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高考真题体验

合集下载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一 专题4【含点拔解析】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一 专题4【含点拔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一专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1.(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9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答案】A【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15日,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A。

2.(2009年上海高考24题)“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

”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答案】D【点拨】皇家警察是英国由英国女皇授予香港警察的。

名称的改变”体现了香港刚刚回归,原来的部分香港皇家警察变成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警察。

3.(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14题)图9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①民族团结原则②民族平等原则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A.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D【点拨】全国各民族共同使用的货币上有少数民族的文字表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理念,和汉字共同使用就体现了民族平等的理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式创立是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的。

故排除③而选①②④4.(2009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9题)6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油画《开国大典》再现了开国盛典这一历史时刻。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2021年:石门六中杨敏一、试卷大体情况(一)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普遍,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报告,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材料的选择也比较新颖,不拘泥于教材。

比如40题,试题立足于考查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以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既与科技进步有关,同时又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小视角,大视野”更是现今史学界研究的趋势。

由此可见命题的立意高远。

(二)考查内容突出骨干知识2021年新课标历史卷考查明显以骨干知识为主,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点、罗马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等,而且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如材料分析40题以交通信号灯为例,整体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而第三问突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就考查知识的比例而言,对政治经济两大模块的考核要明显多于思想文化部份;对中国史的考核也明显多于对世界史。

(三)注重能力考查,表现高考导向试卷以材料的形式提出问题,重在检查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知识迁移、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史料,更是要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准确迁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2六、27、34、4五、48题。

同时也能注重学生多元史观的养成,如材料分析题41题提供的“冲击——反映”模式材料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掌握,但题型是开放式的,实际考核的却是考生多元史观的积累。

这样的命题也反映了当下高考对多元史观培育、史学思维养成和史学方式运用的要求。

高考命题对能力考核的重视可见一斑。

整体而言,今年文综卷历史部份的命题更能秉承新课标的理念,“史料”、“史观”统领整个试题,所谓“见微知著,睹始知终”,鉴于高考命题的强势导向,此后的中学历史教学将更具学科特点,专业性将加倍明显。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历史试题评述及启示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历史试题评述及启示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历史试题评述及启示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陈立安【内容摘要】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历史试题分析,试卷结构、难度分析,试题特点及教学启示。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历史试题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反映依法治国理念,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科综合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鲜明体现学科特色,充分发挥和展现人文学科高考的德育功能和文化价值。

命题依然坚持“稳中求变”的原则,在试题难度上总体比往年有所降低,体现了回归教材的趋势;在命题方式上依然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在能力考查上依托教材主干知识,坚持以能力立意,对历史的思维素质要求比较高,全面考查到了考生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一、试卷结构分析1.从专题史角度看:对比之下,2015年高考历史经济史比重大幅提升,文化史仍占1/3,政治史比重较小,文化史比重相对稳定。

2.从通史角度看:中古史稳占1/3,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也基本稳定,从备考来看必须高度重视中古史。

3.选修题除47题外都是中国史问题,45题是“唐代币制改革”,46题是“抗战胜利前后的民主政治”,48题是“丘处机西行”,显然从内容上看侧重古代史方面、政治史方向。

二、难度考查分析与前几年历史试题相比,2015年历史试题材料的阅读量和阅读难度有所降低,试题比较重视考查学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掌握、运用、理解和诠释,整体难度趋于下降。

1.选择题。

在试题顺序和模块分布上延续了2014年新课标1卷的设置,即中国史系列8题,世界史系列4题,遵循时序,先中国后世界;从考查的知识上看,依然考查的是教材的主干知识,如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一五计划等。

从试题难度上看,选择题难度大大降低,考生看到题目比较亲切,没有以往那种不知所云的题目;从考查方式上看,反映、表明类选择题有所减少(2014年8个,2015年5个);从命题形式上看,今年增加了图表题,一改去年全是文字的形式,活跃了版面,这些体现了新课标卷的灵活性。

近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历史试题的学习启示

近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历史试题的学习启示

近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历史试题的学习启示作者:汪瀛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5年第11期无论你承认与否,只要存在高考,高考“魔咒”都会如影随形影响着我们学习。

