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学科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高二张建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4课程纲要

高二张建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4课程纲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课程纲要一.课程概况课程名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程类型:基础学科课程授课教师:授课对象:高二年级文科生授课时数:27课时二.模块总体目标:1了解20世纪战争的基本史实并认识20世纪的战争体现出哪些新的时代特征。

2 通过了解20世纪人类为争取和平所进行的努力,认识和平的来之不易。

3 通过探究20世纪人类不断发生战争的根源、以及战争给人类留下的惨痛教训来认识为何把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4 通过对比战争中的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邪恶使学生逐步树立正义、和平、团结互助的价值观。

三.内容标准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本单元主要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历史,包括一战爆发的背景、过程和后果、影响等主要历史事实,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到20世纪才会发生世界性大战,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必然原因,认识一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帝国主义是战争之源。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本单元主要介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凡-华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以及两次会议所确立的和平体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凡-华体系的主要内容,同时,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及其不稳定性的原因,认识“非战公约”的历史作用,正确评价国际联盟的历史作用。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本单元主要介绍二战的基本史实。

包括二战爆发的原因、进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各主要战场的重大战役、重要的国际会议、轴心国的溃败。

通过学习应理解二战爆发的原因、认识法西斯集团失败及反法西斯同盟胜利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二战对历史的深远影响、总结其教训,树立起保卫和平历史使命感。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本单元主要介绍雅尔塔体系笼罩下的世界格局,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冷战的原因和特点、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特点及意义,认识综合国力在对外关系中的决定作用,客观评价联合国的作用与地位。

人教版历史课程纲要

人教版历史课程纲要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2、能力与方法目标:能够识读历史图表,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较为清晰地叙述相关的史事,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断增强学习祖国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二、课程内容1、概述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

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当指河姆渡与半坡。

炎黄战蚩尤、黄帝时期的发明创造、尧舜禹等,神话与传说成分较浓,考古证据不足)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此乃夏朝的地位,另外,它还创立了王位世袭制)。

迄今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指“三代”,夏、商、西周)的辉煌成就。

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

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战国时期的历史,堪称唯物史观的经典演绎: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变化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社会存在的变化也在社会意识上得以充分展现。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

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可以作为专题进行课程整合),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与罗马帝国同时)。

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外戚与宦官专权)。

2024年高二历史教学教案

2024年高二历史教学教案

2024 年高二历史教学教案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当进行。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2024 最新高二历史教学教案,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二历史教学教案篇 1一、内容标准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见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问题探究1.分别从戊戌变法前中国社会、经济、思想领域来分析变法的历史背景?2.列表简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见和特点?3.从政治、经济、文化教化、军事等方面,列表整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从百日维新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见的比较以及百日维新的结果等方面去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4.从政治改革、救亡图存、思想解放等角度,归纳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5.从社会背景、领导力气、政策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相识戊戌变法失败的缘由。

史论共享1.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见及其特点:康有为一方面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扬自己的变法主见,另一方面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找寻理论依据,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扬变法思想。

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的神圣性和永恒性。

严复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百日维新的主要特点: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供应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

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

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2.特殊场合:历史兴趣小组或社团
增加条款:
-课外活动规划:增加历史知识竞赛、历史角色扮演、历史讲座等活动计划。
-专项资源支持:为兴趣小组提供更多历史书籍、纪录片等资源。
详细说明:
对于兴趣小组或社团,教学计划应拓展至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满足学生对历史深入学习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
1.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2)近代化的探索
(3)新民主主义革命
2.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三、教学安排
1.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4课时)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点,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史料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注意事项:教师应在教学前进行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解决办法:进行课前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据此调整教学计划。
2.相关问题:教学资源不足。
注意事项:提前规划,确保教学所需的教材、参考资料等资源充足。
解决办法:与图书馆、教育资源中心合作,共享资源,或通过网络途径获取。
①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③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高二历史课程设计

