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师继承传统建筑空间理论分析
大师谈建筑空间组合论
黑川纪章(Kisho Kurokaya)的“灰空间”与“共生哲学”的理论文献来源:《世界建筑》黑川纪章专刊6/1984《世界建筑》日本灰调子文化1/1982对于“灰空间”的定义,黑川纪章讲到:“灰色是由黑和白混合而成的,混合的结果既非黑亦非白,而变成一种新的特别的中间色”。
近代初期,日本茶道的创始人和茶屋的首次建造者千利休(1521——1591),用一种叫做“利休灰”的色彩来阐明他的茶道思想。
“利休灰”是由红、黄、蓝、绿、白等诸色混合成的一种色彩,这些颜色是由各种基本颜色混合后产生的一种色谱范围极广的混合色,它可以是红灰、黄灰、绿灰等色。
如果把空间比作色彩,那末作为室内外结合区域的“缘侧”,就可以说是一种灰空间。
黑川纪章在谈到缘侧空间时指出:“作为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一个插入空间,介乎于内与外的第三域,才是…缘侧‟的主要作用。
因有顶盖可以算是内部空间,但有开敞又是外部空间的一部分。
因此,…缘侧‟是典型的…灰空间‟,其特点是即不割裂内外,有不独立于内外,而是内与外的一个媒介结合区域”。
这个区域提供室内与室外的中途点。
它是一个场所,结合了人们的一切愉悦活动,也是人们生活区域的延伸空间。
而对于中庭形势他解释道:“灰空间,不能是一个四周完全封闭的中庭,它必须是开敞的,再次自然可被隐退,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
在创作实践中,黑川纪章常常将自然转化为内部,而又将是内延伸于外部。
这样一来内部与外部,自然与建筑相互捕捉、相互船头,维持了非常良好的平衡关系。
共性的哲学也就是主张对被现代建筑所抛弃的双重含义和多重含义的性质重新评价的哲学。
为了实现这种思想,黑川纪章在实际中采用了一定的手法:1、对局部和整体都给与同等价值。
2、把内部空间外部化和把外部空间内部化。
这意味着排除内外之间、自然与建筑之间双重约束的领域,促进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渗透。
3、在相互矛盾的成分中,插入第三空间即中介空间。
4、设计出共生的要素,有意识的把异类物件混合在一起,使之产生多重性含义,以便选用传统或历史性构件,或者把传统和现代技术有意识的交织在一起。
【解读】日本建筑的空间
【解读】日本建筑的空间作者简介井上充夫いのうえみつお(1918―2002)建筑史家。
1942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系。
1945年曾任哈尔冰工业大学建筑系讲师。
1949年回国,任横滨国立大学教师,直至1984年退任。
井上充夫采用德国及奥地利美术史学中的“样式论”作为研究方法论,并受到20世纪西方建筑理论之影响,以“空间”为关键词考察日本建筑,最终于1962年向东京工业大学提交题为《日本上代建築における空間の研究》(日本上代建筑的空间研究)的博士论文,同年凭此论文获得日本建筑学会赏。
此后,井上充夫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扩大时代范围,最终于1969年完成了《日本建筑的空间》一书。
此书作为日本鹿岛出版社以建筑论及建筑史研究的系列书籍SD 选书的一本,1969年出版后经多次再版印刷。
作者以“样式论”的角度解析了日本建筑空间的历史全体发展过程,使得此书不仅作为一部学习日本建筑史的入门书籍,也成为了面向大众的日本古建筑的普及读物。
本次推送为此书篇末结论部分的转译,主页菌翻译水平相当有限,请有条件的童鞋阅读原文。
注:本推送配图均为主页菌添加,非原书配图,图片除特别说明均为主页菌本人拍摄。
1第一阶段实体性空间上古时期的日本人,与其说缺乏对于建筑空间造型的关注,不如说是对于实体物体存在较高的兴趣,特别是大陆文化传入以前这种倾向尤其明显。
对此的一处证据是,对于柱存在着异常的关注,立独立柱作为信仰和巫术的对象(图2)、对“心柱”“栋持柱”赋予象征意义等现象(图3),均是这种观念的反映。
与此相反,对于建筑内部空间的意识则非常薄弱,比如在神道仪式中,人与神的空间并未见有哪怕是最为初步的区分。
此现象可以从大尝祭这类古代祭祀仪式和建筑的考察得知。
因此,这一时期可以被认为是日本建筑空间发展史的雏形阶段。
图1 日本弥生时代房屋复原静冈县登吕遗迹图2 长野诹访神社御柱;长野县御柱祭(出处:网络)注:长野诹访神社于境内四角安置“御柱“四根,每七年因更换新柱而举行“御柱祭”,此仪式已被指定为日本无形文化遗产。
日本现代住宅对传统文化空间理论的继承
日本现代住宅对传统文化空间理论的继承摘要:文章从日本现代建筑中重要的住宅和一些现代建筑大师分析他们是如何在理论系不尽相同的情况下却对本国传统文化、空间理论都有很好地继承。
从而对我国建筑师一些借鉴使设计工作者们在传统之中挖掘内涵,在未来的设计工作中,创造出更多源于传统、超越传统的建筑作品。
关键词:日本住宅传统空间理论继承这些年来中国在快速剧烈的发展中趋于西方化,社会对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大多忽视。
一些仿古建筑也只是仿其皮毛,其夸张的尺度,粗糙的工艺也无法表现中国传统建筑的内在空间艺术,仅仅只是表皮主义。
更有些削足就履将一些欧美的部署张冠李戴,仿制的样式点缀,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
如何用西方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发扬我们民族的建筑技艺特点和民主文化内涵,就需要加强对旧建筑结构体系和平面组织的认识。
我们的邻国日本的现代建筑艺术发展明显,同时在民族性与地域性方面的探索成果也十分显著,本文以文化与我们类似的日本现代建筑为例,希望给中国建筑师一些借鉴,使设计工作者们在传统之中挖掘内涵,在未来的设计工作中,创造出更多源于传统、超越传统的建筑作品。
小住宅—大概念小住宅在日本建筑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上溯到20世纪中期,像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几乎布满了具有开放平面、推拉纸门和榻榻米狭窄开间的木结构建筑。
材料的运用,结构的处理,建筑有周围环境的关系,都清楚的显示出日本本土文化对其的影响。
也显示出其受国际建筑与当代日本建筑不同方式的影响。
而恰恰是这种西方与东方的激烈的对话,式建筑设计成为一个令人着迷的学科。
作为艺术品的住宅前川国男从1928年到1930年在巴黎跟随勒柯布西耶工作。
当他在1942年给自己设计住宅时,尝试将柯布西耶的自由平面和自由立面的设计原则与日本传统元素结合。
明亮宽大的居室、白色的墙面和简约的家具都象征着现代的生活方式,而同时半透明的推拉门产生的丰富的光影效果又是典型的日本传统方式。
筱原一男在作品白色住宅中,将日本传统建筑特点提取并用现代语汇重新演绎。
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摘要:日本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在很多方面合而不同,日本传统建筑形象简洁、建筑布局讲究不对称、强调抽象性的园林以及在空间上的精神性,这些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文中介绍了黑川纪章的作品及其思想,阐述了他继承传统文化的四种方法。
由于他深入研究了日本传统文化,创造了富有日本特色的现代建筑,所以他的探索值得我们当代中国建筑师深思和借鉴。
关键词:传统建筑;建筑文化;继承;方法1 日本建筑文化众所周知,日本建筑受到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但在吸收中国建筑文化的同时,坚持着本民族的特质,从而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日本建筑文化。
