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下《9.1.2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下《9.1.2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下《9.1.2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教后记不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七班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第二节课,本节课主要学习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通过实例导入课题,形成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也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渗透到了中学数学课本的许多章节,在实际问题中被广泛应用,可以说它是解决其它数学问题的一种有利工具。

因此不等式的性质的学习对培育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体会数学的价值都有较大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使我们认识到数学来自于实践,也应回到实践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培育自觉运用数学的意识。

现就今日在初一级1班上的《不等式的性质》这节课,进行反思如下:一、课前预备应当对该知识点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本章解一元一次不等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主要依据。

解不等式就是用不等式的性质来施行一系列的等价变换。

因此,在课前预备工作上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敏捷的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由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非常相像,所以在学习本节时,与一元一次方程结合起来,用比较、类比的方法去学习,弄清其区分与联系。

在同学已经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让同学通过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通过数形结合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二、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落实在本节课中,要求同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三条性质,及运用这三条性质对不等式进行正确变形来解不等式。

假如径直就给同学们讲不等式有这样的三条性质,然后就是反复的运用、反复的操练的话,同学学起来就会觉得没有味道,对数学有一种厌烦感,所以我在上这一节课时就想到了运用类比的思想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这样同学既学会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还把他们联系到了一起,而且同学还觉得这节课学的知识其实好象是旧知识,只是进行了一点改动,接受起来比较的简单,掌控起来也比较的简单。

这个方法可以说是贯穿了整堂新课的学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学反思6篇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学反思6篇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学反思6篇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我采用使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课堂开始通过找规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

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不等式的性质 1.然后通过比较简单的不等式的变化,探究出不等式的性质2和3.在这一环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点少。

接下来的问题设计是为了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中类比思想的应用,并训练学生从类比到猜想到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在这个环节上,我讲得有点多,在体现学生主体上把握得不是选好,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时间控制得不紧凑,有点浪费时间。

还有就是给他们时间先记一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便于后面的练习。

练习的设计上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出现,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从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

同时使学生体会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本节课,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在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上也基本上把握得不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其中不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探究的问题比较简单,在使学生体会类比思想以及分类讨论思想时,也可以通过问题设计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但是怕学生接受不了高难度的题目,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经过反复思考,终究没有选择类似的题目。

终究是不放心学生。

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技巧,逐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学反思篇2课后我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冷静思考和总结,下面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教学反思

() 1 连续 不 等式 的表 示 法 . : < < 1 , 生 易 本 章 内容 时 , 维 活 动 有 了 展 开 的 基 础 , 有 可 能 独 如 6 0学 思 就 表示 成 >6 1 < 0等. 造成错 误 的原 因之一 : 师在 课 立地获 取新 知识 . 教 因此在 处 理有 关 内容 时 要 充 分利 用 堂上 常讲“ 大 于 6小 于 l ” O. 这一点 , 并辅 以必要 的讨 论 和 总结 , 以 正确 的引 导. 加 ( ) 生常把 不 大于 ( 不小 于 ) 当然 地认 为 是 例如 在 引 入 不 等 式 和 它 的基 本 性 质 、 等 式 的 解 集 2学 或 想 不 小 于( 或大 于 )造 成错 误 的原 因在 于生 活 中的 常用 语 时 , 学 中要 处 处 对 照 等 式 与 方 程 的有 关 内 容 , 学 . 教 使 的含义 比较模 糊 , 与数 学概 念 的实质 有所 差异 . 生 温故 知新 , 自然 而 然地 从 已有 的知 识 和 经 验 出发 掌 ( ) 生 常 由 2 < 3 , 接 得 出 2 3 不 考 虑 n 握 对 应 的新 知 识 , 短 学 生 认 识 和理 解 新 知 识 的 过 3学 n “直 < , 缩
维普资讯
编者 的话 “ 与教 学 同行 ” 本刊 为进 一步 增强 实 用性 而新 设 的一 个栏 目, 基 本 内容 是 对现 行教 材 ( 章 是 其 一
或 一个 单元 , 以人教 版 、 师大版 为主 ) 具 体 的教 学分析 和研 究 , 北 做 并给 出教 学建 议 , 新 手教 师把 握 教 学 内容 、 为
的正 负性. 造成错 误 的原 因是 由于前 阶段 内容 的共 性 程 . 另外 , 叙 述 时 , 要 说 明不 等 式 与 方 程 的 相 同 在 既 ( 主要 的还是小 学 阶段 的算 术 ) 扰 了 学 生 对 新 知 点 , 最 干 更要 强调 它 们 的不 同 点 , 助 学 生 理 解 不 等 式 的 帮 识 的掌握. 有 关知 识 , 时避 免 与方 程 的 有 关 知 识 相 混 淆. 学 同 教 () 生在解 决 实际 问题 时说 法 不 合 理. ( 师 中先概 述 等式 的性 质 , 后 结合 练 习启 发 学 生 自己得 4学 如 北 然 大版八 年 级下册 ) 课本 第 3 5页 学生 常设 为“ 聘 A 工 出不等 式 的性质 . 招 因为减 去 一个 数 等 于 加 上 它 的相 反 种工人 人 时 , 使每 月所 付 的工 资最 少 ” 接下 来 学 数 , 以一个 数 等 于乘 以它 的倒 数 , 以 在 引 入 不 等 可 , 除 所 生就无 从下 手 了 , 的还 是 能 得 出答 案 , 解 释 不 合 式 的基 本性 质时 , 有 但 只要 列 举不 等 式 两 边 都 加 上 同一 个 理. 成错误 的原 因是 学生 没 有 真正 掌 握 不 等式 模 型 数 或都 乘 以同一 个 数 ( 分 正数 和 负 数 两 种 情 形 ) 造 又 的 的应用 , 方程模 型混 淆. 与 情 况. 让学 生 分 析 7 3 4 3 7 ( 3 、 4 要 + 、 + ;+ 一 )一 + 2 2 本章 内容 的学 法指导 . ( ) 7 、 ×3 7 ( 3 、 ×( 3 一3 ; ×3 ~4 , × 一 ) 一4 一 )的结 果 , 推 测结 论. 又如 , 一 元 一 次 不 等 式 组 和 它 的 解 法 的 在 首先 明确两 点 : 其一 , 本 ≠ 简 单 . 基 本 的 ” 先 应 该 是 “ 要 基 “ 首 重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知到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满足两个约束条件,而两个约束条件都是不等式,这样,引入不等式组就比较自然;在探究“不等式组的解集”时,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已有知识,很容易得出求不等式组解集的方法。

