗一 般也为复数, 但若传输线的长度合适, 则其输入阻抗可变换为 实数, 这也称为传输线的阻抗变换特性。
1.2 传输线阻抗与状态参量
2. 反射系数

微波复习题参考答案(思考题)

微波复习题参考答案(思考题)

一、思考题1.什么是微波?微波有什么特点?答:微波是电磁波谱中介于超短波与红外线之间的波段,频率范围从300MHz到3000GHz,波长从0.1mm到1m。

(通常,微波波段分为米波、厘米波毫米和亚毫米波四个波段。

)特点: 似光性;穿透性;宽频带特性;热效应性;散射性;抗低频干扰性;视距传播性;分布参数的不确定性;电磁兼容和电磁环境污染。

2. 试解释一下长线的物理概念,说明以长线为基础的传输线理论的主要物理现象有哪些?一般是采用哪些物理量来描述?3. 微波技术、天线与电波传播三者研究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它们有何区别和联系?4. 试解释传输线的工作特性参数(特性阻抗、传播常数、相速和波长)5. 传输线状态参量输入阻抗、反射系数、驻波比是如何定义的,有何特点,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6. 阻抗匹配的意义,阻抗匹配有哪三者类型,并说明这三种匹配如何实现?7. 史密斯圆图是求解均匀传输线有关和问题的一类曲线坐标图,图上有两组坐标线,即归一化阻抗或导纳的的等值线簇与反射系数的等值线簇,所有这些等值线都是圆或圆弧,故也称阻抗圆图或导纳圆图。

阻抗圆图上的等值线分别标有,而特征参数和,并没有在圆图上表示出来。

导纳圆图可以通过对旋转180°得到。

阻抗圆图的实轴左半部和右半部的刻度分别表示或和或。

圆图上的电刻度表示,图上0~180 °是表示。

8. TEM、TE 和TM 波是如何定义的?什么是波导的截止性?分别说明矩形波导、圆波导、同轴线、带状线和微带线的主模是什么?9. 描述波导传输特性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如何定义?10.为什么空心的金属波导内不能传播TEM波?试说明为什么规则金属波导内不能传输TEM波?答:如果内部存在TEM波,则要求磁场应完全在波导的横截面内,而且是闭合曲线。

由麦克斯韦第一方程知,闭合曲线上磁场的积分应等于与曲线相交链的电流。

由于空心金属波导中不存在轴向(即传播方向)的传导电流,所以必要求有传播方向的位移电流。

微波技术 1章三种传输状态

微波技术 1章三种传输状态

(1.73)
线上任意点的输入阻抗为
Z in
V (z) I (z)

jZ ctgz
(1.74)
|V| |I|
|V| |I|
φV
φI
φV φI
Zin
无耗传输线的三种工作状态
(2) 终端开路传输线
终端开路时电流IL =0, 得到线上电压电流分布为
V (z)=VL cos z 2V cos z
A e j(2 z) 2
所以
(z)
A2e j z A1e j z

A2 A1
e j(2 12 z) (z) e j
(1.58a)
由上式可知,反射系数的模|Γ(z)|是反射波电压振幅值与入射波电压振幅值之比:
(z) V (z) A2 V (z) A1
c
1 1

( (
z) z)
(1.63)
也可以写为
(z) Zin (z) Zc Yc Yin (z) Zin (z) Zc Yc Yin (z)
(1.64)
无耗传输线的三种工作状态
反射系数Γ及输入阻抗Zin
反射系数Γ(z)与负载阻抗ZL 间的关系
由式(1.64)
(z) Zin (z) Zc Zin ( z) Zc
(1.58b)
反射系数的幅角为反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压的相位差,即
(z) arg((z)) argV (z) argV (z)) 2 1 2 z
(1.58c)
无耗传输线的三种工作状态
反射系数Γ及输入阻抗Zin
反射系数Γ(z)是参考面位置z的函数,在z=0处的反射系数称为负载反射系数ΓL,

1.3传输线的特性参量

1.3传输线的特性参量
1.3 传输线特性参量
传输线的特性参量主要包括:传播常 数、特性阻抗、相速和相波长、输入阻 抗、反射系数、驻波比 ( 行波系数 ) 和传 输功率等。
1.3 传输线特性参量
一、特性阻抗
V ( z ) A1e z + A2e z 1 I ( z ) ( A1e z A2e z ) Z0
min max
1.3 传输线特性参量

