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 颐和园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颐和园》优秀教案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颐和园》优秀教案1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颐和园》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富有诗意,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同时,本文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写作范例,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观察事物,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然而,对于一些描绘细腻、富有诗意的句子,学生可能还难以完全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课文,感受其中的美。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写景状物还缺乏一定的指导,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描绘的美景;学会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够写景状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描绘的美景;学会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够写景状物。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描绘细腻、富有诗意的句子,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感受其中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课件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情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描绘的美景。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指导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颐和园的美景图片、相关音乐等。
2.课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写作素材:为学生准备一些关于景物描写的写作素材,以便学生在写作时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颐和园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颐和园的美,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颐和园。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颐和园。
教案教学设计作例文:颐和园教学目标:1、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2、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受到情感的熏陶;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作中。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物?”2、揭题:(板书: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哪里,想想理由。
2、交流自读情况:①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②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说明理由。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课件,带领学生去领略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学生欣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
(板书:美、大)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
1、学生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①请同学们用“——”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
②讨论交流,指句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2、学生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说说教材中三幅图各对应的段落。
3、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动词,领悟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四、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指导分段。
齐读全文,提示学生:文章是按先总后分再总的方法写的,因此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三大段。
五、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研究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来到长廊,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作者又是怎么观察长廊的呢?2)长廊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句子知道?(板书:长、美)3)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方法。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 颐和园 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材分析:《颐和园》(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
二写万寿山的景色。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
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及图片。
教学流程:导入:一、以测代检预习引路.1.教师谈话导入并检测预习情况:课下同学们都通过资料了解了“颐和园”这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要想饱览名胜,就要先认识她的名字(板书)《颐和园》(边写边说“颐”字的写法)。
2、冲关我最棒:以小组为单位抢答。
根据提示说词语。
(1)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2)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3)样子各不相同。
()(4)青翠茂密。
()(5)往远处看。
()3判断正误。
初学:1.提出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2)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用“——”标注。
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3)小组选择一处最喜欢的景点,练习感情朗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师生共同阅读课文中有关旅游地点变换的语句,讨论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颐和园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颐和园教案颐和园【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旅游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学情分析】1、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抓重点词句而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在第一单元的“自然景观”的教学中,学会了边读边展开想象的方法,能够把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具备了对资料进行搜集的能力,但对搜集到的资料整理能力还有待培养4、在写游记类的文章,能够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描写,但是在具体观察某一具体景物的方法上层次性还不够,对于这一方法的指导还应加强。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技能目标①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⑴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中景物的特点。
⑵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进入学习1、同学们,暑假的时候,老师去了一趟北京,来到了一处历史悠久,景色优美的地方。
(出示照片)这是哪里?(颐和园)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
注意看老师板书课题。
颐字的左边里面是个口,左右要写匀称,其他两字也要写得方正。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不要拖音再读一次。
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对颐和园有哪些了解?(指生说)同学们,自己读书能知道这些真不简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通过刚才的回答,老师知道同学们对颐和园都有一定的了解。
1、听课文朗读,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颐和园-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颐和园-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历史文化背景;
2.了解颐和园的特点和建筑风格;
3.学习使用“一画白鹭,二画荷花”这一古代画法,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颐和园景色;
4.通过研究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颐和园的历史文化背景、特点和建筑风格;
2.教学难点:运用“一画白鹭,二画荷花”这一古代画法,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颐和园景色。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老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向学生介绍颐和园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研究颐和园
让学生分组研究颐和园的历史文化背景、特点和建筑风格,用笔记或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
3. 学习“一画白鹭,二画荷花”这一古代画法
让学生观察颐和园的图画,了解颐和园景色的特点和分布,学习“一画白鹭,二画荷花”这一古代画法,掌握画出颐和园景色的方法和技巧。
4. 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颐和园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一画白鹭,二画荷花”的技巧,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颐和园景色。
5. 分享和评价
让学生展示自己画的颐和园景色,互相欣赏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探究颐和园的乐趣和美好。
四、教学评价