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借助数轴找出公共部分解出解集,这是最容易理解的方法,也是最适用的方法。

根据不等式组的四种情况,引导学生结合数轴归纳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处找”的口诀求解不等式组,运用口诀的同时,头脑中想象数轴,使数形有机结合。

通过对本节课系统的回顾,梳理,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适时给以恰当引导,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给学困生提供更多发言的机会。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学习效果较好。

原本枯燥的、抽象的纯数学的知识通过与实际联系,利用数形结合,变得有趣、易懂。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2回顾本节课,我有以下感受:1、整体的思路比较清晰:先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是源于生活的),然后通过练习进行辨析,并让学生自己归纳注意点(巩固概念),再接下去是应用新知、巩固新知、再探新知、巩固新知、探究活动、知识梳理、布置作业,整个流程比较流畅、自然;2、精心处理教材:我选的例题和练习刚好囊括了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在取各不等式的解的公共部分时的四种不同情况,以便为后面的归纳小结做好准备;3、能给学生以鼓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知识梳理环节安楠同学区分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不一样的,它们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我觉得她非常善于总结、类比和思考,所以我及时予以肯定;4、在对整节课的时间把握上有所欠缺,致使拖了堂,当然这也存在着经验不足,在做课件时没预先设计的问题;如果我再上一次这个内容我会把探究活动直接作为学生课后探究的问题,而且在小结后我将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引例中的问题,让学生领会到数学也是应用于生活的,让学生能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用处,借此也可引出下一节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5、在知识梳理环节有同学提出疑问:若出现两个一样的不等式它的公共部分怎么找?若有三个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它的解又是怎样的?能否直接就在数轴上画出它的公共部分等问题时有些没能及时给学生以肯定,有些引导不够到位。

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三篇)

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三篇)

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不等式一章,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把握好教学很关键,我经过教学反思见下。

1、教学“不等式组的解集”时,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借助数轴找出公共部分求出解集,这是最容易理解的方法,也是最适用的方法。

用“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取不了”求解不等式,我认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易于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两者皆用。

2、加强对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数学建模思想教学,体现课程标准中:对重要的概念和数学思想呈螺旋上升的原则。

教学中,一方面加强训练,锻炼学生的自我解题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纠错”题型的练习和学生的相互学习、剖析逐步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3、把握教学目标,防止在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时提出过高的要求,重点加强文字与符号的联系,利用题目中含有不等语言的语句找出不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答问题,注意与利用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方法的区别(不等语言),防止学生应用方程解答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

4、本节课课堂容量(安排的例题的题量太多)偏大,而且在思维上也有比较特殊的地方,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的时间不够,课堂时间比较紧张。

