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

合集下载

建筑施工安全规范手册图解【最新版】

建筑施工安全规范手册图解【最新版】

建筑施工安全规范手册图解安全防护基础知识三宝”“四口”安全防护“三宝”是建筑工人安全防护的三件宝,即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四口”防护即在建工程的预留洞口、电梯井口、通道口、楼梯口的安全防护设施;1、所有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要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建筑工程外侧挂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2、电梯井口、楼梯口要设置防护栏杆,通道口要搭设防护棚,预留洞口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设防护栏杆,加盖件。

“五临边”防护“五临边”防护即在建工程的楼面临边、屋面临边、阳台临边、升降口临边、基坑临边的安全防护设施;1、临边高处作业防护栏杆应该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2、临边防护必须设置1米以上的双层围栏或搭设安全网;3、基坑、沟、槽开挖临边设置高度不小于1.2米防护围栏。

脚手架安全1、搭设脚手架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证书;2、严禁使用木、竹手架与铁质脚手架混搭,整体高度超过3米时,禁止使用单排脚手架;3、脚手架基础必须平整坚实,有排水措施,架体必须支搭在底座(托)或通长脚手板上;4、脚手架施工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离墙面不得大于20厘米,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操作面外侧应设一道护身栏杆和一道10厘米的挡脚板;5、架体必须用密目式安全网沿外架内侧进行封闭,安全网之间要连接牢固,封闭严密,并于架体固定。

落地式脚手架施工安全要求落地式脚手架是建筑外侧沿地面搭设的脚手架,在施工中最常见的是钢管脚手架,搭设时注意以下事项:1、脚手架搭设要有施工方案;2、脚手架基础要设置排水沟;3、脚手架的立杆要垂直放在金属底座或垫木上;4、手脚架必须设置纵向或横向扫地杆。

且距离底座不大于20厘米;超过7米的脚手架,每高4米,水平每隔7米,架体必须与建筑物连接牢固,高度超过20米的脚手架不得使用柔性材料进行连接;5、施工脚手架外侧,斜道和平台要设1.2米的防护栏杆,钉10厘米高的挡脚板;6、施工区域禁止闲人入内。

吊篮脚手架施工安全要求1、吊篮脚手架是通过设置支撑点将吊臂、吊篮等悬吊起来,并可升降,供建筑装潢专用。

剪力墙的布置

剪力墙的布置

2、对规范规定的理解与认识1)“混凝土规范”规定>4时,按剪力墙要求设计;2)对于≤3的剪力墙墙肢,规范规定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

注意:此处规范规定的是“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就是在抗力设计时,采用柱截面计算的原则来确定墙肢的,其他要求同墙。

有文献提出墙肢的轴压比也按框架柱要求。

比较可以发现,在抗震等级相同时,规范对于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要远大于对墙肢轴压比限值,因此对小墙肢按框架柱要求控制轴压比是不合适的。

3)当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采取相应的结构加强措施,见表2,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短肢剪力墙的纵向配筋,不区不同分抗震等级,加强部位相当于一级抗震等级时的一般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其他部位则当于二级抗震等级时的一般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

(2)对短肢剪力墙应进行剪力再增大(增大系数:一级,二级)。

(3)对普通剪力墙只限制加强部位的轴压比(一级(9度)、二级),而对短肢剪力墙则限制所有部位(加强区与非加强区)的轴压比(一级、二级、三级)。

(4)对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应采取比带翼墙短肢剪力墙更严格的抗震措施(轴压比限值再降)。

4)当短肢剪力墙不较多时,可不采取短肢剪力墙较多时相应的结构加强措施;5)抗震与非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均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6)规范没有明确规定单层及多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3、对剪力墙划分的设计建议1)短肢剪力墙的实用划分原则:短肢剪力墙(8≥ / ≥5)分为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和带翼墙(翼墙长度≥3 时)短肢剪力墙。

当剪力墙截面厚度≥H/15(H为层高)、≥300mm且≥2000mm的墙,可不按短肢剪力墙考虑。

(注意:广东省标准(DBJ/T 15-46-2005)规定:“剪力墙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小于8时为短肢剪力墙。

当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小于层高的1/15,且不小于300mm,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时仍属一般剪力墙”。

(整理)PKPM设计基础时的参数分析和最小配筋率使用注意事项.

(整理)PKPM设计基础时的参数分析和最小配筋率使用注意事项.

PKPM设计基础时的参数分析和最小配筋率使用注意独立基础的最小配筋率问题比较复杂,有以下资料供参考:1.当独立基础底板厚度有规定:挑出长度与高度比值小于2.5。

因此不能当做一般的卧于地基上的板来看待2.满足1的要求是基础底面反力可以看作是线性的。

也就是说不考虑基础底板的弯曲或剪切变形。

3.基础底版有最小配筋要求即10@200,这比原来的8@200已经提高。

4.基础底版是非等厚度板,计算配筋率只能按全面积计算,不能按单位长度计算。

本人认为独立基础底板配筋不用按最小配筋率控制。

JCCAD程序中作了选项,如果输入最小配筋率则会按全截面演算最小配筋率。

当进行等强代换后程序还会重新演算最小配筋率。

我院总工要求结构设计人员的一些注意事项6、对小塔楼的界定应慎重,当塔楼高度对房屋结构适宜高度有影响时,小塔楼应报院结构专业委员会确定7、施工图涉及到钢网架、电梯及其它设备予留的孔洞、机坑、基础、予埋件等一定要写明:“有关尺寸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得到设备厂家签字认可方可施工。