高二历史课程设计

高二历史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1.掌握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等。

2.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能对历史事件进行简要评述。

4.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能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为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等。

2.这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影响。

3.第一课时: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及鸦片战争。

4.第二课时: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影响。

5.第三课时:甲午战争与近代化探索。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1.讲授法: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给出案例,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发展规律。

四、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2.参考书: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资料。

3.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音频等。

4.实验设备:无特殊要求。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需要进行,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历史教学大纲(高中部分)修订本 全日制中学

历史教学大纲(高中部分)修订本 全日制中学
(八)封建制度逐渐转化为腐朽和落后的东西。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开始 孕育着新的生产方式。14、15 世纪的欧洲,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 的扩大,商品生产的增长和国内市场的形成,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稀疏地出 现了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亚洲、非洲、 美洲展开了疯狂的殖民掠夺,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贫困落后。他们掠夺的 大量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同时,对农民的生产资料的剥夺,也在西欧, 特别在英国展开。这两个方面构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内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生和成长,是欧洲封建社会解体的开始。资本原始积累又为西欧资本主义的 发展准备了条件。资产阶级的羽毛慢慢丰满,他们要夺取政权。历史推进到 了资本主义阶段,世界历史由古代转向近代。
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 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 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 国主义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 义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共产党的真挚感情,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 的高贵品质,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
附会,简单类比。 (三)历史事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先后相承的。历史教学要
注意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注意时代先后和发展线索,讲明历史的来龙去脉。 (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讲授。由于历史教学课时有限,教师只能讲授
教材里的主要内容,包括讲清楚一些必要的历史概念、术语、难懂的词等等。 (五)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对注入式;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
三、教材的安排
(一)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教授中国近代现代历史,每周两课时。一年级下学期和二 年级教授世界历史,共三个学期,每周两课时。三年级开设中国古代史选修 课,每周 6 课时。 (二)中国历史从元谋人开始叙述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世界历史从 人类历史的开端叙述至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三)中国历史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以外,各省、市、自治 区可以自编地方乡土教材,补充教学。地方乡土教材的教学和教学时间,各 地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2024年中学历史必修课程大纲

2024年中学历史必修课程大纲

2024年中学历史必修课程大纲【2024年中学历史必修课程大纲】导言:历史是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探索过去的经验和事件,我们可以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更好的把握当下的现实。

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2024年中学历史必修课程大纲将在传统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批判思维。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了解世界各地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和交流。

通过探索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学生将深入了解文明的多样性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第二单元: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这一单元将围绕中世纪社会的政治、宗教和经济体系展开。

学生将了解封建制度、十字军东征和宗教改革等重要事件,同时也将深入研究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广泛影响,包括科学、文化和艺术等领域。

第三单元:近代列强与殖民时代这一单元将探讨近代列强的崛起和殖民时代的全球影响。

学生将学习关于西方列强的扩张、交流和帝国主义的相关历史事件,以及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殖民经历。

通过研究这些事件,学生将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交流和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四单元:世界大战与冷战时代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探索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冷战时代。

他们将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后果,同时也会研究冷战期间的军备竞赛、核武器威胁和全球政治的重大变革。

第五单元:全球化与当代世界这一单元将让学生研究全球化现象及其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他们将学习全球经济、环境和文化变迁,探讨国际组织、全球贸易和全球挑战等重要议题。

同时,他们还将研究全球性冲突如恐怖主义、种族和宗教冲突,以及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总结:通过2024年中学历史必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不仅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思想,还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多元文化意识。

他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当代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高中历史课程大纲

高中历史课程大纲

高中历史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高中历史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及其演变过程的认知与理解能力而设计的一门学科。

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世界的变化、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增强文化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和技能:1. 理解人类历史的背景、起源和发展;2. 熟悉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并能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3. 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跨学科的综合能力;4. 培养对不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高全球视野;5. 加强学生的历史研究、分析和撰写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古代史a.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早期文明(包括但不限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b. 古代东亚文明(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历史、日本古代历史等);c. 古代印度文明及其他文明。

