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houlu课例研究样本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

合集下载

sizhoulu课例研究样本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

sizhoulu课例研究样本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

有效经营“园地”这亩良田——《语文园地六》课例研究报告泗洲路小学陈亦琼一、研究背景与主题我们学校是区第一批小班化实验学校,近几年又正在进行作业与练习设计的课题研究,作为课题组的成员,我们格外关注课堂内外的作业与练习设计。

语文园地是一个单元的小结与复习,能集中呈现练习与作业设计,体现我们的研究成果。

而现实中不少老师常把“语文园地”看作鸡肋,在教学的时候并不像教学课文那样劳神用力,觉得园地充其量就是一堂普通的练习课,一般都会应付了事。

学生对于“园地”也不大感冒:不就是做作业嘛!这显然与“轻负高质、精讲精练”的理念是相悖的。

语文园地的命运真该如此吗?能否发挥我们学校的小班优势,经营好“语文园地”这亩良田呢?基于以上原因,我选择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最后一单元的《语文园地六》作为课例研究的蓝本,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园地的学习得到复习与启发,为园地教学拓宽思路。

二、研究过程与发现本次课例研究主要经历了多次教案设计及修改,三次执教,三次教后评议,以及最后的教后整理反思,最后呈现了三篇完整的教学设计、一篇完整的教学反思,并在区主题研讨活动中进行了课堂展示。

本次课例研究由我进行同课多轮执教,区教研室张燕老师和我校周步新校长、教研组长冯柯静老师进行指导、评价,最后由我基于视频和实录进行自我观课,撰写课例研究报告。

(一第一次教学教学目标:1.复习学过的30个偏旁,能正确认读,通过小组合作至少找到9个偏旁的生字。

2.通过词语搭配练习,学习准确运用词语,不断积累词语。

3.了解词语重叠后在表达上的不同、并学说这样的词。

4.学习猜谜语。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启发学生采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复习汉字,在生活中识字。

了解词语重叠后在表达上的不同是教学难点所在。

课堂实录:1.情境导入,生字复习师:小朋友知道1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知道的学生齐答:元旦。

师:是呀,元旦马上就要到了,汉字王国举办了一个联欢会来庆祝。

瞧,他们给我们班发来了邀请卡,就在你们的课桌里。

教案11MicrosoftWord文档十一周

教案11MicrosoftWord文档十一周

教案11MicrosoftWord文档十一周第一篇:教案11 Microsoft Word 文档十一周组织教学清点人数,强调纪律导入新课昨天。

我们学习了各种条、丝、丁、粒、末的成形方法、成形规格及用途。

重点介绍了丝的成形方法和要领,问题:切丝时,如果出现一头粗一头细的现象,是何原因造成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原因:1、切片时,第一刀和第二刀未平行,造成所切之片,一边厚一边薄;2、切丝时,第一与第二刀未平行。

讲授新课§2—5原料的成形与规格八、花型颜料的成形方法与规格花型原料的成形,主要采用花刀完成,所谓花刀,即根据烹调的要求,在脆性原料的表面利用混合刀法,把原料加工成形态优美、卷曲自然的花刀纹。

1、凤尾形方法:先在原料表面用反斜刀剞的方法剞出深达原料三分之二,刀距为0.4cm平行刀纹,然后将原料逆时针转九十度,再用直刀法剞刀纹深为原料三分之二深,刀距为0.3cm的平行刀纹,且每一刀将原料三分之二切断,三分之一相连,每三刀一断,成凤尾形。

适用原料:猪腰子2、菊花形:先在原料表面用直刀法剞刀距为0.3—0.4cm的垂直交叉十字刀纹,深度为原料的4/5再改切成3cm见方的块,原料加热后即可形成菊花状。

适用原料:猪里脊、鱼肉菜例:糖醋菊花鱼3、荔枝形在厚度约0.8cm的原料上,先用反斜刀剞和直刀剞刀距为0.4cm宽的十字交叉花刀,深度为原料2/3的,再改切成菱形块或三角块,原料加热手即可卷曲成荔枝形状。

适用原料:鱿鱼、墨鱼菜例:荔枝鱿鱼4、麦穗形在厚度约0.8cm的原料上,先用反斜刀剞和直刀剞刀距为0.4cm宽的十字交叉花刀,深度为原料2/3的,再改切3cm宽、5cm长的块,原料加热手即可卷曲成荔枝形状。

