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海燕》优秀教案
4海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
2.学习象征手法及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
2.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象征手法及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海燕精神”,培养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海燕是一种海鸟,上部分是黑色的,尾部呈白色,腿很长,善于在海面飞行,被誉为“大海里杰出的飞行家”。
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作家。
1906年发表了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代表作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2.背景资料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
那时俄国正处于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时期,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
作者敏锐地预察到时代的风云变幻,塑造出搏击风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
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了列宁的热情称赞。
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海鸥.(ōu ) 呻.吟(shēn ) 飞窜.(cuàn) 蠢.笨(chǔn ) 胆怯.(qiè) 翡.翠(fěi ) 掠.起(lüè) 号.叫(háo) 困乏.(fá) 熄.灭(xī) 深渊.(yuān ) 蜿蜒..(wān yán) 冲⎩⎪⎨⎪⎧ (chōng )冲突(chòng )冲劲儿 吓⎩⎪⎨⎪⎧(xià)吓唬(hè)恐吓 (2)词语释义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2024版年度九下语文教案第4课《海燕》
九下语文教案第4课《海燕》•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人物形象与情感分析•主题思想与价值观探讨目•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课堂互动与思考题录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及文学流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变革当时俄国正处于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文学流派作者高尔基是俄国无产阶级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作者生平与创作特点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他出生于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便开始独立谋生。
创作特点高尔基的作品以描写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命运为主,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海燕》创作背景及意义创作背景《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创作的著名散文诗,当时欧洲的革命形势正如暴风雨前的海燕一样,而俄国则是这场革命风暴的中心。
高尔基运用象征手法,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意义《海燕》在俄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篇充满激情和力量的革命宣言。
它鼓舞了无数仁人志士为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自由民主的新社会而奋斗。
02文本解读与赏析全文结构及写作特点结构清晰01全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的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象征手法02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表达了作者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描写细腻03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燕的飞翔、叫喊、大笑等动作和神态,展现了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坚定。
关键段落解读与赏析第一段描绘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的飞翔,通过“黑色的闪电”等比喻,突出海燕的敏捷和勇敢。
2024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海燕教案新人教版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图片和案例,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视频:播放有关海燕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海燕的生活习性,增强学习兴趣。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些阅读理解和写作任务。
然而,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末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特点。他们往往追求新颖、有趣的学习内容,对于枯燥、单调的学习可能会感到厌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生动的学习情境。
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九年级的学生有的可能学习自觉性较高,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回答问题;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学习自觉性较低,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督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能力层次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强,能够快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型,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也有较深入的理解;而有的学生可能在这方面的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辅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学习支持。
2024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海燕教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海燕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海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海燕》全文;(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准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分析海燕的形象特征,体会作者通过海燕所表达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运用想象力,感受自然景物的美好,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3)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珍惜友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海燕》全文;(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准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分析海燕的形象特征,体会作者通过海燕所表达的寓意。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课文,谈论对大海、海燕的印象;(2)板书课题,简介《海燕》的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找意思;(2)分组讨论,总结海燕的形象特征,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合作探讨:(1)分组朗读课文,感受大海的氛围;(2)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价值。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海燕的形象特征,强调课文的象征意义和情感价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海燕》全文;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大海的作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所传达的情感价值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合作探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
九年级语文《海燕》教案
九年级语文《海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
(2)能够分析海燕的形象特点,体会作者对海燕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能够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3)通过课内外拓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民生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
2. 分析海燕的形象特点,体会作者对海燕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比较文学作品中的海燕形象,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2. 课内外拓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引导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
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解决问题。
3. 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文学作品中的海燕形象,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4. 课内外拓展: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海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关注海燕的形象特点,分析作者对海燕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九年级语文《海燕》教案
九年级语文《海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
(2)能够分析海燕的形象特征,了解其象征意义。
(3)能够领会作者通过海燕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海燕的形象特征。
(2)通过对比分析,理解海燕与其他鸟类形象的差异。
(3)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尊敬和热爱,了解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
2. 分析海燕的形象特征,了解其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通过海燕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尊敬和热爱,了解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海燕》及相关资料。
2. 鲁迅生平介绍资料。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及其作品《海燕》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字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海燕的形象特征。
(2)对比分析海燕与其他鸟类形象的差异。
4. 课堂讲解:(1)讲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2)讲解作者通过海燕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 课内外拓展:(1)让学生搜集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
(2)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尊敬和热爱。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8.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海燕》精品教案
4海燕上课素材教学方法指导1.指名朗读。
方法:找出意思相近的文段分段朗读,探讨重音、停顿、语速的处理。
2.听录音带朗读。
(1)静听感受;(2)随录音朗读;(3)模仿朗读。
方法:指名读一文段,同学评价后再听该段录音(放映相应画面),让学生在听读、模仿朗读、相互评价、观看画面的过程中增强感受,正确朗读。
3.齐声朗读。
掌握好停顿、语速,读出感情,读出散文诗的韵味。
上课笔记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品味语言,通过意象对比理解海燕的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乐观勇敢、坚强不屈的精神。
品味语言,理解海燕的形象,体悟海燕的豪情。
诵读感悟法、讨论点拨法、对比阅读法。
搜集高尔基的有关资料,教师准备朗读录音及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搏击狂风巨浪;当鸟儿们都躲避风雨的时候,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就是海燕。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2)背景链接本文写于我国1905年革命前文最黑暗的时期,高尔基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著名散文诗。
