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图表只是分享
高中物理公式表格
高中物理公式表格引言概述: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其中的公式是学习和理解物理现象的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公式,制作一张高中物理公式表格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这张公式表格的内容和意义。
正文内容:1. 物理力学公式1.1 运动学公式1.1.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公式1.1.2 平均速度和平均加速度的计算公式1.1.3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1.1.4 斜抛运动的公式1.2 力学定律公式1.2.1 牛顿第一定律的公式1.2.2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1.2.3 牛顿第三定律的公式1.2.4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公式2. 热学公式2.1 温度和热量的关系公式2.1.1 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公式2.1.2 热量传递的公式2.1.3 热平衡的公式2.2 热力学定律公式2.2.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公式2.2.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公式2.2.3 熵的计算公式2.2.4 热机效率的公式3. 电磁学公式3.1 电荷和电场的关系公式3.1.1 库仑定律的公式3.1.2 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3.1.3 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公式3.2 电流和电路的公式3.2.1 电流强度和电荷量的关系公式3.2.2 电阻和电流强度的关系公式3.2.3 电功和电压的关系公式3.2.4 电功率和电流强度的关系公式4. 光学公式4.1 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公式4.1.1 光速和折射率的关系公式4.1.2 折射定律的公式4.1.3 光的全反射的公式4.2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的公式4.2.1 薄透镜成像的公式4.2.2 放大率和物距的关系公式4.2.3 双缝干涉的公式4.2.4 单缝衍射的公式5. 声学公式5.1 声音的传播和反射的公式5.1.1 声速和介质密度的关系公式5.1.2 声音反射的公式5.1.3 声音的多次反射的公式5.2 声音的特性和声学仪器的公式5.2.1 声强和声压级的关系公式5.2.2 声音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公式5.2.3 声音的共振的公式5.2.4 音叉共鸣的公式6. 原子物理公式6.1 原子结构和核物理的公式6.1.1 玻尔模型的公式6.1.2 能级差和频率的关系公式6.1.3 半衰期和放射性衰变的公式6.2 核能和粒子物理的公式6.2.1 质能方程的公式6.2.2 质子和中子的关系公式6.2.3 粒子的衰变和转变的公式6.2.4 粒子的相对论动能的公式总结:通过制作一张高中物理公式表格,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物理学中的各种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在学习高中物理过程中,掌握和理解各类物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份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帮助你复习和掌握核心的物理公式。
力学:1. 力的定义:F = ma (牛顿第二定律)2. 重力:F = mg (重力的大小)3. 弹簧力:F = kx (弹簧恢复力的大小)4. 万有引力定律:F = (G * m1 * m2) / r^2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5. 动能:Ek = 1/2 * mv^2 (物体的动能)热学:1. 热能:Q = mcΔT (物体的热能)2. 热传导:Q = kAΔT / d (热传导的大小)电学:1. 电流:I = Q / t (电流的大小)2. 电阻:R = V / I (电阻的大小)3. 电压:V = IR (电压的大小)4. 电功率:P = IV (电功率的大小)5. 电容:C = Q / V (电容的大小)光学:1. 光速:c = λf (光速的大小)2. 光线折射:n1sinθ1 = n2sinθ2 (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3. 薄透镜成像公式:1/f = 1/v - 1/u (薄透镜成像的公式)波动:1. 波长:λ = v / f (波长的大小)2. 波速:v = λf (波速的大小)3. 声音强度:I = P / A (声音强度的大小)4. 声级:β = 10log(I / I0) (声级的大小)这只是高中物理公式的一小部分,但它们是学习和掌握物理的基础。
当你遇到不同的物理问题时,可以根据这些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概念和原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这些公式,还要注意单位的正确使用,以及在计算中遵循正确的数学运算规则。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可以作为备忘和复习的工具,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总结归纳100张表
v
条件
实 验 考 点
sn
sn
1
aT
位置中点 的速度 中间时刻 的速度
vs
2
v2 1 2
v2 2
位置中点速度大于中间时刻速度
vt
2
vt
s t
v t∝ t
v
v1
t 2
v2 2
v s2
v
t 2
匀变 速直 线运 动 初 速 为 零
vt 1 2
at
初 速 为 零
相邻等时间内的 位移之比为 相邻等位移内的 时间之比为
的变化 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W= △ Ek 物体动能的变化 除重力和弹力做的总 功 =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表 23、守恒定律
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 条件 ∑ F=0 F 内 >>F 外 关系式
/
/
对象
含义
注意
m l v l +m 2v 2=m l v 1 +m 2 v 2
所有守恒定 律都是能量
为矢量式
机械能守 恒
运用规律 ∑ F=0 ∑ M=0
vt
vt
2
v0
v0
2
at
2as
s s y
1 2 mv
v 0t vt 1 2
2 2
1 2 at 2 v0 2 vt t
匀 变 速 运动 加速 状态 非 匀 变 速运动
即 a的 大小方 向都不 变
x
v0 t
at
2
a= 变量 变加速曲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动能定理 W 合
W=FScos θ
② θ =90 不做功, θ <90 ,做正功. θ > 90 做负功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15张物理知识结构图,从高一到高三都有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15张物理知识结构图,从高一到高三都有
用!