因此,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老师能为自己探求出高考历史命题规律,找到提升高考历史成绩的有效策略。

拙文,或许能为同学们改善高中历史学习和提升高考历史成绩提供有益启示。

一、重视历史学科素养考查高考历史命题已从“能力立意”转向“学科素养立意”,我们已说了很多。

但问题在于高考历史试题是如何考查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我们在日常历史学习中应提高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长期以来,有关指导历史复习或学习的文章多为“高大上”,缺乏应有的针对性,操作性与实效性。

现以2015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Ⅰ卷历史试题第32题为例,略作分析: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C)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今年高考结束后,不少历史教师和高三文科学生在议论评价这道试题时说:本题与所学历史教材无关,学生不学历史,只要语文水平好,也能得出正确答案。

因为“主要依据道德良知”判案,无需双眼蒙布;要确保“裁量公平”,靠“侧重听取证人证言”显然是不够的;双眼蒙布就能“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眼晴的直接作用,无非是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常言道:“眼见未必为实”,可谓一语中的。

答案只能是C项。

实事求是地说,上述分析不无道理。

不过,这里我们应注意两点:第一,这一分析,已经包含了良好的综合素养,特别是较好的语文、逻辑与法学素养。

别忘了,我们常说的“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史地不分家”。

或许,这正是命题者所要追求的结果。

第二,本题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关系密切,对引导中学历史教学具有相当价值。

如人教版《历史①必修》第28页明确指出:“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高考历史试卷必修一试题的思考

高考历史试卷必修一试题的思考

1高考历史试卷必修一试题的思考◆的考点解析4.考点: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变化(明代内阁)。

解析:本题考查对明朝内阁只能和地位的正确理解。

特点是史料阅读难度较大,但是基础知识掌握得好的话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启示:教学中强化基础知识,基础认识,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7.考点:抗日战争之九一八事变解析:考察的是日本侵华的主要事件,解题关键是结合材料“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和“国家又濒于危亡”,即可判断出中国再次遭到列强侵略,因此“悲痛的心情”出现。

启示:教学中注意主要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提炼材料关键信息。

9.考点:解放战争之战略反攻解析:考察重点为基本史实,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启示:重视基础知识。

10.考点:祖国统一大业之台湾问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基本历史史实,特别强调时间概念。

启示:关注学生对主要时间的掌握和提炼材料的能力的培养。

12.考点:罗马法之《十二铜表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十二铜表法的历史地位的正确理解和对罗马法发展过程的掌握。

采用排除法好做。

启示:基础知识很重要。

15.考点: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基本原则解析:考查重点是学生对美国国家权力分权与制衡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

启示:培养学生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16.考点:十月革命之进程2解析:考查学生对主要历史事件进程的把握和对材料关键信息的运用。

启示:引导学生按一定线索掌握历史的发展和对关键信息的利用。

17.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之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解析:本题考查角度为基本的历史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来理解政治现象,难度不大。

启示:历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基本历史思维方法的训练。

21.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

解析:第一问重点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比较能力。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作业3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作业3

课时作业(三)(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6道小题,每题5分,共80分。

)1.(2017·辽宁省试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土地为列侯。

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A.汉初以来的分封制被废除B.宗法制得以重新确立C.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D.土地兼并更加严重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推恩令”的作用。

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王国势力受到削弱,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

故答案为C项。

A 项说法错误,并未废除分封制,分封制仍然存在;与宗法制的变化无关,排除B项;此项措施对土地制度没有影响,D项说法错误。

2.(2017·湖南省岳阳市试题)“惩唐季藩镇,削其兵柄,收其赋入,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

”这一评论是针对()A.西周分封制瓦解B.北宋强化中央集权C.西周分裂割据局面D.北宋“重文轻武”治国理念答案 B解析材料的大意是:鉴于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收回地方的兵权和财权,将地方权力控制在皇帝手中。

可见材料描述的是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选B项。

其他均错误。

3.(2017·辽宁省试题)西汉推恩令,北宋知州担任地方长官,元朝行省制度等措施的实行,本质上反映了()A.宰相权力不断削弱B.文臣地位不断提高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答案 D解析材料所述均为不同朝代针对地方采取的措施,通过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权力,本质上反映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故答案为D项。