2.生难字词(1)字音高傲.(ào)呻吟.(yín)翡.翠(fěi)掠.起(lüè) 困乏.(fá) 蜿蜒..(wān yán)(2)词义【高傲】原指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一种珍贵的玉石,颜色多样,以绿色最为常见。
《海燕》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海燕》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海燕》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海燕》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海燕》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必修一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最美的生命的讲述,唤起人们对困难生活的坚持和对于美好的追求。
本文主要通过南丁格尔的故事,让学生们认识到不认输、不放弃的道理,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南丁格尔的坚韧、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也可以了解到南丁格尔的故事和近代医学发展的历程,懂得了拼搏和奋斗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和医学贡献,培养学生们厚德、博学的品质。
2.掌握本文的阅读技巧,练习自主阅读的习惯并且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学习《海燕》,让学生们了解到坚强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坚持、努力、奋斗,并且通过读完文章懂得去感悟生命中的美好。
三、教学方法1.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演讲、小组讨论、个人阅读等多样化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海燕》中所描写的坚强、拼搏、发奋的意义。
2.知识与情感并重:通过了解南丁格尔的故事和对难度的克服,让学生有感而发,从而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体验。
3.课本教学与课外拓展结合:通过让学生们通过网络查询资料,实地观察等方法,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内容1.对《海燕》的阅读分析:了解文章的结构、主题等,学生们可以通过详尽的探讨阅读文本,确切的理解文本中的思想。
2.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了解世界上著名的医学家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和医学发展进程。
3.积极向上的精神:学习坚韧、不畏艰苦、勇敢的精神,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困难总能攻克,勇往直前的精神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实施1.预习指导:对于第一次接触文章的学生,应该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条件的同时,快捷地介绍一些文章的背景和核心部分,引导学生产生阅读的预期目标。
2.整理讲解: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上课前需要老师预备相应的教案,整理文本中的重点内容,并且为学生提供详细的思维导图和相关资料。
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海燕教案新人教版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使用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
- PPT:制作多媒体PPT,展示课文内容、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等,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
- 视频:播放与海燕相关的视频资料,如海燕的影像、高尔基的介绍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课文知识点和相关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海燕》这篇散文诗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写作手法等。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海燕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海燕》,是俄国作家高尔基创作的一篇散文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朗读与感悟: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散文诗的韵律美,体会海燕勇敢、坚定的形象。
2. 词语解析:学习并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如“云集、怒吼、狂风、乌云”等,增强学生的词汇储备。
2. 能力提升: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得到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海燕》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海燕》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海燕》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描写自然界中的一种鸟类——海燕的文章。
文章通过描绘海燕的外形、生活习惯和飞行特点,表现了海燕的美丽、勇敢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同时,文章也寓意着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像海燕一样勇敢拼搏,勇往直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文章的分析、解读和感悟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同时,学生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海燕的美丽、勇敢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培养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和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的理解。
2.对文章寓意和主题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海燕的品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动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的解释。
3.相关图片或图片素材。
4.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海燕的形象。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海燕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海燕的美丽、勇敢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如描写手法、象征手法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寓意和主题。
例如:“海燕的品质如何体现在课文中?”“我们可以从海燕身上学到什么?”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或图片素材,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描述海燕的生活场景。
九年级语文《海燕》教案
九年级语文《海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2)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感悟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3)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追求真理的勇气和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及其作品《海燕》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和语句理解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勇敢面对困难、追求真理的力量。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课后习题,进一步深入分析课文。
3. 写一篇关于《海燕》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4课《海燕》精品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4课《海燕》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海燕》是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勇敢地飞翔,欢乐地歌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英勇无畏的赞颂。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开阔,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意境和深层次的情感还需引导。
在本文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海燕的形象和象征意义有所困惑,需要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革命先驱者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海燕的形象、象征意义以及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海燕的形象和意境。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海燕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2.相关资料:收集有关海燕的图片、诗歌等资料,以便课堂上展示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海燕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海燕形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海燕的形象和意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海燕的形象和意境。
教师选取重点诗句进行讲解,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的关爱。
(2)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和难句的理解。
2. 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海燕》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海燕》,提问学生对“海燕”的理解和期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生僻词语和难句。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词语和难句的问题。
(2)分享对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僻词语和难句的意思和用法。
(2)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特色。
5. 朗读与表达(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语气。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口头表达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强调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六、教学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过程,总结教学亮点和不足之处。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3. 针对学生的不足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教学策略。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阅读课文《海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九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教案(精选13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教案(精选13篇)九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苍茫、胆怯、翡翠、精灵、蜿蜒”等词语。
2、体会课文的深刻含意,把握“海燕”的象征内涵。
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领会文章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激情洋溢、音韵铿锵的特点。
2、体会象征、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的精神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领会作品的诗情、画意和理趣。
2、品析含意丰富的语句,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在文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1、诵读法;2、提问法;3、练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自学生字;认真预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搜集高尔基的有关资料;复习《雷电颂》中有关象征手法的知识。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温室里长不出擎天大树,暴雨里才显出雄鹰的羽翼。