”8、砌体结构不允许设转角飘窗。

9、钢结构工程设计必须注明:焊缝质量等级,耐火等级,除锈等级,及涂装要求。

10、砌体工程设计必须注明设计采用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一般采用B级)。

11、砌体结构不宜设置少量的钢筋混凝土墙。

12、砌体结构楼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一般不超过500mm)。

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总楼层中。

二.结构计算13、结构整体计算总体信息的取值:(1)混凝土容重(KN/m3)取26~27,全剪结构取27,若取25,对于剪力墙需输入双面粉层荷载。

(2)地下室层数,取实际地下室层数,当含有地下室计算时,不指定地下室层数是不对的,请审核人把关(3)计算振型数,取3的倍数,高层建筑应至少取9个,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振型应不少于15个,对多塔结构不应少于塔数×9。

计算时要检查Cmass-x及Cmass-y两向质量振型参与系数,均要保证不小于90%,达不到时,应增加振型数,重新计算。

朱炳寅-结构规则性判别中的相关问题分析

朱炳寅-结构规则性判别中的相关问题分析
1)规范对楼层扭转位移比计算的明确规定 高规第 4.3.5 条规定,高层建筑楼层扭转位移比计 算时应考虑结构的偶然偏心。对多层建筑,规范未作 具体规定,可参考高规的规定,宜考虑结构的偶然偏 心。抗震规范第 3.4.2 条的条文说明中明确规定,楼层 扭转位移取结构的端部位移,也就明确了对楼层扭转 位移比验算的根本目的是要考察结构受到的整体扭转 效应,而不是在考察楼层局部的扭转效应,因此本条 条文说明也就隐含了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要求。
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把握结构的规则性控制
标准。当弹性水平位移角数值较小时,可适当放宽对
16 We learn we go
楼层位移比的限制,见表 2(表中的Ⅰ,Ⅱ类为不规 则程度,其中Ⅰ类不规则程度较轻,Ⅱ类不规则程度 较重,可参考文[2]确定)。 5 结论
1)楼层扭转位移比是判别结构规则性的重要计 算指标,计算应把握下列基本原则:(1)应采用刚性楼 板假定,不应采用弹性楼板假定;(2)对一般结构可只 考虑结构的偶然偏心,对复杂高层建筑及超限建筑工 程还应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并取偶然偏 心和双向地震作用的不利值判别结构的规则性。
在按楼层扭转位移比进行结构的规则性判别时, 各地区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规定不尽相同。汶川地震加 剧了结构设计人员对地震的担忧,目前,施工图审查 中也有矫枉过正且层层加码的趋势。其实恰当地吸取 汶川地震的经验和教训,在结构设计中长期坚持把握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至关重要的,过紧或过松的摇 摆式设计标准和方法不利于结构抗震设计的长远发展 和进步。 1 楼层扭转位移比的计算
5)恰当地吸取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有益于结构 抗震设计的健康发展。
A,B 级高度建筑的扭转不规则程度的分类及限值 表 2
结构类型
A级
μ≤1.2

配筋计算公式1

配筋计算公式1

配筋计算公式配筋(计算规则)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

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

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 (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

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的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面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

在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总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高度与宽度的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根据配筋率的大小,其结构分为超筋、适筋、少筋截面。

钢筋面积/构件截面面积(全面积or全面积-受压翼缘面积)梁的配筋率是梁的受压和受拉钢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有效截面是钢筋合力点到砼上面的距离。

合力点:是梁宽乘有效高度,有效高度指梁下部筋为一排筋时用高减35,下部筋为两排筋时减601、“柱外侧纵筋配筋率”为: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整个柱的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2、屋面框架梁(WKL)“上部纵筋配筋率”为:梁上部纵筋的总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关于剪力墙结构中墙肢偏拉问题的探讨

关于剪力墙结构中墙肢偏拉问题的探讨

关于剪力墙结构中墙肢偏拉问题的探讨发表时间:2019-06-21T16:27:31.74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05期作者:谢祯琳[导读] 就剪力墙墙肢在地震作用下出现偏心受拉的情况进行了简单讨论,并就采用国内现有结构计算软件进行计算时对偏拉墙肢的处理提出一些建议。

中铁时代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芜湖 241000【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其中的剪力墙结构以其较好的抗震性能在高层建筑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剪力墙作为高层建筑结构中的主要受力构件,对其所进行的结构设计对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有重大影响。

本文就剪力墙墙肢在地震作用下出现偏心受拉的情况进行了简单讨论,并就采用国内现有结构计算软件进行计算时对偏拉墙肢的处理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抗震设计;双肢剪力墙;小偏心受拉;大偏心受拉;概念设计引言剪力墙作为高层建筑结构中的主要抗侧力构件,既承受水平荷载作用,又承受竖向荷载作用,在结构设计中应进行平面内的截面受剪、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平面外轴心受压承载力验算。

如果抗震墙的墙肢在多遇地震下出现偏心受拉时,在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下的抗震能力可能大大丧失,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 规范对抗震设计时偏心受拉的双肢剪力墙的规定高规 7.2.4 抗震设计的双肢剪力墙,其墙肢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

