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习题答案
马克思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D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B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3.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4.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5.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DA人们选择的主动性 B人能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C人类能够摆脱必然性 D人们在对必然认识的基础之上对客观的改造6.“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A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7.“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A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8.“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B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9.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D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1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CA时间性概念 B空间性概念 C历史性概念 D物质性概念11.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D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1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条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13.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14.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D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1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C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6.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A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17. 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根本条件是AA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B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人类19世纪创造的优秀理论成果 D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18.共产主义社会实行的分配制度是C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C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D其他的分配方式19. 科学共产主义之所以是科学,主要在于其DA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C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D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0.在马克思经典作家看来,社会主义是DA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段B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过程中的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C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过程中可以跨越的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低级阶段2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三个方面的关系是AA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B彼此分割的 C相互独立对等的 D相互矛盾对立2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B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23.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 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24.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B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 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25.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DA社会主义革命中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共产主义社会26.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C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 B按需分配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27.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28.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DA展望的内容是否正确 B展望的目的和动机是否正确C有没有预见性 D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科学29.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之一是DA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B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C以科学类比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D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30.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之一是CA在剖析以往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B在剖析以往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具体情况C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D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具体情况31.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之一是AA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B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详尽细节,而不作一般特征的描绘C立足于描绘未来社会的全部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揭示D立足于既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又作详尽的细节描绘32.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D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按需分配 B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劳分配C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各取所需 D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33.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BA社会关系极大提高,人们精神境界高度和谐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社会关系高度发展,人们精神境界极大和谐 D社会关系高度发达,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4.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AA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B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D每个人自由而自主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35.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CA具有客观可能性的 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 C具有客观必然性的 D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36.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之所以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因为DA基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B基于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C基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未来美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D基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37.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DA最困难的事业 B最艰巨的事业 C最长期的事业 D最伟大的事业38.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DA实际体现 B客观体现 C真实体现 D根本体现39.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说明实现共产主义是DA 一个长期的艰巨过程 B一个长期的曲折过程C一个艰巨曲折的过程 D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40.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建设DA 发达的社会主义 B真正的社会主义 C民主的社会主义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1.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体现在积极投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行动中,这应该是BA大家都来做,大家一起做 B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C鼓励大家都来做 D号召大家一起做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 BDA共产主义渺茫论 B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2.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涵义的有: ABCD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BC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4.下属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 ACD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5.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BCDA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B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C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 D有其历史局限性6.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BCDA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 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C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 D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7.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 ABCD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8.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涵义的有:CDA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B获得绝对自由C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9.人的全面发展是指:ABCA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C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10.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ABCDA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B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D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11.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BCD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C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12.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 ABCD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13.下列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BCDA实现了共同理想也就实现了远大理想 B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C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D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1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 ABCDA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 B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C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1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ABCDA现阶段我党的低级纲领 B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16.“两个必然”是指ABA社会主义的胜利 B资本主义的灭亡 C阶级的消亡 D人的自由解放17.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内容包括ABCD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18.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有ABCDA以人为本 B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C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D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9.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B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坚持了科学发展观 D坚持了对外开放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ABC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21.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因为ABCDA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B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C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D资本主义灭亡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2.“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是ABCDA有着内在联系的 B相互矛盾的 C 前者是根本方面D前者是讲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后者是这种客观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23.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因为ABCDA共产主义需要由社会主义的发展来提供实现的条件B社会主义是这同一社会形态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则是高级阶段C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D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首先要使社会主义有充分的发展三、判断题1.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T2.自由王国是在必然王国中自由时间积累的结果.T3.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的发展.F4.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T5.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因为这一社会理想具有客观必然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T6.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是有内在联系的,不矛盾的.T7.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应该积极投入中国特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T8.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F9.“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F1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F11.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类能够摆脱必然性.F12.“人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T13.“物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F14.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F15.自由王国是指人们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F16.共产主义社会实行的分配制度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T17.在马克思经典作家看来,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过程中的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F1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T19.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预见性.F20.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F21.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是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具体情况.F22.