2. 近代史a.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b. 欧洲探索与殖民扩张;c.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d. 世界大战与冷战;e. 多极化世界的形成与当代国际关系。

3. 亚洲史a. 近代亚洲史(包括但不限于中国近代史、日本近现代史等);b.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独立与发展。

4. 当代史a.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社会;b. 地缘政治与全球治理;c. 科技革命与人类社会的未来。

四、课程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分析方法;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3. 研究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研究项目,培养独立研究和写作能力;4. 视听材料:运用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5.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加深对历史事件和遗迹的理解和感受。

五、评估方式1. 课堂测试:用于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程度;2. 作业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阅读、写作和研究项目,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学术写作能力;3.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包括积极回答问题、合作讨论等;4. 考试:进行定期考试,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的综合掌握程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一门以人类社会演化和历史事件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

本课程立足于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通过对历史文化的系统解读和深入分析,促进学生对人类历史的探究和思考,提升学生对当前社会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历史观念和历史素养的公民,并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课程内容1. 中国历史(1)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2)历史上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3)历史上的文化与社会变迁2. 世界历史(1)文明兴起与扩展(2)现代科技与文化革命(3)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演进3. 历史方法与史料分析(1)各类史料的获取和鉴别(2)历史研究方法和史学思想的介绍(3)学生能够通过运用学科思想,独立开展历史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

4. 历史文化教育(1)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学习与分析(2)历史场景重构与影视作品观摩(3)历史文化衍生的艺术和文学作品的了解与欣赏三、教学特点1. 基础知识重点突出。

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讲解到位,让学生在对历史基础知识全部掌握后能够进行应用分析和论述。

2. 强化学术素养。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学科思想,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史料分析和历史研究的基本能力。

3. 当下和未来意义彰显。

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思考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走向,增强学生对社会广泛了解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策略1. 合作式学习。

教师通过分组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自己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2. 深化式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深入分析和研究历史事件,提高学生对历史乃至当下事物的思考深度。

3. 综合式学习。

教师会把学生对史料分析和历史研究方法的掌握运用到实际中,让学生知道如何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五、评价方式1. 知识分析与检测。

检测一年内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 能力与表达测评。

检测学生对历史研究和论述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期总结与回顾。

《高中历史必修II》课程纲要(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II》课程纲要(人教版)
1、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变迁。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原因;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交通工具的进步及影响;大众传媒的发展及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
3课时
调查近百年来家乡住宿条件的变化,体会近代人民物质生活的变迁。
讨论交通发展对当地经济和人们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
专题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主题
课程标准内容
主要内容
说明
课时
教学活动
注备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技术精湛;
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得到发展;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及影响。
4课时
收集我国古代农具的图文资料;
总结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列表勾勒我国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
专题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主题
课程标准内容
主要内容
说明
课时
教学活动
注备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2、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战士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影响;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影响。
2课时
总结苏联各个时期的经济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其利弊。
专题八:(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Ⅱ)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Ⅱ)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Ⅱ)
通过必修Ⅱ的学习,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五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07.8.19三稿。

高二历史组课程纲要 必修三

高二历史组课程纲要 必修三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III课程纲要一课程概况【课程名称】:人教版必修III【课程类型】:必修【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III【授课时间】:36课时【授课教师】:高二历史组【授课对象】:高二年级二【课程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古今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的归纳、联系,理解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3、通过探讨古今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的作用和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4、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合作、分享、尊重和共赢带来的快乐。

三【课时安排】【课时1】导言课: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学案的结构及授课方法,上好新课第一课的导课。

【课时2】第1节:“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4】第3课:宋明理学【课时5】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6】梳理单元结构体系,讲解课后作业,布置课下单元检测练习。