当任一墙肢为偏心受拉时。

另一端肢的弯矩设计值及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人系数 1.25。

抗规 6.2.7.3:双肢抗震墙中,墙肢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当任一墙肢为偏心受拉时,另一墙肢的剪力设计值、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1.25。

如果双肢剪力墙中一个墙肢出现小偏心受拉,该墙肢可能会出现水平通缝而严重削弱其抗剪能力,抗侧刚度也严重退化,由荷载产生的剪力将全郁转移到另一个端肢而导致另一墙肢抗剪承载力不足。

因此,应尽可能避免出现墙肢小偏心受拉情况。

当墙肢出现大偏心受拉时,墙肢极易出现裂缝,使其刚度退化,剪力将在墙肢中重分配,此时,可将另一受压墙肢按弹性计算的剪力设计值乘以 1.25 增大系数后计算水平钢筋,以提高其受剪承载力。

论述通用规范对设计的影响林昌和

论述通用规范对设计的影响林昌和

论述通用规范对设计的影响林昌和发布时间:2022-02-27T05:06:46.016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30期作者:林昌和[导读] 为适应国际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通行规则广州黄埔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摘要:为适应国际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通行规则,政府明确了逐步用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取代现行标准中分散的强制性条文的改革任务,逐步形成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的技术性规定与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构成的“技术法规”体系。

规范种类分为工程项目类规范和通用技术类规范,项目类规范为主干,通用技术类规范是对各类项目共性的、通用的专业性关键技术措施的规定。

其中与结构设计相关的工程建设通用规范共有8本:《工程结构通用规范》、《混凝土通用规范》、《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钢结构通用规范》、《木结构通用规范》、《组合结构通用规范》及《砌体结构通用规范》。

该系列规范(2022年1月1日实施)具有强制约束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维修、养护、拆除等建设活动全过程中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配套的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一般情况下也应当执行。

关键词:规范对比;结构设计;软件实现;案例分析一、通用规范与现行规范的主要条文对比1.1楼面和屋面活荷载标准值调整相较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12版中的楼面和屋面活荷载,《工程结构通用规范》表4.2.2中增大了部分房间的荷载标准值,其中第6(1)、7项增大1KN/m2;第1(2)~5项及10(2)项增大0.5KN/m2。

同时表4.2.8中屋顶运动场地的荷载标准值由原来的3.0KN/m2增加至4.5KN/m2。

1.2栏杆荷载的变化《工程结构通用规范》第4.2.14条第3款对栏杆荷载的取值参考了《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单独将学校的栏杆荷载增大至1.5KN/m2,规范条文如下:中小学校的上人屋面、外廊、楼梯、平台、阳台等临空部位必须设防护栏杆,栏杆顶部的水平荷载应取1.5KN/m2,竖向荷载应取1.2KN/m2,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应分别考虑。

配筋率

配筋率

配筋率学习关于配筋率的问题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ρ=As/bho,其中,ρ为配筋率;As为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o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

是根据Mu=Mcy时确定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设计中,提起“配筋率”,行内人士想必都不陌生,这里我主要说的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

在设计过程中,最初本人对它的概念比较模糊,并发现工作多年的同行朋友对此理解也有误区,所以在这里整理一下自己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9.5.1注解第3条,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这句话我读了几十遍,照字面理解,我们计算配筋率的时候,分母应该取全截面面积,即b·h,但是我看校对人员帮我看图的时候,验算配筋率,用As/(b·h。

)。

有人说h和h。

的差距在实际工程中的意义不大,我看未必,单排配筋时h。

=h-35,差距还不算大,而双排或双排以上配筋时h。

=h-60,如此说来,我们还真的应该抠一下到底用h还是h。

这个问题纵说纷议,我查阅资料和规范得出如下看法:《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明确指明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是按有效高度计算,受压构件按全截面。

PKPM对受弯构件也是按有效高度计算的。

我同意这个说法的一部分,并且这样理解:对于大偏心或受弯构件在计算配筋时都不考虑受拉区一侧砼抗拉强度,仅考虑有效截面积,所以应该采用As/b*h。

最小配筋率

最小配筋率
7. 抗温度收缩构造钢筋网与周边受力钢筋锚固搭接长度应为1.2La。C25砼-265(33d);C30砼-235(29d);C35砼-220(27d)。
8. 上表受力配筋节省比不包括对楼板上皮支座最小钢筋直径要求,一般楼板上皮支座最小钢筋直径应不小于Ф8。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小配筋率如下:
2014年全国注册建造师考试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建设工程计价 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
(4)在平面表示法中,框架梁的编号为KL,次梁的编号为L。
关于配筋率的理解结构设计学习资料 【问】关于配筋率的定义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等规程上,语焉不详的地方很多。就拿配筋率来说, 1. 梁的配筋率:是采用钢筋面积除以梁宽与有效高度的乘积。但是梁的最低配筋率却不采用有效高度,而采用包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内的梁高。而梁的最高配筋率(防止梁超筋)则又是采用有效高度。感觉很混乱。 问题:混凝土规范11.3
4. 楼板受力钢筋选用HRB400级钢筋,受力钢筋耗钢量可较选用HPB235级钢筋节省约26~40%。
5. 上表配筋节省比不包括楼板上皮分布钢筋(Ф8@200-HPB235)。
6. 上表配筋节省比不包括楼板短向跨度≥4米时,楼板上皮跨中抗温度收缩构造钢筋网Ф8@200-HPB235。
砼楼板的最小配筋率
楼板最小配筋率及经济性配筋分析
砼强度等级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HPB235级钢筋 fy=210 0.272 0.306 0.337 0.367 0.386 0.405