因此今后在课时的安排上要尽可能的安排更多的课时,以减少每一节课的课堂容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提高课堂的效果。

同时还要重视思考题的作用,因为班上有一部分同学体现出基础比较扎实,而且对数学也比较有兴趣,出一些比较难的思考题,能够让这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能有所提高。

5.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学生对象客观题这样的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用特殊方法解题的思维还不够,他们总是担心会出问题,特别是选择题缺乏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因为选择题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题型,它的特殊性在于这类题目的答案是已知的,有的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根本就不看题目中的四个选择答案,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对于选择题来讲能把四个答案选项分析清楚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是很有好处的。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建立知识结构,进行新课的引入和知识的迁移.上课伊始,我书写了等式(方程)一章的部分知识结构,并且有由等式的有关概念到不等式的有关概念的类比线路图,从而引入课题,开始检查前置学习的情况.这样处理,学生对这个知识内容的整体把握就能够高屋建瓴,数学学习的能力意识就能够形成。

前置学习检查的任务明确.数学教学中很为重要的新知识引入在课堂之前的前置学习完成,为此,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老师就没有办法把握了,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很好地在前置学习检查方面动脑筋,在不等式的性质这堂课上,由同学们交流检查前置学习的情况,提出三条交流任务:不等式的性质是什么?不等式的性质是怎么研究得到的?不等式的性质与等式的性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后面就有了学生很好的回报:性质的回答情况与以往一样比较到位,更有同学回答了不等式的性质是由等式的性质联想得到的,有同学回答了不等式的性质是我们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研究得到的(学案中安排了由具体例子到一般规律的总结),在与等式性质区别和比较之后,学生得出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时一定要考虑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这样的注意点.因此学生前置学习是富有成效的,前置学习检查也是前置学习的补充和完善.课堂设问、提问精心研究.在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时(问题是以填空不等号的形式拟题的),提问:各小题的结果是什么?怎样由已知的不等式变形得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样设问便于学生研究,便于学生回答;提升学习内容,问题有难度,思考有深度,在学生回答五道判断题对错后,连续追问,有问为什么的,有问反例是什么的,有问成立的条件是什么的,有问怎样改变结论使命题成立,怎样改变条件试命题成立.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形式多样,多数情况,学生举手回答,还有依座次回答,点学号回答,同学回答等等,全班学生整堂课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课堂内容的处理详略得当.利用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是性质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学生口答一挥而就;分类讨论虽是难题,三种情况一经点破,旋即解决;提升判断实是难点,反复讨论,多角度思考,多方位研究,一题多变化,用足力气;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变形后的形式要明白、怎样变形要清楚、变形依据要对号、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这又是后面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预演,移项法则由此产生,所以,安排了例题老师示范、安排了学生上黑板板演、安排了学生在上面点评.本课全部完成了预设的教学任务,用了八分钟时间进行了很充分的小结.作文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用从生活中假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反思反思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反思1、整体的思路比较清晰:先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是源于生活的),然后通过练习进行辨析,并让学生自己归纳注意点(巩固概念),再接下去是应用新知、巩固新知、再探新知、巩固新知、探究活动、知识梳理、布置作业,整个流程比较流畅、自然;2、精心处理教材:我选的例题和练习刚好囊括了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在取各不等式的解的公共部分时的四种不同情况,以便为后面的归纳小结做好准备;3、能给学生以鼓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知识梳理环节同学区分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其实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不一样的,它们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我觉得她非常善于总结、类比和思考,所以我及时予以肯定;4、在对整节课的时间把握上有所欠缺,致使拖了堂,当然这也存在着经验不足,在做课件时没预先设计的问题;如果我再上一次这个内容我会把探究活动直接作为学生课后探究的问题,而且在小结后我将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引例中的问题,让学生领会到数学也是应用于生活的,让学生能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用处,借此也可引出下一节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5、在知识梳理环节有同学提出疑问:若出现两个一样的不等式它的公共部分怎么找,若有三个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它的解又是怎样的,能否直接就在数轴上画出它的公共部分等问题时有些没能及时给学生以肯定,有些引导不够到位。

反思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反思1、教学不等式组的解集时,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借助数轴找出公共部分求出解集,这是最容易理解的方法,也是最适用的方法。

用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解不了求解不等式,我认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易于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解不等式(组)的时,一定要通过画数轴,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基本运算;学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自主学习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1. 不等式的定义2. 不等式的性质第二课时:不等式的基本运算1. 不等式的加减法2. 不等式的乘除法第三课时: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2. 解不等式组的策略第四课时:不等式应用举例1. 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2. 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五课时:复习与拓展1. 复习不等式、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2. 拓展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等式的概念、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方法。