1.学生的笔记或漫画呈现出颐和园的历史文化背景、特点和建筑风格;
2.学生能够掌握“一画白鹭,二画荷花”的画法,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颐和园景色;
3.学生能够理解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
四年级下册语文《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是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颐和园为主题,具体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学生能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词语;
2.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3. 学生能理解并体会到作者对颐和园的热爱之情,以及课文所蕴涵的民族自豪感;
4. 学生能学会用“移步换景”“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来描述自己的游览经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步骤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激情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询问学生有没有去过颐和园,或者让他们描述一下自己想象中的颐和园。
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包括对颐和园的描绘以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如角色扮演、制作关于颐和园的画等。
最后,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1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1篇)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
)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⑴讲解词义: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⑴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颐和园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颐和园教案教学内容:《颐和园》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颐和园的美丽与魅力。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颐和园的自然景观,包括万寿山、昆明湖等;第二部分介绍了颐和园的人文景观,包括长廊、佛香阁、十七孔桥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与魅力;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景物,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课堂讲解,培养观察、表达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文化遗产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与魅力。
2. 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景物,提高写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颐和园吗?你们对颐和园有什么了解?2.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
3. 出示课题,板书《颐和园》。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
2.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词。
三、合作交流1. 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说一说颐和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颐和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画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感受颐和园的美丽与魅力。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颐和园的特点。
2. 学生谈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板书设计:颐和园一、自然风光1. 万寿山2. 昆明湖二、人文景观1. 长廊2. 佛香阁3. 十七孔桥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抄写3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恰当的词语描述颐和园的美丽风光,不少于200字。
3. 收集关于颐和园的图片和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的教案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主要景点及其特点,掌握描述景点的基本词汇和句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通过文本分析颐和园的文化价值和建筑特色;提升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颐和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培养爱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2. 教学内容-重点:颐和园的历史沿革、主要景点(如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的特色。
-难点:理解颐和园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文化内涵,运用所学词汇准确描述景点特征。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颐和园的基本信息和历史背景。
-讨论法:分组讨论颐和园的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展示颐和园的美景,增强直观感受。
-角色扮演法:学生扮演导游,练习介绍颐和园。
4. 教学资源-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相关章节。
-教具:多媒体课件、颐和园图片集、地图。
-多媒体资源:颐和园纪录片片段、虚拟游览视频。
5. 教学过程6. 课堂管理-小组讨论:分配小组,确保每组成员多样性,鼓励相互学习。
-课堂纪律:设定明确规则,如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
-激励机制:设立“最佳导游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7. 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即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颐和园的小论文,深化理解。
-期末考试:包含颐和园相关题目,评估长期学习效果。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和面谈收集学生意见,不断优化教学。
8. 教学反思-课后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如学生参与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分析学生作业和测试反馈,识别学习难点,调整教学策略。
-反思如何更好地融合多媒体资源,提高教学互动性和趣味性。
-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通过上述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不仅传授知识,更着重于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以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颐和园》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颐和园》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和课文的优美语言。
③学生能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朗读、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想象和体验,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②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描绘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颐和园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课文朗读录音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颐和园的图片或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你们对颐和园有什么了解?3.揭示课题:《颐和园》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3.交流讨论,明确游览顺序和主要景点。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觉得它美。
2.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描绘出景物的特点。
如:长廊的长和美,昆明湖的静和绿,万寿山的雄伟和壮观等。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读出景物的美。
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1.提问: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如何向游客介绍颐和园?2.学生尝试编写导游词,介绍颐和园的景点。
3.交流分享,评选最佳导游词。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颐和园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五、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写作方法。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鼓励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六、布置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感受颐和园的美。
1.3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2.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2.教学难点:1.1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1.2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有什么特点?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学生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询问同学,理解字词意思。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这些景点有什么特点?4.课文解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
4.2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好词好句,让学生学会运用。