关于抗震规范的网上问答

关于抗震规范的网上问答

2、关于抗震规范的网上问答2.1、关于砌体房屋的层高限制问题问:看到您编写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中抗震规范7.1.3条规定普通粘土砖的层高限值为3.6m,我们有的人说这只是针对多层而规定的,对于单层可不受此限制。

答:抗震规范第7章的所有规定都是对多层砌体房屋的要求(看第7章标题就十分明确);单层房屋设计可不遵循第7章的规定,但应满足规范第9、10章的相关要求。

2.2、关于抗震规范第6.2.1条问:《砌体设计规范》第6.2.1条规定五层及以上房屋的墙体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为:砖MU10、砂浆M5。

此条是说从1~5层都要用砖MU10、砂浆M5?还是指下部用此强度,上部可以降低强度?答:整楼全部都要满足此要求,实际上MU10级砖和M5级砂浆要求并不太高,尤其是M5要求,没有太大必要降低。

当然我认为在确有依据时上部可适当放松,但规范没有松口。

2.3、关于拐角墙的水平钢筋锚固问题问:《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即03G329-1中第25页拐角节点水平锚固示意(二)中,外墙水平筋绕过拐角,长度为≥,是否可以理解为外墙水平筋进入约束边缘构件后伸到约束边缘构件尽端?答:拐角墙端的水平钢筋应优先考虑通长(如图集的图(一)),当用图集的图(二)做法时,应保证外墙面水平钢筋在墙角搭接,搭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内侧水平钢筋应伸到墙端并弯折,其水平长度不小于15d。

2.4、关于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高度问题问:在杨伟军的2005《模拟试题》P138上有这样一题:某住宅建筑为地下2层,地上26层的含有部分框支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总高95.4m,一层层高为5.4m,其余各层层高为3.6m。

转换梁顶标高为5.400,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试问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至少应做到下列()项楼面处为止。

A:2层楼面,即5.400处;B:3层楼面,即9.00处;C:4层楼面,即12.600处;D:5层楼面,即16.200处。

他的答案是B,只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4.6”的解释。

(整理)PKPM设计基础时的参数分析和最小配筋率使用注意事项.

(整理)PKPM设计基础时的参数分析和最小配筋率使用注意事项.

(整理)PKPM设计基础时的参数分析和最小配筋率使用注意事项.PKPM设计基础时的参数分析和最小配筋率使用注意独立基础的最小配筋率问题比较复杂,有以下资料供参考:1.当独立基础底板厚度有规定:挑出长度与高度比值小于2.5。

因此不能当做一般的卧于地基上的板来看待2.满足1的要求是基础底面反力可以看作是线性的。

也就是说不考虑基础底板的弯曲或剪切变形。

3.基础底版有最小配筋要求即10@200,这比原来的8@200已经提高。

4.基础底版是非等厚度板,计算配筋率只能按全面积计算,不能按单位长度计算。

本人认为独立基础底板配筋不用按最小配筋率控制。

JCCAD程序中作了选项,如果输入最小配筋率则会按全截面演算最小配筋率。

当进行等强代换后程序还会重新演算最小配筋率。

我院总工要求结构设计人员的一些注意事项6、对小塔楼的界定应慎重,当塔楼高度对房屋结构适宜高度有影响时,小塔楼应报院结构专业委员会确定7、施工图涉及到钢网架、电梯及其它设备予留的孔洞、机坑、基础、予埋件等一定要写明:“有关尺寸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得到设备厂家签字认可方可施工。

”8、砌体结构不允许设转角飘窗。

9、钢结构工程设计必须注明:焊缝质量等级,耐火等级,除锈等级,及涂装要求。

10、砌体工程设计必须注明设计采用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一般采用B级)。

11、砌体结构不宜设置少量的钢筋混凝土墙。

12、砌体结构楼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一般不超过500mm)。

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总楼层中。

二.结构计算13、结构整体计算总体信息的取值:(1)混凝土容重(KN/m3)取26~27,全剪结构取27,若取25,对于剪力墙需输入双面粉层荷载。

(2)地下室层数,取实际地下室层数,当含有地下室计算时,不指定地下室层数是不对的,请审核人把关(3)计算振型数,取3的倍数,高层建筑应至少取9个,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振型应不少于15个,对多塔结构不应少于塔数×9。

结构网上问答-朱炳寅

结构网上问答-朱炳寅

•1、关于荷载规范的网上问答1.1、汽车荷载的楼面等效均布荷载计算问:需要计算楼面上汽车荷载,汽车载重10吨,怎么求楼面等效均布荷载?答:计算后轴轮压,考虑动力系数,按荷载规范计算。