适用原料:鱿鱼5、雀翅形将柱状原料,对剖成两半,然后将剖面紧贴菜墩,横着颜料的方向,用拉刀剞或直刀切刀距为0.1cm的连刀片(1/5不切断)每五刀一断,经翻折处理即可。

适用原料:黄瓜、莴笋菜例:麦穗鱿鱼6、鱼鳃形在厚度约为0.8cm的原料上,先用直刀剞刀距为0.3cm宽,深度为原料的1/2的直刀纹,再将原料旋转90°,用斜刀法片成每三刀一断、刀距为0.5cm、深为原料2/3的的段,加热后即可卷曲成鱼鳃形。

典型课例Microsoft Word 文档

典型课例Microsoft Word 文档

案例分析杜瑞君新目标英语Unit 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第一课时Section A 1a-2c, 上到1c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what the people in the soap opera said.)同桌正在进行PAIRWORK时,其中有一组同学没有在谈论该内容,而是在管自己开小差,于是我走到他们桌边做了暗示。

可是在我叫了三组同学Ask and answer时,他们仍然在开小差,有说有笑,而我又不想打断课堂教学,于是我就借题发挥:T:We were ask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about what the people in the soap opera said just now. But Tom and David were talking about their own things just now. They were talking happily. But do you know what they talked just now? Can you guess? What did they say just now?S1:I think Tom said he played computer games last weekend.S2:I think David said he played computer too.S3:I think David said the computer games were exciting.S4:I think Tom said he watched TV last weekend.S5:I think Tom said he was unlucky last weekend. Because while he was pla ying computer games, his parents came back home.S6:I think David said his computer didn‟t work, so he couldn‟t play comput er games last weekend. And he said he was unhappy.S7:I think they said they were busy playing computer games last weekend, so they had no time to do their homework.S8:I think David told Tom that he visited Wenzhou Amusement Park last we ekend and what he saw there.……T:Hmm. What did you say, Tom?Tom:I said I played a new computer games last weekend.T:Oh?I think maybe it‟s an exciting game. What did you say, David?David:I asked him what game it was and how to play it.T:They were talking about the computer games in English class. Can we do i t?Ss:No.T:Yeah. We are students. We should listen carefully in class. I think they wo n‟t do it any more. Will you?Tom and David:No,we won‟t do it again.学生举手发言非常活跃,而且表达清晰、句法正确,掀起了这堂课的高潮。

研习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研习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3)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情境】
学生进入八年级,明显地感觉到了每一单元的词汇量比以前的词汇量大,单元也比以前的单词复杂。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英语词汇量的多少,是决定学生英语成绩好坏的关键,也是以后英语提高速度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英语学习由词而句,由句而篇,勿庸置疑,词汇关过不了,对语句的理解记忆就会很吃力,更不用说文章和语法理解。而单词的记忆是一个漫长痛苦的长期积累过程。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在大声朗读的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自然习得单词。让英语单词记忆变得不那么痛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学习英语的能力。
【资源列表】
1、初一下unit3课本的内容
2、自编评价表(见表一)
自编评价表(表一)
unit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第三次第二次第一次
1复习
2野餐
3家务劳动
4在
5其他
6没有人
7愚蠢的
8极好的
9向前
10支持者
11交朋友
12衬衫
13喝彩
14选手
15希望
16赢
17过的愉快
18我自己
单词记忆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像以前逼学生记,然后听写,不过关再逼,再听写,学生叫苦不堪,教师苦不堪言。单词记忆研究性学习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分小组而言吧,每个小组长很认真负责,每个组员的参与性很高,他们一起互助,一起总结分析不合格学生的原因,一起帮差生解决问题,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
知识目标:本单元的四会单词要达到如下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和书写。
2)能辨别读音,知道它的词性、词义,能听写。
3)知道它的搭配并能熟练运用。

实验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实验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班级:八年级班,姓名:,日期:,地点:。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器材:物理课本、刻度尺。

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测三次;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测三次;3、将测量结果填入表格实验结果记录班级 :八年级 班 , 姓名: , 日期: , 地点: 。

实验名称: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目的: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挡板。

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3. 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实验结果记录V2=t 2=2.5sS 2=0.3mV 3=t 3= t 1- t 2=1.4s S 3=S-1S 2=0.3mV 1= t 1=3.9s S 1=0.6m 平均速度 运动时间 路 程班级:八年级班,姓名:,日期:,地点:。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两支相同的蜡烛、一块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张纸、一个光屏、一把刻度尺及打火机。

实验步骤: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 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但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像的位置,与像重合。