【课时7】总结单元检测成效及讲评检测试题【课时8】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时9】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时10】第7课:启蒙运动【课时11】梳理单元知识结构体系,讲解课后作业,布置课下单元检测练习【课时12】总结单元检测成效及讲评检测试题【课时1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时14】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课时15】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时16】梳理单元知识结构体系,讲解课后作业,布置课下单元检测练习【课时17】总结单元检测成效及讲评检测试题【课时18】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课时19】阶段性考试试卷的讲评【课时20】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发展【课时21】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课时22】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课时23】梳理单元知识结构体系,讲解典型试题及课后作业,布置课下单元检测练习【课时24】总结单元检测成效及讲评检测试题。

高中历史课程纲要

高中历史课程纲要

高中历史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高中历史选修1和选修3课程类型:选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三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1和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授课时间:36课时授课教师:授课对象:高二文科班课程目标(重点):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三门历史必修课程之后,我们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和专门的学习探索,高中阶段开设六门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具体、丰富和延伸。

我们特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本册教科书共九个单元31课,包括3课探究活动课。

通过学习,了解古今中外历史上九个影响较大的改革实例,其中中国4个,外国5个,这些内容基本反映了历史上改革的大致面貌和主要特色。

使学生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理解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深化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同学们在学习这些内容的同时,也能够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为日后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好准备。

课程内容(汇报时不必说。

解释是可以说。

必修1和选修1同时进行.高一已讲过必修1,现在主要讲选修1课程刚要)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历史选修1》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单元梭伦改革(课时2)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共0.5课时)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共0.5课时)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共0.5课时)第4课《梭伦改革》单元小结及练习(共0.5课时)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时2)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共0.5课时)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共0.5课时)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共0.5课时)第4课《商鞅变法》单元的小结和练习(共0.5课时)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时2)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共0.5课时)第2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共0.5课时)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共0.5课时)第4课《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的小结和练习(共0.5课时)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时2)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共0.5课时)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共1课时)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共0.5课时)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课时2)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共0.5课时)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共0.5课时)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共0.5课时)第4课《欧洲的宗教改革》小结和练习(共0.5课时)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课时2)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共0.5课时)第2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共0.5课时)第3课改革的后果及本单元练习总结(共1课时)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时2)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共0.5课时)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共0.5课时)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共0.5课时)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共0.5课时)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时2)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共0.5课时)第2课明治维新(共0.5课时)第3课走向世界的日本及本单元小结练习(共1课时)第九单元戊戌变法(课时2)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共0.5课时)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共0.5课时)第3课百日维新(共0.5课时)第4课戊戌政变(共0.5课时)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时2)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共0.5课时)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共0.5课时)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共0.5课时)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本单元小结练习(共0.5课时)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课时2)第1课巴黎和会(共0.5课时)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共0.5课时)第3课华盛顿会议(共0.5课时)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和本单元小结练习(共0.5课时)第五单元战祸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4)第1课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共1课时)第2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和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共1课时)第3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和两伊战争(共1课时)第4课海湾战争和单元小结和练习(共1课时)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课时2)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共0.5课时)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共0.5课时)第3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及本单元总结练习(共1课时)期中考试(复习3课时)课程实施1.课程资源(重点)(1)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校本习材,并根据生情适当增减和调速。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供实验用(具体)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供实验用(具体)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供实验用(具体)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供实验用以下是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供实验用:一、课程性质历史学科具有人文性和社会学科的性质,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文物,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提高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情况,掌握历史分析和评价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写作等方式,参与历史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历史的严肃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和人生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三、课程内容1.中国古代史:从远古时代到鸦片战争前夕,包括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

2.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中叶,包括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3.中国现代史:从1949年至今,包括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新时代等。

4.世界古代史:从远古时代到16世纪末,包括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罗马帝国等。