日本传统建筑可分为神社建筑、皇家建筑、茶室建筑和庭园建筑。
神社建筑中的鸟居设于神路的入口,用来标志神社神域的门,以此来获得空间感。
它在形态和空间意向都有类似中国古代的牌坊之处,但它却不同于牌坊的建筑形式。
鸟居简化了牌坊的构件,只剩下了两颗立柱,柱上架横木,省去了一切装饰,简朴之至。
伊势神宫是日本神社建筑的代表,它保持了材料和结构本身至纯的要素。
以木材和茅草等自然要素做主要建筑材料,木结构、草葺屋顶,没有天花,屋檐、屋脊无起翘,毫无人工修饰和人工技巧,排除了一切违背纯粹性的装饰物,完整的体现了日本古代的建筑美:简洁、朴素、调和的自然性格。
即使是皇宫建筑,这种崇尚自然、简洁的特性也展现无遗。
它不似中国皇家建筑的奢华高大庄严,更多的是简素、轻巧、自然。
如日本皇家建筑桂离宫内的御幸门。
它是竹编的、不高的建筑,与之相连的是一道竹篱笆。
而园内建筑都矮小精巧,木结构、草葺或树皮葺人字型屋顶,白墙白格子门,摈弃了人工装饰、涂色和多余之物。
它既表现出了皇家的尊贵清雅又发扬了日本传统建筑简素的特质。
从这些建筑实例中可以看出日本建筑虽继承了中国建筑的技术,但在用材、色彩等方面呈现出与中国传统建筑截然不同的特点。
它的简洁、质朴、自然的特点反映了日本人在审美、心理上的特质。
日本建筑也受到本土宗教原始神道教的影响,它以“现实本位”和“自然本位”为根本思想,并由这种思想孕育出了本土原初的色彩观和自然观,即“崇尚自然色、简素的色”的色彩观和“人与自然共生”的自然观,以及“以诚为本”的思想,成为日本文化的萌芽,并逐渐形成了以“真实”为基础的“物哀”的审美精神。
解读黑川纪章空间设计中的传统意味
木 偶戏 ,大 阪 国家 文乐 剧场 由训练 学校 、剧场 、博 物馆 、档案馆 等 部分 组 成 。黑川 纪章 采用 日本 江户 时代 的风 格 为建筑 主要 的人 文 脉络 ;以 日本传 统建筑 的黑 、 白两 色色 系为 主色 调 。建筑 富有 近 些年 以来 ,建 筑创 作 活动和 “ 统 ” 的关系 问题 ,是 全 球 厚 重感 的 体量 ,小 开窗及 暗 基调 等外 部造 型 ,代表 了传 统艺 术 的 传 建筑 范 围内的热 点之 一 ,它 更是 当代 中 国建筑 创作 活动 中绕 不 开 庄 重感 和神 秘感 。建筑 的底层 采用 敞廊 的形式 ,使 得室 内外 空 间 的重要 话题 。那 么在 建筑 创作 中 如何对 “ 统 ”进 行定 义 ,并在 能 够贯 通 ;墙体 部分 采用 了 “ 传 浮式 ”构造 。大 阪 国家文 乐剧场 的 实践活动 中继 承和发 扬 中华 民族 优秀 的传 统文化 呢 ? 外 观采用 了同京 都 的飞云 阁相 似 的屋 顶 ,以使得 现代 空 间具有 与 在 继承传 统文 化 的 问题 上 , 日本建 筑师 提 出 了许多 丰富 的理 历 史建筑 相近 的天 际线轨 迹 ;具有 “ 破风 ”形 式 的城楼 以及 竹 唐 论 以及 大量 实践 案例 。这 些理 论有 着相 当深 刻 的 日本建筑 文 化 内 围墙 一样 的格 子 的黑 灰色 外墙 ;重 点部 位栽 种 “ 江户 紫 ”等植 物 涵 ,其表 现 形式 由最初 的 “ 象 ”层次 ,经 过 “ 表 意象 ”层 次 ,直 来 强化 。这种 随处 可 见 ,反映 了 日本传 统建筑 细 腻含 蓄 的处理 手 到对 空 间精神 境界 。 日本建 筑 师们 将个 人对 “ 日本 ”的理 解 融入 法 ,体现 了黑川 纪章 深厚 的传统 文化底 蕴 。 到建 筑实 践活 动 中 ,产 生 了一 些独特 的 理论 。 由于他 们对 传统 研 以大 阪 国家文 乐剧 场 为例 ,并考 查 黑川纪 章其 它众 多 作品 中 究 的视角 各异 ,其 实践 的成 果也 有相 当不 同。然 而他们 在 一个 观 携 带 的信 息看 ,延 续 了其基 于传 统本 质 的文脉 设计 。黑川 纪章作 点上 非常 一致 ,即 在传 统与 现代 , 以及 民族 的与外 来 的等 因素 结 品的文 脉感大 体 可 以分 为 四种 。 合 点上 寻 找各 自的 本源 。因 此 ,虽然 从表 现形 式上 看他 们 的建 筑 1对 “ 化信 息码 ” 的表 现 . 文 实践异 彩纷 呈 ,但其 核心 理念 全 都发源 于 日本 的传 统文 化 土壤 。 黑 川纪 章认 为 “ 日本 文化 充 满 了双 重信 码和 多重信码 ,现代 在 这种 有意 识 的实 践活动 中 , 日本 建筑 师 坚持 借鉴 新鲜 文化 元 素 建筑 则 缺少 这种 信码 ”。他主 张 :现代 建筑 应 当继承 历 史文 化的 来 丰 富和完 善 日本传 统文 化 的 内涵 ,在 外 延上 不断 扩展 传统 文化 传 统 ,从而 具有 多样 性 ,就如 同生物 多样性 是通 过遗 传而 产 生的 范 围 。在 这 一思想 的指导 下 ,一大 批建 筑师 创 作 了许多 体现着 浓 样 。建 筑 设计 手法 其 中的一 种 ,便是 在追 溯历 史形 式 的基础 上 郁 传统气 息 的现代 化 的 日本建筑 ,使其 表现 出 强烈 的东 方建筑 文 综合 现代 的技 术 和材 料使 建筑 风格 产生 渐变 ,正 如他 在大 阪 国家 化 的意蕴 。 文乐 剧场所 采用 的手 法 。 建筑 “ 传统 ”的释 义 2 对形 式 的打散 与重构 . 传 统 ,在 《 代汉 语字 典 》中 的解释 是 :传 统 即世代 相传 , 现 将 历 史建筑 的外表 形式 打散 ,然 后将 这 些片 断与现 代建 筑重 具有特 点 的社 会 因素 ,如 :风俗 、道 德 、思想 、作 风 、艺 术 、制 构 ,形成 新 的组合 方式 。这 种处 理手 法使 得 历史 的文脉 在新 的形 度等。 式 下 ,仿 佛重 生一 样又 获得 新价 值和 更多 的 意味 。黑 川纪章 在设 建 筑设 计活 动 中的 “ 传统 ”有 两 方面 的涵 义 ,通 常为 :一 种 计 和歌 山现代 美术馆 及和 歌 山县博 物馆 时正是 采用 了这种 手法 。 是 形式 上表 现 的传统 ,指 的是传统 建 筑 中看得 到 的物体 , 比如木 3 挖 掘传 统文化 的神 韵 . 架 构 、大屋 顶等 ;一 种是 文化 意味 上 的传 统 ,它包 括意 境上 、精 采用 隐 喻 的方法 ,来 表现 隐藏 在历 史符 号背 后 的思 想 ,包 括 神 上 的传统 。更 大范 围 内,后 者还 包含 着价 值观 、 思想观 、以及 宇 宙观 、美 学 、生命 观等 。 黑川纪 章作 品 中常 以抽象 的几 何形 式 社 会观 等 ,这 些观 念 是一 个 民族长 期发 展而 形成 的 一种独 特 的文 要素 来表 现 那些 隐晦 的 内涵 ;将 抽 象 的几何 形态 以非 对称 的手 法 化风 格 ,是人们 对传 统建筑 文化 意味 的理解 。 地布 置 , 以表 现特 定 语境 下 的传 统精 神 。他 在设 计崎 玉县 现代 美 二 、建 筑设 计 中 “ 传统 ”的 表现及 文脉 关系 术馆 、高 至会 馆 、广 岛现代 美术 馆 、 以及 名 古屋 美术馆 等 作 品时 建筑 既是 物质 与空 间 的概念 ,又 是运 动 与时 间 的概念 。建 筑 便应用 了这 一设计 手法 。 的文 脉可 以理 解为 建筑 的过 去 、现在 及将 来 。它 就像 一切 生命 形 4 运用 抽象 的符号 语言 . 式一 样在 运动 、变 化并 发展 ,其 中必 然有 对传 统 建筑 文化 的继 承 黑 川纪 章从 传统 文 化 的文脉 和建筑 遗 产 中提炼 出具 有象 征意 和 创新 ,这也 就是 建筑文 脉承 前启后 、继 往开 来 的含 义 。 义 的符 号语 言 ,并将 这 些符 号语 言作 为双 重或 多重 信码 ,来 反映 构 成建筑 形 象 的典型 要素 有很 多 ,它们 之 间相 互联 系 。其 中 其 作 品丰 富的传 统 内涵 。墨 尔本 中心 、 白濑 南 极探 险队 纪念馆 、 体 形 、符号 、颜 色 、尺度 、 以及气 质等 要 素在 时 间和空 间上 的延 新卢 万 美术 馆 、爱媛 县科 学博 物馆 、北 京 中 日青 年 交流 中心等 就 续 和变异 ,最 能体现 建筑文 脉 的特征 。 是这 种极 富历史 文脉 感 的、抽象 的符 号语 言的运用 的 实例 。 为避 免不 结 合 实 例 而 空 谈设 计 概 念 和 手 法 而 产 生牵 强 的误 以上 这 四种方 法大 致涵 盖 了黑 川纪 章作 品 中表现 出来 的 、继 解 ,下面 将 以 日本 建筑 大师 黑 川纪 章 的作 品为例 ,从 中深 入 分析 承 日本传 统 的设计 思想 。纵观这 些 设计 思想 ,它们 凝 聚着 一个 时 建筑 空间文 脉 的传 统 意味 。 代 的精 神和 人类 的智 慧,人 们代代 传承 的也就 是其 灵魂 。