比较像与蜡烛的大小、正倒关系。

4.在玻璃板下所铺的白纸上描绘出蜡烛、玻璃板和蜡烛像的位置。

5.画出连接蜡烛和像的直线,量出直线与玻璃板的夹角,用刻度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结论:班级:八年级班,姓名:,日期:,地点:。

word文档排版公开课教案[推荐5篇]

word文档排版公开课教案[推荐5篇]

word文档排版公开课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word文档排版公开课教案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的使用第三节文档的排版授课时间:第周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班级:班课题:文档的排版课时安排: 2 教学目的:1、各种字符格式的设置方法2、各种段落格式的设置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字符间距的设置2、段落的缩进方式教具准备:1、通知学生上课方式2、检查多媒体教室设备及运行情况3、检查教师机的运行情况4、课件/点名表/坐位表/ 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教室演示教学内容2、举例子,打比方讲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字符格式(一)使用“字体”对话框设置字符格式操作方法:①选定目标文本②选择“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弹出“字体”对话框③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中作具体设置即可④操作完成后点击该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即可(二)设置字符间距通过设置字符间距,可以改变显示在屏幕上的字符之间的距离。

操作方法:①选定目标文本②选择“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弹出“字体”对话框③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中选择“字符间距”选项卡④在该对话框中的“字符间距”选项卡里具体设置即可⑤设置完成点击该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三)中文版式中文版式中常用到一些特殊的格式,如:“拼音指南”、“双行合一”等功能。

1、拼音指南使用拼音指南功能,可以在选定文字上标注拼音。

操作方法:①选定需要标注的文本②选择“格式”菜单中的“中文版式”命令。

在打开的子菜单中选择“拼音指南”命令,弹出“拼音指南”对话框③“基准文字”框内列出了选定的文字,“拼音文字”框内列出了相应的拼音④观看预览效果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2、双行合一操作方法:①选择要合并的文字②选择“格式”菜单中的“中文版式”命令,在弹出的子菜单中选择“双行合一”命令,弹出“双行合一”对话框③“字符”区内为选定字符,可以选择是否带括号以及括号的类型。

预览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段落对齐方式在Word里我们通常用的段落的对齐方式有四种①两端对齐②居中对齐③右对齐④分散对齐(二)段落缩进方式段落缩进方式包括首行缩进、悬挂缩进、整段左缩进和整段右缩进操作方法:1、使用菜单①选择“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弹出“段落”对话框②③④一、段落的边框1、打开“格式”菜单,2、打开“边框和底纹”对话框,3、选择“方框”,在“线型”列表框中选择线型4、单击“颜色”下拉列表框中的箭头,从中选择“蓝色”5、在“应用范围”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段落”6、单击“确定”按钮二、段落的底纹1、打开“格式”菜单,2、打开“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单击“底纹”选项卡3、选择填充颜色4、把“应用范围”选择为“段落”5、单击“确定”按钮三、页面的边框和底纹1、打开“格式”菜单2、单击“页面边框”选项卡,3、单击“艺术型”的下拉列表框,选择需要的线型4、“应用范围”是“整篇文档”5、单击“确定”按钮四、分栏设置1、打开“格式”菜单2、单击“分栏”命令3、打开“分栏”对话框4、选择栏数5、调整栏宽在栏宽和间距两个输入框输入数值6、加分隔线选中“分隔线”前的复选框7、设置栏宽不等选择偏左或偏右8、单击“确定”按钮第二篇:《排排队》的公开课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观看照片,寻找规律。

课堂实录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课堂实录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4.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介绍杆秤等测量质量的工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教学用具】托盘天平和砝码多套,橡皮、小刀等学习用具。

【教学理念】1.讲解与示范结合,自学与讨论结合,合作与交流结合。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物理是有用的、物理是有趣的。

3.夯实基础,活学活用。

【评价内容】1.关于质量概念方面的内容的掌握情况。

2.关于托盘天平的维护、调节和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3.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的表现情况。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分钟)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但组成物体的物质是有多有少的,也就是说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谁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

学生:组成讲台和课桌的物质的多少不同。

学生:桌子和椅子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学生:大铁锤和小铁钉所含铁的多少不同。

教师:同学们以上的分析都很好。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10--2质量)二、学习新知(35分钟)教师:关于质量,同学们知道多少?学生: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案例展示Microsoft Word 文档 (2)

案例展示Microsoft Word 文档 (2)