A、C两项反映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与材料不符;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C三项。

4.(2017·重庆一中试题)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较为符合实际的是()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又经历了几次大的分裂与统一,分裂时地方势力崛起,但地方割据势力也在不断再统一的过程中逐渐弱化,封建社会初期曾出现了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导致地方权力的强弱出现过几次反复。

高中历史论文:近三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试题的特点和启示

高中历史论文:近三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试题的特点和启示

近三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试题的特点和启示(发言提纲)一、观点曲靖一中的高考神话:一班59个学生全上600分。

做法:研究近年高考试题,命制8套模拟试题。

启示:高考试题隐藏最多高考信息。

二、特点(一)形式上:1、减少到取消组合题,命题视野开阔,不受线索限制07一组“17世纪以来,中国的军队在组织、性质等方面几经转变”,08、09完全取消。

2、大多数试题以新材料、新情景为切入点,材料形式多样化(相片、示意图、表格、地图、文献等)。

07材料选择题——13、15、18、19、21、23等6题;08材料选择题——14、15、16、17、19、20、21、22等8题;09材料选择题——15、17、18、19、20、21、22、23等8题。

(二)内容上:1、考察较多的知识点:2007—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科考点题号2007年2008年2009年12 帝王谥号阴阳方位姓氏来源13 武周之代李唐”的意义《康輶纪行》汉初南方楚文化影响14 八旗制早期特点洋务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唐代文化“南朝化”15 湘军与近代军阀关系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一战汉至宋经济重心南移16 新军主要特点陕甘宁边区选举制度辽与西夏的比较17 国民革命军特点废除治外法权“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18 近代民教冲突新中国成立意义新文化运动反对尊孔复古19 八国联军对北京分区占领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台儿庄战役特征20 整理党务案影响日本殖产兴业法国18世纪中期专制王权强化21 50年代末左倾错误影响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美国1787年宪法原则22 “三个世界”划分的目的柏林墙的修建与拆除工业社会后工厂纪律严格23 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二战对朝鲜半岛影响20世纪全球化37 美国反危机和反法西斯唐代科举制与英国文官制度两税法前后赋税制度变化和取消农业税39 绍兴和议、金迁都燕京土尔扈特人回归三角贸易(1)中国古代史:文史常识——07谥号;08阴阳;09姓氏来源。

2019年全国卷高考历史(必修一)

2019年全国卷高考历史(必修一)

2019年高考历史(必修一)一、选择题(4分一个)1、(卷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卷1)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3、(卷1)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毛泽东的分析意在()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4、(卷1)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

这说明()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卷2)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6、(卷2)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

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7、(卷2)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最新高考历史真题精编必修一专题1及答案

最新高考历史真题精编必修一专题1及答案

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2小题)1.(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25题)《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

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

这说明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的关键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答案】A【点拨】关键是解材料的意思并且能了解时代背景,唐朝高宗时期门阀和士族都已经遭到沉重的打击,不再是政府的主要问题,所以可以排除BD。

至于项与题干无关,故而选A。

2.(2008年上海高考21题)有友发表帖子讨论举制时说:“自秦以,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子彻夜秉读。

然举追求功禄,令子神经麻木,岂真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举制是片面的关于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答案】【点拨】举制最早是在隋朝设立的,八股取士是明朝才开始的,所以材料中关于举制的史实有问题。

另外,材料中对举制的评价也有问题,只看到了它的消极方面,没有看到它在历史上的积极方面。

答案选项。

3.(2007年高考广东文强化训练强化训练20题)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政治和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答案】A【点拨】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削弱地方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选A。