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是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详尽细节,而不作一般特征的描绘.F23.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按需分配.F24.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T25.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F26.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F27.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也是一种现实运动.T28.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F29.人类解放的涵义是指人类获得了绝对自由.F30.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F3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T3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T33.“两个必然”是指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T34.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坚持了对外开放.F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毛泽东思想.F36.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农业的歉收既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也影响工业原料的来源和工业产品的销售,从因果关系看,这是A 、一因多果B 、一果多因C 、同因异果D 、同果异因答案:A2. 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促使革命主观条件成熟的关键是A 、人民群众觉悟程度的提高B 、无产阶级组织观念的增强C 、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D 、广大人民群众胜利信心的坚定答案:C3.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A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 、世界是否变化的问题C 、世界是否存在矛盾的问题D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答案:D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D 、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B5. “激变论”的错误在于A 、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 、否认质变中有量的扩张C 、否认量变中有部分质变D 、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答案:A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表明A 、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B 、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C 、实践标准也不可靠D 、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案:B7. 自然科学属于生产力范畴,这是因为A 、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反映B 、它能把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组合成统一整体C 、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物质生产力D 、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答案:C8.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属于A 、朴素唯物主义B 、机械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庸俗唯物主义答案:A9. 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A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 、经验主义观点C 、唯心主义观点D 、唯理主义观点答案:C10. 错误的社会意识之所以错误,主要是由于A 、它纯粹是主观臆想,其内容与社会存在无关B 、它落后于客观实际,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C 、它脱离大多数人的觉悟程度,不能被多数人接受D 、它是对社会存在虚幻的、歪曲的反映答案:D1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交往是A 、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B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活动C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D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答案:A12.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 、间接性和抽象性B 、直接性和形象性C 、逻辑性和历史性D 、客观性和具体性答案:A13. 提高青年的政治思想素质,最根本的是解决好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
马克思习题
一. 判断题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1. 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证党的生机与活力。
()标准答案:错2. 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们是否被全体人民所接受。
()标准答案:错3. 唯物辩证法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认识是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标准答案:错4. 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
()标准答案:错5.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工人劳动的报酬。
()标准答案:错6.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标准答案:对7.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标准答案:对8. 人类的意识能动性是指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标准答案:对9.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标准答案:对10.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标准答案:错11.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标准答案:对12.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标准答案:错13.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标准答案:对14.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标准答案:错15.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宿命论观点。
()标准答案:对1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标准答案:对17. 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政治职能。
()标准答案:对18. 人的最根本特性是其自由属性。
()标准答案:错19. 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主要特点是重视人的自由。
()标准答案:错20.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客观事物。
()标准答案:错21. 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
马克思课后习题及答案
绪论:3、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运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要求。
要努力做到: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应用。
大学生必须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要努力做到: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第一章5、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是世界的普遍状态。
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习题(带答案)
1一、单项选择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正确答案是】:A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正确答案是】:B3、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共产党宣言》B.《德意志意识形态》C.《资本论》D.《神圣家族》【正确答案是】:A4、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和恩格斯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正确答案是】:C5、马克思主义是()A.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正确答案是】:A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2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正确答案是】:A7、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正确答案是】:C8、从不同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回答。
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这是()A.从理论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形成的回答B.从理论的阶级属性角度形成的回答C.从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角度形成的回答D.从理论品质角度形成的回答【正确答案是】:B9、从不同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回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1、“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答案】D2、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答案】C3、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答案】B4、辩证法所说的否定是指在事物发展中()A.简单地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B.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C.要对旧事物采取全盘否定、抛弃的态度D.要对一切现存事物都特怀疑的态度【答案】B5、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答案】A6、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A.社会历史现象的知识总汇B.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C.生产发展的理论D.经济关系的学说【答案】B7、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答案】A8、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答案】B9、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界【答案】A10、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答案】D11、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答案】C12、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答案】A13、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答案】A14、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答案】A1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案】D16、实践是指()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答案】D17、“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藉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答案】D18、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A.人力、风力、畜力等之和B.各种力量之和C.各种知识之和D.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答案】D1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人民群众的行动就是社会规律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答案】B20、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答案】D21、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答案】D22、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答案】A23、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所以叫不变资本,是因为(A)A.它在资本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中不起任何变化B.它的价值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它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但价值量不发生变化D.它的实物形态不发生任何变化,永远存在【答案】A24、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绪论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D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转变C.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D.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当发展和基本矛盾的显现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是:( a )A.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B.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C.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新的阶段4、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体系中,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a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剩余价值学说5、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具有自发性,导致这种自发性的根本原因是:( d )A.人工捣毁机器烧毁厂房B.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待遇C.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日益深重和残酷D.缺乏科学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6、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b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7、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费尔马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是:(a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8、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继承的最重要的思想是:( a )A.劳动价值论B.剩余价值学说C.唯物论D.辩证法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1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b )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d )A.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B.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C.推翻资本主义社会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c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二、多项选选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单项选择题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B)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C )A.精读马列原著B.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D)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B)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都具有(B)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全面性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法律标准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A.人和自然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B)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剩余价值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D)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1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B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C.粗放型再生产D.集约型再生产1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A.享乐主义B.拜金主义C.利己主义D.自由、平等与博爱18.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B)A.成正比例关系B.成反比例关系C.按同比例变化D.无直接联系19.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C )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20.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D)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21.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D)A.高于平均利润B.等于平均利润C.与平均利润无关D.相当于平均利润2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C)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地理位置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D.土地私有权和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23.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A)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24.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B)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25.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26.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C )A.布尔什维克 B.中国共产党C.共产主义者同盟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27.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A)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B.实行计划经济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D.实行产品经济2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B)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所有制基础不同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29.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B)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平均分配30.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共产主义C.彻底消灭剥削D.国家自行消亡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A)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A)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马克思习题与答案