超级值得收藏,不管是高一高二还是高三的学生,不过尤其是即将升入高三的高二生,一定要收藏!
//最值得收藏的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2、平抛运动
3、圆周运动
4、天体运动
5、力
6、常见力做功的计算公式
7、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
8、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
9、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
//高中物理15张精华知识结构图//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
功和能
机械波
机械振动
曲线运动
物体
电荷
气体
重力场电场
电动势
电流
磁通量
电磁感应。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高中必背)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 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相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3 、求F 、的合力的公式:F=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Ftg α= )θ ) α)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能够大于分力、也能够小于分力、也能够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o 或∑F x =o ∑F y =o(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能够大于G ;也能够等于G;也能够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水准相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相关) 说明:a 、摩擦力能够与运动方向相同,也能够与运动方向相反,还能够与 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能够作正功,也能够作负功,还能够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能够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能够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g = Gc 、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RGM=gR 8、库仑力:F=K(适用条件)9、 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能够相同,也能够相反) 10、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基本公式表
高中物理基本公式表(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中物理基本公式表一、静力学:1.重力 G=mg2.弹簧力 胡克定律及其变形式 F=kx ,x k F ∆=∆ 3.物体受共点力平衡条件 合力为零(∑F X =0,∑F Y =0) 4.滑动摩擦力 N f μ= 静摩擦力 N f f m 0μ=≤静 5.浮力 gV F ρ=浮 6.密度 m V ρ=,V m ρ=,ρm V = 7.力矩 FL M =8.两个力的合力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 2121F F F F F +≤≤-合 二、运动学:1.匀速直线运动 vt S =,t S v =,vS t = 2.匀变速直线运动 (1)基本公式:(2)初速为零,时间等分:nT 时的即时速度 v 1:v 2:v 3=1:2:3nT 时的总位移 S 1:S 2:S 3 =1:4:9 第nT 内的位移 S 第1:S 第2:S 第3=1:3:5 加速度求法 212TS S a -=, 即 S 2-S 1=aT 2(3)初速为零,位移等分:运动nS 时的时刻 t 1:t 2:t 3=1:2:3 运动nS 时的即时速度 V 1:V 2:V 3=1:2:3 通过第n 个S 的时间 ()()23:12:1::321--=∆∆∆t t t (4)平均速度 T S S V V V t SV t 2221212+=+===(5)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 2222122t s v v v v ≥+=2.自由落体: gt v =,221gt h =,gh v 22= 下落时间,落地速度 ght 2=,gh V t 2= 3.上抛运动 gt v v t -=0,2021gt t v h -=,gh v v t 2202-=- 上升时间,飞行时间 t 上=t 下=V g 0 ,gV t 02= 上升最大高度: gV H 220=4.平抛运动水平方向: 0v v x = , X=V 0t 竖直方向: y v gt =, h=12gt 2, gh t 2= 合运动: 222t g v v t +=,22h x s += 三、运动定律1.牛顿运动定律 tpma F ∆∆==合,动力-阻力=ma 2.