I I
min max

1 1+

1

传输线上反射波的大小,可用反射系数的 模、驻波比和行波系数三个参量来描述。
反射系数模的变化范围为 驻波比的变化范围为 行波系数的变化范围为
对于微波传输线,由于, L1C1
vp 1 L1C1
所以有:
(2.3-7)
双导线和同轴线上行波的相速度均为:
vp 1


1
0 0 r

v0
r
1.3 传输线特性参量
定 义 相波长,为波在一个周期 T 内等相位
面沿传输线移动的距离,即:
0 p v pT f r
(1)传输线上任一点的阻抗与该点的位置和负载阻 抗有关,分布于沿线各点,是一种分布参数阻抗 。 (2)传输线段具有阻抗变换作用,Z L 通过线段 d变换成 Z in (d ) ,或相反。
( 3 ) 无 耗 线 的 阻 抗 呈 周 期 性 变 化 , 具 有 / 4 变换性和 / 2 阻抗重复性。
(3) 由于在微波频率下,电压和电流缺乏明 确的物理意义,不能直接测量,故传输线阻抗 也不能直接测量,但可以间接测量。
没有反射波,则:Zin(d)=Zo。
1.3 传输线特性参量

(优选)描述传输线状态的特征量.

(优选)描述传输线状态的特征量.

1 | Ubr 2 Zc
|2
Vbr线间击穿电压
第25页,共28页。
传输效率
传输效率定义为:
负载吸收功率
如果考虑损耗,则
U z U i ekize jkr z u (0)ekize jkr z
I
z
Ui Zc
eki ze jkr z
u (0)ekize jkr z
传输线上任一点的传输功率为:
其中
u
(0)
U U
r i
P(z) 1 Re(UI *) 1 Re{|U i |2
2
2
Z
* c
e2kiz | u (0) |2 e2kiz }
第26页,共28页。
传输效率 I
z处的功率为
P(z) 1 Re(UI *) 1 Re{| U i |2
2
2
Z
* c
e2kiz | u (0) |2 e2kiz }
(优选)描述传输线状态的 特征量
第1页,共28页。
描述传输线状态的特征量
传输线的状态可由下列特征
量来描述:
k, Zc
1.电压波U与电流波I
传输线
2.电压入射波Ui与电压反射 波Ur
3.反射系数
4.阻抗Z或导纳Y
5.驻波系数与驻波最小点 位置dmin 这5组特征量是相互等价的
第2页,共28页。
注意!
I ( z) [1 u ( z)] Zc第7页,共28页。
3. 阻抗或导纳沿传输线变换关系式
阻抗定义为传输线上电压与电流之比.
由 U (z) [1 u (z)]U ie jkz
I
(
z
)
[1
u
(