案例展示案例名称: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二册《百数表》讲课教师:高丽杰(北京小学,高级教师)【说课稿】在解构——建构过程中认识百数表北京小学高丽杰《百数表》这个教学内容安排在一年级学生刚刚认识百以内数的组成,会读、会写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这是教材中第一次把100以内的数全部展示在学生面前。

学生在刚刚认识数时所认识的数是“独立的”,而对数之间关联的意识直接影响到孩子们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需要教师适时的帮助学生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百数表正是这样的好材料,因此想充分挖掘百数表中的规律,引导孩子感受数之间的关系。

由于数较多,《百数表》里面呈现的很多规律不利于学生发现,因此在认识百数表时必须经历一个给百数表解构的过程。

同时,100个数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已经成为数的系统,初步显现了十进位值制数系统的一些特性,因此又需要我们对其中的数朋友进行归纳、整理,构建数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对百以内的数有整体的认识,这就要引领学生经历建构的过程。

也正是在不断地解构与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对数的认识才能得以深化。

一、在解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一)解构百数表,发现数的排列规律由于百数表有顺序的把数展示出来,数在排列的过程中就呈现出很多的规律,而这些规律的呈现又是很多规律交叉进行,不利于学生观察与发现,因此在教学中以按顺序出现数队伍的方式解构百数表:横行、竖行、斜行,引导孩子们通过比较每一队中的数朋友,发现数的十位与个位上的变化是与数所在的位置有关系,位置排列的有规律,数的排列也有规律。

通过探寻为什么从而深化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的认识,感受数的神奇。

(二)解构百数表,深入认识数没有点的深入就没有面的提高,没有对百以内个别数的深入认识就没有对百以内数的整体认识的提高。

通过对个别数的深入研究,把握相同的质,帮助学生对百以内的数有新的认识。

由于不同的数在表中都有各自的位置,因此从位置入手来研究数,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识,本节课中给“35”找家时,提供了百数表中的第一行和第一列,实际上就为学生提供了坐标轴,让学生根据数的意义去找位置,渗透了坐标的思想,深化了对数的认识。

Word教学案例应用举例.doc

Word教学案例应用举例.doc

Word教学案例应用举例
案例1:“沁园春•雪”样文(图1)
图1
案例2:“你从鸟声中醒来”样文(图2)
图2
此类样文中主要包含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分栏、边框和底纹、中文版式、页眉页脚、脚注和尾注、项目符号和编号。

图3
案例4:“奖状”样文(图4)
图4
此类样文主要由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剪贴画、艺术型页面边框、页面设置、自选图形的组合及叠放次序设置等组成。

图 5
案例6:“在陌生的环境里学会微笑”样文(图6)
图6
此类样文主要由字符、段落、分栏、图片、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艺术型页面边框、各类对象的叠放次序等组成。

案例7:“个人简历表”样文(图7)
图7
图8
此类样文包含表格插入、表格绘制中单元格合并、单元格对齐方式、单元格边框和底纹、单元格大小编辑等操作。

案例9:“奖学金证书”样文(图9 )
图9
样文主要针对长文档中邮件合并操作。

图10
样文主要包含长文档中样式、文档结构图、目录等操作。

实用综合案例。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教学设计西堡学校窦增杰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课件教学程序一、揭示课题1.出示书本例题图片。

谈话:你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吗?(观测气温)我们学校气象小组的同学将他们在5月21日这一天观测到的气温情况记录成表。

屏示统计表:深圳市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略)2.分析统计表。

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早上7。

点到晚上7点,每2小时观测一次,共7次;各个时间的气温情况;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3.揭示课题。

二、合作探究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僻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气温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温度变化情况、最高最低气温、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各时间段内温度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1)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或下降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气温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课题研究过程资料示例模板

课题研究过程资料示例模板

课题研究过程资料示例模板一、活动内容:×××××××(一)活动时间:(二)活动地点:(三)主持人:(四)参加人员:(五)活动主题、内容:(六)活动过程简要程序记录:(七)解决了什么问题:(八)产生的效果及问题简述:(九)下一步工作构想:二、课题研究反思、研究叙事(一)题目:×××××××正文(二)题目:×××××××正文三、成果展示(一)成果名称:×××××××正文(二)成果名称:×××××××正文注:(“注”的部分在上传材料时删去,就是在课题博客发材料时,以下部分不上传)1.每次课题活动均要包括以上三部分内容。

上传材料采用“粘贴”贴入。

2.材料要求是原创,不得抄袭。

3.内容排版格式:四号仿宋,行间距固定值26。

4.研究反思、研究叙事不少于800字,能够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和自己的真实思考和见解。