1.社会科学的特点是什么?答:社会科学是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在当代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和合理的评价。
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在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社会科学具有以下特点:(一)复杂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二)依赖性,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三)主观性,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四)难验证性,社会事物一般有较长的运行周期,且在时间上具有不可逆性,难以进行重复性实验,因而难以验证。
1.什么是方法?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答:今天我们所说的方法,就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于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有所差异,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因此这里所说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上那个包含了人文学科的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哪些基本原则?答:有以下几项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
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准(以人为本的)(二)主体型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D) A. 社会发展是一种历史规律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D. 以上都是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A. 矛盾斗争 B. 社会革命 C. 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 土地革命3.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形成是从哪个方面阐述的(A) A.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能动作用 B. 人们的经验和直观认识C. 归纳和演绎推理 D. 逻辑分析和思辨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是(B)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实用主义 C. 经验主义 D. 唯心主义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A.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C.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 劳动者与资本家的矛盾二、问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社会历史发展、人类社会存在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阐述和规定。
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
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科学理论基础,是指导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石。
2.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有哪些?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发展是一种历史规律: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社会形态的变革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不断发展和斗争所引起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不同社会形态的产生和转变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所引起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源泉,推动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发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3.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是如何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深入观察和研究,总结了一系列科学原理,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1、“任何具体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答案】D2、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A.经济条件B.法律制度C.传统观念D.文化水平【答案】A3、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答案】B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答案】C5、某资本家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
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
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为()A.20%B.50%C.200%D.100%【答案】C6、“任何具体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答案】D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人民群众的行动就是社会规律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答案】B8、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答案】B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答案】D1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答案】B1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A.占人口大多数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具有先进思想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答案】B12、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A)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C.年剩余价值率D.平均利润率【答案】A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性B.规律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答案】D14、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答案】C1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B.客观的活动C.能动的活动D.能产生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答案】A16、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答案】A1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答案】D1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B.客观的活动C.能动的活动D.能产生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答案】A19、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和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D.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答案】D2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C.以前者为基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D.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答案】C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答案】C22、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社会中的每个人不都是“合力”的一部分【答案】C2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人类认识起源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A.生活方式B.社会劳动C.思维的产生D.大脑发育程度【答案】B2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答案】C25、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答案】D26、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答案】A27、“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答案】A28、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答案】D29、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A.一定历史阶段上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答案】D3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B.客观的活动C.能动的活动D.能产生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答案】A。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答案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以下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习题的详细答案。
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A)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C. 阶级斗争和生产资料的社会化D. 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答案: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C)A. 阶级斗争B. 剩余价值理论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马克思主义哲学答案: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B)A. 公有制B. 阶级斗争C. 社会主义D. 无产阶级专政答案:B. 阶级斗争4.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A)A. 无产阶级革命实践B.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C. 公有制经济体制D. 社会主义建设答案:A. 无产阶级革命实践5.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D)A. 实现社会公正B. 无产阶级的解放C. 社会主义的建设D.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答案:D.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二、填空题1.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
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阶级斗争。
5.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答: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变化,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实现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马克思习题答案
马克思习题答案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C )A.万物皆备于我B.存在就是被感知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心外无物2.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C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3.“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是( A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不可知论观点D.二元论观点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回答( A )A.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C.世界是怎样被认识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D.世界是怎样被改造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5.“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 A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种观点是( C )D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7.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 B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8.时间和空间是 ( A )BA.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9.形而上学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错误在于否认 ( C )A.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B.时间空间的有限性C.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相联系D.时间和空间的不变性10.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D )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11.《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P2答:(1)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5-P9答:(1)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2)古希腊罗马哲学、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着。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条件下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P14答:(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3)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继承人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P16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表现。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以实践为基础,统一于实践。
6、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P19答: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教材P26-27、P29)5、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其理论基础是( C )A.剩余价值学说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 D.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 A )A.不仅指马恩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D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阶级斗争 D.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B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8、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9、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化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C.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C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 D.调查研究16、1848年,由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著作是( B ) A.《共产主义原理》 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法国空想社会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D、法国哲学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E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E.科学社会主义2、标志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确立的19世纪的三大工人运动是( CDE )A.巴黎公社 B.法国大革命C. 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D.1838年英国爆发的延续十年的宪章运动E.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BD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启蒙思想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E.美国实用主义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有( B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含答案)