2.2 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反射系数与工作状态优秀PPT

2.2 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反射系数与工作状态优秀PPT
2.2 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反射 系数与工作状态
阻抗匹配问题是传输线理论中最重要 的问题,本章我们将详细了解传输线的反 射系数与阻抗的关系和均匀无耗传输线端 接不同负载时的几种工作状态。
1
一、传输线的反射系数 和阻抗 Z
反映传输线任以何一点特性的参量是反射系数Γ和 阻抗Z。
Iz`
Il
U z`
U l
z
阻抗有周期特性, tan周z'期是
Z(z'mg / 2) Z(z' )
3. 反射系数与阻抗的关系
(2-21)
任意z' 情况
Z
(
z'
)
Z0
1 1
( (
z' z'
) )
(z') Z(z') Z0 Z(z') Z0
任意z' 情况
Zl
Z0
1 1
l l
l
Zl Zl
Z0 Z0
7
二、传输线的行波状态
图 3-1
0
2
一、传输线的反射系数 和阻抗 Z
1. 反射系数Γ 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可表示为
U
(z)
A1e
jz
A2e
jz
1 2
(U1
Z0 I1)e jz'
1 2
(U1
Z0 I1)e jz'
U
(z' )
U
(z' )
I (z)
1 2
( A1e jz
A2e jz )
(2-17)
1 2Z0
(U1
1 e j2z' Z(z' ) Z0 1 e j2z' 以短路状态为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阻抗与状态参量
4. 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的关系
均匀无耗传输线上电压、 均匀无耗传输线上电压、电流又可以表示为
U ( z ) = U i ( z ) + U r ( z ) = A1e jβ z [1 + Γ ( z ) ] A1 j β z I ( z) = Ii (z) + Ir (z) = e [1 − Γ ( z ) ] Z0
e jβ z +
Z L − Z 0 − jβ z e U (z ) Z L + Z0 Z + jZ 0tg (β z ) Z in ( z ) = = Z0 = Z0 L Z − Z 0 − jβ z I (z ) Z 0 + jZ L tg (β z ) e e jβ z − L Z L + Z0
微波工程基础
6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阻抗与状态参量
讨论
当 Z L = Z 0 时,ΓL = 0
它表明传输线上没有反射波,只存在由电源向负载方向传播的行波 表明传输线上没有反射波,
或接纯电抗负载时, 当终端开路Z L → ∞ 或短路 Z L = 0或接纯电抗负载时,终端 反射系数 ΓL = 1
此时表明入射到终端的电磁波全部被反射回去 。
• • • • 沿线电压分布和电流分布 输入阻抗 状态参量(反射系数) 状态参量(反射系数) 阻抗与状态参量的关系
微波工程基础
1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阻抗与状态参量
1. 沿线电压分布和电流分布 .
沿线电压和电流
Zin (z )
Z0 I2 U2
注意正方向的选取! 注意正方向的选取! 传播常数和特征阻抗 表征传输线的自身特性
ΓL = = 0.5
ρ +1
根据反射系数与负载阻抗的关系
ΓL = ZL − Z0 = 0 .5 ZL + Z0
Rl
容抗
整理得负载的实部和虚部应满足关系式为
2 ( Rl − 125) 2 + X L = 1002
即负载的实部和虚部应在圆心在(125,0),半径为 , ,半径为100的圆上,上半 的圆上, 即负载的实部和虚部应在圆心在 的圆上 圆对应负载为感抗,而下半圆对应负载为容抗。 圆对应负载为感抗,而下半圆对应负载为容抗。 微波工程基础
8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阻抗与状态参量
5. 驻波比(standing wave ratio (VSWR)) 驻波比( )
电压驻波比—传输线上电压最大值 电压驻波比 传输线上电压最大值 与电压最小值之比, 与电压最小值之比,衡量失配程度
U max= Ui (z) +Ur (z) max= Ui (z) 1+ ΓL ej(φL−2βz) U min
[
]
[
]
微波工程基础
2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阻抗与状态参量
2. 输入阻抗 输入阻抗(input impedance)
输入阻抗 —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处的电压和电流之比值 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处的电压和电流之比值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为 A e jβ z + 2 e − jβ z U ( z) Z L + jZ 0 tan( β z ) A1 Z in ( z ) = = Z0 = Z0 A2 − jβz I ( z) Z 0 + jZ L tan( β z ) e jβ z − e 结论 A1 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与观察点的位置、 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与观察点的位置、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终端负载阻抗及工作频率有关,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终端负载阻抗及工作频率有关,且一 般为复数,故不宜直接测量。 般为复数,故不宜直接测量。 由于tan 由于 β(z+λ/2)= tan(βz),所以 in (z+λ/2)= Zin(z),即传输 ,所以Z , 的周期性。 线上的阻抗具有λ/2的周期性。 的周期性
ZL
z