日本当代建筑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当代建筑对中国的启示摘要:本文通过对日本当代建筑中一些范例的分析研究,从日本当代建筑对传统建筑内涵的继承、传统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方式和对待建筑的严谨态度三方面对其成功之处加以分析,试图寻找经验以帮助中国建筑加以借鉴。
关键词:日本当代建筑传统继承中国建筑设计启示众所周知,中、日两国的传统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在建筑的形式、结构还是材料等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近代以来两国的建筑发展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建筑也呈现出不同的气象。
1对传统建筑内涵的继承通过对日本现代建筑中一些优秀实例的研究,发现这些建筑最打动人心的部分是她让人领略到的强烈的日本韵味。
而这种韵味又不是仅仅是来源于传统形式使人产生的共鸣,更重要的却是她们体现出的内涵与精神带给人的奇妙的心灵感受。
1.1对传统空间精神特质的把握与延续禅宗自传入日本之日起,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消化和吸收,在各个领域对日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正如铃木大拙所说:“禅造就了日本的性格,禅也表现了日本的性格”①。
1.1.1“奥”空间理论“奥”空间概念是由桢文彦在“日本的城市空间的奥”一文中提出的。
他认为“日本有着与众不同的丰富的空间形态,其特点是通过一层层的“膜”,形成多层次的境界,从而少中见多,可以使较浅的空间取得深邃的感觉,这种深层的中心空间表示的就是“奥”的概念”②。
这种从有限到无限的空间扩展感产生的精神诱导,可以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这可以在桢文彦设计的代宫山集合住宅街区中深刻的体会到。
“代宫山集合住宅街区的群体建筑分为A、B、C、D、E、F、G六栋和丹麦驻日本大使馆,整体规划原则是“线型道路+雁行形建筑+点形广场”。
” ③。
1.1.2“灰”空间“灰”空间现在越来越多的被提及和运用,日本建筑师对它更有自己的理解。
“日本江户时代的审美观有一种由物质性的、肉欲的世界向非物质的、精神的世界转换的倾向。
③”从江户时代晚期起,利休灰也作为一种流行的色调而深受大受欢迎,他表现的是一种简朴而又清纯的美学思想,表达了多种对立因素相互中和从而达到的共存与连续的状态。
安藤忠雄作品分析
谢谢
0910520217
物体,也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当几何图形在建筑中运用时,建筑形体在整
个自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的跳脱界定。几何形体构成了整体的框架。人们在上面
行走、停留、不遇期的邂逅,甚至可以和光的表达有密切的联系。
几何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课框架结构
安藤的建筑必备之三要素
三、自然
安藤对於自然的看法是强调自然
被建筑化,是人造的自然,是可
安藤的清水混凝土精致、细腻,禅意 扑面,体现东方人审美的绵意。
安藤忠雄与勒柯布西耶的清水混凝土
安藤的清水混凝土做法
与一般混凝土在材料上并沒有不同,而是在灌浆、拆除模版后, 不再粉刷、或是装饰、贴砖,保留下混凝土原本的质感,直接 呈现出建筑材料的真实面貌。为了追求效果,在模版上由过去的木板 改良,采用先进的铜板取代过去的传统木材模版。而制造出清水 混凝土施工所使用的模板就称为“清水模”,这样能使拆掉模版后的混 凝土表面沒有一般混凝土表面粗糙、窝麻面、夹渣、锈斑和气泡,而 保有光滑而细致的材质。与柯布西耶被称为“粗野主义”的做法相对。
传统 空间中枢 与自然对话
采光
京都府立陶板名画の庭+梵谷(详细分析见A4)
建筑平面
建筑内的画作
莫内的‘睡莲’
最后的晚餐
鸟兽人物战画
安藤的空间
安藤的空间
安藤4x4住宅(详细分析见A4)
2003 年, 安藤忠雄在日本神户完成了这栋 4 x 4 住宅, 它孤独地座落在濑户内海与一条繁忙的街道之间,邻近 没有任何其他的住宅,外型好似一座不起眼的混凝土塔 楼,令人难于与住宅联系起来
长时间的思考,他制定了自己 的目标,就是要把这两个对立 的空间观念融合统一起来,使 其独树一臶。 罗马的9m洞孔光给了安藤关于东西方 的思考,让他制定了自己的建筑目标
侘寂美学的界定-定义说明解析
侘寂美学的界定-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侘寂美学,作为日本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分支之一,源于日本茶道和枯山水等艺术形式的独特观念。
它强调平淡、简洁、朴素的美,并对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侘寂美学注重对生命、时间以及物质的转化与衰败的觉察,通过此种觉察诠释并追寻着一种超越常规的美的境界。
侘寂美学的核心思想在于追求“侘寂”之美。
侘即平凡、朴素、简单之意,它不追求华丽、浮华的外在表现,而是通过简单与平凡的材料和形式,寻求内在的深远意义。
寂即安静、静谧、平和之意,它强调对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感知和体验,追求宁静和内心的宁静。
侘寂美学在于给人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通过它人们可以在平凡中发现美、在朴素中感受真善美。
与传统的美学思想相比,侘寂美学更加注重对细节的关注,追求个体的独特之美,通过简约和不完整来唤起人们更多的联想和思考,以此来激发人们的审美感知和情感共鸣。
本文将旨在对侘寂美学进行全面的界定和解析,通过对其起源、定义以及特征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而准确的概述。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侘寂美学的价值评估进行讨论,探索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侘寂美学的精髓,并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和体验它所传达的美的意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侘寂美学的界定和探讨。
首先,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概述、文章结构、目的进行说明和总结。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从侘寂美学的起源、定义和特征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侘寂美学的价值评估、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本文将全面介绍侘寂美学的概念和内涵。