系统法 动力-阻力=总质量×加速度 四、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 1.Vω? T f T f 1=,R tsv ω== f T ππω22==,fT 12==ωπ 2.向心加速度公式: 22222244v a R R f R R T πωπ==== 3.向心力公式 22222244mv F m R m R m f R R T πωπ==== 4.万有引力定律 F=Gm m r 122 G=×10-1122kgm N ⋅ 5.涉及引力的计算模式: 引力==向心力6.人造卫星的线速度和周期 rGM v =,GM rT 32π=7.第一宇宙速度 gR v =1,RGM v =1五、机械能1. 功 Pt W = 2.恒力功 W=FSCos θ 3.平均功率 v F tWP ==4.瞬时功率 θcos t t t v F P =,力与速度同向时 P t =F t V t 5.动能 E k ==12mV 2, E k =P m22重力势能 E p =mgh ,p G E W ∆-=弹簧的弹性势能 212P E kx =机械能 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 6.动能定理: ∑W 外= 12mv 22—12mv 127.机械能守恒定律: 条件: 只有重力和系统内弹力做功 mgh 1+12mv 12==mgh 2+12mv 28.功能原理: 外力和“其它”内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9.功能关系: 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路程等于系统失去的机械能,等于摩擦产生的热12E E fS Q -==相对 六、动量1.物体的动量 P=mv, 2.恒力的冲量: I=Ft 3.动量定理: Ft=mv 2—mv 14. 动量守恒定律 : 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 11v m +m 2v 2 = m 1v 1’+m 2v 2’5. 完全非弹性碰撞 mV 1+MV 2=(M+m )V 七、振动和波1.简谐振动的回复力 F=-kx 2.单摆振动周期 gL T π2= 3.弹簧振子周期 km T π2=4.波长 fv vT ==λ 5.波速 f Tv λλ==八、热和功1.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SV d = 2.分子的质量 A N M m =3.摩尔体积 ρMV =4.分子所占的体积 AN V v =5.分子的直径,固液分子距离 3336πρvN M v d A === 6.热力学第一定律 ∆E W Q 内=+ 7.没有物态变化时的吸、放热量 t cm Q ∆= 九、静电学1.库仑定律: 221r q q kF =2.电场强度: 定义式 qF E =点电荷电场场强 rQ kE = 匀强电场场强 dU E =3.电势,电势能 qE U A 电=,A qU E =电4.电场力的功 W=qU ab 5.粒子通过加速电场 221mv qU =6.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量 2022022212121V L md qU V L m qE at y ===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角 2mdv qUL v v tg x y ==θ7.电容器的电容 c Q U=电容器的带电量 Q=cU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kdS c πε4=十、恒定电流1.欧姆定律 RU I = ⇒ U=IR IU R =2.电阻定律 SL R ρ= 3.电功率 P=UI 纯电阻 R U R I P 22==4.电功 W=Pt=UIt 纯电阻 t RU Rt I W 22==5.焦耳定律 Rt I Q 2= 6.串联电路总电阻 R=R 1+R 2+R 3电压分配 2121R R U U =,U R R R U 2111+=功率分配 2121R R P P =,P R R R P 2111+=7.并联电路总电阻 3211111R R R R++= 2121R R R R R +=并联电路电流分配 1221I R I R =,I 1=I R R R 212+并联电路功率分配 1221R R P P =,P R R R P 2121+=8.全电路欧姆定律 rR EI +=,Ir U E += 9.路端电压 U=E -Ir rR REU +=10.电源的效率 rR R U P P +===εη总有11.电源总功率 P 总=IE电源输出功率 r I IE IU P 2-==出电源内电路消耗功率 P 内=I 2r电源输出功率最大的条件 R=r 12.串联电池组: 0nE E =,0nr r = 并联电池组: 0E E =,nr r 0=十一、磁场:1.安培力 垂直时 F=BIL 2.罗仑兹力 垂直时 f=qvB3.粒子在磁场中圆运动基本关系式 Rm v qvB 2=粒子在磁场中圆运动半径和周期 qB m vR =,qBm T π2= 4.磁通量 Φ=BS 有效(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投影是有效面积) 5.磁力矩 M=nBIS 有奖 (平行于磁场方向的投影是有效面积) 十二、电磁感应1.直导线切割磁力线产生的电动势 BLV E =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t nE ∆∆Φ==S tB n ∆∆ 3.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场时的安培力 rR VL B F +=224.转杆电动势公式: ω221BL E =5.