具体做法见《图解手册》第9~14页。

1.2、关于悬挂荷载问:悬挂荷载按恒载还是活载考虑?如何考虑不利布置?1、我们设计的医药轻钢厂房,屋面有空调管道、电缆桥架、给排水管道以及吊顶等一些悬挂荷载,其中空调管道所占的荷载比重较大。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处理这些悬挂荷载的?钢结构设计手册以及轻型屋面钢屋架图集都是按照满布恒载考虑的,但实际却存在可能这样的不利情况:厂家有可能一跨全部预留,另一跨全部做悬挂。

这样一来按是否应该按活载输入并考虑不利布置呢?我们用的是STS,如果把活荷不利布置的开关打开,计算结果相差是比较大的。

与我们配合的轻钢厂家用的是3d3s,他们称3d3s不考虑活载不利布置,不知道是否真的是这样?2、对于悬挂荷载的取值,我们自己也有争议。

我们给轻钢厂家提供的悬挂荷载是每平米150公斤,我们自己也觉得偏大,但是考虑方案阶段用于估算基础还是可以接受的。

不知道大家计算钢架时是如何处理空调管道荷载的?一般取值多少?我自己的意见是根据一般情况将悬挂荷载按均布活荷载输入,考虑不利布置,局部悬挂较重的时候,在实际位置按活载单独输入集中力,这个集中力就不用考虑不利布置了,毕竟较重的悬挂管道将来移动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3、此外,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的时候,如果活载里面包括雪荷载,那么雪荷载将一同参与不利布置,觉得有些偏于保守,出现半跨雪荷极值的可能应该是相当小吧?觉得程序应该增加一种工况,将雪荷载拿出来,不参与不利布置,即便参与也应该考虑折减,但没有理论依据。

觉得程序设置的这个活荷不利布置的开关有些粗糙,应该单独考虑雪荷不均匀分布的不利组合。

答:上述问题涉及工艺特殊情况,荷载数值应由相关工艺提供,对于是否考虑活荷载不利组合,这要看荷载不利组合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换言之,有些荷载被定义为活荷载,其实它不十分活,如上面提到的吊挂荷载,一旦其安装结束,其荷载基本不变,或者说它的自重不变,所变化的可能就是其运行需要的那部分重量,如给排水管道里的水的重量等,这部分随运行而有可能变化的重量,才真正称为活荷载,对吊挂荷载中大量的无活动可能的荷载应加以区分,主要看真正活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若比例很小,则可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组合,同时工程经验应重视,多听听专业人员的意见,多了解工艺流程对结构设计大有好处。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

新得结构设计规范已颁布施行,本次修订得各类结构设计规范总结了近年来国内科研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了国外规范与经验,相对于老规范有较多得调整与补充。

此外各类结构设计规范所涉及得部分内容,彼此存在搭接与重叠。

针对上述情况,为便于结构设计人员系统地理解与应用新规范,编者对广泛应用得结构计算与结构构造需遵守得规范规定,给予综合梳理汇编、补充必要得注解、以及对不便应用得计算公式与结构构造规定进行变换与阐明,从而形成一本综合性得规范应用手册。

本手册已对“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第一版),依据新规范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与增补工作。

现就手册得适用范围、编制依据、编制意图与方式等方面作如下说明:一、适用范围本手册得内容主要适用于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民用建筑结构,带有共性得内容也适用于其她类型得建筑结构。

二、编制依据本手册得内容以下列七本结构设计规范、规程与有关文件为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以下简称“荷载规范”;[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以下简称“抗震规范”;[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以下简称“高层规程”;[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以下简称“地基规范”;[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以下简称“桩基规程”;[7]《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99)——以下简称“箱基规范”。

三、特点本手册拟在下列六个方面对结构设计人员有所帮助:(一)展示应用新规范得全过程及其各部分得相关与连续关系上述六本主要结构规范就是相对独立得。

本手册考虑了设计全过程中要系统配套地应用各种规范,将述及荷载、荷载组合、结构计算方法及假定条件、内力调整、构件截面配筋计算、变形验算、地基承载力验算及基础计算等各方面得内容。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郑州华信学院本科毕业设计任务书院系: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班级:08 土木工程5班学号:姓名:刘伟指导教师:李文霞一、毕业设计题目许昌卫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楼二、毕业设计工作内容与基本要求(目标、任务、途径、方法,应掌握的原始资料(数据)、参考资料(文献)以及设计技术要求、注意事项等)(一)毕业设计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独立完成住宅楼项目的设计任务,全面综合地解决建筑工程设计中遇到的各方面的问题,以达到初步了解与掌握一个建筑工程师实际工作的内容和设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熟悉常用规范,各种表格和标准设计图集。

提高绘制施工图的技能、正确清晰地表达施工图的构造和意图。

(二)毕业设计任务、途径、方法、应掌握的原始资料(数据)、参考资料以及设计要求等;第一部分:调研收集资料1.通过对已建的住宅楼的参观调研,了解:(1)教学楼的平面形状、单元组成、功能分区;( 2)入口的安排及周围道路、建筑的关系;( 3)主门厅的功能,楼梯在门厅中的位置及人流组织,门厅大小、空间高度及艺术处理;( 4)教学楼房间的开间、进深尺寸,与其它房间的关系和处理;(5)外墙与柱子的关系、定位轴线;(6)卫生间的一般设计要求;(7)在平面上其它功能(如消防、配电等设施)的布置;(8)建筑物的立面色彩处理、室内外装修及所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 9)立面的表现对建筑物的影响;(10)檐口形式、屋面排水组织形式及设计;(11)剖面空间组合、净空高度和层高的确定,室内外高差等。