首先,我们将回顾侘寂美学的起源,探究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以便更好地理解侘寂美学的背景和基础。
接着,我们将给出侘寂美学的定义,对其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进行详细解释,以便读者对侘寂美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安藤忠雄4x4住宅分析
安藤忠雄4x4住宅分析简介安藤忠雄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他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4x4住宅是安藤忠雄设计的一个重要作品,以其简洁、实用和灵活的空间布局而备受推崇。
本文将对安藤忠雄4x4住宅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空间规划以及创新之处。
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设计理念安藤忠雄设计4x4住宅的理念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简洁实用:4x4住宅以简单的正方形布局为基础,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空间浪费,使得每个房间都可以充分利用。
2.灵活性:4x4住宅的房间大小和功能可以根据居住者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改变,从而使住宅满足不同的居住需求。
3.自然光线利用:安藤忠雄注重利用自然光线,通过合理的窗户设计和采光方式,使得住宅内部充满自然光线,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4.与自然环境融合: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4x4住宅与自然环境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使居住者能够更好地享受自然的美妙。
空间规划4x4住宅的空间规划灵活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居住需求。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空间规划方案:一层平面图+---+---+---+---+| | | | || | A | | || | | | |+---+---+---+---+| | | | || | B | | C || | | | |+---+---+---+---+在这个方案中,A是客厅,B是主卧室,C可以是书房或者儿童房。
通过移动隔断,可以调整房间的大小和功能。
二层平面图+---+---+---+---+| | | | || D | E | | || | | | |+---+---+---+---+在二层平面图中,D可以是次卧室,E可以是娱乐室或者工作室。
通过这种二层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扩大住宅的使用空间。
创新之处4x4住宅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突出:1.简洁实用的设计:4x4住宅以简单的正方形布局为基础,使得房间中没有浪费的空间,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使用效率。
2.灵活的空间规划:通过移动隔断和可调整的房间大小,居住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自由地调整住宅的布局,实现了多功能性。
日本传统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法
日本传统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法日本一直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界。
其传统建筑结构和构造法透露出其文化和技术的精髓。
本文将介绍日本传统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法,以及其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1. 竹与泥传统的日本建筑多采用竹子和泥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竹子具有韧性好、可塑性高、耐腐蚀和生长速度快等优良特性,是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
泥土可以减轻建筑物的重量,使其更加牢固坚固,同时还可以提供很好的保温性能,使室内保持温暖。
2. 木构建筑日本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是木构建筑。
每个建筑物都有一个基础框架,也叫做“骨架”,由四根主柱和横梁组成,框架间隔一定距离。
这些主柱、横梁和框架都是由木材制成的,主要采用柏木、柳木和松木等。
框架上方有一个附加框架,被称为“骨干框架”,通常由平行的横梁和竖杆组成。
3. 经典的落地窗日本传统建筑的落地窗被称为“障子”。
障子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掩盖和隔绝等。
它们通常会用防水纸或纱布包裹,以保护室内免受恶劣的天气和外界噪音的干扰。
传统的障子是由木框架和垂直的木条组成,可以随意移动以调节通风和光线。
4. 空间的灵活性日本传统建筑强调灵活性和可适应性。
建筑物内部不设固定隔墙,使人们能够自由移动和更改房间的布局。
有些建筑物还设计了可移动的墙壁,以便在需要时将房间分隔开来。
5. 短的建筑寿命传统日本建筑的寿命很短,一般只有20年左右。
这是由于本身的材料和建造方法,以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造成的。
与此相反,现代日本建筑通常使用混凝土、钢和玻璃等材料,其寿命通常长达百年。
总之,日本传统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法非常独特而古老,它们表现出了日本文化和技术上的卓越品质。
尽管现代建筑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术,但仍然受到传统建筑的深远影响。
今天,在日本和世界各地,人们仍然欣赏和借鉴传统日本建筑的美学和实用性。
中日传统居住建筑构成差异研究