感生电量(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量): 匝1R Q ∆Φ= 6.自感电动势: tI L E ∆∆=自 十三、交流电1.中性面 Φm =BS , e=0 2.电动势最大值 ωεNBS m =,0=Φt 3.正弦交流电流的瞬时值 i=I m Sin ωt4.正弦交流电有效值 最大值等于有效值的2倍5.变压器 出入P P =,2121n n U U = 6.感抗 fL X L π2= 7.容抗 fCX C π21= 十四、几何光学 1. 反射定律2.折射定律 小角大角Sin Sin n =3.光速 真空中s m c /100.38⨯=,介质中nc v = 4.临界角 nC 1sin =十五、光的本性1.*双缝干涉条纹宽度 λdL x =∆2.光子能量 λνhch E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km E w h +=ν 逸出功 00λνhc h w ==十六、原子物理1.氢原子能级,半径 21nE E n = R n =n 2R 12.三种衰变b ad c X Y → α:c= a -4 d= b -2β:c= a d=b+1, 质子变中子 γ:c= a d= b3.半衰期 nN N ⎪⎭⎫ ⎝⎛=210, m=m 0(12)n4.发现质子: H O N He 1117814742+→+发现中子: n C Be He 101269442+→+发现正电子: n P Al He 103015271342+→+,e Si P 0130143015++→ 5.质能方程 E=mc 2 ∆∆E mc =21u= 1u=×10-27kg 6.重核裂变:MeV 14110101365490381023592+++→+n Xe Sr n U 氢的聚变: MeV 6.1710423121++→+n He H H。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高中必背)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 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F F F F COS 1222122++θ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F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o 或∑F x =o ∑F y =o(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 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m m r 122(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 Mm R h m ()+=2V R h m R h m T R h 222224()()()+=+=+ωπ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 R 2g = G M R 2c 、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R2V=R G M =gR8、库仑力:F=K q qr122 (适用条件)9、 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doc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V=X/tV 是平均速度( m/s ) X 是位移( m ) t 是时间( s);Vt=Vo+a0tVt 是末速度( m/s ) Vo 是初速度( m/s ) a 是加速度( m/s 2)t 是时间( s);X=Vot+(1/2)at 2X 是位移( m )Vo 是初速度( m/s ) t 是时间( s) a 是加速度( m/s 2);Vt 2-Vo 2=2aXVt 是末速度(m/s ) Vo 是初速度(m/s ) a 是加速度( m/s 2)X 是位移(m );h= (1/2 )gt 2Vt=gt Vt 2=2ghh 是高度( m ) g 是重力加速度( 9.8m/s 2≈10m/s 2)t 是时间( s) Vt 是末速度( m/s );G=mgG 是重力( N ) m 是质量( kg ) g 是重力加速度( 9.8m/s 2≈10m/s 2);f= μFNf 是摩擦力( N )μ是动摩擦因数 FN 是支持力( N );F=kXF 是弹力( N ) k 是劲度系数( N/m ) X 是伸长量( m );.F=maF 是合力( N ) m 是质量( kg ) a 是加速度( m/s 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a 向 =V 2/r= ω2r= (2 π/T ) 2r= (2 πf )2r= ωV(ω= φ/t )a 向是向心加速度( m/s 2) V 是线速度( m/s ) r 是半径( m )ω是角速度( rad/s )φ是弧度( rad ) t 是时间( s)T 是周期( s) f 是频率( Hz );F 合 =F 向=ma向=m(V2/r)=mω2r=m(2π/T)2r=m(2πf)2rF 合是圆周运动的合力( N ) F 向是向心力( N )m 是质量( kg ) a 向是向心加速度( m/s 2) V 是线速度( m/s )r 是半径( m )ω是角速度( rad/s ) T 是周期( s)f 是频率( Hz );F 引 =F 向=m ( 2π/T )2r=G ( Mm/r 2)F 引是引力( N ) F 向是向心力( N ) m 是质量( kg )T 是周期( s) r 是半径( m )G 是引力常量( 6.67 ×10-11N/(kg·m 2)M是质量(kg);推导公式:∵ F 引=F 向∴g=G(M’ /r’2)∴G( Mm/r 2)= m (V2/r )=>V==m ω2r=> ω==m (2 π/T )2r=>T==m (2 πf )2r=>f==ma 向=>a向=GM/r 2F 引是引力( N ) F 向是向心力( N )G 是引力常量( 6.67 ×10-11N/(kg·m 2)M是质量(kg)m 是质量( kg ) r 是半径( m ) V 是线速度( m/s )ω是角速度( rad/s ) T 是周期( s) f 是频率( Hz )g 是重力加速度( 9.8m/s 2≈10m/s 2)a 向是向心加速度( m/s 2) M ’是该天体的质量( kg )r ’是该天体的半径( m );5.