4.(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3题)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举制的推行【答案】D【点拨】本题以唐朝举制为切入点,考查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分析解能力,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规律①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②选拔方式从推荐到考试,渐趋严密;③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④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统治的积极作用,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第9课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第9课
…想一想… 近代法国产生了 12 部宪法。其中在 1789-1875 年的近 90 年内,法国平均每 7 年就更换一部宪法,这反映了共和制历程的 艰难。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各派政治力量斗争的激烈
第15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帝国建立 (1)背景:德意志①________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俾斯麦领导通过三次②________,完成了德国的统 一大业。 【解读】 王朝战争方式实现统一是德国保留了许多封建残余 和军国主义传统的主要原因。
A.政局动荡,曲折复杂 B.政局稳定,和平斗争 C.捍卫统一,平定内乱 D.社会改革,王朝战争
第26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法兰西共和之路。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 经过了与君主专制的长期斗争,政局动荡不安,道路艰难曲折。 故选 A 项。B 项指的是英国;C 项指的是美国;D 项指的是德国。
b.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⑤________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解读】 德意志帝国首相由皇帝任命,故对皇帝负责,与英 国首相不同。
第18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c.议会是⑥________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解读】 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是德意志帝国具有民主色彩 的体现。
第30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3.(2017·太原五中试题)1895 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 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高考全国卷一历史试卷分析以及2020年备考建议(2020年整理).doc

高考全国卷一历史试卷分析以及2020年备考建议(2020年整理).doc

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历史试卷分析以及2020年高考备考建议一试卷分析整体分析:1内容分布:中国古代史(选择题24,25,26,27题,16分,选考45题(15分,计算分值)),共计31分;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28,29,30,31题,16分,41题第(1)问中国部分,计4分,第(2)问,计10分,42题,计12分,选考第48题,计15分),共计57分;世界史(选择题32,33,34,35题,16分,41题第(1)问世界部分,计11分,选考题第46题,计15分),共计42分。

近5年,新课标高考真题分析得知,古代史30%,中国近现代史40%,世界史30%。

2019年高考试卷符合这一标准,中国近现代史部分,依然是复习的重点。

2字数统计:选择题部分:约1280字,表1幅,无图。

历年新课标卷分析选择题统计2007年,1236字,图1幅;2008年,1179字,表1幅;2009年,1121字,图一幅;2010年,1281字,图2幅;2011年,1518字,图2幅。

……2016年,约1200字,表1幅,图1幅。

2017年,约1200字,表3幅,图1幅。

2018年,约1200字,表1幅,图3幅。

分析得知,本次试卷选择题信息量符合标准,答题时间控制在12分钟以内。

有充足的时间认真做分析题。

主观题部分:依旧是三道,41,42必考题,45,46,47选考题。

41题,一幅图,一段材料,设问2小问,42题,一段材料,阅读量都不大,难度一般,容易得分。

具体题型分析:24题,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度。

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

【正确项分析】由材料数据分析以及所学可知,西周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选择B。

【错误项分析】A项“长期”,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D项“弱化”,错误。

25题,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西汉的推恩令制度。

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

历史新课标必修一高考真题演练 第11课-第15课

历史新课标必修一高考真题演练 第11课-第15课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2008上海历史,A组)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影响的是A.秦末农民起义B.明末农民起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2.(2009江苏历史卷)“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3、(10年山东卷)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4.(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9题)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5.(2009海南历史卷)(10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史称“教案”。

1862年。

江西巡抚沈葆桢为教案一事派官员到民间密访。

官民对话记录如下:问:譬如真有兵船来,难道你们真与他打仗么?答云:目下受从教的欺凌也是死.将来他从教的党羽多了,夺了城池也是死……他不过是炮火利害,我们都拼著死,看他一炮能打死几个人!只要打不完的十个人杀他一个人,也都够了。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十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教案发生的历史背景。