5.成果类型主要有:①研究报告(阶段总结、经验总结文章、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材料等);②案例论文(含教学实录,包括教学案、教学实录、听评课稿等;论文等);③课件教具;④主题活动(围绕课题开展的相关活动);⑤公开课及研究课;⑥文件规定(课题研究形成的制度性规定);⑦学生作品;⑧调查资料(各类调查问卷、测评资料);⑨学习笔记;⑩反思材料(含教学(研究)反思、教育(研究)案例、教育(研究)故事、教育(研究)随笔,此项与要求提供的研究反思、研究叙事不重复)。

6.成果在标题下注明是发表、获奖、交流等7.文章编排要求:一、一级标题(四号黑体)(一)二级标题(四号仿宋加粗)1.三级标题(四号仿宋加粗)(1)四级标题(四号仿宋加粗)(正文部分四号仿宋,不加粗,行间距固定值26)(2)同(1)2.同1(二)略。

教学案例 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文档 (3)

教学案例 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文档 (3)

教学案例辅助线段的桥梁作用几何证明遇到难题时,无从下手,总觉得条件不够,这就需要你添加一座桥,把题设和结论连接起来,这就是几何证明中常说的辅助线,它的作用是完善图形,完善命题的证明。

但是在证明综合性较强的命题时,根据需要添加恰当的辅助线,学生感觉是比较困难的。

我总结出各种常用的辅助线的添画方法。

通过实例总结规律。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添置辅助线的过程还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智力,让学生积极思考。

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添加辅助线在几何证明中的重要作用。

一、怎样添加辅助线1、利用图形性质平面几何是研究平面上图形的性质,在解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并参照结论画出图形,要求准确合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观察。

发现许多内含条件,可以在推理中起到直观思考的作用。

若能添出辅助线,更能显示图形的性质,为证明结论提供有利条件。

例1: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B=∠C。

试证明:AB=CD。

解题思路:根据此题的条件结论,以及梯形本身的性质,可以列出下列图形中各种类型的辅助线进行证明,想法不同,方法不同。

例2、如图:OP平分∠AOB,M、N是OA、 OB上一点,且有∠OMP+∠ONP=180°。

试探索线段PM、P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分析:明确看出相等。

这个图形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有关,但缺少垂直条件。

如果把垂直的辅助线添出,明确利用全等可以解决PM=PN的问题2、利用已知条件已知条件是解题的基础,解题的过程就是利用已知条件的过程,可是在有些疑难问题中,已知条件都有了,可结论仍未推出来。

则需要添加辅助线,进一步挖掘图形上的隐含条件,有时感到已知条件没用上,条件不能有效组合形成拳头,条件和结论距离太远。

这时更需要一条辅助线,所以利用已知条件是思考如何添加辅助线的出发点。

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不平行BC,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求证:EF<1/2(AD+BC)分析:对于这个问题,两个中点条件要充分利用,因为没有别的条件。

(完整word版)教案模板 Microsoft Word 文档

(完整word版)教案模板 Microsoft Word 文档
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请把你们的手放进你们的口袋,说一说你们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是谁?(板书:法布尔)
3、你们了解他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五、总结讨论,渗透德育:
1、文章向我们介绍的法布尔具有什么特点?
2、正是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从而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从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3、文章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每个人都有衣袋,它是用来装钱装物的,法布尔竟然用它来装满了昆虫,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喜欢啊!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充分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板书设计:5装满昆虫的衣袋
入迷
迷恋(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教学反思:
徐家坪镇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授课 时间
授课教师
田菊花
课 型
新授课
课题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
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教学 重点
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的生活环境(1)
法布尔凭借对昆虫的着迷,进入了科学的殿堂。(11)
教学反思:
徐家坪镇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八周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第八周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主题三《小问号》第八周(4.8-4.12)4月15日(1)下午内容:汽车(手工)目标:1.会区分实线和虚线的不同,并能按虚线折叠成“L”形。

2.明白手工纸上涂胶水的适当位置。

3.巩固幼儿剪的技能,懂得线条要剪得光滑。

4.形成良好的手工常规,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准备:1.人手一份:汽车的手工纸、剪刀。

2.每组一份:胶水、纸篓。

3.视频展示台。

过程:1.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认识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呀?明天呀老师要去苏州,应该坐什么车呢?(2)教师小结幼儿的语言:交通工具有自行车、小汽车、公共汽车、火车、飞机……今天呀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来做一辆公交车,愿意吗?2.学习制作汽车的技能。