2.通过对在建的建筑物进行调研参观及查看设计阶段的施工图纸,了解:(1)一般教学楼,可采用哪几种结构形式,各有何优缺点;(2)阶梯教室或大空间房间的结构布置与设计;(3)框架结构的形式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什么条件选择框架的结构形式;(4)基础有哪些形式,在实际设计中应如何选择基础的形式,基础的配筋及构造;( 5)结构构件的连接,框架节点处理;(6)楼梯形式及做法;( 7)变形缝的形式、做法及处理;( 8)框 -架结构内力计算可采用哪几种方法,有何简化假定,在实际设计中如何考虑房屋侧移计算;(9)如何写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说明;( 10)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有哪些图纸组成,它们是怎样编排的,主要图纸绘制时要达到什么深度;(11)施工方法对结构设计有哪些影响和要求。

荷载规范手册

荷载规范手册

荷载规范手册篇一:《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新的结构设计规范已颁布施行,本次修订的各类结构设计规范总结了近年来国内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了国外规范和经验,相对于老规范有较多的调整和补充。

此外各类结构设计规范所涉及的部分内容,彼此存在搭接和重叠。

针对上述情况,为便于结构设计人员系统地理解和应用新规范,编者对广泛应用的结构计算和结构构造需遵守的规范规定,给予综合梳理汇编、补充必要的注解、以及对不便应用的计算公式和结构构造规定进行变换和阐明,从而形成一本综合性的规范应用手册。

本手册已对“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第一版),依据新规范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增补工作。

现就手册的适用范围、编制依据、编制意图和方式等方面作如下说明:一、适用范围本手册的内容主要适用于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民用建筑结构,带有共性的内容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建筑结构。

二、编制依据本手册的内容以下列七本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和有关文件为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以下简称“荷载规范”;[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以下简称“抗震规范”;[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以下简称“高层规程”;[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以下简称“地基规范”;[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以下简称“桩基规程”;[7]《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99)——以下简称“箱基规范”。

三、特点本手册拟在下列六个方面对结构设计人员有所帮助:(一)展示应用新规范的全过程及其各部分的相关和连续关系上述六本主要结构规范是相对独立的。

本手册考虑了设计全过程中要系统配套地应用各种规范,将述及荷载、荷载组合、结构计算方法及假定条件、内力调整、构件截面配筋计算、变形验算、地基承载力验算及基础计算等各方面的内容。

建筑规范与图集应用详解

建筑规范与图集应用详解
39
梁支座纵筋的长度规定
❖ 4.2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支座的锚固长 度,本图集的构造详图中按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考 虑。当计算中不利用该钢筋的强度时,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 对于带肋钢筋为12d,对于光面钢筋为15d。
❖ 4.3非框架梁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支座和端支座的锚固长度, 本图集的构造详图中规定对于带肋钢筋为12d,对于光面钢筋 为15d。
❖ 4.4当非框架梁配有受扭纵向钢筋时,梁纵筋锚入支座的长度 为La,在端支座直锚长度不足时,可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 且平直段长度≥0.6Lab,弯折段长度15d。
40
目录
2
梁平法
2.2 梁平法----配筋构造
41
抗震楼层框架梁纵向钢筋构造----端支座弯锚
42
抗震楼层框架梁纵向钢筋构造----端支座直锚
❖例 6Φ25 4/2, 2Φ25+2Φ22
29
原位标注——梁下部纵筋
❖ 梁下部纵筋:
❖1. “/”分隔——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
“/”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2. “+”相联——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
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角筋写在 前面。 ❖ 3.“—”不入支座——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 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童写在括号内。
28
原位标注——梁支座上部纵筋
❖ 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1. “/”分隔——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
“/”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2. “+”相联——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
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将角部纵筋 写在前面。 ❖ 3.缺省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 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 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 另一边省去不注。

朱炳寅老师关于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的网上问答

朱炳寅老师关于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的网上问答

朱炳寅老师关于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的网上问答1问:高规附录D中,作用于墙顶的竖向均布荷载设计值,是否可以只考虑竖向荷载组合?因为墙的轴压比计算中为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向力设计值。

答:不可,应取各种工况(包括竖向荷载、地震作用等)组合的最大墙顶轴力设计值,并根据墙肢的长度,将其等效为墙顶均布荷载。

此处,是墙肢的稳定计算,属于构件抗力计算的内容;而轴压比计算,只是结构构造设计的辅助指标,不是结构计算本身,主要作用是通过轴压比数值的大致划分,确定结构构件的相应构造措施标准。

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中第9.5.1条表9.5.1第三栏对现浇混凝土板也适用吗?若适用,那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中第4.5.5条对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180厚,C30,配筋率不宜小于0.25%的规定是否多余?因为按上述规定,其最小配筋率应为0.306%。

答:关于剪力墙和框架柱轴压比计算的相关问题剪力墙和框架柱轴压比的计算规定异同分析见下表剪力墙和框架柱轴压比的计算规定异同分析表项目框架柱剪力墙轴压比定义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剪力墙墙肢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与墙肢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计算公式轴力设计值的取值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取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最大值,即 = 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剪力墙墙肢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中取重力荷载分项系数 =1.2,为重力荷载代表值下,墙肢的轴力。