5.情感体验5.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你是如何体会到的?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7.课后作业7.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7.2小练笔:以《颐和园》为题,写一篇短文,介绍颐和园的美。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颐和园的美,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课文时,要把握好节奏,避免讲解过快,让学生充分吸收知识。
同时,在课堂小结环节,要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收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1在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如读到“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时,可以让学生用柔和、缓慢的语调来朗读,以表现湖面的宁静。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材分析:从文章内容看:《颐和园》一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按照游览顺序写出了北京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等景点,并抓住景物特点,表现了颐和园的美丽。
在写长廊时,抓住“长”和“美”两个特点,从具体的数字“七百多米”和“每一间的横槛都有五彩的画,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来表现,最后写出长廊两旁的花木争奇斗艳,微风徐来,使人神清气爽。
接着写万寿山的景色。
从山脚到山顶再写在佛香阁前向下、向前、向东分别看到的美丽景观。
然后写昆明湖的景色,抓住其“静”和“绿”两个特点,十分经典。
从文章结构看: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能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等词语的含义,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3.学习作者移步换景,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并尝试应用于自己的写作。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美、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
课前准备:按照导学案提示,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中,我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多种方式朗读课文,了解文中作者描写的颐和园的几处景点,初步感知颐和园的美丽,交流掌握生字新词的学习方法以及搜集到的资料,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美丽)回忆一下作者都描写了哪几处景点?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二、学习游览顺序师:作者在描写每一个景点之前,都清楚地写出了自己行走的路线,如在描写长廊之前使用了这样的句子:“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读读课文,找一找其他表示作者行走路线的句子。
生找出下列句子:“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准确理解课文中描写颐和园景色的词句,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对优美自然风光的欣赏能力。
3. 通过小组朗诵比赛,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 引导学生体会颐和园的独特之处,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
2.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颐和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2)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景物描写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风格的园林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颐和园的独特之处。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模仿写作法:让学生仿照课文描写一处自己去过的景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呢?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旅游经历吧!(学生自由发言)(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颐和园。
颐和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让我们一起走进颐和园,领略它的美丽风光吧!2. 背景介绍(1)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
它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原名清漪园。
后来在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破坏下,遭到了严重的损毁。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修缮,颐和园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2)颐和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3. 作者介绍(1)《颐和园》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袁鹰。
袁鹰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富有感情著称。
(2)袁鹰在游览颐和园后,被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文章。
4. 课文朗读(1)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颐和园》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颐和园》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2.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3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热爱。
3.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1.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1.3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教学难点2.1课文中的一些抽象词语的理解。
2.2课文中的长句子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2学生分享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
2.课文朗读2.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注意倾听。
2.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课文理解与分析3.1教师提问:课文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3.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4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4.生字词学习4.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
4.2学生自学生字词,注意笔画、结构。
4.3教师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对易错字进行讲解。
5.课堂活动5.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景点,进行描绘。
5.2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
6.课文背诵6.1学生自选一个段落进行背诵。
7.作业布置7.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颐和园的美。
7.2家长协助学生完成课文背诵。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课文的朗读和背诵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了课文的美。
3.生字词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汉字知识。
4.课堂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5.作业布置,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颐和园》名师精品教案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颐和园》名师精品教案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描绘了颐和园的自然风光和建筑特点。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本篇文章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的现象,不能深入挖掘事物的内在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事物的美好之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颐和园的自然风光和建筑特点,体会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颐和园的自然风光和建筑特点。
2.教学难点: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颐和园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颐和园美景的课件,用于展示和引导学习。
2.教学卡片:制作关键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3.习作范文:准备相关习作范文,供学生参考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颐和园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听说过颐和园吗?颐和园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和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之情。
《颐和园》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能力目标:按照课文所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情感目标:初步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一课时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师述:老师这儿有几幅漂亮的图片,想看吗?俗话说:没有免费的午餐,请大家在看图后用你积累的好词好句夸一夸你看到的景色,可以吗?2.出示幻灯片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生说话训练。
3.师述:猜一猜,你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是什么地方吗?对了,这就是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北京外郊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板书课题:颐和园(提醒学生“颐”的写法)过渡:刚才你们看了那么多颐和园的图片,你们觉得颐和园美吗?(美)对,英雄所见略同。