(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教案予以评价。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第8课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第8课
A.政府的弊端在所难免 B.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府的出现 C.政府权力不应受到外来力量的控制 D.“邦联”政体比“联邦”政体要好
第32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的联邦政府的制衡。根据材料中“如果 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 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可知,人不是天使,因此 需要对政府进行制约和控制,以防止独裁政府的出现,故 B 项正 确;A、C、D 三项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 B 项。
第4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1827 年波士顿建筑师 C·布尔芬奇将两翼连接起来并建造了最初 的圆顶。根据宪法,美国国会是独立于政府的立法部门。代表人 民、制定法律、制约和监督总统和行政部门是国会的最基本职能。 国会所拥有的财权、人事权、弹劾权和调查权,是其制约和监督 总统和行政部门的手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1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知识
说出美国 1787 年宪法的主要 (1)重点知识:正确评价 1787 年
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 宪法;“分权与制衡”
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 (2)难点知识:理解“分权与制
第20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自我校对 ①中央政府;②统一而强大;③高于;④军事;⑤不违背宪 法;⑥地方分权;⑦国会;⑧立法;⑨国家元首;⑩行政;⑪宪 法;⑫解释;⑬专制;⑭资产阶级成文;⑮人权;⑯种族歧视。
第21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想一想… 美国 1787 年宪法和英国《权利法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 相同点:都初步确立了法治的原则;防止绝对权力 的出现。 不同点: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内容更为全面、充实、完善;如: 确立美国联邦体制,划分了中央政府和各州的权力;明确地以三权 分立原则为指导,对国家权力进行了分配;而《权利法案》的重点 在于制约王权。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第17课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第17课
第6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一、内战的爆发 1.重庆谈判 (1)背景: a.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采取①“________”的策略电邀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为②________,1945 年 8 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 【解读】 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和平谈判的主要原因是内战准备 尚未完成。
平、真内战”的策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 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
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义
的意义
第2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内战的爆发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 重 庆 谈 判 的 背
Hale Waihona Puke 景、成果和不足 (1)战略反攻的背景、 (1)北平谈判的背景、结果
(2)1946 年政协会议 任务和意义
(2)渡江战役的时间和意义
的结果
(2)三大战役的战果与 (3)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
(3)国民党发起的全 取胜原因
原因和意义
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第3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1945 年 8 月 28 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 若飞陪同下飞抵重庆,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 欢迎。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会见 了各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张澜、沈钧儒、黄炎 培等和各界民主人士以及宋庆龄、冯玉祥等 人。向他们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毛泽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历史 (必修一)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知识
(1)重点知识: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三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

高中历史必修一选择题 历年高考真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选择题 历年高考真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选择题历年真题1.(2011年泉州市班质检13题)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

下列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制2.海峡西岸地区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特色鲜明。

回答2题。

图7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两块牌匾。

它们①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②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③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④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4.(2011年泉州市班质检14题)据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记述,唐代科举考试主科目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以上材料说明唐代科举制()①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②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③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明经科考试难度大于进士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下图虚线所示位置为明朝人对东洋、西洋的划分,这种划分实质上反映了明朝时期A.专制皇权加强B.以世界中心自居的思想C.开始走向世界D.已全面了解世界各大洋6.马克斯·韦伯指出:“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俸禄与官职。

因而使他们无法连成—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

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

”在他看来,该制度有利于①提高行政效率②保证官员文化素养③防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④公平公正选拔人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某考古队在图8处发掘出图9所示文物。

历史必修一高考真题体验

历史必修一高考真题体验

高考真题体验一1.(2013·山东高考)《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2.(2013·广东高考)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3.(2013·新课标高考Ⅰ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4.(2013·江苏高考)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5.(2013·江苏高考)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6.(2013·山东高考)右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 )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7.(2013·浙江高考)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二1.(2013·重庆高考)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真题体验一1.(2013·山东高考)《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2.(2013·广东高考)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3.(2013·新课标高考Ⅰ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4.(2013·江苏高考)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5.(2013·江苏高考)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6.(2013·山东高考)右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 )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7.(2013·浙江高考)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二1.(2013·重庆高考)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

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议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

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A.直接民主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C.代议制民主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2.(2013·新课标高考Ⅱ卷)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

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

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3.(2013·新课标高考Ⅰ卷)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4.(2013·广东高考)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5.(2013·浙江高考)“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

……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

”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三1.(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Ⅰ卷)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2013·山东高考)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3.(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Ⅱ卷)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4.(2013·广东高考)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当前政体”是( )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C.共和制D.无产阶级专政5.(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Ⅱ卷)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四1.(2013·北京高考)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来源:学+科+网]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2.(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Ⅱ卷)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2013·四川高考)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4.(2013·浙江高考)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5.(2012·北京高考)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五1.(2013·江苏高考)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2013·上海高考)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

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

推动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结构的变化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C.工人斗争的压力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3.(2013·北京高考)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六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

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

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2.(2013·上海高考)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这是因为( )①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②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③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2012·广东高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七1.(2013·福建高考)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中国战士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

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东北野战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2.(2013·福建高考)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

该报告认为(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3.(2013·广东高考)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