是啊,生活中有和煦的爱的阳光,但更多的是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考验,而生活的暴风雨,只能将我们摔打得更结实、更睿智、更坚强。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海燕在狂风暴雨中翱翔,那便是一种挑战的姿态。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一文,去领略海燕的风采。
二、检查预习。
1、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①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与同学作交流。
②教师补充,总结。
2、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FLASH朗读。
要求:学生不要看书,看屏幕,仔细聆听,发挥想象,静心感受。
思考:用一句话概括你听到了什么内容?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用“这是一只的海燕。
”的句式,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海燕形象。
提示:矫健勇猛心情欢快斗志昂扬无所畏惧高傲四、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海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海燕》一. 教材分析《海燕》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勇敢地迎接挑战,最终成为海上霸主的故事。
本文通过海燕的形象,教育学生要有勇敢面对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但对于一些深刻的寓意可能还需要引导。
学生对于寓言故事比较感兴趣,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海燕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海燕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勇敢面对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海燕的形象。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将海燕的形象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海燕的形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寓意。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课文注释及解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呈现海燕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海燕的特点,为后续的分析做好铺垫。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海燕形象的理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海燕的形象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6.小结(5分钟)对本次课堂学习进行小结,强调海燕的形象及其寓意。
海燕优质教案(5篇(1)
海燕优质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语文》教材第九单元“海滨之歌”中的《海燕》一文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词汇解析、句子结构分析、段落大意概括、主题思想提炼以及修辞手法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新词、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能够正确划分文章的段落,概括各段大意,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3. 分析并欣赏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词汇的积累、句子和段落的分析、文章主题思想的提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海燕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海燕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课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课文分析:b. 深入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4.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3. 重点词汇:振翅、翱翔、盘旋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大意。
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分析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2. 答案:a. 各段大意:描述海燕的外貌、生活习性、勇敢顽强等特点。
b. 修辞手法分析:如第一段中“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乌云中穿梭”,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海燕的速度和勇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a. 布置一篇关于海燕的作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b. 组织一次关于海燕的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词汇积累和修辞手法分析。
2. 教学过程中的课文分析,尤其是修辞手法的深入探讨。
九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教案(通用7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教案(通用7篇)九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教案共七--篇1 教学目的:一、学习这首词所表达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名、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二、培养学生领悟宋词优美的语言及深邃的意境。
教学设想:一、这是一首著名的宋词,作者系豪放派词人,词的意境广阔、深远,要求学生想像词中那战火纷飞的场面,从而进一步了解词的主旨。
二、本词用字简炼,短短的62个字,给我们勾画了一场塞外战争图,故本词不宜作太多字面上的解释,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词意。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想像能力的训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战争场面,用讲述历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
然后再展示“醉里挑灯看剑”图,请一学生描述画面内容。
画里的这位老者他在沉思什么?他在追忆什么?今天我们师生就通过共同学习这首《破阵子》,来了解和认识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
二、介绍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
(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并在书上划出断句位置。
2、学生读。
(小组读、个人读,要读出豪情壮志。
有点评)四、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一)上阕: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明确:对偶。
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组讨论,根据词意,想像出此时的场面)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二)下阕:1、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2、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九年级语文《海燕》教案
九年级语文《海燕》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 掌握课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型。
3.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海燕》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3.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第二章:课文分析2.1 课文背景介绍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解释课文《海燕》在鲁迅作品中的地位和意义。
2.2 课文情节梳理详细讲解课文《海燕》的情节发展,包括主要事件和人物关系,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课文内容。
2.3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动机和行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第三章:词语与句型3.1 重要词语解释列出课文中的重要词语,给出准确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汇意义。
3.2 句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常用句型和语法结构,解释其用法和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四章:阅读理解4.1 课文问题讨论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2 阅读理解练习设计阅读理解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测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写作与创作5.1 写作指导提供写作指导和技巧,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2 创作展示学生进行写作创作,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提高写作技巧。
第六章:课文深层分析6.1 课文主题探讨深入探讨课文《海燕》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如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自由和解放的追求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
6.2 文学手法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如象征、比喻、讽刺等,解释其作用和效果,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七章:拓展阅读与讨论7.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与《海燕》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丰富其文学素养。
7.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理解,进行互相交流和启发。
《海燕》优秀教案7篇
《海燕》优秀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海燕》优秀教案7篇一个详细的教案可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海燕》优秀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 《海燕》【教案】
《海燕》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
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让学生生成阅读鉴赏能力。
3.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生活,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4.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海燕的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象征、对比和烘托等手法,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点拨法对比阅读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运用象征、对比和烘托等手法,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海燕的图片)你认识图片中的这种海鸟吗?我爱蓝天白云下的雄鹰,也爱辽阔草原上的骏马,但我更爱爱疾风暴雨中的海燕。
因为它不仅是搏击海浪的勇士,精勇无畏的精灵,还是一位胜利的预言家。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主学习,互动交流1.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十岁就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
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
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他第一次投稿时具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苦难”)。
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文体知识散文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富有诗意的散文。
外观上是散文,使用的是散体语言,但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
特点一: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海燕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
2.反复诵读,感悟海燕的形象特征。
3.学习海燕精神,培养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海燕的图片)
你认识图片中的这种海鸟吗?