难点: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不等式概念。

2. 讲解不等式的性质。

3. 练习不等式的基本运算。

第二课时:1. 讲解不等式的加减法运算。

2. 讲解不等式的乘除法运算。

3. 练习不等式的基本运算。

第三课时:1. 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 讲解解不等式组的策略。

3. 练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第四课时:1. 举例讲解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 举例讲解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练习不等式及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五课时:1. 复习不等式、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

2. 拓展练习。

六、教学评价:采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不等式的性质和运算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本章复习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本章复习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李度一中陈海思本章复习【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相关概念,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体会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2.通过观察、对比和归纳,探索不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了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目标(使不等式逐步转化为x>a或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体会解法中蕴含的化归思想.4.了解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过程与方法】用提问法引导学生复习本章所有知识点,再通过典型题、热点题的剖析与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情感态度】通过一些经典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题型的训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互相交流等学习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问题.【教学难点】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关的综合型问题,应用型问题.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1.利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2.本章知识安排的前后顺序二、回顾思考,梳理知识1.不等式的三个性质: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基本相同,只是在系数化为1时,若两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解未知数为x 的不等式,就是将不等式逐步变成x>a(或x<a)的形式.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关键是求不等式的公共解集.4.设未知数、列不等式(组)是解有关应用题的关键步骤,解相关应用题时,必须根据问题中的相关信息,将问题数学化,进而对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梳理,有条理地、逐步深入地考虑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山东临沂中考)有3人携带会议材料乘坐电梯,这3人的体重共210kg,每捆材料重20kg电梯最大负荷为1050kg,则该电梯在此3人乘坐的情况下,最多还能搭载____捆材料.分析:本题不等关系是:210+会议材料重量≤1050.设还可搭载x捆材料,则:210+20x≤1050,解得x≤42.故最多还能搭载42捆材料.例2 当m为何值时,方程组解:先解关于x,y的方程组,再由列出关于m的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便可求出m的范围.解方程组得例3某商店积压了100件某种商品,为使这批货物飞快脱手,该商店采取了如下销售方案,将价格提高到原来的2.5倍,再作三次降价处理:第次降低30%,标出“亏本价”;第二次降价30%,标出“破产价”;第三次降价30%,标出“跳楼价”.三次降价处理销售结果如下表:问:(1)跳楼价占原价的百分比是多少?(2)该商品按新销售方案销售,相比原价全部售完,哪一种方案更盈利.解:(1)设原价为x元,则2.5×0.73x÷x=85.75%;(2)原价销售额为100x元,新价销售额为2.5×10×0.7x+2.5×0.72x×0+0.8575x×50=109.375x元,因109.375x>100x,故新方案销售更盈利.例4(1)若不式组 2x-3a<7b,6b-3x<5a 的解集是5<x<22.求a,b的值.(2)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2,求a的范围.解:(1)原不等式组可化为依题意,得1/3(6b-5a)<x<1/2(3a+7b).又由题意知,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5<<22.所以解得(2)原不等式组可化为.依题意,知x>2,所以a≤2.例5 若关于x的不等式-3x+m>0有5个正整数解,求m的取值范围.解:解不等式得x<m/3,因为它有5个正整数解,所以x的正整数解是x =1,2,3,4,5.而x<5的正整数解为1,2,3,4,不符合题意,所以m/3比5大,而x<6的正整数解为1,2,3,4,5,符合题意,所以m/3不超过6,上5<m/3≤6.所以15<m≤18.想一想,若关于x的不等式-3x+m≥0有5个正整数解,则m的取值范围又如何呢?(答案:15≤m<18)例6 某食堂在开晚餐前有a名学生在食堂排队等候就餐,开始卖晚餐后,仍有学生前来排队买晚餐,设学生前来排队买晚餐的人数按固定的速度增加,食堂每个窗口卖晚餐的速度也是固定的.若开放一个窗口,则需要40分钟才使排队等候的学生全部买到晚餐;若同时开放两个窗口,则需15分钟就可使排队的学生全部买到晚餐.(1)写出开放一个窗口时,开始卖晚餐后窗口卖晚餐的速度y(人/分钟)与每分钟新增加的学生人数x(人)之间的关系.(2)食堂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学生排队的时间,计划在8分钟内让排队等候的学生全部买到晚餐,以使后到的学生能随到随买,求至少要同时开放几个窗口?(2)设至少要同时开放n个窗口.依题意得由①得x=a/60.代入②得即a+8×a/60≤8n×a/24,即n≥17/5.n取不小于17/5的最小正整数,所以n=4.∴至少要同时开放4个窗口.例7 某校七年级春游,现有36座和42座两种客车可供选择.若只租36座客车若干辆,则正好坐满;若只租42座客车,则能少租一辆,且有一辆车没有坐满,但超过30人.已知36座客车每辆租金400元,42座客车每辆租金440元.(1)该校七年级共有多少人参加春游?(2)请你帮该校设计一种最省钱的租车方案.解:(1)设租36座的车x辆.据题意得:解得:由题意x应取8,参加春游人数为:36×8=288(人).(2)方案①:租36座车8辆的费用:8×400=3200(元);方案②:租42座车7辆的费用:7×440=3080(元);方案③:因为42×6+36×1=288,租42座车6辆和36座车1辆的总费用:6×440+1×400=3040(元).所以方案③:租42座车6辆和36座车1辆最省钱.例8 大别山中学七年级的(1)(2)(3)(4)(5)五个班分在同一小组进行单循环的篮球比赛,争夺出线权.比赛规则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小组中名次在前的两个队出线,小组赛结束后,(1)班的积分为9分,你知道(1)班的成绩是几胜,几平,几负吗?如果(4)班积10分,它能出线吗?解:(1)设(1)班积9分时胜x场,平y场,则解得5/2≤x<4.又x为正整数,所以x=3,y=0.故可知(1)班的成绩是3胜0平1负.(2)设(4)班积10分时胜x场,平y场,则解得3≤x<4.又x为整数,所以x=3,y=1.故(4)班3胜1平0负.经分析易知另外四个班中最多只有一个班,也能达到3胜1平0负,即积分为10分,又因小组中名次在前的两个队出线,故(4)班一定出线.【教学说明】例1~例5可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达成共识,得出结论;例7~例8是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有一定的典型性与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中隐含的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并将其转化为数学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是中考的必考知识点,不仅在所有的题型中都可出现,而且还渗透到其它知识点之中实行考查,所以同学们一定要重视本节的基础知识及综合演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后续学习顺利进行.1.布置作业:从教材“复习题9”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并反思如何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来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本章知识的运用.【素材积累】1、只要心中有希望存摘,旧有幸福存摘。