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C1. 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CA 阶级斗争理论 B. 社会主义学说 C 唯物史观2.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 A 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基本内容 C 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 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 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D 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基础 :C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C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 .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 是:A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B.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CB. 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8. 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10.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 剩余价值论的发现11.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 科学性12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 .德国古典哲学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3.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 B A. 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是机械唯物主义 D. 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C D.辩证法理论A .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C 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A. 德国是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C. 他们对时代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能力 14.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A. 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 他们拥有优良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D. 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 BB. 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C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9.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10.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 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11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12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D 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13.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C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意识本质问题 C 世界本质问题D 实践本质问题14. 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B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 一元论和二元论15. 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 C 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16.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C 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 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C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D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4.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 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5.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 ( D ) B.哲学是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总结A.哲学研究对象是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6.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 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D.哲学对自然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 .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B.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C.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D.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7. 马克思主义创立前,不存在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D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8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17. “我思故我在”是DC. 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D.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8. “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是 D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人们在看待转基因食品的问题上往往出现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 .这说明A.意识具有主观性特征 B.意识只能反映现存的客观事物C.意识不受客体制约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9. 下面关于唯物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A. 世界统一于物质需要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艰巨的发展来证明B. 承认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C. 唯物主义要求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D. 唯物主义就是立足于人的感官之欲的逐利活动 20.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CB 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D 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D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D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韩信背水一战,大败赵军 ;马谡屯兵山下,痛失街亭 .说明A.矛盾具有普遍性 B. 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C. 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D.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22.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是 B A.都是诡辩论的观点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C.都是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唯物主义23.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低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 B 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 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24.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 D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25 .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B 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26.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因素,它说明 A.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B.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27.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A .相对性 B. 有限性 C. 客观性 D. 一维性A 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C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1.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A 变是世界的本质 C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A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C. 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D.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而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而终归于失败 .说明 B. 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28.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知道限制自己A.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27.一般认为,“真空”即表示其中什么都没有,然而与常识相反,量子论研究表明,真空物质是以量子场的形式存在的一种能量最低的运动状态.这说明AA. 离开物质运动的空间根本不存在B.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C. 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D. 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29.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3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31.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以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A.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32.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哲理是A. 价值是主观的B.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C.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33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A. 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34.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A 能动性B 客观性C 对象性D 任意性35.“君子和而不同”,对“和”与“不同”理解正确的是A.和是指矛盾的普遍性,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B.和是指矛盾的同一性,不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D. 和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是指矛盾的次要方面36.近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ABC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 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C. 事不必难,知难不难D.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37.“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A 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CB 人的个体差异性D 人的意识的能动性38. 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时间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了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C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 人的实践活动C.和是指主要矛盾,不同是指次要矛盾D. 工具的制造和使用3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C. 真理具有绝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40.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其理论依据是( ).A.对立统一规律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D.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4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到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表明BA.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B.实践是可以使“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4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A.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 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43 .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A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D.自在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44.20 世纪50 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为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垦荒,退耕还“荒”.这说明DA. 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 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 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 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45. 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ABDA 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B 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C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D 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46.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A. 直接现实性B. 客观规律性C. 主体能动性D. 普遍有效性47.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DA 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 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这说明().D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48. 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好处;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B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 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C 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D 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运动 49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B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D50.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B51. 孔子《论语》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 A. 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差异的同一 B. 和谐是以同稗同C. 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D. 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52. 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 实说明 BA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 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C 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D 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53. 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 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 AA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B 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 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D 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54.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BA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55. 中国古代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后, 他没有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 而是打破 水缸,让水脱离人 .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BA.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抓中心B. 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 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促使矛盾转化的过程D. 只要打破常规,就能出奇制胜56. 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CA 宿命论观点B 唯意志论观点C 朴素唯物论观点D 机械唯物论观点57. 现代管理学有一个著名的“木桶原理”,即一个木桶的最大容量是由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决定的 .要最大限度地增加木桶的容量,必须着重解决好“短木板”的“补短”问题 .这一原理的哲学寓意是A.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B.共性寓于个性之中C.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D. 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58.