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护师外科护理学重点第五章(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复苏
第二节心肺复苏
(一)初期复苏
1.人工循环(C) 在初期复苏阶段以胸外心脏按压最为常用。方法是病人仰卧在硬板上,下肢可稍抬高以利回流,护士立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另一支手掌根部压在前一手背上,两臂伸直,以上身的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cm,之后放松,胸骨复原,但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如此反复按压,每分钟100次,按压时要稳而有力,速度要均匀。心脏按压正确的标志是能触摸到大动脉的搏动。胸外按压无效或胸部严重创伤无法按压的,可进行胸内按压,但需要一定的条件。
2.气道开放(A) 病人神志消失后,舌根后坠可堵塞声门,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可造成气道梗阻。开放气道,维持气道通畅是复苏的关键。方法是抢救者位于病人左侧,左手置于病人颈后,向上托起,右手按压前额使头后仰,此时是通气的最佳位置。如病人口、鼻腔中有异物应用手指清除;若条件允许可经气管内插管后清除异物。
3.人工呼吸(B) 气道通畅后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当前应用最多。病人仰卧,护士一手托其下颌使头后仰,张开下唇,另一手捏鼻孔,护士吸气后对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然后放开鼻孔,待胸廓回缩呼气。首先连续吹气2次,之后每分钟均匀吹气10~12次。每次吹气要见胸廓有明显起伏才表示有效。
4.注意事项
(1)成人病人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时,不论单人抢救还是双人抢救,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
(2)心脏按压操作时用力要适当,不可用力猛引起肋骨骨折。
(3)对小儿心肺复苏,心脏按压用单手掌根按压胸骨中段,每次下压2~3cm;对新生儿,双手环抱胸廓,两拇指按压胸骨中点,下压1~2cm,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4)复苏操作不可轻易间断,要组织好人力,并积极准备二期复苏。
5.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标志大动脉出现搏动;收缩压在8.OkPa以上;瞳孔缩小,发绀减退;甚至自主呼吸恢复。
(二)二期复苏(药物与器械复苏)
二期复苏的内容包括:借助专用设备维持有效的通气和循环功能;使用复苏药物;监测心电图,识别和治疗心律失常;静脉输液。调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初期复苏和二期复苏并无绝对界限,如在医院抢救,一开始即应迅速准备气管插管、机械人工呼吸、氧气、吸痰器、急救用药、除颤器等,以备随时取用。
1.继续保持呼吸道通畅各种类型的导气管,如口咽和鼻咽导气管,可解除舌根后坠。有条件时宜施行气管内插管,必要时可施行气管切开术。
2.采用机械人工呼吸,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1)简易气囊呼吸器:由带有活瓣装置的呼吸气囊、面罩等组成,使用方便,效果确切。应用时将面罩紧扣于病人的口鼻部,挤压气囊,将空气压入肺内。气囊由于本身弹性作用,放松后随即复原。病人肺内气体排出时,可经气囊上活瓣排入大气,同时气囊还可接氧气管供氧。
(2)麻醉机:通过面罩或气管内插管给病人输氧,并可用呼吸囊控制呼吸,效果比简易气囊呼吸器为佳。
(3)自动人工呼吸机:可自动控制人工呼吸并根据需要调节频率、通气量和通气压力,是进行长时间人工呼吸的理想设备。
3.复苏药物的应用
(1)用药目的: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治心律失常;纠正急性酸中毒;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防治脑水肿。
(2)用药途径:首选采用静脉给药,其次是气管内给药,最后才考虑心内注射。
(3)心脏复苏药物:
1)肾上腺素:是心脏复苏的首选药,能增强心传导系统的自律性和心脏收缩力,提高血压,并能使心室纤颤由细颤转为粗颤,使除颤器效果更好。常用剂量为1mg.必要时每5分钟可重复一次。
2)阿托品: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提高窦房结的兴奋性,促使房室传导,从而使心率加快,对心动过缓有较好疗效。常用剂量为O.5~1mg。
3)利多卡因:是抗心律失常首选药,能抑制心室的异位激动,有治疗室颤作用。用量为1~1.5mg/kg。
4)碳酸氢钠: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同时进行有效通气,以免二氧化碳蓄积。
(4)常用呼吸复苏药物:在心跳未恢复前不宜应用,因中枢神经系统处于严重缺氧状态,用呼吸兴奋药可能加速中枢衰竭。
4.心电图监测应尽早应用,明确心脏停跳的类型以及各种心律失常,指导复苏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5.除颤成年人非创伤性心脏骤停多为(80%~90%)心室纤颤,在停搏1分钟之内,最初目击者给予1次胸前叩击,有时可使心搏恢复。
胸外除颤时,电极板涂以导电膏或外包多层生理盐水纱布,紧密接触皮肤,减少皮肤电阻抗并避免皮肤烧伤,一个电极板置于左侧第5肋间腋前线交点,另一电极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除颤电能一般成年人单相波360J或双相波200J。在放电时任何人不得接触病人和病床,防止触电。
为使除颤易于成功,常使用肾上腺素或加用NaHC03或抗心律失常药,同时有效地心脏按压,改善心肌缺氧,使细颤转变为粗颤,然后进行电除颤。
(三)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
心肺复苏后,心肺功能随时可能出现再度停止,或由于缺氧所引起的脑损害可能导致整个复苏工作的失败,要组织专门人员继续抢救。
(一)脑复苏及护理
防治心跳骤停后缺氧性脑损伤的工作称为脑复苏。心跳、呼吸骤停引起脑损伤的基本病理是脑缺氧和脑水肿,防治脑水肿是脑复苏的关键。
1.降温体温每降低1℃可使氧耗率下降5%~6%,降温前先用降温辅助药物,如丙嗪类药、硫喷妥钠或其他巴比妥类药,以防寒战反应。然后戴冰帽,再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置冰袋,使体温降至35~33℃,肌张力松弛,且以呼吸血压平稳为准。降温需持续至神志恢复。复温时先逐步撤除冰袋,后停用辅助降温药。
2.脱水疗法使用脱水剂降低脑水肿,常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每次200~250ml静脉快速滴入,一般在15~30分钟内滴完,根据需要每6小时可以重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