5.世界近代史:从16世纪末到20世纪初,包括欧洲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

6.世界现代史:从20世纪初至今,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等。

四、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教学大纲高中历史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一)课程设置学科、学时、学分一、必修课程1.历史学科教学大纲2.政治学科教学大纲3.地理学科教学大纲4.物理学科教学大纲5.化学学科教学大纲6.生物学科教学大纲7.劳动技术学科教学大纲8.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9.艺术学科教学大纲10.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大纲二、选修课程1.历史学科选修1模块教学大纲2.历史学科选修2模块教学大纲3.历史学科选修3模块教学大纲4.历史学科选修4模块教学大纲5.历史学科选修5模块教学大纲6.历史学科选修6模块教学大纲7.历史学科选修7模块教学大纲8.历史学科选修8模块教学大纲9.历史学科选修9模块教学大纲10.历史学科选修10模块教学大纲11.历史学科选修11模块教学大纲12.历史学科选修12模块教学大纲13.历史学科选修13模块教学大纲14.历史学科选修14模块教学大纲15.历史学科选修15模块教学大纲16.历史学科选修16模块教学大纲17.历史学科选修17模块教学大纲18.历史学科选修18模块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2年4月第1版2002年5月第1次印刷)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历史教学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的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能初步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正确换算历史公元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技能,具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意识;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06年度第二学期高三,高一,高二历史课程教学工作计划(纲要)

06年度第二学期高三,高一,高二历史课程教学工作计划(纲要)

06年度第二学期高三、高一、高二历史课程教学工作计划(纲要)胡奇伟一、教材教法:1.高三:课内固化基础、强调能力、注重实战;课外辅导情意、减负提质、注重实效。

抓重点、弄疑点、梳考点;领会切入点、掌握主干点、熟悉选考点、了解盲区点;想透练好,切中要害。

指导思想:依据06高考说明,解构、重构、建构高考历史体系,强调落实、消化、巩固。

高一文本的教学不能“灌输”,而是“对话”。

区模拟考前完成。

考后强化综合、突出实战、抓漏补缺。

1)课内:寒假作业的讲评。

学生编制的模拟卷选、印、练、评,让学生进一步走进高考。

每四人组主讲一课,内容是“三点”:要点、重点、链点(考什么);相应习题的模拟(怎么考);审题与答题(怎么解)。

教师担当引导、点评、落实的角色。

2)课外:每日历史三刻钟,整理或做题。

(学生每日的有效课外时间为3~4小时)3)补习:周一傍晚“雪中送炭”。

4)提高:周六上午“锦上添花”。

2.高二加试:高考引领、方法示例、拓展视野、把握基础。

3.高一:追求“四有”、完善结构、优化教学、凸现特色。

二、学法指导:按以下程序循序渐进地推进:1.史料搜集2.信息提取3.问题解决4.交流成果(高三:评价论证)三、爱心辅导:每周一课外辅导:石一峰、万争、李嵩捷、曹宇辰、丁浩、王静。

辅导目标:达区统考均分。

四、自我发展:1.在“四有”的课堂教学要求达成上有显著提高;有关教学的细节上有所突破;至少申报一项课题。

2.阅读完《全球通史》英文版,选编成适合于高中生的《世界文明史的英文文选》。

五、教学特色:1.形成一套高考历史的考点路线图与阶梯训练题。

2.探究校本化的高中历史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最新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详情)

最新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详情)

最新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详情)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是中国教育部于1997年制定的一份教学指导文件,该文件主要规定了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以下是该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道德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部分。

其中,中国古代史包括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近现代史包括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世界史包括世界各国、各地区和世界历史的演变等方面的内容。

3.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了解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历史分析方法和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教学评估: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评估标准包括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历史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方面。

5.教学建议: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运用,注重教材的深入分析和拓展,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该教学大纲的实施对中国高中历史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高中历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部编版抱歉,我无法找到高中历史教学大纲部编版。

如果您可以提供更具体的信息或问题,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供实验用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实验稿)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高中历史课程是义务教育后为公民提供历史知识的学习机会的课程,其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