中日传统居住建筑构成差异研究张轶伟【摘要】From the constitution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is difference to surrounding and spaced, order and freedom,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decoration and connotation four part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se constitution differences, easy to grasp different spatial concept and architectural view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two kinds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s.%从中日传统建筑的构成差异出发,将这种差异概括为围合与分隔,秩序与自由,内向与外向,装饰与内涵四部分,通过对这些构成差异的研究,便于把握中日两种建筑文化的不同的空间观与建筑观。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2(038)031【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围合与分隔;秩序与自由;内向与外向;装饰与内涵【作者】张轶伟【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1.50 引言中日传统建筑作为东亚木构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自的历史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经历了上千年的演绎,中日传统建筑文化中都积累了许多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建筑元素和构成手法,而居住建筑,无疑是所有功能类型建筑中使用最广泛,分布最广泛的重要一环。
中国幅员辽阔,虽然自南往北各种不同的民居形式层出不穷,但其中的典型类型还是普遍大量存在的合院式住宅。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及和式室内设计
二、日本传统建筑室内的演变
(一)、早期,古代建筑史——飞鸟、奈良、平安时代:( 553~1183年中国隋、唐、南宋)。 约公元552年,佛教自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同时也带入了中国南北朝和隋唐的传统建筑
技术与风格。从此,佛寺建筑成为日本的主要建筑,其影响遍及宫殿与神社。 在飞鸟时代(公元593-709年),佛寺建筑的布局与形式各异,到奈良时代逐渐形成统一
诚照寺四足门样式
唐门样式 四足唐门
多为皇家或贵族寝宫采用的寝殿造,代表作京都御所紫宸殿·清凉殿、严岛神社等 京都御所位于京都市上京区京都御苑西北角,是日本平安时代时的政治行政中心所在地。从公元781 年奈良迁都到明治维新的1074年中,它一直是历代天皇的住所,后又成了天皇的行宫。
京都御所鸟瞰
京都御所正门——建礼门
紫宸殿 清凉殿
御车寄,觐见天皇的正门。
诸大夫之间,大臣从御车寄近後的等候处
承明门
鹤之间
虎之间
二枚格子
御帐台
严岛神社是一座创建于593年前后,位于日本广岛县廿日市境内严岛上的一座神社,主要祭奉的日 本古传说中的三位海洋女神(宗像三女神)。
这类房间的背面是坚固的、泥灰质地的墙壁,而南面则实际上是 泥灰墙和障子的混合体。通过可移动的障子可以使这一封闭空间向露 天阳台部分的方向开放。
渡殿位置示意图
透渡殿
透渡殿实际是连接寝殿和某个对屋的有顶的桥型建筑。通常透渡 殿被建造成拱形的,或者阶梯状的,从而透过这种形状带来视觉上的 美感。这种拱形并不是建筑结构或是地形上的需求。当透渡殿成对出 现在寝殿的两侧之时,大多情况下会是一个呈现拱形而另一个保持水 平的形状。透渡殿一般平行于渡殿并建造在渡殿的南边。
平安时代——寝殿造住宅
左图是平安时代都城 贵族宅邸的一种典型 式样,而此样式在地 方也无疑是被模仿和 复制的对象。这一建 筑风格的最为明显的 特征便是其总是面对 着南方的中心建筑, 以及以令人吃惊的排 布方式建起的、各种 各样的非露天的走廊 和桥梁连接起来、并 环绕着主体建筑排列 的次要建筑。
安藤忠雄的建筑理念
安藤忠雄:将建筑融入自然安藤忠雄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建筑师,他的建筑风格以简洁、自然、不拘泥于传统的风格为主。
他的建筑理念可以概括为将建筑融入自然,建筑师应该负责任地将建筑融入周围环境中,而不是在自然界上立下不属于这个世界的雕塑。
安藤忠雄的建筑外观看上去往往简单,甚至有些单调。
但是他注重将建筑融入周围环境中,通过建筑材料、色彩、形状等元素和周围环境进行融合。
例如位于东京都心的Omotesando山崎大樓,它的外墙使用的是灰色混凝土,和周围建筑的灰白相间形成鲜明对比,而和周围的路树形成呼应。
这种将建筑融入周围环境的设计也可以通过内部空间的设计来体现。
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
他认为建筑师不能无视自然,建筑不能仅仅是人类的活动空间,而应该成为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存的载体。
他也认为技术应该为建筑服务,并且超越技术本身,满足人类对自然的渴望。
例如他设计的名古屋市美术馆,建筑采用了大量的钢材和玻璃,使得内部光线显得柔和,而且还可以欣赏到室外的景色。
总而言之,安藤忠雄注重将建筑融入自然,对于建筑材料、色彩等设计中注重“和谐共存”,他对于自然的追求体现在设计中,深刻地体现了建筑与自然、技术与人性的平衡。
大师作品分析SKY HOUSE
大师作品分析菊竹清训——菊竹清训自宅(SKY HOUSE)菊竹清训简介菊竹清训1928年出生于日本九州岛久留米市,是继丹下健三后的一代日本著名建筑师。
1950年,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开始在建筑事务所工作1953年,开设自己的建筑事务所1957年,开始建设第一个独立项目自宅SKY HOUSE。
这座由4根柱子支撑的简易住宅,让菊竹清训引起了国际建筑界的注目菊竹清训还是新陈代谢主义小组的主要领军人物,对建筑理论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他设计的建筑活跃在过去50年的日本建筑界,运作范围从住宅到城市规划,商业和市政大厦及学校、博物馆、体育设施等。
除此外,他的事务所也介入各种各样政府、非政府的项目和学术组织。
所获奖项1.岛根县专区建筑奖(2000)2.31th 大厦建设者社会奖(1990)3.21th Mainichi 艺术奖(Mainichi 报纸1979)4.UIA (联合国际des 建筑师) Auguste Perret 奖(1978)5.建筑学奖(1970) 日本学院6.AIA 和平的建筑学Citation (1964)菊竹清训之后菊竹清训最受重视的作品是“海上城市”的设计方案,以及出云大神社行政楼(1963),米子城的东光园旅馆(1964),都之夜城市中心(1960),及茅崎太平洋旅馆(1967)。
菊竹清训作为老一辈的日本建筑师,对日本建筑思想有相当大的影响。
而他自己的建筑事务所也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才输出基地,培育出了一大批日本现代著名建筑师。
长谷川逸子、仙田满、富永让、大江匡、内藤广、伊东丰雄和内井昭藏,他们仍活跃在现今的日本建筑界,并很好的继承了新陈代谢的理论。
关于“新陈代谢”理论“新陈代谢”理论盛行于上世纪60、70年代。
“新陈代谢”派在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影响下,以青年建筑师菊竹清训、黑川纪章及评论家川添登为核心,胸怀要建造一个“完美而可调和世界”的理念形成的建筑创作组织。
战后60年代的日本,经济开始复苏,钢铁、建筑、金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向前推进。
隈研吾融合传统与建构的建筑体验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在当今的建筑界,有一位备受瞩目的建筑大师——隈研吾。他的作品和思想 引起了广泛的和讨论。本次演示将深入探讨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和设计理念,以期 为读者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哲学内涵。