(1)展示汽车平面图案,引导幼儿观察线条的不同,懂得沿虚线折叠成“L”形。

(2)观察图案的粘贴处,知道在合适的位置涂上胶水并且懂得汽车顶与车身粘合的适当位置。

(3)说说制作的方法,请个别小朋友上来示范,教师帮助幼儿理解在汽车底部涂抹胶水的适当位置并且粘贴在马路上。

3.幼儿操作。

(1)提示幼儿剪下汽车的车身和车底。

(2)学习制作汽车,教师提醒幼儿制作的方法。

(3)提醒幼儿把废纸丢进纸篓里,养成良好的手工习惯。

(4)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4.作品讲评。

(1)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编织方法。

(2)展示幼儿作品并装饰成《热闹的马路》。

4月16日(2)上午活动一内容:测量远近(数学)目标: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量不同。

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准备:1.绳子、尺子等测量工具。

2.表格记录单、笔人手一份。

过程:一、目测物体的远近。

1.教师说出两个物体,请幼儿目测自己到这两个物体的远近。

2.鼓励幼儿说出原因。

二、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

1.请幼儿在测量之前先选好一个点。

2.出示记录的表格,讲解记录的方法。

3.在测量的过程中对有困难的幼儿个别指导。

4.幼儿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经营“园地”这亩良田——《语文园地六》课例研究报告泗洲路小学陈亦琼一、研究背景与主题我们学校是区第一批小班化实验学校,近几年又正在进行作业与练习设计的课题研究,作为课题组的成员,我们格外关注课堂内外的作业与练习设计。

语文园地是一个单元的小结与复习,能集中呈现练习与作业设计,体现我们的研究成果。

而现实中不少老师常把“语文园地”看作鸡肋,在教学的时候并不像教学课文那样劳神用力,觉得园地充其量就是一堂普通的练习课,一般都会应付了事。

学生对于“园地”也不大感冒:不就是做作业嘛!这显然与“轻负高质、精讲精练”的理念是相悖的。

语文园地的命运真该如此吗?能否发挥我们学校的小班优势,经营好“语文园地”这亩良田呢?基于以上原因,我选择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最后一单元的《语文园地六》作为课例研究的蓝本,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园地的学习得到复习与启发,为园地教学拓宽思路。

二、研究过程与发现本次课例研究主要经历了多次教案设计及修改,三次执教,三次教后评议,以及最后的教后整理反思,最后呈现了三篇完整的教学设计、一篇完整的教学反思,并在区主题研讨活动中进行了课堂展示。

本次课例研究由我进行同课多轮执教,区教研室张燕老师和我校周步新校长、教研组长冯柯静老师进行指导、评价,最后由我基于视频和实录进行自我观课,撰写课例研究报告。

(一)第一次教学教学目标:1.复习学过的30个偏旁,能正确认读,通过小组合作至少找到9个偏旁的生字。

2.通过词语搭配练习,学习准确运用词语,不断积累词语。

3.了解词语重叠后在表达上的不同、并学说这样的词。

4.学习猜谜语。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启发学生采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复习汉字,在生活中识字。

了解词语重叠后在表达上的不同是教学难点所在。

课堂实录:1.情境导入,生字复习师:小朋友知道1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知道的学生齐答:元旦。