轴压比真正的轴压比是名义轴压比问:我在算桩基的群桩效应的时候对于桩规中公式5.2.2-5中的参数qck的理解不是很清楚,规范上的解释:承台底1/2承台宽度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极限阻力标准值,其中地基土极限阻力标准值到底是指什么意思?是不是指承台底地基土的承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的结构设计规范已颁布施行,本次修订的各类结构设计规范总结了近年来国内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了国外规范和经验,相对于老规范有较多的调整和补充。

此外各类结构设计规范所涉及的部分内容,彼此存在搭接和重叠。

针对上述情况,为便于结构设计人员系统地理解和应用新规范,编者对广泛应用的结构计算和结构构造需遵守的规范规定,给予综合梳理汇编、补充必要的注解、以及对不便应用的计算公式和结构构造规定进行变换和阐明,从而形成一本综合性的规范应用手册。

本手册已对“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第一版),依据新规范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增补工作。

现就手册的适用范围、编制依据、编制意图和方式等方面作如下说明:一、适用范围本手册的内容主要适用于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民用建筑结构,带有共性的内容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建筑结构。

二、编制依据本手册的内容以下列七本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和有关文件为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以下简称“荷载规范”;[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以下简称“抗震规范”;[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以下简称“高层规程”;[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以下简称“地基规范”;[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以下简称“桩基规程”;[7]《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99)——以下简称“箱基规范”。

三、特点本手册拟在下列六个方面对结构设计人员有所帮助:(一)展示应用新规范的全过程及其各部分的相关和连续关系上述六本主要结构规范是相对独立的。

本手册考虑了设计全过程中要系统配套地应用各种规范,将述及荷载、荷载组合、结构计算方法及假定条件、内力调整、构件截面配筋计算、变形验算、地基承载力验算及基础计算等各方面的内容。

通阅本手册,可使设计人员全面地了解新规范,以便在工程设计的全过程中确切地应用,以及处理好设计过程中各计算部分的相互连接关系。

(二)综合同类性质的有关规定以便查阅对上述各规范横向关系中,同类性质的计算公式和构造规定给予综合或合并,同时还并列期间的差异部分,以使应用时免去反复对照有关条文的麻烦,也因采用了集中汇编而可能使设计者避免对规范的错用及漏用有关规定。

(三)使手算条理化、电算易于核对技术条件“新”规范相对于“老”规范,结构计算过程中相关系数的取值不同,因此有必要在结构的手算过程中尽量实现条理化,愿本手册在这方面对读者有所启迪。

在应用按新规范编制的电算时,对照本手册,将易于逐项核定程序中所定的技术条件,尤其是程序中还不易均能包络在内的“内力增大和调整”部分。

此外,对输入的数据和输出的结果也便于分析应用。

(四)编写成较实用的计算公式为使本手册尽可能实用,在不改变规范规定的前提下,对规范中一些不便应用的计算公式进行适当的改写。

如对钢筋混凝土截面强度验算公式,改写成惯用的配筋面积计算公式;将抗震规范中地震影响系数的图形具体化,使之便于应用。

(五)对一些规定增加了补充说明及计算简图本手册对一些规范规定,当其不够清晰时给予适当展开,以及补加计算简图。

(六)对构造规定将以图形及表格来表示除荷载规范外,其余六本规范均对结构构件及其连接有构造规定。

本手册除对这些规范的构造规定进行综合归并外,并尽可能采用详图及表格表示,以便理解和查用。

四、本手册的编写方式说明(一)关于“说明”及“注”为说明一些规范规定或本手册的应用,每一章的前面均专门增加一节作者对规范应用理解的“说明”,对某一具体问题需进行说明时则增加一个专门的“注”,以使这一部分属于作者对规范理解的内容有别于手册中完全遵循规范规定,所编内容,以便读者分辨。

(二)非抗震及抗震建筑设计和多层及高层建筑设计规定的区别应用本手册内容涉及非抗震和抗震建筑结构设计,以及多层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等四方面。

规范对此在计算及构造均有不同要求,为便于应用,本手册采用如下编写安排:1.有关计算公式及规定,基本上采用综合编写,但给予必要的说明。

对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规定,如二者无差别时不加说明,如有差别时则分别列出或给予说明。

2.有关结构构造规定,对于非抗震和抗震建筑结构设计,采用分别独立成章编写,对于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如有不同规定则分别列出或给予说明。

一、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第 4.1.1条,关于消防车荷载的取值及其相关设计计算的注意事项和设计建议;地下室土压力计算中的相关问题,土压力数值的合理确定和计算结果的合理取用。

第4.1.2条,目前结构设计常用程序关于荷载折减的方法分析,程序计算中的相关问题(如计算楼层与实际楼层的关系等)及现阶段实用的设计建议。

第4.1.3条,对规范等效楼面荷载换算要求分析,常见等效荷载的取值及注意事项。

第4.3.2条,屋顶荷载(如屋顶卫星天线、屋顶广告、出屋顶高大女儿墙等)对主体结构的间接影响及对相关结构构件的直接影响分析,对结构整体计算和相关构件补充计算的设计方法。