师:海燕是一种海鸟,上部分是黑色的,尾部呈白色,腿很长,善于在海面飞行,被誉为“大海里杰出的飞行家”。
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1913年后完成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背景资料:二十世纪初,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而反动的沙皇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利用其可利用的帮凶对群众革命运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反动势力十分猖獗。
在这革命的关键时刻,有一部分人惶恐不安、悲观失望,他们害怕革命损害自己的利益。
也有一部分人,他们勇敢地站在了革命的最前沿,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了革命运动的先驱。
《海燕》是小说《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生动地反映了俄国革命高潮到来之前革命者和反动势力进行激烈搏斗的壮丽图景。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读出感情。
可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几段,做一些朗读标记,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
【教学提示】
最后一段是全文高潮,全文最强音,宜在分组演读后全班合读,以收到震撼人心、掷地有声的效果。
2.思考:暴风雨来临之前,乌云和大海有什么变化?
明确:乌云:狂风卷集着乌云——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大海:泛起白沫的大海——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
3.探究: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先后描绘了哪三个画面?在这三个画面中,海燕的表现有什么变化?
明确: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画面的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第一幅,风卷云集,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即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
4.阅读全文,品析“海燕”形象,并用“我从文中______这句话中读出了一只______的海燕”的句式来描述海燕的形象。
(1)我从文中“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中读出了一只高傲的海燕。
(2)我从文中“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这句话中读出了一只勇敢的海燕。
(3)我从文中“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这句话中读出了一只乐观的海燕。
(4)我从文中“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这句话中读出了一只自信的海燕。
海燕形象总结:高傲、勇敢、乐观、自信、富有献身精神。
目标导学三: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1.本文很好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请联系全文和时代背景,指出下面物象的象征意义。
海燕: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乌云、闪电、狂风:象征反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
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
2.除海燕外,文中还写到了“海鸥”“海鸭”“企鹅”的表现,文中为什么要写这些海鸟呢?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明确:写海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躲藏与海燕那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了鲜明对比,有力地衬托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坚强的战斗形象。
同时,也借此鞭挞“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3.本文语言热情洋溢,意蕴深刻,请反复诵读,品味下面语句的深刻含义。
(1)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2)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3)——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明确:(1)写出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追求,令“乌云”所象征的敌人也感觉到了,从反面衬托了海燕的战斗力量和胜利的信心。
(2)表现了海燕对光明的热切渴望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心。
生活就是这样,阴云再重,总有散去的时候;困难再大,经过一番努力,总能克服。
邪恶永不能战胜正义,真理终有一日会大放光彩。
(3)这是胜利的预言,革命者发出的时代的最强音,震撼人心,信心满怀。
以此收束全文,使全文的革命激情达到最高潮,突出了主题。
表达了作者渴盼经受革命风暴战斗洗礼的愿望,召唤革命者奋起斗争、搏击风暴,赢得革命胜利的信念。
目标导学四:赏析语言,把握文本艺术特征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请以下面的语句为例,反复诵读,具体赏析其表达效果。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3)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明确:(1)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黑色的闪电”比喻精确、传神,寥寥数字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海燕的行动,“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是拟人的写法。
这一句从形、色两方面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战的姿态。
(2)运用拟人的修辞。
连用“抱”“甩”“摔”几个动词,还有“恶狠狠”,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风
的猖狂的气焰。
(3)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
“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三、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由海燕的形象导入,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