师:是呀,元旦马上就要到了,汉字王国举办了一个联欢会来庆祝。

瞧,他们给我们班发来了邀请卡,就在你们的课桌里。

邀请卡小朋友:你们好!听老师说你们都是些爱学习、会动脑的孩子,能读很多课文,还知道许多谜语。

今天,就带上你们的小嘴、小手、小耳朵一起来参加联欢会吧。

我们还有礼物要送给用心的小朋友,快点出发吧!【评析:把本学期学过的一些生字组合成一份邀请卡,以这种形式进行生字的再认,是一种不着痕迹的复习。

】拿出邀请卡(每组四个孩子的颜色不同,为红黄蓝绿),自己读一读。

请2-3个小朋友读。

全班一起读。

师:让我们带上邀请卡出发吧!【评析:“邀请卡”作为一块敲门砖,在起到复习作用的同时,也让孩子尽快进入情境,但此处花费时间过多,效率太低。

】2.词语“我会连”,延伸搭配师:小勇士们,这里有个迷宫,走过这个迷宫,就能到达联欢会现场。

自己先走一走、读一读:可爱的、明亮的、鲜艳的、快乐的、数不清的、红红的、绿绿的、白白的、弯弯的、灯光、小猫、花朵、苹果、雪花、小草、青蛙、生自由读。

师:按照颜色来一起读,碰到跟你的邀请卡一样颜色的词,你就站起来读。

一个小组开火车读。

继续开火车,读一个再找一个词语朋友。

如可爱的,可爱的孩子;花朵,漂亮的花朵。

【评析:读词并不难,这里读的次数显得过多,耗时长。

按颜色开火车或全班读的规则应该很熟悉了,这里没有必要再强调。

】师:这些词语宝宝谁和谁能成为好朋友呢?赶紧把课文翻到137页,用笔和尺子让好朋友手拉手吧!指名回答,投影出示正确连线,齐读。

师:仔细看下面半圈,这三个词有什么特点?生1:前面两个字一样。

生2:都是颜色。

师:这样的词你还能说吗?【评析:学生连线的速度很不一样,连得快的孩子没事可做,等了好一会儿个别学生还没连完。

该如何处理这个时间差呢?】3.“我会说”,复习常见偏旁(每组4-5人,每人有3个偏旁,每小组共12或15个偏旁。

为园地中的9个外加3个或6个常见偏旁,全班共计30个偏旁)师:欢迎大家来到联欢会的兑奖区,请小朋友们拿出邀请卡,邀请卡的两面都写着三个偏旁,你能叫对他们的名字吗?学生自由读。

请一组开火车来读自己手中的偏旁,提醒:举起来给组员看到,你可以看着正面。

同时屏幕上也显示。

师:其他组也这样来叫一叫偏旁,如果组员叫错了名字,请有礼貌地帮助他。

各小组练读。

师:这些偏旁就是你的幸运号码,待会儿兑奖就凭他们。

要想多拿到礼物,就得小组团结起来!小组合作找同偏旁的字:自己想一想这三个偏旁的字,分别写在右边的圆圈中,不会写的可以用拼音代替。

红色邀请卡的小朋友先把自己找的字在小组里说完,其他三个组员再帮他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字补充,写在自己颜色的贴纸上送给他。

他可以贴到自己的字后面。

然后再请黄色、蓝色、绿色的小朋友交流。

看谁送出的贴纸最多。

【评析:小组合作找十几个偏旁的字,相当费时,难度很大。

尽管老师留了不少时间,但最后有些偏旁的字孩子一个也没想到。

贴纸也浪费了不少时间。

此处用了十分钟左右,效率实在太低。

】师:激动人心的兑奖时刻来到啦!(屏幕滚动出现偏旁,停止)全班一起叫出它们的名字,中奖的孩子到前面来。

把三个偏旁分别比一比,哪一组找的字最多,就给这组加上一个礼物(黑板上贴好)。

请获胜的这个学生在投影下大声地读出该偏旁的字。

从其他组中补充字,老师随机补充课文中其他的字。

(共5次)【评析:这里交流的时间非常的长,又用了10分钟左右。

以“兑奖”的形式进行,虽然听上去吸引人,其实效果不好:学生上台、一次次对比、读,耗时又枯燥。

后面的加礼物也缺少分量,“兑奖”名存实亡。

】表扬找到课外字的小朋友,推荐制作偏旁搜集本,来多多认识字。

4.“读读说说”,叠词练习师:恭喜得到礼物的小组,暂时落后的小组也别灰心,这儿还有几个大礼包,你能读对上面的词语吗?小组齐读四个词:高兴、漂亮、许多、仔细。

词语大变身!高兴——高高兴兴、漂亮——漂漂亮亮、许多——许许多多、仔细——仔仔细细男女生分别读左边和右边。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一二两个字一样,三四两个字一样。

师小结:像这样的词就叫叠词。

师:叠词和左边的词用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生:读起来好听。

师:老师举个例子——我高兴地去上学,我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哪一种感觉更高兴?这就是叠词的妙用。

【评析:这个例子不能说明问题,非常牵强,是老师强加给孩子的,孩子没有体会到叠词的妙用。

其实前面学生的回答“读起来好听”,也是叠词的一个特点,老师可以稍加点拨。

】出示园地中后面4个词语:日夜、红火、来往、明白。

学生齐读、一个小组开火车读。

师:你能学着上面的样子来说说这四个词吗?学生自由说、师生配合说、同桌互说。

抢答说叠词:仔细、日夜、来往、明白、干净、前后、来回、开心……【评析:感觉说叠词的环节只是简单的文字游戏,孩子没能和实际情境相联系,也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叠词。