第7.1.1条和第7.3.3条,关于结构构件和围护结构构件的划分,对特殊构件的属性把握(如:檩条是属于结构构件还是围护结构构件的问题分析)。

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第1.0.1条,抗震设防的“性能设计”与现行规范“三水准设防目标”的关系。

实际工程中对结构重要部位和重要构件的性能设计实例分析。

第2.1.9条、第2.1.10条、第3.3.3条,“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的区别,实际工程中的把握尺度。

第3.1.1条,对《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相关规定的理解与掌握,结构分区段、分部位、分构件的抗震分类,结合实际工程进行相关工程的分类说明。

第3.1.3条,不同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的调整要求,实际工程中调整的相关注意事项及处理办法(如真9度与假9度的关系及相关设计对策、“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究竟是什么要求,应该如何把握和确定等)。

第3.3.3条,“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确定时的设防标准调整原则,多项调整同时存在时的实用把握原则(如:7度0.15g、8度0.30g,Ⅲ、Ⅳ类场地时),当“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确定的抗震等级不同时,采用现有计算程序的注意事项分析。

第3.4.1条、第3.4.2条,结构概念设计与设计计算的关系,对结构方案“好”与“不好”的基本评价原则。

实际工程中如何避免采用“不好”的结构方案,软弱层与薄弱层的概念区别及相应的抗震措施。

第3.6.1条,结构设计的常用计算方法比较及设计计算中的主要问题分析,采用不同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的规律分析,在实际工程结构设计中如何避免计算差错(计算的模型化误差、计算假定的误差等)。

第3.6.6条,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采用电算程序进行结构分析时的注意问题,主要计算参数对应的概念分析及相应的取值要求;对计算结果分析判断的基本技巧和常用方法;重要计算指标的分析和把握;结构重点部位的局部分析和结构的比较计算问题。

第4.2.4条,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拟静力法”,地基“拉应力”和“零应力区”问题。

第5.1.1条,对“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的理解和尺度把握,“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与“斜交结构”的区别。

“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的确定原则。

第5.1.2条,主要抗震计算方法(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映谱法和时程分析法等)的合理选用,对“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以剪切变形为主”和“统计意义上相符”的理解与设计尺度的把握。

弹性时程分析补充计算的实际操作要点和步骤。

第5.1.3条,“重力荷载代表值” 及现行计算程序在抗震设计计算中采用的简化方法及相关问题,现阶段结构设计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5.1.4条,在复杂结构及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被要求按“中震”(即按设防烈度地震)设计的相关问题,“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区别及设计方法和要点。

第5.2.3条,单向地震、双向地震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给出直观的双向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位移)计算公式。

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过程汇总及各情况下对应的计算要求(计算框图5.2.0)。

第5.4节,抗震截面验算与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变形验算的关系。

第5.5.1条、第5.5.2条,抗震变形控制的根本目的、变形验算的要点和主要过程把握,主要验算指标的控制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结构措施后对层间位移的适当放宽限制问题。

第 6.1.2条,表6.1.2在应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8度乙类建筑,当高度大于50m 时的抗震等级;主楼为剪力墙结构同时有局部框架裙房时,其剪力墙、框架的抗震等级确定等)。

第6.1.3条,实际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调整问题,裙房的抗震等级确定问题,各类地下室(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时的地下室、纯地下室、面积较大的地下室、多层地下室等)的抗震等级的确定问题。

第6.1.10条,关于加强部位高度规定的不合理问题(≤15m的限制问题,结合“混凝土高规”第10.2.4条规定)。

第6.1.14条,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顶板的构造及上部框架柱在地下一层的配筋要求,实际工程中遇到的设计问题,满足规范要求的变通设计方法。

当地下室顶板不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侧向刚度比值控制指标的位置调整和实际工程中其他辅助设计方法及构造措施。

第6.2.7条、第6.2.8条,关于剪力墙墙底塑性铰在其底部加强部位由下而上出现的问题及思考,关于剪力墙的强剪弱弯问题(对规范公式6.2.8-1的思考),设计实践中改进上述情况的设计方法。

第6.2.10条,框支柱剪力按框支柱数量调整带来的问题(与框支柱的实际受力情况无关,受力越小,剪力调整(加大)的幅度越大,受力越大,剪力调整(加大)的幅度越小)及结构设计实践中的对策和相关处理方法。

第6.2.13条,抗震设计时由于不同计算目的的剪力墙有效翼缘宽度取值问题,三条规定(抗震规范第6.2.13条、混凝土规范第10.5.3条和第7.2.3条)的不同适用条件。

第6.3.7条,在注重轴压比限值的同时,避免出现非抗震设计计算时过大的轴压力问题。

第6.3.10条,注意对长方形截面柱,箍筋计算的方向性问题,避免统一的配箍计算结果带来的设计困惑。

第6.3.12条,柱箍筋加密区体积配箍率的计算问题,相关设计建议(箍筋长度的取值、核心区面积的计算、重叠箍筋的判别和把握等)。

9度与“假9度”的把握及相关设计问题。

第6.3.14条,核芯区箍筋配置与柱箍筋加密区的差距问题(小轴压比(≤0.45)时节点配箍得以加强而大轴压比时却减小节点配箍),框支梁柱节点的配箍问题,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