不等式问题的应用教案反思

不等式问题的应用教案反思

不等式问题的应用教案反思教案标题:不等式问题的应用教案反思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解决与不等式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能正确地表示和解释其解决过程。

3. 学生能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不等式的解法和解释。

3.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在引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对不等式问题的兴趣和思考。

我通过提问学生如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导他们思考不等式的应用。

步骤二:概念讲解和示例演示在这一步骤中,我详细讲解了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示例演示了如何解决不等式问题。

我使用了图表、图像和具体的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步骤三:练习与讨论在这一步骤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讨论,并在解答问题后进行解释和讨论。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不等式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四:应用拓展在这一步骤中,我设计了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不等式知识应用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中。

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在这一步骤中,我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并引导他们思考不等式问题的应用。

我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不等式问题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能够灵活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清晰地表达和解释自己的解决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然而,我也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增加更多的实际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等式的应用。

其次,我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学反思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学反思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学反思教不等式这一章,起步时总会小看它,认为只要加强和等式及方程的类比,学好这一章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每每都没有忘记采用二者类比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岂不都还算顺利,而进行到不等式的应用,解决不等式中的参数问题和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时,学生总会出现比较大面积的学困现象,平时学习不错的孩子,一考试也会成绩平平。

往往是老师讲得激情澎湃,以为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规律都很透彻地讲清楚了,谁知学生并没有明白。

什么原因,这里面肯定出了什么问题。

首先,教师总是主观上认为学生应该学好了等式性质,能很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能熟练地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了,其实,很多学生淡忘了,或者学方程时根本就没有学好,由于没有坚实的“一”,老师希望能从二者的类比中反出“三”来,显然为难了学生,必然会出现让老师失望的结果。

其次,老师心情过于急切,总想一下子把自己多年的经验积累尽快传授给学生,往往会在学生缺少足够的训练,缺少自己对问题规律性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者就急匆匆地将解不等式、解不等式组、求特殊解,解决参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抛了出来,变成了活生生地灌输,往往教师课堂讲得多,学生实践少,好学的也只是生硬记住了方法和规律,老师希望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灵活应用,谈何容易?更何况,大批学生对灌注的方法理论还没留下多少痕迹呢?其三,课堂教学和考试在标高上出现了较大差异,学生用课堂上所学到的解决比较浅显的问题的经验,一下子解决问题条件更隐蔽,信息更复杂,知识考查更灵活,难度更深的问题显得力不从心,总会造成思考中这样或者那样的失误,考不出好成绩自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不等式这一章主要目标是要求学生会解决一下几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从第一节课起,就要结合新课讲授,有意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范例讲授,并要有意识地安排针对训练,不要指望学生自己能利用基本的知识去悟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是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关键点都明白是性质三的理解和应用,怎样将这一重点和难点强化肯定要讲究方法。