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的理念而著称。他的设计充分体现 了对自然和环境的尊重,以及对材料和结构的巧妙运用。以下我们将通过分析其 代表性作品——日本长城博物馆——来探讨其设计风格。
融合的价值与启示
总之,隈研吾融合传统与建构的建筑体验,既让我们领略了传统建筑的韵味, 又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建筑的创新和进步。他的作品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空间 体验,更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积极 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道,以创造出更多具有独特魅力和实用价值的建筑作品。
传统建筑与建构的概念及特点
传统建筑与建构的概念及特点
传统建筑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一代又一代匠人积累传承下来的建筑技 艺和经验。这些建筑往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如中国古建筑、日本和式建筑 等。其特点主要包括对环境的尊重和适应、注重空间感和材料的使用等。而建构 则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和设计理念,对建筑进行结构、材料和空间的优化,以实现 更好的功能和美学效果。
内容摘要
在理论研究方面,隈研吾提出了“原质化”理论,强调建筑设计应地域文化、 自然环境等因素,将其融入设计过程中。他还倡导“负建筑”理念,认为建筑应 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追求和谐共生。这些理论不仅对日本建筑界产生 了深远影响,也对全球建筑界产生了启示。
内容摘要
以中国浙江的“水舸亭”为例,该建筑采用了木结构和水循环系统,巧妙地 将自然元素与建筑融为一体。从设计到施工,隈研吾都亲自参与其中,将他的设 计理念和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座建筑不仅体现了日本传统建筑的美学特 征,也与当地环境完美融合,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日本传统建筑的精致美学
日本传统建筑的精致美学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东方国家,日本传统建筑以其精致美学而闻名于世。
这种美学在整个设计、材料和工艺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体现,使得日本传统建筑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内部设计和庭院景观三个方面来探讨日本传统建筑的精致美学。
一、建筑结构日本传统建筑的建筑结构以“和”为主旨,强调协调与谐和。
其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是日式庭院,一般由“松石门”、“中院门”和“井石门”等构成。
这些门的设计简洁而不失庄重,门的两侧常悬挂着“纯银蝙蝠”等吉祥物。
门后是一片通向内部房间的走廊,这些房间通常被设计成不同大小的“和室”,用榻榻米铺地,使人们在这个空间内感受到平静与舒适。
除了和室,日本传统建筑还注重利用自然材料。
木材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包括柯木、桧木等。
这些木材的纹理和颜色都展现了自然的美感,同时还赋予了建筑物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此外,建筑物的结构也是非常注重细节和工艺的。
例如,传统建筑物的檐口通常会用雕刻精美的木制梁柱来装饰,这些装饰物不仅给建筑增添了艺术氛围,也保护了建筑免受极端天气的侵害。
二、内部设计日本传统建筑的内部设计充满了细节和考究。
和室中常常悬挂着一幅屏风,这些屏风可以起到隔断空间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作为装饰品增加房间的美感。
屏风的主题通常与季节或自然相关,如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莲花、秋天的红叶和冬天的雪景等。
屏风上的图案色彩鲜艳而饱满,将自然界的美景带入室内,给人们带来愉悦和宁静。
除了屏风,日本传统建筑的室内还经常使用水晶灯和和纱照明。
水晶灯采用的是天然灯石制成,其造型精美、火光摇曳,给室内空间增添了一丝神秘与浪漫。
而和纱则是用透明的天然丝织成的,轻柔而不刺眼,可以给室内提供柔和的光线。
这些灯具和照明方式不仅满足了日本人对美的追求,也为室内创造了独特的氛围。
三、庭院景观庭院是日本传统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构图和布局对于整个建筑的美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传统庭院设计十分注重“禅意”和“自然”。
伊东丰雄建筑思想分析
伊东丰雄建筑思想分析浅谈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一、前言某晚,伊东丰雄私宅“银色小屋”,伊东丰雄与西泽立卫正在喝酒聊天,突然伊东一下捏扁了手上的铝合金啤酒罐,举着对西泽说:“建筑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西泽吓了一跳,桌上还摆着威士忌、日本清酒的酒杯,西泽举起威士忌酒杯问伊东:“这个不行吗,”伊东摇头,西泽又举起日本清酒酒杯,伊东还是摇头,晃着手中捏的变了形了的啤酒罐。
西泽好像一下醒悟过来一样理解了伊东建筑的本质。
二、伊东丰雄的思想背景建筑师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全面理解建筑师所生活的时代才能理解建筑师的建筑思想。
在中国,对大多数家庭来讲,住宅是一项重要用品,是一个需要经过慎重考虑的决定,一处身体以及心灵的归宿。
但是在日本却不同,由于火山季风和海岛的特殊风土,设计出持久坚固而结实的建筑的理念从来就不存在。
对于日本人来说,住宅仅仅是一处就寝的空间,一处临时避难的场所,尤其在东京这样一个消费至上的城市中,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更为明显,而建筑变得迅速不合时宜,无法适应现代城市,建筑早已沦为快速城市代谢物,因此伊东丰雄决定为建筑找到新的命运。
伊东丰雄曾说过:“我认为我的建筑没有必要存在100年或者更长时间,在我设计某个项目时,我只关心它在该时期或其后20年作何用。
极有可能,随着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技术的进一步的更新发展或者是经济及社会条件的变化,在其竣工之后,就根本没有人再需要它了”。
三、三个作品看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1) 银色小屋—建筑的临时性这是伊东丰雄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一时期,他是多以形式的轻盈、建筑的短暂性来获取流动感和漂浮性的意向。
小屋处在东京郊区的林间,大量使用了玻璃、铝合金和钢结构制作的格子屏障。
这些透明和半透明的材质使建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小屋看上去更象是私人聚会场所或是周末用的临时度假屋和工作室,不象是定居的场所。
建筑是由7个大小不同的带有拱顶的独立房子组合在一起的,这些房子各有功能,包括一个由混凝土柱子围成的庭院。
安藤忠雄对建筑空间设计的影响
