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古诗词知识点汇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古诗词知识点汇总

第21课桃花源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阡陌qiān mò髫tiáo 诣yì

间jiàn隔问津jīn 此中人语yù云

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4)悉如外人。悉:都。

(5)具答之。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惋: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10)及郡下,诣太守。及:到。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11)处处志之。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规:计划。

(13)未果,寻病终。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⒂缤纷:繁多的样子。

⒃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⒄遂迷遂:终天。⒅不复出焉焉:于此。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要通邀,解释为:邀请。

4.辨析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

5.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至少三个)

(1)成语:世外桃源。

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成语:豁然开朗。意思:形容由狭窄昏暗-变而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成语:无人问津。

意思: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⑸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⑹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⑺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⑻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⑼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⑽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⑾“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⑿“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觉得这种景象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点拨:重点理解“异”“穷”等词。

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⑸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祖上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⑹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⑺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⑻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⑼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⑽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⑾、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⑿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

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著名诗人。“五柳先生”五.补充:

1本文出现的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为开阔光亮。世外桃源:后用以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2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3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使人觉得桃花源可望不可及,给桃花源增添一了奇异的色彩。

4桃花源美好的地方在哪里?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美好的地方:1)自然环境:优美富饶;2)社会环境:安定和平;3)人文环境:自由快乐。通过作者对桃花源美好景色的描写(第二段)和对桃花源中淳朴民风的描写(第三段)来表现出来的。

5作者在二千多年前就为我们规划出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成为后人羡慕、追求的目标,由此,你能够看出作者追求怎样的人生理想?

看出作者追求一种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的理想世界,因为作者所处时代战争频繁,作者有志不得施展,只有寄托在作品中。

精要笔记:

(1)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2)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

(3)采用虚虚实实的写法,开头、结尾的神秘的文字,暗示桃花源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世界。

第22课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馨xīn 苔tái 鸿儒rú案牍dú蕃fán

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 亵xiè玩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出名,著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惟:只。

馨:香气。指品德高尚。

(3)可以调素琴。调:调弄,指弹(琴)。

(4)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蕃:多。

(6)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7)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