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小结(2) 教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小结(2) 教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小结(2)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概念;2.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人教版》下册;2.板书工具;3.教学PPT。

教学过程导入引入老师可以从学生已学内容开始,例如回顾不等式的定义和解不等式的方法。

概念讲解1.回顾不等式的概念,即不等式是带有不等号的算式,用于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引入不等式组的概念,即由多个不等式组成的集合,要求同时满足所有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回顾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包括原则和步骤。

2.通过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等式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

3.在解题过程中,要强调解不等式时的等价变形,例如:–对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对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正数–对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负数时,要注意改变不等号的方向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引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包括联立不等式组和代入法。

2.通过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组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

3.在解题过程中,要强调解不等式组时要先解各个不等式,再根据解的结果来判断整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实际问题应用1.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以巩固对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鼓励学生思考,让他们自己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并尝试解答。

小结总结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总结,回顾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的疑惑。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课堂练习选择题1.已知不等式x - 3 > 7,下列哪个是解? A. x > 7 B. x > 10 C. x < 4 D. x > 02.解不等式组{x - 3 > 2,2x - 5 > 7},则x的解集为: A. x > 7 B. x > 5 C. x > 3 D. x > 2计算题1.解不等式3x + 2 > 17。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2.1不等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2.1不等关系(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通过不等式的定义、性质和证明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其数学逻辑思维。
2.提升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举例:若a>b,则a+3>b+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步骤,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
-举例:解不等式2x-5>7。
-不等式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一次不等式,并求解得出实际问题的答案。
-举例:某商品打折后价格不低于原价的8折。
2.教学难点
-不等式的证明: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如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等。
4.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通过不等式在几何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几何图形的不等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在讨论、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和应用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
-难点解释:学生需要理解证明过程中的逻辑推理,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证明方法。
-不等式组的求解:对于含有多个不等式的组合,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求解整个不等式组。
-难点解释: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多个不等式综合起来考虑,以及如何确定解集的交集。
-不等式在几何中的应用:理解不等式在几何图形中的运用,如线段、角度的不等关系。
最后,我还计划在下一节课开始前,针对今天课堂上发现的问题,设计一些预习材料和问题,让学生提前思考,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疑惑。通过这样的方式,我相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不等式的知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1教后记今天讲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学生的问题出在阅读上。

有的学生懒得读题,一看那么长的题就烦了。

其实,你带着他们分析,他们也能列出来。

而猴子分花生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把若干颗花生分给若干只猴子。

如果每只猴子分3颗,就剩下8颗;如果每只猴子分5颗,那么最后一只猴子虽分到了花生,但不足5颗。

问猴子有多少只,花生有多少颗?有的学生用的是穷举法,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一个试。

1只、2只、3只试到5只时,满足条件了,学生说了:“老师,我算出来了,是5只!”有的还接着试,能试出6只也可以,而试到7只时就不满足条件了。

所以,答案应该是两个:5只猴子,23颗花生;6只猴子,26颗花生。

对于这种方法,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而且是学生容易理解、最易接受的一种方法,也说明了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了!当然,也说明学生对方程思想应用还是比较熟练的,但对于不等式思想解题还不习惯,所以我们有必要花大力气在学生已经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不等式解题的渗透,帮助学生从不等量关系入手,用不等式知识解题。

数量关系中的不等和相等是事物运动和平衡的反映,虽然量的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量的相等是局部的、相对的。

但初中教材对方程安排多些,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学生应用方程思想解题,而不习惯从不等关系方面考虑问题,所以在学习这一章时,有必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不等式解题的应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反思2课后我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冷静思考和总结,下面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1、整体的思路比较清晰:先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体现了数学是源于生活的,然后通过练习进行辨析,并让学生自己归纳注意点,再接下去是应用新知、巩固新知、再探新知、巩固新知、知识梳理、布置作业。

整个流程比较流畅、自然;2、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直观的展示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中各解集的公共部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意义。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小结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小结教案

课题: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小结一、教材地位:不等式的知识是初中阶段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之后,进一步探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内容,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运算技能,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学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节主要引导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及其解法的小结,对学生在数学及其生活里不等式内容的进一步的总结。