如果负载阻抗也确定, 则沿线电压和电流都确 定了,为什么? 定了,为什么?
+ A2 e
− jβ z
U ( z ) = U i ( z ) + U r ( z ) = A1e + A2 e
γz
−γz
≈ A1e
jβ z
jβz A2 − jβz = A1 e + e A1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阻抗与状态参量
1.2 无耗传输线的分布参量
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电压与电流之比称为阻抗, 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电压与电流之比称为阻抗,它与导 电压与电流之比称为阻抗 波系统的状态特性密不可分。 波系统的状态特性密不可分。 微波阻抗是不能直接测量的,只能借助于状态参量的 微波阻抗是不能直接测量的, 测量而获得。 测量而获得。 本节要点: 本节要点:
1 1 A A A1eγz − A2 e −γz ≈ A1e jβz − A2 e − jβz = 1 e jβz − 2 e − jβz Z0 Z0 Z0 A1 U (0 ) A + A2 A Z − Z0 = ZL = Z0 1 ⇒ 2 = L I (0 ) A1 − A2 A1 Z L + Z 0 I (z ) = I i (z ) + I r (z ) =
Z in ( z ) =
U ( z ) U i ( z )[1 + Γ( z )] 1 + Γ( z ) Z (z ) − Z 0 = = Z0 ⇒ Γ( z ) = in I ( z ) I i ( z )[1 − Γ( z )] 1 − Γ( z ) Z in ( z ) + Z 0
微波工程基础
微波工程基础
3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阻抗与状态参量
[例1-1] 一根特性阻抗为 Ω、长度为 例 一根特性阻抗为50Ω 长度为0.1875m的无耗均匀 的无耗均匀 其工作频率为200MHz,终端接有负载 l=40+j30 Ω , 线,其工作频率为 ,终端接有负载Z 试求其输入阻抗。 试求其输入阻抗。 解:工作频率f= 200MHz ,故相移常数β=2πf/c= 4π/3, 工作频率 π π 由于 Zl=40+j30 Ω 、 Z0=50 Ω 、z=l= 0.1875m, , 因而得输入阻抗
Γ( z ) = U r ( z) I ( z) =− r U i ( z) I i ( z)
对无耗传输线 γ = jβ ,终端负载为 L,则 终端负载为Z A2e−γz Z L − Z0 −2γz Γ( z) = = e = ΓLe− j2γz = ΓL e-2αze j(φL −2βz ) ≈ ΓL e j(φL −2βz ) A1eγz Z L + Z0
微波工程基础
4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阻抗与状态参量
3. 反射系数 (reflection coefficient)
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处的反射波电压( 反射系数 —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处的反射波电压(或电流) 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处的反射波电压 或电流) 与入射波电压(或电流)之比, 与入射波电压(或电流)之比,即
Hale Waihona Puke 于是有Z in ( z ) =
U ( z) 1 + Γ( z ) = Z0 I ( z) 1 − Γ( z )
上式也可写成
Z in ( z ) − Z 0 Γ( z ) = Z in ( z ) + Z 0
如特性阻抗已知, 如特性阻抗已知, 输入阻抗与 反射系数 有一一对应 的关系! 的关系!
Z L − Z 0 A2 = 当z=0时Γ(0)=ΓL ,则终端反射系数 ΓL = 时 Γ Z L + Z 0 A1
K=
ρ
9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阻抗与状态参量
[例1-2] 一根 Ω均匀无耗传输线,终端接有负载 L=RL+jXL, 例 一根75Ω均匀无耗传输线,终端接有负载Z 欲使线上电压驻波比为3,则负载的实部R 和虚部X 欲使线上电压驻波比为 ,则负载的实部 L和虚部 L应满足 什么关系? 什么关系? 解:由驻波比ρ=3,可得终端反射系数的模值应为: ,可得终端反射系数的模值应为: ρ −1 Xl 感抗
10
Z L + jZ 0 tan βl Z in = Z 0 = 100(Ω) Z 0 + jZ L tan βl
结论:若终端负载为复数,传输线上任意点处输入阻抗一般 结论:若终端负载为复数, 也为复数,但若传输线的长度合适, 也为复数,但若传输线的长度合适,则其输入阻抗可变换为 传输线的阻抗变换特性。 实数,这也称为传输线的阻抗变换特性 实数,这也称为传输线的阻抗变换特性。
7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阻抗与状态参量
小结
重要的物理量: 重要的物理量:反射系数 阻抗)(意义, )(意义 (阻抗)(意义,与其它 物理量的关系) 物理量的关系) 反射系数 输入阻抗 两者关系
Γ( z ) =
Γ(z )
Zin (z ) Z0
Γ (0 )
ZL
z
U r (z ) I ( z ) A2 − j 2 βz =− r = e = Γ(0)e − j 2 βz U i (z ) I i ( z ) A1
而当终端负载为任意复数时,一部分入射波被负载吸收, 而当终端负载为任意复数时,一部分入射波被负载吸收, 一部分被反射回去。 一部分被反射回去。
当传输线特性阻抗一定时,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当传输线特性阻抗一定时,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因此,输入阻抗可通过反射系数的测量来确定。 因此,输入阻抗可通过反射系数的测量来确定。 微波工程基础
j(φL −2βz) i r min i L
( = U (z) +U (z) = U (z)(1+ Γ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