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畏,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BB .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D .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A.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D. 矛盾的斗争性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 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59 .“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AA .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60.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CA. 注重量的积累B. 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 坚持适度原则D. 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61. “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当他说什么都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DA. 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 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62. 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C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 有其因必有其果63. “是就是,否是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CA. 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B. 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C. 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D. 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64.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必须DA.否定资本主义的一切B. 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C. 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D. 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措施65.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DA 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D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第二章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A A.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新认识论与旧认识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3.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A 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 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4.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B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5.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A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 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6. 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 纳米)到780nm ,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 为红色,580nm 为黄色,510nm 为绿色,470nm 为蓝色,400nm 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BA. 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 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C. 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D. 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7.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BA. 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结果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被多数人认可否8.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BA. 客观规律性B. 直接现实性C. 主体能动性D. 普遍有效性9. 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10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失者在朝野.”11.“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主要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CA. 还不是真理性的认识B. 只是不完全的近似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含答案)
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CA 阶级斗争理论 B. 社会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 D.辩证法理论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CA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基本内容B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C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基础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C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C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B)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3.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A. 德国是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B.他们拥有优良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C.他们对时代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能力D. 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1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BA.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是机械唯物主义D.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C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C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4.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 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5.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D )A.哲学研究对象是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B.哲学是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总结C.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对自然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6.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B.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C.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D.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7. 马克思主义创立前,不存在:D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8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9.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C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10.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1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1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D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13.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质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1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B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15.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C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16.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C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 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17.“我思故我在”是D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8.“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是D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人们在看待转基因食品的问题上往往出现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这说明A.意识具有主观性特征B.意识只能反映现存的客观事物C.意识不受客体制约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9.下面关于唯物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A.世界统一于物质需要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艰巨的发展来证明B.承认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C.唯物主义要求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D.唯物主义就是立足于人的感官之欲的逐利活动20.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21.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DA 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D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韩信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屯兵山下,痛失街亭.说明A.矛盾具有普遍性B. 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C. 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D.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2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是BA.都是诡辩论的观点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C.都是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唯物主义2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低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B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 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24.《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D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25.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B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26.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因素,它说明A.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B.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27.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C A.相对性 B. 有限性 C. 客观性 D. 一维性28.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知道限制自己.而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而终归于失败.说明A.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B. 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C. 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D.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27.一般认为,“真空”即表示其中什么都没有,然而与常识相反,量子论研究表明,真空物质是以量子场的形式存在的一种能量最低的运动状态.这说明AA.离开物质运动的空间根本不存在B.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C.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D.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2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3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31.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以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32.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哲理是A.价值是主观的B.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C.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33.“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3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A 能动性B 客观性C 对象性D 任意性35.“君子和而不同”,对“和”与“不同”理解正确的是A.和是指矛盾的普遍性,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B.和是指矛盾的同一性,不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C.和是指主要矛盾,不同是指次要矛盾D.和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是指矛盾的次要方面36.近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ABC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C.事不必难,知难不难D.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37.“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CA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B人的个体差异性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38. 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时间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了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C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和使用3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C. 真理具有绝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4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理论依据是( ).A.对立统一规律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D.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4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到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表明BA.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实践是可以使“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4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43.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自在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44.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为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垦荒,退耕还“荒”.这说明D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45.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ABDA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B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C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D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46.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A. 直接现实性B. 客观规律性C. 主体能动性D. 普遍有效性47.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D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48.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好处;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B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 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C 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D 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运动4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B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50.