以数学建模为主要思想,进一步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题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巩固运用不等式的性质;2、会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借助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3、会巧用解集确定字母系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解不等式,暴露易犯的错误,针对共性解决问题;2、注重渗透知识形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策略;(三)情感与态度目标:1、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解题思想;2、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四、教学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性质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五、教学难点:巧用解集确定字母系数,体验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六、教学策略:本节课将采用“兵教兵”及多媒体演示等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学生通过“兵教兵”的方式发现问题并展开探索交流.在学生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提炼,构建知识体系,科学地进行小结与归纳.在此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更深刻,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把握得更灵活。

七、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学生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一、小测比一比谁做得最快、最好1、解不等式 ,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求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

设计意图:1、根据学生新课的学习,对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计算掌握较好,所以通过小测的形式检测;让学生明白本章的重点之一(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计算)是否过关;2、通过“兵教兵”的形式,让之前没过关的学生全部通过;3、通过小老师的批改及“兵教兵”时发现的错误,再请他们小结计算过程的易错点。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这次课预备的比较充分,使得我这次的转正课能够顺利完成。

第一次当着这么多先辈教师讲课,我显得紧张。

专门是咱们初一数学科组的列位教师建言献策,给了我充分的鼓舞与帮忙,充分展现了集体聪慧的力量。

上课前我做了一些预备工作。

比如,设计“不等式的性质”学习卷。

在集备组的多次建议修改下,我把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运用不等式性质解简单不等式这三个内容整合到本节课;大体思路是:用比较数的大小引进不等式的概念;利用表格对不等式两边进行运算来探讨不等式的性质并展开小组讨论加深对不等式性质3的熟悉;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把不等式转化为的形式(其实确实是解简单不等式,但本节课还没显现“方程的解”那个概念)。

本节课用的是平行班,强调的是有效性。

从头课到练习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试探能力。

小组讨论又锻炼了学生的制造性和合作性;为后续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打下了必然的基础。

在这节课吸取的体会是:一、充分预备是保证。

从怎么引入怎么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及探讨性质都进行充分的预备,写了份可能的发言稿,在脑海里反复演练,以帮忙克服紧张情绪。

二、专业术语论述不够清楚,需要增强。

部份学生会对数量关系中的“不大于”、“是负数”、“是非负数”等数学术语明白得不清,我只是从字面上给予说明,并无对学生什么缘故犯错进行深究,致使学生在温习回忆环节犯错又在新课后的巩固练习犯错。

3、对性质3那个难度的教学不够。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了对性质3的探讨,但由于我对设计用意没有说清楚,致使有几个小组在不等式两边乘了不同的两个数来进行比较;关于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负数的教学完全回避了(我以为除法都能够化作乘法来做,因此讲乘法就够了),结果学生在碰到化作之类的题目都卡住了。

4、用式子表示不等式的三条性质一笔带过,备课还需要增强。

我备课时以为那个知识点不重要,但后来听教研员说那个地址才是展现教学个性的地址,而且能够训练学生的数学符号语言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学反思
教不等式这一章,起步时总会小看它,认为只要加强和等式及方程的类比,学好这一章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每每都没有忘记采用二者类比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岂不都还算顺利,而进行到不等式的应用,解决不等式中的参数问题和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时,学生总会出现比较大面积的学困现象,平时学习不错的孩子,一考试也会成绩平平。

往往是老师讲得激情澎湃,以为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规律都很透彻地讲清楚了,谁知学生并没有明白。

什么原因,这里面肯定出了什么问题。

首先,教师总是主观上认为学生应该学好了等式性质,能很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能熟练地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了,其实,很多学生淡忘了,或者学方程时根本就没有学好,由于没有坚实的“一”,老师希望能从二者的类比中反出“三”来,显然为难了学生,必然会出现让老师失望的结果。

其次,老师心情过于急切,总想一下子把自己多年的经验积累尽快传授给学生,往往会在学生缺少足够的训练,缺少自己对问题规律性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者就急匆匆地将解不等式、解不等式组、求特殊解,解决参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抛了出来,变成了活生生地灌输,往往教师课堂讲得多,学生实践少,好学的也只是生硬记住了方法和规律,老师希望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灵活应用,谈何容易?更何况,大批学生对灌注的方法理论还没留下多少痕迹呢?
其三,课堂教学和考试在标高上出现了较大差异,学生用课堂上
所学到的解决比较浅显的问题的经验,一下子解决问题条件更隐蔽,信息更复杂,知识考查更灵活,难度更深的问题显得力不从心,总会造成思考中这样或者那样的失误,考不出好成绩自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不等式这一章主要目标是要求学生会解决一下几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从第一节课起,就要结合新课讲授,有意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范例讲授,并要有意识地安排针对训练,不要指望学生自己能利用基本的知识去悟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是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关键点都明白是性质三的理解和应用,怎样将这一重点和难点强化肯定要讲究方法。