老师能否提供一些具体的情境给孩子,让他们用一用叠词?】5.猜谜语师:小朋友这么能干,相信联欢会的灯谜也难不倒你们。

(出示园地中“我会猜”的第二个谜语),请你自己先读一读。

请1-2个小朋友读。

师:谁来猜?一生猜。

师:能说说理由吗?一生补充理由。

师:还想猜吗?组长把灯谜发给组员,先自己读、自己猜,然后小组里每个人都说说谜底、讲讲理由。

评一评:谁说得最有道理,等会就请他来交流。

(每两组一个谜语,全班共三个谜语。

其中一个是园地中的,两个是课外补充的。

)小组合作猜灯谜。

【评析:这里缺少一个示范性,能否先回顾一下刚才全班是怎么猜的,把步骤或方法梳理出来,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如此,小组合作时就会有“章”可循,操作起来也会比较方便了。

】全班交流:全组一起读谜面,请刚才评出来的一人说谜底和理由。

其他组补充理由或说不同意见。

6.作业师:元旦联欢会到此结束,希望小朋友回去以后都能做做看:课后每人再去搜集1-3个谜语,到班级里给其他同学猜,看看谁是班中的猜谜大王。

制作偏旁搜集本,到生活中去认识更多的生字。

观察发现与教学建议据观察,本堂课用了将近一个小时,学生十分疲劳。

复习常见偏旁环节费时太多,尤其是“找同偏旁的字”和后面的交流这部分,前后历时20分钟有余,花去了正常课时一半以上的时间。

孩子对于这一部分有畏难情绪,加上学生根本不会写这些字,所以抄写的时候很慢,且有很多错误。

建议降低这一部分的难度,将此环节压缩在十分钟以内,好好考虑实效性和操作性的问题。

在后面的小组合作中,也存在目标不明确、步骤不清晰的问题,学生在合作时不清楚到底要干什么、如何一步一步去做,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对于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孩子来说,建议老师要给孩子明确的示范或规则,让孩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教学反思与改进计划因为《园地六》是全册的最后一个内容,所以我把眼光放得更远,复习的范围也变得更大。

我把偏旁归类作为本课的重点,在园地中出现的9个偏旁基础上,又增加了本册中另外21个常见偏旁。

让学生四人或五人小组合作,每人负责3个偏旁,每组共计找12或15个偏旁的字写下来。

虽然我的出发点不错,可是具体操作时这一部分费时多,难度大,交流场面乱。

而在完成这一部分之后,师生均十分疲惫,以至于后面的环节也草草了事。

所以,我更应关注练习的“质”,而在“量”上严格控制。

整堂课的最大问题在于时间的把握与分配上,每一环节大概要花费多少时间,我自己心里没有底,所以课堂节奏比较慢,浪费了很多时间。

比如在教学词语搭配这一环节中,读词语用了很长时间,后面开火车读的时候又即兴让孩子自己另外再搭配个词语,难度大又浪费时间,很不合理。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广阔舞台,生活处处皆有语文。

所以,学习语文最好的途径就是与生活紧密结合,尤其是像“语文园地”这样的教学内容,更应体现这一点。

但不管是在“XX的”叠词拓展中,还是在AABB的词语积累时,我都没能给孩子具体的语境。

虽然另外延伸了一些叠词,但只是浅尝辄止,感觉是为了叠词而叠词,没有真正“用”语文。

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所以,在第二次教学中,我计划打开语文与孩子生活联系的通道,结合具体语境来用所学的内容;精简补充的偏旁,减少每一小组找的偏旁数量,降低练习难度;在小组合作中,明确组长的组织、主导作用,确立活动规则,让每个孩子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严格分配、控制各个环节的时间,让课堂节奏紧凑起来。

(二)第二次教学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学过的21个偏旁,通过小组合作至少找到同3个偏旁的字,启发学生采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复习汉字。

2.通过词语搭配练习,学习准确运用词语,不断积累词语。

3.了解“XX的”和AABB的叠词特点,初步体会叠词的妙用,并在具体语境中学说这样的词。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猜谜语。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了解两种叠词特点,并在具体语境中学说叠词。

认读学过的21个偏旁,通过小组合作找同偏旁的字;体会叠词的妙用是教学难点所在。

课堂实录:1.情境导入,生字复习(2'30")师:小朋友知道1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是呀,元旦马上就要到了,汉字王国举办了一个联欢会来庆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