ρ是天体密度( kg/m 3) R 是天体半径( m )G 是引力常量( 6.67 ×10-11N/(kg·m 2)T是周期(s);6.W=FScosθW是功( J) F 是力( N ) S 是沿力的方向移动的位移( m )cos θ是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余弦;7.P=W/t=FVP 是功率( W ) W 是功( J) t 是时间( s) F 是力( N )V 是速度( m/s );8.W= Ep=mg h=mg (h1-h2 )W 是重力势能做的功( J)Ep 是重力势能( J)m 是物体的质量( kg ) g 是重力加速度( 9.8m/s 2≈10m/s 2)h 是高度差( m ) h1 是起始高度( m )h2 是终止(末)高度( m );9. Ep= (1/2 ) kX 2Ep 是弹性是能( J) k 是劲度系数( N/m ) X 是伸长量( m );10. Ek = (1/2 )mV 2Ek 是动能( J) m 是质量( kg ) V 是速度( m/s );11. 动能定理: W 总= (1/2 ) mVt 2- (1/2 ) mVo 2机械能守恒: E=Ep+ Ek +Ep’W 是总能量( J) m 是质量( kg ) Vt 是末速度( m/s )Vo 是初速度( m/s ) E 是机械能( J) Ep 是重力势能( J)Ek 是动能( J) Ep ’是弹性势能( J)。
高中物理公式归纳图片及解析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归纳图片及解析大全1、匀变速直线运动2、平抛运动3、圆周运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4、天体运动5、力6、常见力做功的计算公式7、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8、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9、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功和能机械振动物体电荷气体重力场电场电动势电流电磁感应磁通量一、振动和波公式1.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2.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5.机械波、横波、纵波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二、冲量与动量公式1.动量:p=mv{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2.冲量:I=Ft{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3.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4.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5.弹性碰撞:Δp=0;ΔEk=0{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6.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7.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8.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v1′=(m1-m2)v1/(m1+m2)v2′=2m1v1/(m1+m2)9.由8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10.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E损=mvo2/2-(M+m)vt2/2=fs相对{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四、运动和力公式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五、匀速圆周运动公式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高中物理公式-详细版