安藤忠雄对建筑空间设计的影响安藤忠雄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他的名字在建筑界世界闻名。
他的作品通常与极简主义和先锋派建筑相联系,同时也融合了日本传统建筑和文化。
安藤忠雄对建筑空间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从他的设计中可以看出他的建筑风格、建筑哲学和建筑创新等方面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对建筑界产生了诸多影响。
一、建筑风格安藤忠雄的建筑风格,通常被人们称为“安藤式建筑”。
他的建筑作品以极简主义为主,最突出的特点是“轻薄透明”,以及以不规则形状为特点。
对于他来说,一个建筑物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它应该更像是一件艺术品,他的建筑风格中融合了建筑学和艺术之美。
这种建筑风格不仅得到了建筑师和艺术家们的认可和追捧,同时也被视为新一代建筑的标志,他的建筑风格影响了诸多的建筑师和设计师。
二、建筑哲学安藤忠雄认为建筑应该从人们的角度出发,他的哲学思想是“人道主义”,将人们的需求放在设计的核心。
他认为建筑的本质是“空间、光、时间和材料”,而这些要素可以用来打造出最完美的空间。
安藤追求的不仅是建筑的美,更重要的是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因此在他的建筑作品中,不仅注重了空间的创造,还注重建筑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如在建筑中添加了休闲空间、公共空间等等,让人们在更自然、更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和创造。
三、建筑创新在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总可以发现一种创新的精神。
他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法。
比如他在自己的设计中使用了一种名为“超白”的玻璃,使建筑物整体更加轻盈、透明。
他还尝试了众多的建筑形式,如不规则形状和自然曲线形式。
这种创新的思想启示了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开拓了建筑设计的思路,不断地创造美丽的建筑作品,推动整个建筑界的发展。
四、建筑教育安藤忠雄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建筑作品,他还通过讲授建筑课程,分享自己的建筑经验和思考。
他对建筑教育有着很深的理解和热情,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理念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和思考,进一步推动建筑设计的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刘忠.广州旧城中心商业区改造与地铁物业发展[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1998.[收稿日期] 2003-01-15[作者简介] 李承来(1975-),男,辽宁盘锦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建筑设计与教学工作。
日本建筑师继承传统建筑空间理论分析张长文, 刘大平(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哈尔滨 150009) 【摘 要】 论述了日本建筑师在继承传统的建筑空间理论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三种理论,即:新陈代谢理论、奥空间理论、灰空间理论,并结合具体的建筑作品,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日本建筑师在现代化、西方化的进程中如何继承发扬传统的、民族的建筑文化形式。
【关键词】 日本建筑;继承传统;空间理论【中图分类号】 T U -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6864(2004)02-0026-02日本现代建筑文化艺术的飞速发展是明显的,在民族性与地域性方面的探索成果也是非常巨大的。
本文进行了几个受中国影响的空间理论观念的论述,是希望能给中国建筑师一点启迪,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下,在中国现代化的建设之中,能够设计出更多的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的建筑作品;是希望能给中国建筑师一点借鉴,使设计工作者们在传统之中挖掘内涵,在未来的设计工作中,创造出更多源于传统、超越传统的建筑作品。
1 “新陈代谢”1961年丹下健三和青年助手们的研究集团提出“新陈代谢”理论。
这个集团成员有菊竹清训、尾高正时、 文彦、黑川纪章等[1]。
他们发表的宣言表明:所谓新陈代谢,是为即将到来的社会提出具体方案的小组的名称。
考虑到人类社会从原子到大星云宇宙的生长发展过程,特使用了新陈代谢这一生物学名词。
设计或技巧无非是人的生命力的延伸。
从而不是自然地承受新陈代谢,而是积极地去促进它。
[2]预见人类社会是发展而具有生命的有机组织,生活设施应不断改进,以适应技术革新带来的转变,并反对狭隘视野,强调预见历史发展规律。
其实,新陈代谢是生物学上的名词,简称代谢,它是宇宙间普遍永恒的规律,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维持生物体的生长、繁殖、运动等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化学变化的总称即为代谢。
将这个概念引伸推广,系指一切事物经过内部的新旧斗争,必将导致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日本建筑界提出新陈代谢的建筑理论,是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的规律,极力主张采用最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
新陈代谢理论的哲学要点中有一条是:新陈代谢建筑的暂时性。
佛教的“无常”观念表示的动态平衡代替了西方审美思想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所以说,新陈代谢理论是根植于佛教中的再生、轮回和无常等思想的。
2 “奥”空间文彦在1979年所论著的“日本的城市空间的奥”一文中,提出了“奥”是日本特有的空间概念。
他认为日本有着与众不同的丰富的空间形态,其特点是通过一层层的“膜”,形成多层次的境界,从而少中见多,可以使较浅的空间取得深邃的感觉,这种深层的中心空间表示的就是“奥”的概念。
因此空间的重层性的深层结构是日本空间的特征,他认为这一点对于构思日本未来城市及小区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里,3文彦用“奥”充当了文脉主义所需要的连接体的角色[3]。
“奥”意味着意念存在的深度感,而深度感则是空间相对的距离,由各种不同距离形成历史连续性的空间皱纹。
日本城市中的“空间皱纹”不仅体现出具有奥性的城市表层质感,而且透射出日本人的心灵性的“奥”———即日本人的宇宙观[4]。
日本的建筑与城市空间所体现的多重构成形态,其潜在的空间意识都可以以“奥”的概念作出解释。
如日本乡村神社建筑在古时候的布局呈现出深奥、神秘的气质,它是作为庆丰年、祭神的生活方式的需要而存在的。
在古代,这种乡村神社座落在深山中,设置在乡村主要道路的轴线上,参道上有时有很多“鸟居”,加深了原有的距离,并形成许多层“膜”。