事物发展的动力是B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51.孔子《论语》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A. 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差异的同一B. 和谐是以同稗同C. 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D. 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52.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B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C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D 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53.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AA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B 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 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D 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54.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BA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55. 中国古代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后,他没有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BA.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抓中心B.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促使矛盾转化的过程D.只要打破常规,就能出奇制胜56.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C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朴素唯物论观点D机械唯物论观点57. 现代管理学有一个著名的“木桶原理”,即一个木桶的最大容量是由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决定的.要最大限度地增加木桶的容量,必须着重解决好“短木板”的“补短”问题.这一原理的哲学寓意是A.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B.共性寓于个性之中C.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D.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58.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畏,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B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 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59.“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A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60.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C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61.“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当他说什么都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D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62.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C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63.“是就是,否是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CA. 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B. 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C. 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D. 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64.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必须DA.否定资本主义的一切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C.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D.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措施65.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DA 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D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第二章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AA.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新认识论与旧认识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4.“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B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5.“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A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6.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B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C.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7.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B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结果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被多数人认可否8.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BA. 客观规律性B. 直接现实性C. 主体能动性D. 普遍有效性9.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10、“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失者在朝野.”11.“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主要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CA.还不是真理性的认识B.只是不完全的近似的真理C.是仍然要不断要发展的真理D.是暂时的正确的认识1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D。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P2答:(1)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冲突和各种社会冲突激化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须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相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5-P9答:(1)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干脆理论来源。
(2)古希腊罗马哲学、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亲密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定随着时代的变更、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着。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条件下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详细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宏大成果。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P14答:(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3)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同等继承人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P16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表现。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以实践为基础,统一于实践。
6、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P19答: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建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统一的、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这三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的世界观.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哲学是科学的、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可能是松散的甚至会有错误存在.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式.因而一个人的世界观未必是哲学,但哲学必然是世界观.或者简单地说,哲学是比较高级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一般来说,一定的世界观是与一定的方法论相对应的.这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即“一致性”.哲学是系统化的,所以哲学在是系统的的世界观的同时,必然也包含着系统的方法论.不是每个世界观都是哲学的世界观,同样也不是每种方法都属于哲学的方法,所以哲学虽然同时涉及世界观和方法,却并不包含全部世界观和方法.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世界观也就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因此可以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的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也可以表述为意识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它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范畴.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3、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关系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①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具有一维性(不可逆性)②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结构性,空间具有三维性(可逆性)③原因:因为时间和空间就是物质运动的形式,而物质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的计量单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4、物质决定意识及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表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来源于物质,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如实地反映,错误的意识是歪曲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使另一种物质的东西具体形态发生改变.比如:大楼的设计蓝图是意识,在蓝图的指导下,人们使用工具,作用于原材料,使原材料的形态发生改变,变成一栋大楼.5、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指人类社会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性”是指“客观性”,即:“客观实在”性。
所以,我们也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得以产生的物质前提;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即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并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特殊标志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体现的物质性,即它们本身固有的“物质变换”和“物质关系”,并最终体现在作为物质力量的生产力上6.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物质是世界的真正本原.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不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精神,尽管它们表现各异,特点不同,但都根源于物质,都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或机能.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别的什么都不存在.(2)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原理都是以此为理论根据的.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也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 8.实践的含义、特征、形式。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特点:第一,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第二,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的基本形式:第一,物质生产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第三,科学实验.9、实践在意识产生、认识过程(第二章)、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10、与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对应,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及其关系。
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原理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规律性的制约,但不否定人在可能性空间内的选择.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择的客观前提,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例: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外受列强欺凌,内部积弱不振,中国人民面临着重大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并且经过反复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11、唯物辩证法对联系、发展的理解联系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一切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也就没有发展.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外部矛盾,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即外因,它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12、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该原理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论基石和基本内容.13、质量互变规律(即质变与量变及其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是数量的增减,是不显著的,渐进的变化. 质变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同时两者相互渗透,在量变的过程中有着部分的质变,在质变的过程中有着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意义:坚持适度原则,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认清事物的质,不至于混淆不同事物,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注意事物量的变化,重视积累,防微杜渐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生活中不断积累,从一无所知到学识过人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4、否定之否定规律(即肯定与否定及其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2辩证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其二,否定是连接的环节.3作为发展与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科学的否定观在唯物辩证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是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己否定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即否定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事物就不会发展和前进;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即新旧事物又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生长出来的,并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是事物发展中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简言之,辩证的否定就是包含肯定因素的否定.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并不否认可以从他人和书本获得知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认识的新课题;实践给解决新课题提供经验资料,提供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推动人们的思维能力的发展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的本质和辩证发展过程。
相互区别: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b、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身及规律的认识.c、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则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来反映.d、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相互依赖: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时间.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或经验论的错误.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感性认识的理性渗透,具体表现在:第一,主体理性的价值观念、目的要求影响和制约着感性活动的方向. 第二,主体已有的理性知识影响和制约着感性认识的深度或水平. 第三,感性认识的结果必须借助于理性形式来描述,感性经验只有通过理论解释才能成为人类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理性认识:第一,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它将感性认识的丰富内容包摄于自身. 第二,理性认识总以一定的语言、符号作为其物质手段. 4、真理的客观性一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