必修第一册(高一上学期)s=S APQO=(v0+v t)·t2=[v0+(v0+at)]·t2=v0t+12at2速度-位移t=v t−v0a加速度∆s=a T2=s2−s1s1=vs=vs m−s n=(m−n)a̅T2a̅=a1+a2+a3+a4+a55a̿=a̅1+a̅2+a̅33=s4−s13T2+s5−s23T2+s6−s33T23前t的平均速度为后t的平均速度为斜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小车所受的拉力可认为与槽码所受的重力相等)F合=F−f=(M小车+m重物)aa=F−f(M小车+m重物)=1(M小车+m重物)·F−f(M小车+m重物)②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绳子拉直,各处形变量,拉力相等,定滑轮改变拉力的方向,小车和重物的速度和加速度都相等。
平衡摩擦力,控制质量不变:牛顿第三定律必修 第二册(高一 下学期)航程最短 (v 船>v 水) 航程最短 θθ平抛失重位移y =12gt 2x =v 0t s =√x 2+y 2 tan α=yx轨迹抛物线 y =12gt 2=g 2v 02x 2速度v x =v 0 v y =gt v =√v x 2+v y 2tan β=v yv x速度的变化量不变∆v y ⃗⃗⃗⃗⃗⃗⃗ =g⃗⃗ t 推论:位移角的正切值是速度角的12tan α=y x =12gt 2v 0t =12v y v x =12tan βv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水平位移x 的中点v 1=a 1t ,v 12=2a 1d∆ℎ=ℎBC −ℎAB =gT 2A 不是抛出点。
x =v 0Tv yB =ℎAB +ℎBC2T斜抛(对称)匀 速(率)圆 周 运 动水平线速度 v =∆l ∆t摩擦、齿轮、皮带传动时相等。
弧长∆l 。
角速度rad/sω=∆θ∆t同轴传动时相等。
弧度∆θ。
弧度制:定义2π=360°的映射。
周期T =2πω=2πr v =1f =1n频率f :单位Hz ,表示每秒的周期个数。
高中物理公式有公式整理总结表
高中物理公式整理总结表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F = ma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 F = ma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公式变形:( 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F_{12} = -F_{21} )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动能与势能•动能公式:( E_k = mv^2 )–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势能公式:( E_p = mgh )–势能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机械能守恒定律:( E_k + E_p = const )–系统的机械能(动能加势能)保持不变动量与冲量•动量公式:( p = mv )–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冲量公式:( J = Ft )–冲量等于力乘以作用时间•动量守恒定律:( p_{initial} = p_{final} )–系统的初始动量等于最终动量热量与温度•热量公式:( Q = mcT )–热量等于质量乘以比热容乘以温度变化•温度公式:( T = K )–摄氏温度转换为开尔文温度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Q = U + W )–热量等于内能变化加对外做的功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S 0 )–系统的熵(无序度)总是增加或保持不变库仑定律•库仑定律:( F = k )–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电力等于库仑常数乘以电荷乘积除以距离的平方欧姆定律•欧姆定律:( I = )–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电场与电势•电场强度公式:( E = )–电场强度等于受到的电力除以电荷•电势公式:( V = )–电势等于做的功除以电荷•串联电路公式:( V = V_1 + V_2 + … )–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公式:( V = V_1 = V_2 = … )–各分支电压相等•电流公式:( I = I_1 + I_2 + … )–总电流等于各分电流之和•电阻公式:( R = R_1 + R_2 + … )–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光的传播•光速公式:( c = )–光速等于频率乘以波长除以折射率•折射定律:( n_1(_1) = n_2(_2) )–入射角的正弦值乘以入射介质的折射率等于折射角的正弦值乘以折射介质的折射率光的波动•波长公式:( = )波长公式:( = )•波长等于光速除以频率•振动周期公式:( T = )–周期等于频率的倒数光的粒子性•光子能量公式:( E = hf )–光子的能量等于普朗克常数乘以频率声波传播•声速公式:( v = )–声速等于波速的平方根乘以介质的密度•声压公式:( p = )–声压等于力除以面积声音的波动•波长公式:( = )–波长等于声速除以频率•振动周期公式:( T = )–周期等于频率的倒数在学习和使用高中物理公式时,建议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每个公式都有其适用的物理场景和条件,理解公式适用的范围和限制,有助于更好地应用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宇宙速度 7.9km/s 第二宇宙速度 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 16.7km/s R 地=分6.4子×1势0能6m