有一位作家在游赏完颐和园后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出示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话,齐读。
)读了他的话,你想干什么?今天去北京不太现实,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课本,去感受颐和园的美吧!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读通句子。
1.幻灯出示读书要求,生按要求读课文。
2. 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幻灯出示生字词。
耸立画舫狮子排云殿姿态不一雕刻栽满堤岸长廊石柱建筑朱红金碧辉煌佛香阁远眺2)各种形式认读生字,教师适时正音。
3.分节读课文。
1)说说课文都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板书: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2)找几个同学分别读描写这几个景点的段落,师生共同评议读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游览顺序。
过渡:同学们通过几次读课文,对颐和园的美有了进一步的体验,不知道大家在读书时是否注意到作者游览颐和园的路线呢?那么请同学再读课文2-5节,画出最能体现作者路线的句子来。
1. 生快速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本子上简单画出作者的游览路线图。
2. 师生交流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过渡: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真是看也看不进完,说也说不尽,作者的第一落脚点在哪里呢?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颐和园》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初步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生字1、读生字并组词:殿、廊、柱、栽、筑、阁、朱、堤、雕、狮、态。
2、注意部首:殿、栽、朱。
3、注意字形:殿、廊、栽、朱。
4、读词: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5、组词:郎()堤()栏()昆()廊()提()烂()困()二、初读课文1、在熟读词语的基础上,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课文先后写了颐和园哪些景点?3、小组合作读读课文。
三、作业1、写生字词。
2、查找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在北京西北郊有一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占地约30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1、指名读课文,填空:颐和园是一个()的古代皇家园林。
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二、分析1、请你当个小导游带我们去游览颐和园:⑴默读课文:你最喜欢颐和园那个景点?读完有什么感受?⑵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能背下来就更好了。
⑶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读、说、演、画、贴)。
2、请几位小导游分别向我们介绍:⑴长廊:①“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700多米、273间,写出了长廊的长和长廊间数多的特点。
②“每一间的横楗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从中感悟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旅游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学情分析】
1、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抓重点词句而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在第一单元的“自然景观”的教学中,学会了边读边展开想象的方法,能够把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具备了对资料进行搜集的能力,但对搜集到的资料整理能力还有待培养
4、在写游记类的文章,能够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描写,但是在具体观察某一具体景物的方法上层次性还不够,对于这一方法的指导还应加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技能目标
①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⑴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中景物的特点。
⑵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进入学习
1、同学们,暑假的时候,老师去了一趟北京,来到了一处历史悠久,景色优美的地方。
(出示照片)这是哪里?(颐和园)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
注意看老师板书课题。
颐字的左边里面是个口,左右要写匀称,其他两字也要写得方正。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不要拖音再读一次。
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对颐和园有哪些了解?(指生说)同学们,自己读书能知道这些真不简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通过刚才的回答,老师知道同学们对颐和园都有一定的了解。
1、听课文朗读,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2、为了更好地读好这篇文章,让我们先来解决一下生字词这些拦路虎。
出示课文的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词语。
3、指导写字“廊”,注意笔顺,竖提,横撇弯钩,“广”撇画伸展,里面笔画要紧凑,竖为悬针竖。
(指导完,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
过渡:拦路虎解决了,读起课文就更轻松了。
4、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课文的同时,找出作者主要游览了颐和园哪几个景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景点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5、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板书)指名读句子,(出示)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我们发现作者走到哪里就看到了哪里,看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清楚地交代了游览的顺序,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移步换景”。
(板书:移步换景)一般一个景点为一段,我们写游记的时候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6、出示颐和园景区地图,借助地图,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过渡:作者是怎样给我们描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呢?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足迹再游览一番,从中慢慢体会吧。
三、学习“长廊”特点
首先,我们来到长廊,这条长廊有什么特点呢?
1、默读第二自然段描写长廊的部分,用笔画出能体现长廊特点的词语和句子。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
2、交流:出示幻灯
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长廊的特点吗?(指名读,齐读)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长”:①你抓住了数字,读出了长廊的长。
师板书:七百
“七百多米”大概有多长?(熟悉距离举例,如操场),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长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因此1992年,被认定为“吉尼斯世界记录”。
这么长有什么感觉?(一眼望不到头)
②(齐读),用你的朗读告诉我,它到底有多长,好吗?
③小节:通过你们的朗读,长廊仿佛真的来到了我们的眼前,看来列数字的方法很有用。
长廊除了长的特点,还有什么样的特点?(美)
体会廊内的“艺术美”(师随机总结)
①“人物、花草、风景”——画的内容
“五彩的画”——颜色多,漂亮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作者通过比较(师板书:...没有...相同..)
说明画的不仅多,而且内容丰富,其实,不止横槛上有,枋梁上,亭子内部都是,这样大大小小,加起来达到了14000多幅呢。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看到什么美景就让画师画下来,都花在这上了。
你说长廊美不美呢?
②你现在又会怎么读呢?指名学生读,齐读。
过渡:廊内的绘画艺术美通过你的朗读传达给我们了。
还有哪儿也很美呢?
体会廊外的“风景美”:
①生自读句子体会鲜花不败,微风送爽的怡人风景。
②你喜欢花香吗?让我们吸一口气,读一读这句描写廊外的风景的语句吧。
3、想不想去看看长廊呢?播放画面
师:这些都是我国的古典名著啊,民族英雄,神话传说,花草鱼虫......
还想再看吗?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老师怎么能放得完呢?
⑤说话: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
(指名说)
师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屏示:
“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
师:这里有神话故事,有民间传说,还有历史故事,“走进这样
的长廊,就像...”
这就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这幅画里有风景,有人物,行走在这样的长廊里,就像...
这样的长廊里,我们触摸到的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啊。
⑥带着这样的情感,我们再来读长廊。
(配上琵琶乐)
过渡:看得出,你们都被这廊外的的美景吸引住了,廊内的艺术美,廊外的风景美,相映成趣,这就使我国的园林艺术,因此,长廊成为了颐和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作者是怎样看长廊的呢?
5、屏示:师引读
整体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看廊内——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看廊外——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小节:原来作者就是这样看长廊的,生读
先整体看,再看廊内,最后看廊外
游颐和园要有顺序,介绍具体的景物原来也是非常讲究顺序的。
作者就是这样三看长廊,连句成段,用列数字,作比较写出了长廊的美。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颐和园这篇课文的内容,
认识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在跟随作者的脚步游赏长廊的同时,还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收获真是不小!下一节课,我们再到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看一看,去领略颐和园中更多的美景。
2、作业:仿照《颐和园》介绍景观的写作手法,你能用上一定的表达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你曾经去过的一处景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