高中历史教学,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历史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自由与必然、民主与集中、战争与和平、科学与迷信、美与丑、善与恶等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和技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理解基本的历史观点,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2024年高二下历史教学计划

2024年高二下历史教学计划

2024年高二下历史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其发展脉络和影响。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4.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变革与社会发展- 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统一战争2.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九一八事变及其影响- 卢沟桥事变及全面抗战的爆发- 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与牺牲- 解放战争的发展与胜利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 新中国的机构建设与宪法制定- 社会主义改造与土地改革运动- “大跃进”与“三年困难时期”- 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与影响4.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初衷- 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社会变革与全球化的影响-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与挑战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特定的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历史文献、图片、音频和视频,提供全方位的历史资料和体验。

四、教学评估1.作业:每周布置一些阅读作业和思考题,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研究。

2.小组讨论报告:每个小组根据老师指定的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并进行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课堂测试: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

4.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本学期历史内容的掌握和理解,通过试卷考试形式进行。

五、教学资源1.课本: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历史教材。

高二历史课程设计

高二历史课程设计

高二历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脉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2. 掌握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变革和发展。

3. 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比较分析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的关联。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史料搜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并能运用史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3. 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国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2. 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 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高二学生在掌握近现代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为高考和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教师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历程: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重点分析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重大事件。

- 教材章节: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7-12课。

2.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变革:探讨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文化思想的解放及其影响。

- 教材章节: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13-16课。

3. 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以近现代世界历史为背景,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等内容。

- 教材章节:第五单元 现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第17-21课。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如下:- 第一周:第7-8课,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 第二周:第9-10课,国民大革命与抗日战争。

- 第三周:第11-12课,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

- 第四周:第13-14课,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学科课程纲要
荥阳第二高级中学
2017-2-10
高二历史学科必修①课程纲要
日期:2017年2月10日
设计教师:荥阳二高历史学科二年级备课组
课程名称: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课程类型:必修
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一
授课时间:35课时
授课教师:高二历史组
授课对象:高二年级文科学生
本模块总体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

2.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归纳、联系,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3.通过探讨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4.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分享、尊重和共赢带来的快乐。

内容标准与课程安排:
【课时1】开学教育: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学案的结构以及使用方法。

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内容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安排:
【课时2】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时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时4】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时5】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时6】梳理单元结构体系,讲解课后作业,布置课下单元检测练习。

第二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内容标准: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
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安排:
【课时7】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课时8】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课时9】梳理单元结构体系,讲解课后作业和单元检测练习。

第三章: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内容标准: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安排:
【课时10】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课时11】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课时1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课时13】第三单元习题讲解
第四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内容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学安排:
【课时14】鸦片战争
【课时15】太平天国运动
【课时16】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时17】辛亥革命
【课时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时19】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时20】抗日战争
【课时21】解放战争。

【课时22】单元习题讲评
第五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内容标准: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教学安排:
【课时2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时24】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课时25】梳理单元结构体系,讲解课后作业和单元检测练习。

第六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内容标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安排:
【课时26】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时27】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时28】祖国统一大业
第七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内容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教学安排:
【课时29】新中国的外交
【课时30】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时31】第六章、第七章单元习题讲解
第八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内容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安排:
【课时32】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时3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时34】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时35】单元习题讲解
课程实施:
1.课程资源
(1)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2)学案:依据每节课的课程标准编制学案,以供教学使用。

(3)练习:相关资料和练习等。

2.实施手段
(1)利用学案和课件帮助教学的开展。

(2)利用“班班通”系统,多媒体互动教学。

3.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以小组合作和同桌互助的方式,完成相关问题和练习。

(3)师生合作探究,通过生生、师生平等交流、合作探究,阐释疑难问题。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
1 、学生上课综合表现:回答问题积极性和正答率、上课纪律表现。

2、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课后要求背书情况
4、单元检测与周考月考。

二、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1、上课评价: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2、作业评价:A、B、C
3、按分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