n=I/ Ig B=F/IL
磁场 Φ=BS·sinθ
电磁现象
F=BILsinθ f=Bqvsinθ M=nBIScosα
U=E-Ir 磁场力
I=U/R
E=F/q
E=U/d
I=E/(R+r) 恒定电流
F=qE 电场
C=Q/U=ΔQ/ΔU C=εs/(4πkd)
电能 (电学)
R=ρL/S
W=qU=-Δε U=W/q=-Δε/q
E=nΔΦ/Δt E=BLv·sinθ E= 1 BL2ω
2
e=Emsinωt Em=nBSω E=0.707Em
电磁感应 正弦交流电路
电磁振荡 电磁波
理想变压器 T=2π LC c=λ/T=λf
高中物理公式图表
G=mg; m=ρV F=kQq/r2 f=Bqvsinθ
F=GMm/r2 F=qE
F=BILsinθ
(非 场接 力触 )力
牛顿第三定律 F=-F ´
力
|F1-F2|≤F 合≤F1+F2
共点力的平衡∑F=0
I=I1=I2=I3=… U=U1+U2+U3+… R=R1+R2+R3+… Pn=RnP/R Un=RnU/R
能级跃迁
核外电子 mvr=nh/( 2π)
vn=v1/n
目的:将各章知识串成链,织成网,形成体系。 编者: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程嗣工作室
P 入= P 出 E1:E2=n1:n2 U1:U2= n1:n2 I1:I2= n2:n1 U1I1= U2I2+ U3I3 n1I1= n2I2+ n3I3
Δx=Lλ/d
1eV=1.6×10-19J 物质波 λ=h/p
F=kx F 浮=ρ液 gV 排
F 压=pS
接 触 力
P=W/t=Fvcosθ
电压表改装 Rx=(n-1)Rg
n=U/Ug
I=I1+I2+I3+… U=U1=U2=U3=…
f=μN fm≥fs>0
串联电路
纯电阻电路 W=Q
非纯电阻电路 W>Q
Q=I2Rt
1/R=1/R1+1/R2+1/R3+… In=RI/Rn Pn=RP/Rn
波粒二象性 光的本性
光的衍射 光的干涉
c=3×108m/s
微粒说 波动说 电磁说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控制光路
能的转化 和守恒
光能 (光学)
光的传播 光的折射
空气到介质
物体的内能
E 内=∑EK+∑EP
原子能
(原子物理学)
W=p·ΔV(等压变 化)
ΔE=W+Q 热胀冷缩
Q=cmΔt
pV =C、pV= m RT
s=vt
图
平动
a 与 v 同直线
a=0 直线运动
a≠0,且 a=恒量
机 械 运 动
转动
a 与 v 不同直 线
M=FL
曲线运动
振动
有固定转动轴的平衡∑M=0
E 机= Ek+ Ep
Ek
1 2
mv2
p2 2m
Ep=mgh、
1 2
mv12+mgh1=
1 2
mv22+mgh2
T=2π m / k
P 总=IE
Ep
匀速圆周运动 a⊥v
ω= = 2 =2πf
t T
v= s =ωr= 2r =2πrf
t
T
a= v2 =ω2r
r
F=ma=m v2 =mrω2
r
天体运动
开普勒 第三定律 R3/T2=K 分子动能
v= GM / r
T=2π r3 / GM
ω= GM / r3
GM=R2 g0
gx=(
R Rh
)2g0
分子动理论
1 2
kx2电场中加速、偏转
P 内=I2r P 出=IU
v 2qU加 / m
P 出 max=E2/4r P 总= P 出+ P 内
y ql 2U偏 l 2U偏 2mv02d 4dU加
E=kQ/r2
tan v qlU偏 v0 mv02d
机械能 (力学)
简谐振动 机械波
F=-kx T=2π L/ g
P=UI=I2R=U2/R
W=UIt
电流表改装 Rx= Rg/(n-1)
并联电路
I= q =nesv
t
m1v1+m2v2=m1v1´+m2v2´
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
∑I=∑F·t=p´-p=mv´-mv 力的瞬时效应∑F=ma
力对空间的累积效应
∑W=∑Fscosθ= 1 mv22- 1 mv12
2
2
高考物理知识联络方框
vy=gt=
2gy , tan vy vy
vx v0
v1:…:vn=1:…:n s1:…:sn=1:…:n2 sⅠ:…:sN=1:…:(2N-1) tⅠ:…:tN=1:…: ( N - N 1 )
x=v0t, y= 1 gt2 2
s= x2 y2 , ta n y
x
v= vx2 vy2
2 tan tan
v=λ/T=λf
Δx=vΔt
内能 (热学)
vt=v0±at s=v0t±12 at2
v 中时= v
=
v0 vt 2
a v S Sn S1 t T 2 (n 1)T 2
v0=0
vt2 = v02 ±2as
s=vtt
1 at2
2
平抛 a=g 且 a⊥v0
v = v02 vt2
中位
2
vx=v0 ,t= 2h / g
n=sini/sinr n=c/v=λ0/λ
天然衰变 人工转变
核反应 核组成
枣糕模型 核式结构
hv=E2-E1
rn=n2r1 En=E1/n2
裂变、聚变
原子核
玻尔理论
Tn=n3T1
程嗣(特级正高)
hv=W+
1 2
mv0m2
光电效应
光子说
E=hv=h C
h 视深=H/n
n=Cn2=
n ( n 1) 2
T
M
1u 相当于 931.5MeV
sinC= 1 <1
n
光的全反射
Δm=Zmp+Nmn-m Δm=∑m 前-∑m 后
ΔE=Δmc2
结合能
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
原子结构
气态
n=
N NA
=V Vm
=m M
=
V M
r1=0.53×10-10m
E1=-13.6eV
T1=1.53×10-6s v1=2.18×106m/s