庆丰年和祭神的人们组成长队进入林中的神社,充分表现出崇高、神圣的“奥”的意味。
经过历史的演变,这个场所的生活模式有了改变,但它却构成了一种历史上的形式语言———日本民族传统生活的图式。
文彦认为:“有无数个‘奥’存在于日本的城市和农村,城市作为集体的居住地,围合了许多‘奥’,有些是公共的,有些是私人的。
城市又是数个作为守卫着‘奥’的社会单位的用地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一个具有绝对中心,在周围成组布置建筑的场。
”所以提出“奥”的概念就是为了使人注意:必须在城市空间创造中理解一种扎根于社会集体潜意识的文化所造成的形象化的特点。
25年中分六期建成的代官山集合住宅街区的群体建筑62 低 温 建 筑 技 术 2004年第2期(总第98期)分为A、B、C、D、E、F、G六栋和丹麦驻日本大使馆,整体规划原则是“线型道路+雁行形建筑+点形广场”。
六个点形广场:街角广场、复合广场、购物广场、庄园广场、庭院广场、阳光广场形成代宫山集合住宅街区的核心序列,从而构成了这个街区的基本特征,形成了“地点感”。
文彦是以人文尺度以及自然尺度来研究这些广场的空间形态、气氛及相互关系的,他以人体验空间的不同感受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作为思考的基点,组成的建筑群既有山林野趣又十分雅致,气氛明朗、尺度宜人,弥漫着人文主义气息。
建筑群成为城市的一个“单元”,那些贯通的缝隙、不定性的空间很有层次,有很多层膜,恰是他提出的“奥”的体现。
3 “灰”空间日本江户时代的审美观有一种由物质性的、肉欲的世界向非物质的、精神的世界转换的倾向。
从江户时代晚期起,利休灰作为一种流行的色调而与蓝灰、褐灰色一起大受欢迎。
随着茶道艺术在民间的广为流传,人们开始越来越偏爱灰色,将灰色调加以扩展,以命名各种带有暗灰灰分的色彩为乐事,如银灰、淡绯红灰、淡紫灰、深紫灰、褐灰、暖灰、褐红灰等。
在灰色调中,一切其他色彩都消失的灰色称之为纯灰色———没有色彩的色彩。
与西方以白与黑相配的灰色不同的是,利休灰是红、兰、黄和白四种颜色的混合———它是一种经历丰富的色彩之后而回归自然的那种平淡。
日本江户时代的灰色带有微妙的色调,非常注意些微的色差。
西田正吉在谈到日本的审美观时认为:“非感官的审美在无数的色调中,在没有色彩的色彩中找到其表现,这种色彩完全排除了色彩的彼此色感,这就是利休灰。
”因而,利休灰是一种无色、无感的色调,它概括了多种对立因素并经过相互抵消而达到共存和连续的状态。
千利休就是通过这种“利休灰”之美,力图创造一个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暂时凝固了的仅有二个向量的平面世界,它是清明的心智的象征,表现了那些用具体的形态所无法表现的东西。
利休灰所表现的是一种简朴而又清纯的美学思想。
外表暗淡柔和,然而洋溢着色彩的微妙和深刻的激情。
这就是日本文化将矛盾着的东西加以融合以及从而所具有的多元性。
而西方二元论思想体积系中将一切事物都分成截然对立的范畴,如人与技术、人与自然,精神与肉体、黑与白等。
日本传统文化中共生的连续状态,正是在矛盾着的要素相互冲突、抵销之中取得的一种协调[5]。
现代日本建筑师多重视日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结合,认为建筑的地方性多种多样,不同的地方性相互渗透,成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也重视多种元素的相互交融,从而形成了从形式到内涵都极为丰富的建筑空间。
“利休灰”也逐渐在建筑文化中演化成了“灰空间”的概念,这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对于前者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对于后者则大量采用庭院、过廓等介于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并且追求某种超越物质和形式的环境气氛和意味,这就是日本建筑文化的精神所在。
由黑川纪章设计的,获得1977年房屋建筑学会奖的福冈银行本店(1975年)就是一个展现“灰”空间的优秀设计作品。
该银行位于福冈市中心商业区一块80m×49m的用地上,黑川在设计中将建筑高度定为45m,与周围建筑相协调,并设计了一个城市屋檐下的巨大开敞空间,用日本传统的“门”的意象,创造了一个介于室内与室外空间、公共与私有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灰”空间。
黑川把朝向这个空间的墙壁尽量作透明处理,把通向银行的入口以及地下公众文娱设施的入口也安排在这个空间内。
并在这一巨大的过渡空间中栽有150棵树木,设置了十余件日本具象派的雕塑作品,创造了一个安祥、舒适的城市广场,重现了一个自然与建筑物互相延伸的空间领域。
这栋建筑物的外墙为灰色安哥拉花岗岩,其意图是使建筑物的实体性减小,成为城市空间中的一个影子,与相邻的建筑物产生能动的相互作用。
4 结语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日本建筑师分别把自己所理解的“日本”纳入其建筑空间之中。
“新陈代谢”理论的提出、“道”空间的探索、“灰”空间的研究、“奥”空间的挖掘、“间”空间的探求,到原广司的“宇宙牧场”,日本建筑师研究传统的角度不同,最后形成的作品对传统的表达有着差异。
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点,那就是都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点上寻找自己的位置。
虽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相互间各行其是,但是由于都是来源于日本传统,所以仍有交错、重叠之处。
他们不断地利用新文化来发展和扩充旧传统,从而形成了文化自身所衍生出的新文化型式,他们正是通过“日本建筑的西方化”而形成了现代化的日本建筑。
这些建筑空间理论都是在吻合结构逻辑的前提下充溢着明显日本传统气息的,让人感受到东方建筑文化魅力。
它们必然因为丰富、发展了日本传统建筑文化,并为之注入新鲜成分而载入史册。
显而易见,日本现代建筑文化在中日之间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建筑师试图从日本建筑的研究中找出中国建筑发展的捷径。
但是由于中日之间的文化传统结构并不完全相同,我们仍然要创造性地学习借鉴。
本文试图为中国的建筑师提供一点思维的借鉴,希望引发读者思考中国建筑的未来。
在未来的设计工作中,创造出更多源于传统、超越传统的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1] 童 .童 文集(第二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8).[2] 尹培桐.黑川纪章与“新陈代谢”论[J].世界建筑,1984,(6).[3] 吴耀东.日本建筑之道[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 张在元.文彦空间形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4.[5] 郑时龄,薛密.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黑川纪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收稿日期] 2003-02-06[作者简介] 张长文(1970-),男,哈尔滨人,建筑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工作。
72张长文等:日本建筑师继承传统建筑空间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