我想不管有多么多的方法,有效途径无外乎强化记忆,针对性强化训练,尤其是对含有字母的不等式进行变形的能力训练。

数字向字母的拓展在哪一个数学内容的学习上都是一个难点,老师说字母就是表示数的,和数字一样的处理,课学生就是认为太不一样了。

常常是具体数字的问题一学就会,一变成字母就傻眼。

知识传授时及时对规律进行字母化的符号表示,多组织几轮训练可能对问题突破有一定帮助。

字母的抽象性是一道横在小学和初中学习过渡中一道坎。

这个问题怎样突破很有研究的价值,我目前是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这一难点的好方法。

二是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法和求它们的特殊解。

这个属于纯粹的解法问题,求特殊解只是在求出解集后将特殊对象罗列出来即可,这一类问题主要看计算功底,是全章学习的基础,要不厌其烦地进行当堂当面的过关训练,力求人人过关,计算能力薄弱的要贯穿始终,甚至可以不分白天黑夜专门突破,解法不能过关,谈其他问题都是空
谈,即使方法会了,下笔一算就错,也做不出有效工来。

三是求参数的值或者参数取值范围的问题。

常见的类型主要是三种,一是方程(组)和不等式的联姻问题。

常常是已知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组)的解满足什么不等关系,求其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或者字母的特殊值;它的解决是套路化的,先解方程(组),然后由题意列不等式(组),解之可得结果。

这里的难点依然是对字母的处理问题,学生往往不会解字母系数的方程(组),导致第一步就进行不下去,在这里老师要分散难点,专门进行一下这类方程的解法指导和专项训练。

二是告诉含有字母系数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求字母参数的值,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相等关系就行了。

举几个例子,针对练习一下,这个容易解决。

三是已知含有字母系数的不等式组有几个整数解,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这里面涉及数形结合理解题意,确定出整数解,然后在确定出解集左端点或者右端点的范围,进而列出不等式求出解集。

当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解出来,解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代数式,这就要求学生能把它看成一个字母,也就是要有整体思想,这个有点难,总是会受到原不等式未知数取值范围的影响,这是不等式问题中的一个难点。

一般的解题规律是,由于此类问题中不等式组解集的数轴表示一定是一条线段,并且一般会告诉你左端点或者右端点,另一个端点值用所含参数表示,如果是是求右端点的范围,不等式的最大整数解是a,那么右端点值得范围就在a和a+1之间,只能等于其中的一个值,如果是实心点则等于a,是空心点则包含a+1,这个值可以通过验证的方法确定,从而列出关于不等式组求出参数的取值范
围,结果一定是一个半开半闭区间。

同样,如果是是求左端点值的范围,不等式的最小整数解是a,那么右端点值得范围就在a和a-1之间,只能等于其中的一个值,如果是实心点则等于a,是空心点则包含a-1,这个值可以通过验证的方法确定,从而列出关于不等式组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结果也一定是一个半开半闭区间。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生会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会确定整数解的对象,能准确确定所列不等式中那个该包含等号。

四是不等式(组)和实际问题,这是全掌知识学习的落脚点,也是不等式知识应用价值的最佳体现。

常见类型有不等式的应用,常常问题中只有一个不等关系,如选择消费方式更省钱问题,考试分数达标问题,只要能列出代数式表示相关量,读懂表示不等关系的关键词的意思,不能解决,当然检验时别忘了结合实际确定所设对象自己的取值要求,以免造成疏漏。

其次是不等式组的应用问题。

两种材料生产两种产品问题、两种运输工具运送两种货物问题、两不等关系限制问题如两种商品进价不超过多少,获利不少于多少,数量又怎样的不等关系,这样的问题一般都会有两个或以上的不等关系;分物品问题,就是要辨析清楚关键句的含义,一般情况下,分得的物品个数只能是自然数,只要是说“不到或不足a个”就含有个数大于或等于零的隐含条件,往往学生会在等号上面纠结。

其三是方程和不等式的混合组问题,涉及二元一次不等式时,一定要善于利用两个未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进行消元处理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决,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进行有效迁移。

应用问题有一个根子上的
问题,就是能熟练用含有所设的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问题中相关的量,而这个问题显然在整式这一章没引起足够的重视,训练力度欠缺,不能讲实际问题中的文字语言用数学式子“翻译”成为很多不会解应用题学生的共同障碍。

不等式这一章难度比较大,需要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后再去上课,因为课本明显高度不够,宽度也不够,需要教师在心中有数的情况下,进行有效拓展,力求讲解不含糊,归类要明晰,方法要具体,可操作性强,只要指导得法,难点是可以有效突破的。

(解题方法示例研究的文章随后完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